本土+1.7萬死亡+18 疫情上下震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公布,新增1萬7080例本土個案,較上週二下降0.2%,目前疫情還在上下震盪階段;確診個案中,新增18人死亡,最年輕的40多歲男性是補通報個案。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男9女,年齡介於40多~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最年輕40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病史,5月30日被發現家中死亡,經診所醫師行政相驗研判確診,屬於發生於上一波BA.2疫情期間的舊案補通報。 對於國內疫情連10天升溫後又連2天微幅下降,莊人祥分析,目前疫情Rt值(有效再生數)約1.04,在社區本土疫情呈現低度流行時,研判這樣的上下震盪現象應該會持續一段時間,預估這一週的疫情與上週趨勢持平可能性高,整體趨勢估計還要再觀察一週會比較清楚。 至於春節前疫情走向,群體免疫消長、防疫措施強弱將是影響疫情上升的兩大因素。但過年期間的南北交流頻繁,預估年後疫情應該出現起伏。

Read More

安柏赫德付百萬美元 與強尼戴普和解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好萊塢女星安柏赫德指控前夫強尼戴普家暴,強尼戴普反控她誹謗的官司達成和解,安柏赫德同意向強尼戴普支付100萬美元。 安柏赫德在IG發文表示,她將放棄對陪審團要求她支付的1000萬美元賠償金上訴,因為她「無法再經歷」另一場審判。「經過深思熟慮後,我做出了十分艱難的決定,我決定和在維吉尼亞州向我提告誹謗的前夫達成和解」,「我沒招認什麼,這並非讓步…我是對美國法律系統感到失望才做出這項抉擇,我那些沒受到保護的證詞,淪為餵養社群媒體的娛樂素材」。 在歷時6週的法律攻防戰中,維吉尼亞州陪審團裁定強尼戴普和安柏赫德均應對誹謗負上法律責任;但陪審團更強烈支持強尼戴普,裁定強尼戴普應獲賠1035萬美元,而強尼戴普則是要支付安柏赫德200萬美元的賠償金。 替強尼戴普辯護的律師楚和瓦斯蓋茲表示:「我們很高興正式為戴普先生結束這痛苦的篇章,他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已經明確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揭露真相。」 安柏赫德先前未履行承諾,將強尼戴普所支付的一半和解金完全捐出。強尼戴普的律師團還特別指出:「戴普先生承諾並將(實際上)捐贈這筆100萬美元和解金給慈善機構,強化赫德小姐對法律體系追求嚴謹正義結論的認可。」

Read More

15cm巨型肝腫瘤 三箭齊發續命

醫療團隊透過標靶藥物、免疫療法以及放射治療,為患者續命。(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黃老闆4年前因爆瘦、腹脹腹痛、容易疲倦就醫,意外發現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評估都認為「生命剩下2個月」。後來採取「三箭齊發」策略,不僅恢復健康,癌指數更降到10以下。 亞大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當初患者到院時體重僅剩40公斤,血液中的「黃疸指數」高到5,遠超出正常值數倍,「癌症指數」(胎兒蛋白)更飆高到599,尤其左右肝門靜脈都被腫瘤塞住,無法執行栓塞治療,多家醫院都評估「大概剩不到2個月了」。 他與癌症中心團隊討論溝通,最後同意決定採用「標靶藥物」、「光子刀放射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3合1療法;3個月後黃疸指數及癌症指數就恢復正常,癌症指數下降到個位數,腫瘤也大幅變小,生活逐漸恢復常軌。 王博民指出,肝癌末期或腫瘤過大的患者除不適合手術外,也常因腫瘤已侵犯到肝門靜脈,肝臟已經無法拴塞治療所伴隨而來的肝臟損傷,且有可能會加重肝臟衰竭的風險。 一般若採用標靶藥物可殺死腫瘤及新生血管,避免腫瘤擴張;免疫療法則是藉由活化免疫系統。結合光子刀局部放射治療,可讓自體免疫系統培養出更多可殺死癌細胞的淋巴球,強化體內免疫系統,也可縮小腫瘤,大幅延長存活率。

Read More

低溫來襲 心臟科門診增2成

醫師洪振瀛提醒,低溫來襲除了長輩與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保暖,40歲以上民眾亦不能輕忽,門診量40~60歲民眾多了2成。(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另一波強烈冷氣團將南下,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心臟科主任洪振瀛呼籲民眾,近期需特別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年老長輩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天氣寒冷容易引起全身血管收縮,進而引發高血壓、心律不整、甚至心肌梗塞與中風的發生;而40歲以上的中年民眾也不能掉以輕心,在極端寒冷的狀況下容易引發隱藏的心血管疾病的第1次發作,嚴重時甚至可能致命。 洪振瀛指出,今年入冬以來心臟科門診量已上升2成左右,主要是由於各種新發生的心臟不適造成的初次就診病患的上升所致,這些病患大部分為40~60歲的中年病患居多。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喘、恐慌、焦慮、心悸、惡心不適等。 洪振瀛說,冬天低溫是冠狀動脈疾病等各類心臟病容易惡化的季節,主要是因為氣溫下降會引起動脈收縮、交感神經活化以及血液黏稠度上升等生理反應,進而造成心跳加快及血壓上升,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及耗氧量上升,容易引起病人心臟缺氧之症狀。若此時沒有好好的處理,更可能進一步導致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發生。 這現象除了常發生在年老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外,未曾有過心血管疾病診斷的中年病患也常會出現。近期曾遇到竹科工程師因忽視天冷時三不五時發作的胸悶症狀,到急診室時已心跳停止,經急救電擊後才恢復生命徵象,推測應為心臟血管疾病或心因性心跳停止所導致。 洪振瀛建議,當遇到氣溫快速下降時,禦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及適當補充水分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很有幫助。高風險病人更要特別注意保暖、控制慢性疾病以及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有出現胸骨後胸悶、跟運動活動有關係的胸痛、喘、心悸、持續的惡心不適等,需盡速就醫評估。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的前幾週常有不同程度的胸悶症狀;若對於這些症狀的輕忽,常會錯過了求醫診治的黃金時機。

Read More

扭轉就醫不便 交通媒合 助偏鄉癌友治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發生率從60歲後大幅提升,占總發生人數高達6成。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7成的偏鄉癌友因為就醫不便,萌念放棄治療,為此媒合建立「銀髮癌友偏鄉交通媒合平台」以台東地區作為首發地區,10月起上線營運,助偏鄉癌友在求生的一哩路上更實質的交通服務。 癌友陳伯伯居住在台東縣金峰鄉深山工寮中,每次下山治療都需先委託鄰居或親友協助接送下山,再到鎮上的臨海公車亭,等待轉乘一天兩班的公車前往醫院就醫。 癌基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癌症屬高齡化的疾病,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癌症是需高頻率回診的疾病,若在確診3個月後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對偏鄉的銀髮癌友而言,就醫交通的環境艱困,往往會造成中斷治療。 根據癌基會2019年針對北中南東4大地區癌友進行調查發現,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為偏鄉地區普遍常見的「3高」現象。 據統計,有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要花費4小時車程;尤其是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比例又低,在求生的治療路上,需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甚至竟有逾7成癌症病友因而萌念放棄治療的念頭。

Read More

上海疫情燒!

大陸上海繼續爆發COVID-19疫情,圖為民眾戴口罩在醫院發熱門診外排隊。(路透)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 竟思覺失調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除了會影響生理健康,也可能造成人體神經系統破壞,引發一系列精神方面問題。醫師指出,曾有個案染疫後老是覺得被他人監聽監視,所以把手機鏡頭用貼紙遮住;有的個案則覺得自己在確診後能跟神明溝通。上述案例經藥物治療後,都得到相當不錯的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表示,這半年來臨床上出現很類似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這群個案過去均沒有精神疾病,功能也相當良好;但在確診COVID-19後數天到數週不等,就出現了極其明顯的呆僵與妄想。 他指出,目前收治過的個案中,有的是覺得被他人監聽監視,所以把手機鏡頭用貼紙遮住(關係妄想);有的則是沒考全班第一名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學校的栽培(罪惡妄想)。也有的個案是出現了典型的宗教與誇大妄想,覺得自己在確診後被「醍醐灌頂」,可以跟神明溝通。 鄭勝允說,通常妄想的成形需要經年累月的累積,是慢性惡化的過程。但這幾位個案從正常到發病,時間之短暫只能用匪夷所思形容。 目前醫學期刊中對於感染COVID-19後導致精神病的報告並不多,但9成以上會以妄想為主要表現,在無症狀感染者身上可能也會出現。 鄭勝允指出,雖然目前似乎沒有這種疾病預後的相關報告,但臨床上個案在經過藥物治療後,都得到相當不錯的改善。因此,呼籲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腦部受傷慢性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Read More

婦癱坐騎樓前 警一分局莊敬派出所助返家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家住東區的鄭姓婦人外出購物準備返家時,因雙腳患有舊疾,無力行走,癱坐在東安路一家購物中心騎樓前,警一分局莊敬派出所獲報前往發現後,以巡邏車護送其安然返家。 警一分局莊敬派出所警員饒庭瑋與蔡宇杰接獲民眾報案,稱有一名長者癱坐在東安路一家購物中心騎樓前無法正常行走,疑似需要他人協助。饒、蔡二員抵達了解得知,係鄭姓老婦(卅六年次)獨自從東興路的住家出門購物,因年紀老邁,體力稍有不支,加上雙腳患有舊疾,無力行走,由於天氣寒冷,饒庭瑋與蔡宇杰決定以巡邏車護送,以免受寒。

Read More

東山公所耶誕夜舉辦踩街報平安活動

記者翁聖權/東山報導 為了讓民眾感受耶誕節熱鬧溫馨的氛圍,東山區公所將於十二月廿四日西洋平安夜在東山老街的台糖舊鐵道公園,舉辦「耶誕踩街狂歡party」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東山公所指出,這項活動於當天下午五點四十分由踩街嘉年華揭開序幕,參加踩街的大小朋友盛裝打扮、敲敲打打,興高采烈地從公所順著東山老街走到活動會場。同時間也有公所員工穿著聖誕老公公、聖誕女郎的服飾沿路發送糖果,還有穿著麋鹿裝的同仁騎著裝飾成雪橇模樣的三輪車,滿載著包裝精美的各色禮物來回穿梭,將禮物運送到會場的聖誕樹下擺放,為稍後的交換禮物活動預作準備。當晚六點,市長黃偉哲將到場主持耶誕點燈儀式。 東山區長呂煌男說,區公所在今年疫情稍微解封之後,舉辦了一連串的活動,包括了的玉米田迷宮、挖番薯食農教育、水雲環保淨山、咖啡莊園交流賽、天池青斑蝶復育、社區成果發表園遊會、第一屆高爾夫推桿比賽以及耶誕狂歡party等等,就是要在受疫情衝擊的艱困環境下,把東山的產業、觀光及文化推銷出去,讓東山成為樂活宜居的鄉村標竿。 今年區公所選擇不一樣的方式,來舉辦耶誕活動,希望讓所有參加者都可以在開懷笑聲中,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平安夜。

Read More

市警局規劃推動340場校園反詐宣導

台南市警察局員警到校園內舉辦防詐宣導課程。(警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南警校園反詐宣導團規劃了三百四十場入校宣導課程,由員警到校園內舉辦宣導課程,  培育學生成為反詐種子散播反詐知能。 市警局指出,南市府團隊跨局處成立「打詐台南隊」,統整市府各局處資源,共同推動七大反詐宣導策略。在校園宣導方面,為了讓反詐知能向下扎根,使廣大師生及家長能接收到最新的反詐資訊,警察局成立「校園反詐宣導團」與教育局合作,辦理實體及數位宣導課程。 實體宣導部分,警局共同規劃三百四十場入校宣導課程,由警察局以中央廚房的概念建置宣講簡報模板,並融入地區特色及案例,以生活化的方式,讓師生易於吸收接受。 數位宣導部分共同錄製防詐宣導課程影片,針對家長及師生以數位教材推播最新反詐資訊,由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家長,將反詐知能從學校發散至家庭中,突破同溫層,提升宣導觸及受眾。 教育局表示,從小培養學生反詐認知與防範方式,可減少未來詐騙傷害,期藉由教育及警政共同攜手合作,由警政校園預防犯罪宣導團到校宣導,並共同製作校園防詐宣導影片,加強師生及家長宣導,建構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