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初秋的花

■關立新 到了秋天,各種花開的乾淨和清爽。 比如菊,清雅芬芳,可以入茶、泡酒、淡泊心性;比如桂花,香的純粹,細碎似雪,像繁瑣的小日子,讓人們格外舒爽。記得,我的故鄉有一段廢棄的土牆邊,寂寂地長著木槿,繁複的花朵依著殘垣斷壁,素淨而況味,一絲絲淡淡的香若有若無,它們美的寂然,溫存的堅持,不遺餘力地綻放著。 小時候,每到秋天,我的母親總會拎著竹籃去野外採摘黃秋葵花回來,可以涼拌、炒食,或做湯,雖然營養比較豐富,對人體有極好的保健作用,但給我的印象是,怎麼食用,都感覺淡苦微澀,口感一般,畢竟屬於一味藥材吧。 特別喜歡鄉村的秋,有滿山坡紅火的辣椒,點綴田間的金黃南瓜,有滿院子的紫藤花開,和群居田埂、水渠邊的野菊花,三五朵一叢,三五十朵一片,少有一枝獨立生長。 野菊花,其實並不簡單,有三分梅的精神,它們瘦弱的脖子上,一張張笑開了的小臉,在霜寒白露的清冷的日子裡,簇擁在一起,開得自在、深情和淡泊,讓人心生憐愛。 還有一些野海棠,雖生而卑微,卻極其頑強的生長。花開時,遠遠望去,一大片淡白的、粉紅的、大紅的海棠花,馥鬱滿枝,綠萼多瓣,圓茸黃蕊,隨風一漾一漾波動,歡實而熱鬧,與周圍的莊稼、野草相伴著,溫心至極。這種野海棠花,經手一折,香味就會依附在手指間,久久不散 在秋分前後,一種細膩的,浮動的,幽微的暗香便在空氣裡淺淺地彌散開來,像薄霧一樣飄渺。這種香來自碗狀、杯狀,或者壺狀的金花茶,花色金黃,多姿多態,聞到香味,能讓人略感心裡有一種清華疏闊。 有時,生命的奇跡,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家裡的一盆含羞草,經歷一夏天的炙熱,葉黃莖瘦,已經略顯奄奄一息,我以為它活不到秋天,於是,便忽略它的存在,不再去觀察它了,任其自生自滅,但忽然有一天,它卻給了我意外的驚喜,這盆含羞草清幽的葉子中,竟開出了兩朵粉色茸茸的花,很像古代女子繡花鞋上的絨球。 在《本草春秋》,我讀到作者以中藥為線,牽出一段段歷史故事,於秋天的幾種花香中窺見歷史絢爛悲壯之一角,蹉跎而滄桑,大氣而深沉,蒼涼而雄健,真是令人嘆服。沒想到這尋常的各種秋日之花,可以從中讀花能看到歷史真偽,也能讀到人性善惡。真是個人見識所限,我所看花朵,只看到表相,用以賞風吟月,抒情暢意,而沒有透過表像看內在的縱橫開闔的能力。 一位植物學家說:每種花都有自己的花語,你在欣賞和誇一朵花盛開時,其實,它是在忍著巨大的痛苦,因為養料,土壤,環境和氣候,對每一種花開都是生命攸關的大事,影響著它的生存,這些磨難,我們哪能體諒得到呢?

Read More

嬰兒提籃 懷孕逾12週免費租借 為期1年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與媽咪學苑共同推出免費嬰兒提籃租借計畫,希望讓寶寶從醫院安全回家,受到完整的保護。(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與媽咪學苑院長徐乃麟1日共同宣布,啟動嬰兒提籃推廣計畫,宣導嬰兒提籃在新生兒行動安全的保護力及重要性。媽咪學苑提供為期1年的免費嬰兒提籃租借服務,守護寶寶在嬰兒期的日常行動安全,目前懷孕12週以上並持有孕婦衛教手冊的準媽媽都可提出免費租借要求。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表示,今年龍年嬰兒潮效應失利,預估全年出生僅13萬個寶寶,較上一個龍年寶寶少了十多萬人,所以嬰兒的健康安全更需要社會各界給予關注,而新生兒出院時要使用嬰兒提籃才能確保新生兒的安全,但卻是常被忽略的母嬰安全意識。 台灣周產期醫學與媽咪學苑共同推出「First Day Home」嬰兒提籃推廣計畫,從寶寶回家的第1天開始,嬰兒提籃就和爸媽一同守護寶寶的日常。媽咪學苑也呼籲大家重視寶寶安全照護的重要性,帶新生兒回家和出門一定要為寶寶準備一台符合安全要求的嬰兒提籃。 媽咪學苑指出,將提供為期1年的免費租賃新生兒提籃服務,實質支持推動專屬寶寶的安全照護。這項服務適用對象為懷孕12週以上並持有孕婦衛教手冊的準媽媽,可免費租借嬰兒提籃1年,並可在生產前即可備妥帶新生兒出院回家的行動護具,讓新生兒從醫院安坐回家,更可守護寶寶在嬰兒期的日常行動安全,準媽媽媽們可逕與媽咪學苑接洽。 曜生婦幼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呂泓逸指出,嬰幼兒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措施確保安全,而在新生兒階段,使用嬰兒提籃是必要的,不僅提供充分的保護,對於抱新生兒還不太上手的爸媽反而更方便,也比較不易驚動或吵醒甜睡中的寶寶。

Read More

響應世界愛滋日 清大愛滋篩檢試劑 逾250人參與

 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新竹市政府1日與清華大學共同辦理愛滋防治宣導活動,免費提供愛滋自我篩檢試劑,現場吸引逾250人參與;衛生局強調,防範愛滋3大公式:愛前「預防」,愛有一「套」,有愛就「篩」,讓愛的過程健康、沒煩惱。 (文/記者曾芳蘭,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Read More

篩檢異常沒空回診 醫籲給上班族陽追假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賴正大1日指出,要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要新增篩檢工具,並擴大適用對象外,篩檢後呈現陽性之追蹤率更是關鍵,但卻有不少受薪階級癌篩異常卻苦於沒空回診,呼籲政府考慮給予「陽追假」。 國健署指出,要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勢在必行,衛福部研擬擴大篩檢對象年齡及新增篩檢工具,包含肺癌早期偵測服務下修吸菸史、癌症篩檢年齡資格擴大、新增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及國中男生HPV疫苗,和推出大腸癌高風險族群接受大腸鏡篩檢(含麻醉)。 賴正大指出,癌症篩檢疑似異常個案追蹤及確診管理是降低癌症死亡率關鍵,根據臨床經驗,受薪階級癌篩異常無法回診,「沒有辦法請假」是主因之一。 以大腸癌篩檢為例,當糞便潛血檢查異常,陽性個案追蹤確診,必須使用大腸鏡檢查,進行大腸鏡檢查通常建議1天完整的假別。呼籲比照產檢假模式,雇主應給予「陽追假」,提升癌症篩檢異常個案即早接受進一步檢查。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陽追假」是由勞動部所主管,若勞動部未來評估可行,當然樂見其成。國健署透過醫療院所合作,建立以癌症篩檢異常個案為中心主動追陽管理模式,與健保署合作後,陽追率逐年增加,今年預計陽追率可達86%,未來以90%陽追率為目標。 國健署表示,正研擬新增大腸癌高風險族群公費無痛大腸鏡篩檢,預計明年起展開試辦計畫,對象為40至49歲且一等親患有大腸癌者。賴正大指出,樂見高風險族群能提早接受大腸鏡篩檢,事實上,基因突變早發型大腸癌,18歲後就有可能發病,建議民眾要提早篩檢,以早發現早治療。

Read More

戴奧辛超標 1.6公噸大閘蟹邊境攔截

本報綜合報導 食藥署11月初攔截1.6公噸中國大陸進口大閘蟹,發現戴奧辛殘留超標,上週五複驗結果仍不合格,已要求退運或銷毀,這批問題大閘蟹在邊境攔截,未流入市面,預計明(3)日公布相關業者資訊。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昨天向媒體說明,今年11月初在邊境成功攔截1批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大閘蟹,經檢驗發現戴奧辛殘留超標,首次檢驗結果於11月15日出爐,確定不合格。進口業者依照法規提出複驗要求,複驗結果11月29日揭曉,仍顯示戴奧辛殘留超標。 林金富表示,依規定,已要求將這批問題大閘蟹在邊境進行退運或銷毀,禁止進入台灣市場。目前正依程序準備公布檢驗結果,內容包括檢驗殘留量數據、涉及台灣進口商及中國大陸養殖業者等資訊。 林金富說明,依照正常流程,複驗結果11月29日出爐,將於12月4日簽報,12月10日例行邊境檢驗公布,但考量到民眾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度關注,決定提前於12月3日向外界說明相關詳情。 戴奧辛被稱為「世紀之毒」,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曾說明,戴奧辛是環境荷爾蒙,由419種化合物組成,是人類確定致癌物,短時間內大劑量暴露戴奧辛,恐有皮膚病變、肝臟傷害,長時間低劑量暴露則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損害免疫能力,孕婦流產、畸形胎兒風險。

Read More

2歲童夜哭血便 腸套疊惹禍

台南新營醫院小兒科醫師張經旼說明「腸套疊」。(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2歲男孩小新某晚突然哭鬧不止,並且雙腿蜷縮至腹部。起初家人以為是肚子不舒服,可能是吃得太多或消化不良,沒有多加注意,然而小新疼痛愈發劇烈,且嘔吐情況逐漸加重,甚至出現了血便。家人立刻帶他就醫,經檢查確診為「腸套疊」,由醫護人員靜脈輸液,透過「鋇劑逆流灌注復位術」才成功解決問題。 台南新營醫院小兒科醫師張經旼指出,腸套疊是兒童常見的急腹症之一,特別在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中發病較為頻繁。所謂腸套疊,就是當腸道在蠕動的時候,忽然之間,近端的腸子擠過頭,塞進了遠端與之相連的腸子裡。 當時小新的腸道某一段因為異常滑動,進入了相鄰的腸段,形成了「套疊」,造成腸道部分阻塞,並導致腸道血流受阻,甚至可能引發腸道壞死。 幸運的是,經過及時的超音波檢查,確定了腸套疊的情況。隨後進行靜脈輸液並透過「鋇劑逆流灌注復位術」成功解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小新恢復良好順利出院,重新開始了健康的生活。 張經旼解釋,腸套疊的早期症狀通常表現為突發性的劇烈腹痛,並以間歇性疼痛(每隔20至30分鐘會痛約1至2分鐘)為主。孩童在疼痛來襲時,會突然哭鬧,甚至會彎腰或捧腹。隨著病情進展,腹脹、嘔吐、血便等症狀可能會出現。這種腹痛的模式具有指標性,因此家長應保持高度警覺,及時帶孩子就醫。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 〈相見歡〉.惜別

■子寧 多情最是秋風 入簾櫳 驚起一廂曉夢 念忡忡 離人淚 相擁醉 月明中 霧散花飛心碎 各西東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療大圓肌症候群

■陳俊銘 大圓肌容易受影響而形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當運動或發生車禍事故,睡姿手高過頭,使用肩部力量打掃拖地,手提大型行李,將小孩高舉過肩,或重量訓練初學者、劍道、羽球、桌球、游泳選手、長時間打電腦,都有可能造成大圓肌重複微創傷、反覆發炎、組織腫脹,形成沾黏、疼痛,範圍通常在肩部及往下輻射至上肢。 激痛點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特有現象,會有局部的劇烈疼痛點。透過觸診或牽引等對激痛點的物理性刺激,不但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也會產生牽涉痛,大圓肌症候群的患者所呈現的激痛點位於肩部外側的大圓肌內。 當觸診肌筋膜激痛點時,往往可以找到緊繃帶狀的肌肉纖維,這區塊很容易因長時間反覆發炎、組織腫脹,形成沾黏,一般認為激痛點是患部肌肉微創傷的結果,這可能是由於單一次的受傷、反覆性的微創傷,或者作用肌及結抗肌組建的慢性功能失調而造成。如果患者還營養不良或者同時存在心理或行為的異常,包括慢性壓力和憂鬱,這些所有的促發因子可能會被強化,大圓肌似乎特別容易遭受壓力所導致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激痛點是大圓肌症候群的病理傷害,而其特色是在肌肉的腋窩或後面的部分有局部的劇烈壓痛點。透過觸診或牽引等對激痛點的物理性刺激,會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以及牽涉痛。 中醫治療大圓肌症候群,首先以藥物配合針灸為主,臨床方以桃紅四物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桑枝、木瓜、葛根、丹蔘、川七、赤芍等改善疼痛。再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可使大圓肌症候群獲得很好的改善。若是肩部反複疼痛、組織腫脹,已形成沾黏,觸診有條索狀的硬結塊,可運用小針刀,鬆解沾黏組織、緩解疼痛,比較能根本治療。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官網訂/超商領 今年感染升4.8% 疾管署推愛滋自篩免運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疾管署也推出愛滋自我篩檢試劑免運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民眾可透過自我篩檢計畫官網訂購愛滋自我篩檢試劑,並選擇鄰近超商通路,僅需支付200元試劑費用,不需額外支付物流費,便可取得自我篩檢試劑,鼓勵民眾接受愛滋篩檢,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疾管署統計,國內累積至10月底,共新增834人感染愛滋病,比去年同期微幅上升4.8%。去年愛滋防治指標達到「91-96-95」,91%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96%已知感染者接受治療,以及95%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成功抑制,優於全球平均「86-89-93」。 疾管署呼籲,有性行為者至少要做1次愛滋篩檢;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1次愛滋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感染性病、多重性伴侶、使用成癮性藥物、與人共用針具或稀釋液等、或性伴侶有前述任一情形者,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以利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疾管署指出,今年世界愛滋病日主題為 Take the Rights Path (有愛無礙,健康平權),透過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的正確認識,去除汙名與歧視,使所有人都能平等地獲得愛滋預防、篩檢或治療服務,守護自己健康,才能持續朝零歧視、零新增、零死亡的願景前進。 疾管署表示,自106年起於全國推動愛滋自我篩檢計畫,民眾可以透過各縣市人工發放點、自動服務機或網路訂購超商取貨等管道取得自我篩檢試劑,篩檢後依包裝指示上傳試劑編號照片、註冊會員(匿名)及登錄檢驗結果。 疾管署指出,自我篩檢試劑為初步篩檢,民眾若初步篩檢呈陽性,即便身體沒有不適,也應儘速至愛滋指定醫事機構進行確認檢驗,以釐清自身感染狀況;持有初步篩檢陽性結果就醫,疾管署就補助當次就醫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減輕民眾就醫負擔。

Read More

血便/腹痛經月 揪大腸惡性腺瘤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高,麻豆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榮彬籲請民眾看診檢查。(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台南麻豆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榮彬指出,大腸直腸癌雖退居癌症發生率第2位,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常見症狀有腹脹、腹痛、血(黏液)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貧血、腹瀉、便秘等,若長時間症狀未緩解,就要看診檢查。 張榮彬表示,日前有位60多歲患者,突然血便、腹痛持續1個月,到門診看病,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為惡性腺瘤、第3期大腸癌,決定以腹腔鏡前低位切除術治療。 多數病人會擔心,手術將切除多少腸道長度?張榮彬說,礙於解剖位置和腫瘤轉移情形不同,每位病人被切除的長度不一,由於大腸不具主要吸收營養的功能,所以切除並不會造成日後營養不良,若僅為保留多一點,把不該留下的組織留在體內,很可能造成日後復發風險。 腹腔鏡大腸直腸癌手術與傳統不同,腹腔鏡大腸直腸癌切除手術是微創手術,利用腹腔鏡及相關器械通過小切口操作,以切除大腸或直腸中的癌變組織。這種手術較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後疼痛較少。 張榮彬提醒民眾,大腸直腸癌常見風險因子有年齡、家族史、吸菸、喝酒、高脂肪飲食、低纖維飲食、排便習慣不正常等。另常見症狀有腹脹、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貧血、腹瀉、便秘等,若有不適建議至門診就診接受醫師評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