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環工系學生林澤栩參加中華民國大專校院劍道錦標賽奪冠

  大葉大學環工系學生林澤栩參加大專校院劍道錦標賽奪冠。(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大葉大學環工系一年級學生林澤栩,參加一一三學年度大專校院劍道錦標賽,在男生組個人賽獲三段以上組冠軍。 林澤栩從國小二年級開始練習劍道。他說,劍道是一項注重精神修養與技術積累的運動,每一個段位都有規定要多少年才能升段,未來除了持續練習劍道,也期許自己可以逐步累積實力,完成每一次升段。 林澤栩指出,當初考大學時,多數學校的運動績優管道只能選特定科系。他發現大葉大學有很多不同領域的學系可以選擇,能夠滿足他學習環境工程與永續專業,同時一邊提升劍道技能的目標。而且環工系未來就業出路廣,因此透過運動績優管道進入大葉就讀,除了知識的學習,還有許多活動可以參加,讓他的大學生活相當豐富。 環工系主任周中祺說,林澤栩在劍道與學業都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學校不只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能,更鼓勵學生發展多元興趣,將來有更多出路。

Read More

管路安心進階移除 在嘉照顧尚安心

嘉義縣自一0九年首推「管路安心計畫」獲得縣民好評,一一二年起再加入「管路移除」服務,減輕家屬照顧負擔。(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自109年首推「管路安心計畫」,提供管路個案最迫切需要的緊急服務,除多次獲政府服務獎、審計部及天下雜誌城市治理肯定之外,獲得縣民好評,並於112年起,再加入「管路移除」服務,累計已服務24案,期望管路的民眾獲得「無管一身輕」的生活,減輕家屬照顧負擔。 衛生局26日邀集個案跟家屬走出家門參加「家庭支持團體」,透過專家帶領從精油實作讓個案及家屬嗅吸香氛舒緩的精油,舒緩緊繃情緒,也透過精油按摩緊繃的肩膀。現場的陳阿嬤開心分享,自己從來沒有這麼享受,這樣的「鬆」一下,讓自己更有力量面對未來的每一天,感謝衛生局的關心與用心。 衛生局長趙紋華28日到太保市93歲王姓阿公家中關心健康情形,王阿公曾使用尿管及鼻胃管,透過管路安心計畫居護所護理師專業協助,尿管已於112年12月成功移除,現有鼻胃管使用,家屬感謝縣長推動的計畫,站在案家立場,解決照顧困難,大大降低照顧的不便。 趙紋華說,衛生局將持續秉持「用心、貼心、全心、安心、放心」五心照護,關心家中有需要服務的民眾,減少照顧者的壓力,讓嘉義縣的長照服務,能夠充滿溫度,更貼近民眾的需求,也讓嘉義縣民都能放心在嘉安老;如有長期照顧問題或管路移除相關需求都可洽詢嘉義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撥打1966,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Read More

宜蘭清水地熱發電BOT+ROT案榮獲金擘獎優等 林姿妙親自頒獎

  宜蘭清水地熱發電BOT+ROT案榮獲第22屆金擘獎「政府團隊獎」優等殊榮。縣長林姿妙出席頒獎典禮,代表縣府及合作團隊接受獎項。(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辦理的清水地熱發電BOT+ROT案榮獲第22屆金擘獎「政府團隊獎」優等殊榮。縣長林姿妙廿九日出席頒獎典禮,代表縣府及合作團隊接受獎項,展現宜蘭縣在新能源開發與永續治理方面的卓越成效。 促參法自頒布實施二十多年以來,吸引民間投資超過九千億元,促參案件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多領域,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促參法邁入2.0,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模式進一步升級,致力於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激發臺灣經濟更多活力。今年為持續鼓勵促參推動成效,並為公私合作關係樹立典範,財政部辦理第22屆金擘獎。 清水地熱電廠於民國六十九年啟用,然而因地熱井結垢及設備老化,於八十二年停運。宜蘭縣政府自九十二年接手相關設施後,於一百年依「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啟動BOT+ROT招商,最終由臺灣汽電共生公司與結元能源開發公司合組的宜元股份有限公司得標。經過五年努力,清水地熱電廠於一一0年成功商轉,成為全國第一座民營地熱發電廠。此次榮獲金擘獎優等,正是對宜蘭縣政府與民間合作團隊在推動能源轉型及公共建設上的高度肯定。 財政部指出,今年金擘獎入選案件類型多元,涵蓋交通建設、污水處理、醫療設施及運動中心等領域。其中,清水地熱發電案作為地熱發電類別的首度入選,不僅意義深遠,更顯示促參模式已成功應用於綠能與創新領域,為民眾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體現政府與民間合作的深遠價值。

Read More

中華日報社出版《點石成金》探討資源再生發展 陳樹:身體力行盡地球公民責任

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年政府淨零政策受關注,中華日報社出版《點石成金》一書,由前環保署長張祖恩總策劃,訪談台灣致力於資源循環的十家環保科技公司,展現我國資源再生利用的現況及前景。 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表示,環保議題距離我們既近又遠,我們每天都生產很多垃圾、也每天都在做回收工作。其實每個人都應了解環保,了解資源再生,才能從身體力行中,盡一個地球公民的責任。黃孝信老師稱《點石成金》一本是值得參考與深思的大補帖,我們希望這本書從業界到學界到民眾生活都提出可供參酌的建議。 前環保署長張祖恩。(記者陳柏翰攝)   《點石成金》一書最初構想來自前環保署長,也是成大環工系名譽教授張祖恩,他有句名言「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他從校園到環保署,念茲在茲就是推動結合動脈資源和靜脈資源的全循環。 此外,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創會理事長蔡敏行、前理事長黃孝信、現任理事長張添晉和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也一同響應,他們都是台灣再生資源最重要的先行者,經過大家會議諮商策劃,推薦了十家最先進,並且具社會責任的環保科技公司,是一次產官學和媒體合作的完美企劃。希望透過些企業的實踐,展現台灣資源再生利用的現況和前景。 點石成金新書發表會台北場合照。(記者黃翠娟攝)   這十家環保科技業者是,從事農食副產循環的京冠生技、塑橡膠的循環先行者宏恩集團、零廢棄全循環變廢為寶的大豐環保、迴圈共生藥水的昶昕實業、從光源回收著手的中台資源科技、國內銅汙泥最大的循環業者永源集團、點矽晶成綠金的成信實業、從傳統製瓦進入科技循環的信義複合建材、從防火矽酸鈣板,環保覺醒早於業界的佳大建材、以及從砂石大王遇上資源循環,兩代寫傳奇的立順興科技。 資源循環共有四個領域,分為生物質領域、塑橡膠資源、金屬及化學品、無機資源等;張祖恩教授親自撰寫總論,並邀請四位學有專精的學者林健榮、張益國、陳偉聖、陳盈良共同撰寫深入淺出的科普導論。 點石成金新書發表會台北場。(記者陳柏翰攝)   陳樹說,共同維護及挽救地球是人類的共通責任,全資源的循環運用,讓資源回收與運用自然生生不息息,又能創造商業是良善趨勢。在各方對永續發展、淨零排放的殷切其待與共同要球下,中華日報也不落人後,會同已有具體而卓越成績的公司與企業領導人共同努力,交出《點石成金》一書,是我們對環保科技的致敬、對政府環保政策的響應,也是媒體應盡的社會責任,希望這本書成為綠色企業永續發展,與資源再生政策上的墊腳石,讓整個社會的循環經濟更提升、運用越精緻、發展愈精壯進步。

Read More

彰化市公所頒發社區守望相助隊裝備補助款及獎勵金

彰化市長林世賢頒發彰市守望相助隊裝備補助款後合照,感謝他們的辛勞。(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市長林世賢廿九日於市公所第一會議室,頒發一一三年度裝備補助款,給廿一隊的社區守望相助隊,共計三三○萬元整;同時也另頒發共十萬四千元的獎勵金,給十六個獲得一一二年度考評績優的社區守望相助隊。林世賢感謝社區守望相助隊的辛勞,一起讓大家安居樂業。 彰化市各社區,逐年成立守望相助隊,目前正常運作巡邏共有廿一隊。公所每年都會編列經費,依各隊執勤巡邏情形,補助社區守望相助隊十至十六萬元不等的經費,用來充實隊部設備、隊員裝備及工作服,好讓隊員們巡邏執勤時,能擁有整齊的儀容,以及齊全的配備。 廿九日獲頒發廿一個社區守望相助隊一一三年度裝備補助款,補助標準為:每週六天以上及每日巡邏執勤者,自去年提高補助款為十六萬,有廿個守望相助隊;每週四至五天巡邏值勤,補助款十萬元,有一個隊伍,今年度裝備補助費共計補助三三○萬元整。 獲頒一一二年度績優社區守望相助隊獎勵金補助的,成績特優者有向陽、光南及西安等三個社區頒獎勵金各一萬元;甲等者有介壽、安溪、台鳳等三個社區獎勵金各八千元;另有福田等十個社區獎勵金各五千元,合計頒發十萬四千元。

Read More

詐騙越南籍女子41萬未遂 3男遭判刑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孫姓男子夥同詹男、張男謀劃詐取阮姓越南籍女子欲匯回越南的款項,約定由張男向阮女取款,孫、詹在旁把風接應,未料,在交涉期間,張見事跡敗露,竟把放在桌上以紅色塑膠袋包裝的現金四十一萬二千元搶走,三人並分走該筆款項。彰化地院審結,依共同詐欺取財未遂、收受贓物罪將孫男判處十一月、五月徒刑。詹男處十一月、四月徒刑。張男則依共同詐欺取財未遂、搶奪罪處一年三月,緩刑四年。 判決書指出,一名不詳越南籍男子,知悉在我國工作之阮姓越南女子欲匯錢回越南,遂向孫男提議可對阮女詐取其欲匯回越南之款項。未幾,孫再邀詹、張加入該謀劃。由該越南男子於今年三月二十三日下午,以臉書向阮女佯稱可以幫忙匯錢回越南,致阮女陷於錯誤,約在阮女雇主住處取款。 孫男指示詹、張一同前往取款。三人約定由張下車向阮女取款,孫、詹則在旁把風接應。隨後雙方即各自駕車至福興鄉一處停車場會合。張自該處下車後,徒步至阮女雇主住處,佯裝為該越南男子之老闆向阮女取款。 未料,交涉期間張見事跡敗露,竟趁阮女不注意時,將桌上以紅色塑膠袋包裝之現金四十一萬二千元搶走,往外逃離,阮女見狀立即上前阻止,並與之拉扯,張則將阮女推倒在地,趁隙逃跑並搭上孫所駕駛的車輛,孫即加速離去。詹見後方有人在追喊,亦啟動車輛逃離現場。事後,由孫分得十九萬七千元、詹分得九萬元,張則保有十二萬五千元。 法院審酌其等正值青年,不思以正途獲取財物,竟為牟取不法報酬,而共同為本案詐欺未遂犯行,所為造成被害人財產損失,實應嚴懲,再考量坦承犯行等情,分別量處上述之刑。可上訴。

Read More

彰基菸害防制小組到醫院週遭進行無菸環境巡檢

彰基副院長林慶雄29日下午帶領彰基菸害防制小組到醫院週遭進行無菸環境巡檢。(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為避免民眾頻繁遭受二手菸、三手菸及檳榔之危害,彰基醫院廿九日下午由副院長林慶雄帶領彰基菸害防制小組到醫院週遭進行無菸環境巡檢,期望透過無菸宣導活動,增進全院員工、民眾認同無菸環境,進而推廣至全家、全社區。林慶雄同時呼籲醫院四周劃設的戒菸檳榔黃線,否則罰一萬元。 彰基指出,吸菸與疾病息息相關,菸草中含有超過七千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至少有九十三種已知的致癌物,造成身體多重危害,包括癌症、心臟血管疾病、中風、骨質疏鬆、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同時也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期望藉由無菸宣導、巡檢活動,能夠達到提昇對類菸品及菸品危害認知、降低菸品的使用率、提升對無菸環境的認同、提供在地戒菸便利性及戒菸治療優免服務等目的。 林慶雄表示,彰基過去培養了一一五位戒菸醫師,同時在門診、急診和住院為民眾服務,同時也承接國民健康署戒菸專線,只要撥0800-636363,就有專人為您服務,一一三年,推動疾病個管師加入戒菸衛教就地收案,統計至一一三年八月已成功收案戒菸衛教人數一一一人,呼籲民眾,要支持醫院的黃色戒菸檳線,違反者最高罰款一萬元,讓我們一起來支持無菸害彰基。

Read More

雲林地檢署深入街頭巷尾拒詐防毒 將反詐反毒理念深植群眾心中

雲林地檢署深入校園暨攜手學子宣導拒詐防毒、守護青春。(記者陳正芬翻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地檢署秉持全力打擊詐欺犯罪及積極緝毒決心,推出「『雲檢Mirai』走透透,打詐反毒全出局」行動車,搭配MOOVO公共自行車雲林縣共一四二租賃站點,深入街頭巷尾強化詐騙與毒品防範宣導,將反詐反毒理念深植群眾心中。 雲林地檢署根據該公共自行車使用數據顯示,雲林縣斗六火車站前站、斗六民生公園、斗六家商、斗六高中及雲科大等五大站點運量最高,於是特選擇這些站點投放全新主視覺宣導海報「雲檢出擊 詐毒出局」,雲檢Mirai化身為棒球好手,以揮棒擊球動作象徵阻擋詐欺、緝毒與懲治犯罪的決心,期藉增進高中生與大學生對詐騙手法與毒品危害的了解與防範意識。 地檢署指出,根據警政機關數據統計,今年一至八月間,少年及青年涉案數以詐欺犯罪最多。其中,十八至廿三歲青年嫌犯涉詐欺案占百分之三十三,毒品案次之;而十二至十七歲的少年嫌犯涉詐欺案達一五六三人,占百分之廿三點四六,其次竊盜案七二七人,占比百分之十點九一。 此外,為遏止犯罪風險攜手轄區虎尾農工展開「打詐反毒,站出來」快閃宣導活動,提醒學生拒絕成為詐騙集團的未成年車手,避免屆時須面臨刑責還可能連累家人影響家庭生活,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共同打造安全且和諧社會環境。

Read More

苓洲國小雙甲子校慶 邀百歲校友陳錦境女士傳承聖火

  吳國泰校長(右)邀請百歲高齡校友孫陳錦境(中)參加校慶並傳承聖火,並致贈卒業記念寫真。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苓洲國小即將歡度一百二十年週年校慶,廣邀校友們回娘家,特別的是,還邀請百歲高齡校友孫陳錦境女士傳承聖火;校長吳國泰專程至孫陳錦境校友家中拜訪,並邀請一同為一百二十年校慶公共藝術揭牌。 吳國泰校長前天到孫陳錦境校友家中拜訪,敬贈昭和十四年三月的「高雄市青葉公學校」卒業記念寫真,以及二十年前百周年紀念專刊,並邀請她於今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雙甲子一百二十周年校慶活動當天回學校,擔任聖火傳遞第一棒,象徵光輝校史傳承,並為公共藝術薪傳百二「LINGJHOU 一百二十」揭牌與頒贈傑出校友獎座,同慶雙甲子一百二十歲生日。 苓洲國小於一九0四年四月成立,原名為「打狗公學校苓雅寮分校」,其中經過幾次校名更替:苓雅寮公學校、高雄第二公學校、青葉公學校、青葉國民學校、高雄市立第四國民學校、苓洲國民學校到現在高雄市苓洲國民小學,見證台灣國民教育發展的演變。 吳國泰校長說,目前積極籌備雙甲子校慶編輯專刊時,發現苓洲一百二十年來,人文薈萃,許多傑出校友自此畢業,包括曾經擔任家長會會長的孫仲慧會長(孫媽諒家族成員,孫媽諒是苓洲國小第十一屆畢業校友,曾擔任高雄市苓洲國小校長、高雄市體育會首任理事長及台灣省高雄市議會第二屆議長),相當熱心說明苓雅寮人文歷史演變及苓洲歷屆傑出校友們,其中包含行政院陳時中政務委員,其夫人孫琬玲女士及委員父親陳棋炎教授、姑姑孫陳錦境女士等皆是苓洲國小校友。 其中校友百歲高齡的孫陳錦境女士,是第三十屆畢業生。出生於高雄苓仔寮的陳冠雄望族,其中她的親哥哥,台大法律學系教授陳棋炎就是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的父親。 此次拜訪孫陳,校方特地帶著苓洲珍藏的一百二十年古文物〈畢業生名冊〉,工整的毛筆字記載著自一九0四年創校以來所有畢業生的姓名。一頁一頁小心翼翼地翻閱,直到「陳氏錦境」字樣印入眼簾,讓現場瞬間彷彿搭上時光機回到年幼囝仔時。 孫陳錦境也好奇詢問名冊裡有沒有登記成績?現場兒子孫國棟醫師打趣地問「媽媽你細漢功課有好嗎?」讓母子憶起兒時的點點滴滴;學校也藉此說明學校校名演變歷史,表示孫陳錦境校友從苓仔寮公學校畢業後,是以第一名畢業「學霸」考進雄女,當時只有五名台灣學生通過入學考試。 已百歲的孫陳錦境校友,身體健康且滿面慈祥笑容,現場有學校人員請她教養生之道,她說其實很簡單,每天找事做,做就對了,吃東西不挑什麼都吃,早睡早起,幾十年來都是這樣的生活型態,已經習慣了。

Read More

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 12/7登場

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十二月七日登場。(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二○二四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將於十二月七日,在三結社區公園登場,廿九日宣傳會中,副縣長謝淑亞、鄉長林森寶等人邀請民眾一起來看表演、推草球、酸菜體驗,以及和二點五米高稻草「福袋小龍」合影、打卡。 林森寶說,大埤鄉產稻米與酸菜年產量居冠,是鄉內重要的農特產品。其中,稻米種植面積逾五千四百公頃,堪稱為「稻米之鄉」,鄉公所每年都會舉辦稻草酸菜文化節活動,希望透過稻田收割後的稻草,將稻草農廢循環價值再利用,加入藝術創作元素讓民眾來到大埤欣賞農廢藝術,同時藉活動將大埤農產及在地特色推展出去,增進地方經濟發展。 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文化季十二月七日登場。(記者陳正芬攝)   活動結合三結社區,由藝術工作者因應明年小龍年,設計「巳小龍」及二點五米的「福袋小龍」等草編藝術作品,提供民眾拍照觀賞;當日亦保留活動必玩的推草球、酸菜體驗及精彩的表演,同時特別邀請大埤在地青年(島語文化協會),以青年角度加入不同而有趣的體驗,歡迎大家十二月七日一起來同樂,感受酸菜故鄉之豐富文化底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