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仙草嘉年華11/23起盛大舉行 浪漫花田變身童趣遊樂園

「2024桃園仙草嘉年華」將於11/23起在桃園楊梅休閒農業區盛大舉行。(圖/農業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2024桃園仙草嘉年華」將於11月23日至12月1日,為期9天在桃園楊梅休閒農業區盛大舉行。農業局表示,目前會場田區仙草花已開放近3成,持續綻放中,展區以遊樂園為主題,將仙草花田化作充滿童趣、溫馨的大型遊樂園,結合楊梅純樸的農村景觀,圍繞著賞花與打卡美拍,期待來訪旅客沉浸於紫色浪漫的仙草花田中,感受自然的魅力。 農業局介紹,本屆仙草嘉年華串聯在地農場,使地方、產業與文化緊密結合,並結合仙草種植養護、食農教育、仙草產品開發,推出一系列農事體驗活動。展區仙草種植過程中使用「常溫土壤生物可分解材料」取代傳統PE農膜,減少農膜生產至廢棄的碳排放量,展示農業永續發展理念。 仙草花田化作充滿童趣、溫馨的大型遊樂園。(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提及,「2024桃園仙草嘉年華」除了賞花之外,還有精彩的亮點活動,包含11月30日「樂園午茶時光」結合在地特色,一同認識楊梅客家文化;12月1日「花田奇幻狂想曲」由紅鼻子馬戲團及民謠雙男聲Theseus忒修斯樂團帶來精彩的演出,敬請期待。 桃園市農業局期待旅客沉浸於紫色浪漫的仙草花田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提醒,活動期間為防範展區周邊交通擁塞,逢假日實施道路交通管制,建議大家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平、假日皆規劃綠線接駁車,每20分鐘一班,從台鐵富岡車站出發。假日增設紅線與白線接駁車,每15分鐘一班,紅線從台鐵楊梅車站出發;白線從楊梅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出發,途經活動會場與活動臨時停車場。另還有「出遊巴!相約楊梅好時光!」休閒農業區農場接駁車,平日約60分鐘一班、假日約20分鐘一班,從遊客中心沿途停靠台塑楊梅有機農場、耀輝牧場、紫城農場、亞植有機農場、肥嘟嘟多肉植物園,再回到遊客中心,歡迎民眾搭乘,還可以集章兌換限量好禮。 農業局提到,歡迎大家11月23日至12月1日到楊梅休閒農業區,享受這場仙草的饗宴,共同創造難忘的回憶。更多活動詳情可至楊梅休閒農業區臉書查詢。

Read More

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長鄒覺倫開講 提升龍華科大師生專業知能

龍華科大舉辦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強化產學合作鏈結,龍華科技大學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11月14日邀請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處長鄒覺倫到校擔任講座,與龍華師生分享先進封裝相關技術資訊與未來展望,藉由與會交流,增進師生對產業領域的了解,並對企業管理、策略與思維等實務層面有更深入的認識,期能精進師生專業知能,提升學子就業競爭力。 龍華科大行政副校長林如貞介紹講者時,首先代表董事會董事長孫道亨及校長葛自祥,歡迎鄒覺倫在忙碌工作中仍願意抽空到校與技職學子分享產業發展與個人經驗,並表達崇高的感謝。鄒覺倫在先進封裝技術領域,有35年微電子產業經驗,學經歷豐富。泰國中泰電線電纜公司谷穗獨立董事伉儷、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王懿融等人都出席聆聽演講。 龍華科大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邀請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處長鄒覺倫到校,增進師生對產業相關領域的認識。(圖/龍華科大提供)   林如貞指出,台灣是全球聞名的「科技島」,近年隨著美中貿易戰演變為科技戰,先進國家紛紛將半導體視為國家戰略產業,而台積電擁有最先進晶圓製程的技術優勢,不僅是台灣的驕傲,更是兵家必爭之要。龍華科大是一所應用型科技大學,以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及學生就業為首要目標,致力成為亞洲最佳的電子產業領域實務人才培育大學。 龍華科大提到,為配合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需要,龍華科大是私立科大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准成立半導體工程系,亦是第一所同時具備完整半導體元件類產線教學中心的大學。建置有半導體元件製程中心、半導體材料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功率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業環境工廠,培育學生具備半導體產業中游製程與下游封測專業知識與技能。 林如貞並期勉與會學子,台積電近幾年在龍華科大徵才並提供實習機會, 111年畢業學子繼續留在台積電任職的有7位、112年則有13位。今年龍華科大已有18位學生在台積電實習,12月初台積電會在學校舉辦實習說明會,龍華科大提供優質學習環境與豐富資源,希望每個學子都能把握機會,精進自我,發揮所長。 龍華科大表示,講座中,鄒覺倫以「先進封裝技術的展望」為題,簡要分享IC封裝與先進封裝技術演進、CoWoS技術等先進封裝產能,會後並回答師生提問。期望能帶給師生更多的啟發,並幫助龍華學子藉此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大爆發的機遇,掌握就業先機,讓自己的夢想實踐。

Read More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相當於成年國人每8人就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有感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患者藥品眾多,易混淆或出現藥品交互作用,影響健康,臺中榮總提醒病友,遵循醫囑用藥,有問題就問藥師,避免自行增減藥或停藥,才能妥善控制慢性腎臟病。 腎移植病人 一天需服用多種藥物 臺中榮總藥學部陳秀美主任指出,中重程度的慢性腎臟病常與心血管或代謝疾病伴隨出現,而腎移植病人則有免疫抑制劑、預防感染藥物等需服用,這些病友一天得吃10種以上的藥物,而腎病藥師門診就是協助病友處理用藥的疑難雜症,統計110年12月至113年8月已服務2479人,共5955人次;其中逾6成是65歲以上長輩。 自行減藥或停藥原因多 影響用藥成效 依據「歐洲藥事照護網之藥物相關問題分類系統」分析門診服務,病人曾發生之藥物相關問題共有917件,其中「治療效果不佳」有424件(佔46.2%)最多,其次是「(可能)發生藥物不良事件」有235件(佔25.6%)。進一步分析這917件的原因,以病人「故意使用/服用少於醫囑的藥物」有249件(佔27.2%)最多。 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也有擔心藥太多會傷腎,甚至有病友減肥縮減一日三餐變兩餐,隨餐後藥物也自動縮減成2次,影響療效。 其次原因為「服藥時間或服藥間隔不適當」,有123件(佔13.4%)。鄭景耀解釋,曾有病友看病吃藥覺得好像沒效果,誤以為是個人體質問題,但經過藥師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揪出癥結是服藥時間錯誤造成。 腎臟病友服用止痛藥當心 避免造成腎損傷 另一方面,門診統計也發覺有1成的腎臟病友曾使用可能危害腎功能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鄭景耀提醒,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但腎臟病友要特別留心使用,常見病友去看牙醫疏忽說明有腎臟病而誤用,或以為止痛藥都一樣,服用他人藥品造成腎損傷而不自知。 腎友常見用藥十問 別害怕開口問醫生 臺中榮總腎病藥師門診也整理出病友常見用藥十大問題,並呼籲病友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問。   服藥問題 1 腎移植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併用其他藥物? 2 我的藥物和食物是否有交互作用? 3 藥物忘記吃該如何處理? 4 藥物數量少吃該如何處理? 5 藥物數量多吃該如何處理? 6 吃藥時間複雜該如何安排? 7 抽血/檢查/手術前禁止喝水服藥,之後該如何補吃藥? 8 不知道處方藥品更改/外觀改變? 9 藥物副作用如何處理? 10 移植手術後需要用的抗生素漱口水該如何泡製? 以上問題考量每位病人之藥物、服藥頻次與時間、藥物交互作用情況,以及病人生活作息而需個別規劃回覆,請務必與專業藥師討論,以有效解決藥物相關問題。

Read More

糖友染皮蛇致右手偏癱無力!醫:接種疫苗可預防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今年80歲的陳爺爺罹患糖尿病多年,某天洗澡時他感覺胸膛又紅又癢,隔天起床就發現大片皮疹從右前胸蔓延到後背,還起了水泡。起初他並不以為意,以為是困擾已久的濕疹又犯了,沒想到塗抹藥膏仍不見好轉,偶爾患部還會隱隱作痛,只要抬起右手拉扯到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忍了快1個禮拜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經醫師診斷是感染帶狀疱疹惹的禍! 幼年長水痘病毒終身潛藏體內!國人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李淳權醫師說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活化的表現,此種病毒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並潛伏在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中,直到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根據台灣研究統計,每個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2%,即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發病後不只皮疹、起水泡,引發的神經痛更是讓人痛不欲生。研究指出,即使皮膚表面的急性症狀消失,疱疹後的神經疼痛仍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 。值得注意的是,曾得過帶狀疱疹者,仍可能再度復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被許多患者形容「比生產痛還要痛」。 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50歲以上成人 慢性病患者(如; 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 免疫不全者 生活壓力大或作息不正常 曾感染過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若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留長期後遺症 李淳權秘書長指出,一般來說,帶狀疱疹只要好好處理,在皮疹發作後72小時內投予抗病毒藥物,就能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疼痛,通常可在5週內痊癒,但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所需時間會比較久。像本身是糖尿病友的陳爺爺就因延誤治療,儘管確診後馬上投藥,皮膚症狀仍持續了1個多月、疱疹後引起的神經疼痛更是拖了超過半年才逐漸好轉,且由於沒能及時診治,即便藥物治療後恢復良好,仍留下右手肌肉僵硬無力的後遺症,握力至今仍無法改善,就像中風過的病人一樣,連握筷子都顯得吃力。 李淳權秘書長說明,根據患者自述,發病後不僅身體又刺又痛,奇癢難耐,還會因為身上的紅疹、水泡,連穿衣服都感到無比劇痛,半夜也經常因為壓到患部而被痛醒、無法翻身、睡都睡不好、無時無刻都像是被火燒般疼痛,連帶導致他食慾不振、鬱鬱寡歡,治療期間使用了各種不同強度的止痛藥還是無法改善,直到使用了神經阻斷劑才稍微舒緩。李淳權秘書長強調,發疹期間,愈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愈有效,提醒民眾,若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以免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糖尿病患皮蛇纏身機率是雙倍,且後遺症嚴重 國內研究指出,1/5的帶狀疱疹患者為糖尿病患。對此,李淳權秘書長解釋,糖尿病患者因慢性高血糖的關係,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變差,除了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細菌感染,且隨著免疫力降低,若體內有潛伏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也容易再度激活,進而引起帶狀疱疹。 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高出一般人2倍,且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也增加50%,若不幸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控制惡化,並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視力問題等併發症。此外,罹患帶狀疱疹容易造成血糖升高,惡性循環下去,也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影響患者健康。 日常保健+施打疫苗 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李淳權秘書長表示,響應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持續推動「健康生活」,呼籲糖友保持良好健康作息及運動習慣、均衡飲食、積極接種四大疫苗(流感及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透過日常保健及接種疫苗,提升防禦力。

Read More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多樣化的治療方式可望改善病友生活品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怡亭報導 慢性腎臟病是國人常被忽略的疾病之一,往往等到症狀出現時才發現已惡化至疾病中後期。對於末期腎病患者而言,腎性貧血是一個常見的挑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貧血症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長期下來還會增加心臟負擔,並影響其他器官功能。 腎臟與造血息息相關 無法感測缺氧訊號造成腎性貧血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解釋,腎臟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會感測血液中的氧氣量,當含氧量過低時,腎臟會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然而一旦腎功能受損,腎臟無法有效感測到缺氧訊號,骨髓就無法正常製血,形成「腎性貧血」。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都是貧血的表徵,應及早留意,避免進一步惡化。 腎性貧血治療選項:從傳統注射到HIF療法的革新 過去,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依賴注射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SA)輔以鐵劑來提高紅血球生成,但效果易受慢性發炎影響。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已有模擬體內低氧環境的口服藥物,透過藥物穩定HIF(缺氧誘導因子),能夠促進身體自然生成紅血球,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吳麥斯醫師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透過ESA注射直接補充紅血球生成素,但有時當ESA濃度過高,骨髓接收到的訊息可能不足以增加造血量。此外,腎病患者常伴隨鐵質缺乏問題,透析過程也會使鐵質流失,導致造血困難。隨著 HIF 療法的出現,這類藥物通過穩定細胞在低氧環境下的HIF反應,促使紅血球生成素的自然生成,使體內鐵質與其他營養物質更高效地被應用,並因為是口服藥物,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便利性,較不受慢性發炎影響,是腎性貧血治療的一大突破。 隨著藥物技術進步,現行的腎性貧血治療已包括ESA注射、口服鐵劑、靜脈鐵劑及新型HIF療法等多種選擇。這些治療選項各具特點,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需求靈活搭配使用,提供更適合個別患者的療程。 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治療選擇的多樣化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讓醫師在面對患者個別需求時有了更多選擇。隨著藥物科技不斷演進,腎病患者在抗貧血治療上將擁有更佳的支持,持續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五旬女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影響日常 自體移植緩解症狀

嚴重淋巴水腫與難治傷口,可考慮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50歲的C小姐是乳癌患者,多年前曾接受左側乳房全切合併腋下淋巴廓清手術。她的左手在一次偶然外傷中發生蜂窩性組織炎,雖然在抗生素治療下痊癒,但C小姐的左手、左前臂開始出現淋巴水腫的情形,不僅腫痛難耐,有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抓握及穿衣功能。 淋巴水腫很棘手 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改善循環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整形外科江卓衡醫師表示,淋巴水腫是一個相當棘手的疾病,常發生在循環不良、癌症經淋巴結切除術後的病人身上。對於較輕微的淋巴水腫,可以透過復健和穿壓力袖套/襪改善,中等程度的淋巴水腫,可以透過「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把淋巴管和小靜脈用超顯微手術連接起來,讓水腫的淋巴液改走比較暢通的血液循環,或是用抽脂法,直接把不良的淋巴循環移除加壓,強迫淋巴液走其他循環路線。 嚴重淋巴水腫與難治傷口 可考慮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 江卓衡醫師進一步說明,嚴重的淋巴水腫除了肢體腫脹造成不適,更可能導致反覆蜂窩性組織炎,或困難治療的慢性傷口,這類傷口有些人治療十幾年、甚至開刀數十次都無法改善。當上述治療方式仍無法完全改善淋巴水腫的症狀時,代表病人患側的淋巴循環狀況極度不佳,此時就可能需要接受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即摘取病人身體其他部位健康的淋巴組織,透過顯微移植的方式,把健康的淋巴循環「種」在患肢,以重新建立健康的循環系統,但因為健康淋巴所仰賴的血管較細、變異較多,且手術本身可能造成原本健康的部位被摘取淋巴而產生水腫,是相當高難度的手術。 長期淋巴水腫恐致反覆感染、硬化 應盡快就醫 江卓衡醫師提醒,長期淋巴水腫可能造成患肢皮膚的反覆感染或硬化,甚至形成慢性傷口,病人若發現自己可能有淋巴水腫的症狀,建議至整形外科或復健科門診諮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上下樓梯膝蓋痛還喀喀響?中醫輔助治療恢復行動力

許益彰醫師提醒,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是屬於活動愈頻繁,發生率就愈高的疾病,因此除了接受治療外,適度的休息、避免運動過度及日常使用不當是必須的。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膝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年紀大的長者常是因為膝關節退化所造成的;而年輕、愛運動的族群則常是因髕骨股骨關節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簡稱PFPS)所致,據統計青少年族群的盛行率超過20%,且好發於女性。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常見3大原因所致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許益彰醫師指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有三個主要原因:使用或運動過度、直接或間接創傷(例如跌倒、撞擊)、髕骨錯位(髕骨軌跡異常、排列不正)等。 其臨床表現為膝前痛、髕骨周圍疼痛或是髕骨裡面疼痛,且在膝關節彎曲時可能會出現摩擦音,當使用到髕骨股骨關節時就會造成疼痛加劇,特別是在上下樓梯、蹲、跪,以及彎曲膝蓋坐太久時,嚴重者會出現持續性疼痛、局部腫脹僵緊,甚至是肌肉無力、萎縮等情形發生,造成工作及諸多活動上受限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中醫治療髕骨股骨疼痛 針灸、拔罐有效果 治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在急性期時主要以控制疼痛為主,中醫在臨床上常用針灸、拔罐或中藥外用膏布來治療。許益彰醫師說明,針灸除了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對於軟組織的孿縮或障礙點的解除也有不錯的療效,可幫助髕骨、髖及膝關節恢復活動度。後續的恢復期除了繼續促進髕骨、髖及膝關節的活動度外,還能用針灸、電針來強化薄弱的肌群;傷科理筋手法能夠放鬆軟組織、讓髕骨周圍的張力恢復平衡;藥物薰蒸搭配中藥內服能提高局部的氣血循環,促使受損的組織加速修復、癒合。 適度休息很重要 平常這樣鍛鍊有幫助 許益彰醫師提醒,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是屬於活動愈頻繁,發生率就愈高的疾病,因此除了接受治療外,適度的休息、避免運動過度及日常使用不當是必須的,平時可加強股四頭肌、髂脛束、大腿後側肌群、臀肌、腓腸肌等肌肉伸展,以及股四頭肌、髖外展肌、核心肌群等肌肉鍛鍊。大多數的人在接受保守治療後都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切勿置之不理導致日後舉步維艱。

Read More

龜山區運動大會11/23盛大登場 邀民眾享受活力周末

桃園市龜山區運動大會即將於11/23在龜山國中熱鬧舉行。(圖/區公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龜山區運動大會即將於11月23日在龜山國中熱鬧舉行,這場一年一度的運動盛會由桃園市政府與龜山區公所共同主辦,將以多元的競賽項目、精彩的開閉幕表演以及趣味橫生的活動,為民眾帶來一個充滿活力的周末。 龜山區長張嘉平表示,運動不僅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希望透過113年桃園市龜山區運動大會的舉辦,讓民眾以趣味的方式接觸並愛上運動,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能增進龜山區居民之間的情感連結。期待每一位參賽者都能融入這樣的氛圍中,共同邁向健康、和諧的生活。 區公所提到,本屆運動大會精心設計了多樣化的競賽項目,讓各年齡層的市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挑戰並享受運動的樂趣。首先,「精神總錦標」注重隊友間的默契與協調性,選手需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地完成指定動作,展現團隊的凝聚力。其次,「滾滾輪胎 好運旺來」是一場趣味橫生的比賽,參賽者須在指定路線內快速滾動輪胎並完成傳接,過程充滿挑戰與笑聲,為大會增添活潑氛圍。最後,今年首次舉辦的「大隊接力」成為最受矚目的項目,參賽隊伍在接力中考驗彼此的速度和配合,緊張刺激,是整場運動會的亮點。這些比賽不僅考驗選手的體力與技巧,更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讓參賽者在競技中收穫友誼,共同為榮譽而戰。 區公所表示,大會將以一系列精彩的開場表演揭開序幕,首先由龜山區山頂國小鼓樂隊帶來氣勢磅礡的演出,隨後五舞太鼓團與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啦啦隊獻上活力四射的表演,激勵在場每位選手與觀眾的運動熱情。活動尾聲,原住民團體將帶來閉幕表演,以熱情的舞姿和濃厚的民族風情為運動大會畫下完美句點,讓所有參賽者和觀眾都能感受到龜山區豐富的多元文化氛圍。 桃園市政府與龜山區公所誠摯邀請龜山區居民踴躍參與這場運動嘉年華,一同為選手們加油打氣,享受充滿活力與趣味的周末。

Read More

桃園捷運綠線工程重大突破 八德首條潛盾隧道克服挑戰貫通

八德區第1條潛盾隧道完成。(圖/捷工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政府興建的捷運綠線工程,在八德區由潛盾機鑽掘的潛盾隧道有了重大突破。捷運工程局今(15)日表示,八德區首條潛盾隧道已經貫通,這項工程自去(112)年5月,從G03巧克力站潛盾機發進後,期間面臨複合地質的艱鉅挑戰,都能一一克服施工難度,完成隧道貫通。 捷工局表示,八德區首條潛盾隧道段為捷運綠線G03巧克力站至新闢道路南出土段的上行線,地下深達20米,由直徑6.4米的潛盾機進行鑽掘,在施工團隊努力下,終於在今天順利貫通,為捷運綠線工程,邁向下一階段重要步伐。 八德區首台潛盾機到達。(圖/捷工局提供)   捷工局長劉慶豐指出,八德區捷運綠線工程為減少對周邊民眾的干擾,G03巧克力站潛盾機發進工作區,設在無住戶的介壽路西側,雖然影響工程方便性,但卻能減少對介壽路東側住戶的干擾。在隧道鑽掘施工過程中,潛盾機遭遇超大顆粒卵礫石與泥岩複合地層,切刃盤嚴重磨耗,施工團隊額外開設直徑8米工作井更換切刃盤,為了不要影響介壽路交通,施工團隊直到潛盾機掘進至介壽路範圍外才更換切刃盤。 捷工局說明,八德區首條潛盾隧道的成功貫通,施工團隊克服了包括直徑90公分超大顆粒卵礫石與泥岩複合地層包覆切刃盤、110公尺小轉彎半徑、到達井壁面出水、4次到達井止水及加設4處點井降水以及潛盾機頭上揚等多重施工困難;尤其切刃盤在鑽掘過程中嚴重磨損,施工團隊採取道路範圍外更換切刃盤的便民作為,同時,日本技術團隊派員到場檢測,根據磨損情況進一步完成優化設備,確保隧道工程不受阻礙,順利貫通。 捷工局提到,捷運綠線自G07桃園火車站以南至八德區介壽路二段,路線採地下化設計,設有4座地下車站及3座通風豎井。未來,這一段將於6號新闢道路處接軌銜接八德高架路段,延伸至中壢火車站。此段隧道全長約10.52公里,包含上下行線,共有10條隧道,為了不影響地面交通,都是透過潛盾機進行捷運地下隧道鑽掘。 捷工局指出,除了今天貫通的隧道外,八德區第二台潛盾機也已經於今年6月7日發進,預計在明年會再投入5台潛盾機進行隧道鑽掘工作。隨著投入更多設備,G07桃園火車站至八德新闢道路間的10條隧道,預計116年全部貫通,另外,工程同步進行地下車站建設,持續朝著119年全線通車的目標邁進。捷運綠線建設,紓解現況城際通勤交通壅塞引領桃園市進入現代進步城市。

Read More

色狼入侵校園猥褻女學生 桃園某高中主任遭質疑檢討受害者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某私立高中日前發生色狼闖入學校猥褻女學生的事件,女學生當下奮力掙扎脫逃,歹徒隨後被警方依妨礙性自主罪嫌移送法辦。民進黨籍市議員黃瓊慧踢爆,事件發生之後,該校竟警告學生不准張揚此事,主任甚至在朝會檢討女學生的裙子長度引誘犯罪,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對此,校方回應,該主任言論是站在學生保護立場,並非檢討被害人,可能是用詞不精確造成學生誤會,校方也沒有要求學生噤聲。 黃瓊慧表示,該校日前遭身穿藍色雨衣、頭戴全罩安全帽的歹徒入侵,在樓梯間對女學生勒脖、強脫衣服,所幸女學生及時脫逃,歹徒也當場被逮捕移送法辦。只是,有家長上網爆料校方要孩子不得聲張此事,主任在朝會時期更說出「女同學裙子太短是犯罪誘因」這種毫無性平觀念的言論。 黃瓊慧批評,校方不檢討為什麼能輕易讓頭戴全罩安全帽、身穿雨衣的歹徒闖入校園,反而在朝會時檢討女同學的裙子長度引誘犯罪。事後議員追問此事,校方為了撇清責任就說當天穿運動服。她質疑,「請問女同學受到猥褻跟穿什麼衣服有關係嗎?完全就是在偷換概念。」 針對爆料,校方回應,事發當天學校舉辦職業類科體驗活動,校園開放給學生、家長進出,嫌犯騎機車進入停車場,當天下雨,嫌犯穿戴雨衣、全罩式安全帽,外觀上並無異狀。嫌犯在一棟教學大樓梯間與女學生發生拉扯,甚至企圖露出生殖器,所幸學生非常機警,一個轉身掙脫,跑到教室告訴老師,學務處收到通報後,多位老師到場壓制嫌犯,立即報警處理。事後,學校展開安全教育作為,對女學生進行安心輔導,也告知學生家長整個狀況、進行校安通報。 校方進一步提到,在安全教育宣導時,學校提醒學生注意陌生人的犯罪態樣,其中提及女同學裙子太短一事,是站在學生保護立場,請同學注意穿著打扮,並非在檢討被害人,可能在用詞上不夠精確,造成學生理解誤會,也沒有要求學生噤聲。 ※尊重身體自主權,防治性騷擾及性侵害,請撥打113、110,桃園電子報關心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