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不再侷限每年固定篩檢!北醫大研究:「糞便潛血濃度」提供精準醫療新策略

糞便潛血濃度,有效判斷罹患大腸癌風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大腸癌高居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目前公費提供50至74歲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而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可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潛血濃度越高者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 糞便潛血濃度 有效判斷罹患大腸癌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陳立昇副院長及嚴明芳教授率領的團隊,於今年5月,發表於JAMA Oncology(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卷),針對國內逾350萬名50至74歲的民眾,長期追蹤是否得到大腸腫瘤或死亡等資訊,透過大數據分析,確定不同糞便潛血濃度對大腸癌風險的具體影響。結果指出,低風險族群可延長篩檢間隔時間,進而減少腸鏡檢查次數,避免偽陽性、出血或穿孔等潛在的不良反應,而對於高風險族群,則可更精準的建議增加篩檢頻率,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 個人化大腸癌篩檢 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陳立昇副院長指出,糞便潛血向來以特定濃度切點(如大於20ug/g以上)視為罹癌高危險群,接受大腸鏡檢查後會有一半比例有息肉,五分之一會有進展性息肉,及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會有大腸癌,但事實上糞便潛血濃度可以用來做更好的應用,醫師可根據糞便潛血的濃度判斷是否需調整篩檢間隔時間,不再侷限於固定的每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讓大腸癌篩檢個人化。 大腸癌精準醫療新方向 高風險族群早發現早治療 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風險達29%,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效益達35%。陳立昇副院長強調,個人化糞便潛血濃度篩檢大腸癌的可行性,北醫大研究團隊分析若與兩年一次糞便潛血免疫法有相同的篩檢效益下,這種個人化糞便潛血濃度篩檢策略可有效地減少了49%的糞便免疫化學法檢測以及28%的大腸鏡檢查次數,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不僅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次數及風險,同時也確保高風險族群能更及時獲得必要的檢查及治療,為未來大腸癌精準醫療提供可行的方向。

Read More

擔心孩子生長進度慢? 七月起四項兒童發展篩檢起跑!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響應國際兒童成長意識月舉辦衛教講座,促使家長了解生長遲緩以及發展篩檢的重要。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感到擔憂,尤其是當孩子的生長速度低於同齡兒童時,焦慮尤為明顯。了解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多種因素,如遺傳、營養和生活習慣,是釐清生長遲緩原因的關鍵。此外,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發展同樣重要,及早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能夠有效應對發展遲緩問題,身高發育及孩童發展都需要家長全面的關注。 孩子身高七成遺傳、三成後天因素 輔大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王亭皓醫師指出,孩子的身高發育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父母所佔的遺傳因素高達七成。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身高發育緩慢時,應首先考慮遺傳因素。剩下三成為後天因素包含睡眠,運動以及營養是否補充夠,這些都將成為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指標。 王亭皓醫師建議,家長應特別關注孩子的黃金生長年齡。對於女生來說,最佳的生長時期通常是從小學一、二年級到小六、國一之間,而男生則是從小四、小五到國二、國三之間。這段時間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密切監測孩子的生長情況。王亭皓醫師建議,青春期前家長應每年監測孩子的身高增長,正常範圍應在4到6公分之間,如果一年內增長少於4公分或超過6公分,家長則需要有所警覺。在這些黃金年齡段內,任何異常的身高生長徵兆,如明顯的身高停滯或生長速度明顯低於同齡孩子,均及早識別這些徵兆,並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可以幫助孩子及時獲得所需的診斷和醫療評估,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生長遲緩原因多 10%孩童可能有SGA 王亭皓醫師指出,生長遲緩現象不僅限於孩童的成長階段,事實上,在嬰幼兒時期,約有10%的嬰兒屬於SGA(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小於胎齡兒)情況,即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這些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可能面臨提早發育、青春期進展加速,以及日後罹患代謝症候群或肥胖的風險增加。因此,家長應格外注意這類孩子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對於身高發育遲緩的孩子,王亭皓醫師首先會確認問題來源,並根據情況提供治療建議。大多數問題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若問題較為嚴重,可能需要進行生長激素或性荷爾蒙的測試。如果檢測顯示生長激素不足,健保會提供相應的治療。 王亭皓醫師指出治療策略主要根據每個孩童不同的狀況。例如,若因能量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多,應改善飲食或檢查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內分泌問題則需進行血液檢查。治療的關鍵在於找到問題根源,並制定個別化的治療方案。 我國於今七月起 推出未滿 7 歲童 6 次發展篩檢 輔大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紀孝儒醫師指出,政府於2024年7月1日推出了六次針對未滿7歲兒童的發展篩檢服務,旨在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問題。這項服務涵蓋6-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3歲、3-5歲以及5歲至未滿7歲等階段,全面評估兒童的粗大動作、細小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幫助家長與醫療專業人員更有效地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 紀孝儒醫師強調,這些篩檢不僅能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問題,還能幫助制定特定的介入方案。紀孝儒醫師提到一個發展遲緩的案例:一名小朋友在兩歲時仍不太會說話,家長決定帶他就診。經過半年的語言治療,情況並未好轉,甚至出現了更嚴重的「大舌頭」問題。醫師排除了代謝方面的問題後,進一步調查病史,發現小朋友曾因感冒引發中耳炎,導致聽力異常。在轉診至耳鼻喉科並配戴助聽器後,孩子的語言發展得到了顯著改善。紀孝儒醫師提醒家長,針對孩子的症狀採取對應的治療至關重要。 紀孝儒醫師指出,早期診斷和介入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一系列新的篩檢服務為家長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工具來監測孩子的發展狀況,對於篩檢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專家建議家長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進一步評估和介入。 定期追蹤孩子生長發育,及早預防治療 王亭皓醫師與紀孝儒醫師強調,生長發育的追蹤應該是連續且持續的。一些家長因自身青春期發育較早,對孩子的成長特別關注。定期帶孩子進行生長發育檢查並採取積極治療措施,有助於確保孩子的正常成長。及早識別潛在的生長遲緩或者發育遲緩,透過臨床專業人員的協助,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最後王亭皓醫師建議家長,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發育,應確保孩子每晚十點前就寢,並鼓勵孩子進行每天至少二十至三十分鐘的運動,尤其是跳繩。此外,應限制甜食和炸物的攝取,並避免隨意使用影響生長的類固醇藥物或不明偏方。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支持孩子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Read More

全台第一個有關兒童成長頻道開播啦!首集Podcast《育兒童學會》慶祝國際兒童成長意識日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內分泌及遺傳代謝科蘇本華醫師,推出全新Podcast節目《育兒童學會》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育兒童學會》Podcast正式啟動,中山附醫蘇本華醫師攜手各領域專家解密兒童成長關鍵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內分泌及遺傳代謝科蘇本華醫師與新生兒科專家王杏安醫師,攜手推出全新Podcast節目《育兒童學會》,目的在幫助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關鍵知識,分享醫學知識與育兒心得。該節目將深入探討兒童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並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家長應對育兒挑戰。 在首集前導篇中,兩位醫師共同慶祝「9/20國際兒童成長意識日」,這是一個在提高公眾對於兒童生長健康的關注並促進早期發現及治療兒童成長障礙的全球性活動。該日的重點在聚焦於孩子成長遲緩、成長激素缺乏症(GHD)及其他影響兒童生長的健康問題。 ▲王杏安醫師進一步探討了兒童身材矮小的多種原因,包括性早熟、生長激素缺乏症、身材矮小和胎兒小於妊娠年齡(SGA)等,並呼籲家長關注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強調及早介入和治療的必要 中山附醫兒童部內分泌及遺傳代謝科蘇本華醫師指出:「開設這個頻道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利用這樣的平台,讓更多家長獲取正確的成長發展資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像成長遲緩這類問題,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對孩子的未來將有重大影響。」 呼籲家長把握成長黃金期,Podcast《育兒童學會》定期更新提供專業育兒知識 蘇本華醫師與王杏安醫師進一步探討了兒童身材矮小的多種原因,包括性早熟、生長激素缺乏症、身材矮小和胎兒小於妊娠年齡(SGA)等,並呼籲家長關注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強調及早介入和治療的必要,並透過《育兒童學會》節目獲取專業知識與支持,幫助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更有信心。 《育兒童學會》將會定期更新,透過多集節目來解答家長的疑問,提供科學的育兒知識,並幫助家長更有信心地陪伴孩子成長。 關於《育兒童學會》 《育兒童學會》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蘇本華醫師主持,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兒童成長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每集節目邀請各科專家醫師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健康議題,為家長們提供實用的育兒建議。 《育兒童學會》 Podcast 連結:https://solink.soundon.fm/tpcha

Read More

脂肪瘤不只是肥胖者專利!中醫提醒可能與壓力、飲食有關

脂肪瘤不只是肥胖者專利!中醫提醒可能與壓力、飲食有關。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有些人偶爾會在身體上摸到接近皮膚表面的不明腫塊,摸起來有明顯的範圍,且按壓時感覺痠脹,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脂肪瘤。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脂肪瘤雖然常見於肥胖者,但並不表示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瘤;事實上,脂肪瘤不一定是因為飲食油膩或攝取過多脂肪所造成,而是可能與染色體的重組、異變或體質和生活習慣有關。 過度攝取肥膩、高膽固醇食物 易讓體內脂肪細胞異常增生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喜歡飲酒、經常進食肥肉、動物內臟、無鱗魚或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的族群,容易形成脂肪瘤。這是由於過度攝取肥膩、高膽固醇食物,會導致脾胃濕熱,痰濕內生,進而讓體內脂肪細胞異常增生、變硬,形成所謂的「痰濕體質」,中醫常用清熱除濕、健脾和胃、軟堅散結的中藥材,例如決明子、陳皮、山楂等來進行調理。 經常熬夜、思慮過多 易因氣血不暢形成脂肪瘤 另一種容易罹患脂肪瘤的人則是壓力過大、經常熬夜、思慮過多的族群。這類型的人容易因肝氣鬱結,氣血不暢,導致脂肪組織和淤血交織,最終形成結締組織包裹脂肪細胞,而成為脂肪瘤。對於這類患者,中醫會使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藥材,如柴胡、薑黃、玫瑰花,來疏通經脈,消散脂肪瘤。 此外,遺傳體質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脂肪瘤患者,或曾受過嚴重外傷,在皮膚癒合時也可能刺激脂肪組織增生,導致脂肪瘤的形成,這類情況下,調理腎氣特別重要。腎為先天之本,透過強化腎氣可以減緩脂肪瘤的增長機會。 中醫認為脂肪瘤與情緒、飲食有很大關聯 吳宛容中醫師分享了一位銀行員的案例,該患者因工作壓力大而且常常應酬,出現經常感覺到疲勞,且無名指與小指麻木的情況,經過多次醫師診斷,誤以為是頸椎壓迫,最終吳宛容中醫師發現手肘處有一個脂肪瘤剛好壓迫在尺神經分布的地方,導致手麻。經過針灸與中藥調理,脂肪瘤被消除,手麻症狀也因此得到改善,為了防止復發,吳中醫師使用了黃耆健脾益氣,還有三棱、莪術、丹參、赤芍、制乳香、制沒藥、山楂、大黃等藥材理氣活血消積,以及法半夏、陳皮、白芥子、浙貝母等藥材燥濕化痰散結,與澤瀉、薏苡仁來利水祛濕,並搭配足陽明胃經的「豐隆穴」針灸,進行全面調理。 中醫認為脂肪瘤與情緒、飲食密切相關。因此,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壓力過大,以及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對於預防脂肪瘤有極大的幫助。建議飲食方面盡量少食高脂、高膽固醇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且進食不宜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宜,減少酒精和含酒精類的飲料以及動物內臟等攝取,以遠離脂肪瘤的威脅。

Read More

擦傷、割傷該怎麼辦?急性傷口處理方法一次看!

雅丰診所整形外科醫師周宏璋說明急性傷口處理SOP,帶民眾掌握傷口及疤痕保養的撇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擦傷、割傷等生活中常見的大小傷口,看似簡單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延長癒合時間、留下難看的疤痕,甚至造成感染等嚴重問題。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傷口癒合?面對這些急性傷口,怎麼做才能避免留下難看的疤痕呢?雅丰診所整形外科醫師周宏璋說明急性傷口處理SOP,帶民眾掌握傷口及疤痕保養的撇步。 急性傷口、慢性傷口有何不同?哪些屬於急性傷口? 傷口又可分為急性、慢性傷口。周宏璋醫師說明,慢性傷口可分為動脈型、靜脈型、神經型等3種,這些傷口都是慢慢形成的,但所謂的「急性傷口」指的是急性受傷所導致的傷口,像是被火燒傷、被玻璃割傷、被刀劃傷、跌倒擦傷等平時常見的意外傷口,甚至手術傷口都算是急性傷口。 急性傷口有4基本處理步驟 縫合共有3種方法 有些民眾受傷時可能會覺得傷口小不嚴重不需要進一步處理,但周宏璋醫師建議,若有受傷還是都應前往醫療院所評估、處置比較保險,因為有些傷口可能需要打破傷風疫苗,有些則是外表看起來不嚴重但內部可能有肌腱、血管斷裂或骨頭、內臟損傷等,這都需要經過醫師檢查、評估並做適當的處置。 醫師會根據不同的傷口給予相對應的處置,周宏璋醫師表示,針對割傷、撕裂傷等急性傷口,一般來說基本的處理步驟包含: 清潔 消毒 評估是否需縫合 包紮 在縫合的部分,周宏璋醫師提到,目前有縫(縫線)、釘(釘書針)、膠(組織膠)等3種方法,能固定傷口避免裂開、促進癒合,若使用縫線、釘書針事後需要拆線、拆針,但組織膠不用,如果外層不想要有縫合的傷口可以考慮用組織膠黏。 不過周宏璋醫師強調,組織膠的黏著力、固定力相較之下較弱,若傷口太大、太深、張力太大還是需要用縫的,像傷口位在關節處、嘴唇等常會活動的地方就不太適合使用,它較適合淺層傷口,若傷口沒有很深或是像小孩子害怕打麻醉縫傷口、較難配合縫合的患者等,就蠻適合使用組織膠固定。 疤痕與受傷嚴重度有關 處置、保養不好也會有影響 而受傷後許多人都會擔心疤痕問題,若不想留下難看的疤痕民眾該怎麼做呢?周宏璋醫師表示,傷口疤痕漂不漂亮最主要是與受傷的嚴重程度有關,另外也會跟醫師的處置、病人的保養有關。 在處置方面,周宏璋醫師提到,疤痕漂不漂亮有時與縫合縫得漂不漂亮、黏得平不平有關,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縫合技術讓疤痕更漂亮,建議可以找整形外科醫師縫,不過整形外科醫師通常都沒有值班急診,所以如果想讓疤痕更漂亮,可以到醫美診所、整形外科診所求診。 至於保養則包括傷口保養、疤痕保養。周宏璋醫師表示,傷口保養就是要注意乾淨、清潔、勿擾動,讓傷口好好休息、固定,不要亂動、亂抓、亂揉,這樣傷口才會漂亮,而疤痕保養一般需要做到以下4點: 防曬:避免疤痕反黑。 保濕:若皮膚皮脂腺受傷無法分泌油脂,可能會使傷口容易裂開,建議擦乳液保濕。 固定:勿亂揉、亂動。 壓迫:使用彈性襪、疤痕貼片等。 另外,周宏璋醫師提到,飲食部份也要注意,避免芹菜、九層塔等光過敏食物以免疤痕反黑,而且要均衡飲食,因為吃不好、睡不好也會影響傷口癒合,此外回診也很重要,經過醫師處置後2-3天建議可再回診檢查一次,若返家後發現傷口有任何異狀也應回診做進一步檢查。

Read More

桃園分署聯合拍賣會10/1登場 透天厝、BMW開放搶標

拍賣會當日下午14時30分起,在桃園分署拍賣室進行不動產拍賣。(圖/桃園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桃園分署10月聯合拍賣會將於10月1日登場,當天拍、變賣的物件有具投資價值的小套房、市區四層樓透天、大廠房、車輛、完整持份土地、未上市櫃股票、出資額等,物件眾多,歡迎民眾搶購。 桃園分署提到,聯合拍賣會上午10時,在桃園區富國路100號拍賣車輛2部,分別是2018年的KIA的自用小貨車以及2010年BMW的自用小客車,兩台車車況、外觀均維持得相當不錯,且均是首次現身法拍市場,KIA更附有車鑰匙一把,不論代步或送貨都非常適合,若有興趣的民眾,一定要把握機會,換車就趁現在。 聯合拍賣會上午10時拍賣車輛2部,分別是2018年的KIA的自用小貨車以及2010年BMW的自用小客車。(圖/桃園分署提供) 桃園分署接著說明,拍賣會當日下午14時30分起,在桃園分署拍賣室進行不動產拍賣,其中最受矚目之物件是位在中壢區的小套房,同樣也是第一次拍賣,現為空屋,價格相當實惠,拍定後點交。由於鄰近中原大學及中原夜市,投資自住兩相宜,具有投資眼光的您,千萬別錯過。另外桃園區四層樓透天也同樣受關注,距離桃園火車站僅有2公里路程,交通便利外更鄰近4.94公頃的玉山公園,園區內有筆直的落羽松步道,生活在此非常愜意放鬆又不失生活機能,有換屋打算的民眾,因此次已是第三拍,現在就是最好的入手時機。其他拍賣物件還有觀音區的廠房及桃園、大溪、龍潭等區的土地,有興趣的民眾可至桃園分署官網「拍賣公告」專區瞭解各個不動產拍賣物件的詳細狀況。此外,下午3時30分起,將拍賣名佳利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鳴暘建設有限公司及羽宏企業有限公司的出資額等,有興趣的民眾,歡迎到場參與競標。 桃園分署強調,該分署每月第1周、星期2、下午3時,均定期舉辦「123聯合拍賣」活動,更多法拍資訊,請參閱桃園分署官網及臉書訊息,桃園分署誠摯邀您到拍賣會現場,保證一定讓您不虛此行。

Read More

龍潭消防分隊傳授CPR技能 與警聯手保護民眾生命安全

此次技術交流重點著重於員警第一時間接觸患者,在消防救護人員尚未到場前之緊急處置。(圖/消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今(24)日上午桃園市消防局第四大隊至龍潭警分局進行救護技術宣導。根據統計,心臟疾病長期為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台灣每年約有2萬人因心跳停止緊急送醫。由於警察勤務特性,有時會在巡邏期間遇見緊急需CPR急救之病患,若能趁消防人員趕赴現場之空檔,及早施行CPR,將會提升寶貴生命獲救的機率。 龍潭分隊提到,此次技術交流重點著重於員警第一時間接觸患者,在消防救護人員尚未到場前之緊急處置。除了解說CPR「用力壓、快快壓、胸回彈、莫中斷」操作要領外,也一併交流指導止血包紮及骨折固定等救護技術。 龍潭分隊長莊易濃表示,CPR的目的本是及早搶救,爭取搶救黃金時間,提升救援機率,非常開心此次能與警察局進行救護技術交流宣導,這難得的機會不僅促進警察與消防的合作,也增進龍潭地區居民福祉。

Read More

新生醫專舉辦海外實習成果發表會 學子分享赴日寶貴經驗

新生醫專每年積極向教育部申請學海築夢計畫,透過徵選優秀護理學生,赴日進行短期長照實習。(圖/新生醫專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昨(23)日舉辦了學生參加教育部補助的今(113)年第一次學海築夢海外實習成果發表會,4名學生赴日本愛知縣名古屋水里長照老人保健機構,順利完成為期一個月專業實習,並分享他們寶貴的學習經驗與收穫。 新生醫專提到,因應社會人口高齡化,新生醫專每年積極向教育部申請學海築夢計畫,透過徵選優秀護理學生,赴日進行短期長照實習。同學不僅深入參與照護服務,也比較台灣與日本長照制度的不同,以及台灣護理人員面對高齡化社會所給予自我的定位與功能。此次除了專業知能的學習也體驗了當地的文化,收獲滿滿。 4名學生此次除了專業知能的學習也體驗了當地的文化,收獲滿滿。(圖/新生醫專提供) 成果發表會中,學生蕭語禎說,剛踏入實習機構,就深刻感受到日本長照機構給人一種「在家的感覺」,整體環境幽靜又舒適,空氣中也沒有任何異味,走廊的牆壁上掛滿長者們的作品還有照片,房間及公共區域都充滿著溫馨感,空間的燈光都營造出家的溫馨與自在感,讓他感受到機構的用心與日本社會對高齡者的尊重。學生吳佩樺則分享了日本語言師,協助有語言障礙的長者們進行語言表達,讓她深深體會到失語症患者的無力感,以及高齡化所面臨的處境,更加珍惜當下也更重視未來自我專業的提升。 學生李元希提及,自己在專三時就積極留意海外實習的申請,不僅前往菲律賓語言學校進行短期語言學習,更參加越南國際志工服務,以及請日語家教授課等,不斷的自我充實學習。此次也格外珍惜能爭取到去日本實習的機會,透過海外的實習經驗,讓她了解日本長照制度的完善,更體悟到台灣所面臨到的高齡化社會問題,這亦將是自己未來在職場上可以發揮所學的地方。 護理科主任陳嘉雯在發表會中除了感謝教育部挹注計畫資源補助,一圓同學海外學習之夢。她也表示,通過此次的海外實習經驗,學生不僅學習到專業的長照知識,還能學習到全人照護的概念,這對他們未來成為專業的護理人才至關重要。也感謝日本水里長照老人保健機構的支持,讓學生有機會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成長。 新生醫專校長駱俊宏指出,學校以培育務實致用的專業人才為目標,並積極鼓勵學生要多元學習,也為學生開創許多機會,包括與各大醫院及機構攜手合作公費專班,目前學校各科別均有公費生名額,顯見社會對該校辦學的支持。未來學校仍將持續在專業健康照護人才的培育,並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視野,增進國際移動力。

Read More

增加壯世代就業信心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攜手企業推動職場體驗

為增加中高齡壯世代就業信心及再創事業第二春,桃竹苗分署與企業合作辦理職場體驗。(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增加中高齡壯世代就業信心及再創事業第二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與企業合作辦理職場體驗,如全家便利商店、統一超商、瓦城集團、王品集團、美商德盟、家樂福等,協助更多壯世代踴躍投入職場。桃竹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於9月30日及11月20日分別攜手統一超商及王品集團辦理職場體驗暨招募活動,讓中高齡以「先體驗、後面試」方式,解決對工作內容的擔憂,體驗結束後馬上面試,免去等待面試通知的忐忑心情。 桃竹苗分署指出,此次攜手合作之兩大企業皆為中高齡友善廠商,9月30日在統一超商博明門市辦理「一起OPEN人生新價值」職場體驗暨招募活動,從「省力化」、「適齡性」、「經營模式」三大方向著手調整,培育中高齡夥伴的職場工作能力,工作地點依居住地優先安排,減少中高齡交通往返之勞累奔波,建構中高齡友善就業環境,協助中高齡者及高齡者順利就業,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獲得在家附近就可上班的小確幸。 9月30日在統一超商博明門市辦理「一起OPEN人生新價值」職場體驗暨招募活動。(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接著提到,王品集團特別為中高齡量身訂作專屬友善職缺,針對中高齡的特性進行工作流程改善,彈性友善的上班時間,減輕中高齡就業壓力,王品集團更於去(112)年通過台北市第一屆中高齡者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是為友善企業的典範。11月20日桃園場在藝奇新日本料理桃園南華店,此次為今年桃竹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與王品集團合作最後一場,敬請把握機會,歡迎有興趣的壯世代前來體驗及面試。 王品集團特別為中高齡量身訂作專屬友善職缺,減輕中高齡就業壓力。(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桃竹苗分署致力推動銀髮就業機會,壯世代為職場重要的生力軍及趨勢,桃竹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透過每年辦理的職場體驗活動已媒合諸多銀髮人才,讓企業及民眾獲得雙贏。勞動部提供多元的中高齡就業促進方案,民眾可透過「55Plus壯世代就業促進措施」專案申請獎勵金最高六萬元,詳情請上台灣就業通網站及「45+就業資源網」。歡迎有興趣的中高齡及高齡者致電桃竹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洽詢報名,電話03-558-3456分機216,或至線上報名登記。

Read More

中壢砂石車後閘門突開砂土灑滿地 機車騎士險遭波及

砂石車後方閘門不知為何突然打開,導致裝載的砂石散落一地。(圖/翻攝自臉書爆料公社二社)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康彣 桃園市9月20日晚間22時19分許,一輛砂石車沿中壢區新生路行駛,不料,在行經慈惠三街口附近時,後方閘門不知為何突然打開,導致裝載的砂石散落一地,嚇得後方一名機車外送員趕緊往旁邊移動避免被波及,整段過程都被另一位民眾拍下並分享至臉書粉專「爆料公社二社」。中壢警分局獲報後表示,將依法開罰處,同時呼籲民眾裝載貨物時務必綑紮穩妥,避免掉落影響其他用路人權益。 警方表示,有關民眾上傳砂石車載運砂石掉落畫面,中壢分局獲報後,將依道交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汽車裝載貨物掉落」舉發,處3000元以上1萬8000元以下罰鍰。 警方也呼籲,民眾裝載貨物時應確認貨物無滲漏、飛散之虞,務必綑紮穩妥避免脫落或掉落,以維護其他用路人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