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推在職訓練補助計畫 10月舉辦2場說明會

桃竹苗分署辦理計畫推動說明會。(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長期致力於推動企業員工培訓,提供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實施計畫等多項在職教育訓練補助計畫,成功支持許多企業透過教育訓練實現成長和轉型。為協助企業有效應用計畫資源,並擴展服務範圍,桃竹苗分署將於10月2日、10月29日連續舉辦二場次「114年度計畫推動說明會」,介紹各項在職訓練補助計畫,歡迎有興趣的企業踴躍報名參加。 桃竹苗分署提到,位於桃園市,專營自動化設備製造的陽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連續5年申請桃竹苗分署「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陽程透過計畫補助,鼓勵員工參訓,顯著提升員工專業技術、領導力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近三年來,員工參與外部訓練後調薪或晉升的比例高達61.9%,並將成果回饋企業,促進新產品研發及獲獎,例如2023年以光學模組精密組立機榮獲第31屆台灣精品獎;陽程為留住優秀人才,除進行產學合作、塑造友善職場及推動人才培育外,更回聘中高齡退休同仁進行技術經驗傳承,透過持續優化內部教育訓練制度並配合補助計畫,積極提升公司競爭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在職訓練是企業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年度本轄區在職教育訓練補助計畫已吸引超過500家企業參與,申請超過8000門課,其中包含1028門政策性課程,涵蓋AI人工智慧、資安產業、淨零碳排和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等多項政策性方向,企業透過政府資源,緊跟產業趨勢、提升競爭力。勞動部將持續提供更多元的服務項目,秉持透過「企業服務速可達」服務精神,以「企業有需要,我們給車票」為理念,與企業攜手合作,共同實現企業人才永續發展的目標。 桃竹苗分署表示,114年度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實施計畫等六大在職訓練補助計畫將於今年12月開始受理申請,最高補助350萬元,桃竹苗分署呼籲事業單位踴躍提出申請,詳情可至補助企業辦理員工訓練計畫網站及桃竹苗企業人力資源服務網查詢,或撥打專線 03-485-5368分機1906至1913。

Read More

內壢自立國小營造生態棲地 獨角仙自在飛翔

自立國小校園內有獨角仙。(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佇立於桃園市內壢都會區人口稠密的自立國小,在2.4公頃的校園中保存了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與種類多樣的高聳樹木,在三年前的操場重建工程中,學校特別移植一棵五公尺高的光蠟樹,將之保留在校園圍牆安靜的角落邊緣,經過學校長年細心的照顧與呵護,光蠟樹現在長得更高更壯。今年六月炎熱的夏天裡,樹上的蟬鳴聲不絕於耳,幾乎每天早上都會有學生在教室走廊前發現獨角仙的蹤跡,有些是緩慢爬行在柱子上或是六腳朝天翻倒在地,許多小朋友們在這段時間內都興奮地四處走動,並且不斷地告訴老師與同學這個好消息。接下來更多的同學們利用下課時間結伴四處探索校園各處,終於在圍牆邊的一隅發現了十多隻的獨角仙在光蠟樹上吸取汁液,牠們有的在打架、有的在搶地盤;有的在求偶、有的在交尾,前來光蠟樹周圍探索的小朋友們都能遵守約定並安靜觀察。 自立國小校長游文志表示,近年來校園中已著手營造許多自然化的生態棲地,以台灣原生物種的樹木為優先進行栽植,透過老師的專業討論與回饋,設計合適的課程引導學習活動,並組織教師社群帶領學生共同發掘昆蟲的奧妙,期望在都市的環境中能找回一個屬於孩子心中的大自然。 外型雄壯威武的獨角仙,讓學生又驚又喜。(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外型雄壯威武的獨角仙,讓許多學生都覺得又驚奇又喜愛,每個人都很想去抓抓看、摸一摸,獨角仙雖然身著堅硬甲殼,但只要小心輕輕的觸摸背後的翅鞘就可以感受到那獨特的觸感,每當出現數量較多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獨角仙在樹邊飛行,但獨角仙的飛行技巧不是很高明,常常會不小心撞到同學的頭,大家站在樹下的感覺真的是又驚又喜。 學生們觀察獨角仙。(圖/教育局提供) 近年來自立國小的自然領域教學課程中,也經常性的辦理生態課程與觀察活動,學生透過昆蟲課程學習之後,對於獨角仙的認識有更深層的瞭解。三年愛班潘定杰同學從小就很喜觀昆蟲,他說,「愛打架的獨角仙雄蟲就像一台大鏟車,常常在樹上爭奪地盤,失敗者會被鏟落到樹下」。他也能一眼辨認出雌蟲與雄蟲外型上的差異,也能跟同學訴說他觀察獨角仙發現的一些經驗與趣事,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一起愛護這片得來不易的獨角仙自然叢林。 教育局強調,在面臨全球環境變遷的快速轉動之下,「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正是現今重要的議題。桃園市致力推動環保永續的生態學校,以不同的行動略,實踐綠色學校的核心價值,整合課程、教程、工程提高環境永續的意識,透過社區參與串聯全球夥伴的方式,拓展學生的國際生態視野。近年來各級學校對於環境生態教育逐漸重視,並加強推廣各項活動,除了整合政府的資源、結合社會團體的力量與企業責任的支持,在生態學校的推展過程中,更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課程的自主性以及學習成效的多樣性發展,自立國小即是在生態復育工程的好例子。

Read More

助你重拾生活控制權!部桃推酒癮治療

戒酒不僅需要個人的決心,也需要親友的支持與遠離酒精的生活模式。(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過量飲酒一直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個人健康與家庭幸福。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在有幾種戒酒藥物可以幫助民眾遠離酒精危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成癮治療科主任蘇柏文表示,自今(113)年開始提供酒癮治療,包括肝膽腸胃科醫師轉介成癮治療,至今有超過30人參加,搭配酒癮治療補助計畫,每個月門診費用含掛號費不到千元,已有民眾成功停止飲酒超過半年。 蘇柏文指出,戒酒不僅需要個人的決心,也需要親友的支持與遠離酒精的生活模式。依據飲酒習慣和抽血檢驗報告選擇適當的戒酒藥物,能幫助民眾減少對酒精的渴望,搭配心理諮商,讓民眾逐漸適應減少飲酒或完全戒酒,重拾生活的控制權。 部桃提到,該院今年加入衛福部的問題性飲酒社會復健轉銜服務模式深耕計畫,由個案管理師簡俐昕帶領,深入社區提供衛教宣導,讓民眾更了解酒精危害及戒酒資源。簡俐昕強調,人有雅量,酒要適量。這一系列活動受到了民眾的熱烈迴響,許多家庭表示,過去他們不知如何協助親友脫離酒癮,現在有了具體的方向。 蘇柏文提醒,過度飲酒不僅會增加慢性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風險,還會對家庭、學業及工作帶來負面影響。他也呼籲,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有不當飲酒的情況,例如經常酒駕等,這可能是尋求幫助的警訊。如需了解更多戒酒治療資源或如何協助親友脫離酒癮,請撥打桃園醫院成癮治療諮詢專線03-369-9721轉1314或1315,也可透過電子郵件substance@mail.tygh.gov.tw進行諮詢。 ※喝酒不開車,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ad More

勇闖2024國際技能競賽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摘1銅2優勝佳績

桃竹苗分署培育的國手在此次競賽中拿下1銅2優勝的佳績,展現培訓成果。(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於9月16日在法國里昂圓滿閉幕,此屆台灣代表團在勞動部長何佩珊親自帶領50個職類58名國手及表演賽1個職類1名選手征戰,創下2金3銀10銅28優勝的成績,其中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培育的國手也在此次競賽中拿下1銅2優勝的佳績,展現培訓成果。 桃竹苗分署表示,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10日至15日於法國里昂舉行,該署培訓的「漆作裝潢」國手李俊誠,力克各國好手勇奪銅牌;「機電整合」國手葉家銨及林品辰、「服裝創作」國手孫謦,也拿下優勝佳績,他們在競賽場上展現平日培訓的實力表現亮眼,值得鼓勵與喝采。 桃竹苗分署培訓的「漆作裝潢」國手李俊誠,力克各國好手勇奪銅牌。(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指出,此屆競賽獲得銅牌的「漆作裝潢」職類國手李俊誠,曾在2023亞洲技能競賽的「漆作裝潢」職類項目中獲得金牌,此次挑戰國際技能競賽,以穩健的實力與堅強的耐力,打敗20名來自世界各地好手拿下銅牌;李俊誠站上頒獎台時,難掩內心的激動,興奮與驕傲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回憶競賽第一天因受到媒體和各國的特別關注,影響了他的專注力,但隨著比賽進行,第二天開始穩步領先並成功戰勝壓力完成四天賽程,為了爭取佳績,他努力克服時差問題,神經和肌肉始終保持緊繃的狀態全力備戰。李俊誠在獲獎後也感謝萬能科技大學、桃竹苗分署、家人的全力支持,還有在奪牌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照顧,未來他會以感恩的心態回饋社會並將成功經驗分享給學弟妹;最後他也提到,獲獎是一時的榮耀,但在這段過程中的努力與成長,將會成為他人生中最寶貴且難忘的經歷,他期望未來持續精進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發光發亮。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談到,感謝國手們展現出卓越的技術與堅韌的精神為國爭光,也為大家「拼到底」的精神大加讚賞;他強調,這場競賽不僅是職業生涯的起點,希望國手們能持續精進專業技能,將比賽中所學融入實務工作,為未來職涯做好準備,並期許國手們能以此經驗為基礎,不斷挑戰自我,拓展國際視野,成為未來產業中的領航者,並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技能競賽,提升國家技職力,在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相關競賽活動訊息,可至技能競賽活動官網瀏覽,或至臉書搜尋官方粉絲團「技能競賽充電讚」及IG搜尋「worldskillstw」,一起與國手們共享榮耀加油打氣。

Read More

大義覺迷》你從什麼時候感受到基督之愛的呀?

我去年寫過兩本書—「夜盡天明」和「走在花園裡」,點亮了我的生命,讓我夜盡天明後能夠幫助他人,讓他人也夜盡天明。因為如此,讓我的一生處處都走在花園裡。(圖截取自優傳媒) 作者/王建煊 編輯人語 自2023年6月1日起,王建煊院長每周撰寫「大義覺迷」專欄,皆係新作,由《優傳媒》、《中時新聞網》、《中華新聞雲》、《風傳媒》、《樂新聞》等同步刊登,深受各方尊敬重視。可惜因如專函表達:「天瑞兄嫂:蒙邀撰寫《大義覺迷》專欄,十分感謝,弟亦努力以赴,王建煊院長茲因身體欠佳,照顧失智妻子,辛勞無人知。大義覺迷專欄就寫到下周為止。多請包涵。求上帝祝福你們!王建煊敬上 2024/09/13」特此勉予擱筆;若可如續,隨時奉候。 ----- 有天接受一家媒體TV專訪,題目是:「有愛走遍天下,王建煊院長訪談」訪問一小時,問題交流三十分鐘,時間不算短,但仍然不能盡興。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是:「院長,您是個有著高度愛的人,談談您從什麼時候感受到愛?特別是基督的愛。」 世界上人類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人類最先感到的愛也是母愛。嬰兒無論如何吵鬧,母親的奶頭一塞進嬰兒的嘴,非但哭鬧不安立刻停止,還會露出一副高度享受的姿態。此時的母親也是會露出高度母愛的喜樂,母親是上天給與人類最偉大、最自然的愛、無法解釋的愛。 有位母親為剛生下的嬰兒算命,算命先生說,這孩子命薄,只能活到二十歲,但在此之前家中如有人先亡,孩子滿二十歲後仍可繼續活下去。此雖然是算命先生的胡言亂語,但母親卻一直放在心上。及至兒子快滿二十歲時,家中並無人死亡,這位母親就自我結束生命,為的就是讓孩子可以一直活下去。此雖是極愚蠢的行為,但也顯示出母愛的偉大,為孩子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 所以無論是問我或任何人同樣問題:「您從什麼候感受到愛?」答案都是相同的,一定都是吮到母親奶頭的時候。 至於主持人要我談談是什麼時候感受到基督的愛?我是與蘇老師談戀愛時受洗信上帝的,因為她們全家都是基督徒,父親是教會長老,我如不接受耶穌基督,戀愛結婚可能不會順利。所以有人說我是為了結婚娶老婆而信上帝的,我也不加辯駁,因為看起來也確是如此。但是我在基督信仰,站講台傳福音上,確也有少許表現。我站講台傳福音,平均每年在一百場以上,也有人聽我講道而信上帝,最後成為牧師的也大有人在。 回想起來,難道神很早就要我負傳福音的責任嗎?因而讓我在蘇老師全家的帶領下,讓我信上帝的嗎?我去年寫過兩本書—「夜盡天明」和「走在花園裡」。裡面就有提到神藉著我與蘇老師的婚姻,讓我信了上帝,因而點亮了我的生命,讓我夜盡天明後能夠幫助他人,讓他人也夜盡天明,也因為如此,讓我的一生處處都走在花園裡。但基督對我的愛,我以前並無什麼特別或深切感受,但最近十多年年歲漸長,回憶往事,確實感受到,處處皆有神的身影藏在其中。所以主持人問我,何時感受到基督的愛?應該是最近十幾年的事。 而我的家庭十分十分貧窮,父母皆因家貧而繳不起學費而沒念過小學。最窮時全家都沒飯吃,母親生病時痛得在床上打滾哀叫,卻不能去看醫生,因為看一次醫生,我們全家一個星期沒飯吃。但是後來我一生的發展,卻出奇得好,所以回想神對我的恩典,可能在我未信主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只是我自己不知道。各位好朋友,多努力想想基督對你的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呀!多想想你會變成一位十分感謝神恩的人,成為一個恩典滿滿、喜樂滿滿的人!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桃園動保處特寵認養活動9/28登場 和超霸氣「黑澤巨蜥」當家人

桃園市113年度第三季非犬貓特殊寵物認養活動即將開跑。(圖/動保處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113年度第三季非犬貓特殊寵物認養活動即將開跑,桃園市動物保護處的「非犬貓特殊寵物」認養活動將在9月28日下午13時於中壢區樂天桃園棒球場旁文康路舉辦,現場有鳳梨小太陽鸚鵡、賈丁鸚鵡、月輪鸚鵡、和尚鸚鵡、兔子、黃金鼠、加卡利亞倉鼠及花枝鼠等,共計13隻動物開放一般認養;折衷鸚鵡、黑澤巨蜥及赫曼陸龜,共計3隻開放指定認養。想擁有伴侶動物的民眾,可攜帶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還有運輸籠具踴躍參加。 動保處提到,目前國人飼養的寵物以犬貓為大宗,而飼養非犬貓的寵物,如兔子、天竺鼠等,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來由動保處收容民眾的非犬貓寵物數不勝數,若經公告後仍無飼主領回,則以每季辦理認養活動的方式,讓非犬貓寵物能有完善的照養生活環境。 國人飼養非犬貓的寵物,如兔子、天竺鼠等,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圖/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提到,此次認養活動限定年滿18歲、設籍桃園市的民眾參加,認養民眾應有飼養非犬貓特殊寵物之心理認知,須參加1小時的動物保護及生命教育課程「認養前的三思」,課程內容包括如何飼養、照護特殊動物,如飼料、飲水,以及環境與衛生管理及異常狀況的注意事項及現行《動物保護法》法規等,活動當日務必攜帶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及適當的運輸籠具以利活動流程順利進行。 桃園市動保處認養活動限定年滿18歲、設籍桃園市的民眾參加。(圖/動保處提供) 黑澤巨蜥。(圖/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呼籲,請民眾在認養活動前先審慎填寫認養須知評估表或指定動物資格評比表,因當日場地周邊無影印設施,故當日現場僅提供限量紙本填寫。更多活動詳情可參考動保處官網或臉書,邀請大眾一起關注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讓居住的城市有愛,人民有心,共同打造充滿生機和平的大桃園,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歡迎民眾共同踴躍參與認養活動,攜手紮根生命教育、愛護及守護動物,共創友善對待動物的環境,「懂牠再養牠,終身一家人」。 倉鼠。(圖/動保處提供) 赫曼陸龜。(圖/動保處提供)

Read More

桃園盃國際棒球錦標賽熱血開打 超過2500名球員同場較勁

桃園市第九屆桃園盃國際棒球錦標賽已陸續開賽。(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由桃園市政府主辦的2024桃園市第九屆桃園盃國際棒球錦標賽,大專組已於上(8)月底熱身開跑,學生三級棒球賽事由青棒組自本月17日至23日率先開打,少棒及青少棒組的賽事也將於23日至30日登場,將在桃園市平鎮棒球場、青埔運動公園棒球場、青埔慢速壘球場、大勇國小棒球場、大園國中棒球場、開南大學棒球場、大漢溪多功能草皮公園棒壘球場、蘆竹河濱棒壘球場及新屋頭洲棒壘球場等多個球場陸續開賽。 教育局表示,本屆賽事參賽隊伍再創新高,共邀請少棒54隊、青少棒36隊、青棒24隊、大專12隊,共126支隊伍,為史上最多參賽隊伍的一屆,其中包含日本及韓國的少棒、青少棒及青棒共7支隊伍來台交流,預計將有超過2500名球員同場較勁,進行總計257場次的比賽,喜歡棒球的球迷朋友不要錯過任何一場精彩球賽。 桃園市第九屆桃園盃國際棒球錦標賽為史上最多參賽隊伍的一屆,。(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桃園市從105年起辦理屬於桃園的棒球盃賽,今年已邁入第九屆,每年藉此增加各校選手交流機會,賽事年年擴大辦理,今年賽事首度更名為國際棒球錦標賽,也持續邀請更多的日本及韓國等國外好手,國小部分有石橋國小、群山南國小、京畿少棒等3隊,國中有北海道恵庭、首爾培材青少棒等2隊,高中則有韓國首爾、京畿道青棒等2隊,共7支國外隊伍來桃園參加桃園盃,提升我國選手運動素質及國際視野,讓桃園盃成為全國每年最重要的棒球賽事之一,也讓桃園成為棒球城市。 桃園市長張善政開球。(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歡迎來自各縣市實力都很堅強的球隊來桃園做客、以球會友,桃園盃獎金優渥,冠軍有20萬元、亞軍獎金12萬元、季軍獎金8萬元及殿軍獎金5萬元,各組還有教練獎、MVP、全壘打獎、打擊獎、打點獎等個人獎項,希望來參加桃園盃的球隊,都能演出場場Nice Play,努力將桃園盃的冠軍抱回自己的縣市。歡迎喜愛棒球的民眾到現場為球員們加油,相關賽事訊息可至桃園市「桃園盃」全國四級棒球錦標賽臉書查詢。

Read More

龍華科大推動全人教育 打造友善校園

龍華科大承辦私立大專校院學輔經費使用說明研討會,期能增進學務人員知能。(圖/教育部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協助私立大專校院強化學生事務與輔導相關服務發展,教育部每年編列專案經費補助私立大專校院推動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於9月13日在龍華科技大學舉辦「113年度全國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經費使用說明研討會」,透過龍華科大等執行計畫優異學校,分享112年度獎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經費——特色主題計畫成果,期能增進學務人員知能,全面提升學生事務及輔導功能工作。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在研討會中致詞表示,該校積極推動品德教育,並以「Life is fantastic」為主題,啟動三年中長程特色計畫,以關心周遭人事物為主軸,推動學生惜福惜緣、認真負責之品德,培養學子成為具良好品格之社會公民,成效卓然有成,不僅提升學生自主實踐公民教育,也充分展現師生推展品德教育、營造友善校園的豐碩成果。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該校以「Life is fantastic」為主題,積極推動品德教育。(圖/教育部提供) 龍華科大提到,「Life is fantastic」年度計畫共分為兩個主軸,其一為「尊重他人」,由學生社團龍遊四海社舉辦「羽宿相爭」、「爭球宿友」等體育性比賽,邀請境外生相互組隊進行羽球與籃球友誼賽,相互切磋交流同時培養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也教育學子面對比賽勝負時,如何調適心境,從中進步成長並迎接挑戰。此外,該社團也在端午節前夕舉辦「粽情端午」的活動,除了解說端午節的由來與歷史背景,也讓境外生體驗包粽子的傳統儀式,實際體驗台灣獨特在地的習俗文化,並藉由一系列的參訪與體驗,提升境外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認同。 德馨學會墨香文化傳遞活動,龍華學子用毛筆抄寫古文經典,陶冶心性增進人文素養。(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提到,計畫的第二項主軸為「實現自我」,該校德馨學會舉辦各式品德與情感教育系列活動,如舉辦「拜師禮」,以束脩六禮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培養學子感恩、尊重師長的品格;也舉辦「墨香文化的傳遞」活動,透過靜心寫字陶冶心性,養成高尚的品德文化。此外,學校也辦理許多校內外關懷系列活動,崇德志工社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舉行義務教學及課輔班,服務社區居民,已與合作的大小朋友建立深厚情誼,並於年末邀請孩童一同參與校內的點燈儀式,並藉由餐會分享學期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使學生提升並強化對生活、生命的熱忱與理念。 龍華科大學務長王延年在研討會中分享時指出,學校在全人教育架構下,以推動學生「品格行為外顯與自我認同」為目標,透過計畫舉辦多元的品格相關活動及實地走訪更多的角落,提升學生自主實踐的公民教育,使其獲得學習及成長的機會。希望透過師生之間上行下效與同儕的相互影響,持續營造品德教育良好氛圍,讓龍華學子除具備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的就業競爭力,並能展現群己服務態度,真正落實全人教育。

Read More

最新研究:代糖讓人更想吃甜,減重恐無效!

對於喜歡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的人,短期間內可以用代糖來取代精緻糖的使用,但長期來說,還是儘量減少精緻糖和代糖的攝取,真正降低對於糖的需求,才是對健康有幫助。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在忙碌、壓力大的工作、生活中,來點甜食是許多人抒壓的方式,但吃進太多的糖,又擔心加速老化、熱量過高造成肥胖,甚至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那麼如果改吃代糖可以嗎? 代糖可以分為天然及人工 依據食品加工選擇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劉家宏表示,代糖可以分為天然代糖及人工代糖,天然代糖包括甜菊糖苷、羅漢果苷、赤藻糖醇、麥芽糖醇等,常見的人工合成代糖則有阿期巴甜、糖精、醋磺內酯鉀等,在使用時通常會考量不同食品的加工過程來選擇合適的甜味劑。 精緻糖熱量高 代糖低熱量、較不易影響血糖 黃欣寧醫師指出,代糖就是要替代真正的糖分,因為一般的精緻糖,例如蔗糖類,會提供很多的熱量,使用代糖的目的是減少熱量的來源,同時能讓舌頭上感受到甜味,因為很多人覺得想要吃糖,但又不希望造成血糖上升,可以用代糖做為取代。例如糖尿病患者真的很想吃糖,會建議他先從原型食物中攝取,在相同的糖攝取量下,可以吃到更多量的食物。如果原型食物不易取得,代糖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相較於坊間飲料店會攝取到的精緻糖,可以在同等份量下增加較少的熱量,讓體內的血糖波動較小。 最新研究:代糖恐讓人更想吃甜 減重恐無效 黃欣寧表示,過去會建議減重者使用代糖,但近幾年有些研究發現,吃了代糖之後,無法像真正的糖一樣,讓腦部覺得滿足,反而會讓人想要繼續吃甜來滿足它,因此代糖雖然不會讓減重病人的BMI或體重上升,但整體而言,也無法達到體重下降的好處。 劉家宏營養師則建議,對於喜歡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的人,短期間內可以用代糖來取代精緻糖的使用,但長期來說,還是儘量減少精緻糖和代糖的攝取,真正降低對於糖的需求,才是對健康有幫助。代糖無法滿足大腦的飽和中樞,少量、偶爾使用可以,長期而言,還是建議從原型食物中攝取,落實健康減糖。

Read More

6健康秘訣可預防「代謝症候群」 正確量腰圍、血壓都是預防關鍵!

若3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及2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符合3項異常者,就是所謂的「代謝症候群」。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根據國健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20-64歲民眾每10人就有2.5人有代謝症候群。國健署表示,代謝症候群是健康的隱形殺手,長期下來將會引發慢性疾病。 因此國健署提供健康6秘訣,並於9月7日起於北、中、南陸續舉辦「戰勝代謝症候群」闖關活動,邀請民眾學習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並找出「健康6秘訣」,還有機會獲得1,500元數位禮券等大獎。 代謝症候群5危險因子 6招健康秘訣可破解 代謝症候群由5項危險因子組成,國健署說明,若3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及2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符合3項異常者,就是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2-6倍。 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其實都與飲食、生活習慣等息息相關,因此積極管理是預防慢性疾病發生的關鍵。國健署也提供6招健康秘訣,希望民眾跟著做,一起破解代謝症候群的5項危險因子: 正確量腰圍: 建議民眾在早晨空腹時自然站立,除去腰部覆蓋衣物後,將腰圍尺繞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中線),維持正常呼吸,吐氣後測量腰圍數值。 722量血壓: 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依722原則居家測量血壓至少1次,連續7天(天天量)、每天2回(早晚量)、每回2次(隔一分鐘取平均值),監測血壓數值。 均衡飲食: 跟著「我的餐盤」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規律運動: 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身體運動,如:健走、太極拳、游泳、騎腳踏車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戒菸撥63: 建議採取4步驟戒菸(選定戒菸日、告知親友、瞭解困難、排除誘因),也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尋求專業諮詢服務。 定期檢查: 國健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尿液檢查(尿蛋白等)、血液生化檢查(血糖、血脂等)、B、C型肝炎篩檢、健康諮詢等項目,民眾可多加利用,定期檢查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國健署辦闖關活動 提升認知更有機會獲獎 另外,為了提升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國健署結合「2024島嶼生活節」,於日前在基隆市和平島地質公園辦理「戰勝代謝症候群」闖關活動,除了基隆場活動外,國健署提到, 11月3日、11月10日分別在台中中央公園、台南新營體育場也會進行闖關活動,歡迎民眾一同參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