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科大打造血管監測天線感測器 盼提升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龍華科大電機系碩士生德安(右起)及PBL物聯網技優領航專班一年級學生許竹鈞,開發天線感測器協助AI智慧醫療。(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國內某財團法人委託國立大學,模擬與研製一款應用於人體血管之AI智慧無線監測的被動式天線感測器,但最終未竟成功;委託單位後來得知龍華科技大學擁有相關儀器設備與實作技術能力,今年2月找上龍華合作,由龍華科大副校長陳逸謙指導兩位學生,僅用2個月時間,順利完成血管監測天線感測器原型,日前已交付廠商進行後續動物實驗,期待能為台灣AI智慧醫療產業貢獻更多力量。 龍華科大表示,負責該項研發案的是電機工程系印尼籍碩士生Dyan Eko Wahyu(德安)及PBL物聯網技優領航專班一年級本地學生許竹鈞,他們運用學校「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及微波通訊元件實驗室等相關設備,克服層層困難與挑戰,最終成功設計並開發出天線感測器原型,足證龍華學子的實作能力已超越國立大學。 龍華團隊僅用2個月時間,成功設計開發原型,從設計、製造到量測都是運用學校建置的軟硬體設備。(圖/龍華科大提供) 陳逸謙表示,兩位同學接獲專案任務後,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委託單位提供的相關資訊,同時分析大量國內外期刊文獻,歷經近一個月討論後有了初步構想,隨即埋首實驗室進行第一階段Cu/Polyimide基材模擬與製作、動態驗證,成功後再進行第二階段:鎂箔/生物相容材料薄膜模擬與製作、動態驗證,模擬時並把體外Reader加入設為條件,以製作相對應的Reader天線。 天線感測器原型已交付委託單位進行後續階段,期待為AI智慧醫療貢獻更多力量。(圖/龍華科大提供) 德安說,他們根據期刊論文得出結論,運用HFSS軟體開始設計開發感測器的第一個版本,並模擬天線與感測器的結果,模擬結果通過委託單位的設計要求後,就可以進行實作及測量階段;實作部分則運用到雷射雕刻機,雕刻出天線與感測器原型,量測部分則是使用KEYSIGHT向量網路分析儀,開發全程從設計、製造到量測都是運用學校建置的軟硬體設備,完全毋需假手外人。 許竹鈞認為,最難的部分在於將銅箔貼合PI薄膜基材過程,因為要先將銅箔雕出,需要經過多次試驗並調整雷射雕刻機的參數,以確保能準確的將需要的部分完整製作出來,完成後還要將銅箔貼合PI,必須將其貼合整齊密實,否則量測結果偏差將會很大,這個階段相當考驗耐心,慶幸最後順利達成任務。 陳逸謙指出,該項專案為該校眾多產學案成功案例之一,主要是因為龍華科大擁有「3D數位電路板設計暨智慧製造類產線工廠」、「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及「高速傳輸介面電子構裝設計與測試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等3座教育部補助共3億餘元的類產線實作基地及相關實驗室,完整鏈結電子產品開發、電路設計、佈局、產品製作、元件貼裝、產品檢測、電性測試及產品驗證等各階段製程,可提供廠商從設計、開發、製造到測試一體化服務。 陳逸謙強調,龍華科大致力成為亞洲最佳電子領域人才培育基地,師生團隊將持續透過產學合作了解業界需求,由產業提出問題,團隊提出解決方案,使實務研究能與產業鏈結,有助減少學用落差,同時為產業培育優質人才。

Read More

診斷心肌梗塞只要10分鐘!AI搶攻急診黃金治療期

AI人工智慧加速智慧醫療發展,不僅成為醫護人員的強大武器,更為病人搶攻黃金治療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AI人工智慧加速智慧醫療發展,不僅成為醫護人員的強大武器,更為病人搶攻黃金治療期。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表示,以往心肌梗塞病人送到急診,需先排隊30至40分鐘,等醫師開單子、抽血、報告,就耗掉1個多小時。現今有AI判讀心電圖,根據大數據進行分析,最快只要約10分鐘即能診斷,一旦發現是高度危險病人就發出警示,及時救治保住生命。 美國90年代利用AI搶救大兵 最早期的智慧醫療是應用於重症跟急診的外傷病人身上。美國早在1990年代就發展智慧醫療,由美國國防部核撥經費,救治遠在伊拉克戰場的美軍。由於戰場太過遙遠與危險,透過醫護兵將監視器裝置在病人身上,將資料傳輸到航空母艦上的AI系統,可預測病人存活率,是否需要緊急輸血與進一步治療,指引醫護兵進行急救處置,搶救傷兵。 提高急診室的效率跟準確性 現今AI智慧無所不在,應用於醫療能大幅提高急診室的效率跟準確性,依不同階段的能力,能執行不同的醫療處置與達到不同的效益。 最低階 協助醫事人員執行工作 第二階 補充人力不足的部分 第三階 發揮比一般醫事人員更多的能力 簡立建舉例,針對心肌梗塞等多種心臟疾病,醫師需要有心電圖判讀能力,才能把嚴重的心電圖異常找出來;想要維持血壓,也需要定時測量才能穩定追蹤。 若有AI協助,每4小時定時自動量血壓,發現異常再發出通知即可,便能省下人力、減輕工作;或將血氧機接上AI,能根據心跳與血氧變化狀況進行學習,讓AI誤差越來越少、雜訊越來越少、精確度越來越高,比人看的還準。尤其一般護理師或者年輕醫生可能不易發現的狀況,AI都能發現端倪。 例如,醫師手邊有100個病人排隊候診,AI可以幫助看80人,約75%病人看診後可返家觀察,病人在家可使用遠距醫療追蹤,若有問題再回診即可。 AI經過訓練後,若能達到一般住院醫師甚至是住院醫師的層級,等於能幫忙年輕主治醫師處理病人,尤其夜班特別缺人手,人力也容易疲累,AI擁有完全不會累也不用休息的特性,可達到「24小時待命不用睡」,不僅可補足人力不足的問題,而且能自我學習,未來發展趨勢相當驚人。 幫助醫師更快做出診斷跟決策 簡立建進一步指出,心肌梗塞病人症狀千奇百怪,90%病人可能主訴胸痛,但也有可能胃口不好、胸悶、胸脹、虛弱。AI會判讀心電圖,並分析血氧、心跳與血壓,當高度懷疑病人是心肌梗塞,就會通知心臟科醫師,甚至不用抽血就能判斷,「醫生根本都還沒有看到,AI已經發現,有什麼需要都接好了,等醫生看到病人的時候,資料已經全部準備好」。 急診室也不時發現病人跌倒,表面上看起來無大礙,但AI自動載入電腦斷層判讀軟體,可在醫師都還沒發現時,及時發現腦出血,避免嚴重後果。 不僅如此,傳統電腦斷層掃描需要10幾秒,傳出片子又需要1至2分鐘。透過AI可在相同時間內處理完多張片子,只要發現硬腦膜上或硬腦膜下出現血腫,就會自動發出警訊通知醫師,以利及時處置。 智慧醫療為病患節省時間體力 簡立建表示,以往心肌梗塞病人送到急診,需先排隊30至40分鐘,等醫師開單子、抽血、報告,就耗掉1個多小時。現今有AI判讀心電圖,根據大數據進行分析,一旦發現是高度危險病人就發出警示,最快縮短到只要10分鐘就能判斷。 例如台灣1年約有8萬個心肌梗塞患者、2年約16萬人、3年就有24萬人,若心肌梗塞表面症狀不明顯,病人可返家觀察,利用AI每3個小時做1次心電圖,免去耗在醫院等待的時間,病人確保安全後,隔天再把機器歸還醫院即可。 還有在加護病房,過去需靠人力評估病人是否脫離危險可拔管,現在有AI可24小時連續評估,並且訓練病人吐納,盡早脫離呼吸器。 AI遠距醫療提昇整體醫療品質 簡立建進一步說明,AI醫療還有個好處就是深入偏鄉,節省家醫科醫師人力,「派個醫師去台東,不如將AI醫療帶進偏鄉」,醫師只需要執行插管、插尿管、插胸管、開刀等具體事項。甚至在離島,AI還可協助遠距醫療,將病人資料回傳。 遠距醫療除了嘉惠偏鄉,還能提升災難現場治療水準與效率。現在不只是美國,日本也開始使用Google眼鏡(Google Glass),由醫師遠距指揮119派遣人員在現場操作開胸手術,進行止血急救,相當厲害。 面對高齡少子化人力不足,智慧醫療不僅幫助醫師,也對病患有莫大效益。簡立建幽默表示,常見病患疑惑:「醫生,你都還沒看過怎麼就叫我走?」,其實是「AI已經看過你的狀態沒問題囉」、「AI看了你爸爸一整個晚上,進步很多,有機會可以拔管喔!」 他補充,完善的智慧醫療,前提是需要有足夠大的資料庫,目前也還有唯一的智慧醫療盲點,就是AI沒辦法執行外科手術。不過,AI跟遠距醫療大幅提昇整體醫療品質,若能將急診醫生、急診護理師、到院前的119派遣人員與整個AI系統整合,醫療品質就會突飛猛進。

Read More

懷孕、哺乳媽媽更應接種XBB疫苗!不僅提升自身保護力 孩子也可獲得抗體

本週適逢母親節,疾管署防疫醫師林稜表示,孕婦、哺乳中的媽媽們也是需要XBB疫苗保護的族群。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國內COVID-19疫情雖然已經趨緩,但是感染後重症、死亡風險持續,近期又有新的Omicron JN.1子代變異株「KP.2變異株(又稱FLiRT變異株)」,傳播力更高、全球占比逐漸提升。 本週適逢母親節,疾管署防疫醫師林稜表示,孕婦、哺乳中的媽媽們也是需要XBB疫苗保護的族群,她們一直是家庭的守護者,也是堅強的後盾,希望民眾獻上感恩和敬意的同時,也要記得陪媽媽們去接種XBB疫苗,疫苗能為媽媽撐起一把堅固的保護傘,可以保護媽媽,也保護家人的健康。 孕婦比未懷孕更易感染重症 懷孕、哺乳都應打疫苗 根據荷蘭、丹麥、美國所發表的最新XBB疫苗保護力研究,施打一劑XBB新冠疫苗,可以提供6-7成的保護力,而且能有效預防重症跟死亡,若是僅接種舊版的新冠疫苗,由於接種後6-9個月的保護力現在已經大幅衰退,所以這些民眾跟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者相近。 因此疾管署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應盡早接種XBB疫苗。其中孕婦、哺乳中的媽媽們也是建議應接種XBB疫苗的族群,林稜醫師指出,孕婦的免疫力比未懷孕者來得低,感染後也比較容易引發重症,這對腹中的胎兒帶來的風險也較高。 此外,懷孕中的媽媽若接種XBB疫苗,其抗體也會經由胎盤提供給胎兒,林稜醫師表示,若是哺乳中的媽媽接種疫苗,其抗體同樣也可以透過母乳提供給孩子,讓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的新生兒獲得一定的保護力。 母親節接種疫苗關心媽媽健康 65歲以上更應接種 所以,趁著母親節鼓勵媽媽們接種XBB疫苗,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另外,65歲以上的長者們感染後重症、死亡風險也不容輕忽,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COVID-19併發症累積個案中近8成為6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則占約9成。 林稜醫師表示,長者們的免疫力比較容易隨著年紀增長而衰退,因此疾管署從今年4月9日開始,提供65歲以上的長者及高風險族群第2劑XBB新冠疫苗接種服務。 符合第2劑XBB疫苗接種條件的民眾,與前1劑疫苗間隔達12週(84天)就可以接種第2劑XBB疫苗。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儘速接種第2劑XBB疫苗,讓免疫防護不過期,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詢。

Read More

七旬翁兩個月內入院四次! 原來是罹患罕病「法布瑞氏症」

王大榮醫師提醒,法布瑞氏症屬於性聯遺傳疾病,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應主動至醫院接受檢查,倘若有基因帶原但還沒發病,建議可半年追蹤一次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今年七十多歲的陳爺爺,曾因昏厥、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因素,在短短兩個月內進出四次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罕見遺傳疾病「法布瑞氏症」,好在經過一個月的酵素替代療法治療後,成效顯著,不僅心臟衰竭的情況明顯好轉,認知功能障礙逐漸恢復、智力及生活能力大幅改善,精神和體力也變得更好,已經可以像正常人般自主生活,不需要家人照顧,而且再也沒有進過醫院。 症狀多元:不只四肢疼痛,嚴重者恐中風、洗腎! 負責收治該名患者的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大榮表示,法布瑞氏症患者因體內缺乏代謝醣脂質的酵素,使得醣脂質堆積在全身許多細胞內,進而引發腎臟、心臟或腦血管病變。若發病後不及時處置,堆積在腎臟,就容易造成腎功能退化,嚴重者甚至需要洗腎;發生在心臟,則會導致患者因心肌肥厚或心律不整而昏倒,甚至猝死;在中樞神經系統則會形成腦中風;假如堆積在周邊神經,引起周邊神經病變,則會造成四肢疼痛,症狀可大可小,不容輕忽! 約每13000名國人就有一位患有心臟型法布瑞氏症 王大榮補充,法布瑞氏症跟蠶豆症一樣,都是屬於性聯遺傳疾病,缺陷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因此若父親帶有致病基因的話,一定會傳給女兒,但不會影響到兒子;反之,若母親帶有基因的話,傳給兒女的機會各佔一半。不過,女性因為有兩個X染色體,所以發病年紀多半較男性晚、症狀也比較沒那麼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法布瑞氏症在台灣狀況比較特殊,很常見一種叫做心臟型的法布瑞氏症,平均每13000人就有一位患有此症,發病年齡較晚,且經常以心臟相關症狀來表現,像是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猝死,由於在國內發生率不算低、發病情形也比較嚴重,因此這幾年備受重視。 健保給付酵素替代療法,緩解猝死威脅! 過去法布瑞氏症僅能採取症狀治療,所幸隨著基因工程技術進步,現在患者已可透過酵素替代療法,幫助身體代謝掉原本會累積在體內的廢物,延長壽命並維持生活品質。然而,王大榮提到,雖然補充缺乏的酵素,可以讓疾病的嚴重程度得到改善,但沒辦法治本,所以患者需定期至醫院注射,頻率為兩週一次,輸注時間40分鐘到1小時。少部分病人會在注射時出現過敏反應,但症狀都很輕微,只要施打抗過敏藥物就能緩解。 王大榮強調,法布瑞氏症若能及早診斷,並依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大部分的器官損傷都可恢復,目前健保已有給付酵素替代療法,提醒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可主動至醫院接受檢查,倘若有基因帶原但還沒發病,建議可半年追蹤一次,遠離疾病威脅。

Read More

大義覺迷》新加坡李顯龍完美交棒

如果一定要比一比新加坡,兩蔣對台灣人民的貢獻,可能要大一些,但不幸的是,兩蔣炎黃子孫的中國情結與現在台灣盛行的台獨主張顯然無法相容。另一重要原因,是蔣氏父子已不在人間多年;而李顯龍到為文時,仍是總理,而且退任後仍將出任國務資政,並繼續擔任國會議員。在評論蔣氏父子與李光耀父子對國家貢獻之時,會有時差問題,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路透) 作者/王建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24年勞動節演說,表示將在5月15日移交總理之位。對於移交,脫離政壇,他說:他感到滿足和完整,「我已完成了我的職責。」 新加坡1959年自英國殖民地獨立出來,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但1965年8月9日被馬來西亞國會以126:0逐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被稱為是一個City country,因為這國家面積只有734平方公里,香港雖小,但面積2,755平方公里,將近新加坡的四倍;台灣也不大,面積只有36,197平方公里,但卻是新加坡的50倍。 新加坡雖然很小,人口563萬人,人口密度世界第三高,但這個曾被台灣民進黨政治人物形容是個鼻屎大的國家,他的成就卻是舉世矚目。其國民所得已達91,000元,世界第五,2014年自有住房率90%;新加坡雖然地狹人稠,但城市綠化之美,街道寬闊,被稱為是花園城市,世界上各路人馬都想移民新加坡。看看台灣,面積有人家的50倍,但我們的發展如何呢?還不如人家一個鼻屎的發展,大家能不慚愧嗎? 新加坡我去過很多次,李氏父子我也都見過。李光耀氣勢甚足,一看就知道是有兩下子的人;李顯龍個子高大,談話溫和常露笑容,父子似乎性格並不那麼相似;但這對父子對新加坡的貢獻,卻是新加坡人永難忘懷的。 在台灣我們也有蔣家父子,蔣介石與蔣經國可以媲美,但是由於時空環境顯然不同,兩對父子領導統御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但都對自己國家盡心盡力。台灣面積雖有新加坡50倍,但仍是一個幅員狹小,資源貧瘠的小島,在兩蔣的治理下,終能列進亞洲四小龍,且一度是四小龍之首;但現在由於內部政治分歧,台灣欲邁向獨立,與兩蔣理念大不相同,進而有與海峽對岸發生戰爭的危機。 新加坡李光耀與李顯龍及台灣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對各自國家人民的貢獻,如果一定要比一比,兩蔣對台灣人民的貢獻,可能要大一些,但不幸的是,兩蔣炎黃子孫的中國情結與現在台灣盛行的台獨主張顯然無法相容。要想台灣獨立,必定要對有中國情結的蔣氏父子找毛病,大加貶抑,所以蔣氏父子的銅像、中正紀念堂等,凡對蔣氏父子歌功頌德的玩意,都必清除;當然蔣氏父子的政績,對台灣人民的貢獻,都正在有系統的加以隱藏,兩蔣如果地下有知,對台灣人民的忘恩負義,不知會作何感想? 新、台兩地,李氏與蔣氏父子在人民心中的榮耀感受,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異,另一重要原因,是蔣氏父子已不在人間多年;而李顯龍到為文時,仍是總理,而且退任後仍將出任國務資政,並繼續擔任國會議員。如果蔣經國像李顯龍仍在掌權,政治上現在敢對蔣氏父子大喊大叫,能有幾人呢?大家一定還記得,李登輝在任副總統時,晉見蔣經國談話,椅子都只敢坐一半,遑論像現在的大鳴大放呢?但是這種世態炎涼的事,大家也不必大驚小怪,此一時,彼一時也。話說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悲慘淒涼,那又怎樣?所以在評論蔣氏父子與李光耀父子對國家貢獻之時,會有時差問題,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養成刷牙習慣從小做起,醫師手把手教你幫孩童刷牙

透過從小習慣刷牙,讓孩子遠離齲齒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許多家長在小朋友發牙階段上有許多疑問,例如:刷牙要怎麼選擇?如果不會漱口可以用牙膏嗎?要怎麼刷才能刷得乾淨?為此,星爵牙科林怡君牙醫師特別手把手教學,如何讓孩子習慣、養成刷牙,並且完整清潔口腔以免造成齲齒。 小朋友的牙刷要怎麼選擇 林醫師表示,小朋友的嘴巴較小,牙刷的選擇可依據孩子的年紀去挑選大小。原則上建議0.8到2公分,刷毛建議選軟毛。但軟毛的缺點可能它清潔的效力沒那麼好,有時候小朋友咬一咬它也會開花。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可以接受,用硬一點的刷毛也沒關係。只要重點注意刷頭的大小不要太大,不然會很難深入到後面的地方去幫小朋友做清潔。 要怎麼幫小朋友刷牙? 林醫師建議在6歲以前由家長幫忙做清潔,由兩位家長一起用膝對膝的姿勢讓小孩子仰躺在腿上面。而清潔重點是要刷到牙齒和牙齦交界處的牙齦溝,因為牙齦溝容易會有牙垢塞在這個地方,所以這是我們第一個重點要清潔的地方。 有哪些清潔重點? 林醫師表示刷牙時要注意後面的臼齒,臼齒的溝紋比較深,較容易藏汙納垢。所以幫孩童刷牙時,要把臉頰拉開從外側開始刷,要稍微刷到牙齒、牙齦交界的位置。接著再請小朋友張開嘴巴,內側咬合面的地方,也一定要好好的刷,下排牙齒也是一樣。原則上會建議兩顆牙齒一起刷,大概要算個20下左右,平均正常清潔的時間大概要3分鐘,如果低於這個時間,有可能清潔沒有很足夠,當然還是要看小孩子的配合度。 牙膏的選擇重點 只要長牙齒之後就要開始用牙膏,選擇有含氟的牙膏,含氟量要到1000PPM才足夠。許多家長會執意說「可是我小朋友不會漱口、他不會把牙膏吐出來那要怎麼辦?」。林醫師表示會漱口之前用米粒大小的量,所以非常的少,即使刷完之後,有牙膏殘留在牙齒上也沒有關係。假如家長很擔心,可以在刷完牙之後在用紗布稍微擦掉就可以。孩子學會漱口之後,牙膏可以用到豌豆大小的量,刷完然後讓小朋友漱口吐掉就可以了。 牙縫清潔的重點 小朋友較理想的乳牙齒列,門牙的牙縫可能是比較開的,牙刷可以清潔到牙縫。如果是比較緊密的牙縫,建議使用牙線去做清潔。如果是一條的牙線,家長要幫小朋友用可能是比較困難,也可以用牙線棒。林醫師表示牙線棒沒有分大人小孩,只是小朋友的牙線棒通常會有可愛的造型,小朋友可能會比較喜歡。只是要注意牙線棒它非常的短,所以當清潔完一個牙縫之後,牙垢會卡在牙縫上,務必要擦掉後再去用下一個牙縫,不然就只是一直把牙垢再帶到下一個牙縫而已。

Read More

日男星建議孕婦「求」老公給打無痛挨批 婦科醫說重話

日本男星生田斗真對孕婦發言不當致歉。(圖取自instagram.com/toma.ikuta_official)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日本男星生田斗真近期在社群媒體建議懷孕粉絲「求老公」讓她打無痛分娩,引發外界批評。日本婦產科醫師宋美玄強調:「生產是一件會危及生命的事情,即使順利也要消耗很大的體力,還會損害身體,他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嗎?」東京美容外科執行院長麻生泰也表示:「這不是需要丈夫許可才能做的事情。」 對孕婦發言不當引發批評 39歲的生田斗真於2020年與29歲演員清野菜名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他5日在Instagram限時動態回答粉絲的問題和評論,一名女粉絲表示:「我現在懷孕9個月,快要生了好害怕。」生田斗真回覆:「要不要撒嬌求老公讓妳打無痛(分娩)。」 日本網友紛紛表達不滿,認為生田斗真身為人父,卻沒有體諒女性生孩子的辛苦,並非打無痛分娩就完全不會痛,而且「向老公撒嬌請求」打無痛分娩的言論,相當不尊重女性。 生田斗真7日在限動發文致歉:「我的發言似乎傷害了一些人,抱歉。」他解釋,施打無痛分娩雖然要花一些費用,但不失為可以緩和內心恐懼感的一個重要選擇,因此建議她可以和家人好好商量,「我可能用了奇怪的表達方式,往後會更加注意!對提問的粉絲感到很抱歉,我會替妳加油!」 婦科醫:生產會危及生命 根據《日刊體育》報導,婦產科醫師宋美玄在社群媒體X發文說:「問題在於他說『求』老公讓她打無痛分娩,這是以丈夫握有經濟決定權為前提的說法。而且他的用字是『撒嬌請求』而不是『請求』,感覺是在裝可愛拜託對方。生產是一件會危及生命的事情,即使順利也要消耗很大的體力,還會損害身體,他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嗎?」 婦產科醫生高橋麗奈也談到了女性對生產的焦慮,分娩不僅痛苦,而且還危及生命,「我不希望你以為透過無痛分娩就能解決生產的恐懼。」 東京美容外科執行院長麻生泰表示:「我認為無痛分娩是21世紀醫療的基本。當然由於身體特性,有些人不容易被麻醉,無痛分娩比較困難,但我認為還是可以嘗試一下。而且,這不是需要丈夫許可才能做的事情。」 施打無痛分娩與可能的副作用 國健署[i]指出,產痛在臨床疼痛指數上排名第2,僅次於燒灼傷痛,除了疼痛,還會影響生理及心理,使產婦血壓上升、心臟工作負荷增加,因而子宮血管收縮,影響胎盤功能;也可能造成骨盆肌肉無法放鬆,影響產程進展。產痛的不良經驗甚至會造成產後憂鬱症。 「硬脊膜外腔麻醉」就是常說的無痛分娩或減痛分娩,可以將產痛減輕8至9成。生產過程使用硬脊膜外腔麻醉,在適當的麻醉藥劑量下,藥物沒有直接進入血管與胎兒直接接觸,理論和實際上都很安全。 施行無痛分娩,絕大多數的待產婦皆能緩解產痛。但還是可能發生一些副作用,例如:暫時性的發抖、低血壓、嘔吐,以及較少見的頭痛、腰痠背痛、感染、抽筋、藥物過敏或麻醉止痛不全的情況。 國健署表示,由於時代進步,生活型態改變,孕婦高齡化,產痛已有愈來愈難以承受的趨勢。適當的減痛分娩,不會讓產婦畏懼生產,可提高自然生產比率,進而樂意生產。 [i] https://reurl.cc/WxGO47

Read More

桃園交通局:7/1起須做「這些事」 才能借YouBike

桃園交通7/1起推出公共自行車傷害險投保新制度。(圖/交通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公共自行車自今(113)年7月1日起規定會員騎乘YouBike 2.0E電輔車款皆須投保免費公共自行車傷害險;騎乘YouBike 2.0車款上路前須完成投保意願調查,如未依規定投保或填寫投保意願,將無法使用公共自行車服務。 交通局表示,桃園市自107年推行免費公共自行車傷害保險,並於108年12月1日起規定新會員註冊時填寫個人資料即自動加保,市府持續透過多元管道宣傳,推動迄今桃園投保率約達70%,30%未投保之舊會員經問卷調查包含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投保、未了解投保資訊等情形,針對未投保之民眾,該局仍會持續宣傳投保之重要性。 交通局提及,桃市於今年1月全市提供YouBike 2.0新系統服務,並推出多元車款,包含YouBike 2.0及YouBike 2.0E,供民眾在租借有不同選擇,除了優化公共自行車服務,市府將於今年7月1日推出傷害險投保新制度,期民眾於上路前可完善自身保障。 交通局指出,考量YouBike 2.0E電輔車相較於YouBike 2.0一般車輛騎乘較省力並可更輕鬆提升車速,故新制規定會員須「完成投保」才可租借YouBike 2.0E;YouBike 2.0則須「完成投保意願填寫」才可租借,民眾可選擇是否享有市府所提供之免費公共自行車傷害險保障,針對無意願提供個人資料投保免費傷害險之民眾,完成投保意願填寫仍可租借YouBike 2.0使用,即日起系統開放填寫投保意願。  

Read More

桃園文化局邀「匯川聚場」 5/18帶來跨領域特技演出

桃園藝術巡演5/18邀請「匯川聚場」帶來精彩的跨領域特技演出《光行者》。(圖/文化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為提升民眾藝術文化參與度,落實文化平權理念,桃園市文化局自2013年起持續辦理「桃園藝術巡演」,於桃園各區規劃戲劇、音樂、舞蹈等多元類別之表演節目,讓當地居民能就近欣賞優質的藝文演出。今年度第二場藝術巡演將於5月18日起下午3時在角板山公園泰雅帽造型天幕活動廣場,邀請「匯川聚場」帶來精彩的跨領域特技演出《光行者》,歡迎各位市民朋友、闔家大小一同前來欣賞,共度趣味奇幻的午後時光。 文化局提到,此次演出團隊「匯川聚場」成立於1998年,由跨領域藝術家張忘集結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數位藝等各界精英,以跨界創作為使命,為藝術創作開創新思潮,曾於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演出,並多次前往法國亞維農參與藝術節活動。此次節目《光行者》跨領域特技演出,結合戲劇、雜耍、舞蹈、美術裝置等元素進行跨領域創作,透過充滿想像力的跨時空劇情、獨特亮麗之服裝道具及演員靈活的肢體語言,展開一場趣味且兼具感官刺激的跨時空冒險,讓民眾感受不同藝術類型激盪出的精彩火花。 「匯川聚場」以跨界創作為使命,為藝術創作開創新思潮。(圖/匯川聚場提供) 文化局表示,「2024桃園藝術巡演」預定於4月至9月在桃園各區巡迴演出,下個場次將於6月15日下午在蘆竹區光明河濱公園天幕籃球場辦理。活動詳情可至文化局官網或臉書「桃演本鋪」查詢。

Read More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推移工留才久用方案 改善缺工問題

透過勞動部「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新竹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籍資深移工瑪利亞(右2)轉任中階職務,擔任生產線的領班。(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留用資深優秀外國人才,勞動部「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在台工作年資滿6年以上,且符合技術條件的資深優秀移工,以及取得我國副學士以上學位的僑外生,得從事中階技術工作,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後薪資提升,沒有在台工作年限限制,自方案實施至今(113)年4月底,已有2萬7949人完成轉任中階工作。桃竹苗分署今年5月至7月將辦理3場次聘僱移工相關法規暨「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說明會,協助雇主留住好人才,解決缺工現況。 桃竹苗分署提到,來自菲律賓的瑪利亞來台工作已超過11年,8年前轉職到力成科技新竹廠區工作,其從事生產線上的品質控管工作,平時細心、工作態度認真且配合度高,於完成份內工作後也會協助支援其他同事的工作,深獲單位主管的賞識,公司去年9月推出移工轉任中階人員制度後,獲得主管主動推薦並安排她參加力成科技與明新科大合作的華語文專班培訓,在完成語文訓練課程後,今年1月成功轉任中階職務,擔任生產線的領班。 桃竹苗分署在5月至7月將辦理3場「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宣導說明會,協助雇主更清楚瞭解進用外國人所涉及之法令規定。(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瑪利亞表示,力成科技所提供工作環境很友善,公司內部的菲籍白領人資管理師時常給予她必要的協助及關懷,在得知自己有機會能轉任公司中階職務時,覺得非常慶幸,因為自己過去在品管部已累積多年的工作經驗,因此在轉任為領班的工作後很快就適應上手,目前工作穩定且收入更好,並享有與本國籍員工一樣的福利,讓她能夠在台灣工作滿12年後有機會繼續留在台灣工作。另外她也規劃未來能夠讓遠在菲國的女兒來台灣念書,希望親人獲得團聚,以後能一起在台生活及工作。 桃竹苗分署在5月至7月將辦理3場「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宣導說明會,協助資深優秀外國人才留駐台灣。(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提到,為協助雇主更清楚瞭解進用外國人所涉及之法令規定,特別辦理3場次移工法規研習會,會中將說明雇主聘僱外國人前辦理招募作業流程及移工轉換雇主相關注意事項,並分享實務案例,另外會議將宣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及企業實際運用方案之經驗分享,歡迎雇主及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人員踴躍參與。 桃竹苗分署表示,該分署第1場研習會5月20日將在經濟部新竹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辦理,活動採線上報名,另外6月、7月分別在苗栗縣工業會及桃園市南區培力活動中心辦理,詳情請洽桃竹苗分署聯繫窗口吳小姐03-4855368分機1818。此外,勞動部為擴大服務企業,在去年12月成立「移工留才久用服務中心」,結合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地方工業園區及工會團體辦理方案說明會,桃竹苗地區每月皆有說明會活動,詳請可至「移工留才久用服務中心」官網查詢,或電洽1955免付費專線或「移工留才久用服務中心」03-659-1996。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