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水蜜桃!蘇佐璽:桃園復興區還有這些特色

復興區長蘇佐璽談及自己長期在教育界,轉而從政的想法。(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復興區面積占桃園三分之一,是桃園最大行政區,境內農產有知名的水蜜桃及甜柿,山地觀光資源豐富,區長為民選,現任區長蘇佐璽去(112)年10月補選上,是復興區新一代政治人物,《桃園電子報》特別專訪蘇佐璽,暢談復興區的未來規畫。他提到,市府政策執行上在復興有彈性,才能讓政策美意傳達到原鄉部落。從老師、校長到區長,蘇佐璽也談及自己長期在教育界,轉而從政的想法。 蘇佐璽說明,他當校長多年,除第一任介壽國中在原鄉外,第二任桃園區文昌國中、第三任八德區大成國中,後面這兩任都在市區,也獲得家長不錯評價,這些歷練讓他覺得應該有能力回鄉服務,從小在復興區長大的他,也希望在還有能力和體力的時候為故鄉投注一些心力。 復興區種植咖啡面積也在逐步增加。(圖/區公所提供) 蘇佐璽去年10月補選上到現在將近一年,當初的政見及規畫執行如何?蘇佐璽表示,原鄉觀光是重點,因為復興區有好山好水,當初希望透過公所,善用市府及中央的資源,讓觀光做的更有制度化和體系化。再來,復興區的農民占大多數,務農人口多,所以希望農業能企業化、有好的行銷。當然,如何讓年輕人願意回鄉投注心力經營,也是很重要的。 復興區公所舉辦咖啡評鑑。(圖/區公所提供) 在青年回鄉方面,蘇佐璽說明,這是他的政見主軸之一,重點是要如何吸引年輕人,要有經濟上誘因,如果能把觀光跟農業產業做好的話,就能提供一些條件。去年公所提出「青年圓夢計畫」,提供課程讓年輕人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不管農業也好、文化藝術也好,也教導如何行銷、宣傳。有幾十人參加,最後選了3個人,一位是在三光種椴木菇的百大青農張靖偉,還有在中山種有機蔬菜的廖怡能,前山羅馬線作咖啡的陳耑妤,三個不同產業,公所各提供12萬元幫他們做募資平台,讓他們學習怎麼樣推銷自己、募資,達到各自設定的目標,其中還請了福爾摩沙基金會協助,目前公所已經幫他們達到事業第一階段目標。今年公所也舉辦一日參訪,帶領青年參觀大溪、台北市陽明山的農莊,看看同樣都是青年回鄉的案例,參考別人是如何成功的。接著辦了兩次座談,分別對青農及其它產業,市府也很幫忙,農業局、青年局都有派人參與,讓青年知道如何善用政府資源來創業。蘇佐璽透露,明年公所會把青年專責單位成立起來,初步命名為「青年文化觀光所」,希望以此專業平台幫助青年與公所接軌。 復興區咖啡獲得CQI認證。(圖/桃報資料照) 復興區近年在推廣咖啡農莊,種植咖啡面積也在逐步增加。復興適合種咖啡嗎?蘇佐璽說,復興區的咖啡與中南部不太一樣,緯度比較北、海拔也較高,咖啡採收期較少,但是生長期長,所以果實質地比較密實。上次做咖啡評鑑時,請嘉義農改場專家來看了之後,專家認為復興的咖啡在全國有排名在前的實力。今年公所舉辦咖啡推廣活動,前三名中有兩家送國際評鑑,獲CQI 80以上的高分,非常不容易。公所去年也為咖啡農安排一些課程,如田間管理、烘豆等,有20幾位拿到證照,其中「青年圓夢計畫」的陳耑妤是拿到國際證照。蘇佐璽認為,咖啡是現在所有農產品中飲食人口最多的,因此也希望讓復興區咖啡成為台灣咖啡產業中重要的一環,想做到不管是國內、國外朋友,都能知道台灣北部復興區有很好的咖啡。 其它農產品部分,蘇佐璽表示,復興區的水蜜桃已有一定的品牌,今年因為暖冬的關係,產量少了一、二成。甜柿也是相當有名,如不預先訂購可能都不太容易買得到。但務農畢竟還是要靠天吃飯,如果遇上一個突來的颱風,農民可能一年的努力都要損失,所以多元化的發展,是公所努力協助的方向。 復興區有許多好的山地風光,而一般民眾上山旅遊,住宿的需求也相當大,尤其是近年來上山露營風氣大增,但露營地合法化的進展似乎沒有那麼順利。蘇佐璽說,復興區目前有一百多家露營業者,大家都很努力想要合法化,中央有一個管理要點,裡面有一些規範在現實上滿困難達到,目前只有兩家合法,公所一方面幫業者完成合法程序,另方面也期待法規是否可以做一些彈性的修訂。比如說規範中有設施面積比例大小規定,有些業者土地內有大樹和林地,如果要符合比例,就可能要砍伐這些林木,對環境其實是不好的。最近公所與全國露營協會辦了座談會,一方面探討管理要點內容外,另方面也希望大家提出哪些政策可以幫到露營業者的忙。其實兩任市長和市府局處都很支持,也都盡量在幫大家。 復興區目前有一百多家露營業者,大家都很努力想要合法化。(圖/區公所提供) 蘇佐璽表示,復興區很適合發展露營產業,車程不長,民眾花一些時間就可享受到山地風光,山上氣候比較涼爽,露營花費又比一般旅宿節省,而且重要的是,露營地極可能會成為青年回鄉發展事業的第一桶金。 復興區公所與全國露營協會辦了座談會。(圖/翻攝自區公所) 另外,在民宿方面,蘇佐璽提到,復興區民宿也非常多,在管理上市府也是很幫忙,只要結構鑑定安全,雖然沒有使用執照、建築執照,也盡量輔導合法化。 復興區公所請在地藝術家彩繪牆面。(圖/翻攝自區公所) 在觀光旅遊交通規畫和基礎建設上,公所也逐一在做改進。蘇佐璽表示,角板山假日活動時交通量大,要蓋停車場有許多土地上的問題要解決,而且所費不貲,因此市府協助利用介壽國中操場改建為假日停車場,可提供約160個車位,再安排接駁車到角板山,屆時梅花季就不會塞車。再來,今年在駁坎和一些公共造產上,有做一些泰雅文化的彩繪,由在地藝術家把泰雅的故事放在牆面上,旁邊也會有QR碼,民眾只要用手機掃,就可以了解到牆面展現的故事內容,公所會一個個部落建置起來。此外,農產行銷與觀光結合也是一直都在做的,水蜜桃、綠竹筍等都有系列活動。 復興區公所推廣在地竹筍。(圖/區公所提供) 復興區有台7縣貫穿往宜蘭,但有些地方道路路幅較小,往各部落的支線道路也不大,在復興的交通方面,蘇佐璽說,復興區地廣,從三民到最遠的華陵,再進去新興部落、卡拉部落,都很深入山區。羅馬線到中山,地域非常大,交通路線建置時會比其他縣市困難,公所朝幾個面向處理,如農路的改善、開通幸福巴士,讓遊客或居民都能方便利用。但這些還不夠,交通部現在有一個偏鄉交通運輸的計畫,讓在偏鄉擁有車輛的民眾透過課程訓練,可以載客、攬貨,這課程除了交通知識外,還有居服訓練,可以做簡單的照護急救等,這樣老人家要看病就可以比較方便,農產品運輸也會較便捷。這些車輛下山後,回程時還可將比較送不到的部落郵件帶回,公所目前在爭取中。現階段推動的是讓在地人經營多元計程車,不過受訓過20多人,真正有在經營的只有1、2位,成效並不好。 復興區公所推廣在地水蜜桃。(圖/區公所提供) 蘇佐璽說,山上的交通運輸沒有平地那麼方便,公車只跑主線道,支線現在有幸福公車,但每天只有1、2班,如果自己沒有車,要下山一趟,去學校或其他部落,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多功能的運輸是比較可行的,無論是老人就醫、小孩上下學、貨物流通都會有助益。 在原鄉醫療方面,蘇佐璽表示,市府成立了14照護據點,也與多家醫院合作推動遠距醫療,讓衛生所沒有的診別,民眾可以透過遠距醫療看診,然後就在衛生所拿藥,並導入AI判讀增加準確度,復興區的洗腎中心終於即將在今年9月成立,設在復興的中間點羅浮。過去離復興最近的洗腎地點在大溪,洗腎的長輩最遠在上巴稜,到大溪真的很遠。遠距醫療、洗腎中心,加上衛生所原本就有的巡迴醫療,會讓復興民眾醫療照顧愈趨完整。目前市府在考量是否要再復興區設置市立醫院據點,其中可能會有急診的設置,讓民眾在需要緊急醫療時能就近獲得。 桃園市政府與多家醫院合作在復興區推動遠距醫療。(圖/區公所提供) 蘇佐璽表示,現在醫療照護據點也有類似功能,雖然不是很完全,但還是發揮了相當功效。他談到,自己住在三光高地的大嫂,幾個月前務農時被毒蛇咬,很快到下巴稜的醫療據點打了血清,再很快後送到山下醫院,如果沒有中間的醫療據點,可能性命都會堪憂。 桃園市婦幼局的行動親子車特別開到復興,迴響非常好。(圖/翻攝自區公所) 蘇佐璽提到,其實無論是中央或市府,對復興照顧越來越全面,如市府婦幼局的行動親子車特別開到復興,迴響就非常好,這輛車不只到學校,教會、民宅、公所,只要有小朋友的地方車就會停,由老師帶著小朋友玩遊戲、閱讀,這給孩子很大的影響。另外,婦幼局的好孕專車,原本規定是每趟只能補助250元,但這對區域廣大的復興區根本不實用,因此放寬,不限制一趟只補助250元。再者,山上營業的計程車非常少,必須彈性與計程車協會合作,如此孕婦才能真正用到這優惠。今年公所還要與婦幼局合作增設公托與公幼,讓復興的婦女能安心外出工作。 復興區的竹子非常有名。(圖/翻攝自區公所) 復興區公所也在嘗試推動設置生質能電廠,觀音的生質能電廠引起地方爭議,復興區的做法為何?蘇佐璽說明,現在有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規畫,復興區面臨電力不穩定問題,台電雖然很努力也撥了一些經費改善,但現況是復興區跳電情形還是非常多,如果生質電廠能成立的話可以解決這問題,初步想法是利用廢竹材、廢木材、廢農材再生利用,過去是只能放在現地堆置,也不敢去燒,若能做成生質發電的原料可一舉數得,尤其一個風災或雨災,會流下來很多廢木材,而且倒下來的樹一堆,這些都是很好的生質能材料。此外,復興區的竹子非常有名,像日本劍道的竹劍,大家都知道是竹山做的,但竹子幾乎都是從復興運過去,這些竹子裁下的竹頭、竹尾廢料,還有綠竹筍的竹皮,高麗菜外觀大葉片,都是生質能材料的來源。 在北橫國家風景區推動上,蘇佐璽提到,目前全國有13個國家風景區,每年可從觀光署的機場服務費中獲得6、70億的經費,北橫有山、有水,絕對有成為國家風景區的實力,復興區民眾也很支持,這也是從上屆市長就在努力的地方,現任市長張善政也多次表達爭取,希望近期能有好消息。  

Read More

「桃園文化浪潮」特展今起登場 打卡兌換精美禮品

桃園市文化局在市府1樓川堂舉辦「OUR CULTURE OUR LIFE–桃園文化浪潮」特展。(圖/文化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政府今(9)日起至9月27日,在市府1樓川堂舉辦「OUR CULTURE OUR LIFE–桃園文化浪潮」特展,展現過去一年來桃園精彩的文化紀事。此次展覽由文化局策辦,以「生活創造文化、文化滋養生活」為主題,分成7大主題展區面向。去(2023)年,桃園市榮獲8大國際獎32個獎項殊榮及國內5項評比肯定,所有獎項也將在展覽中公開亮相,展現張善政市府團隊文化施政亮眼成績。 文化局介紹,此次展覽涵蓋「藝文展覽」、「表演藝術」、「空間活化」、「民藝薈萃」、「潮流文化」、「文化深耕」及「桃園城市故事館群」等7大主題,全方位展示桃園在文化推廣、傳習和創新方面的豐碩成果。民眾可透過視覺、聽覺及互動媒體等形式,深入探索桃園的文化精髓及其未來發展的藍圖。 文化局長邱正生表示,上任以來面臨許多挑戰,幸於市府的支持以及文化局團隊的努力下,逐步完成許多任務,創造佳績。桃園七七藝文町、壢景町歷經新冠疫情致廠商解約,甄選營運團隊重新開館;桃園區公民會館升級改造成功轉型為「淘動漫」,自去年12月開幕至7月底,已超過10萬人次造訪,成為動漫人才交流基地;「中原文創園區」自營運以來,累計人次已突破77萬,辦理的各類創新藝文展演和文創市集活動深受好評。「兒童美術館」順利開館迄今,吸引了超過21萬人次參觀,成為桃園的文化新地標。 文化局提到,該局以「向下札根,向上提升」的雙軌策略,開展文化浪潮。鑒於桃市多元共融的文化與族群,透過「眷村文化節」、「閩南文化節」、「八塊厝閩南學堂」、「土地公國際民俗文化節」、「大溪大禧」及「閩東語研習」深化本土文化與民俗藝術研究,再透過藝術或設計手法轉化為現代風貌,利於推廣傳承;也透過「兒童藝術節」、「牽手進劇場」、「管樂嘉年華」,扎根藝文教育基礎,鞏固文化根基,並以「藝術巡演」、「閩南傳統藝術巡演」實踐文化平權的理念。 文化局進一步提及,而系列的節慶活動,則塑造了桃市獨具的文化品牌。包含具相當知名度的「桃園地景藝術節」,透過裝置藝術帶領大眾認識桃園獨有的地景地貌;「鐵玫瑰音樂節」、「鐵玫瑰藝術節」、「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桃園國際動漫大展」、「桃園電影節」則緊扣科技、表演藝術與時尚潮流,相當受到年輕族群好評;「桃源國際藝術獎」、「橫山書藝獎」與「活水─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則在國內外視覺藝術領域具指標意義。 文化局指出,台灣有許多的軟實力,值得讓國際看見。因此該局積極爭取國際評定機會,各項展演活動陸續榮獲美國謬思設計與創意大獎、英國倫敦設計大獎、德國柏林設計大獎、義大利A’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澳洲墨爾本設計大獎、美國泰坦創新大獎、亞洲設計大獎,共計2鉑金24金5銀的佳績。此外,2023桃園文創博覽會更獲得德國紅點品牌及傳達設計獎《紅點獎》殊榮,這些國際獎座也在展覽中公開展出。 文化局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考評中,桃園市「社區營造推動計畫」、「藝文場館營運升級」及「地方扶植傑出團隊」計劃,均獲得「特優」最高殊榮。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二期日式警察宿舍群」,也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卓越獎」肯定。文化局出刊的《桃園文獻》也在112年度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的評選中獲得「佳作」獎,充分彰顯了桃園全方面推動文化施政的佳績。 文化局提到,「OUR CULTURE OUR LIFE–桃園文化浪潮」特展,展現過去一年來桃園文化工作的豐碩成果,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與體驗地方文化魅力的機會,也為桃園未來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覽免費參觀,邀請民眾洽公之餘順道參觀體驗,親身感受桃園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局補充,為了回饋市民對展覽的支持,文化局特別推出打卡贈禮活動。即日起至展覽期間,凡於展場內拍照並於Facebook或Instagram公開打卡,標註「#藝遊桃園」,並按讚追蹤「藝遊桃園」臉書,即可憑打卡畫面至文化局1樓服務台兌換精美小禮物一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邀請市民朋友們踴躍參與,一同見證桃園文化的璀璨成果,並將這份榮耀分享給更多人,更多活動詳情可至文化局官網查詢。

Read More

日本劍道竹劍材料來自桃園?蘇佐璽:復興區竹子享譽國際

復興區長蘇佐璽提到,市府政策執行上在復興有彈性,才能讓政策美意傳達到原鄉部落。(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復興區面積占桃園三分之一,是桃園最大行政區,境內農產有知名的水蜜桃及甜柿,山地觀光資源豐富,區長為民選,現任區長蘇佐璽去(112)年10月補選上,是復興區新一代政治人物,《桃園電子報》特別專訪蘇佐璽,暢談復興區的未來規畫。他提到,市府政策執行上在復興有彈性,才能讓政策美意傳達到原鄉部落。 在原鄉醫療方面,蘇佐璽表示,市府成立了14照護據點,也與多家醫院合作推動遠距醫療,讓衛生所沒有的診別,民眾可以透過遠距醫療看診,然後就在衛生所拿藥,並導入AI判讀增加準確度,復興區的洗腎中心終於即將在今年9月成立,設在復興的中間點羅浮。過去離復興最近的洗腎地點在大溪,洗腎的長輩最遠在上巴稜,到大溪真的很遠。遠距醫療、洗腎中心,加上衛生所原本就有的巡迴醫療,會讓復興民眾醫療照顧愈趨完整。目前市府在考量是否要再復興區設置市立醫院據點,其中可能會有急診的設置,讓民眾在需要緊急醫療時能就近獲得。 桃園市政府與多家醫院合作在復興區推動遠距醫療。(圖/區公所提供) 蘇佐璽表示,現在醫療照護據點也有類似功能,雖然不是很完全,但還是發揮了相當功效。他談到,自己住在三光高地的大嫂,幾個月前務農時被毒蛇咬,很快到下巴稜的醫療據點打了血清,再很快後送到山下醫院,如果沒有中間的醫療據點,可能性命都會堪憂。 桃園市婦幼局的行動親子車特別開到復興,迴響非常好。(圖/翻攝自區公所) 蘇佐璽提到,其實無論是中央或市府,對復興照顧越來越全面,如市府婦幼局的行動親子車特別開到復興,迴響就非常好,這輛車不只到學校,教會、民宅、公所,只要有小朋友的地方車就會停,由老師帶著小朋友玩遊戲、閱讀,這給孩子很大的影響。另外,婦幼局的好孕專車,原本規定是每趟只能補助250元,但這對區域廣大的復興區根本不實用,因此放寬,不限制一趟只補助250元。再者,山上營業的計程車非常少,必須彈性與計程車協會合作,如此孕婦才能真正用到這優惠。今年公所還要與婦幼局合作增設公托與公幼,讓復興的婦女能安心外出工作。 復興區的竹子非常有名。(圖/翻攝自區公所) 復興區公所也在嘗試推動設置生質能電廠,觀音的生質能電廠引起地方爭議,復興區的做法為何?蘇佐璽說明,現在有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規畫,復興區面臨電力不穩定問題,台電雖然很努力也撥了一些經費改善,但現況是復興區跳電情形還是非常多,如果生質電廠能成立的話可以解決這問題,初步想法是利用廢竹材、廢木材、廢農材再生利用,過去是只能放在現地堆置,也不敢去燒,若能做成生質發電的原料可一舉數得,尤其一個風災或雨災,會流下來很多廢木材,而且倒下來的樹一堆,這些都是很好的生質能材料。此外,復興區的竹子非常有名,像日本劍道的竹劍,大家都知道是竹山做的,但竹子幾乎都是從復興運過去,這些竹子裁下的竹頭、竹尾廢料,還有綠竹筍的竹皮,高麗菜外觀大葉片,都是生質能材料的來源。 在北橫國家風景區推動上,蘇佐璽提到,目前全國有13個國家風景區,每年可從觀光署的機場服務費中獲得6、70億的經費,北橫有山、有水,絕對有成為國家風景區的實力,復興區民眾也很支持,這也是從上屆市長就在努力的地方,現任市長張善政也多次表達爭取,希望近期能有好消息。

Read More

偷香油錢觸發警鈴 小偷「爬出」中壢仁海宮畫面曝

犯嫌試圖翹開香油錢箱,結果觸發警鈴,嚇得他趕緊蹲低,以匍匐前進與鴨子走路的方式逃逸。(圖/中壢仁海宮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中壢仁海宮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本(9)月3日凌晨3時許,一名26歲黃姓犯嫌翻牆後從3樓窗戶闖入仁海宮,試圖翹開香油錢箱,結果觸發警鈴,嚇得他趕緊蹲低,以匍匐前進與鴨子走路的方式逃逸,以為能躲過監視器鏡頭,過程仍全被拍下。中壢警分局接獲廟方報警,於8小時內鎖定黃嫌身分帶回,訊後依加重竊盜未遂罪嫌移請桃園地檢署偵辦。仁海宮董事長王介禧、副董事長許永昌及常務監事、董事、監事等8人,昨(5)日傍晚17時許特別前往中壢分局頒發破案獎金,感謝警方積極協助破案。 中壢分局表示,昨日傍晚,王介禧為了感謝員警辛勞,特別親自至中壢分局致贈破案獎慰金,大讚員警破案效率高。王介禧說,竊嫌雖未得手任何財務,但警方仍以認真負責工作精神破案,深表肯定與支持,感謝中壢分局為地方鄉親服務,並藉由頒發獎慰金的方式略表心意。 警察局長吳坤旭表示,警察的使命就是保障社會治安及打擊犯罪,員警迅速破案的成果,充分展現團隊合作精神,感謝王介禧對警察的支持。中壢分局長唐嘉仁則強調,將持續戮力守護轄區治安與交通,打造安穩生活圈。

Read More

「龜吉拉」現蹤桃園地景藝術節 龜山、坪頂消防分隊守護參觀民眾安全

3層樓高大烏龜「龜吉拉」現身桃園龜山的憲光二村。(圖/消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3層樓高大烏龜「龜吉拉」現身桃園龜山的憲光二村,桃園市地景藝術節活動將於9月13日登場。為確保活動帶來的觀光人潮安全,龜山、坪頂消防分隊在設有裝置藝術的展區,分析災害潛勢並辦理各項消防演練,其中包含了火災搶救、水域救援、大傷應變等項目,為此次地景藝術節做好萬全的準備。 龜山、坪頂分隊表示,此次活動共計有20餘件藝術品將在龜山區各地展出,放置結合在地化元素的裝置藝術供民眾拍照打卡互動,坪頂分隊針對此次活動的重點區域,包含桃園酒廠及體育大學志清湖,分別辦理火災搶救及溺水救援演練項目;龜山分隊則於憲光二村及中正公園等地,模擬火災發生時的搶救部屬動線。除了預先規劃水線的部屬及水源的運用外,也針對水域部分規劃使用救生小艇及備好各類救生器材,如此即能夠針對不同的災害,出動不同的資源進行搶救。 地景藝術節是桃園重要的大型藝文活動之一,屆時將有大量人潮湧入各展區,做好災害預防及災害發生時的緊急應變更顯重要,龜山分隊長黃章瑋及坪頂分隊長吳浚澤共同呼籲,民眾快樂遊玩的同時,也應注意自身及小朋友的安全,危險區域不要靠近,避免做出危險舉動;炎熱季節也應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預防高溫導致的熱傷害,若有發現需要救助的情事,應立即撥打119求救,以免耽誤救災時程。

Read More

機車騎士轉彎未打燈被攔 後座乘客赤腳狂奔只為「這原因」

陶男於橫跨馬路跳過分隔島時腳軟跌倒。(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昨(4)日下午17時40分許,桃園警察分局青溪派出所警員林瑋恆在桃園區青溪二路巡邏時,發現一輛機車轉彎時未使用方向燈。員警立即上前攔查並進行勸導,機車騎士配合靠邊停車,但後座男乘客卻突然跳車狂奔逃逸,經過一番追逐,終將他制伏,全案依規定移請收容。 據了解,30歲越南籍的陶姓男子見到員警,隨即拔腿狂奔,為了跑得快,連鞋子都脫掉,一路赤腳往春日路方向,特意來回跑意圖甩開員警,雙方追逐了約2百多公尺,陶男於橫跨馬路跳過分隔島時腳軟跌倒,員警立即上前將他制伏。 經查,陶男已被通報為失聯移工,在路上遇到員警才會拚命的想跑,全案依規定移請收容。 30歲越南籍的陶姓男子見到員警,隨即拔腿狂奔,為了跑得快,連鞋子都脫掉。(圖/讀者提供)

Read More

紅酒瓶有毒!跨國運毒集團13成員遭桃檢起訴 1人潛逃海外遭通緝

桃園地方檢察署日前攜手刑事警察局,透過國際合作,破獲以紅酒瓶走私毒品的運毒集團。(示意圖/截自freepik)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地方檢察署日前攜手刑事警察局,透過國際合作,破獲以紅酒瓶走私毒品的運毒集團,並將13位集團成員起訴。桃檢表示,該署接獲情資,我國國人林姓被告等4人,於美國洛杉磯當地時間今(113)年5月27日將搭機入境洛杉磯,欲自當地運毒至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隨即指派重大組檢察官陳玟君指揮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偵辦。經檢察官指揮刑事局蒐證後密集發動6波搜索、拘提,並赴美取證後,於近日偵查終結,認被告鄭姓被告等13人分別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後段之「發起、參與犯罪組織」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運輸第二級毒品」等罪嫌而提起公訴。另就潛逃海外之陳姓首腦發布通緝,並由刑事局將該案情資分享與美國,協助他國順利查獲毒品來源。 桃檢指出,該案於偵辦之初,檢察官即透過刑警局派駐美西之聯絡官速與美方交涉後,洽請美方人員於美國海關邊境攔截林姓被告等2人夾藏於託運行李之以紅酒瓶裝有液態甲基安非他命12瓶,再由美國國土安全調查署、美國緝毒局、聯邦調查局及洛杉磯市警局等組成專案小組,攔截戴姓被告等2人藏匿於旅館內之待運液態甲基安非他命12瓶,經與美國執法單位交涉後,林姓被告等4人分別於今年6月1日、3日遭遣返回台,檢察官則簽發拘票於班機抵台時,將被告拘提到案,訊問後均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桃檢提到,檢方擴大偵辦,查出該跨境運毒集團早自去年底已暗中組織成員,並於今年3至5月間,多次利用紅酒瓶夾藏方式跨境運毒至日本、韓國,隨即積極展開偵查,層層向上溯源,於6月12日發動第三波行動,搜索、拘提跨國運毒集團在台的鄭姓負責人,並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桃檢說明,該跨境運毒集團是由潛逃海外已久之陳姓首腦,招募鄭姓被告擔任台灣地區負責人,再由鄭姓車手跨境運毒。辦案團隊擴大偵辦於6月19日發動第四波搜索、拘提被告鄭姓及另2名運毒車手,3人均經檢察官聲請羈押禁見獲准。爲澈底打擊此跨境運毒集團在台餘毒,檢方再繼續分別於6月27日、7月4日發動第五、六波搜索、拘提行動,將在台灣的另外5名運毒車手一網打盡,並均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桃檢提到,該運毒集團成員共被告13人均羈押禁見後,檢察官並於上(8)月中旬,依據駐美國台北暨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間之刑事司法互助協定,赴美交涉並取回由美國執法單位扣押之毛重4萬6960公克的24瓶液態甲基安非他命24瓶,以及相關證據。於事證完備後,對被13名被告提起公訴,並由刑事局國際刑警科與美國分享該案情資,協助美國及韓國順利查獲該等國家境內之毒品犯罪,馬來西亞亦因我國提供情資,破獲此跨境運毒集團於馬來西亞之分支,查獲第一級毒品古柯鹼4萬4930公克,深化國際緝毒合作。 桃檢指出,近年來因疫情解封,以旅客夾帶毒品之俗稱「空中飛人」方式跨境運毒之案件遞增,該案即時查緝跨境運毒毒品案件並與他國共享情資,展現跨國合作之默契,亦充分表現台灣之緝毒實力與決心。

Read More

黃瓊慧爆市立幼兒園多項缺失未完工 要求桃園市府改善

施工時搭建的臨時工務所未拆,人行道無法串聯到旁的兒4公園。(圖/黃瓊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桃園區慈文路的桃園市立桃園幼兒園,上(8)月27日已啟用揭牌,並於30日開學,共126位孩子入學。今(5)日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卻踢爆,該幼兒園有多項缺失未完工,影響孩子就學環境安全。 她指出,該幼兒園在中路重劃區內,很多家長都希望能讓孩子鄰近就讀,沒想到她在開幕當天就發現電信線根本未接,讓老師們辦公不便,還要靠手機聯絡家長。幼兒園外更是狀況許多,包括已完工的避車彎長度僅能停放一台休旅車的空間,家長接送動線不佳;園外還有兩大殘破且生鏽的施工圍籬,鐵皮尖銳會刮人,風大就有可能倒塌;施工時搭建的臨時工務所也未拆,人行道無法串聯到旁的兒4公園;人行道上還有半完工的自來水水表,不注意就會被絆倒。 黃瓊慧提到,本月2日她已與教育局、養護工程處、新建工程處等單位前往會勘,要求市府重新規劃避車彎,並儘速拆除工務所、接上電信線、危險圍籬移除。要保留寬度足夠的行人空間、也擴大避車彎的長度,達到行人、接送共好的境界。她也呼籲,市府務必重新檢視幼兒園興建工程,不要罔顧幼兒教學環境安全。

Read More

清華高中、桃園環保局舉辦參與式預算工作坊 鼓勵學子關心公共事務

桃園市環保局邀請清華高中師生規劃具可行性及適法性的提案,攜手讓桃園變得更好。(圖/清華高中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環保局今(113)年6月至11月辦理桃園國際機場回饋金參與式預算計畫,以噪音防制、反毒宣導、社會救助為實施目標,昨(4)日舉辦參與式預算工作坊,邀請清華高中師生規劃具可行性及適法性的提案,攜手讓桃園變得更好。 清華高中表示,該計畫為使學生能瞭解透過討論、審議及協商方式,積極的參與公共資源的分配、決定,環保局於昨日至該校辦理參與式預算工作坊活動,由學生組成小組,針對噪音防制、反毒宣導、社會救助等議題實施提案討論。活動期間由環保局徐技正率輔導團隊,協助學生瞭解審議式民主,輔導提案內容及提案能力,並將討論議題聚焦。 徐技正說,該活動具備教育學生公民參與公共行政觀念及方式,並提供可行性及適法性的提案,讓防制區內的噪音防制、反毒宣導、社會救助做得更好。

Read More

遠雄人壽金險獎名單揭曉 龍華科大學子3作品獲肯定

今年金險獎競賽主題是「好險,神救援II」,強調生活中需要提前準備,每個人都是英雄。(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遠雄人壽第六屆金險獎校園影片徵件比賽,8月23日舉行頒獎典禮,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團隊在系上老師梁朝棟指導下,作品《暗夜英雄》、《好險U你》勇奪雙佳作,另一作品《校園反霸凌》也獲得入圍肯定,充分展現該校師生在數位影視創作的優異實力。 今(113)年金險獎競賽主題是「好險,神救援II」,強調生活中需要提前準備,每個人都是英雄,只要提前準備,就能獲得神助,在危急時刻,打擊風險,成功救援,化身超級英雄,一起用超能力,創造「好險」的多元宇宙。 龍華科大榮獲佳作作品《暗夜英雄》,是由文創系學生劉昱宸、賴政杰、陳芋妡、王祥寧、林敬崴、陳隆安、謝凱升、連玉珊及巫芃萱共同創作。劉昱宸表示,故事描述三名惡棍綁架一位女孩,並在車底安裝炸彈。當他們正準備離開時,英雄暗夜俠擲出煙霧彈,並與壞人格鬥。黑老大從遠處開槍,暗夜俠助手及時趕到,雖未能阻止黑老大開槍,卻因出發前幫暗夜俠提前準備了防彈衣,避掉一劫。此時黑老大趁機啟動炸彈讀秒,慌亂之際,暗夜俠不知該剪哪條線,而助手拿出預先準備好的拆彈分析眼鏡,助暗夜俠成功解除炸彈。暗夜俠回想一切,發現「成功訓練助理」就是自己最佳的神救援。指導老師梁朝棟指出,該片製作團隊展現卓越的製作質量,劇本符合主題且有引人入勝的故事,道具用心,剪輯流暢,特效適切,獲獎實至名歸。 作品《暗夜英雄》、《好險U你》勇奪雙佳作,另一作品《校園反霸凌》也獲得入圍肯定。(圖/龍華科大提供) 另一部佳作作品《好險U你》,是由文創系學生呂冠儀、陳彥臻、陳于汎、黃諓泓、王廷安、盧琬欣、羅于倢及林祐均共同創作。呂冠儀說,故事描述男主小明父親每天都會載他去上學後再上班,某日因公司有緊急會議,慌忙中把桌上文件與隨身碟塞進皮包匆匆出門。到達公司後父親發現USB有誤,時間急迫,所以電請兒子幫忙把隨身碟送來。小明在路上遇到重重阻礙,車禍、塞車,下車跑步又遇到傳單推銷員糾纏,再遇大水坑阻路。一番周折後終於抵達公司,小明疲憊喘息但及時完成神救援,父親也順利趕上會議。該片靈活運鏡、配樂輕快,讓觀眾隨著旋律輕鬆欣賞兒子幫父親的「神救援」,獲得評審一致好評。 文創系主任倪建芝指出,學用合一是學校所強調的重點,透過全國微電影徵選競賽,學生將創意結合數位影音,以實質影片呈現於觀眾眼前,獲獎是創意被評審認可的最佳證明,這不單是對學生的肯定,也印證龍華科大文創系的優質辦學成果。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強調,學校長期以來都鼓勵每位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全力支持學生們參與各項專業競賽,追尋自己的夢想。競賽獲獎是同學在校學習的成果驗收,相信學生未來必能學以致用,在職場上綻放燦爛光芒,與產業無縫接軌,成為全方位的產業人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