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車站開工動土 打造桃園新生活圈願景

「中原車站」路段鐵路地下化工程,施工團隊大多為中原大學土木系校友。(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中原車站」路段鐵路地下化工程於今(4)日上午11時舉行開工動土儀式,中央、地方首長及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與校長李英明等人共襄盛舉。中原大學將積極扮演本區域最大公共空間場域角色,以人本、創新之理念,逐步完成活力「大學城」願景,帶動教育、產業、科技及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中原大學說明,桃園鐵路地下化「中原車站」動土祈福儀式於車站預定地熱鬧登場,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桃園市長張善政、交通部鐵道局長楊正君逐一致詞分享對新車站的期盼與願景,中原大學土木系主任張德鑫率多位老師出席參與。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此次工程的施工團隊有多人均是中原土木系畢業校友,包括楊正君、台灣世曦副總何泰源、亞新工程副董事長高宗正等,由此可見中原土木對於台灣工程界的貢獻與影響力。 交通部鐵道局長楊正君表示,今日回到母校中原附近,這是他參與多次開工典禮以來,內心最興奮、最感動的一次。他特別感謝桃園市府與地方民眾對國家重大交通建設的支持,期許工程如期如質完工,未來嶄新的中原站將提供更優質的鐵路運輸服務。桃園市長張善政則期盼未來若干年後,能把中原車站地區開發成桃園市最亮眼、最具指標性的地區。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指出,很高興有以中原大學命名的中原車站,早在「中原60」的長程規劃中,即完成校園規劃綱要計畫,以中原車站為中心,延伸大學發展腹地。在明年即將邁向「中原70」之際,中原大學已於新中北校區建置多功能體育園區、科技園區,積極服務地方民眾,形成科技、人文及健康廊帶。中原大學在學學生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中原車站之設置除了可讓師生擁有更便捷的交通環境,對於校園景觀也會有重要影響,預期將翻轉中原大學入口意象,塑造校園新願景。 李英明談到,未來中原車站啟用後,將鏈結桃園市府的中原文創園區、鄰近的中壢工業區、中原大學本身的科學園區、多功能體育園區,以及中原大學豐沛的教學研發能量,再加上中原大學每年將近四百場的藝文音樂活動,串聯附近熱鬧商圈、人口稠密的社區,相信將會促成以中原車站、中原大學為核心,蓬勃發展的、健康活力的「大學城」。 中原大學提及,中原車站緊鄰新中北校區,未來由車站進入校園的腹地,右側佈滿成蔭老樹,擁有珍貴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空間格局,此區規劃的主要構想是完全保留現有的喬木,並且以此茂密的森林園區做爲中原大學未來展現大學意象的特質,營造出一個以人為本、與自然共存的校園開放空間。 中原大學也提到,位在中原大學體育園區游泳池前方的樟樹林廣場有一座「躍馬中原」公共藝術品,是100年10月中原大學校慶時,中原校友與教職員合資捐贈的藝術品。當時即預見此處為未來出入要道,是中原人和訪客進出校園的第一個視覺焦點,被視為彰顯中原「全人教育」精神的最佳位置,可見中原師生對於「中原車站」啟用的殷切期盼。

Read More

北科大EMBA桃校友會訪航空城公司 肯定3都心開發案多亮點

北科大EMBA採訪桃園航空城公司。(圖/北科大EMBA桃園校友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台北科技大學EMBA桃園市校友會理事長呂朝福、北科大EMBA校友會理事長游錦華一行30人日前參訪桃園航空城智慧展示中心,瞭解航空城計畫進展及招商引資規劃情形,並肯定桃市府及桃園航空城公司招商策略。校友會成員來自不同的企業領域,對投資航空城都有高度興趣和意願。 桃園航空城公司由總經理洪秀寬、副總方妍文接待北科大校友會,交流時發現來訪的校友都是業界菁英,有物流業董事長、高科技自動化設備製造業負責人、鴻海集團AI伺服器部門幹部、資通訊營運卓越的三井電腦資訊長,與具規模和知名度的牙科醫院院長等嘉賓,參觀過程大家對於航空城產專區的規劃,與優先產專區I基地(18.94公頃最大基地)招商引資項目,及亞矽與機捷A19站(國際棒球場站)周邊規劃案有高度興趣,也對航空城計畫信心滿滿。 呂朝福表示,之前知道航空城是一個很大的計畫,總開發面積4554公頃,這次參訪深入瞭解後,更清楚航空城計畫真的是桃園的亮點,桃園,中壢及航空城3大亮點更是桃園及北部未來發展的亮點,他最近參加經濟部課程,了解政府將引入3兆到4兆元的內外資投入台灣產業和重大建設,航空城是重中之重,台灣還要培養高科技人才,同時陸續引進12萬的重點專業人才,這些企業進駐以後,像智慧醫療、AI人工智慧、AIoT、生物科技、物流倉儲,對下一代的未來有關鍵的影響;市長張善政也鼓勵大家多加瞭解桃園的投資機會,尤其航空城公司董事長是副市長王明鉅,展現市府非常重視航空城開發案的行動力,校友會此行了解桃園未來的發展及投資方向,收穫很大。 呂朝福理事長(右)肯定航空城開發案是桃園和中央重大經濟開發案的開發亮點,左為桃園航空城公司總經理洪秀寬。(圖/北科大EMBA桃園校友會提供) 洪秀寬說明,航空城公司早在民國99年就成立,因為這項特定區都市計畫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區段徵收,需要有法源及公權力的行政作業,所以市政府地政局主責。2020年計畫核定,展開區段徵收作業進入實質開發,桃園也因此形成3大都心:中壢、桃園及航空城,包含高鐵催生的青埔。整個航空城未來會邁向智慧城市發展,公司積極協助打造優良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導入產業的創新,活躍地方經濟跟接軌國際的商貿。對於呂朝福理事長提到人才這部分,航空城公司未來也將積極與科大產創中心及工研院、商研院等學研機構交流,討論更多智慧應用、共同發掘創新的機會。 這次參訪成員還有北科大EMBA班聯會長呂國宏、桃園北科EMBA校友會温碧雲監事長、勞曉芬副理事長、理監事與陳家源秘書長、幹部等人。

Read More

想轉就轉?2自小客相撞翻車 後車無辜遭波及

張男當時駕駛自小客車疑欲左轉高鐵南路三段657巷而駛入對向車道時,與對向關男駕駛的自小客車發生交通事故。(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康彣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昨(2)日上午7時許發生車禍。中壢警分局表示,一名54歲張姓男子駕駛白色自小客車行經該路段,欲左轉進入高鐵南路三段657巷時,和對向車道27歲關姓男子駕駛的灰色自小客車發生碰撞。由於撞擊力道之大,灰車車頭當場撞爛,白車翻覆後則波及後方34歲李姓男子駕駛的小客車。 中壢交通中隊提到,張男當時駕駛自小客車沿聖德路一段往高鐵南路三段直行,疑欲左轉高鐵南路三段657巷而駛入對向車道時,與對向關男駕駛的自小客車發生交通事故,進而波及李男之車輛。該起事故造成張男腿部擦挫傷、關男身上多處擦挫傷,送醫後沒有大礙。經警方實施酒測檢查,當事人酒測值均為0,詳細肇事原因,尚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 警方呼籲,民眾駕駛交通工具行經路口左右轉彎時,應注意前後左右有無來車,避免發生危害。

Read More

熱心民眾捐自動心肺復甦機 為桃消救援增添助力

許徐麗卿此次捐贈自動心肺復甦機二台給第四大隊龍潭及復旦分隊。(圖/消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消防局於今(3)日上午舉辦捐贈儀式,熱心民眾許徐麗卿此次捐贈自動心肺復甦機二台給第四大隊龍潭及復旦分隊,消防局回贈感謝狀致敬善心義舉。 消防局表示,當患者失去呼吸心跳時,若沒有立即急救會造成腦部缺氧、損傷甚至死亡,因此,若能在心跳停止的當下,實行心肺復甦術便可大大提升病患存活的機率。而自動心肺復甦機功能便是取代人力壓胸,讓救護人員可以空出雙手做出更多救命處置,如建立呼吸道及建立靜脈注射管路施打藥物,藉以提升急救成功率。 許徐麗卿說,消防救護人員在生死關頭積極搶救生命,在她心中一直是十分偉大的職業,本著回饋社會的想法,希望以實際行動提供一點幫忙,在多方詢問過後便決定捐贈自動心肺復甦機,希望能在消防人員拯救生命時提供更大助力。 第四大隊長陳莉婷表示,龍潭及復旦分隊為桃消第四大隊內重要的市區單位,居住人口多,對於救護資源需求也較大;不斷更新相關救護器材裝備一直是桃園消防持續努力的方向。此次也十分感謝許徐麗卿對於消防工作的鼓勵與肯定,並再次對此次捐贈的善舉致上最高敬意。

Read More

「暖子宮」改善寒濕體質 婦科名中醫周宗翰溫通子宮讓肌瘤縮小

子宮肌瘤經過中醫調理與生活飲食的調整,是有機會讓子宮肌瘤縮小,改善症狀的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子宮肌瘤是婦科中常見的疾病,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卻帶給婦女很大的困擾,大多數的人長子宮肌瘤並不會有任何的症狀,或是症狀並不明顯,故有人終其一生都不自覺子宮長有肌瘤,會到醫院求診的人,多半是因為出現其他症狀,例如異常出血、頻尿,或是肌瘤已長到從肚皮上都可以摸得到。通常一個良性的肌瘤並不容易因延遲診斷而轉為惡性腫瘤,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會造成不孕的機會不高,約佔不孕症婦女的3%。所以一個不孕症的婦女,若發現子宮有肌瘤,絕不能輕易斷言其為不孕的原因。 子宮肌瘤透過中醫調理 有機會縮小同時改善症狀 雖然子宮肌瘤不會立即危害健康與生命,但是當發現有子宮肌瘤產生時,仍須提高警覺,從中醫角度,積極改變子宮內在環境是很重要的,子宮肌瘤經過中醫調理與生活飲食的調整,是有機會讓子宮肌瘤縮小,改善症狀的。提醒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務必要做好生活與飲食的管理。 預防子宮肌瘤 中醫師提醒飲食宜忌 周宗翰中醫師分享日常預防子宮肌瘤的方法,還是應從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少吃生冷食物、少肉多蔬、均衡飲食等習慣做起。而已罹患子宮肌瘤的婦女,平時則可多攝取五穀雜糧、海藻類,以及瘦肉、芹菜、菠菜、菇類等低脂肪食物,減少攝取含荷爾蒙的食物。 有子宮肌瘤者適合多吃山藥?多喝豆漿?  山藥有補肝、補腎的作用,由於山藥屬於薯芋科,以澱粉居多,有補充元氣之作用。不過,山藥裡有荷爾蒙雌激素以及類雌激素,會讓子宮內膜增生,若是女性荷爾蒙不穩定,同時有服用添加類雌激素的食物,將會破壞體內雌激素、黃體素平衡而造成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是乳房纖維腫脹,因此這類女性不宜大量吃山藥。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黃豆、豆漿、豆腐雖然研究上有穩定女性賀爾蒙的功用,豆漿通常建議控制每日的飲用量(約300毫升以內),一個星期喝2到3次就好,喝過量恐誘發子宮肌瘤生長。此外子宮肌瘤的女性因為腹壓比一般人大,黃豆類屬於產氣食物,容易讓腹脹更為嚴重。 子宮肌瘤患者易頻尿 中醫臨床用這招緩解 子宮肌瘤患者容易有頻尿的情況,多半與腹壓大有關,而非子宮肌瘤壓迫到膀胱,中醫針灸與消導行氣的中藥如烏藥、神曲、麥芽、雞內金有改善頻尿的效果就在於減輕患者的腹壓。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穩定荷爾蒙就可以改善肌瘤的狀態,最好的方式是運動,尤其是心肺運動,但若是患者的子宮肌瘤過大,就不適合做重量訓練以及提重物。平時可透過伸展運動和拉筋,來活絡氣血循環,改善腰痠、頻尿狀況。肥胖婦女是罹患子宮肌瘤的高危險群,因為肥胖女性體內的雌激素量較多,發生子宮肌瘤機會提高,若能減少體脂肪,可避免雌激素刺激肌瘤長大,平時可透過運動來增加熱量消耗,還可酌量食用辣椒、花椒、蒜等刺激性食材,有助提高人體基礎代謝率,穩定荷爾蒙和內分泌系統。 改善子宮環境預防子宮肌瘤首重溫暖子宮,改善寒濕環境,可使用薑艾薏苡仁粥 材料:老薑5片、艾葉各2錢,炒薏苡仁1 兩 作法: 1. 將老薑、艾葉,加水煎煮後取汁。 2. 將薏苡仁加適量水,煮至八分熟,加入藥汁同煮至熟,放溫即可食用。 食養分析: 此粥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適用於寒凝血滯型的子宮肌瘤患者。

Read More

口乾不一定是水喝不夠! 可能與「這些」疾病有關

「口乾」不只與水分攝取不足有關。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天氣炎熱流汗、水分不足,常會讓人覺得口乾舌燥,有些人認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緩解了,不過看似微不足道的「口乾」問題,卻也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的徵兆,長期下來還會影響口腔健康。 口乾原因有「這些」 水喝不夠只是其一 「口乾」不只與水分攝取不足有關,臺北榮總家庭牙科吳詩韻主任表示,口乾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系統性疾病、局部因子: 系統性疾病: 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糖尿病、病毒感染疾病、巴金森氏症、上呼吸道感染、年長者等 局部因子: 藥物、口呼吸、唾液腺問題、喝水量、抽菸等。 口水有抗菌成份、保濕作用 口乾可能會蛀牙甚至感染 口水可作為「緩衝液」使口腔內的酸鹼值穩定,而且它含有抗菌成分,能保護黏膜、牙齒琺瑯質,預防蛀牙。口水也有保濕作用,能幫助口腔黏膜傷口癒合,更能潤滑食物,讓食物更容易吞嚥。此外,唾液還含有消化酵素,能水解食物中的澱粉,也能幫助感受食物的味道。 口乾會使口水變少、濃稠,可能會造成蛀牙、使口腔黏膜傷口癒合變慢,嚴重舌頭還會出現灼熱感,甚至有念珠菌感染的問題。臺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表示,若是免疫失調導致的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不只會口乾,也會眼睛乾,甚至會過乾造成角膜潰瘍,研究也指出這些患者得到淋巴癌的機會更高,因此早期診斷、評估並制定良好的治療策略是很重要的。 口乾有哪些治療? 需注意哪些口腔保健方法? 針對口乾的治療,吳詩韻主任表示,除了減少飲用刺激飲料(如:咖啡、濃茶、酒等),也可咀嚼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或是使用人工唾液、口腔保濕凝膠等,若是已出現潰瘍,則可塗抹口內膏減緩發炎,但如果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就必須就醫治療。 吳詩韻主任提醒,民眾也不可輕忽平時的口腔保健措施,塗氟、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降低蛀牙率,並搭配牙刷、牙線或牙間刷,如果有配戴活動假牙就要每日清潔,避免假牙成為細菌的温床,並且要多喝溫水,減少假牙與口腔組織摩擦造成的潰瘍,還要記得定期就醫追蹤。

Read More

常碰冰水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可能性低

蔡文彬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非短時間因外部因素而發病。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藝人趙又廷日前在綜藝節目中透露自己因在冬天時用冰水洗衣而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引發民眾熱議。到底過度接觸冰水是否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文彬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特定的免疫系統疾病,不會因為外部環境因素而直接引發。他推估,可能已有關節磨損或發炎症狀一段時間,只是遇冷後更加刺激疼痛感,因此才有「冰水導致疾病」的錯覺,不過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還需經過詳細的診斷才能確定,呼籲民眾不必太驚慌。 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血液指數助診斷 蔡文彬醫師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被民眾誤稱為「風濕性關節炎」,但兩者其實為不同病症。他解釋,傳統上的風濕性關節炎指的是因風濕熱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類」字是類似的意思,雖然關節的症狀雷同,但疾病成因、診斷方式都大不同。蔡文彬醫師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伴隨長期、慢性的關節發炎,時間一久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關節變形及其他併發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有多處關節發炎、對稱性關節發炎、晨間關節僵硬等等,尤其是小關節(手指、手腕、腳趾、腳踝等)出現症狀的機率又更高。蔡文彬醫師提醒,患者若有相關症狀長達六週以上,建議就醫尋求進一步的檢查,除了臨床症狀的評估,血液檢測更是診斷的利器。他表示,抽血能檢測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以及發炎指數,如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和C反應性蛋白(CRP)等,如果關節發炎合併有血液指標異常,就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痛被誤認在「偷懶」 患者壓力大長期失眠 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尚無治癒的選項,治療方針以避免惡化、維持正常生活機能為主。治療方式有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等,若錯過治療先機導致關節已出現嚴重變形,欲恢復關節功能恐只剩開刀的選項。 蔡文彬醫師分享,之前一位40多歲的婦女長年有多處關節疼痛的困擾,時常痛到無法入睡,也影響到上班、做家事等日常生活。也因為多次求診骨科、復健科,甚至民俗療法如撥筋、指壓等都找不出原因,只能靠止痛藥和安眠藥來緩解症狀。後來到了免疫風濕科診間才確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積極藥物治療合併生物製劑的幫助下,疼痛感逐漸獲得控制,睡眠也有改善。 蔡文彬醫師提到,像這樣長期疼痛找不出原因的患者還有很多,除了生理不適之外,心理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前面提到的案例就是病況不受家人諒解,以為手痛只是不做家事的藉口。所幸後來找出原因,並且在生物製劑的治療下,類固醇、安眠藥等用藥上就減少許多。 骨質疏鬆是隱形殺手!吸菸族群當心共病加速找上門 蔡文彬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慢性發炎的免疫疾病,因此也要小心發炎引起的併發症。患者在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較常人來得高;間質性肺炎、乾燥症、骨質疏鬆也是常見共病。尤其骨質疏鬆更被蔡文彬醫師喻為是「隱形殺手」,一旦發炎侵蝕到骨頭,就會讓骨頭更加脆弱,這時若不慎跌倒、骨折,恐更難以復原。 因此,蔡文彬醫師建議,除了持續控制好發炎之外,也需要保持均衡飲食、補充鈣質、維生素D,或是在醫師建議下服用一些抗骨鬆的藥物,都是預防的方式。 另外,蔡文彬醫師也提醒,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好發以40至50歲的女性為主,但男性及各年齡層女性也有其案例。另外,吸菸可能增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除了會使症狀惡化,並降低對治療的反應,因此病患戒菸更是必要。 避高糖高澱粉護心血管 現代生物製劑治療效果顯著 蔡文彬醫師指出,現代醫學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已容易許多,生物製劑的改良讓患者有了新選擇。不過,建議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也應避免攝取過多高糖和高澱粉食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同時,也可多攝取深海魚油,其中的EPA與DHA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減輕乾燥症狀。蔡文彬醫師呼籲,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再搭配治療,更能讓病情穩定,甚至不再需要長期服藥。因此,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對於改善病情預後至關重要。

Read More

長時間用3C肩頸腰背痠痛 想用筋膜槍舒緩?切記「這3處」不可用!

使用筋膜槍前應先諮詢專科醫師,注意使用原則,以免造成二度傷害。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現代人工作忙碌,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再加上姿勢不良,容易導致肩頸、腰背等痠痛問題。許多人會購買筋膜槍來放鬆肌肉、舒緩痠痛,不過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黃永錚提醒,筋膜槍不可用於3個地方,使用前應注意使用原則並諮詢專科醫師。 小學就駝背主因是常用3C 低頭族可能有「這些」問題 腰酸背痛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少年輕族群因為姿勢不良、駝背、脊椎側彎等而產生痠痛不適的問題。黃永錚醫師表示,臨床上甚至有學童7、8歲就駝背,大部分都是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所致。 在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時,低頭、脖頸過度前伸是引發駝背的原因之一,黃永錚醫師說明,當頸部姿勢不正確時,便會引起代償作用,肩膀容易聳起、背部向前彎,進而導致駝背,若是合併有骨質疏鬆問題,駝背便會更加嚴重。 長期下來「低頭族」可能會有肩頸痠痛、手指關節炎、肌腱炎等問題,甚至產生腕隧道症候群,若症狀嚴重可能連晚上睡覺時都會覺得手部發麻。另外,黃永錚醫師提到,如果長時間缺乏運動會造成肌肉僵硬,肌肉與筋膜間也容易發生摩擦、擠壓,產生所謂的「筋膜沾黏」。 痠痛別亂用筋膜槍 了解舒緩原理、使用原則 當身上有痠痛問題時,不少人會嘗試使用筋膜槍舒緩,不過卻不了解它的作用是什麼,也不了解什麼是「筋膜」。黃永錚醫師表示,「筋膜」是一種遍布全身的結締組織,有連結肌肉、骨骼、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的功能,健康的筋膜具有靈活、柔韌、可滑動等特性,在肌肉活動時可減少彼此摩擦、擠壓。 因此「筋膜槍」顧名思義就是針對肌肉筋膜,以高速振動捶打的方式達到放鬆效果。黃永錚醫師強調,筋膜槍是針對「肌肉」使用,不可用於骨頭、肌腱韌帶、血管,使用時須避開頸椎、頸動脈。 黃永錚醫師建議,民眾在使用筋膜槍前應先諮詢專科醫師,針對個人症狀評估是否適合使用,並注意上述使用原則,以免造成二度傷害。 控制3C使用時間 注意姿勢、適當休息以減輕痠痛 而且若要改善痠痛問題,黃永錚醫師認為,應先控制使用時間,建議每半小時後就應休息並伸展四肢,使用手機時也可採用手機支架輔助,減少手腕、頸部負擔,以免長時間手持手機、低頭看螢幕,造成脊椎損傷。 同時也要留意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黃永錚醫師提到,使用電腦打字時,手部需要適當支撐,以免打字時發生聳肩,坐姿應該大腿與雙膝呈現90度,戒除翹腳習慣,並微縮下巴,也可以在座椅上加腰部及背部靠墊以支撐骨盆。

Read More

成功擺脫三高+脂肪肝 輕熟女減23公斤靠這一招

周莒光主任表示,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針對不適合進行侵入性手術、或是抗拒切胃手術的族群而言,胃鏡縫胃手術(ESG)是一種更新且較安全有效的減重方式。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肥胖是影響健康的萬惡之源,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如癌症、三高、脂肪肝、心臟疾病、肺部問題、膽囊問題、皮膚疾病等慢性病,甚至根據近年國外的研究,肥胖還與老化、失智等問題有著重大關聯。因此治療肥胖,成為了許多人改善健康狀況的首要目標之一。 治療肥胖有分為飲食控制、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三個方式,而這三種方式屬於漸進式,根據患者狀況而被醫師們所使用;輕微肥胖的患者,醫師首先會先使用飲食控制來降低體重,若控制不佳才會開始以藥物治療來改善,而體重、BMI超過正常範圍而對身體狀況有危險的重度肥胖患者,醫師則會同步運用三種治療方式一起改善肥胖的問題。在過去,有許多針對重度肥胖患者的手術治療方式,多以腹腔鏡進行切胃手術,讓患者的胃縮小,使得患者的食慾降低、飲食容易有飽足感,因而達到減重效果。而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針對不適合進行侵入性手術、或是抗拒切胃手術的族群而言,無孔內視鏡縫胃手術(ESG)是一種更新且較安全有效的減重方式。 「胃鏡縫胃」是什麼? 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周莒光主任表示,無孔內視鏡縫胃手術(ESG)與外科縮胃手術不同,無皮膚傷口及疤痕,屬於非破壞式的胃部塑形,藉由縫合器械與經口胃鏡結合,在胃壁內側進行交錯縫合,可縮小胃部容量70%,並增加飽足感,且能降低飢餓感,跟切胃手術一樣能夠藉由減少病患食量及減少熱量攝取達到減重的效果。 ▲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周莒光主任表示,無孔內視鏡縫胃手術(ESG)與外科縮胃手術不同,無皮膚傷口及疤痕,屬於非破壞式的胃部塑形,藉由縫合器械與經口胃鏡結合,在胃壁內側進行交錯縫合,可縮小胃部容量70%。 減肥大作戰 翻轉人生關鍵 周莒光主任舉例,近期有位37歲王小姐,飽受肥胖相關病症所苦,身高不高的王小姐體重高達73公斤,BMI 29。下定決心要改變體態的王小姐,在評估與討論過後,接受了無孔內視鏡縫胃手術(ESG)搭配飲食改善,體重大幅下降了23公斤,BMI也來到標準的20,且後續配合飲食習慣的改變,血糖恢復正常,不管是身體健康還是對自己外表的自信心皆獲得了大大的改善。周莒光主任笑說,以前站在王小姐旁邊覺得還好,現在自己回診時站在她身邊,都會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最近運動比較少、變胖了。 胃鏡縫胃手術(ESG)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需要專業醫師判斷 周莒光主任補充,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胃鏡縫胃手術,如有胃腸道有惡性腫瘤、胃體處有多處潰瘍或出血的患者,因為需承擔較大風險,不建議進行手術,會優先將其他疾病狀況改善,再來考慮手術的可能性。 最後周莒光主任也提醒,減肥主要是打造一個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醫師初期一定會先以改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來建議病患,體重超標或是有其他需求才會考慮手術治療。完整的減重治療,不單只是依靠醫師的手術或是藥物來維持,病人本身也必須在治療期間配合營養師及運動治療師給予的飲食、運動計畫,養成習慣,才能維持不易復胖的健康生活型態!

Read More

吃藥必知的「姿勢」大揭密 研究發現「這樣做」吸收最快!

醫師葉宗儒引用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當身體傾臥右側時,藥丸在胃中溶解速度最快。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知道其實吃藥姿勢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效率嗎?醫師葉宗儒曾在其個人社群「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中摘引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說明吞藥丸的姿勢對於藥物的吸收效率有著顯著的影響。 向右傾斜服藥吸收更高效 吸收快慢與幽門位置有關 這項研究旨在探討身體不同傾斜方向對藥丸在胃中溶解速度的影響。該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實驗,分別觀察身體右傾、坐直和左傾時對藥丸溶解時間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當受試者身體向右傾斜時,藥丸花費約10分鐘溶解完畢;當受試者保持坐直姿勢時,溶解時間延長至23分鐘;而當身體向左傾斜時,溶解時間則需高達100分鐘。因此得出研究結論,當身體向右傾斜時,藥丸溶解速度最快,而向左傾斜時溶解速度最慢。 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姿勢的改變會明顯造成藥丸在胃中溶解速度的差異,進而影響藥效的吸收與發揮。根據研究結果,醫師葉宗儒分析,此現象主要與器官位置和腸胃結構有關。大多數藥物在進入腸道後才開始發揮作用,而在此之前,藥丸會經過胃和十二指腸的連接口—幽門,幽門口位於身體靠右側處。因此當身體右傾時,藥丸會移動到最接近幽門的位置,相對更容易到達小腸,從而加快溶解速度和藥效發揮。相反地,當身體向左傾斜時,藥丸會遠離幽門,導致溶解速度最慢。 簡單動作提升吸收效率 幫助長期用藥病患更快見效 這項研究解釋了改變吃藥姿勢的重要性,對於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來說,例如老年患者、久坐或臥床不起的病患,具有重大意義。通常許多老年患者面臨藥物吸收效率低下的問題,間接影響治療效果並延長康復時間。透過這項研究,醫師葉宗儒建議老年患者在服藥時採取右傾姿勢,以提高藥物溶解速度和吸收效率。對於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的病人,該研究發現同樣提供了實用的指導意見,幫助他們在不改變藥物劑量的情況下,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掌握「傾臥右側」的吃藥小技巧,不論是一般人生病用藥時或是需長期服藥的病患,在藥物進入體內後,將身軀靠右的姿勢有助於提升藥物吸收的效率,進而快速發揮藥效,降低康復或治療所需花費的時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