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深夜下班1原因卡路中 蘆竹警神救援解圍

警方協助戴男購買汽油。(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一名戴姓男子在蘆竹區長興路某工廠上班,日前他深夜下班騎車返回內壢住處,行經新生路時機車因沒油熄火,卡在路中動彈不得,加上深夜寒冷,相當無助。所幸蘆竹警分局巡邏員警及時經過,立即拿寶特瓶至附近加油站買油,幫助機車重新發動,讓戴男得以平安返家。 蘆竹交通分隊表示,該分隊員警日前行經新生路,發現一台機車向前緩緩滑行且搖晃不穩,趕緊上前關心。戴男向員警說,因機車沒油無法發動,正打算徒手牽至附近加油站加油。員警見戴男神情疲憊,加上當時天氣寒冷,擔心他受寒體力不支,剛好戴男機車內有保特瓶,警方便協助戴男去購買汽油,讓機車重新發動。戴男詢問員警車錢多少時,員警表示金額不多,不跟他拿錢,還提醒戴男騎車要注意安全,讓他相當感動。 戴男非常感謝警方的協助。(圖/讀者提供) 蘆竹分局呼籲,用路人駕駛交通工具前,務必先行檢查油料量、煞車、引擎等車況是否正常,平時亦應定期保養車輛避免行駛中突然故障致造成交通事故,如遇緊急突發狀況可撥打110報案電話請求協助。

Read More

8旬老婦被她跟蹤嚇壞?大園警曝女子身分

老婦患有失智症,把看護當成跟蹤自己的不明人士。(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桃園市大園區一名87歲的徐姓老婦昨(12)日下午出門散步遭一名女子一路尾隨,就連老婦走進派出所求助,該名女子也跟隨其後,警方查詢女子身分,發現她是老婦兒子請來的看護,但老婦卻因失智忘了身邊的人,經員警耐心安撫後,老婦才逐漸回想起來,在看護的陪同下返家。 潮音派出所表示,老婦昨日下午稱她出門散步後就有一名女子一直跟在她後面,甚至還上前想要觸碰她,老婦覺得厭煩且心生畏懼,不知該如何是好,想請警方幫忙將女子趕走。員警得知後前去詢問女子的身分,女子出示證件說明她是老婦的看護,當時看到老婦要出門便上前陪同,但老婦不讓她攙扶,還一直將她的手甩開,叫她不要繼續靠近,她擔心老婦的安危,只好默默跟在老婦後面確保她的安全。 警方告訴老婦該名女子是來照顧她的看護,請她不用擔心。(圖/讀者提供) 潮音派出所提到,警方隨後也打電話向老婦的兒子確認,其兒子表示,母親年紀大有失智情形,有時就連身邊的人也不認得,才會請看護來照顧母親的生活起居。員警了解原委後耐心安撫老婦,告訴她該名女子是來照顧她的看護,請她不用擔心,老婦才逐漸回想起看護的身分,感謝警方的幫忙,並在看護的陪同下平安返家。

Read More

避免虐嬰悲劇重演 桃園加強居托保母資格審查

為預防北市安置兒童受虐案再度發生,張善政祭出3項新措施。(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3)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針對近日北市安置兒童受虐案件,張善政表示,此案件令人感到十分痛心與不捨,為預防憾事再度發生,市府祭出3項新措施,包含個案訪視頻率自一年4次提高至6次、不定期家庭互動抽查,並建立專責醫師健康訪視制度,全面提供安置兒童更好的健康協助,兒童若有異常傷痕或病痛,也能及早發現並盡快處理,給予安置兒童更全面的保護與照顧。 張善政指出,桃市共有14位居家安置個案,市府昨日已完成13位居家安置個案訪視,1位因返家將擇日再訪,並無發現違規情事。張善政也提及,自己曾於過年期間至寄養家庭訪視,從寄養家庭父母與兒童間的互動中,感受到溫暖、無微不至的照顧及滿滿的愛心,相信大部分安置兒童都能在好的家庭環境中得到妥善照顧,但市府仍會持續落實各項政策,讓安置兒童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新聞處說明,針對近日北市居家式安置幼童受虐案件,桃市府推出三項新措施,分別是「提高個案訪視頻率」、「不定期家庭互動抽查」、「建立專責醫師健康訪視制度」,社會局亦針對安置兒少居家式托育服務,落實「一評、二顧、三支持」原則。「一評」意味加強居托照顧評估,必須為加入桃市居家托育系統的合格保母,並通過資格審查會議,始得擔任安置兒少居托人員。 新聞處提到,「二顧」則是品質與健康兼顧,在職居家安置保母每年皆須接受帶養過程評估,倘受照顧狀況不適切或多次拒絕配合者,市府將隨時召開不適任居托人員保母審查會,也將引進醫療資源,定期針對居家安置服務個案進行健康檢查,以確保兒少照顧情形;「三支持」則是透過訓練、喘息與協力圈,針對居家安置保母提供兒少保護安置相關職前訓練、在職訓練、支持性團體活動、臨托喘息服務及聯誼會等措施,以支持居家安置保母能量並使安置兒童獲得妥適照顧。

Read More

桃警、快樂國小辦理校園安全防護演練 過程逼真

員警喝令鬧事人士棄械後將其帶返所內偵處,演練流程順暢成功。(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為提升學童安全意識,今(13)日上午8時許,桃園警分局與桃園區快樂國民小學聯手舉辦校園安全防護演練。由員警扮演小孩遭欺負的家長,持球棒直衝學校揚言找欺負兒子的同學算帳,校方立即廣播通知各班級緊閉門窗,並報警處理,警方獲報後3分鐘內火速到場將鬧事人士帶回,演練過程相當逼真。 同安派出所提到,演練過程中,有家長持球棒闖入校園要尋仇,學校警衛立即通知學務處,同時通報員警到場支援協助。學務處接獲警衛通知,立即廣播通報各班級緊閉門窗,教職員馬上前往將該家長阻擋於安全距離外,好言勸說安撫其情緒,警網於3分鐘內趕抵現場,員警喝令其棄械後將其帶返所內偵處。演練流程順暢成功。演練結束後,員警也到教室內為同學做安全宣導,校園內遇到危險應立即向老師報告,在校外遇到狀況可向警察求助,或撥打110、119求援。 員警也到教室內為同學做安全宣導。(圖/警方提供) 快樂國小學務主任賴正尚表示,希望透過演練加強同學及教職員在遭遇緊急狀況時的應變動作,以確保學童的人身安全,更希望與警方保持緊密的聯繫,共同維護校園及學童的安全,建構一個快樂安全的學習空間。

Read More

桃園青年局3/23舉辦地方創生永續論壇 亮點搶先看

桃園市青年局將辦理「2024桃園市地方創生永續論壇暨永續團隊授牌儀式」活動。(圖/青年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為支持桃園地方創生發展,並迎接329青年節來臨,桃園市青年局特別將3月打造為「青年月」,以「探索夢想島 青春不一Young」為主題,舉辦精彩豐富的系列青年活動。3月23日將辦理「2024桃園市地方創生永續論壇暨永續團隊授牌儀式」活動,特別邀請產、官、學界專家一同討埨地方創生及永續發展的議題,開放地方創生團隊、大專院校學生與一般民眾報名參加,期望與優秀的講者一同探索永續發展的新方向。 青年局表示,活動共有2場講座與1場論壇,並揭曉今年度「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入選之永續團隊。講座分別邀請到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何培鈞,以「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為題,期望藉由小鎮文創的成功模式,帶給年輕團隊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李明彥也將以「大學協力地方創生-人才、產業、社區的多元整合」為題,發揮在教學領域的研究與實作能力,引領大家共同思考地方創生的多元整合型態。 桃園地方創生永續論壇0323登場即日起開放報名。(圖/青年局提供) 青年局提到,論壇部分則是以「地方創生團隊如何與企業聯手創造地方永續」為題討論,由主談人財團法人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在地方創生領域的觀察與實戰經驗,提供青年朋友不同角度的思考模式。與談人邀請到倍恩資本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文淵及國立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藉由兩位在產業界、教育界專家的豐富經歷,分享兼具創意又實際的作法給參與論壇的青年朋友,期待大家能更有勇氣與能量,繼續在地方創生這條路上打拼下去。 青年局長侯佳齡表示,今年的青年節系列活動類型多樣,除了此次的地方創生永續論壇暨永續團隊授牌儀式之外,3月15日及23日均有科技新創職場體驗、3月16日至4月7日舉行設計學群學習成果展、3月29日青諮委員座談會及30日則是溪海花卉農遊等活動,期望帶給青年朋友一個豐富的認識與體驗的機會,讓對地方創生有興趣的民眾及工作者,透過活動凝聚地方創生意識,持續匯聚在地青年的創意及力量,深化地方創生的行動與能量。更多活動詳情可至青年局官網、臉書、IG查詢。  

Read More

桃消三民分隊生力軍及時搶救 市場攤販撿回一命

攤販突然倒地,失去生命跡象。(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桃園區一名年約60多歲的男子2月4日上午於菜市場擺攤,未料突然倒地,失去生命跡象,所幸在熱心民眾及消防局救護人員的極力搶救之下,順利搶回一命,男子也於近日順利康復出院。其中,三民分隊女性救護人員黃靖雅,才剛入職「滿月」,隨即展現救護專業,妙手救回老翁。 三民分隊表示,當時接近農曆春節,民眾紛紛上菜市場採買年貨,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叫賣聲絡繹不絕,一名攤販突然失去意識倒地不起,眾多目睹業者及民眾迅速反應,在撥打119報案後,配合派遣員線上指導CPR,第一時間搶救患者。救護人員抵達現場,迅速接手評估,發現患者疑似為心臟疾病引起的到院前心臟驟停,立即對其實施CPR、AED 急救處置,同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在眾人聯手努力急救下,患者在現場恢復心跳呼吸,大大振奮救護人員士氣,男子在醫院救治後,近日平安康復出院。 三民分隊隊員黃靖雅才剛入職「滿月」,隨即展現救護專業,妙手救回老翁。(圖/三民分隊提供) 三民分隊特別提到,黃靖雅今年1月4日正式加入三民分隊,出勤當天恰巧為入職「滿月」,成功挽回寶貴的性命,也成為最棒的禮物。黃靖雅談到,「看到患者在自己的手上被救回來且平安健康地出院,感動難以言喻,我會將這次成功的經驗當成養分,繼續學習,用我的專業救下更多的人。」 三民分隊長黃柏豪表示,此次成功救回OHCA患者,對新進人員是極大的鼓勵與肯定,能學以致用,將訓練的成果運用在救護現場,獲得良好成效,消防單位會持續訓練精進,繼續守護市民安全。另外,也提醒民眾,近日天氣變化不定,日夜溫差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多加注意保暖,平時多注意是否出現心臟病徵兆,建議一旦發現,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Read More

動不動就腰痛?物理治療師教你認識:伸直不耐與屈曲不耐

保護腰椎的方法,就是盡量讓腰椎維持在「中立位」上,不要過挺;也不要過彎。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什麼是伸直不耐/屈曲不耐? 你有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腰部僵硬、疼痛,連彎腰起床都變得困難的經驗嗎?或者久坐了一天後,突然腰痛到站不起來。其實,這些與腰有關的問題,大概可以簡單的分成兩種類型,「伸直不耐」和「屈曲不耐」。 ▲啾c物理治療師提供 「挺起」時才腰痛,那代表你是屬於「伸直不耐」;「彎曲」時才腰痛,那代表你是屬於「屈曲不耐」。 一般來說,不耐症發生的原因和每天做最多的動作有關。現在最多的動作就是「坐」。很多人坐著的時間都比睡覺的時間還長。所以腰椎的不耐症,幾乎和「坐姿」有密切的關係。 ▲使用腰夾輔具幫助保持良好坐姿,改善腰痠背痛(圖:啾c物理治療師提供) 如果習慣駝背,這種坐姿會讓重量壓在前面,椎間盤壓力往後推,久了之後椎間盤結構變形或受損,就會導致往前彎時腰痛,這就是屈曲不耐的情況。 如果坐的很挺,這個姿勢會讓背部的豎脊肌緊繃,而前側的腹部肌群會因為被拉長而無力,這樣的情況會增加豎脊肌與小面關節的壓力,而引起腰痛,這就是「伸直不耐」。 彎曲不耐和伸直不耐是兩個方向相反的問題,共通點是「長期固定一個姿勢」。保護腰椎的方法,就是盡量讓腰椎維持在「中立位」上,不要過挺;也不要過彎。那要怎樣讓腰椎維持在中立位上呢? 答案就是「啟動腹內壓」,讓腹部360度全方位撐開。 「腹內壓」是什麼? 腹內壓顧名思義就是肚子裡的壓力,只要腹膜沒有破洞,就一定會有腹內壓,像礦泉水,只要蓋子蓋緊,不管怎麼壓,它也不會被我壓扁,就是它有內壓。 腹內壓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腰椎排列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訓練啟動腹內壓的力量,尤其在搬重物時,一定要啟動腹內壓,就是為了讓腰椎在中立位上。 那麼,要如何啟動腹內壓呢? 主要有兩種方法:「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就是增強腰部周圍的核心肌群,也就是整個腰部的力量。「由外而內」,則是通過「外力支持」來增加腹內壓,像是護腰類的輔具。 這種護腰可能是運動戴的運動護腰;或是穿在衣服內用來塑型的腰夾或束腹帶,這些配件都可以給你的腰額外的支撐力量,在核心變強之前提供輔助。 ▲黛莉貝爾提供 選擇護腰或腰夾時,有幾個重要因素需要考慮: 1.尺寸:過緊會讓你不舒服,過鬆則無法提供足夠支持。你可以在呼吸的時候,用手摸摸看「下肋骨」,看有沒有擴張。 2.材料:選擇透氣、吸濕排汗的材質,畢竟要穿在衣服裡面,最好找不會刺激皮膚的。 3.位置:可調性要高,站立時最好可以完整覆蓋住腰椎區域,如果骨盆附近會不舒服的人,也可以往下覆蓋住骨盆上緣,確保它可以容易地移動到任何需要支撐的區域。 4.穿戴時間:穿戴時間要逐步增加,到身體能夠適應,一般經驗會從每天 1小時開始逐步增加。最重要的是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不舒服就先摘掉,讓身體休息一下。 「由外而內」是一種輔助手段,暫時給核心肌群提供支持,來保護你的腰,但長期來看,透過運動和訓練來增強核心肌群,以及不要一直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才能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 如果你已經有腰痛的問題,在訓練核心肌群之餘,也可以搭配護腰和這部影片,把腰椎鄰近關節,像是胸椎還有髖關節的活動度打開,更能夠將腰椎的壓力釋放喔。

Read More

養鳥飼主注意!歐洲多國「鸚鵡熱」病例暴增 至少已有5人死亡

致命的鸚鵡熱已經影響多個歐洲國家,疫情自去(2023)年爆發,並持續到今(2024)年年初。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歐洲多國傳出「鸚鵡熱」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月5日表示,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呼籲醫師應提高警覺,而養鳥或常與鳥禽接觸的民眾也應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以及飼養環境的清潔。 鸚鵡熱疫情延燒 歐洲多國爆出病例至少5人死亡 根據CNN報導指出,致命的鸚鵡熱已經影響多個歐洲國家,疫情自去(2023)年爆發,並持續到今(2024)年年初,像奧地利在去年就已出現14例個案,截至今年又新增了4例個案。 而丹麥截至2月27日已有23例確定病例,有17人因此住院,15人出現肺炎情形,4人感染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公共衛生官員懷疑丹麥的實際病例數應該要比目前所知的高上許多,可能感染源包括接觸寵物鳥、透過餵食器接觸野生鳥類等。 另外,德國去年也出現了14例鸚鵡熱確定病例,今年又再新增了5例病例,幾乎所有人都有肺炎情形,其中有16人已經因此住院,而這19例病例中,約有5例曾接觸過患病的寵物鳥或雞。 荷蘭的鸚鵡熱病例數也有所增加,從12月下旬至2月29日,該國病例數增加了21例,是往年同期的2倍,而且所有個案都已住院,其中還有1人死亡。 什麼是「鸚鵡熱」? 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鸚鵡熱是由鸚鵡熱披衣菌所引起的一種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受到感染的鳥類從外表看起來不一定會像是有生病的樣子,但牠們呼吸或排便時會排出細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若是人類吸入飛沫或是受汙染的塵土,就有可能會被傳染,如果被咬傷或是嘴巴與鳥喙接觸時也有可能被感染。 不過,鸚鵡熱並不會因為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而傳播,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大多數鸚鵡熱患者在感染後5-14天會開始出現頭痛、肌肉痠痛、乾咳、發燒等症狀,一般來說可以透過抗生素治療,而且很少會使人致命。 但目前已傳出5例鸚鵡熱死亡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醫界應提高警覺,飼主、常與禽鳥接觸的人士應做好防護措施,注意手部衛生、環境清潔,避免飼養環境過度壅擠,而世界衛生組織後續也會持續監測國際疫情。

Read More

大溪百吉復興宮「水庫媽」遊湖遶境 逾600信眾共襄盛舉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聖誕祝壽暨媽祖遊湖遶境祈福慶典」。(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今(12)日上午前往大溪區石門水庫,出席「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聖誕祝壽暨媽祖遊湖遶境祈福慶典」。蘇俊賓表示,百吉復興宮媽祖水上遶境祈福活動已有50年歷史,而今(113)年適逢石門水庫啟用一甲子,讓今日的遶境活動別具意義。大溪百吉地區的「水庫媽」及開漳聖王等神尊,搭遊艇於石門水庫遊湖遶境,是桃園的年度宗教盛事,也是全台唯一的水上遶境活動,不只護佑信眾交通安全、行水平安,也提醒信眾珍惜水資源,因此「水庫媽」也可以說是「環保媽」。 蘇俊賓指出,今年「水庫媽」帶領超過600位信眾遊湖,包括緊鄰石門水庫的百吉國小師生,讓更多人可以體驗水庫媽祖遶境文化。市府團隊將順應時代變遷與需求,積極維護媽祖水上遶境等傳統文化,讓桃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以多元面貌永續傳承。 今年「水庫媽」帶領超過600位信眾遊湖。(圖/市府提供)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長江明郎表示,每年農曆二月三日的媽祖水庫遶境,是非常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今年適逢石門水庫啟用60周年,北水分署特別與桃園市渡船遊艇商業同業公會合作,提供民眾免費登船,讓信眾們都能一同遶境遊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百吉復興宮每年農曆二月三日的媽祖水庫遶境,是非常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圖/市府提供) 民政局提到,隨著1960年代石門水庫興建,復興宮遷址分為大溪百吉、大溪三民、復興角板山及觀音復興宮四處,其中百吉復興宮是地方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二月三日於石門水庫周邊遶境祈福,多年來陸上遶境逐漸發展為全台唯一的水上遶境活動,市府將積極爭取「媽祖水上遶境」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以發揚桃園的文化特色與宗教傳統。

Read More

中原大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讓永續在校園扎根

中原大學積極布局永續轉型及人才培育,並以「中原70 邁向永續」為發展願景。(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3月12日為「植樹節」,中原大學宣示秉持中原「篤信力行」校訓與「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實能源管理,並配合政府2050淨零轉型的行動,發展產業創新、社會責任、環境永續等面向。該校校務研究暨永續發展處永續長王玉純表示,氣候變遷已從「全球暖化」進入「全球沸騰」,大學作為高等學府,應該要在議題上扮演「智庫」的角色,讓永續在校園裡扎根。 中原大學指出,呼應教育部日前提出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政策,該校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實踐世代永續,帶領學校朝向「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環境教育」轉型。八大學院培育永續專業人員,例如理、工、電資及智慧運算學院提供減碳、綠電、循環經濟、AIoT及碳中和技術人才之培育;商學院及法學院培育永續管理、碳交易法律市場人才;設計及人育學院則強化國內所需之永續城鄉及夥伴關係人才。 中原學生參與二手袋循環再利用活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永續。(圖/中原大學提供) 除了綠領人才培育,中原大學表示,該校在環境設備面也力行環保,已在校內建置智慧電表和水表、太陽能光電系統,並精進高耗能設備的汰換,通過ISO 50001的驗證,並持續由節能減碳推動委員會監督全校節能減碳的工作。2015至去(2023)年平均節電率2.24%,符合政府要求每年節電1%的要求,耗電強度EUI值由104.2 kWh/m2/yr降低至83.4 kWh/m2/yr。 中原大學室設系與「木匠的家」公益二手店合作推動社區永續環保。(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也提到,在用水部分,中原大學2023年人均用水量63公升/人/日,遠低於經濟部水利署發佈「政府機關及各級學校之人均用水量參考值」一般大學人均用水量108公升/人/日。2022年開始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工作,排放總量介於1.5萬噸至1.6萬噸,教職員持續鑒別溫室氣體排放源並加以管制。從種種數據顯示,該校致力營造低碳友善校園,落實辦學永續發展。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兼永續長王玉純進一步說明,該校也是全台首間完成樹木碳匯、空污去除量調查的大學。校內樹木約有2080棵,透過美國農業部軟體計算中原碳儲存量為每年1057公噸、並去除913公斤空氣污染物。透過盤點作業,使師生更加認識生根於校園的各株樹木,除了紀錄減碳效益、生長狀況外,也建立全校樹木都有登錄與管理紀錄,具有校園植栽的環境教育功能。 中原大學並提及,該校資訊處團隊完成智慧資訊服務平台,持續強化校內紙張管理及碳排計算。統計111學年度系統使用效益,共節約至少215萬張紙張使用,減碳38公噸以上,相當減少66樓高的紙張,成功達到節約減碳的目的,同時也提升效率。 中原大學提到,為與地方共榮發展,中原大持續建立桃園地區永續發展聯盟學校,分享永續教育與經營的經驗給高中端,且辦理系所專業的永續發展目標營隊。並由教育部經費支持的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校內教職員師生參加永續社區環保公益博物館計畫、文化資產保存的桃園大海社區文化創生計畫,以及桃園埤圳文化與國際多元鏈結計畫,強化國際夥伴共學關係。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中原大學致力於全人教育,主要是探索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與意涵,因而發展出不可或缺的天人物我面向。中原大學的教育理念第一條倫理觀提到「我們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間的和諧,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這個觀念與聯合國現在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不謀而合。中原大學將由全人教育推展高等教育的SDGs,與社會共榮共好,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