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成因8%是聽損 研究:助聽器可減緩認知下降

在2024年世界聽力日前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與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聽力專業醫療團隊,跨領域結合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社會局,攜手推動「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 今年18歲的楊同學,自小即有輕度聽力損失,因為家庭經濟考量並未選擇配戴助聽器,直到小二聽力損失逐漸加重,嚴重影響學習,才透過社福單位的協助戴上助聽器。但助聽器畢竟有使用年限,來到高中時在助聽器已不堪使用的狀況下很幸運地,再次透過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戴上科林助聽器公益贈的助聽器,除了學習不中斷之外,也可以持續讓他投入在最愛的街舞與音樂之中。 失智醫療及照護成本攀高 專家建議從矯正聽損做起 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學習,也會增加社交與職場工作的困難度,同時也會帶來不小的健康風險。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佔其中8.2%,排名第一。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僅醫療照護成本就超過2.8兆美元。而目前估計台灣有超過31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將以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因此透過預防醫學降低未來失智醫療照護成本,已成為國內產官學界極度關注的議題之一。 針對聽損預防認知衰退的解決方案中,美國霍普金斯大學Dr. Frank Lin最新研究即指出,配戴助聽器可使聽損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緩48%!透過助聽器可以減緩失智症和老年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然而價格不斐的助聽輔具卻限制了許多患者獲得聽能改善的機會。 六都產官學攜手嘉惠弱勢聽損族群 提供百萬助聽器免費適配 在2024年世界聽力日前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與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聽力專業醫療團隊,跨領域結合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社會局,攜手推動「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除了共同倡議聽力照護的重要性,透過全台服務據點最多的科林助聽器的公益捐贈,提供弱勢聽損族群免費的助聽器選配。即日起只要是年滿18歲,設籍六都,領有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證明的聽損者,均可向六都轄區內之輔具中心遞件申請。捐贈額度為每一縣市一百萬,助聽器總額達六百萬。 對此高雄市社會局表示感謝,科林助聽器公司不但提供免費聽力檢查,更捐贈高價助聽器造福市民,讓聽損市民生活品質提升。也呼籲聽力受損的民眾切勿忽視定期檢查聽力,或因經濟困境而錯失提早治療的機會,因此結合民間力量共同照顧有需求的族群,並喚起民眾對聽力的重視。 「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聽力保護從定期聽檢做起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也是此次「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的台北市醫師代表王懋哲醫師表示,年長者聽力損失同時也會導致語言辨識度也變差,即使聽得到講話的聲音,也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目前臨床上聽損初期只須配戴輔具如輔聽器或助聽器,借重許多新科技即可回復到正常生活,恢復幸福感。本身配戴助聽器近20年的金鐘影帝陳博正也加入活動呼籲: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聽力問題,讓身邊的人「足艱苦」。 科林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蔡鋕鑫更建議,對於某些聽力損失風險較高的族群聽力檢測特別重要,例如50歲以上的成年人、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工作或聽音樂者、或曾有耳疾或耳朵感染者。加上聽力損失和退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助聽器的介入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而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逐漸影響到日常溝通與生活品質,此時便應考慮使用助聽器了。如果發現您或您的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就需要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年後腹瀉就診多2成!逾9成群聚感染「諾羅」 酒精難滅、傳染力強怎防?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2,682人次,較前2週增加約2成。 春節後民眾因為腹瀉問題求診的比例明顯上升,群聚通報案件數也增加。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春節後的腹瀉就診人次比春節前多了2成左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且群聚事件主要發生場地以餐飲旅宿業為主。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像最近屏東烤蚵店的群聚案件,後續檢驗出來事實上也是諾羅病毒,呼籲民眾出遊不要只是噴酒精,它對諾羅病毒、腸病毒等消滅力是不足的,務必要「濕洗手」。 腹瀉就診人次高於年前 4週內有127起腹瀉群聚案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2,682人次,較前2週(第7週及第6週分別為114,185、121,315)增加約2成,與近5年同期比較,僅次於2023年同期161,114人次。 另外,近四週(第5至8週)共有127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較去年同期(93起)增加,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群聚主要的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為主(佔約8成),而這127起群聚事件中有67起有檢出病原體,其中檢出的病原體又以諾羅病毒為多(佔94%,共63件)。 諾羅傳染力強做好「這些」預防 不能靠酒精乾洗手 諾羅病毒是傳染力非常強的病毒之一,羅一鈞表示,它是冬季到春季之間最容易引起腸胃炎的病原體,而且沒有辦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消滅,因此特別提醒在這段流行季節出遊的時候最好是用肥皂或洗手乳濕洗手。 另外,羅一鈞提到,很多食物中毒、腹瀉群聚事件可能都是跟生食魚、貝類等海鮮有關,所以特別呼籲民眾在這段期間盡量不要生食沒有煮熟的生食品,如:生魚片、生蠔等,特別是本身有慢性疾病、身體免疫狀況較不好的民眾,以免感染病毒後有較嚴重的病症。 疾管署也提醒,若有腹瀉情形,應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也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交際菸偶爾抽危害不亞於每天抽!間歇性吸菸有「這些」健康風險

吸菸不會因吸菸量較少而危害較少,也有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 吸菸行為會透過同儕相互影響,根據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有15.5%的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原因為「別人吸跟著吸」,另外「應酬社交」也在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原因中佔4.7%。 許多人認為只是偶爾在社交場合吸菸,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不過國健署表示,這些「間歇性吸菸」一樣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有鑑於青少年吸菸行為易受同儕影響,國健署傳授「拒菸八不」,鼓勵民眾拒絕「交際菸」。 間歇性吸菸健康危害大 也有可能出現戒斷症狀 「交際菸」已成為一種人情壓力難以拒絕,尤其是青少年,許多人會為了獲得同儕的認可而在社交場合吸菸。而這些只在社交場合才吸菸的吸菸者,即被歸為「間歇性吸菸」。 國健署表示,研究指出僅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認為間歇性吸菸有健康危害,並認為只要自己願意戒菸就能戒除,但事實上間歇性吸菸一樣會影響健康,研究已證實,間歇性吸菸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每日吸菸者相同,而且死於主動脈瘤的風險幾乎是不吸菸者的3倍。 除了心血管風險外,間歇性吸菸也會增加胃腸道(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的風險,並引發身體各部位的疾病,國健署提到,像是呼吸道感染、白內障、生殖系統受損、肌肉骨骼損傷及病後殘疾等,機率都會提升,甚至會使男性死亡風險上升60%,女性平均壽命減少4-6年。 由此可知,偶爾吸菸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不亞於長期吸菸者,吸菸也不會因吸菸量較少而危害較少。另外還有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國健署提到,研究指出10%的人在抽第1支菸後2天內會產生戒斷症狀(如:焦慮易怒、情緒低落),25-35%的人則在1個月內出現症狀(如:精神難集中、難以入眠)。 如何委婉拒絕交際菸? 國健署授「拒菸八不」訣竅 吸菸的成癮性極高,不僅會影響自身健康問題,其二、三手菸也會危害到家人及朋友。因此,明確拒絕交際菸相當重要,不過該如何委婉拒絕又不失禮貌呢?國健署表示,民眾可以透過「拒菸八不」向菸說不: 堅持拒絕:堅定拒絕可有效化解對方的要求。 告知理由:用簡單的理由拒絕對方的要求。 自我解嘲:幽默自己,我就是不做,又何妨。 遠離現場: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藉機遠離現場。 友誼勸服:以友情為出發點,動之以情,規勸對方。 轉移話題:邀請一同做別的事,化解情境。 反說服法:用道理、證據說服對方。 反激將法:反將一軍,能不盲從朋友意見,才是成熟。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交際菸對身體一樣有害,當一個好朋友應以拒菸取代交際菸,為自己與朋友的健康一起把關。 戒菸藥品免收部分負擔 可透過「這些」管道諮詢 另外,自111年5月15日起已免收戒菸服務藥品部分負擔費用,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都可提供戒菸藥物治療服務與衛教諮詢、支持與關懷。 民眾也可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尋求戒菸服務相關資訊,若對戒菸過程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撥打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與專業人員一對一諮詢,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或透過LINE通訊軟體獲得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 吸菸有害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間質性膀胱炎」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不同!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又叫作「膀胱疼痛症候群」,它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泌尿道發炎、膀胱炎不同,其確切病因目前醫學上也不是非常瞭解,而且沒有根治的方式,患者常會因為疼痛、頻尿而影響生活、工作等。 這樣的疾病該怎麼治療?又該如何與疾病和平共存呢?透過衛生福利部台中及苗栗醫院泌尿科李明輝醫師分享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間質性膀胱炎病友范小姐分享自身治療經歷,一同了解「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病因不明 常有下腹痛、頻尿症狀 「間質性膀胱炎」主要是因為膀胱黏膜保護受損而引起各種相關症狀。李明輝醫師表示,當膀胱黏膜出現破損,刺激性物質會由膀胱滲到膀胱壁外,刺激膀胱神經產生疼痛的感覺。 這些神經又與大腦相互連結,若是膀胱長期刺激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化」。李明輝醫師說明,中樞神經敏感化有知覺敏感化、痛覺提升化等2特徵,當遠端膀胱受到刺激時,大腦就會產生疼痛刺激物質,長期下來病人只要有壓力、煩惱、憂鬱,就會產生刺激物質引起下腹部疼痛。 下腹疼痛是間質性膀胱炎最核心的症狀,李明輝醫師提到,當膀胱有尿的時候,病人如果不去上廁所解尿,接下來就會覺得膀胱不舒服、下腹不適疼痛,因此病人會一直跑廁所,連帶會有頻尿的現象。 間質性膀胱炎無客觀診斷標準 約10年才可確立診斷 由於間質性膀胱炎下腹不適、頻尿的症狀,與尿路結石、細菌性膀胱炎等相似,而且診斷上又不像癌症一樣,有切片病理檢查等客觀標準,因此患者往往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確立診斷。 病友范小姐表示,自己因為頻尿、夜尿,一個晚上需上4-5次廁所,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原以為是泌尿道發炎感染,經過長時間的不對症下藥,折騰很久後才終於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 李明輝醫師也指出,從2018年以健保資料庫為依據發表的資料來看,間質性膀胱炎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21.8人,但這數字是遠遠低於它實際的發生人數,因為有些病人不會求醫,甚至有些是還未被診斷的,研究顯示這類病人可能要經過10年、5到6個醫師的診斷後,才能夠得到最終診斷。 間質性膀胱炎無法根治 需治療+日常照護控制症狀 另外,目前間質性膀胱炎也沒有根治的方法,治療的目的是讓嚴重度降低、發作頻率減緩。不過隨著醫學進步,現在病人其實有許多不同的治療選擇,可以透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配合日常照護控制症狀,與疾病和平共存。 李明輝醫師提到,像玻尿酸膀胱灌注,主要是將藥物灌入膀胱,將破損的地方修補起來以達到治療效果,目前食藥署(TFDA)核准的藥物經多國醫學中心研究,製作過程步驟都很清楚,療效很被醫學界肯定,經過5-6個療程後,約80%的病人都會得到改善。 而病友范小姐也是使用玻尿酸膀胱灌注的個案之一,李明輝醫師表示,范小姐本來要吃很重的止痛藥、安眠藥等,但現在只要透過灌藥的程序,就能控制得很好。范莉婷小姐也表示,接受了大概12次的藥物治療後,目前效果非常良好,只要定期追蹤、灌藥即可。 不過,李明輝醫師表示,目前在臺灣如果要使用特殊藥物(如:玻尿酸等)灌注,一定要先過膀胱擴張術加上膀胱鏡,了解膀胱、尿量的情形後,將資料送到健保署審核通過才可使用。 因此,治療其實可以分為2階段,第一,先進行手術「膀胱擴張術」,第二,膀胱內的玻尿酸灌注,再加上飲食、壓力的控制。李明輝醫師提到,這3個是間質性膀胱炎最基本的治療原則。 注意「這些」警訊早期診斷 配合治療避免影響生活 現在間質性膀胱炎有許多治療方式,病人若能早期發現、治療,也能避免生活品質受到更大的影響。李明輝醫師提醒,特別是30-50歲女性,如果小便次數越來越多、不上廁所就覺得下腹不適,就要懷疑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應進一步診斷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信對疾病的預後一定會有美好的結果。 病友范小姐也鼓勵病友應積極診斷、治療,保持心情愉快,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相信一定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生活品質,和她一樣與疾病和平共存12年。 苗栗醫院泌尿科李明輝醫師分享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間質性膀胱炎病友范小姐分享自身治療經歷,一同了解「間質性膀胱炎」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229壽星四年過一次生日!張善政當慶生會神秘嘉賓

張善政拿出準備好的草莓蛋糕,走進正在進行慶生會的會議。(圖/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29)日在臉書發布Reels短影音,內容是自己出了一趟「秘密任務」,原來,因為今天是四年一次的2月29日,張善政特地到環保局環境稽查大隊蘆竹中隊幫兩名2月29日出生的同仁慶生。影片中,兩名同仁看到張善政端著蛋糕出現,紛紛露出訝異的表情,張善政也利用機會祝福所有在這一天出生的朋友生日快樂,網友則留言回應,「張市長勤政愛民好溫馨」、「超級溫馨~就是市長會願意做的事」、「暖哥無誤!驚呆夥伴了哈哈」、「太有心了,好窩心啊!」。 影片中,張善政一抵達蘆竹中隊後,便拿出準備好的草莓蛋糕,走進正在進行慶生會的會議室,而鏡頭也記錄下這有趣的一刻,兩名壽星看到張善政出現,臉上不約而同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後,現場響起生日快樂歌,歡樂的幫壽星慶生。 兩名壽星看到張善政出現,臉上不約而同露出驚訝的表情。(圖/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張善政表示,2月29日出生的人,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而桃園市政府有26位同仁在這天出生,非常難得的是,其中有兩人都在環保局蘆竹清潔中隊服務。也因此,自己一早就充當神秘嘉賓,帶著生日蛋糕到蘆竹中隊幫這兩名同仁慶生。張善政也藉這個機會,祝福所有2月29日出生的朋友們生日快樂。 影片上線後,許多網友也留言讚美張善政的貼心舉動,「超級溫馨~就是市長會願意做的事」、「張市長勤政愛民好溫馨」、「好貼心喔~能成為市長的員工真的好幸福~」、「暖哥無誤!驚呆夥伴了哈哈」、「真窩心!對下屬真用心讚!加油」、「太有心了,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祝生日快樂」、「貼心市長帶來的驚喜誰能抗拒?」。

Read More

男與懷孕妻1原因路旁發抖 蘆竹警暖心助返家

警方巡邏時發現張男與懷孕妻子站在路旁似乎在等人。(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一名被通報失蹤的23歲張姓男子,去年7月與家人發生爭執離家,至今未與家人連絡,目前與妻子住在花蓮。張男日前來桃園拜訪友人後準備返家時,在蘆竹區富國路一段156巷口卻遲遲等不到計程車,蘆竹警分局員警巡邏經過上前關心,見他與妻子因天氣寒冷不停發抖,先將兩人帶回分局,提供暖暖包、熱飲給兩人驅寒,並幫忙告知張男母親,他一切平安,張男離去時也向警方道謝並說,會再來桃園遊玩。 警方表示,日前晚間巡經富國路一段156巷口,發現張男與其懷有身孕之妻子站在路旁似乎在等人,上前關心詢問,以警政系統查得張男於去年11月為其母親報案失蹤。張男提到,因與家人發生爭執而於去年7月離家,目前與妻子居住在花蓮,自去年離家至今未與家人聯絡。 員警將張男及其妻子帶返駐地進行失蹤人口撤尋。(圖/讀者提供) 警方說明,張男來桃園拜訪友人後,原想叫計程車至車站,但未看見明顯地標及等待多時未看見計程車經過,員警告訴他,附近不遠處的蘆竹龍德宮為該處之明顯地標建築可供辨識地址。張男又說,桃園天氣很冷而花蓮溫暖,見他手插口袋不住顫抖,員警先將張男及其妻子帶返駐地進行失蹤人口撤尋,並提供暖暖包及在附近超商購買熱飲給兩人飲用驅寒,兩人離去時也向警方道謝,並提到之後還會再來桃園遊玩,並請員警務必向其家人報平安,隨後,警方打電話告知其母親,張男目前人尚平安,母親才安心向警方答謝。 警方談到,員警執勤時積極查尋失蹤人口,適時給予所需協助,苦口婆心勸導失蹤人返家或與家人聯絡,並向報案人告知助其安心。家中如有易走失之長者或孩童,請務必多加留意關心及與警方聯繫,避免發生意外憾事。

Read More

楊梅警人事異動 調整這3位所長職務

此次人事調動,共調整楊梅、富岡及上湖派出所長等3個職務。(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康彣 桃園市楊梅警分局,基於轄區治安、交通需要,依適才適所、品操能力、勤業務需要、職務歷練以及個人意願等原則,調整楊梅、富岡及上湖派出所長等3個職務,並於今(1)日舉行布達儀式。 楊梅分局說明,此次人事異動共3個職位,原蘆竹分局偵查隊警務員呂尚紘調任楊梅派出所長;原上湖派出所巡官兼所長陳赯麒調任富岡派出所長;原富岡派出所巡官兼所長江禮安調任上湖派出所長。 張仁傑說,期許新任3位所長要秉持著熱忱的心為地方服務。(圖/警方提供) 警方表示,藉由此次人事異動,有效發揮專長,提升工作士氣及職務歷練,在治安、交通、為民服務的推動上,積極執行各項工作,共創楊梅分局所轄良好交通、治安環境。此次布達儀式由楊梅分局長張仁傑主持,與會來賓有市議員周玉琴、李家興、立法委員涂權吉秘書張仁杰、議員鄭淑方秘書高芷若、警友辦事處主任胡鴻麒、副主任黎富紳、多位里長及地方仕紳參加。 張仁傑也說,期許新任3位所長要秉持著熱忱的心為地方服務,帶領著楊梅、富岡及上湖派出所,將轄內的治安、交通及為民服務做到「治安平穩、交通順暢、服務熱心」,同時期待與會來賓及鄉親與警察們互動更綿密,以期建立一個安居樂業的美滿家園。

Read More

中職新球季亮點!樂天桃園棒球場打造全新外野座椅

外野兩側全新座椅,將是今年球季樂天主場球迷直接體驗最具亮眼設施之一。(圖/體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體育局辦理樂天桃園棒球場優化改善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其中讓球迷觀眾最有感的亮點「外野看台地坪及座椅更新」工程,將於新賽季提供球迷更舒適的新座椅。目前外野看台部分工程進度已完成55%,左外野已大致完成,工務單位持續進行右外野看台優化作業。屆時樂天主場開幕戰外野兩側全新座椅,將是今年球季樂天主場球迷直接體驗最具亮眼設施之一。 體育局長許彥輝表示,配合今年度外野全新座椅更新規劃,人體工學也納入座椅設計,座椅曲線、寬、深增加舒適度。舊有杯架固定於座椅扶手側,易產生與肢體、飲料杯受碰撞情形,今年開始將徹底免除這疑慮,且新杯架設置在座椅間隔地坪,亦可避免飲料杯受碰撞外溢影響看球心情。 新杯架設置在座椅間隔地坪,可避免飲料杯受碰撞外溢影響看球心情。(圖/體育局提供) 許彥輝也提到,他有注意到許多網友球迷關心杯架的設置,看到尚未完工的照片以為沒有杯架,其實是誤會了。未來杯架不僅有,更考量到球迷看比賽的情境,這是桃市府在樂天桃園棒球場優化的巧思與美意,期待能滿足球迷的需求。球場外野座椅紅、藍色系規劃,以樂天紅為主色系,搭配代表勝利的經典藍做為配色,將預告全新外野看台座椅觀眾席迎接新球季勝利。 體育局補充,市府提供球場優化工程進度最新資訊,歡迎關注體育局官網或臉書「桃趣總動園」訊息,共同迎接今年優化完成的嶄新球場及新球季賽事。

Read More

免費索票入場!桃園光影文化館「孩想要長大」影展片單曝

「孩想要長大」影展。(圖/桃園光影文化館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光影文化館長期推動以影展傳遞社會議題與生活反思,將於明(2)日起至4月28日推出「孩想要長大」主題影展,影展規劃6個單元:主題放映、焦點院線、親子幻遊、聚焦影人是枝裕和、電影監製延伸放映、世界地球日等單元,如同《小王子》書中提到,「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但很少人記得這點。」影展選片透過回眸成長的瞬間,透過電影將視角回望年少的自己,因為努力過,才累積成現在的模樣,擁抱自己、肯定自己,值得為當時的我大聲喝彩。 桃園光影文化館表示,本期影展主題放映單元選映9部電影,《年少時代》由主角梅森的成長作為主軸,讓觀眾看著一個年輕的生命如何透過不同階段的起承轉合,摸索出自己的定位,從而找到了想要成為的樣貌;《小曉》則演出一位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孩,由於一個令人揪心的秘密,她在學校被同學霸凌孤立,當生活面臨一個非典型媽媽、非典型老師、非典型小孩組成一個臨時家庭組合,除了強迫自己必須適應這個複雜的情感關係,卻也逐漸發現原來自己與媽媽都有各自對生活說不出的無奈;奇幻冒險影片《魔籽公主》描繪流離失所的孩子,透過深厚的祖孫情誼與魔法黑種草籽及神話阿勒坡公主,勇敢開啟尋家路途,此部影片在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中廣獲好評;《年少日記》以中學任職的鄭老師在學校意外發現一封沒署名的遺書,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卻讓他想起充滿暴力和遺憾的童年往事,他必須跟時間賽跑,找出可以阻止悲劇的那個自己。《阿諾是個模範生》影片啟發自泰國2020年由青年學子領導的「壞學生運動」,以不拘形式的清新風格、幽默的喜劇調性,對現狀諷刺挑釁,質問何謂「模範」標準。另外也挑選多部與家庭、校園題材相關的影片,原來生命中許多不經意的浮光掠影,往往在日後才浮現出重量。 《年少日記》。(圖/桃園光影文化館提供) 桃園光影文化館提及,配合兒童節即將到來,影展挑選多部適合親子一同觀賞的動畫電影,包括近期甫上映的《窗邊的小荳荳》,由《哆啦A夢》系列動導演八鍬新之介擔任導演及編劇,《哆啦A夢》系列動畫導演金子志津枝擔任角色設定,合力打造賺人熱淚的《窗邊的小荳荳》,規劃於兒童連假,邀約大小朋友們到館舍歡度佳節。 《魔籽公主》。(圖/桃園光影文化館提供) 桃園光影文化館指出,4月22日適逢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該檔影展特地選映《新核能時代》,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思考角度與省思;「聚焦影人:是枝裕和」單元則配合影展主軸,選映《海街日記》、《小偷家族》、《怪物》、《嬰兒轉運站》等4部影片,以慈悲的視角描繪普羅大眾的喜怒哀樂與成長,講述故事的語言溫馨細膩,對人物的境遇充滿人文關懷與尊重理解。 桃園光影文化館表示,影展另安排多場映後座談與影視推廣活動,3月23日晚間由《小曉》電影導演靳家驊親自帶領電影映後座談,當天下午2點亦有一場工作坊活動《魔籽公主》電影影像延伸藝術工作坊,帶領小朋友體驗手作樂趣。此外,3月30日下午2時將辦理一場電影監製解析工作坊,由電影監製王小茵分享《小曉》、《女兒練習題》等電影的幕後製作心得。以上活動均為免費索票或報名參加,電影場次表及索票辦法,歡迎上桃園光影文化館官網或臉書查詢。 桃園光影文化館補充,影展開放KKTIX票務平台進行線上索票,每人每場限索4張,每月25日上午9時開放下個月場次索票,各場次開演前60分鐘關閉該場次電子索票;也可至桃園光影文化館1樓服務台索取紙本票券,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Read More

守護民眾交通安全 桃警今起加強取締易違規熱點

警方指出,「未禮讓行人取締」工作已列為持續性重點勤務。(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近日全台各地發生多起行人遭撞意外,令人非常遺憾,經分析交通違規為交通事故之重要肇因,為了減少民眾酒後駕車、闖紅燈、超速、不停讓行人及無號誌路口未依標誌、標線、號誌停車再開等重大不安全駕駛行為,桃園市警察局自今(1)日至10日為期10天,各分局於轄區內易違規熱點,展開「交通大執法」勤務。 交通警察大隊長鄭文銘指出,「未禮讓行人取締」工作已列為持續性重點勤務,統計去(112)年1月至今年1月,未禮讓行人取締計1萬3772件,較前年同期取締計2845件,增加1萬927件,成長384%。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或其他依法可供行人穿越之交岔路口,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者,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因而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者,處7200元以上3萬6000元以下罰鍰。致人受傷者,吊扣駕駛執照1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警方自今日至10日為期10天,各分局於轄區內易違規熱點,展開「交通大執法」勤務。(圖/警方提供) 此外,警方提到,鑑於酒駕再犯為酒精成癮高風險族群,重複酒駕者,酒癮高達63%,為有效防制酒駕行為,交通部公告新修正的《酒駕防制教育及酒癮治療實施管理辦法》,將原本酒駕受吊銷駕駛執照處分達3次以上,於重新申請考領駕駛執照前應接受酒癮評估治療之規定,修正為曾因酒駕遭吊銷駕照2次以上者,就要接受酒癮評估並完成治療,今日起開始實施。 鄭文銘也表示,將持續檢討交通執法策略並滾動式調整勤務作為,針對各重點路段、時段,強化執法能量,警方再次強調,各項交通執法目的在防制交通事故發生,首重成效而非績效,以保障民眾行的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