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腰痛?物理治療師教你認識:伸直不耐與屈曲不耐

保護腰椎的方法,就是盡量讓腰椎維持在「中立位」上,不要過挺;也不要過彎。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什麼是伸直不耐/屈曲不耐? 你有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腰部僵硬、疼痛,連彎腰起床都變得困難的經驗嗎?或者久坐了一天後,突然腰痛到站不起來。其實,這些與腰有關的問題,大概可以簡單的分成兩種類型,「伸直不耐」和「屈曲不耐」。 ▲啾c物理治療師提供 「挺起」時才腰痛,那代表你是屬於「伸直不耐」;「彎曲」時才腰痛,那代表你是屬於「屈曲不耐」。 一般來說,不耐症發生的原因和每天做最多的動作有關。現在最多的動作就是「坐」。很多人坐著的時間都比睡覺的時間還長。所以腰椎的不耐症,幾乎和「坐姿」有密切的關係。 ▲使用腰夾輔具幫助保持良好坐姿,改善腰痠背痛(圖:啾c物理治療師提供) 如果習慣駝背,這種坐姿會讓重量壓在前面,椎間盤壓力往後推,久了之後椎間盤結構變形或受損,就會導致往前彎時腰痛,這就是屈曲不耐的情況。 如果坐的很挺,這個姿勢會讓背部的豎脊肌緊繃,而前側的腹部肌群會因為被拉長而無力,這樣的情況會增加豎脊肌與小面關節的壓力,而引起腰痛,這就是「伸直不耐」。 彎曲不耐和伸直不耐是兩個方向相反的問題,共通點是「長期固定一個姿勢」。保護腰椎的方法,就是盡量讓腰椎維持在「中立位」上,不要過挺;也不要過彎。那要怎樣讓腰椎維持在中立位上呢? 答案就是「啟動腹內壓」,讓腹部360度全方位撐開。 「腹內壓」是什麼? 腹內壓顧名思義就是肚子裡的壓力,只要腹膜沒有破洞,就一定會有腹內壓,像礦泉水,只要蓋子蓋緊,不管怎麼壓,它也不會被我壓扁,就是它有內壓。 腹內壓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腰椎排列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訓練啟動腹內壓的力量,尤其在搬重物時,一定要啟動腹內壓,就是為了讓腰椎在中立位上。 那麼,要如何啟動腹內壓呢? 主要有兩種方法:「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就是增強腰部周圍的核心肌群,也就是整個腰部的力量。「由外而內」,則是通過「外力支持」來增加腹內壓,像是護腰類的輔具。 這種護腰可能是運動戴的運動護腰;或是穿在衣服內用來塑型的腰夾或束腹帶,這些配件都可以給你的腰額外的支撐力量,在核心變強之前提供輔助。 ▲黛莉貝爾提供 選擇護腰或腰夾時,有幾個重要因素需要考慮: 1.尺寸:過緊會讓你不舒服,過鬆則無法提供足夠支持。你可以在呼吸的時候,用手摸摸看「下肋骨」,看有沒有擴張。 2.材料:選擇透氣、吸濕排汗的材質,畢竟要穿在衣服裡面,最好找不會刺激皮膚的。 3.位置:可調性要高,站立時最好可以完整覆蓋住腰椎區域,如果骨盆附近會不舒服的人,也可以往下覆蓋住骨盆上緣,確保它可以容易地移動到任何需要支撐的區域。 4.穿戴時間:穿戴時間要逐步增加,到身體能夠適應,一般經驗會從每天 1小時開始逐步增加。最重要的是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不舒服就先摘掉,讓身體休息一下。 「由外而內」是一種輔助手段,暫時給核心肌群提供支持,來保護你的腰,但長期來看,透過運動和訓練來增強核心肌群,以及不要一直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才能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 如果你已經有腰痛的問題,在訓練核心肌群之餘,也可以搭配護腰和這部影片,把腰椎鄰近關節,像是胸椎還有髖關節的活動度打開,更能夠將腰椎的壓力釋放喔。

Read More

養鳥飼主注意!歐洲多國「鸚鵡熱」病例暴增 至少已有5人死亡

致命的鸚鵡熱已經影響多個歐洲國家,疫情自去(2023)年爆發,並持續到今(2024)年年初。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歐洲多國傳出「鸚鵡熱」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月5日表示,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呼籲醫師應提高警覺,而養鳥或常與鳥禽接觸的民眾也應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以及飼養環境的清潔。 鸚鵡熱疫情延燒 歐洲多國爆出病例至少5人死亡 根據CNN報導指出,致命的鸚鵡熱已經影響多個歐洲國家,疫情自去(2023)年爆發,並持續到今(2024)年年初,像奧地利在去年就已出現14例個案,截至今年又新增了4例個案。 而丹麥截至2月27日已有23例確定病例,有17人因此住院,15人出現肺炎情形,4人感染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公共衛生官員懷疑丹麥的實際病例數應該要比目前所知的高上許多,可能感染源包括接觸寵物鳥、透過餵食器接觸野生鳥類等。 另外,德國去年也出現了14例鸚鵡熱確定病例,今年又再新增了5例病例,幾乎所有人都有肺炎情形,其中有16人已經因此住院,而這19例病例中,約有5例曾接觸過患病的寵物鳥或雞。 荷蘭的鸚鵡熱病例數也有所增加,從12月下旬至2月29日,該國病例數增加了21例,是往年同期的2倍,而且所有個案都已住院,其中還有1人死亡。 什麼是「鸚鵡熱」? 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鸚鵡熱是由鸚鵡熱披衣菌所引起的一種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受到感染的鳥類從外表看起來不一定會像是有生病的樣子,但牠們呼吸或排便時會排出細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若是人類吸入飛沫或是受汙染的塵土,就有可能會被傳染,如果被咬傷或是嘴巴與鳥喙接觸時也有可能被感染。 不過,鸚鵡熱並不會因為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而傳播,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大多數鸚鵡熱患者在感染後5-14天會開始出現頭痛、肌肉痠痛、乾咳、發燒等症狀,一般來說可以透過抗生素治療,而且很少會使人致命。 但目前已傳出5例鸚鵡熱死亡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醫界應提高警覺,飼主、常與禽鳥接觸的人士應做好防護措施,注意手部衛生、環境清潔,避免飼養環境過度壅擠,而世界衛生組織後續也會持續監測國際疫情。

Read More

大溪百吉復興宮「水庫媽」遊湖遶境 逾600信眾共襄盛舉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聖誕祝壽暨媽祖遊湖遶境祈福慶典」。(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今(12)日上午前往大溪區石門水庫,出席「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聖誕祝壽暨媽祖遊湖遶境祈福慶典」。蘇俊賓表示,百吉復興宮媽祖水上遶境祈福活動已有50年歷史,而今(113)年適逢石門水庫啟用一甲子,讓今日的遶境活動別具意義。大溪百吉地區的「水庫媽」及開漳聖王等神尊,搭遊艇於石門水庫遊湖遶境,是桃園的年度宗教盛事,也是全台唯一的水上遶境活動,不只護佑信眾交通安全、行水平安,也提醒信眾珍惜水資源,因此「水庫媽」也可以說是「環保媽」。 蘇俊賓指出,今年「水庫媽」帶領超過600位信眾遊湖,包括緊鄰石門水庫的百吉國小師生,讓更多人可以體驗水庫媽祖遶境文化。市府團隊將順應時代變遷與需求,積極維護媽祖水上遶境等傳統文化,讓桃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以多元面貌永續傳承。 今年「水庫媽」帶領超過600位信眾遊湖。(圖/市府提供)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長江明郎表示,每年農曆二月三日的媽祖水庫遶境,是非常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今年適逢石門水庫啟用60周年,北水分署特別與桃園市渡船遊艇商業同業公會合作,提供民眾免費登船,讓信眾們都能一同遶境遊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百吉復興宮每年農曆二月三日的媽祖水庫遶境,是非常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圖/市府提供) 民政局提到,隨著1960年代石門水庫興建,復興宮遷址分為大溪百吉、大溪三民、復興角板山及觀音復興宮四處,其中百吉復興宮是地方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二月三日於石門水庫周邊遶境祈福,多年來陸上遶境逐漸發展為全台唯一的水上遶境活動,市府將積極爭取「媽祖水上遶境」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以發揚桃園的文化特色與宗教傳統。

Read More

中原大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讓永續在校園扎根

中原大學積極布局永續轉型及人才培育,並以「中原70 邁向永續」為發展願景。(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3月12日為「植樹節」,中原大學宣示秉持中原「篤信力行」校訓與「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實能源管理,並配合政府2050淨零轉型的行動,發展產業創新、社會責任、環境永續等面向。該校校務研究暨永續發展處永續長王玉純表示,氣候變遷已從「全球暖化」進入「全球沸騰」,大學作為高等學府,應該要在議題上扮演「智庫」的角色,讓永續在校園裡扎根。 中原大學指出,呼應教育部日前提出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政策,該校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實踐世代永續,帶領學校朝向「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環境教育」轉型。八大學院培育永續專業人員,例如理、工、電資及智慧運算學院提供減碳、綠電、循環經濟、AIoT及碳中和技術人才之培育;商學院及法學院培育永續管理、碳交易法律市場人才;設計及人育學院則強化國內所需之永續城鄉及夥伴關係人才。 中原學生參與二手袋循環再利用活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永續。(圖/中原大學提供) 除了綠領人才培育,中原大學表示,該校在環境設備面也力行環保,已在校內建置智慧電表和水表、太陽能光電系統,並精進高耗能設備的汰換,通過ISO 50001的驗證,並持續由節能減碳推動委員會監督全校節能減碳的工作。2015至去(2023)年平均節電率2.24%,符合政府要求每年節電1%的要求,耗電強度EUI值由104.2 kWh/m2/yr降低至83.4 kWh/m2/yr。 中原大學室設系與「木匠的家」公益二手店合作推動社區永續環保。(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也提到,在用水部分,中原大學2023年人均用水量63公升/人/日,遠低於經濟部水利署發佈「政府機關及各級學校之人均用水量參考值」一般大學人均用水量108公升/人/日。2022年開始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工作,排放總量介於1.5萬噸至1.6萬噸,教職員持續鑒別溫室氣體排放源並加以管制。從種種數據顯示,該校致力營造低碳友善校園,落實辦學永續發展。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兼永續長王玉純進一步說明,該校也是全台首間完成樹木碳匯、空污去除量調查的大學。校內樹木約有2080棵,透過美國農業部軟體計算中原碳儲存量為每年1057公噸、並去除913公斤空氣污染物。透過盤點作業,使師生更加認識生根於校園的各株樹木,除了紀錄減碳效益、生長狀況外,也建立全校樹木都有登錄與管理紀錄,具有校園植栽的環境教育功能。 中原大學並提及,該校資訊處團隊完成智慧資訊服務平台,持續強化校內紙張管理及碳排計算。統計111學年度系統使用效益,共節約至少215萬張紙張使用,減碳38公噸以上,相當減少66樓高的紙張,成功達到節約減碳的目的,同時也提升效率。 中原大學提到,為與地方共榮發展,中原大持續建立桃園地區永續發展聯盟學校,分享永續教育與經營的經驗給高中端,且辦理系所專業的永續發展目標營隊。並由教育部經費支持的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校內教職員師生參加永續社區環保公益博物館計畫、文化資產保存的桃園大海社區文化創生計畫,以及桃園埤圳文化與國際多元鏈結計畫,強化國際夥伴共學關係。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中原大學致力於全人教育,主要是探索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與意涵,因而發展出不可或缺的天人物我面向。中原大學的教育理念第一條倫理觀提到「我們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間的和諧,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這個觀念與聯合國現在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不謀而合。中原大學將由全人教育推展高等教育的SDGs,與社會共榮共好,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Read More

平警強化學子識詐觀念 攜手山峰國小辦理宣導

平鎮分局今日前往山峰國小,結合校方共同辦理反詐宣導活動。(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康彣 桃園市平鎮警分局為加強民眾反詐及識詐能力,並營造校園安全環境,今(12)日上午特別前往轄內山峰國民小學,結合校方共同辦理反詐宣導活動,除了生動有趣的宣導內容,同學們也踴躍發言提問,讓整個活動充滿活力與朝氣。 警方表示,有鑑於網路資訊發達、科技日新月異,警方特別前往校園實施網路安全宣導,除了詳細說明網路購物詐騙、虛擬遊戲詐騙、求職打工詐騙等詐騙手法,希望同學們能避免受騙上當外。除此之外,警方也特別準備了小禮物,以有獎徵答方式帶動現場氣氛,鼓勵學生進行互動討論,提高對識詐宣導的興趣。 警方透過全方位的反詐、識詐宣導,讓全民識詐在校園扎根。(圖/警方提供) 警方也提到,特別感謝山峰國小的邀請,利用朝會辦理反詐宣導活動,讓同學們不僅能在校學到反詐知識,更能將這些知識帶回家分享,讓每位家庭成員都能提升防詐意識,強化在面對各種詐騙情境時的應對能力,也希望透過全方位的反詐、識詐宣導,讓全民識詐在校園扎根。

Read More

桃美館「桃源美展」徵件簡章出爐 獎金最高12萬

桃源美展立基於桃園在地,是桃園歷史最為悠久的公辦藝術競賽。(圖/桃美館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立美術館主辦之「2024桃源美展」,獎掖並培育國內藝術人才,帶動國內藝文發展。此屆徵件主題為「繪畫與書寫類」,並細分為水墨、膠彩、書法篆刻、油畫、水彩及版畫共6個類別,徵件日期自今(113)年6月3日上午9時至6月28日下午4時止於桃美館官方網站開放線上報名。 桃美館提到,桃源美展立基於桃園在地,是桃園歷史最為悠久的公辦藝術競賽,107年由市立美術館接手改制後,改以每年主題輪替的方式進行徵件並遴選優質作品參與展出,最終由藝術界各類別專業評審團選出各類前三名、佳作等獎項,旨在打造良性競爭的藝術交流平台。此屆參賽作品須為111年1月1日以後之創作,凡具中華民國國籍,或居住於中華民國並持有居留證明之藝術創作者,均得以個人方式參賽。 桃美館指出,今年度徵件共有兩項新亮點,分別為展覽總場地面積擴大及歡迎具空間思維的創作。桃源美展過去因場地空間有限,各類別作品分散於文化局及中壢藝術館辦理展示,此屆為更完整呈現所有入選的優秀作品,於桃園展演中心共同展出,並鼓勵「繪畫與書寫類」的投件者思考更多三維向度,邀請藝術家探索平面作品與空間對話的潛質。桃美館期盼藉由各類別作品座落的相異創作語境,進而開創桃源美展不斷兼容創新與傳承的美學視野。 桃美館說明,得獎作品將頒發各類別第1名「桃美獎」得獎者獎金12萬元,第2名獎金6萬元,第3名獎金4萬元。此外,所有入選作品中以不分類的方式另選出2名「年度特別獎」得主,同樣提供獎金12萬元,鼓勵參賽者能夠突破既有媒材類別徵選上的限制,彰顯具當代性或實驗性之參賽作品。桃源美展不僅在競賽上維持多樣的藝術媒材及類群,亦在展覽及作品呈現上賦予此歷史悠久的美展更多當代的媒材思辨,此屆入選作品將於今年10月11日至11月5日於桃園展演中心展出,獎掖之外也希望藉展覽導入各種觀點與當代思維,拓展「繪畫與書寫」類型創作的嶄新面向。 桃美館也表示,歡迎藝文創作者們踴躍參與投件,從競獎及展覽中相互激發出更多的藝術能量並打開對各類媒材的寬闊實踐,呈現藝術當代多元的樣貌。此屆徵件簡章及更多資訊現已公告於桃美館官網,歡迎線上查詢下載。

Read More

桃警推動交通事故資料無紙化 1年節省紙張量約1棟101大樓高

桃園交大推動減紙及線上為民服務作業。(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警察局自109年起即全面實施交通事故處理專責化,每年相關案件紙張影印支出費用高達816萬元,為撙節行政費用,並提供民眾更便捷之領件服務,交通警察大隊改良交通事故文書處理系統,建置交通事故為民服務整合系統,推動減紙及線上為民服務作業,員警處理交通事故直接將所製作之文書存入系統或上傳雲端,民眾更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申請事故資料。 交大隊長鄭文銘表示,以該大隊員警去年處理逾10萬件各類交通事故而言,推估減紙量逾464萬3540張A4影印紙之使用量,以A4紙張1包500張計算,節省9240包以上,約一棟101大樓高的紙張數,減少2.9公噸以上的排放量,為再簡化民眾申請流程,自去(112)年10月起推廣QR碼連結,民眾透過手機掃描QR碼完成申請作業,並於線上下載交通事故資料電子檔,加上配合警政署推行5G線上處理交通事故計畫,將處理一件事故的時間由30分鐘縮短至20分鐘,快速排除事故現場,避免造成交通壅塞,也大大降低員警及民眾發生二次事故的風險。 民眾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申請事故資料。(圖/警方提供) 鄭文銘呼籲,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2項之規定,民眾若發生交通事故,車能動、人沒事,只要先放置故障標誌、標繪定位、拍攝全景及碰撞部分,就可以將車輛移置路邊,除了可以避免自己或他人發生二次事故外,更增進交通動線之順暢。

Read More

桃園農業局推動畜牧場污染防治輔導計畫 鼓勵業者轉型升級

農業局持續推動「補助畜牧場污染防治輔導計畫」。(圖/農業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過去畜牧場產生的空氣及水污染,讓民眾視畜牧場為嫌惡設施,桃園市農業局持續推動「補助畜牧場污染防治輔導計畫」,今(113)年為因應農業淨零減碳政策目標及提升農業轉型智慧升級,補助項目除了污染防治設施,定時噴霧除臭設施、污泥脫水機、廢水處理設施等項目外,新增了節能燈具、變頻馬達及精準餵料等自動省工、智慧節能設備項目,以鼓勵畜牧場轉型升級。 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桃園市逐漸都市化,轄內鄰近畜牧場之人口居民日益增多,以及近年環保法令趨於嚴格,導致畜牧戶需加強自場污染防治方面之相關要求。為了減輕畜牧戶購置設備之負擔,市府推動今年度「補助畜牧場污染防治輔導計畫」,預定投入經費900萬元,鼓勵畜牧業者汰換污染防治設備「源頭減廢」,導入自動、智慧化節能設備轉型升級,強化桃園畜牧產業競爭力。 市府優先輔導傳統舊場汰換更新污染防治設備,降低畜牧場源頭空氣及廢水之污染。(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進一步提到,為翻轉民眾對畜牧場印象,輔導畜牧場符合相關法規,除中央農業部每年常態性補助計畫,從畜禽舍改建到污染防治設施更新汰換等,農業局也提出「畜牧產業智慧加值」、「禽舍改建升級補助再加碼」等相關計畫,加速畜牧產業提升飼養設施,以降低畜牧業對環境之影響。 農業局也說明,今年度補助畜牧場污染防治輔導計畫,市府優先輔導傳統舊場踴躍汰換更新污染防治設備,降低畜牧場源頭空氣及廢水之污染,達到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再利用之成效。計畫申請期限為即日起至今年4月25日前,畜牧戶向所隸屬之農會洽詢申請,請畜牧業者把握機會,詳情也可至農業局官網查詢最新消息。  

Read More

老化、失能前兆要注意!北榮桃分院教你評估長者健康狀況

衰弱被視為老人失能的前兆,也是許多老化、退化症候群惡性循環的開始。(圖/北榮桃園分院)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衰弱」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狀態,與「老化」不同但相關聯。衰弱被視為老人失能的前兆,也是許多老化、退化症候群惡性循環的開始。一旦身體功能下降,體能、體重也跟著減少,容易引起跌倒、失能、入住機構,最後死亡。急、慢性疾病及老化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產生,並加速疾病惡化。雖然年齡是衰弱的根源,但透過評估找出造成衰弱的原因,能避免或延緩後續失能及各種併發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提到,70歲的陳伯伯原本外表看似健康,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每週固定當志工,本身有高血壓及憂鬱症病史長期看診,病情及情緒穩定。某天至該院回診,整合照護個管師王芊惠發現,陳伯伯走路低頭,也都不與人交談,志工們也表示陳伯伯很久沒有來當志工,於是給予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發現他有中度情緒困擾及行動功能緩慢。 透過評估找出造成衰弱的原因,能避免或延緩後續失能及各種併發症。(圖/北榮桃園分院) 北榮桃園分院接著表示,在詳細詢問後發現,因陳伯伯有跌倒情形,家屬擔心陳伯伯年紀大不放心他自己外出,所以每天生活圈都在自家,少與人交流。經與家屬溝通後,家屬願意每天載陳伯伯至社區據點參加課程,據點每天會安排老師上課及與其他長者玩益智遊戲,之後再看到陳伯伯,不只會主動與人打招呼,還成為社區據點的志工。 衛生局也提供民眾有關健康促進的社區資源,讓長者獲得完整照顧。(圖/北榮桃園分院) 北榮桃園分院說明,為達健康老化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公布新版的高齡整合照護指南,以社區為基礎,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服務模式,提出長者功能整合式評估,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以延緩衰弱與失能,維持及改善老年人身體功能與心理健康。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至74歲長者有8.2%出現衰弱前期,1.3%為衰弱狀態;75至84歲長者有15%出現衰弱前期,3%為衰弱狀態;85歲以上長者有26.9%出現衰弱前期,6.9%為衰弱狀態。結果顯示年齡越高衰弱比率越高,有衰弱狀態的長者更容因為視力、聽力、肌力、平衡感變差,或服用鎮定藥物、多種藥物,而增加跌倒的機會,以致骨折、失能、住院。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王智弘指出,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全名為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包含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項目。民眾平時在家中可以透過這6項功能評估,了解長者是否有健康警訊。 針對如何在家自我評估,王芊惠進一步談到,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與定向力,如今天是幾月幾日;行動能力,如是否能在12秒內,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5次;營養狀況,如過去三個月體重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胃口差;憂鬱情形,如過去2周覺得心情低落沮喪、沒有希望等。如果發現評估結果有任1項異常,可就近尋求社區診所或醫院的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做進一步評估。除此之外,衛生局也提供民眾有關健康促進的社區資源,長者運動相關課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營養推廣中心、失智友善社區等,讓長者獲得完整照顧,並預防及延緩失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北榮桃園分院也補充,想了解相關資訊可觀看國健署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影片,以及該院諮詢窗口03-338-4889轉2118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

丁噹卵巢長瘜肉、子宮頸癌指數飆高!?醫闢謠破解盲點

女星丁噹近日透露接受全身健康檢查發現婦科疾病,趕緊就醫切除病灶。(GEM_Ady/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41歲「偶像劇主題曲女王」丁噹5日出席記者會,透露因做全身健康檢查發現子宮頸癌指數飆到最高等級,趕緊動手術切除卵巢瘜肉。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部主任張芳維表示,一般瘜肉多長在子宮頸與子宮腔,在門診即可切除,不需動手術,瘜肉也不會造成子宮頸癌,因此推估較有可能是搞混了,臨床上較可能的現象為「卵巢或子宮頸長腫瘤,卵巢癌指數飆到最高」,呼籲民眾若有疑慮可諮詢醫師。 舊傷未痊癒 新病又上門 丁噹2014年、2019年曾2度從舞台機關摔下,雖無大礙,但至今尾椎骨未痊癒,長時間坐著、站立都會痠痛,需透過中醫針灸治療,以及泡澡舒緩不適。未料她去年做健康檢查時,竟然發現罹患婦科疾病,自己與經紀人都嚇到。 她去年做全身健康檢查時,發現卵巢長了息肉,幸好發現時間尚早,狀況沒特別嚴重,經手術切除後已無大礙。經紀人則表示,丁噹健康檢查的數值屬於最高等級,與子宮頸癌僅僅一步之遙,因此趕緊動手術接受治療。 卵巢與子宮、瘜肉跟腫瘤 傻傻分不清楚 一聽到「癌症」易讓患者驚慌失措、緊張搞混。張芳維表示,瘜肉主要是慢性發炎造成,宛如瘜肉的皮膚上面的贅肉,一般長在子宮頸跟子宮腔,也不會造成子宮頸癌指數上升,大部分在門診切掉即可,不須動手術。 子宮頸瘜肉 最容易發現的徵兆是性行為後出血,由於瘜肉比較脆弱,跟一般的皮膚表層不同,性行為時候容易摩擦導致出血。 子宮腔瘜肉 容易導致異常出血,或是月經來潮量比較大。不過內診不易觀察清楚,需進一步照子宮超音波才能確定。 張芳維說明,子宮頸瘜肉不會導致子宮頸癌指數上升,除非有子宮頸癌病變。若是有子宮頸癌病變,可於子宮頸膜片檢查時發現;卵巢癌指數則是檢測CA-125,兩者機制不同。因此,他推測丁噹的情況比較可能是「卵巢或子宮頸長腫瘤、卵巢癌指數指數上升,然後開刀把腫瘤切掉」比較符合常態。 卵巢腫瘤如何判定良性或惡性? 第一步 檢測卵巢腫瘤CA-125指數 第二步 做超音波判定,若腫瘤指數超過100,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接著做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掃描,鑑別是良性或惡性。 第三步 良性:進一步判斷腫瘤,若是一般良性腫瘤,以手術切除,半年至一年回診,照超音波檢測腫瘤指數;若是子宮內膜異位瘤,手術後續還需搭配藥物治療,以預防復發。 惡性:須接受卵巢癌治療,化療是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卵巢腫瘤是一個沉默的殺手,根據癌症基金會資料指出,卵巢癌細胞依分類或分化程度、手術分期,以及基因檢測結果決定療程。且為了降低疾病復發或延長第一次治療後的疾病緩解時間,在手術後以及化學治療後,依照風險及個別狀況,決定是否使用標靶藥物做「維持性治療」,以達到降低復發機率,延長無疾病存活期[i]。 珍愛婦女健康 定期接受檢查 第一招 觀察自己是否有月經週期異常出血、陰道異常出血。 第二招 每年的婦女健康檢查相當重要。建議女性每年接受「6分鐘護一生」抹片檢查,除了檢測是否有子宮頸癌前病變,若有異狀的話,還可以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檢測卵巢健康狀況。 醫師最後呼籲,民眾若對於媒體報導或是疾病不甚了解的部分,可諮詢專業婦產科醫師,正規的衛教說明較不會讓民眾擔心或對健檢報告有疑慮,還有最重要的就是「6分鐘護一生」,珍愛婦女健康。 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每3年至少做1次抹片檢查,符合篩檢資格的婦女,亦即民國80年以前出生(含80年當年出生)且曾有性經驗之女性,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並早期治療,早期子宮頸癌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ii]。 [i]https://reurl.cc/674jmy [ii]https://www.mohw.gov.tw/cp-5014-58445-1.htm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