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浪浪認養APP 龍華科大GAIABIT毛焦點奪創新創業競賽季軍

龍華科大資網系Gaiabit毛焦點團隊,榮獲2023靜宜大學創新創業競賽季軍。(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資訊網路工程系沈育愷、王文龍、蔡子晨、黃雅各、林晟楷及李冠霖等六位研究生所組成的GaiaBit毛焦點創業團隊,由系上助理教授王昱晟指導,參加靜宜大學創新創業競賽,以作品「新型遠端認養機制」獨特的創新和社會影響力,成功從決賽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季軍肯定,表現相當優異。 龍華科大表示,靜宜大學所舉辦的創新創業競賽,共有來自全國各校超過三十組的強勁隊伍參賽;區分簡報提案及口頭報告,競賽目的在為大專青年學子了解世界大趨勢並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支持聯合國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倡議。 GaiaBit毛焦點團隊提供APP遠端認養機制,展現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意和潛力。(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指出,「以認養代替購買」一直都是動保團體人士的主要訴求,但現實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流浪動物需要被照顧,該校資網系研究生所組成的GaiaBit毛焦點創業團隊,所打造的「認養APP」展現跨年級合作的優勢和創造力,並為解決浪浪問題提供一個創新方案。「認養APP」是一個遠端預先照顧的平台,讓有意願的飼主先習慣照顧毛小孩的方式與相應責任,透過這個APP平台,團隊希望能夠有效降低犬貓再被棄養等機率,同時提供收容所的浪浪們增加被認養的機會。 GaiaBit毛焦點團隊於決賽中,向評審簡報如何透過科技解決浪浪問題。(圖/龍華科大提供) 團隊技術長林晟楷說,「遠端APP就像是玩電子雞,只是對象變成真的沒有家的流浪動物」,在設計APP時,為了讓使用者能夠享受到順暢的認養體驗,團隊花費大量心思及優化,採取一系列策略和技術措施,確保用戶在使用APP時不會遇到卡頓或延遲的情況。非常感謝學校提供團隊很大的發揮空間與資源,才能快速的從0到1把創業的能量激發出來。 團隊執行長王文龍則指出,參加該項競賽對於GaiaBit毛焦點團隊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也是第一次由學長帶領學弟一同參賽,共同攜手面對挑戰,彰顯了龍華科大資網系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業能力。GaiaBit毛焦點團隊的成功不僅激勵了系上的學弟妹,也為校內創新創業帶來新的典範,期待更多優秀的學生團隊在未來的競賽中嶄露頭角,為創新創業領域帶來更多驚喜和成就。 王昱晟說,學長們以自己的經驗指導學弟們,共同攜手面對挑戰,最終取得耀眼成績,這樣的合作模式強化了學長學弟間互相學習和交流,在實踐中獲得寶貴經驗和教訓,同時,這也展示了團隊成員之間團結合作精神和共同努力的決心,為未來合作打下堅實基礎,並期待看到他們在未來競賽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再次恭喜GaiaBit毛焦點團隊奪獎。他表示,GaiaBit毛焦點創業團隊參賽不僅是一次寶貴的成長之旅,為資網系帶來光榮,也為學校的創新創業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GaiaBit毛焦點團隊的成功除了是個人成就,更代表整個學校所培育的創新種子萌芽茁壯,相信他們的努力和創意,未來終將獲得更多的驚喜和豐碩成果。

Read More

桃竹苗分署主題式徵才3月接力登場 11場次釋出9800個工作機會

桃竹苗分署3月陸續在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區辦理11場主題式徵才活動。(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為協助民眾能在年後轉職潮找到好工作,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轄下各就業中心因應企業廣徵人才及民眾求、轉職需求,3月陸續在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區辦理11場主題式徵才活動,共邀297家廠商釋出多達9800個優質職缺,其中有3場主題性徵才,歡迎有求職需求的民眾或想轉職的朋友們踴躍參與。 桃竹苗分署提到,首場主題性徵才為21日在新竹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登場的電子零組件及金屬製品製造業為主的科技、製造業徵才,現場邀請欣興電子及壹久科技等公司,釋出設備自動化、智慧製造、製造、整合、YIP工程師等職位,薪資最高上看70K。現場還設有「職涯找方向」諮詢攤位,協助求職者釐清職涯方向找到好工作。 22日桃園場以樂齡為主題,邀請友善廠商提供眾多中高齡職缺。(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接著表示,22日桃園場則以樂齡為主題,隨著台灣主要國家逐步邁入高齡與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廠商歡迎有經驗的中高齡投入職場,因應這樣的市場趨勢,特別邀請桃園轄區內友善廠商提供眾多中高齡職缺,除了豐富的職缺以外,現場也提供免費職涯諮商、履歷健診及創業諮詢服務。 桃竹苗分署也說明,27日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辦理「2024醫職向前就業博覽會」,此場活動在照護者與被照護人員之間提供無縫接軌的科技照護,帶動健康照護產業發展及專業人才需求,參與的廠商包括台大、慈濟、馬偕、國泰等各大醫療體系,大舉徵求醫療健康管理人才,讓醫護相關科系求職者可以立即就業。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指出,勞動部為協助缺工企業尋得適當人才,並促進失、待業民眾加速投入職場,訂定「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及「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辦法」,鼓勵失、待業者投入缺工產業及提高雇主僱用壯世代失業者的意願,若壯世代失業勞工及一般失業勞工想重回職場或事業單位想找尋員工,可以上台灣就業通的中高齡者專區及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專區,查詢相關資訊職缺訊息,桃竹苗分署也將持續辦理各類主題式徵才活動,提供轄區雇主與求職者就業媒合平台。

Read More

視察桃園捷運棕線 鄭文燦:將來北桃通勤多一個選擇

鄭文燦說,在他進入政院後,積極協助讓「三心六線」計畫全部完成。(圖/李春台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行政院3月1日核定通過龜山捷運棕線綜合規畫,桃園市前市長,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4)日上午視察「桃園捷運棕線計畫」。他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在擔任桃園市長任內提出「三心六線」計畫,包括第二階段路網也已經完成核定,這六條線現在桃園鐵路地下化正在施工,綠線也進行很順利,機場線也已經打通至A22老街溪站。至於三線方面,綠線延伸至中壢已在去年12月完成核定,今年接著核定了龜山棕線,接著三鶯線延伸到八德也即將核定。 鄭文燦說,在他進入政院後,積極協助讓「三心六線」計畫全部完成。其中龜山棕線長11公里、設有7個車站,讓桃園到迴龍車程縮短只需18分鐘,進入台北也只要40分鐘,將來北桃通勤多一個選擇。 行政院已於3/1核定通過龜山捷運棕線綜合規畫。(圖/李春台攝) 鄭文燦提到,棕線推動過程中,交通部原本認為運量不足,在他上任後,經過多方溝通後,交通部終同意核定,地方也期待採取中運量,而且龜山市區台一線路段地下化,因為這兩個改變,好事多磨,經過多番溝通後才順利定案。 鄭文燦指出,其實棕線規劃在可行性階段,原本有列中央負擔上線,經過這次的調整,改為由桃市府負擔218億,市府只須編列預算92億,另由中央負擔238億,桃園市府的負擔減少了156億元,讓桃園財政得以支應推動龜山棕線,在政院核定後,希望由交通部和桃園市政府協調趕快動工;目前跟萬大線的共線部分已經動工,未來桃園人可透過萬大線進入新北市樹林、或是走新蘆線到新莊,進入三重及台北都會更加方便。

Read More

經期排卵不規律阻礙為人母 兩大武器協助成功享受天倫

黃珽琦副院長鼓勵,透過多元友善排卵針與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兩大利器,有望打造友善的不孕療程,幫助患者迎來好孕 1名35歲多囊性卵巢患者,長期因經期不規律,受孕非常困難。年輕時不太在意,但是到了想要擁有孩子、享有天倫的年紀時,卻面臨受孕的困難。在首次接受人工受孕失敗之後,她仍勇敢再次接受治療,選擇使用了友善排卵針療程與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的協助下,胚胎成功著床受孕,9個月後喜得男嬰,全家沉浸在天賜麟兒的喜悅中。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容易導致不孕 刺激卵巢排卵有助增加受孕率 黃建榮婦產科診所副院長黃珽琦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不孕常見原因,患者因經期不規則,可能2至3個月才來一次月經,臨床也有病患甚至長達1年,月經都沒有來。有些多囊患者就算有經期,也有可能不排卵,因此造就夫婦雙方要抓準懷孕時機,是難上加難。醫師建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自行多次嘗試都未能懷孕,最好尋求不孕專科協助。 黃珽琦副院長說明,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初步會先用口服排卵藥,強迫卵巢排卵,部份患者就能夠自然受孕,如果仍未自然懷孕,就可能需要人工生殖協助,在施打排卵針協助下,一次能夠排出20至30顆卵,取卵後在實驗室與精子結合後,再把胚胎冷凍保存,待身體調整到良好時機,最後植回胚胎受孕。 排卵針的選擇更友善了、已有多元的選擇搭配分析胚胎染色體 提高生育成功機會 黃珽琦副院長指出,過往提到人工生殖,每天施打排卵針常讓人感到恐懼,但目前已有打針次數較少的友善排卵針選擇,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的研究指出,發現利用友善排卵針搭配口服黃體素,產生效果與傳統排卵針相同,研究成果成功刊載於國際醫學期刊,減少排卵針施打次數,有助於降低人工生殖身心壓力。 黃珽琦副院長補充,女性在35歲前,卵子品質都很好,胚胎成功著床機率比較高,但35歲後卵子品質會越來越差,胚胎著床機率也就逐漸降低,現在可藉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分析胚胎染色體健康狀況,選擇狀態良好胚胎放回子宮,能讓受孕率夠提高至60%,流產率降低至10%,增加單次人工生殖成功率。 不論性別都可檢查確認身體狀況 面對不安夫妻溫暖解說減低焦慮 黃珽琦副院長提醒,現在社會晚婚已經是趨勢,如果年紀低於35歲以下,曾經嘗試自然生育半年至一年都未果,或年紀高於35歲以上,夫妻雙方都可以到醫療機構確認身體狀況,男性可檢查精液分析精蟲數量與活性,女性可抽血檢查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確認卵巢功能好壞,初步評估夫妻雙方身體狀況。 黃珽琦副院長也說,自己在台大醫院鑽研生殖醫學多年,也曾任新竹台大醫院生殖中心主持人,經歷許多曾經不孕夫婦惶恐與不安,在醫療協助下終於喜得子嗣,黃建榮婦產科診所希望能用溫暖方式,面對每位徬徨夫婦,每一個治療流程與步驟,都由醫師全面詳盡解說,希望能讓病人能完全瞭解治療流程。 精準醫療良深打造專門生育療程 醫學中心同等儀器協助喜得下一代 黃珽琦副院長提到,每一位病患都有各自的身體狀況,精準醫療就相當重要,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引進與醫學中心相同的各項儀器,協助每位夫妻檢查身體狀況,除了分析生育能力外,也能檢驗雙方有無隱性染色體基因,降低下一代罹患遺傳性疾病風險,在醫病雙方共同努力下,能順利誕生出美好的下一代。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失智成因8%是聽損 研究:助聽器可減緩認知下降

在2024年世界聽力日前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與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聽力專業醫療團隊,跨領域結合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社會局,攜手推動「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 今年18歲的楊同學,自小即有輕度聽力損失,因為家庭經濟考量並未選擇配戴助聽器,直到小二聽力損失逐漸加重,嚴重影響學習,才透過社福單位的協助戴上助聽器。但助聽器畢竟有使用年限,來到高中時在助聽器已不堪使用的狀況下很幸運地,再次透過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戴上科林助聽器公益贈的助聽器,除了學習不中斷之外,也可以持續讓他投入在最愛的街舞與音樂之中。 失智醫療及照護成本攀高 專家建議從矯正聽損做起 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學習,也會增加社交與職場工作的困難度,同時也會帶來不小的健康風險。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佔其中8.2%,排名第一。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僅醫療照護成本就超過2.8兆美元。而目前估計台灣有超過31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將以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因此透過預防醫學降低未來失智醫療照護成本,已成為國內產官學界極度關注的議題之一。 針對聽損預防認知衰退的解決方案中,美國霍普金斯大學Dr. Frank Lin最新研究即指出,配戴助聽器可使聽損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緩48%!透過助聽器可以減緩失智症和老年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然而價格不斐的助聽輔具卻限制了許多患者獲得聽能改善的機會。 六都產官學攜手嘉惠弱勢聽損族群 提供百萬助聽器免費適配 在2024年世界聽力日前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與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聽力專業醫療團隊,跨領域結合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社會局,攜手推動「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除了共同倡議聽力照護的重要性,透過全台服務據點最多的科林助聽器的公益捐贈,提供弱勢聽損族群免費的助聽器選配。即日起只要是年滿18歲,設籍六都,領有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證明的聽損者,均可向六都轄區內之輔具中心遞件申請。捐贈額度為每一縣市一百萬,助聽器總額達六百萬。 對此高雄市社會局表示感謝,科林助聽器公司不但提供免費聽力檢查,更捐贈高價助聽器造福市民,讓聽損市民生活品質提升。也呼籲聽力受損的民眾切勿忽視定期檢查聽力,或因經濟困境而錯失提早治療的機會,因此結合民間力量共同照顧有需求的族群,並喚起民眾對聽力的重視。 「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聽力保護從定期聽檢做起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也是此次「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的台北市醫師代表王懋哲醫師表示,年長者聽力損失同時也會導致語言辨識度也變差,即使聽得到講話的聲音,也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目前臨床上聽損初期只須配戴輔具如輔聽器或助聽器,借重許多新科技即可回復到正常生活,恢復幸福感。本身配戴助聽器近20年的金鐘影帝陳博正也加入活動呼籲: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聽力問題,讓身邊的人「足艱苦」。 科林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蔡鋕鑫更建議,對於某些聽力損失風險較高的族群聽力檢測特別重要,例如50歲以上的成年人、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工作或聽音樂者、或曾有耳疾或耳朵感染者。加上聽力損失和退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助聽器的介入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而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逐漸影響到日常溝通與生活品質,此時便應考慮使用助聽器了。如果發現您或您的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就需要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年後腹瀉就診多2成!逾9成群聚感染「諾羅」 酒精難滅、傳染力強怎防?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2,682人次,較前2週增加約2成。 春節後民眾因為腹瀉問題求診的比例明顯上升,群聚通報案件數也增加。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春節後的腹瀉就診人次比春節前多了2成左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且群聚事件主要發生場地以餐飲旅宿業為主。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像最近屏東烤蚵店的群聚案件,後續檢驗出來事實上也是諾羅病毒,呼籲民眾出遊不要只是噴酒精,它對諾羅病毒、腸病毒等消滅力是不足的,務必要「濕洗手」。 腹瀉就診人次高於年前 4週內有127起腹瀉群聚案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2,682人次,較前2週(第7週及第6週分別為114,185、121,315)增加約2成,與近5年同期比較,僅次於2023年同期161,114人次。 另外,近四週(第5至8週)共有127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較去年同期(93起)增加,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群聚主要的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為主(佔約8成),而這127起群聚事件中有67起有檢出病原體,其中檢出的病原體又以諾羅病毒為多(佔94%,共63件)。 諾羅傳染力強做好「這些」預防 不能靠酒精乾洗手 諾羅病毒是傳染力非常強的病毒之一,羅一鈞表示,它是冬季到春季之間最容易引起腸胃炎的病原體,而且沒有辦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消滅,因此特別提醒在這段流行季節出遊的時候最好是用肥皂或洗手乳濕洗手。 另外,羅一鈞提到,很多食物中毒、腹瀉群聚事件可能都是跟生食魚、貝類等海鮮有關,所以特別呼籲民眾在這段期間盡量不要生食沒有煮熟的生食品,如:生魚片、生蠔等,特別是本身有慢性疾病、身體免疫狀況較不好的民眾,以免感染病毒後有較嚴重的病症。 疾管署也提醒,若有腹瀉情形,應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也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交際菸偶爾抽危害不亞於每天抽!間歇性吸菸有「這些」健康風險

吸菸不會因吸菸量較少而危害較少,也有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 吸菸行為會透過同儕相互影響,根據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有15.5%的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原因為「別人吸跟著吸」,另外「應酬社交」也在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原因中佔4.7%。 許多人認為只是偶爾在社交場合吸菸,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不過國健署表示,這些「間歇性吸菸」一樣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有鑑於青少年吸菸行為易受同儕影響,國健署傳授「拒菸八不」,鼓勵民眾拒絕「交際菸」。 間歇性吸菸健康危害大 也有可能出現戒斷症狀 「交際菸」已成為一種人情壓力難以拒絕,尤其是青少年,許多人會為了獲得同儕的認可而在社交場合吸菸。而這些只在社交場合才吸菸的吸菸者,即被歸為「間歇性吸菸」。 國健署表示,研究指出僅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認為間歇性吸菸有健康危害,並認為只要自己願意戒菸就能戒除,但事實上間歇性吸菸一樣會影響健康,研究已證實,間歇性吸菸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每日吸菸者相同,而且死於主動脈瘤的風險幾乎是不吸菸者的3倍。 除了心血管風險外,間歇性吸菸也會增加胃腸道(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的風險,並引發身體各部位的疾病,國健署提到,像是呼吸道感染、白內障、生殖系統受損、肌肉骨骼損傷及病後殘疾等,機率都會提升,甚至會使男性死亡風險上升60%,女性平均壽命減少4-6年。 由此可知,偶爾吸菸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不亞於長期吸菸者,吸菸也不會因吸菸量較少而危害較少。另外還有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國健署提到,研究指出10%的人在抽第1支菸後2天內會產生戒斷症狀(如:焦慮易怒、情緒低落),25-35%的人則在1個月內出現症狀(如:精神難集中、難以入眠)。 如何委婉拒絕交際菸? 國健署授「拒菸八不」訣竅 吸菸的成癮性極高,不僅會影響自身健康問題,其二、三手菸也會危害到家人及朋友。因此,明確拒絕交際菸相當重要,不過該如何委婉拒絕又不失禮貌呢?國健署表示,民眾可以透過「拒菸八不」向菸說不: 堅持拒絕:堅定拒絕可有效化解對方的要求。 告知理由:用簡單的理由拒絕對方的要求。 自我解嘲:幽默自己,我就是不做,又何妨。 遠離現場: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藉機遠離現場。 友誼勸服:以友情為出發點,動之以情,規勸對方。 轉移話題:邀請一同做別的事,化解情境。 反說服法:用道理、證據說服對方。 反激將法:反將一軍,能不盲從朋友意見,才是成熟。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交際菸對身體一樣有害,當一個好朋友應以拒菸取代交際菸,為自己與朋友的健康一起把關。 戒菸藥品免收部分負擔 可透過「這些」管道諮詢 另外,自111年5月15日起已免收戒菸服務藥品部分負擔費用,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都可提供戒菸藥物治療服務與衛教諮詢、支持與關懷。 民眾也可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尋求戒菸服務相關資訊,若對戒菸過程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撥打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與專業人員一對一諮詢,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或透過LINE通訊軟體獲得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 吸菸有害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間質性膀胱炎」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不同!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又叫作「膀胱疼痛症候群」,它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泌尿道發炎、膀胱炎不同,其確切病因目前醫學上也不是非常瞭解,而且沒有根治的方式,患者常會因為疼痛、頻尿而影響生活、工作等。 這樣的疾病該怎麼治療?又該如何與疾病和平共存呢?透過衛生福利部台中及苗栗醫院泌尿科李明輝醫師分享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間質性膀胱炎病友范小姐分享自身治療經歷,一同了解「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病因不明 常有下腹痛、頻尿症狀 「間質性膀胱炎」主要是因為膀胱黏膜保護受損而引起各種相關症狀。李明輝醫師表示,當膀胱黏膜出現破損,刺激性物質會由膀胱滲到膀胱壁外,刺激膀胱神經產生疼痛的感覺。 這些神經又與大腦相互連結,若是膀胱長期刺激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化」。李明輝醫師說明,中樞神經敏感化有知覺敏感化、痛覺提升化等2特徵,當遠端膀胱受到刺激時,大腦就會產生疼痛刺激物質,長期下來病人只要有壓力、煩惱、憂鬱,就會產生刺激物質引起下腹部疼痛。 下腹疼痛是間質性膀胱炎最核心的症狀,李明輝醫師提到,當膀胱有尿的時候,病人如果不去上廁所解尿,接下來就會覺得膀胱不舒服、下腹不適疼痛,因此病人會一直跑廁所,連帶會有頻尿的現象。 間質性膀胱炎無客觀診斷標準 約10年才可確立診斷 由於間質性膀胱炎下腹不適、頻尿的症狀,與尿路結石、細菌性膀胱炎等相似,而且診斷上又不像癌症一樣,有切片病理檢查等客觀標準,因此患者往往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確立診斷。 病友范小姐表示,自己因為頻尿、夜尿,一個晚上需上4-5次廁所,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原以為是泌尿道發炎感染,經過長時間的不對症下藥,折騰很久後才終於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 李明輝醫師也指出,從2018年以健保資料庫為依據發表的資料來看,間質性膀胱炎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21.8人,但這數字是遠遠低於它實際的發生人數,因為有些病人不會求醫,甚至有些是還未被診斷的,研究顯示這類病人可能要經過10年、5到6個醫師的診斷後,才能夠得到最終診斷。 間質性膀胱炎無法根治 需治療+日常照護控制症狀 另外,目前間質性膀胱炎也沒有根治的方法,治療的目的是讓嚴重度降低、發作頻率減緩。不過隨著醫學進步,現在病人其實有許多不同的治療選擇,可以透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配合日常照護控制症狀,與疾病和平共存。 李明輝醫師提到,像玻尿酸膀胱灌注,主要是將藥物灌入膀胱,將破損的地方修補起來以達到治療效果,目前食藥署(TFDA)核准的藥物經多國醫學中心研究,製作過程步驟都很清楚,療效很被醫學界肯定,經過5-6個療程後,約80%的病人都會得到改善。 而病友范小姐也是使用玻尿酸膀胱灌注的個案之一,李明輝醫師表示,范小姐本來要吃很重的止痛藥、安眠藥等,但現在只要透過灌藥的程序,就能控制得很好。范莉婷小姐也表示,接受了大概12次的藥物治療後,目前效果非常良好,只要定期追蹤、灌藥即可。 不過,李明輝醫師表示,目前在臺灣如果要使用特殊藥物(如:玻尿酸等)灌注,一定要先過膀胱擴張術加上膀胱鏡,了解膀胱、尿量的情形後,將資料送到健保署審核通過才可使用。 因此,治療其實可以分為2階段,第一,先進行手術「膀胱擴張術」,第二,膀胱內的玻尿酸灌注,再加上飲食、壓力的控制。李明輝醫師提到,這3個是間質性膀胱炎最基本的治療原則。 注意「這些」警訊早期診斷 配合治療避免影響生活 現在間質性膀胱炎有許多治療方式,病人若能早期發現、治療,也能避免生活品質受到更大的影響。李明輝醫師提醒,特別是30-50歲女性,如果小便次數越來越多、不上廁所就覺得下腹不適,就要懷疑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應進一步診斷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信對疾病的預後一定會有美好的結果。 病友范小姐也鼓勵病友應積極診斷、治療,保持心情愉快,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相信一定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生活品質,和她一樣與疾病和平共存12年。 苗栗醫院泌尿科李明輝醫師分享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間質性膀胱炎病友范小姐分享自身治療經歷,一同了解「間質性膀胱炎」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229壽星四年過一次生日!張善政當慶生會神秘嘉賓

張善政拿出準備好的草莓蛋糕,走進正在進行慶生會的會議。(圖/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29)日在臉書發布Reels短影音,內容是自己出了一趟「秘密任務」,原來,因為今天是四年一次的2月29日,張善政特地到環保局環境稽查大隊蘆竹中隊幫兩名2月29日出生的同仁慶生。影片中,兩名同仁看到張善政端著蛋糕出現,紛紛露出訝異的表情,張善政也利用機會祝福所有在這一天出生的朋友生日快樂,網友則留言回應,「張市長勤政愛民好溫馨」、「超級溫馨~就是市長會願意做的事」、「暖哥無誤!驚呆夥伴了哈哈」、「太有心了,好窩心啊!」。 影片中,張善政一抵達蘆竹中隊後,便拿出準備好的草莓蛋糕,走進正在進行慶生會的會議室,而鏡頭也記錄下這有趣的一刻,兩名壽星看到張善政出現,臉上不約而同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後,現場響起生日快樂歌,歡樂的幫壽星慶生。 兩名壽星看到張善政出現,臉上不約而同露出驚訝的表情。(圖/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張善政表示,2月29日出生的人,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而桃園市政府有26位同仁在這天出生,非常難得的是,其中有兩人都在環保局蘆竹清潔中隊服務。也因此,自己一早就充當神秘嘉賓,帶著生日蛋糕到蘆竹中隊幫這兩名同仁慶生。張善政也藉這個機會,祝福所有2月29日出生的朋友們生日快樂。 影片上線後,許多網友也留言讚美張善政的貼心舉動,「超級溫馨~就是市長會願意做的事」、「張市長勤政愛民好溫馨」、「好貼心喔~能成為市長的員工真的好幸福~」、「暖哥無誤!驚呆夥伴了哈哈」、「真窩心!對下屬真用心讚!加油」、「太有心了,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祝生日快樂」、「貼心市長帶來的驚喜誰能抗拒?」。

Read More

男與懷孕妻1原因路旁發抖 蘆竹警暖心助返家

警方巡邏時發現張男與懷孕妻子站在路旁似乎在等人。(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一名被通報失蹤的23歲張姓男子,去年7月與家人發生爭執離家,至今未與家人連絡,目前與妻子住在花蓮。張男日前來桃園拜訪友人後準備返家時,在蘆竹區富國路一段156巷口卻遲遲等不到計程車,蘆竹警分局員警巡邏經過上前關心,見他與妻子因天氣寒冷不停發抖,先將兩人帶回分局,提供暖暖包、熱飲給兩人驅寒,並幫忙告知張男母親,他一切平安,張男離去時也向警方道謝並說,會再來桃園遊玩。 警方表示,日前晚間巡經富國路一段156巷口,發現張男與其懷有身孕之妻子站在路旁似乎在等人,上前關心詢問,以警政系統查得張男於去年11月為其母親報案失蹤。張男提到,因與家人發生爭執而於去年7月離家,目前與妻子居住在花蓮,自去年離家至今未與家人聯絡。 員警將張男及其妻子帶返駐地進行失蹤人口撤尋。(圖/讀者提供) 警方說明,張男來桃園拜訪友人後,原想叫計程車至車站,但未看見明顯地標及等待多時未看見計程車經過,員警告訴他,附近不遠處的蘆竹龍德宮為該處之明顯地標建築可供辨識地址。張男又說,桃園天氣很冷而花蓮溫暖,見他手插口袋不住顫抖,員警先將張男及其妻子帶返駐地進行失蹤人口撤尋,並提供暖暖包及在附近超商購買熱飲給兩人飲用驅寒,兩人離去時也向警方道謝,並提到之後還會再來桃園遊玩,並請員警務必向其家人報平安,隨後,警方打電話告知其母親,張男目前人尚平安,母親才安心向警方答謝。 警方談到,員警執勤時積極查尋失蹤人口,適時給予所需協助,苦口婆心勸導失蹤人返家或與家人聯絡,並向報案人告知助其安心。家中如有易走失之長者或孩童,請務必多加留意關心及與警方聯繫,避免發生意外憾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