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卿一句話 助廖偉志東山再起

資深音樂人廖偉志發文,感謝張秀卿幫助他東山再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資深音樂人廖偉志老師在臉書發文,分享觀看張秀卿演唱會的感觸,謝張秀卿一句話改寫命運,並透露〈辣妹駕到〉原本寫給謝金燕,結果張秀卿一句話攔胡成代表作。 廖偉志回憶當年27歲時,正值人生低潮,在恩師黃建銘老師收徒下,得到為張秀卿寫歌的機會,經典作品〈冷冷的棉被〉就此誕生。 多年後,廖偉志事業遭逢創業失敗,試圖重返音樂圈時,竟在台北與豪記唱片老闆會面時意外重逢張秀卿。張秀卿當場隨即向老闆力薦他擔任下一張專輯的製作人,成為他東山再起的關鍵契機。 其中〈辣妹駕到〉一曲原本是寫給謝金燕的作品,但張秀卿在挑歌時堅定直言「我要這首!」,沒想到,這首歌不僅成為張秀卿繼〈車站〉後的代表作,更紅遍KTV與海外,也成為不聽台語歌的國語掛年輕人K歌必唱之作,意外打開電音搖滾市場,成就雙方音樂生涯的經典。 另一首〈春花望露水〉的誕生,也在張秀卿的詮釋下感動了無數人,廖偉志說:「張秀卿用〈春花望露水〉與〈辣妹駕到〉證明了她能文能武的唱功,也為我寫歌與唱片製作的寬度留下了歷史。」

Read More

TEEN TOP出道15年 10月來台開唱

韓國男團TEEN TOP 10月5日來台辦15週年演唱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韓國人氣男團TEEN TOP以超強舞蹈實力被公認為「刀群舞偶像」,今年迎來出道15週年,將以全體回歸並推出全新專輯《Just 15, Just Teen Top》,25日正式宣布10月5日於Zepp New Taipei舉行演唱會,為粉絲帶來熱情滿溢的舞台。 TEEN TOP擁有多首被韓國公認經典的名曲〈不要噴香水〉、〈Crazy〉、〈Missing You〉等,台灣粉絲多是早在出道時期就給予支持。 Niel回憶起2012年第一次訪問台灣說:「機場有很多粉絲來迎接,那是第一次粉絲見面會,當時看到粉絲們用韓語大合唱〈Crazy〉的情景讓我很驚訝。此後無論是以TEEN TOP還是個人活動,經常來台北舉辦粉絲見面會和演唱會,每次都有粉絲熱情支持,所以對城市和粉絲都感到很親切。」 忙內創造則說,「2023年再次來到台灣,雖然是久違的訪問,但發現以前的粉絲依然在場,並繼續支持我們,真的很感動。」並透露前年演唱會結束後去九份,覺得是一個讓人療癒和心情愉快的地方,這次來台若有空檔,也想逛逛夜市。 這次TEEN TOP將於10月5日在台舉辦15週年演唱會,當天正好是成員天地的生日,讓他直說這場台北演出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意義:「能在生日當天與台灣ANGEL相聚,是最大的幸福。一直以來都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次能夠履行承諾再次站上舞台,真的非常感謝粉絲的等待與陪伴。」

Read More

〈我們六個〉網路討論度飆 黃薇渟靈堂淚崩 看哭觀眾

  大愛劇「我們六個」改編自真實社會案件「李月桂案」,演員黃薇渟(左)飾演大姊秋伶,在靈堂崩潰爆哭一幕,也讓觀眾跟著潰堤。(大愛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大愛劇「我們六個」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李月桂案」,網路討論度高;飾演劇中大姐秋伶的游珈瑄及黃薇渟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每次的魔王場都有為角色原型發聲的使命感,編劇林佳慧盼能讓每個傷口都能找到出口。 劇中黃薇渟在靈堂崩潰爆哭,被形容是「核彈級」哭戲,讓觀眾跟著潰堤,鏡頭透過回憶爸爸的畫面,巧妙連結了「大小秋伶」的情緒。黃薇渟表示,「謝謝(郭富美)媽媽本人的偉大與秋伶姊的緣分,還有一切的能量。」 游珈瑄飾演「小秋伶」,身為「長女」展現出的一言一行,牽動觀眾的心。她的戲分篇幅大、拍攝壓力也大,她分享,在拍攝的第1個月,自己每天背著「我今天又搞砸了」、「完蛋了」的念頭回家,突然間驚覺似乎跟劇中「小秋伶」度過每天的心情有些相似,「花盡氣力,事情怎麼好像還是沒有變好,甚至還變得更糟。」 游珈瑄說,「我們可能都闖進一些勝率極低的冒險,未成年的小秋伶可以這麼勇敢,那我們好像也可以再撐一下吧!」 林佳慧表示,這次改編自真實的故事,「我必須更謹慎,因為這些傷口不是我的,我沒有權利任意觸碰」。她表示,在田調的時候,發現這6個孩子有些事他們從來沒對彼此說過,直到看劇本才知道,就連當事人自己也在重新認識彼此,這種雙重的「發現感」,讓故事有了另一層意義。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解碼五千年:玉雕紋方鐲的前世今生與誤解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畢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五千年前,它是連結天地與神靈的祭祀聖物;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卻將它視為轎夫肩上的日用器。跨越時空的意義轉換,訴說著文化的遺忘與再發現。 相遇 我是在瀏覽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網站時,第一次與它相遇。螢幕上,它靜靜地呈現著——方形外壁、圓形內孔,厚實卻不顯笨重,線條間隱隱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說明頁除了標示「良渚文化早期 玉雕紋方鐲」,還提到一段耐人尋味的文字:「乾隆皇帝認為這是古代抬舉輦車或樂鼓時,套於車前橫木兩端,供抬物者扛於肩頭的玉器。」讀到這裡,我不由自主停下滑鼠,思緒漸漸被牽引。 五千年前,它或許曾安放於祭壇,象徵天地與神靈的聯繫;兩百多年前,它卻被帝王視作肩頭的承重器具。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場跨越千年的「誤會」,正是它漫長旅程中最戲劇的一幕,也成了我追尋它故事的開端。 圖一 圖一  玉雕紋方鐲,高 7.6 公分,口徑 6.1 公分。四面器表的中央直槽處,陰刻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御製詩〈詠漢玉輞頭缾〉:「輞頭名近俗,却自古胥知,云是五輅舁,飾為兩首儀,璘㻞深浸土,刻畫細如絲,周禮周官世,睪然興緬思。」詩句中,乾隆以「輞頭」為名,聯想其可能作為古代五輅車前端的裝飾與承重構件,並讚嘆玉質在長年埋藏後依舊瑩潤,紋飾之細若絲毫,令人追想遠古周禮與古制。 圖二 圖二  御製詩的刻寫方向,與玉鐲原先紋飾的雕刻方向恰好背離,彷彿在同一件器物上並置了兩個時代的視角與語言。 圖三 圖三  故宮的說明指出,器物上深沉的赭色並非歲月自然的沉澱,而是在刻字完成後,才為整器重新染上色彩。 誕生 它的故事開始於五千年前的長江下游,那是良渚文化的時代。當時的良渚人建造了巨大的宮殿平台與精緻的水利系統,掌握了複雜的社會組織與宗教儀式。在良渚人的世界裡,玉器不是佩戴的點綴,而是通向神明的媒介,權力與信仰的化身。玉琮尤為重要—或許他們將方形的外壁喻為大地,圓形的內孔象徵蒼天,將「天圓地方」的宇宙理念凝於一器之中。 圖四 玉琮 浙江余杭瑤山遺址西墓2844 這件如今被命名為「玉雕紋方鐲」的器物,正是玉琮系統的一支。工匠選擇質地細膩的玉料,先用切削工具打造外方形體,再鑽出圓孔,然後用細石器刻劃出紋飾,最後用細砂打磨至光潔。外壁上規整的刻紋,也許是神祇的象徵,也許是氏族的標記。製作完成後,它極可能被放置於祭壇,用於祭天、祈求庇佑或祖先崇拜。當時的良渚人不會想到,數千年後,這種神聖符號會被人解讀為「轎具」。 圖五 玉琮 浙江余杭瑤山遺址M12-2789 沉睡 然而,沒有任何文明能永遠保持榮光。良渚文化在數百年後衰落,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或許是氣候變遷,或許是洪水氾濫,亦或是社會動盪。曾在祭壇上高舉的玉器,被連同其他物品一同埋入墓葬,從此隔絕於陽光之下。 在漫長的歲月裡,泥土將它緊緊包裹,地下水的礦物滲入玉質,使它的色澤更加沉穩。刻紋間積聚的微塵,如同歷史在它身上留下的低語。它靜靜地等待,既不知外面的世界已滄海桑田,也不知自己原本的神聖意義會在未來的時代中逐漸淡去—甚至被誤會成另一種物件。 再現與誤讀 重見天日的時刻,已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具體的出土地點與發現過程已不可考,但它最終進入了清代宮廷的視野。乾隆皇帝一向喜愛古玉,尤其對造型奇特的器物格外關注。然而,到了清代,良渚文化的宗教體系早已斷絕傳承,沒有人能從器形與紋飾中讀出它原本的用途。 乾隆見到它時,憑藉形制作出了自己的推測(或許亦跟臣下有所討論):「古代抬舉輦車或樂鼓時,套於車前的橫木兩端,讓抬物的人扛於肩頭的玉器。」這個判斷,從實用邏輯來看並非全然荒謬——厚壁中空的形制,確實與某些承重墊具相似;尺寸又不適合佩戴於手腕,自然讓人往「工具」方向聯想。於是,這件在良渚時代象徵天地的祭祀禮器,在乾隆眼中成了與日常器物相關的物件,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意義轉換,也種下了「千年誤會」的註腳。 現代的還原 直到二十世紀,考古學與玉器研究的進展,才讓它的身份逐漸清晰。隨著浙江餘杭反山與瑤山等良渚遺址的發掘,大量玉琮與相關玉器被出土。學者們透過比較形制、分析紋飾、研究出土背景,確認這類外方內圓、刻有符號的器物,是良渚精英階層在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而非實用工具。 這件玉雕紋方鐲,也因此回到了它原本的文化系統之中。它不再只是清宮檔案中的一件「轎具」,而是五千年前宗教禮儀與社會秩序的實物見證。那場誤會雖然持續了兩百多年,但正因如此,它的故事才多了一層時代間對話的趣味。 延續 每一件古器物的旅程,都是一段關於人類記憶的故事。這件玉雕紋方鐲,從良渚的祭壇,到清宮的庫房,從被誤認為轎具,到重新被識別為祭祀禮器,它的意義隨著時代而改變。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歷史知識的流失與再發現,也讓我們看見,器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或許在未來,它還會走進新的展覽,或被納入虛擬實境的數位博物館,讓世界各地的人在螢幕前與它相遇。它不會說話,但它的形制與紋飾,會繼續啟發人們去追問:我們今天對它的理解,會不會在千年之後,又被另一個時代重新改寫? 資料來源 圖一~三:玉雕紋方鐲。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CC BY 4.0 @ www.npm.gov.tw 圖四~五:浙江省人民政府 故宮博物院編,《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北京:故宮出版社,2019。

Read More

靜謐之境 鄭雅勵29件水墨創作展

鄭雅勵和亮點作品《靜謐森心》合照。(新營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新營文化中心即日起至九月十四日於雅藝館推出「靜謐之境~鄭雅勵水墨創作展」,展出藝術家鄭雅勵近年精選的廿九件水墨與彩墨作品。這項展覽融合傳統筆墨的深邃神韻與當代色彩的細膩語彙,勾勒山林秘境的靜謐氛圍,帶領觀眾走入一場視覺與心靈交織的詩意旅程。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鄭雅勵現任教於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師承水墨名家蔡茂松,長年專注於創作與教學。她善於以清逸筆觸捕捉自然景物的瞬息之美,作品靈感來自對台灣山林與四時風景的深刻凝視。畫面層次分明、色彩疊染如夢似幻,呈現出沉靜而幽遠的意境,邀請觀者在凝望間感受心靈的共鳴。 這項展覽亮點作品包括《淺溪棲影》,描繪白鷺靜立於溪水之上,與岸邊搖曳的甜根子草相互映襯,營造出純淨而詩意的景致;以及《靜謐森心》,展現森林深處的低語時光,梅花鹿悄然現身樹影之間,畫面含蓄卻富含生命張力,彷彿引領觀者傾聽自然最細微的呼吸。 新營文化中心說,「靜謐之境」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的展示,更是一場與自然對話、與心靈交流的體驗。 鄭雅勵期盼透過作品,邀請觀者於山水畫境中尋回屬於自己的寧靜與感動。展覽期間誠摯邀請愛好藝術與自然的朋友前來共賞,一同走進這片靜謐詩意的山林世界。

Read More

孫可芳懷孕激動配音 險動胎氣

  李國毅(左起)、孫可芳、劉冠廷為動畫《勇者動畫系列》第2季配音。(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劉冠廷、孫可芳及李國毅為《勇者動畫系列》第2季配音。孫可芳配音時已是懷孕後期,遇到激烈戲碼擔心「動到胎氣」;劉冠廷則分享第2次過父親節的心情。 《勇者動畫系列》曾獲2022年金鐘獎動畫節目獎,第2季《勇者動畫系列2》除延續劉冠廷、孫可芳夫妻檔配音,還加入新成員李國毅。劉冠廷更獻唱劇中歌曲。 孫可芳提到,錄音時正值孕後期,動畫中不少打鬥戲讓她配得相當投入,「我很激動在配音,大家都很怕我動了胎氣」。劉冠廷則在旁打趣說:「早知道這麼危險,就不讓妳接了。」 《勇者動畫系列》改編自台灣漫畫家「黃色書刊」的作品《勇者系列》,描述人類與魔族長期對立的奇幻世界。人類會從菁英中挑選象徵公平正義的代表「勇者」,而「魔族」則被貼上邪惡標籤。劉冠廷在片中為「抱歉勇者」配音,被問及現實中如何向老婆道歉?他害羞笑說:「我們都會學猩猩叫道歉,這好私密喔。」李國毅則透露,自己常用裝可愛的方式認錯,「因為在老婆面前不用面子」。 談到近況,劉冠廷表示與孫可芳除了拍戲,也會輪流育兒。前陣子回家與岳父、姑丈、姨丈一同慶祝父親節時,長輩還為他唱歌祝福,他笑說:「以前都是我祝福別人,現在換我接受祝福,突然覺得很感動。」 李國毅則說,目前生活重心放在家庭,希望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現在想要有自己的步調,剛好步調緩下來休息,也可以累積能量」。

Read More

磺溪文學營 邀您走進散文的深度與溫度 歡迎踴躍報名

磺溪文學營邀您走進散文的深度與溫度,歡迎踴躍報名。(彰化縣政府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二0二五磺溪文學營將於九月六日及七日在彰化縣立圖書館四樓會議室登場,今年以「散文」為主題,邀請六位重量級文壇名家親臨授課,帶領學員從不同視角探索散文的豐富樣貌,深入感受文字蘊含的溫度與力量。即日起開放報名,課程免費,歡迎熱愛文學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彰化素以文化沃土著稱,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多元的風土人情。今年課程不僅著重技巧的傳授,更重視心靈與文字的交流,兩天課程內容包含:吳鈞堯老師「從自我反芻書寫」,分享如何透過細膩的觀察與反思,將生活轉化為動人的文字;陳(木百)青老師「炙熱的文字海」,探索文字的張力與感染力;徐志平老師「生命珠璣如文」,分享從人生故事中提煉真摯情感,讓散文更具深度與韻味。 王瓊玲老師主講「文學於心的感動」,探討文學與情感的共鳴;廖玉蕙老師「以文學剖析內在我」,帶領如何透視自我將心靈的隱密角落化為文字;林黛嫚老師以「用書寫跨越時空」,引領學員打破時空界線,讓散文成為穿越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另課程還包含「寫作練習」,傳授如何將感悟化為篇章,提升文字表達的靈活度,帶領學員全面體驗散文創作之美。 文化局表示,為保障名額及學習品質,報名須繳交五百元保證金,全程參與兩日課程者,於活動結束後全額退還保證金。正取五十名,備取十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Read More

搞笑辦案 連恩尼遜暫別硬探

以硬漢形象深植人心的連恩尼遜,在全新動作喜劇《脫線神探》中,一本正經搞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連恩尼遜在黑色幽默警探電影《脫線神探》一本正經演出,笑果十足。 派拉蒙影業22日推出全新動作喜劇《脫線神探》,重啟自經典喜劇鉅作1988年《笑彈龍虎榜》、1991年《站在子彈上的男人》以及1994年《脫線總動員》最具黑色幽默的警探電影。 《脫線神探》首先登場的,當然就是連恩尼遜。製片艾瑞卡哈金斯說:「連恩因為《即刻救援》系列,早已塑造出那種強悍、複雜卻正直的銀幕形象,他是一位成熟、有品味、情感深刻、嗓音低沉沙啞的經典巨星,讓他來演小法蘭克雷賓這種瘋狂又搞笑的角色,實在令人興奮。」 連恩尼遜談到角色說:「小法蘭克雷賓是一名非常投入的警探,但卻經常出糗。他不是笨蛋,但帶著一點天真,常常把事情做錯,但始終抱持正確的態度。這也讓他陷入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最後得用一種既笨拙又搞笑的方式想辦法脫身。」

Read More

酬勞8位數 曾馨瑩首代言醫美 全捐公益

曾馨瑩首度擔任醫美形象大使,22日以仙氣女神姿態亮相,宣布8位數代言費全數捐助公益。(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夫人曾馨瑩22日以仙氣女神姿態亮相,宣布擔任醫美形象大使,強調過去從未代言過任何醫美產品,對代言非常謹慎,這次選擇逆時針,除了親自確認產品的安全性與效果外,也結合公益,是給孩子最佳身教。 曾馨瑩坦言,因為雖然自認年紀狀態還可以,但也覺得,人總是希望能夠keep好狀態,可以保持年輕,且覺得皮膚也會慢慢變得比較鬆垮,就想到要找尋一些比較安全的醫美療程。 曾馨瑩說,更重要的是,品牌願意投入公益,讓她決定破例接下人生首次醫美代言。她更將8位數代言酬勞捐贈5個公益團體,希望將「逆轉回最美時刻」的力量化為幫助他人的希望。 曾馨瑩覺得,做公益這種無形的身教其實影響孩子很多,「因為我的孩子這幾年看到我做公益,都會主動跟我說媽媽為什麼不帶我去。」還透露,今年暑假女兒自己跟幾個同學去了好多偏鄉去教一些小孩子課程的訓練,「我覺得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Read More

開學季 黃氏兄弟捐文具助弱勢

YouTuber「黃氏兄弟」22日捐贈大批文具用品給紅心字會,並號召民眾幫助弱勢學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開學季前夕,擁有超過231萬訂閱的超人氣YouTuber「黃氏兄弟」再度展現暖心一面,22日慷慨解囊,捐贈大批文具用品給紅心字會,更號召民眾一起響應公益,讓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們安心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黃氏兄弟長期投入各項公益活動,累積幫助過近千位弱勢兒童。他們不僅是號召身旁好友參與外,也揪粉絲們一起參與公益,持續的將每一份善心,讓許多有需要的孩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也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重要支持。 黃氏兄弟哲哲表示,透過一份小小的文具組,不僅補足了孩子們的學習所需,更為他們提供了珍貴的心靈慰藉;瑋瑋也說,每一次參與紅心字會公益活動,讓他最感動的地方,就是粉絲們都會一起來,讓小小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大愛心,因此可以讓許多弱勢兒童受到幫助。 黃氏兄弟也呼籲,弱勢家庭能夠渡過難關,是要靠著社會大眾在關鍵時刻提供不同的幫助,不論是捐款餐費、助學金、急難救助金、學習用具、教科書、電腦等,順利解決弱勢家庭兒童的各項困難;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愛與關懷,能夠更勇敢的邁向人生的夢想旅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