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墨默吾聞—軻三書道40年展」個展。(記者蔣謙正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台南在地一位頗為特別的書法創作者,將於三月六日至二十七日在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墨默吾聞—軻三書道40年展」個展,他字號「軻三」,有一種任筆縱橫、揮寫隨興的意味,字體以行書為多。
軻三本名張孟權,設有「瘋顛狂書道館」,一九六二年生於台南,素以字行,別號老痞、無名,常署瘋顛狂道人、愚齋山人,烏山半叟、無名齋主、道囝仔、筆山行者、鄉野村夫、長鬚道子、六甲痟郎、六甲簫郎等。
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墨默吾聞—軻三書道40年展」個展。(記者蔣謙正攝)
軻三老師高徒、三合堂主「阿偉」陳正偉,談起軻三老師從書寫愛好到藝術創作的歷程,是因為飲酒的催化,往往醉到酩酊而不僅醺然,更與顛張醉素「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欲書書不得」的情境是相類的。
阿偉於2004年起研習書法,軻三老師原不飲酒,其後師徒熟稔,嘗試酒醺作書而頻得意外之趣,於是燬去不愜意的前期所作數百件,某回更飲至爛醉,和以音樂,擊掌大叫,瞬於五、六米鉅幅揮寫「霸」字,竟因肆力猛勁進口吐紅色紙汁液,宛如嘔心瀝血場景,驚駭得送醫急診,傳為趣聞,於此凝鍊師徒書道創作藝術(道)的核心思維:瘋、顛、狂,瘋—鍥而不捨、持久投注;顛—顛覆傳統,走自己的路:狂—狂放不羈、創作自由。
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墨默吾聞—軻三書道40年展」個展。(記者蔣謙正攝)
軻三老師的創作情境,即品茗、聞樂、飲酒,在到達偶然欲書,或預想的書寫感覺之際,自然而然進入意識放空狀態,此時各種干擾書寫儀軌的因素降至最低:書寫也能「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因此有理論家認為,作草書是當下潛意識的反射,所謂出神入化,而飲酒醺醉恰是良媒催化。
軻三老師五年來自學製作洞簫有七十餘管,平常到山區看風景、泡茶、吹簫、冥想就會生出靈感,他認為放空才能從內在湧出真我的思想,一味地把知識、見聞填進來,自性自覺難免會被堵塞蒙蔽,為何這些年不臨帖而純任自然揮寫,用意便是挖掘書寫的本體—自我,一種不雕琢點線形質的走筆意趣,而書寫的熟悉符號則碑楷行草自運為體,文字內容大抵不出生活題材,文體以白話詩文為主。
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墨默吾聞—軻三書道40年展」個展。(記者蔣謙正攝)
他覺得那些富時代性,饒鄉土語境的話頭,文言文或格律詩顯得不搭調。如「儘管睡懶覺,不要自責,因為你起來也創造不了任何價值。」、「手機對全人類的戕害,將遠勝於毒品。」、「大隻鷄慢啼」、「查埔郎四十歲,親像一尾活龍。」、「煙酒味」、「婆媳調味湯」、「蕭郎牌旗艦商品」、「懶牛運功散,專治四十歲後之查埔郎。」、「模蜊兼洗褲」等,諸如此類民間俏皮話、土俗語,雖不登文學堂奧,自有一股庶民氣味、道理,放在藝展空間,往往能讓觀者觸目會心,頓然紓解對書法藝術深奧內容難解的迷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