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室內樂團」全新製作 二日登場

「新古典室內樂團」全新製作《聲景紀實音樂劇場-旗津白玫瑰‧25紀事》二日起在衛武營登場。(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傑出藝文團隊「新古典室內樂團」2023年度全新製作《聲景紀實音樂劇場-旗津白玫瑰‧25紀事》,由榮獲「2022高雄文藝獎」肯定之藝術總監陳欣宜,以民國62年25位年輕女工不幸罹難的旗津渡輪事件為創作題材,邀請馬來西亞籍國際知名音樂藝術家Ng Chor Guan 黃楚原跨國共創,舞台設計則力邀甫獲得《2023倫敦設計大賽》鉑金獎肯定的趙建銘建築師操刀,耗時三年,將一個悲劇歷史事件轉化為對人類共同價值的反思,以及對人類生命與尊嚴的讚頌。 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表示,新古典室內樂團長期在地深耕,作品一直是與土地有深刻連結,帶給大家許多共鳴,並榮獲國際肯定;此作品回望歷史,展望未來,為城市帶來饒富深刻的意涵。 藝術總監陳欣宜表示,她從三年前開始了《旗津白玫瑰25紀事》的創作計畫,從駐地旗津、深入田調,以及對城市紋理的爬梳、歷史記憶的探索,透過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創作者的共同交流,到今年完成製作首演,恰巧是此歷史事件屆滿五十周年,加上自己身為女性,又是在地高雄人,感覺具有特別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新古典室內樂團的演奏家和肢體藝術家們,首度嘗試了Divisived Theater(集體創作)的呈現方式,期待實驗當代音樂、聲景素材、紀實影像、物件、即興、舞踏元素及空間美學,相互之間創作關係的無限可能,藉由舞台上異質元素的高度整合與跨域交融,呈現超乎想像的獨特美學,希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劇場體驗。 全劇包括《軌跡》、《選擇》、《回家》三幕,展現當代表演藝術跨域交互對應的存在型式;9月2日(六)晚上7時30分、9月3日(日)下午2時30分,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盛大公演。

Read More

蘇小燕繪畫創作個展楊逵文學紀念館登場 以《愛》展現生命美好

畫家蘇小燕(右二)在新化區楊逵文學紀念館舉辦個展,台南市藝術家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文欽(左二)、理事李牡丹(左一)、老公林南雄(右一)是重要推手。(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台南市藝術家協會理事蘇小燕五十三歲才拾起畫筆學作畫,畫了十二年後第一次舉辦創作個展,分享她涵蓋多種類型的繪畫創作。策展人、新化高中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文欽推崇她能賦與作品人物新生命,景象皆有著歲月、情感交疊的故事,在畫面中展現生命的美好和哲理。 蘇小燕年輕時就喜歡藝術,但因工作關係,未能有機會多接觸。她從事精品寢飾工作多年,中年過後想重拾繪畫興趣,就參加勞工育樂中心松柏學苑,師從蕭中立老師學習素描,認真學了四年,而後靠自己鑽研,繪畫形式擴充到刺繡、粉彩、水彩、水墨畫等,並參加台南市藝術家協會,與畫友們交流、切磋。 蘇小燕的繪畫作品以《愛》為主軸,舉凡親情、友情,以及生命中際遇的人、動物、山川、花卉等,都會觸動她內心的情感,通過所學深厚素描技法,來呈現屬於自我思維理念,致每一幅創作皆成為生動而有故事的畫作。 受到台南市藝術家協會理事李牡丹的鼓舞,過去只有參加過聯展的蘇小燕首次辦個展,選在新化區楊逵文學紀念館。蘇小燕辦個展,台南市藝術家協會榮譽理事長、也是新化高中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相當支持,並擔任策展人。 李文欽表示,新化高中文教基金會具有推展藝文發展的使命,邀請畫家辦展覽,可以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楊逵文學紀念館就在新化高中附近,透過舉辦藝術展,可以增加師生參觀展覽的機會。 這次展覽的展出作品有初期鉛筆素描十二件、進階人物素描五件、剌繡三件、素描十七件(金箔素描畫二件)、粉彩六件、水彩二十二件、水墨畫一件,展品多元、豐富、精彩,展期至九月二十八日。

Read More

賴盈吟「琴聲畫作」油畫展 9/3音樂會揭幕

賴盈吟「琴聲畫作」油畫展即日起至廿八日在民治市政中心一樓大廳展出,以她鍾愛的樂器為主題,將樂器的姿態神情做忠實呈現。(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五歲開始學鋼琴、四十歲開始學畫的油畫家賴盈吟,即日起至廿八日在民治市政中心一樓大廳推出「琴聲畫作」油畫展,展出卅一幅油畫作品,包括以她鍾愛的樂器為主題,將樂器的姿態神情做忠實呈現,肖像畫則將人物個性和內在感情都傳神表現,九月三日上午將以音樂會方式為展覽揭開序幕。 秘書處指出,現年五十一歲的賴盈吟老家在善化,自幼立志要成為音樂家及畫家;五歲學琴,廿一歲遠赴奧地利學音樂,取得維也納音樂學院碩士;婚後在在先生支持下,四十歲時跟隨新加坡知名肖像畫家蕭學民習畫迄今;四十七歲應邀奧地利、瑞士開油畫個展,我國駐維也納史亞平大使及維也納佛光山住持覺容師父蒞臨為畫展剪綵,作品備受肯定;期間出版個人畫冊,更獲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美術系館藏,繪畫與音樂成就表現非凡。 賴盈吟「琴聲畫作」油畫展有不少肖像畫,賴盈吟(右)為父親作畫(左邊第一幅),她開畫展,爸爸到場為她加油。(記者陳佳伶攝) 賴盈吟表示,小時候就夢想成為畫家與音樂家,音樂與繪畫藝術之美沒有邊界,有無限寬廣的可能;創作時將心中跳躍的音符,流暢地化為畫布上色彩,讓畫中充滿音樂與生命的流動;要感謝蕭學民啟蒙,並透過台灣與新加坡的網路學習,讓她能精確掌握油畫中最難呈現的透視感、光影線條的處理以及明暗色調應用。 秘書處說,這次「琴聲畫作」油畫展中,作品「冬季」呈現白雪舖滿的大地,車、燈桿、大提琴與狗,表現冬天的大地成了一幅木刻的畫幀;「生命一隅」呈現小提琴橫立影斜,激情後的音符靜謐在樂譜裡,表現孤獨猶如影子存在於生命一隅;肖像畫「尊敬的國文老師」歲月寫在容顏裡,一路走來凝視孩子溫柔的眼神,讓人暖進心坎裡。

Read More

孫可芳6月被求婚 胡宇威7月登記

W劇場《沒有你依然燦爛》首映會,演員陳璽安(左起)、孫可芳、邱凱偉、林子閎、簡嫚書、邱勝翊、賴雅妍、庹宗華等人均出席。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元節後群星報喜,孫可芳出席新戲《沒有你依然燦爛》首映會時透露,6月就被劉冠廷求婚;胡宇威也宣布,今年7月已在美國紐約登記結婚,讓陳庭妮正式升格人妻。 W劇場二部曲《沒有你依然燦爛》由時創影業總經理賴聰筆擔任總製作人,方孝仁擔任製作人,並由金鐘導演許富翔帶領團隊,集結簡嫚書、賴雅妍、孫可芳、林子閎、庹宗華、游安順、邱凱偉、紀培慧、陳璽安、李芳雯、顏嘉樂、星卉、陳詩穎等實力派演員主演,並邀請王子邱勝翊、郎祖筠、葛蕾、應朗丰擔綱特別演出。 劉冠廷今年七夕甜蜜宣布求婚成功,孫可芳也首度透露,6月就被求婚,當時兩人在家中看電視,結果劉冠廷突然關電視說:「我現在要跟妳求婚」原以為是在開玩笑或演戲,沒想到看到下跪和戒指,反倒自己嚇到發抖,點頭答應後,兩人都激動得泛淚。 孫可芳笑說,規劃10月金鐘獎頒獎典禮前登記,婚禮部分,考慮回南部在家裡辦一場。 《沒有你依然燦爛》首映會,孫可芳(左)透露6月就被劉冠廷求婚。 胡宇威和陳庭妮低調相戀多年,在去年1月宣布求婚成功後就被追問婚期。胡宇威在新節目受訪透露,今年7月錄影工作結束後,就帶著陳庭妮回美國度假一個半月,也在紐約完成結婚登記。 至於台灣部分,胡宇威和陳庭妮都想辦戶外婚禮,「 一步一步來」先找到結婚場地,再安排登記結婚。

Read More

出道8年首度來台 UP10TION喜烈到 做公益等嗨唱

韓國偶像團體出身的李歡喜、李東烈,兩人來台第一個公開活動獻給公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出道8年,首次來台,南韓偶像團體UP10TION出身的李歡喜、李東烈,不懼颱風天,30日晚間攜手順利抵台做公益,準備開唱會粉絲。 李歡喜及李東烈不畏強烈颱風蘇拉來襲,於30日晚間抵達台灣為即將於9月2日、3日在台北舉行兩場粉絲演唱會做準備。 李歡喜及李東烈,自2023年參加節目《BOYS PLANET》,精彩活躍的表現,深受不少粉絲的喜愛。難能可貴的是,李歡喜與李東烈兩人來台第一個公開活動也獻給公益。 在公益記者會上,李歡喜與李東烈特別從韓國帶來了許多的私人小物要捐贈義賣,像是有Pengsoo行動電源、wishlist專輯、白色毛帽、米奇室內拖鞋、史努比筆記本、Ryan頸枕等,義賣所得也將全數捐助「紅心字會」幫助弱勢家庭兒童募集助學金。 李歡喜及李東烈也在媒體面前,品嚐台灣小吃小籠包、炒飯、蒸餃、牛肉麵、豆沙包和珍珠奶茶,還迫不及待的想要趕快去逛夜市、看夜景,李歡喜說,台灣夜市很出名,聽說有很多好吃的食物,還有玩的遊戲攤位;李東烈也說,台灣小吃好吃,兩人不怕變胖,會去運動,運動完再繼續吃下一樣。 近期開始2023年首度的亞洲FAN-CON巡迴,而海外首站第一場演出就獻給了台灣,看的出來他們對台灣粉絲的熱愛與期待。李東烈表示:這次舉辦的兩場粉絲演唱會,準備了許多的歌曲搭配LIVE BAND的表演形式,要帶給粉絲們一場不同以往的演出型態。

Read More

別問Selina卸貨了沒 Ella會森氣氣

Ella陳嘉樺亮麗現身,出席膠原蛋白代言活動。(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Ella以活力之姿,亮麗現身天后闆妹旗下保健食品代言發表會,不料卻被媒體逼問好姐妹Selina是否已悄悄生產,讓她故意5度拍桌搞笑喝止發問。 天后闆妹Bessie Lady邀請藝人Ella陳嘉樺現身擔任產品代言人,分享自己如何於歌唱、演戲、綜藝多棲活躍的忙碌工作行程中,維持優雅美麗與彈性。Ella表示,每天都會留「彈性metime」給自己喘息,且善用這段珍貴時光補充保養保健食品,一點時間都不浪費。 不過,因為Selina已逼近預產期,且4天沒更新社群網站,讓Ella反被媒體節節逼問,只好吐露,日昨S.H.E姐妹3人才一起見面吃飯,且她生兒子勁寶時有找Selina和田馥甄到產房陪產,這次「若緣分到了」自然就會遇得到陪產的機會。 不過,ELLA已想好要送成長椅和地墊,「一定會送的很齊全。」但也強調,產後休息最重要。

Read More

韓偶團李歡喜及李東烈 來台開唱

韓國偶像團體出身的李歡喜、李東烈,兩人來台第一個公開活動獻給公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出道8年,首次來台,南韓偶像團體UP10TION出身的李歡喜、李東烈,不懼颱風天,30日晚間攜手順利抵台做公益,準備開唱會粉絲。 李歡喜及李東烈不畏強烈颱風蘇拉來襲,於30日晚間抵達台灣為即將於9月2日、3日在台北舉行兩場粉絲演唱會做準備。 李歡喜及李東烈,自2023年參加節目《BOYS PLANET》,精彩活躍的表現,深受不少粉絲的喜愛。難能可貴的是,李歡喜與李東烈兩人來台第一個公開活動也獻給公益。 在公益記者會上,李歡喜與李東烈特別從韓國帶來了許多的私人小物要捐贈義賣,像是有Pengsoo行動電源、wishlist專輯、白色毛帽、米奇室內拖鞋、史努比筆記本、Ryan頸枕等,義賣所得也將全數捐助「紅心字會」幫助弱勢家庭兒童募集助學金。 李歡喜及李東烈也在媒體面前,品嚐台灣小吃小籠包、炒飯、蒸餃、牛肉麵、豆沙包和珍珠奶茶,還迫不及待的想要趕快去逛夜市、看夜景,李歡喜說,台灣夜市很出名,聽說有很多好吃的食物,還有玩的遊戲攤位;李東烈也說,台灣小吃好吃,兩人不怕變胖,會去運動,運動完再繼續吃下一樣。 近期開始2023年首度的亞洲FAN-CON巡迴,而海外首站第一場演出就獻給了台灣,看的出來他們對台灣粉絲的熱愛與期待。李東烈表示:這次舉辦的兩場粉絲演唱會,準備了許多的歌曲搭配LIVE BAND的表演形式,要帶給粉絲們一場不同以往的演出型態。 粉絲演唱會後,李歡喜、李東烈也將與粉絲們一一擊掌近距離接觸;李東烈說,想要看清楚每一位粉絲朋友們的臉孔,「記住他們的樣子,謝謝他們對我們的支持與愛護。」

Read More

「直行光-驚奇太魯閣聯展」9/1起於太管處遊客中心展出

「直行光-驚奇太魯閣《陳毓彬、呂秉衡、莊雅棟、周錫安聯展》」,九月一日起於太管處遊客中心展出。(太管處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舉辦一檔以太魯閣為題材的畫展,邀請四位書畫藝術家共同辦理「直行光—驚奇太魯閣《陳毓彬、呂秉衡、莊雅棟、周錫安聯展》」,展期自九月一日至十月三十日,展出地點在遊客中心地下樓特展室;本次展出作品包含水墨、油畫及瓷盤釉彩創作共計三十三件,大部分都是近兩年的新創作品,歡迎各界藝術同好前來觀賞。 如光直行,一次的因緣,一次的果。策展人許翠華(新象畫會會長)表示,與畫者多次來到太魯閣,心中的悸動和興奮總是滿滿。新象畫會二0二0年首次在東臺灣展出,地點就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此因緣延續到今天,會員們也累積了許多以太魯閣為題之作品。只有美景才能挑逗藝術家的眼睛,只有磅礡才能驅動藝術家的雙手。 創作者陳毓彬、呂秉衡、莊雅棟、周錫安在感受太魯閣的震撼與美麗之後,用最直接的技法,最直率的心情,實地走訪寫生、記錄,完成心中對此美景的禮讚與唯美烏托邦的理想國度。他們相信明亮,以美修身,如光直行。 本次展出的四位藝術家是文化大學美術系前後屆的同學,自學校畢業後分別在從事教職、設計和基督教神職工作,但都持續創作至今。他們同時是新象畫會的成員,這個歷史悠久的藝術團體每年約定展出新作,能量可觀。他們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鬼斧神工與豐富內蘊感動,以不同藝術形式表達其讚嘆。 太管處表示,「直行光—驚奇太魯閣《陳毓彬.呂秉衡.莊雅棟.周錫安聯展》」四人聯展作品類別、風格多樣具創意,歡迎藝術同好前來觀賞,與藝術家分享創作的心懷意念。一同來探索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壯麗山水與多樣風情,感受直行光的驚奇。

Read More

〈中華文薈〉是詩讓我們痊癒──靈歌《前往時間的傷口》發表會觀察

詩人靈歌最新推出的詩集《前往時間的傷口》發表會,眾人大合照。(紅紅攝) ■林宇軒 不畏窗外的大雷雨,包含蕭蕭、辛牧、林煥彰等前輩作家在內的許多讀者,坐滿了紀州庵新館二樓。眾人無懼風雨前來相聚,主角是詩人靈歌最新推出的詩集《前往時間的傷口》發表會,整場活動由郭至卿主持、與李進文對談。 詩,是靈歌的道場與生活 前往時間的傷口立體書封。 「時間」和我們究竟距離多遠?是什麼樣的關鍵點,讓靈歌決心前往「時間的傷口」?發表會的一開始,郭至卿以「粉紅色」與「如皮膚的紋路」的詩集封面,簡短地評述了靈歌的詩風。 小說家履彊說:「我讀了靈歌的詩集,我有一種感覺──這是現代版的《人間詞話》。」靈歌自23歲時開始寫詩時,就曾與履彊共同參與「綠地詩社」的發刊;在斷了音訊之後,是「詩」讓兩人重新連結起來。履彊特別舉出詩作中的三行,稱讚靈歌用簡短的幾句話,就把歷史的境遇寫得很透徹: 場前致詞者,左起辛牧、蕭蕭、古月。(愛羅攝) 戰火披掛,我們腳掌喚醒的路 在默禱中沾黏沾黏 沒有類的神蹟,都是血的地獄 他說,靈歌的詩作就如同人生的三個境界,以「大學問」呈現出青春不老的哲學思考──「詩是靈歌的道場,是他的生活。」履彊的評論獨到而精要。 對於《前往時間的傷口》,辛牧恭喜靈歌、也恭喜所有寫詩的朋友,讓「詩集」有機會能登上不分文類的暢銷書排行榜。蕭蕭表示,靈歌自前一本詩集的「前往退路」到這本「前往受傷之處」,顯現出的意志就是生命的精采表現。古月則感嘆人生短暫,稱讚靈歌將「傷口」與「靈魂」結合得很巧妙──用文字書寫疼痛,也因為文字而得以痊癒。 場前置詞者,林煥彰(左)、履彊(右)。(曼殊沙華攝) 「作為一個主編,我們一起攜手在詩的領域攻上山頂,一起往下繼續走。」《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盧美杏稱讚靈歌的精神很令人敬佩,在整本詩集中讀來印象最深刻的是〈時間的倒敘〉這首,詩中對不同歲數的描寫很深刻。 林煥彰說,自己從來沒有在閱讀一本書時,作了這麼密密麻麻的札記。儘管他認為靈歌的詩作不容易閱讀,但是有很多陌生化的思考非常特別,尤其擅長在物件之中「找關係」,建議可以將詩集的「後記」當成線索切入觀察。林煥彰補充,《前往時間的傷口》收錄的所有作品,幾乎全數都曾發表於報紙副刊與詩刊雜誌,可以作為靈歌受到肯認的最佳見證。 靈歌與主持人郭至卿。(愛羅攝) 從「商場」回到「詩壇」 除了名家致詞,發表會還有詩人龍青朗讀〈成為不成為〉、詩畫家王婷朗誦〈等待十月〉、作家林瑞麟朗誦〈在山上〉、詩人簡玲朗誦〈退一步〉、詩人紅紅朗誦〈鄉愁四起〉、散文家林佳樺朗讀〈都會男女〉。其中,龍青相信靈歌已經充分掌握了詩的手藝;王婷則特別選了一身和詩集顏色相近的衣服;林佳樺笑說自己和靈歌當了很久的鄰居,這次選了一首能夠呈現出詩人「感情觀」的詩來朗誦,當中以「吞嚥困難」來寫「維持關係」,提供了讀者許多想像空間。 對於曾居住國外數十年的靈歌而言,「異國」並不單單只是筆下的「情調」,而是活生生的生命經驗。在李進文的推薦序〈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當中,對靈歌有詳盡的論述,尤其是自23歲開始寫詩的靈歌因投身產業而停筆,在時值60歲的關口才又重返詩壇的這段歷程。 在李進文的觀察中,靈歌從2000年出版的《雪色森林》到2011年的《夢在飛翔》,都算是「少作」──畢竟在詩的國度,我們有時無法以年齡來為詩齡區分世代。綜覽這些作品,李進文指出《前往時間的傷口》、《破碎的完整》和《漂流的透明書》是靈歌的三本代表作,同時又以最新出版的這本為巔峰。在詩集中,「變奏的抒情之歌」統攝了整本作品的調性,而許多的「類型詩」嘗試如〈推理劇中〉、〈命案卡牌遊戲〉、「商品文案詩」等,都凸顯出靈歌「時間即人間」的性情。 李進文(左)與靈歌對談。(愛羅攝) 如果閱讀靈歌最新出版的兩本詩集,會發現雖然質地類似,但卻有不斷更新、蛻變的趨勢。舉例來說,收錄於《破碎的完整》的〈尋人〉一詩開頭寫:「站在原地/看著虛胖的自己/被切割後運走多餘」,而在《前往時間的傷口》當中的〈鄉愁四起〉第一組「一起」則寫道: 在異地 看著逐漸虛胖的自己 被生活切割後運走多餘 從「站在原地」到「異地」,靈歌透過「生活」轉換了自身的位置,搭配接下去的「遠方鄉音忽起/衝進來的人面目陌生/猛然嵌入//一個完整的人」。沿用舊有的敘事之餘,重新編列入新的詩作體系,由此可見得靈歌在詩藝的國度不斷錘鍊詞句。 詩人的現/獻身說法 過往因為工作忙碌而無法讀書寫字,機械電機相關專業的靈歌停筆31年;在「回到詩壇」的前二年,為了將老派的語言更新,每年寫超過400首詩練筆。靈歌認為,自己在語言上最大的特色,就是「陌生化」──透過新穎的意象和嶄新的主題,從不同的的視角切入觀看。 時刻注意自己是否寫得太「隔」的靈歌,也深知創作不能「迎合讀者」,作者唯一要追求的就是「突破自己」。在靈歌的心目中,「好詩」不是作者自己定義的,而是得到名家老師肯定、投稿獲得留用、在文學獎中獲獎;而若同時能夠暢銷,也就進一步證明作品的市場價值。 致詞者之一盧美杏。(曼殊沙華攝) 「參加四家詩社,不可能和全部同仁常常聯繫,都是一年一次的聚會較多;只有少數會私訊會分享討論作品、彼此激勵,這也是最可貴的。」同時是野薑花、創世紀、台灣詩學、乾坤詩社的同仁,靈歌笑說自己「真的參加太多詩社了」。網路時代,詩社都在臉書開闢詩社團,版主們經過篩選讓較好的詩作登上詩刊,不只讓貼詩者感受到榮耀,也促進臉書詩社團的水準,可謂相輔相成。 對於整本作品,靈歌坦言最滿意的三首詩是〈吻合〉、〈時間的階梯〉以及〈成為不成為〉。靈歌自陳,詩集第一首詩〈吻合〉原先的題目就是書名的「前往時間的傷口」。有趣的是,在集結成冊的編輯過程中,〈吻合〉當中寫到「前往」,第二首詩〈時間的階梯〉提及「時間」,第三首〈等待傷口〉描述「傷口」,這三首詩也就順理成章地開展出整本詩集的調性。 「傷口真是隨時隨地都有,但這就是人生。」靈歌從年輕時的跌跌撞撞,到現在的成熟老練,如同〈還原〉這首詩的兩行: 成為每座城市共有的路名 成為某些人的原諒 傷口是詩人的靈魂,也是詩人的愛戀。在持續寫詩的過程之中,靈歌的所有傷口都早已痊癒,剩下的不是疤痕,而是原諒。

Read More

吳慷仁海邊告別式耍帥 請家人吃骨灰

林心如製作的原創劇集《有生之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林心如製作的原創劇集《有生之年》,以楊貴媚、喜翔夫妻靠著早餐店拉拔3個兒子長大的生活為故事舞台,一家人開始各自面對自己人生的課題。吳慷仁在劇中飾演大哥,就連海邊告別式都請全家人吃骨灰。 根據最新釋出卡司篇預告,可見到3兄弟迥然不同的個性。吳慷仁是個再落魄都要活得帥氣的魯蛇,二弟鄭元暢是極力追求完美且貼心的孝子,三弟林哲熹則是直率又傲嬌的老么。 吳慷仁所飾演的高嘉岳從小到大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講求「帥就好」,就連自己的告別式都特意選在海邊,甚至親自撒骨灰,沒料到令全家人滿身是灰。 回想起這場戲,鄭元暢印象最深刻就是全家吃得滿嘴灰,每個人當下的反應都非常真實;尤其拍攝當天風很大,事前已有心理準備會吃到,還偷問「骨灰」是什麼做的。 林哲熹同樣對「骨灰」印象深刻,碎念當天自己吃了很多骨灰。吳慷仁只要一撒完,眾人就狂吐口水。 喜翔在一旁酷酷地說:「這就是為何我要戴墨鏡,哈哈哈。」 吳慷仁透露導演有給指示,可以盡情發揮,把骨灰撒在眾人身上;加上實際上撒的是沙子,就更放開來演。他笑說:「我就撒啦,請大家吃灰啦。」戲裡戲外將高嘉岳的瀟灑發揮到極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