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zone成軍3年拍寫真 新單曲上架

男團Ozone成軍3年,首本寫真書與同名單曲及MV,1日上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男團Ozone成軍3年,首本寫真書《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同名單曲及MV,1日上架,為了和O.A.O.(粉絲名)一起慶祝,將舉辦北中南3場FANCON,8月9日在KKTIX開始售票。 男團Ozone飛往清邁,推出和以往作品不同形式的寫真書《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再加上同名單曲,表達Ozone這個階段的狀態與心情,在追求音樂與表演的各種可能性。 全新單曲〈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是一首熱血的陽光搖滾歌曲,唱出6個人在成為Ozone之後,征戰每一個沒去過的舞台、完成音樂作品、永遠保持好奇心與青春的衝勁,更彼此扶持、共同成長。 成員從聽到Demo就都十分喜歡〈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文廷說:「一聽Demo就感受到一股衝勁,是我們要一起迎向嶄新開始的動力,節奏緊湊讓人很想跳起來和不顧一切地往前衝!」祖安也說:「因為整首歌的氛圍還有感受,都有一種大家要一起完成一個夢想的感覺,大家一起玩樂的畫面會在腦海裡不斷浮現出來。 接連推出寫出書、單曲和MV之後,Ozone要和O.A.O.一起慶祝3週年舉辦Fan Meeting + Concert型式的FANCON,「2025 Ozone 3週年 FANCON:NEVER BEEN」9月13日在台北Legacy、9月20日在台中Legacy和9月27日高雄後台,8月9日在KKTIX開始售票。

Read More

王陽明疼女兒不當公主寵 教巴西柔術自我保護

演員王陽明31日在台北出席品牌活動,談及父親節將會跟家人一起度過。(品牌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演員王陽明31日出席品牌活動表示,他跟太太蔡詩芸目前沒有拚二胎的計畫,坦言每年過兩次父親節「很夠了!」他也笑說,雖然寵女兒卻不是當成公主寵,而是從3歲就教女兒防身術、巴西柔術。 父親節將至,王陽明表示,女兒Katiya喜歡畫畫,很期待女兒今年會準備什麼畫作當作禮物,當天也已經安排好假期,期待和家人一起度過。至於是否想再生一胎,他則笑說:「我已經有過6月(國際父親節)跟8月的2個父親節了,很夠了。」 王陽明透露,平時運動時也會帶著Katiya一起,像是從女兒3歲起就教她防身術、拳擊和巴西柔術,讓她從小學會自我保護,「我很保護女兒,但不是讓她當公主。」 他笑說,可能因為他跟蔡詩芸都愛潛水,Katiya水性也很佳,現在已經能自潛到1公尺深,下個目標是7歲潛到5公尺深,「但她現在會自己憋氣讀秒,但我有跟她說,先不用這麼極限沒關係。」

Read More

萬和宮的首次母女聯展 「千蓮遊藝」展現禪境幽香藝術風采

張月蓮、葉千慈母女聯展二日起在萬和宮藝廊展出。(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萬和宮的首次母女聯展!「千蓮遊藝──禪境幽香」八月二日起至十月五日止在萬和文化大樓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登場,張月蓮與葉千慈母女結合技術、心法、情感及藝術思維,畫出洋溢禪境幽香的畫作,值得參觀。 張月蓮、葉千慈母女,先後於民國一0五年及一0九年跟隨「水墨行者」何木火大師學畫。得力於名師無私的傾囊相授各種皴、擦、染、潑等技法,加上她們的才華、用心及勤學,迄今已獲得多項美展入選。母女倆,修持心法,依心而行。唯心的修行,運用在習畫過程,打好基礎的基本功之後,結合意境及內心世界思維,呈現的作品,都是內心的對話。換言之,每幅畫都是母女倆結合技術、心法、情感及藝術思維的佳作。 此次聯展,展出四十八件畫作,以「禪境幽香」為展覽主題。張月蓮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用禪的心境詮釋在畫面上,讓心靈沉澱之後與天地自然萬物相融的心境,照見「自性本來清靜」。她分享說,在當下感受心的純淨,此時能量、覺知強而敏銳;感知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皆有靈性,是有種「我見青山亦如是;青山見我亦如是」,如沐春風之喜悅,讓心靈能達到無與倫比的禪悅之境。當沉澱的心在畫作上,是心無旁鶩的揮筆,忘卻時間的流轉。 張月蓮、葉千慈以此種心境傳達,希望觀畫時能暫時放下所有煩憂,享受片刻的心靈寧靜;放慢腳步在當下,讓心貼近畫的意境,一股幽香,由內心散發出來,感悟「當下即是」的人生!她們更期望,參觀後都滿載著一顆輕安、溫馨、喜悅的心! 民國九十八年間,張月蓮曾在花蓮瑞穗鄉富民村蝴蝶谷的山腳下,鄉居了六年,經常在庭前坐看山嵐飄渺,雲煙氤氳,就像置身在山水畫中那般詩情畫意,久而久之動了念想,若有機緣定要學習山水國畫。一0五年張月蓮移居台中跟隨何木火大師習畫。至今已邁入九個年頭,榮獲台陽美展入選、雲林美展入選、玉山美術獎入選、萬和美展入選、國際藝術協會入選佳績。這是對她在習畫上的肯定。她指出,當一幅白紙揮灑成有生命感動的畫作,內心的喜悅不可言喻,由怡情養性進而深入探索藝術的深奧。這是一條豐富心靈的美好與自我不斷成長的人生旅程,期許自己未來在畫藝裡更上一層樓。 葉千慈因為時常看到母親在家中揮灑筆墨,覺得非常有趣;湧起「我也可以來嘗試畫畫看的想法」,也跟著何大師習畫。起初,臨摹大師畫冊,當第一幅作品完成時內心充滿無限的喜悅!她也慢慢體會與感受,每一次繪畫,都是一次次與自己相處,內心沉澱的片刻!至今習畫五年,作品獲台陽美展入選,萬和美展入選肯定!她自我期許在繪畫這條路上不斷成長成熟。

Read More

紙風車劇團經典兒童劇武松愛老虎及愛虎大遊行活動  2日登場

觀光局表示,本週六(八月二日)晚間七點,在高雄旗糖農創園區有紙風車劇團經典兒童劇武松愛老虎及愛虎大遊行活動。(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府觀光局卅一日表示,本週六(八月二日)晚間七點,在高雄旗糖農創園區有紙風車劇團經典兒童劇武松愛老虎及愛虎大遊行活動,歡迎喜歡老虎和貓咪的市民朋友和貓奴們,一起來高雄,共度充滿教育意義與歡樂的夏日。 觀光局說,近期也與台灣虎航及日本岡山桃太郎機場三方合作,推出中文、日文雙語言版本的 IP 聯名 LINE 貼圖,將高雄市最受歡迎的超萌吉祥物高雄熊、台灣虎航吉祥物虎將及日本岡山桃太郎機場的桃太郎形象融入角色表情與日常對話中,歡迎大家下載使用。 觀光局指出,呼應日前國際老虎日,壽山動物園積極推廣老虎保育、持續提升動物福祉,園方特別透過線上方式在 FB 臉書專頁和 IG 社群分享老虎小知識,揭露白老虎昭海、孟加拉虎小紅、阿生及二妞的可愛日常影片。 觀光局提到,同時也攜手企業認養,推動老虎棲架募款計畫,幫孟加拉虎阿生及二妞搭建兩層棲架提供遮陽及避雨空間,並邀請知名藝人竇智孔擔任動物認養大使,號召民眾與民間企業團體加入動物認養行列,共同為動物保育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雲門《毛月亮》8月9日登場 地表最大戶外舞蹈活動免費入場

地表最大戶外舞蹈活動將於台中登場。(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國際媒體譽為「地表最大戶外舞蹈活動」的雲門戶外演出,再次來到台中!秘書長黃崇典31日表示,8月9日晚間在台中市政府前廣場,雲門舞集將帶來藝術總監鄭宗龍享譽國際的《毛月亮》,如一部壯麗史詩,活動免費開放入場,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參加。 黃秘書長說明,在市府熱情邀請下,雲門將帶著精彩舞作再次來到台中演出,讓所有市民朋友不分年齡,都可以接觸舞蹈,體驗國際級演出,歡迎市民朋友前來參加這場夏日饗宴,共同創造獨一無二的文化記憶。 文化局表示,《毛月亮》由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冰島後搖滾樂團 Sigur Rós 合作,2019年編創、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委託創作,靈感源自俗稱「毛月亮」的天文現象「月暈」,結合人文科技及未來議題,透過大型LED的光影變化烘托舞作狂野的氛圍,已巡演至北美及歐洲數國並獲佳評如潮。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表示,靈感源自宋朝詩人蘇洵以「月暈而風」,將科技隱喻為月暈,描繪人們在螢幕與演算法主導的時代下所面對的失控與焦慮。引領觀眾省思科技與人性之間的張力,近年,大家習慣邊吃飯邊看手機,作品闡述,科技理性與身體動態的抗衡狀態,舞台上有大型科技裝置,與舞者互動,希望觀眾在這樣的對比中,找到新的感動。 文化局說明,活動在8月9日晚上7時於市府前廣場辦理,將先由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帶領大小朋友一起隨著音樂搖擺暖身,接著帶來精采演出,歡迎市民朋友呼朋引伴前來參加。

Read More

〈中華文薈〉夢境之貘與詩的召喚——詩人陳威宏專訪

■許微微 在春夏交替、氣候多變的時節,詩人陳威宏帶來了他的新作《夢之貘對我說》。在臺大公館的咖啡館一隅,落地窗外綠意搖曳,為這場訪談增添幾分詩意的氛圍。這是他第五本個人詩集,延續一貫的創作核心,「夢境」始終是他最深層的關懷與想像來源。 「人生如夢,乍聽之下好像只是幾個簡單的字。」威宏說,人生之所以殘酷而美好,在於「遺忘」的必然。記憶未必需要太久時間,便會開始模糊不清;當我們重溫回憶時,每個人彷彿是用腦在「寫詩」,一次次美化,主觀地重述那些真假難辨的情節。反而是詩人用筆寫下的詩,有時還更接近真實。 從神獸到詩意象的召喚 《夢之貘對我說》中的「貘」,原本是中華文化中的神獸,後來傳入日本變成了能吞噬噩夢的「食夢貘」。巧合的是,詩人的生日正是「世界貘日」(World Tapir Day),這個有趣的諧音,促使他將詩集命名為《夢之貘對我說》,別無他選。 那麼,貘究竟在夢中在詩裡,對詩人說了什麼?威宏分享了一段記憶:某次帶學生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校外教學時,他看到了活生生的馬來貘。「牠其實長得四不像,像豬又像牛,只有黑白分明的兩種色塊,遠看又有點像熊貓。」他不禁感嘆,貘曾經是亞洲常見的動物,卻因為人類開發及地球生態改變,如今在中國絕跡,「貘」變成全球需要保護的瀕危物種。   詩人也是瀕危物種 當今詩人的命運,或許跟貘有點相像,也屬於瀕危物種。「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歐洲中古的吟遊詩人時代,詩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吧。至少在RPG遊戲裡一定要有,雖然戰力低微,但能躲在後方幫隊友恢復生命值。」他笑說,詩人之所以存在,正是用詩歌為人類帶來療癒之力。 詩集《夢之貘對我說》收錄五十餘首詩作,有根植於現實的感想,也有許多虛構的美學展演,展現詩人豐富的詩意光譜。陳威宏相信,「詩的隱藏就是一種顯露」,那些未完成的回憶與遺憾,可以透過詩的形構而變得完整。「每一個人讀詩,不是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從中找到自己的幻影。」 在這本詩集中,陳威宏特別鍾愛其中一首〈在夕陽下行動〉。他說,詩人的本質就是永遠的「在野黨」,質疑既定的權威、關懷邊緣,要有不願意被收編,一直說實話的骨氣。他所欣賞的詩人,即便風格再抒情,也總藏著對現實的黑色幽默,認真嚴肅地搞笑。那不僅是詩人的童心未泯,那也是未竟的淑世理想。   生活的瓶頸與突破 距離前作《搖籃曲和雨的包裹》已逾兩年多,今年春天發表新作《夢之貘對我說》,威宏坦言,自己的心境已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後的世界,讓現代人重新意識到身體的脆弱與物質性的限制。「我們的身體,其實比想像中更不堪一擊。末日預感與無常的現實,使人可能轉向享樂主義,或作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因此,詩人在現實中轉換跑道,從導師帶班改為辦公室工作,開始體驗行政菜鳥的職場生涯。 「其實第一時間聽算命老師說,我適合從事行政工作時,還覺得莫名其妙,從沒想過自己會走上這條路。」結果,算完命之後不到一個月,陳威宏就受到主任的邀約,因而就任研究處推廣組。這一年多以來,詩人彷彿化身學校小編及公關,體驗編輯、寫稿、企劃人員與接待外賓的各種「雜活」,過得有趣而精彩。 「原以為還能有時間寫詩,結果工作忙不完,回家還要連線電腦,繼續趕工才能完成。」這樣新鮮忙碌的行政生活,不免對創作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詩人說:「那一陣子幾乎寫不出詩來,因為無法讓自己待在寫詩狀態裡,他坦言《夢之貘對我說》或許會是他最後一本詩集。 詩人不想悲觀的認定如此,然而,每一次寫作都是獨特珍貴的經驗,也必須要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決心去寫才行。不過陳威宏也說:「我不會後悔踏入行政。因為成長與體驗,往往來自於踏出舒適圈的那一步。」正因這樣的心情,他一度推遲詩集的出版期程。   迎向AI浪潮中的詩意堅持 任教於臺北市中正區一所明星小學,十多年來陳威宏見證了數位載具與AI技術對教育現場的劇烈衝擊,也觀察到文學面臨的轉變。「目前AI寫出來的詩,還太過樣板不知所云。」詩的語言跳躍,短期內暫且難被超越。不過AI會越來越聰明,如果人類惰於思考,那麼詩歌的存在必要性也會受到質疑。他提醒年輕寫作者,「寫詩還是得回到最基本的事:認真生活、閱讀,與持續地書寫。」畢竟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沉澱自己。   下一站,流浪在萊姆街 談及未來計畫,陳威宏透露,他正在醞釀一部詩集《流浪天使在萊姆街》。他虛構出一位流浪天使,一方面嚴肅反思人類行為,另一方面又享樂主義的姿態迎向末世感。 對天使而言,「助人」的舉動並非道德驅使,而是想要獲得體驗而已;若不介入,他就與事件毫無關聯。他想問:「人類如何思考?怎樣生活?為什麼人類如此多的缺陷,卻仍然深受上帝的寵愛?」他覺得寫詩也像這樣,詩人未必真正的同情共感,但仍要試圖以天使無瑕的眼光,探索人間意義的種種可能。 除了詩歌之外,陳威宏也在進行言情小說、諷刺劇本、改寫童話、翻譯詩選等計畫。希望轉換文類創作的跑道,盡量讓自己保持寫作的新鮮感。「詩以外的文類我不擅長,也未必會選擇發表;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問世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懷抱初心的詩人,再次走上新的寬廣道路。 在《夢之貘對我說》之前,陳威宏已出版四本詩集,這些作品展現出詩人對夢境、人生與寫作的探索,一步步用筆築修行之路,深刻凝視人生的軌跡:《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2017):這是詩人在文壇的初啼試聲,詩是一種自我不可缺少的印記,在現實情境中恣意揮灑青春,享受美好的愛情。在超越十年的Zing精選創作集子中,我們可以看見詩人對各種生活題材的紀錄與發想。 《我愛憂美的睡眠》(2018):詩人的第二本詩集,寫內心如同夜月的孤獨感,形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執著寫作之心彷彿著魔,詩歌在不知不覺中已變成了生命的枷鎖,家庭責任的罪惡感。當時,詩人無法欣然接受這樣的自己,可是若回顧其創作歷程,這也是最黑暗的,最毫無保留的用心之作。 《獨角的誕生》(2020):走出人生病痛的谷底後,詩人以藥以詩歌創作重新續命,緩步構築理想的天地,以更冷靜自省的筆調,拉開與現實的距離。除了是在閱讀中與古人相遇,也是更認真地思考信仰與天命所在。 《搖籃曲和雨的包裹》(2022):世界籠罩在新冠疫情的恐懼裡,詩人只能透過微型、不完整的生活敘述來鼓舞自己。肉身侷限種種,透露出不可避免的「無常」,也是將「苦難」視為人生轉變的重要契機,靈魂可以因此醒覺。 陳威宏的詩 暗紫的夢諭我輕撫著它 語辭的毫刺讓它點了火 拿來刻紋,我向格子窗探出頭去 街市依然是刑虐的眼光 一條條漫血的巷路。不停的燃燒 闇黑的夢啊:那僅存的曲折小徑 繫在我雪蒼色的後背上 風吹時草低,碎紙燼紛飛 夢諭透出血瘀的暗紫 頭緒我輕撫著它,可我不能究竟 只能選擇遷就。祕密。我前進,前進—— 欣羨自己以一個不被假迫的日子 去追尋另一種不存在的安寧 ——刊於《秋水詩刊》第一八七期,第九十七頁 沉睡之後的事 想必你知道 流動的陽光與禁錮相等的死亡 都是你沉睡之後的事了 冬日的臉龐還在窗邊聚集 堆著蒼,疊著白,口齒不清的它 試圖解釋群眾瑣碎的疑惑 我們可以離開彼此嗎? 像不管事的琉璃蛺蝶 學會各自燦爛,時而展翅 穿著寶藍或墨色的裙紗 在碎裂的暮霞鋪滿露臺之前 我們要為彼此折翼 原諒時間,但我們不願被歸納成 善良。明白這一切不過是 刻意之舉,叩問聲啄啄: 一顆孤獨自由的心 可否迎向未知的大夢? ——刊於《乾坤詩刊》第九十九期,第三十五頁

Read More

于美人被冒名 詐騙網站流量破50萬

  于美人高人氣,竟讓她成為詐騙的「盜圖」目標。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多元化跨界」鼻祖于美人的獨特風格與理念,讓她擁有廣大粉絲支持;不料網路銷售神級成績,竟讓她成為詐騙的「盜圖」目標。 個人FB粉絲已累積逾百萬;社群IG粉絲專頁去年上線至今未滿1年,流量與觀看率也猛爆性成長。讓她笑說:「代表我也是有年輕族群支持。」 挾帶超高網路人氣,于美人4月底開始推出《美人私房話PODCAST》正式上線,不到1個月成為該類別排名第1名;同時,7月中《美人加油讚》YT節目緊接登場,節目囊括國內消費者喜好之數位平台,達成個人「完整網路媒體」品牌,一個人貫穿所有對外宣傳的平台。 不過,高流量也讓于美人成為詐騙目標,且誇張到連以「于美人」為名之詐騙網站流量都能破50萬,讓她又氣又心痛。除了抓了沒有用,最擔心的是民眾衝著她買的產品被騙錢外,如果劣質產品還傷身。 于美人提到,製作相關的所有內容秉持一貫對所有觀眾的誠心與祝福為理念,希望陪伴所有觀眾與聽眾一起找到美滿人生之道,才不負觀眾對她個人的喜愛。也希望她走過一甲子的智慧,帶給大家不一樣觀點與產品,也希望每個人都好了、世界就好了。

Read More

出道10年 DAY6推首部音樂電影

  樂團DAY6出道10週年,首部音樂公路電影《6DAYS》8月22日登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樂團DAY6出道10週年,首部音樂公路電影《6DAYS》8月22日登台。片中收錄多首經典歌曲的全新不插電編曲版本,更首次公開全新曲目。 由晟鎮、Young K、元弼與度云組成的樂團「DAY6」,自2015年出道以來,始終以全創作、全Live、全伴奏形式,成為南韓樂壇少見的全能樂團。出道以來,歷經團員更替、兵役空白期、退伍合體回歸、全球巡演,並獲包括Mnet亞洲音樂大獎、亞洲明星盛典等多項「最佳樂團」肯定,走過跌宕也從未偏離音樂初衷。 為紀念這段10年旅程,他們也在今年推出音樂公路電影《6DAYS》,與My Day一同透過大銀幕,見證屬於他們的一頁青春。 片中,成員在完成世界巡演後飛往美國,展開為期6天的西岸公路冒險。他們穿越城市與荒野,以音樂與對話交織出一部不只是回憶的電影,過程充滿意想不到的邂逅與動人時刻,團員也在過程中回顧自出道以來共度的10年歲月。 透過全景攝影完美捕捉壯闊的公路風景,配上精緻音效設計與沉浸式音樂聲場,打造媲美實境的觀影體驗。粉絲不僅能在戲院感受成員的足跡與心聲,更像一場跟DAY6同行的青春之旅。

Read More

「歸鄉」特展登場 蔡蔭棠作品紀錄返鄉歷程

  民眾於此坐在蔡蔭堂畫室一隅拍照,明年三月蔡蔭堂畫展時,可換限量紀念品。(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歸鄉-蔡蔭棠作品返鄉紀錄特展」卅日登場,新竹縣政府特別在開幕式播放作品「歸鄉」的紀錄片,透過家屬口述記憶以及與作品對照的影像,呈現藝術家的成長與經歷,也記錄新竹縣文化局與蔡蔭棠親族溝通、將作品完整自美國運回新竹縣的經過,歸鄉之路充滿感情與意義。 「歸鄉-蔡蔭棠作品返鄉紀錄特展」即日起登場,這批由蔡蔭棠家屬捐贈的畫作,是未來新建新竹縣美術館的動力。(記者彭新茹攝) 竹縣長楊文科表示,蔡蔭棠的作品與文物質量俱豐,是近年單一藝術家海外捐贈臺灣規模最大的。這批由蔡蔭棠家屬捐贈的畫作,是未來新建新竹縣美術館的動力,更會妥善地典藏,讓其世代流傳。 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蔡蔭棠於新竹中學畢業後,保送至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由於對藝術的喜好,原欲前往法國巴黎求學,蔡蔭棠的小女兒蔡如蓉在紀錄片說「他不敢跟阿公講」,而後前往日本就讀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因對藝術的興趣,「幾乎所有美術系的課程都修了」,蔡世英說,「他從來沒有放棄他的興趣」。 紀錄片中呈現蔡蔭棠在子女眼中的模樣,包含終年不輟、每天早上作畫,而且蔡蔭棠也落實終身學習,赴美就到社區大學精進英文、考駕照,還曾經由長子蔡世儀開著「老爺車」,與子女們橫渡美國,並寫生記錄沿途風景。蔡蔭棠不只愛好畫畫,也喜歡攝影、小提琴等,興趣廣泛,他「沒有閒過」。紀錄片的最後,由楊文科為作品開箱,象徵文化傳承下一階段的開始以及「歸鄉」的意義。 文化局策展團隊結合畫作與紀錄片影像,重返蔡蔭棠的美國故居考據其創作生活,並深度訪談家屬們回憶與藝術家相處的珍貴時光,捕捉作品與實景的生動對話。

Read More

熊妤新竹個展呈現80件新作 探索藝術的平衡與拼貼

  藝術家熊妤個展「平衡」與「拼貼 」吸引許多小朋友暑假期間前往觀賞與參與活動。(圖由藝術家熊妤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藝術家熊妤因精湛的藝術創作在法國巴黎、義大利威尼斯、西班牙馬德里等國際城市展出,受到高度肯定,再次發揮融匯各家藝術精華表現技巧,閉關創作八十多件精彩作品,展現她對「平衡」與「拼貼」兩大手法的深度探索與詮釋,透過作品與現場互動,即日到八月十七日(周一休館)在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邀請觀眾分享藝術新天地。   藝術家熊妤個展「平衡」與「拼貼 」吸引許多小朋友暑假期間前往觀賞與參與活動。(圖由藝術家熊妤提供) 熊妤表示,平衡與拼貼,不僅是藝術創作中常見的技術手法,更是一種隱喻,象徵著生命中擁有各種不同非凡感受,展覽呈現超過百件作品從2D、3D、裝置藝術結合各種媒材的創作,包括美術手繪、物件裝置藝術、服裝、配飾、手稿、混合媒材作品等,其繪畫作品使用壓克力媒材透過抽象拼貼概念的技法呈現出多層次繽紛色彩的獨特風格,探索多元文化和個人記憶的交織,用嶄新視角創作滋養我們的土壤與天地-「台灣獨特地景」系列。 最受藏家喜愛的奇幻美術館、療癒美術館系列畫中有許多角色、想像物種如,奄美星空河肫、水熊蟲、角島鯨、藍色水龍、海神草等,熊妤筆下的生物都帶著「拼貼」的形式,可說是「創意的生物」暗示世事變化萬千,代表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此次有多件熊妤首次展出吸晴的裝置藝術創作以混合媒材表現趣味自由的拼接表達出對全球化、資訊爆炸和文化多樣性的回應,拼貼反映當代生活的片段化以及建構藝術烏托邦新意義的可能性。創作者鼓勵觀者不僅從視覺角度欣賞作品,也從情感和思考的維度體驗作品所傳達的複數訊息,感受對立與融合、秩序與混亂、衝突與協調的藝術表現。 熊妤超過二十年的繪畫創作旅程,作品件件打磨淬煉嘔心瀝血,真實呈現探索人生的奧祕與生命的價值,並於八月二日(六) 下午二點舉辦一場導覽會,深入解讀屢獲國際競賽得獎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故事,特別與參觀者分享如何打破框架進入烏托邦實驗場的藝術體驗,熱切期望一場對生命奧祕的美麗探索與您一期一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