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完整公布今年華語片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面對新的一年,Netflix將推出五部全新華語影集,6日集結主創團隊共同揭曉《童話故事下集》、《忘了我記得》、《回魂計》、《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五福臨門》5部作品涵蓋喜劇、劇情、驚悚與古裝浪漫劇,為觀眾帶來更多豐富多元且令人期待的故事! Netflix華語內容總監黃怡玫表示,台灣觀眾對本土娛樂有著深刻的連結,非常期待藉由2025年的全新五部劇集來拓展這一成功基礎,帶來更多精彩的故事。 即將在2月14日情人節上線的喜劇《童話故事下集》,將揭露所謂童話故事幸福快樂的結局後,「下集」的故事將會發生怎樣令人人間清醒的夫妻日常。 古裝家庭喜劇《五福臨門》已火熱上線,並在農曆春節期間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與討論,男女主角王星越與盧昱曉兩人默契十足的互動,也讓網友紛紛表期待後面的發展。 《忘了我記得》是一部療癒都會情感影集,由謝盈萱、秦漢等主演,並邀請霍建華特別演出,將帶給觀眾一段關於成長、遺忘與陪伴的生命情書。由劉若英所編導,劉若英將她獨特的創作聲音融入這部影集,這也是她首部編導的影集作品 暗黑復仇影集《回魂計》,集結獲獎無數的國際級影后舒淇、李心潔領銜主演,雙金影后賈靜雯特別演出,強強聯手飆戲詮釋因女兒身陷詐騙案而展開一連串追查、復仇之路的母親,以及顛覆以往形象,詮釋詐騙案首腦的影帝傅孟柏。 以連續殺人罪犯為主角,描述其與芭蕾天才少女相知相惜的疼痛系黑色純愛影集《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將於2025年第四季上線,更驚喜宣布將於今年度接續上線二部曲,引領觀眾進入暗黑青春懸疑推理的世界。

Read More

「還至本處」簡英智書法篆刻展

「明宗書法藝術館」即將於2月6日 ~ 27 日舉辦《還至本處 簡英智書法篆刻展》。(記者蔣謙正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明宗書法藝術館」即將於2月6日 ~ 27 日舉辦《還至本處 簡英智書法篆刻展》!特於2月9(日)下午15:00 舉辦開幕式! 書法家黃志煌老師指出,欣聞英智教授將於乙巳年小龍開春鬧采采,二度假明宗書法藝術館,將為人生七十「從心、古稀」之年重要階段留下璀璨的一頁,為自我獨一無二的生命靈魂刻劃亮麗的圖騰。 「明宗書法藝術館」即將於2月6日 ~ 27 日舉辦《還至本處 簡英智書法篆刻展》。(記者蔣謙正攝) 黃志煌老師表示,簡英智,字子沂,書署足庵、竹菴、大洋居士。由知命而耳順之年猶黽勉上進,1998 年榮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碩士論文獎,2018 年(六十二歲)以《日治時期臺灣篆刻發展研究》為題,取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系藝術學博士學位,更榮獲臺藝大藝術學年度博士論文獎。曾任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第十一屆理事長、臺北玄修印社社長。現任長榮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評議委員、臺東書畫教育學會顧問、西泠印社社員。 簡英智曾經於洛杉磯、首爾、內蒙通遼市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明宗書法藝術館等國內外舉辦個人書法篆刻展十八次,溥獲佳評。其大作廣獲兩岸典藏,包括: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臺灣美術館、西泠印社、內蒙通遼市博物館、黑龍江齊齊哈爾篆刻博物館、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福建南安市鄭成功紀念館等。 《還至本處 簡英智書法篆刻展》。(記者蔣謙正攝) 黃志煌老師解析,此次展覽主題:「還至本處」,語出《金剛經》,榮為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客座教授李郁周題署。網路可見文意:「直指本心,回到『生命的原點』;歷經生命中的艱辛、困擾與驚慌時,可以透過《金剛經》的『還至本處』,學習將自己帶回初心,將心定住。」扼要中肯,可以指點書學迷津。亦見其平時禮佛修行,能以之入書、入印,涵養本心,實踐馬祖道一禪師的「平常心是道」,不忘初心,反璞歸真,汲取書法精髓,如如不動,不迷失於當下時尚的炫目書風。已然臻於書印會通境地:以印入書,豐潤深化書風與用字內涵;以書入印,亦使印風高雅脫俗。 「心、書、印」三位一體 黃志煌老師說,英智兄書法潛修博涉碑帖有年矣,上溯甲籀吉金,兼通各體。平日以之自課底蘊,並推己及人,以之傳授莘莘學子,且分享同好,矢志弘揚中華傳統書印菁華。凡是有幸觀賞其傑作者,稍加留意,不難看出其深具與眾不同縝密深邃的整體思維—「心、書、印三位一體」。諸君且觀其書作方面:篆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八聯屏為鎮展之寶,渾厚老辣的篆書融入篆籀金文,三過折線條充滿律動,讓人驚嘆。

Read More

〈中華文薈〉詩與哲的共鳴交響

■劉再復 50年前上學期間,就讀了亞里斯多德的《詩學》這部產生於西元前335年的名著。從那時候起,我就期待能閱讀到中國學者用方塊字寫成的一部「詩學」,尤其是現代詩學。後來我讀到了朱光潛先生的《詩論》,錢鐘書先生的《談藝錄》,還讀了他們之前的許多中國詩話、詞話等,但仍然期待一部涵蓋古今中外詩歌風貌、具有廣闊視野的現代詩學著作,讀後可瞭解現代詩歌的詩核詩心,又能瞭解現代詩歌基調的史論皆宜的著作。這種期待持續了五、六十年,直到去年(二0一六)秋天,我來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和高等研究院,才從劍梅那裡發現米家路所著的《望道與旅程:中西詩學的幻象與跨越》,《望道與旅程:中西詩學的迷幻與幽靈》。它正是我期待的詩學,其詩學主題,詩識詩心,其涵蓋的詩歌及相關的藝術、文學、文化內涵等均出於我的意料之外,我用近5個月業餘時間不斷閱讀,每讀一章,都被啟迪。米家路是劍梅的北大學長,劍梅把我的讚美告訴遠在北美的米家路,他竟然要我為他的這部集子作序,我開始覺得此著作分量太重,密度非常,難以說清其成就,於是猶豫了,後來則擔心功利的世界(包括人文世界)會忽略這部扎扎實實、確有非凡價值的詩學著作,所以就提筆寫下一些感想。   (一)   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企圖界定文學的第一門類詩歌,即給詩歌下定義。他和柏拉圖一樣,認定詩歌與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皆以「模仿」為創作原則,彼此的區別只在於模仿的手段、對象、方式不同。悲劇旨在模仿好人,而喜劇則旨在模仿壞人。我們能讀到的《詩學》第一卷,論說的是悲劇與史詩,而第二卷(論述喜劇)並不完整。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今天再讀亞裡斯多德的《詩學》,總覺得它的文心(「模仿」說)已不能充分說明詩歌。古希臘產生的詩學經典畢竟離我們太遠。米家路巨著的詩歌視野顯然比亞裡斯多德深廣精彩得多。米著全書分為四卷,既涉獵詩歌,也涉獵小說、散文、電影、繪畫和大文化思索。但詩論是它的出發點也是它的興奮點和歸宿點。四卷中的卷一,題為《詩鄉——放逐與還鄉》;卷二為《詩遊記——詩眼東張西望》。有這兩卷墊底,全書主脈、主題 、主旨便格外分明。尤其是第一卷,它道破了中西現代主義詩歌的主題乃是「放逐與還鄉」。這一主題擊中要害,可謂「明心見性」,即明詩心,見詩性。關於「還鄉」,米家路說得很清楚:   「現代詩人所『還』的『鄉』絕不僅僅意指一個與之相對應的鄉村的回返。本文中的『鄉」的意思還包括自然本身(自然之物,本樣本原世界等)和精神本體世界(即終極性,真善美的『家園』)。後者是前者得以神聖化移情的根據;前者是後者得以顯現的媒介(mediation)。也就是說,詩人是在對都市化進行否決之後所發出的對鄉村,始原世界和精神家園的『還鄉』行為。現代詩人為何要否棄一向被視為文明,創新,自由,現代性和『社會進步無可爭家園』的都市呢?難道大都市的發展真違反了人生命自然形態的內在合理和內在需求嗎?事實上,一種令人困惑的悖論是:一方面,人們對工業化,都市化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物質進步與生活條件的改善感到歡欣鼓舞,而另一方面,他們卻總感到絕望,憂鬱,不適,壓抑,恐懼,沮喪,空虛和焦慮;一方面他們生活在由鋼鐵,混凝土和玻璃所構造起來的全封閉式的高樓大廈裡身感安全,但另一方面,他們總存有一種無家可歸,無處安心的失落感。何以如此?現代人為何這樣矛盾重重?要解答此一惑人的問題,我們必須對都市現代人生存的心理狀態,勞動方式以及終極關懷問題進行考察以診斷出現代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精神症狀。」 《深呼吸》立體書封面   米家路的整部詩學論著,可視為「放逐」與「還鄉」的主題變奏。「放逐」與「還鄉」都是隱喻性極為豐富的關鍵性範疇。所謂「放逐」,有被迫放逐,有自我放逐,有政治放逐,有社會放逐。米家路講述的是美學放逐,也可以說是詩情放逐。詩人棲居的家園被現代化的潮流吞沒了,詩人的本己存在被潮流卷走了,世界被異化,被物化,被僵化與被機器化,詩人無家可歸,真人無可逃遁,唯一可以「自救」的道路便是「還鄉」,即回到本真的村莊,本真的土地,本真的存在,本真的自我。米家路發現,一切現代優秀詩人,都是渴望擺脫異化、渴望擺脫物化的詩人,也都是渴望還鄉的詩人。還鄉,意味著人性的複歸,也意味著詩性的複歸。所有傑出的詩人,都天然地加入了「還鄉」的偉大行列。米家路用「放逐」與「還鄉」這個隱喻,極為精當地描述了現當代詩人即工業化、現代化之後的詩人所處的真實困境和他們企圖走出困境的精神狀態。這個大隱喻,形象,凝練,深邃,準確。它高度概說了現代詩人的基本狀態,也為米氏現代詩學找到了精神基點。 現代詩人,早已無從模仿。既無法模仿自然,因為整個世界已經疏離大自然;也無法模仿現實,因為人類的現實生活已經完全偽形化。清醒的詩人作家只能「反思」生活(不是「反映生活」)。整個世界已變成機器場與大商場,有山賣山,有水賣水,有肉賣肉,有靈賣靈。物質愈來愈膨脹,精神愈來愈萎縮,也離詩歌愈來愈遠。詩人們過去發現,詩與政治帝國對立,二者無法相容;現在又發現詩與經濟帝國對立,同樣無法相容。市場繁榮昌盛,但人們的神經全被金錢抓住。財富的邏輯統治一切。世俗社會所追求的高樓大廈,給詩人們形成巨大的壓迫,也造成美的頹敗和詩的失落。但是,正是這些詩人們最先發現這種頹敗與失落,於是他們抗議,抗爭,掙扎,用詩歌向世界也向自己發出天籟的呼喚,這就是「還鄉」,返回原初的精神故鄉。他們的詩,已不是對現實的模仿,而是對現實的抗爭。他們身無寸鐵,唯一抗爭手段就是歌唱,唯一的存在價值就是詩本身,於是,他們發出點叩問;我們何時存在。叩問之後,他們的回答是「歌唱即存在」。他們歌唱,歌唱「還鄉」;他們沉吟,沉吟「還鄉」;唯有歌唱,唯有寫作,他們才能免於沉淪,才能免於與被異化的社會潮流同歸於盡。他們說,「歌唱即存在」,唯有歌唱,才能自救,才能回到大地與鄉村之中,才能把心靈重新安放在自由的空間之中。他們的還鄉——返向本真角色,簡直是一場偉大的抒情戰役:一場烏托邦的詩意實踐,一場與通靈者、朝聖者、煉丹士的偉大相逢,一場展望「頹敗田園夢」的自我拯救。 《詩可興》立體書封面 米家路全書的開篇之作寫於一九九一年,離現在已有二十五年。那時他還是北京大學比較文學所的學生,在其老師樂黛雲教授指導下思索。也就是說,在二十五年前,米家路就為他的詩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石。二十五年來,他到西方深造,擴大了視野,深化了學問。在西方的處於飽和狀態的「現代化」環境中,他更深地感受到物質潮流對詩的壓迫,也更深地闡發了青年時代發現的詩心與文心,二、三十年如一日,他不斷奮鬥不斷積累,終於抓住現代詩人的大苦悶和他們展示的詩意夢想,讓我們讀後,不能不讚歎,不能不讚美! (節錄) 米家路簡介 米家路(本名米佳燕),四川外語學院英美文學學士(1981級),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碩士(1988級),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博士(1996),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跨文化研究和電影研究博士(2002)。現任美國新澤西州新澤西學院英文系和世界語言與文化系副教授。中國研究學部主任。現居新澤西普林斯頓。 學術研究涉及中西現代詩歌,電影與視像,文化批評理論,科幻賽博文化與亞美文學離散研究以及生態文化。出版發表數百篇中英文學術論文。 英文著作包括:《中國現代詩歌中的自我模塑與現代性,1919-1949》(2004),《環境挑戰時代的中國生態電影》(與魯曉鵬合編2008)。目前正在撰寫英文專著《異境:中國現代文學,繪畫與電影中的地形學與水緣詩學》(Brill出版)。 主編第一部旅美華人離散詩歌精選《四海為詩:旅美華人離散詩歌精選》(2014),第一部全球華語疫情詩選《詩可興:疫情時代全球華語詩歌》(2022)。 中文學術專著包括:《望道與旅程:中西詩學的幻象與跨越》(臺灣秀威2017),《望道與旅程:中西詩學的迷幻與幽靈》,(臺灣秀威2017),《身體詩學: 現代性,自我模塑與中國現代詩歌,1919-1949》(秀威2020)。 著有中英文雙語詩集《深呼吸》(臺灣秀威2019)。中英文雙語詩集《蟲洞玫瑰》(即出)。 主持召集《詩可興:全球華語詩歌Zoom朗誦會》。 榮獲2018年第三屆「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獎」(每三年評選一次)。 特邀擔任多所西方大學校外博士評議人,多所西方大學出版社學術專著審稿人,多所學術基金會研究專案評議專家。   雪中迷蝶 ■米家路 我為何來此? 背鄉離井,朝 更死亡的方向逼近 別了吧,暖春啊, 暖春 何以如此殘暴,兇狠? 持續向下的伏擊,將 我的羽翼散亂,撲騰 狂醉的氣流激起浪漫 誰的夢將我喚醒? 戴面具的影子懸空,赤裸 揮動旌旗,拍擊渾圓的日鼓 那鼓聲令我顫慄,耳葉紛墜 多麼想跳一曲更刺骨的花舞哦 百合花瓣瓣赴死的卷揚,旋滑 令這撕裂的愛情更淒美 我柔軟的翼啊,會斑斕在下個春日? 2010.12.8 於普林斯頓

Read More

大S回家了 小S:不辦告別式

大S(徐熙媛)因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過世,遺體在日本火化,骨灰昨日搭私人包機運回台灣。(翻攝自大S臉書)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大S徐熙媛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於3日羽化成仙。骨灰由具俊曄親自護送,5日平安抵達台灣,小S透過經紀人發出聲明證實,並表示,因為大S喜歡低調,「我們不會幫熙媛辦告別式。」 大S的骨灰於5日由VistaJet的私人包機運回台灣,3點多已平安落地台北松山機場,由具俊曄親自護送,並安放家中。 小S透過經紀人發聲明表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在如此寒冷的天氣,等待熙媛回來,她已平安到家,相信此刻她已在天上開開心心、無憂無慮!我們不會幫熙媛辦告別式,因為她一向都是喜歡低調的人,若思念她,就放在心中吧!我們全家感激您對熙媛的愛~」

Read More

首登大巨蛋西洋歌手 波伽利4月開唱

  義大利跨界視障歌唱家安德烈.波伽利睽違台灣樂壇10年,4月將首登台北大巨蛋開唱,成為大巨蛋開唱西洋歌手第1人。 (牛耳藝術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被天后席琳狄翁譽為「上帝的歌聲」,義大利跨界視障歌唱家安德烈.波伽利睽違台灣樂壇10年,4月將重返台灣開唱,也成為第一個登上台北大巨蛋的西洋歌手。 波伽利從小被診斷出青光眼,12歲一場足球意外讓他永遠失明,但他不因此氣餒,善用天生美聲,再加上已故聲樂家帕華洛帝提攜,聲勢驚人。 波伽利擅長義大利民謠、歌劇,後來跨足流行樂。COVID-19疫情時,他隻身在米蘭大教堂獻唱「希望之歌」線上演唱會,創下YouTube古典音樂直播最高觀看紀錄,在人心低迷之時給予世人力量。 為滿足家人期望,波伽利進入比薩大學攻讀法律,並取得學位成為律師。但音樂始終是他無法割捨的夢想,1987年他開始在酒吧獻唱,正式踏上音樂之路。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也為世界帶來了一個足以改變古典音樂風景的傳奇。 波伽利名曲非常多,包括與莎拉布萊曼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與席琳狄翁合作The Prayer,都創下佳績,席琳狄翁也稱讚:「如果上帝會歌唱,祂的歌聲一定就像波伽利」。 至今波伽利累積全球9000萬張專輯銷售以及160億串流收聽次數,締造當代最暢銷古典跨界藝人的榮耀。 4月波伽利即將來台開唱,這不僅是他睽違10年在台灣的演出,放眼亞洲,上次他的個人演唱會已是2016年日本、韓國。主辦單位牛耳藝術正積極進行各項行政程序,近期公布售票訊息。

Read More

畢書盡北流演唱會 214售票

Bii畢書盡將在4月19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個人演唱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Bii畢書盡將在4月19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Bii WITH YOU」個人演唱會,將在2月14日於拓元售票系統正式開賣,且這段期間演出邀約和宣傳通告滿檔,行程馬不停蹄幾乎沒有休假時間,也因此一個不小心在過年前感冒了,讓年假在感冒中度過。 不過,Bii畢書盡也藉此機會暫時放下工作和籌備演唱會的壓力,好好休息一番,「過年就是希望讓自己好好放鬆,又剛好感冒了,所以就不逼自己去想工作的事,適當的休息了一下。」 也因為過年,他難得放下健身教練的菜單,好好享用年菜美食,完全沒忌口,尤其是丈母娘的海鮮泡菜鍋讓他讚不絕口,直呼:「本來還想起碼少吃一點白飯,結果吃了兩碗!」 不過,可能是感冒中,連續一週放寬心大快朵頤之下,體重竟然完全沒有上升,連他自己也十分驚訝,並在年假最後一天,大年初五乖乖到健身房報到,開始收心,為年後的演唱會和工作做準備。

Read More

張鈞甯攜手連炳發 化外之醫飆戲

  張鈞甯與越南演員連炳發組成「化外雙俠」。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際醫療犯罪影集《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5日釋出全新「密醫版海報」並公布正式預告,張鈞甯與連炳發攜手打造「化外雙俠」,上演「不可能的任務」非法醫療與人道爭議引爆話題。 張鈞甯在《化外之醫》與越南演員連炳發組成「化外雙俠」,連炳發在劇組被稱為「發哥」,他不僅是越南影帝,擁有大批粉絲,去年參演《披荊斬棘的哥哥》越南版後人氣更是水漲船高。 在此次影集演出中,連炳發化身為「怪醫黑傑克」,與張鈞甯攜手行醫,工作人員形容兩人在演出時彷彿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張鈞甯表示:「我們不只要進行高難度手術,還要同時說出專業醫療英文台詞。」她也透露:「但私下我們很愛打趣開玩笑,算是一種在高張力拍攝下放鬆的方式。」兩人在戲裡戲外都可說是患難見真情! 《化外之醫》由公視、中華電信和瀚草文創GrX STUDIO出品,正式宣布將於3月8日起每週六晚上九點在公視播出,每次播出兩集,共11集;同日晚上十點,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公視+、愛奇藝國際版同步上線,越南和印尼等海外區域將陸續加入播映行列。

Read More

彰濱秀傳醫院展出藝術家簡明正讓愛與藝術「我吻。故我在」

彰濱秀傳副院長徐永南與簡明正(右)歡迎大家來欣賞「我吻。故我在」的創作藝術。(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國際知名藝術家簡明正五日於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人文藝術館舉辦「我吻。故我在」個展,展期將到三月九日。展覽現場更設有3D風扇互動作品,只要站在作品前,就能驚喜發現嘴唇竟能綻放花朵、水母悠游,甚至有鯨魚緩緩滑過,讓人嘆為觀止!彰濱秀傳歡迎民眾前往欣賞,體驗吻暖藝術。 藝術家簡明正曾榮獲二○二三年西班牙FIABCN藝術家首獎,並於二○二四年羅浮宮ArtShopping藝博展受邀為主打藝術家,這次不僅帶來獨具特色的AR互動藝術,更將畫作 「吻。克林姆」無償捐贈給醫院,由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徐永南代表接受,讓藝術的力量延續,將愛傳遞給更需要的人。 簡明正的創作靈感來自對已故母親的懷念,他相信藝術不應只是靜態的欣賞,而應該讓人們親身參與。因此,展覽特別設計了「親吻棒」,讓觀眾能與家人、朋友、愛人一起自拍合影,留下專屬於自己的「吻暖」時刻。這一創意概念已在巴黎、紐約、西班牙等地掀起熱潮,無論是被拍攝者還是攝影者,皆不自覺地嘟起嘴,與畫作產生最親密的互動,讓藝術變得更具溫度、更貼近生活。

Read More

侯怡君新春開工全壘打

民視八點檔《好運來》新春開工團拜,眾人開心領取開工紅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八點檔《好運來》新春開工團拜,眾人開心領取開工紅包,祈求新的一年收視長紅,好運不斷。侯怡君自爆新年工作滿檔「全壘打」。 《好運來》開工,侯怡君透露,2025年的新年第一天就「全壘打」,從早上5點半的外景開始,工作滿檔。她笑說:「開工日可以緊接著拍戲很開心,感謝劇組也讓大家放了6天春節假期,能回家陪伴家人。」 再次見到劇中女兒蕭晴曦,侯怡君不忘打趣地說:「過年怎麼沒有多吃一點,還很期待看到樂樂變圓滾滾的。」蕭晴曦則透露,過年期間仍不忘研讀劇本,為角色做準備,敬業精神令人讚賞。侯怡君也忍不住稱讚:「蕭晴曦真的很熱愛演戲,叫她不要演了還說不要,非常認真投入。」 倪齊民表示,過年期間都是他在發紅包,很開心開工日也可以領取紅包,象徵新的一年好運連連。他更透露接下來的劇情將會出現重大轉折,尤其是在發現老婆李秋如早已遇害後,劇情發展將會更加精彩。

Read More

激戰柯淑勤 李銘忠放開演

  柯淑勤與李銘忠在新劇中演假面夫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開播在即的《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4日舉辦開播記者會,林予晞、薛仕凌、王渝萱、宋柏緯、李銘忠、柯淑勤全數到齊,柯淑勤與李銘忠在劇中演假面夫妻,主動教學親密動作戲! 在《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中飾演知名經紀人「姚姐」的柯淑勤,難掩自己對角色的喜愛:「她某些個性跟我滿相似,是一個殺青後會一直想念的角色。」 在劇中她和李銘忠飾演一對相互猜忌的上流夫妻檔,兩人雖已是第二次搭檔演夫妻,這次卻要挑戰演出尺度大膽的「親密動作戲」。 柯淑勤回憶:「我開拍前有跟銘忠說穿了漂亮內衣,叫他一定要把我的衣服扯開,還有親自示範他可以怎麼摸我,叫他不用擔心!」她甚至設計加入激烈動作,為兩人的激情戲碼增添張力,也給足李銘忠信心。 李銘忠事後表示:「很感謝柯姐的引導,她給我的指引讓我可以很放開地演。」兩人這場動作戲前後拍了快十次,最後柯淑勤的衣服直接被扒開,整件華麗內衣外露,但仍是散發出鎮壓全場的強大氣勢,讓全體劇組大讚:「真不愧是影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