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舞集創團10週年 推創新跨界大型舞劇「絲路未央」

飛天舞集創團十週年推出創新跨界大型舞劇「絲路未央」,挑戰台灣少見的表演型式。 (飛天舞集提供)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台灣目前唯一致力於推廣敦煌舞、中國古典舞的專業舞團─飛天舞集,在創團10週年之際,挑戰製作跨領域的創新敦煌舞風格大型舞劇「絲路未央」,重金打造全新製作以創新敦煌舞為主調編創戲劇,搭配光雕影像穿越時空,並邀請西塔琴現場演奏、扯鈴雜技融入劇情,訂13日14:30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 該劇以「絲路」為題,以「愛與覺醒」為核心思想,希望能在疫情、戰爭期間傳達愛無國界、無種族、無條件之別,希望藉由樂舞藝術為媒介,點亮大家心中的光與愛,療癒人心、懷抱希望,讓愛不停歇。 飛天舞集創團十週年推出創新跨界大型舞劇「絲路未央」,挑戰台灣少見的表演型式。 (飛天舞集提供) 特別的是,劇情藉由五行元素「土、火、水、木、金」,來表現生物演化、人類文明進化的不同歷程,透過陰陽能量的消長平衡,引發衍生出欲望、衝突、學習、調解、包容等輪迴的過程。每一幕都有不同特色的舞蹈、不同藝術形式的呈現。從大自然生氣蓬勃的有機呈現、原始儀式陣法的跳動、唯美的天女之舞,乃至盛世澎湃的胡旋舞、典雅大氣的宮廷舞,鋪陳了不同的時空背景,展現了不同階段的課題挑戰,幾度前世今生輪迴,兼具精采的舞蹈藝術和豐富的戲劇層次。 飛天舞集再次特別邀請知名導演林竹君,以及知名光雕藝術家徐志銘一同製作,且還集結了知名西塔琴音樂家吳欣澤、扯鈴表演藝術家卓家宏合作跨界演出。

Read More

木村扮信長遊行 46萬人朝聖

木村拓哉扮演織田信長騎馬遊行,吸引約46萬人爭睹。(圖取材自InchokiTimes推特) 中央社∕東京6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知名藝人木村拓哉今天扮演戰國大名「織田信長」騎馬遊行,為岐阜市當地活動帶來最高潮,光是今天就吸引約46萬人慕名而來,警方投入最大規模警力戒備讓活動平安落幕。 岐阜市政府主辦的「岐阜信長祭典」過去兩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停辦,今年是時隔3年再度舉行。受到韓國首爾梨泰院日前發生嚴重踩踏事件影響,岐阜縣警方這兩天都在祭典會場附近部署大批警力嚴陣以待。 這場祭典從1957年開始舉辦,過去由岐阜市出身的演員伊藤英明扮演織田信長,在2009年兩天創下50萬人的最多紀錄,今年一舉被木村以62萬人大幅改寫。 今年祭典重頭戲是今天下午登場的「信長公騎馬武者行列」遊行,扮演織田信長的木村跟扮演家臣的伊藤一同在「金華橋通」約1公里區間騎馬遊行。 由於馬路兩旁空間有限,市府規劃的觀看空間只能容納約1萬5000人,所以事前公告採抽籤方式決定,沒想到竟然有高達96萬多人報名,人數足足超過岐阜市人口的兩倍。 木村跟伊藤今天下午1時30分左右騎馬現身,在「金華橋通」遊行約30分鐘,圍觀民眾歡聲雷動,爭相拿出智慧型手機拍照。 岐阜縣警方為防止發生人群中有人相繼跌倒引發「群眾雪崩」意外,一度在JR岐阜站前封鎖部分樓梯,並在車站內派出警力宣導民眾不要站在樓梯或電扶梯上不動,還派出站在車頂上引導散場民眾勿爭先恐後的「DJ警察」等,總計動員約500名警力。

Read More

洄瀾美展開幕暨「洄瀾獎」頒獎由二ENTER貳進獲得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二0二二洄瀾美展」開幕暨頒獎典禮。(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二0二二洄瀾美展」昨日於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舉辦開幕暨頒獎典禮,本屆洄瀾獎得主由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二ENTER貳進」的《擬山行》獲得。 今年洄瀾美展除了我國參賽者外,亦有來自中國、香港、澳門、日本、美國及德國等各地藝術家報名,共計一百四十五件作品,評選出十三件進入複審,再由十三件作品之創作者進行展出計畫簡報,從中評選出六件作品進入決審並為展出作品,由該六件作品共同角逐獎金新台幣五十萬元之最高殊榮─「洄瀾獎」。 入選本屆展出並角逐首獎之六件作品為:二ENTER貳進《擬山行》、江凱群《豐田玉和參與者》、呂玫慧《尋找東方夏威夷》、林俊遑《鉛筆測試 傳訊》、柯頌葳《人關祭解》及劉曉蕙《白晝之眠》。 在眾多參賽者經過各階段評選後,今年的洄瀾美展最高殊榮─洄瀾獎由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二ENTER貳進」獲得,該團體是由莊恩齊、陳政維、邱傑義、劉吉榮所組成,其為網路程式運算影像,反思科技形塑的虛擬世界及真實世界實體地景兩個面向的真實,將花蓮峽谷地景進行「數位寫生」,形構出一種集結地景、符碼、數位資訊之虛擬風景,並以真實世界的環境資料,如風速、雨量、地震規模等,控制虛擬世界中相對應的參數,使虛擬影像產生如真實世界般不可預測之視覺變化。 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勁毅表示,洄瀾美展從地方到國際,今年共有來自七國一百四十五件參賽作品,參賽作品型態豐富多樣,入選及洄瀾獎作品更是具有創新及多元的藝術觀點,歡迎民眾即日起至十二月四日蒞臨現場觀展,體驗藝術家們透過各種藝術媒材來詮釋各種議題及想法。也希望藉由洄瀾美展的舉辦,能夠更厚植花蓮文化底蘊,拓展花蓮藝術視野!

Read More

南方影展和插畫與動畫三展覽 開幕

南方影展睽違兩年後,再度推出實體展,將展出近六十部影作。(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邁入二十二年的南方影展為台南影像盛事,睽違兩年實體再度正式開幕,此次共安排近六十部電影放映;南藝大學子也在胖地舉辦插畫與動畫展覽《松果體派對》。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南方影展和其他影展截然不同,本身具有十分強韌的核心價值,除提供給獨立製片團隊很好的發表平台,也支持社會弱勢團體,並關注人權、環保等議題。 影展創辦人黃玉珊指出,影展孕育許多新銳導演也培養許多觀眾,並結合產業形式自由且具創意;活動代言人余佩真說,影像作品結合台南在地產業和文化元素,展現獨特性。 影展開幕片《宿舍》由台南在地錄像暨當代藝術家蘇育賢和團對共同完成,十月份甫獲得DMZ韓國國際紀錄片影展短片競賽首獎,在台灣為首映,展現在台移工處境,影展至十三日,共五十九部作品,放映場次五十場,並舉辦映後座談。 南藝大學子則在南門路的胖地舉辦由八位學子一起策劃的插畫與動畫展覽《松果體派對》。學子表示,「松果體」產生靈性與第六感源頭,又有第三隻眼之稱,創作即是以其內觀自我內在和虛無世界並加以描繪,喚醒觀眾的松果體,猶如一起在腦內開啟精彩派對。 展場布置一顆大腦,大腦下方連結神經至創作者作品,如入圍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你只在乎你在乎的》、金穗獎最佳學生動畫片《坐椅上的人》、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看無風景》及高雄電影節的《不詳的一方》等,展期至二十日於中西區南門路二十一號。

Read More

響應里山川精神 優人神鼓以道合一展現貓空在地文化

北市文化局推動2022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邀請藝術家於貓空地區設置2處公共藝術作品,6日在指南宮綠光平台舉辦藝術行動,由優人神鼓帶來原創儀式劇場。(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響應公私協力推動的貓空文化品牌「里山川」,北市文化局推動二0二二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邀請藝術家於貓空地區設置兩處公共藝術作品,六日在指南宮綠光平台舉辦藝術行動,由優人神鼓帶來原創儀式劇場,讓觀眾隨著悠遠鼓聲與山林自然合而為一,感受貓空的自然美感。 文化局指出,二0二二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後續將於十一月十二日辦理兩場名人對談,由成若涵、李志蕢等兩位藝術家暢談作品設計理念,邀請民眾一同感受貓空的茶葉產業和宗教信仰交織而成的文化氛圍。 北市文化局推動2022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邀請藝術家於貓空地區設置2處公共藝術作品,6日在指南宮綠光平台舉辦藝術行動,由優人神鼓帶來原創儀式劇場。(北市文化局提供) 北市府副秘書長李得全在開場致詞時表示,這項活動結合了藝術、宗教、自然生態和貓纜等在地元素,透過政府和民間共同串聯,讓「里山川」成為台北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動由去年的藝術繞境,擴大由公私部門攜手合作,成就今天的文化盛典,非常感謝各界的參與支持。 文化局表示,貓空是台北的後山區域,山區古道縱橫,連結深厚的在地茶產業歷史。為推廣貓空區域獨特的文化體驗,指南宮、優人神鼓及在地商家等民間單位攜手合作,並與台北市政府公私協力,打造大型活動品牌「里山川」,從傳統文化發展出具創新的特色,也把愛惜、尊重自然植入人心,厚植人與環境的關係。 北市文化局推動2022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邀請藝術家於貓空地區設置2處公共藝術作品,6日在指南宮綠光平台舉辦藝術行動,由優人神鼓帶來原創儀式劇場。(北市文化局提供) 昨天,優人神鼓原創儀式劇場於指南宮綠光平台盛大演出,優人神鼓為這次演出創作全新劇情,以仙氣氤氳的指南宮融合貓空靜謐森林,搭配優人神鼓的演出,讓鼓聲迴盪在山林之中;原創劇場打破傳統劇場結構,邀請觀眾一同走入精心布置的場景之中,成為演出的一部分,讓亦觀亦演的沉浸藝術體驗洗滌身心靈,同時劇場與在地夥伴活動串聯結合,由民間單位帶來行腳、市集、藝術表演等精彩活動,充分展現里山川公私協力跨界合作的在地力量。

Read More

接演我心我行 謝盈萱圓夢賺到免費上課

國際舞蹈家許芳宜半自傳式電影「我心我行」在金馬影展放映,許芳宜(中)與飾演父母的演員陳竹昇(左)、謝盈萱(右)一同出席,3人開心同框。 (金馬執委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4日電 國際舞蹈家許芳宜半自傳式電影「我心我行」昨晚在金馬影展放映,她與飾演父母的演員陳竹昇、謝盈萱開心同框合體。謝盈萱表示,答應參演,就是貪圖與許芳宜合作,一圓夢想還能免費上課。 「我心我行」以許芳宜從小到大的學舞經驗為故事,片名以她公元2017年同名舞作為名,透過舞蹈結合電影呈現全新的視覺美學。 電影由導演侯孝賢擔任監製、金馬獎最佳攝影得主姚宏易編導兼任攝影,許芳宜擔綱主演外,還找謝盈萱、陳竹昇跨刀飾演許芳宜的父母。 陳竹昇、謝盈萱繼「俗女養成記」飾演父女,在「我心我行」變夫妻。謝盈萱說,2人年齡本來就沒差那麼多,點頭接下這部作品契機,是因為從小練舞的她早已欣賞許芳宜多年,沒想過後來能以演員身分與許芳宜合作。 謝盈萱打趣說,「一圓夢想還有免費的課可以上,芳宜老師每次來都覺得要好好把握這幾千多塊(學費)。」 許芳宜分享,謝盈萱、陳竹昇的實力與身體張力都很強,但外表並不像她的父母親,「但若是找很像的人,就只是在講許芳宜的故事,不過這是一個『人』的故事,希望觀眾能找到共鳴。」

Read More

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頒獎典禮 當代名家評委齊聚與會

「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暨攝影季」頒獎典禮,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後排左6)、繪畫評審委員蘇憲法(後排左7)、攝影評審委員翁庭華(後排左5)、黃丁盛(後排左4)與得獎者們合影留念。(臺銀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及攝影季」於111年11月3日假該行公庫部舉行聯合頒獎典禮,特別邀請臺南美術館董事長蘇憲法教授、當代攝影名家翁庭華及黃丁盛老師等藝術評審委員出席與會,共同分享得獎者精湛藝術創作,及得獎的喜悅與榮耀。 臺銀董事長呂桔誠出席典禮致詞時表示,藝術創作就是真善美的呈現,追求突破極限,尤其聽到繪畫季首獎得主陳光融也跑馬拉松,深有同感,運動家與藝術家一樣,就是追求new frontier最終的極限,創造生命的最大價值。透過臺銀藝術祭的舉辦,與所有的同仁一起追求真、善、美,這也是做為一個Banker所需要追求的精神。真就是做事確實到位,善即是服務眾人,而美則是不僅把工作做好,而是讓客戶感受到服務的溫度。感謝大家對於臺銀藝術祭的支持,尤其是評審老師,臺銀藝術祭之所以有價值,乃是有老師們的指導,讓臺銀藝術祭成為一個新的品牌,得到社會的肯定。而參與者無論是否得獎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竿在努力,希望得到社會的肯定及自我肯定,讓生命達到自我完成self-completion。 「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台銀獎得主陳光融與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中)、繪畫評審委員蘇憲法(右2)、攝影評審委員翁庭華(左2)及黃丁盛(左1)於第一名得獎作品「迴之聲」前合影留念。(臺銀提供) 臺南市美術館蘇憲法董事長代表評審委員致詞表示,臺銀藝術祭自從呂董事長創立推辦以來,即成了一個亮點,每一位青年藝術家都將臺銀當作目標,所以每年的參賽作品愈來愈多,也因為有了這個創造平台,讓藝術家有一個目標,得獎榮譽將是青年藝術家一輩子的履歷,也將是他們跨入商業藝術行業最好的經歷。攝影名家翁庭華老師說到,這次攝影以美麗台灣、永續地球為題創作,秉持美學與永續為信念,以創新多元開放健康為宗旨,因而奠定良好的口碑及形象,以自然題材的展現,這次的作品不同以往,不僅有創新更有新意,勉勵得獎者再接再厲,繼續自我提升。同時更感謝臺灣銀行為臺灣文化藝術做出偉大貢獻。 今年藝術祭系列活動,分別評審出20位繪畫季得獎者及22位攝影季得獎者。榮獲繪畫季台銀獎首獎得主陳光融,非常感謝臺灣銀行提供藝術交流平台,讓努力受到外界的肯定。得獎作品「迴之聲」乃是將思念寄情於畫布上,藉由廢墟牆內外的椅子和樹,來表達心中的懷念和期望在另一個世界的弟弟也能美好。攝影季台銀金獎得主廖炳勳為宜蘭人,為呼應臺灣銀行今年的主題「美麗台灣、永續地球」,以影像記錄心中的宜蘭守護神 -龜山島,透過得獎作品「宜蘭之美,龜山朝日」,讓大家清楚看到龜山島最美的樣貌,而在拍攝過程中他也深刻體悟到環保愛地球的重要性。 「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暨攝影季」頒獎典禮,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前排左7)、繪畫評審委員蘇憲法(前排右5)、攝影評審委員翁庭華(前排右6)、黃丁盛(前排左6)與得獎者於作品前合影留念。(臺銀提供) 當天臺銀用心的將所有得獎者作品原作於會場展出,隆重且雅緻。呂董事長因立法院會議請副總經理歐興祥先行代為頒發獎項,於會議結束立即趕赴現場,傾聽得獎者感言,並於作品展示區親切與得獎者道賀且合影,顯見他對於藝術活動的重視與肯定,讓得獎者倍感榮耀。 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得獎作品,將於11月11日起自臺南生活美學館展開全台各地巡迴展覽。誠摯邀請各地民眾就近賞析,用行動支持在地藝術創作者。另,該行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書法季比賽活動已公告徵件!首獎獎金10萬元,初審收件期間即日起至~11月21日,歡迎愛好書法藝術的朋友們踴躍報名參賽!徵件簡章詳見該行官網(https://www.bot.com.tw)首頁/業務公告項下。

Read More

睽違12年 謝金燕再錄綜藝

「來吧!營業中」3日公開第2季卡司,請出「國民姐姐」謝金燕擔任藝術總監,這也是她出道30年首次錄製實境節目。(開麗娛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 實境節目「來吧!營業中」今天公開第2季卡司,請出「國民姐姐」謝金燕擔任藝術總監,出道30年的謝金燕首次錄製實境節目,笑說唯一請求是「別歸類我到資深藝人」。 「來吧!營業中2」將以美容沙龍店形式呈現,藝術總監謝金燕將帶領堅強陣容修杰楷、楊銘威、王子邱勝翊、謝依霖(Hold住姐)、林莎、黃柏峰、羅珮含、原子少年等人經營美髮部、美體部等,每集則邀請不同藝人來賓或是民眾一同體驗明星沙龍服務。 睽違12年再參加綜藝節目的謝金燕,她表示收到節目邀約很興奮:「很開心製作單位願意邀請我來擔任藝術總監一職,一方面是嘗試全新節目型態、展現自己不同於舞台表演的一面,也感念當初因偉忠哥的提攜,才有機會進入演藝圈的恩情。」 製作人詹仁雄說:「謝金燕是我合作過最神秘兮兮的藝人,堅持不在家附近開會,只因怕住家曝光。」

Read More

阿凡達續作 7旬影后返老還童

電影「阿凡達:水之道」帶領觀眾走入潘朵拉星球的海洋部落,見證當中珍奇異獸及海地世界奇景。(二十世紀影業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 好萊塢大導詹姆斯卡麥隆史詩鉅作阿凡達,等了13年的續作「阿凡達:水之道」即將登場,73歲影后雪歌妮薇佛返老還童飾演14歲少女,凱特溫絲蕾水底憋氣7分鐘功力則嚇壞大家。 「阿凡達:水之道」正式預告昨晚全球同步公開,帶領觀眾全片進入核心場景海洋部落,各種潘朵拉星球上的珍奇異獸及海地世界奇景,透過導演卡麥隆最先進拍攝技術及視覺製作,讓影迷充滿期待,也確定在12月16日與美國同步在台上映。 故事設定在前作結局的地球人與潘朵拉原住民納美人大戰事件後10年,成為納美人的傑克與公主奈蒂莉結為連理,在潘朵拉星上與孩子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未料威脅再度降臨,為保護妻兒與部落,傑克義無反顧地再次挺身而戰。 卡麥隆與3位主角山姆沃辛頓、柔伊莎達娜和雪歌妮薇佛日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也分享許多拍攝秘辛。首當其衝便是在首集中飾演葛蕾絲博士領便當的薇佛,這回驚喜地以全新妙齡少女納美人角色「琪莉」歸隊。 回憶起導演向她提案時,73歲的薇佛爆料對方說她能返老還童飾演14歲少女,全因她很「幼稚」,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獨具了解她「童心未泯」的慧眼。

Read More

高雄「跨蝦米藝術節」 11/5鳳山中華街商圈登場

鳳山中華街商圈舉辦影片徵選活動。(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已連續舉辦四年的「跨蝦米藝術節」,今年以「踅市仔」為主題,五日至六日一連兩天在鳳山中華街商圈登場,期盼與民眾一起追尋鳳山經濟貿易重鎮的繁華過往,以藝術再展魅力。 由高雄在地藝文團隊南熠樂集發起的「跨蝦米藝術節」,今年策畫駐地藝術家作品、民眾共創歌仔戲、青年店家設計與民眾參與、展覽及主舞台音樂會等五大系列活動。 活動並透過藝術創作傳承轉譯在地文化,以創作與演出作為民眾表達及倡議的媒介,增進地方凝聚與共識;今年以「民眾共創」為精神,邀請「有野餐」、「迷路鬆餅」、「潁川製所」等在地店家化身展場,喚起大家對在地社區的情感,藉由眾人視角重新認識鳳山。 發起人林喚玲指出,主活動五日起在鳳山中華街商圈旁的曹公圳廣場舉辦,由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裝咖人」擔任開場嘉賓,另由奇巧劇團劉建幗導演帶領的「民眾歌仔戲共創演出」將於六日在中華市場登場,由十二位在地民眾共同以市場故事為素材編創演出。 中華街商圈協會理事長陳潔如表示,中華街商圈是在地人的美食聚落,周邊有豐富的人文古蹟,希望藉由活動匯聚居民、店家的認同感,並透過經發局輔導設置「創生基地」,吸引更多人認識中華街的魅力、活絡商圈經濟。 她指出,近期商圈也自發舉辦「中華街的食光饗嚮」影片徵集活動,歡迎對攝影有興趣的民眾,十一月七日前踴躍報名,詳情請見中華街商圈臉書粉絲團;藝術節今年與大樹微熟成音創基地合作,邀請蔡慧盈、陳怡亮、李敬軒、林雨潔、江怡葶等五位駐地藝術家,以大樹及鳳山的文化、物產、空間等不同素材創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