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鏡頭下剎那的永恆

鄭培書作品-肖像       鄭培書/簡介       國際攝影藝術聯盟董事兼促進與合作關係主任 攝影榮銜: 新加坡文化獎 (1982) 國際攝影藝術聯盟大師級榮銜 (MFIAP) 國際攝影藝術聯盟榮譽卓越服務與貢獻榮銜(HonEFIAP)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FRPS) 美國攝影學會大師級榮銜 (MPSA) 美國攝影學會會士(APSA) 美國攝影學會GMPSA榮銜 新加坡攝影學會榮譽博學會士 (HonFPSS) 新加坡彩色攝影學會榮譽博學會士(HonFSCPS) 馬來西亞影藝協會榮譽博學會士 (HonFPSM) 鄭培書David Tay 鄭培書作品-肖像 鄭培書作品-仙境       李龍墉、李陳秋梅/簡介       李龍墉、李陳秋梅賢伉儷 〈寒林豆雁稀客報到〉 五隻寒林豆雁,飛行幾千里來到宜蘭。繁殖於西伯利亞、歐洲北部、冰島、格陵蘭島東部及中國東北,越冬地區含蓋整個中國大陸地區。 李龍墉作品-凍原豆雁系列-展翅 李龍墉作品-凍原豆雁系列-起飛 李龍墉 1986年宜蘭縣攝影學會理事長 1986年第二十屆全國攝影團體聯誼 影展主席 2004-2008年宜蘭攝影學會 理事長 2006年台中影展 邀展 淡江大學蘭陽之美校慶特展專輯典藏 2009-2012年宜蘭縣攝影學會 榮譽理事長 2010年淡江大學創校特刊展覽典藏 中華藝術家學會高級會士 宜蘭縣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學會、台灣省攝影學會、台北攝影學會、新北市攝影學會、台中市攝影學會、高雄市攝影學會、宜蘭縣攝影學會碩學會士、博學會士、榮譽博學會士 2016年全球華人 郎靜山攝影終身成就獎 2016-2020年 宜蘭縣攝影學會 理事長 2020年中國文藝獎 李陳秋梅作品-凍原豆雁系列-降落 李陳秋梅 宜蘭縣攝影學會.台灣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學會.新北市攝影學會 台中市攝影學會.高雄市攝影學會等碩學會士.博學會士 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高級會士 2005年 宜蘭縣攝影學會沙龍影賽年度積分 第一名 2018年 第38屆 中華民國攝影團體攝影比賽 評審委員 2019年 高雄市攝影學會 顧問 2020年 宜蘭縣攝影學會 影展主席 高雄市攝影學會 顧問 新北市攝影學會 碩.博學士考銜 評審委員

Read More

大墩美展得獎名單出爐 193件作品脫穎而出

雕塑類第一名潘煒中,共棲附生。(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第27屆大墩美展」得獎名單出爐。今年比賽分為11大類媒材創作,共有來自全球19個國家或地區1,300件作品報名,經過激烈角逐,193件作品脫穎而出,總獎金高達386萬元,國內老將新秀囊括各類獎項,海外得獎者包括日本藝術家川內佑毅獲得篆刻類第二名、蒙古藝術家Tamir Sharav獲得油畫類優選,展現國際創作者豐富多元的藝術樣貌。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台中市大墩美展」今年邁入第27年,是全台同類型競賽中收件數最高、唯一接軌國際的公辦美展,今年參賽作品質量均佳,1,300件參賽作品,有89件為海外作品,分別來自美國、英國、丹麥、加拿大、比利時、蒙古、泰國等19個國家或地區;所有作品經嚴謹的二階段評審,193件作品獲獎,得獎率為14.85%。 文化局指出,這屆各類第一名得主不乏美展常勝軍,如篆刻類劉俊男、數位藝術類李映蓉、水彩類王少夫、墨彩類康興隆等,近年在同類別競賽中取得佳績,優秀參賽者持續創作、追求頂尖,展現堅毅的創作韌性;如墨彩類第一名得主康興隆,長年參加大墩美展競賽,自第23屆至第25屆均獲得入選,第26屆獲得優選,今年更以〈竹林生機-2〉一作奪冠。 攝影類第一名湛文甫,康安,霓光身。(記者徐義雄攝) 66歲的康興隆說,創作逾半個世紀,這幾年挑戰更高難度的題材,希望在創作上持續自我突破。數位藝術類第一名得主李映蓉說,她在台中市長大,今年作品〈露西〉獲獎。 文化局說明,激勵創作者投入,大墩美展11大類分別設有第一名獎金12萬元、第二名獎金8萬元、第三名獎金5萬元、優選獎金1萬5仟元及入選。各類第一名中將再評選出5位「大墩獎」得獎者,11月舉行的頒獎典禮現場揭曉,額外再頒發典藏獎金12萬元。

Read More

李崗監製時光の手箱 22日台中開演

《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宣傳會演出片段。(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堅持用影像說故事的電影導演李崗,2019年首次監製《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舞台劇。將於7月22日至24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重新啟動演出,正式為觀眾重現大時代下的精彩故事。市長盧秀燕5日於宣傳會觀賞演出片段後表示,「非常棒的舞台劇!」,大力推薦市民走進劇院觀看。 《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宣傳會演出片段。(記者徐義雄攝) 舞台劇宣傳會昨天在益品書屋台中館舉辦,執行導演蘇洋徵的指導,主角蔭山征彥、大久保麻里子,現場重現精采的演出片段,觀眾跟著劇情穿越時空,復刻一場浪漫的愛情故事。盧秀燕說,看了演出片段後深受感動,這齣舞台劇探討過去台灣5大家族的故事,其中的情感衝突放到現在,也值得關注、思考。監製李崗把舞台劇影像化,劇情非常緊湊、好看,例如二代家族衝突的部分,讓人隨著劇情感到緊張,推薦市民走進劇院觀看,相信會對人生有不同的觀點。 李崗監製舞台劇重新詮釋五大家族,市長盧秀燕說,劇情緊湊,大力推薦。(記者徐義雄攝) 監製李崗說,《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舞台劇飽受疫情肆虐,劇組連續兩年啟售卻無奈喊停,困難重重,今年是第3年,籌備許久,該戲結構、章節緊湊,非常幽默,整齣戲60%由日文演出,大家體會當年人的困境,如男女、階級、國族認同等衝突。 《時光の手箱》改編自作家一青妙的原著《我的箱子》和《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一青妙在母親去世後,發現父親留下的手箱,看著裡面的照片、日記,回憶著記憶中的父親,拼湊時代裡的生命悲歡。《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7月22日至24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盛大重演,7月29日至31日至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巡演最終站於8月5日至7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登台。

Read More

胡瓜第四度聲演格魯挑戰少年ㄟ版本

胡瓜第四度聲演格魯挑戰少年ㄟ版本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綜藝大哥胡瓜為賣座動畫電影《小小兵2:格魯的崛起》第四度聲演「格魯」挑戰少年ㄟ版本,直呼感覺被導演惡整。 《小小兵2:格魯的崛起》描述世上最偉大的超級大壞蛋與備受全球粉絲喜愛的小小兵,組成影史最卑鄙也是最可愛的壞壞團隊,並且共同對抗有史以來最可怕也最難纏的犯罪組織。這回中文版主角「格魯」的配音同樣是邀請胡瓜第四度來擔任。 繼2017年在《神偷奶爸3》一人聲飾二角雙胞胎兄弟(格魯/德魯),這次胡瓜竟要挑戰格魯12歲少年ㄟ版本,配音功力更上乘。 瓜哥表示,上一次用本人腔和客家腔來區分格魯和德魯兩兄弟,已經是很大挑戰了,沒想到這次配音比上一次更難,要配小時候的格魯,都幾歲的人了要怎麼去詮釋小孩腔,感覺導演是在整他(笑)。 由於配音過程中,只要胡瓜一累,聲音又會變老,所以聲音導演全程在旁指導,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格魯」有一段要連續叫很多聲音,從尖叫到害怕、發抖…等,情緒起伏的大轉變要一次到位,喊到聲嘶力竭還要真心,又不能太做作太假,那種細微的語調呈現才是配音最厲害的地方。 擔任小小兵「格魯」的配音已有12年,胡瓜回想第一次看到黃色小小兵鮮明的色彩和討喜的模樣,真的粉療癒,立即成為頭號粉絲,連最近新買的休旅車都想要牽去全車包膜小小兵,開在路上就像小小兵電影宣傳車一般。 此外,瓜哥也夢想帶一群小小兵去育幼院玩耍,以及赴醫院探望癌病童,相信小小兵所散發的強烈正能量,一定可以帶給小朋友們無限的歡樂。 環球電影公司今年也特別遠從國外空運來台一顆高和寬皆五公尺的小小兵Q萌大黃球,並由知名國際塗鴉藝術家Bounce親自彩繪全新角色牙套小小兵--拖拖,全程耗時6小時完工,即日起至7月31日將展示於大直美麗華1F的水舞廣場,喜歡小小兵的粉絲朋友趕快把握機會到現場踩點一起拍張網美照吧。即日起只要到Facebook環球影片粉絲專頁留言歡樂合照,就有機會獲得《小小兵2:格魯的崛起》電影周邊限量好禮。

Read More

《老少女奇遇記》跑全台獲滿滿感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楊貴媚、鍾欣凌、嚴藝文三后合作《老少女奇遇記》跑全台,4日首映會上片花首度曝光,笑淚交織逼哭觀眾,身兼總製作人及主持人的楊貴媚直感謝堅強的團隊和兩位閨蜜的力挺,鍾欣凌則直呼很開心,但嚴藝文卻形容,整趟旅程所有恐懼總和的處女秀。 《老少女奇遇記》7月7日晚間9點於公視首播,首映會現場首度曝光9分鐘精彩片花,楊貴媚、鍾欣凌、嚴藝文在節目中化身「台式辣妹」、「搖滾歌手」、「叫賣天后」等,質樸、真實樣貌展露無遺,不只有閨蜜間互動的笑料百出,更流露出滿滿在地人情味的感動。 實境節目《老少女奇遇記》讓三大影后視后齊聚一堂,展開身心靈探索之旅,也學著克服自身的恐懼。提及接下實境節目的心情,楊貴媚說,當時非常緊張擔任總製作人會非常艱難,但還好有堅強的團隊,還有鍾欣凌、嚴藝文這兩位閨蜜,才敢做這些事情。  鍾欣凌則說,去了第一次旅程之後發現實在太好玩了,就決定要參與節目了,「做節目一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帶小孩,這五趟旅程真的很開心。」 嚴藝文也說,當時想說會吃好的喝好的,睡睡醒醒、散散步、撿貝殼啊,沒想到超級辛苦,這整趟旅程算是她所有恐懼總和的處女秀,真的有點後悔,「怎麼比拍戲還累,早上三點就要化妝,還要面對我害怕的東西。」但後來覺得雖然當下很恐怖,但過了之後會覺得,好像可以克服,「只是羽毛禽類我是真的沒辦法克服。」

Read More

陳喬恩首登北影 搭馬志翔頒女配

北影節頒獎星量多 陳喬恩婚後亮相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2台北電影節第二波頒獎嘉賓名單4日曝光,睽違多年未在台出席活動的陳喬恩首度登台和馬志翔合體頒獎。楊祐寧、楊謹華將再度合體搶鏡;另有影展大使劉冠廷、藍正龍、李霈瑜、張書豪、鄭人碩、陽靚、蔡淑臻、施名帥、曾珮瑜,以及本屆入圍者溫昇豪、馬志翔、評審朱芷瑩、簡嫚書輪番揭獎,添華麗星光。 今年台北電影節力邀逾30位明星影人上台頒獎,陳喬恩首度現身台北電影節,與曾合作電影《市長夫人的秘密》的馬志翔頒發最佳女配角。  在《華燈初上》中有驚艷表現的「成哥」楊祐寧以及「蘇媽媽」楊謹華將擔任最佳攝影的頒獎人。去年影后陽靚與今年擔任台北電影獎評審的簡嫚書搭檔,頒發獎座給今年新科影后。 影展大使劉冠廷與演而優則導的藍正龍揭曉最佳男配角,兩人同為王小棣導演的學生,曾一同演出電視劇,學長、學弟首度同台頒獎,話題十足。今年替影展周邊設計商品的李霈瑜,和共演《大債時代》的搭檔張書豪揭曉最佳造型設計及最佳美術設計。  《夢遊樂園》中的「假面夫妻」溫昇豪、曾珮瑜合頒最佳編劇,溫昇豪也將角逐本屆最佳男主角;近期以「暴走女外科」形象深植人心的蔡淑臻,與鄭人碩繼《我是自願讓他殺了我》之後再合體,頒發傑出技術及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則由演藝圈銀色情侶檔施名帥、朱芷瑩揭曉,朱芷瑩同時擔任本屆台北電影獎的評審。

Read More

張家瑋變成溫柔女神被張書偉虧

張家瑋變成溫柔女神被張書偉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戲劇人生真奇妙,隨著民視八點檔《黃金歲月》劇情快轉5年後,張家瑋瞬間搖身一變為溫柔女神,被張書偉直呼「小倩」,兩人首次合作火花十足。 《黃金歲月》故事主角經過一番波折後,將迎接5年後的新生活,劇中張家瑋跟張書偉也特別為5年後的故事改變造型,張家瑋一出場仙氣四溢,讓不少工作人員說太香太美了,張家瑋也開心這次的造型有受好評,會繼續美下去。 張書偉則說,一看到張家瑋的裝扮,就直接改口叫她「小倩」因為全身白的衣服又長髮飄逸,很像《倩女幽魂》,結果也意外劇組都跟著這樣叫。 張書偉跟張家瑋兩人首次合作八點檔,張書偉稱讚她反應很快,對戲起來默契十足,合作下來發現很舒服;張家瑋大讚張書偉演技靈活,每一次畫龍點睛的效果都讓戲更吸睛。 不過,張書偉一抱張家瑋就直說,唯一的缺點就是要減肥了,讓張家瑋害羞不已地解釋,劇組的伙食很好,加上防疫的關係,收工後就會把想吃的買回家享用,結果常常會買過量。 至於5年後的生活有沒有成為一對,張書偉表示,很多觀眾敲碗「薑如配」(Johnny跟孟如),但兩人的關係其實還會更複雜一些,更打趣笑說,像他還會喜歡阿邦(黃文星飾演),只是阿邦跟晴文的婚禮一直受到阻礙,暗指他們兄弟之情應該還可以有後續。

Read More

【一號人物】王斌鶴、王斌顯專訪|財金與設計×理性是感性的極致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第五象限設計力:雙重專業的跨領域人生 「跨領域」在現代產業模式中,已經是一個非常廣泛又習以為常的概念。因著科技的高速進步,既有的事物逐漸突破過往的框架,以各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被結合了,並且呈現出更多創造性的機會與變化。以智慧型手機為例,我們在此前很難想像可以和其他人建立如此緊密又靠近的關係,也無法想像過去繁重瑣碎的工作,可以藉由如此微小的裝置分擔這麼多的作業。技術上的革新也同時改變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看法的改變也同時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與合作型態。   TA Group 創夏團隊共同創辦人,團隊從工業產品設計涵蓋到室內空間,探索不同素材上的設計可能性。推出的產品在 16 國 31 座城市皆受當地好評,致力於將臺灣品牌拓展至國際市場。打造擁抱跨領域角色的開放工作生態,新興模式的設計備受國際獎項肯定。希望以多元開放的方式持續探索新的觀點與可能性。   ▍「當彼此對調觀點來重新自我檢視後,反而會看到原本無法看到的死角。」──王斌鶴、王斌顯 醞釀眼前尚未發生的變化 談起「跨領域」這個詞,對設計師王斌鶴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十年之前,沒有人預料到高雄會有現在的變化。」短短幾年之內,來自荷蘭、日本、美國等地的國際建築團隊紛紛在高雄市落下最新的作品,設計展演活動重新賦予古老港都全新的樣貌,過去的工業與港埠之都,如今它的創意能量正在慢慢甦醒。 11 年前,王斌鶴和王斌顯就已經在心中看到這幅未來的圖像了。他們在這座城市創立了「創夏設計」,起初以產品設計為主要業務,後來則逐漸跨足到室內設計,並持續往更多元的領域尋找新的機會。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一些新的概念與構想正在萌芽,但是距離能夠真正落實仍然有一段距離,因為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運作模式與專業框架,大部分的人都是以特定的專業角色去培養能力,面對陌生不熟悉的領域有太多的未知數,這當中的風險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所以僅有少數人願意邁出舒適圈去嘗試新的方向。王斌鶴是其中一個人,他試圖向業主或合作廠商提起跨領域才能達到的新方向時,大多數的人都表現出不置可否的態度。種種的質疑聲浪中,他們選擇繼續帶著新創立的團隊,在鋼骨玻璃高樓環繞的街道上搜索新的路徑與機會,相信其他人看不到的新事物正在眼前慢慢發生。 王斌鶴憶起自己的成長經驗,父親是最早啟蒙他美術天賦的導師。接著高中選讀了工藝科,開拓了他在感官知覺上的視野。美術工藝科充滿著各種豐富的課程,其中石膏雕塑是最能引發他熱情與天賦的項目,也因此獲得了很多競賽的機會與獎項。這段經驗讓他最終在大學時選擇了工業設計為主修項目。工業設計,顧名思義就是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為了提供美觀、好用、容易大量生產製造的暢銷商品,設計過程需要考量商業、美學、機構學與人體工學等要素,可以說是一門需要橫跨各種技術領域來達成問題解決目的的專業。設計師必須常常面對不同種類的需求,這些需求也都有各自處理的方法,也因此如何居中去協調、靈活整合這些需求能夠被一起達成,就需要不間斷地跨域學習,和環境與時俱進。然而能真正做到跨域的設計師在市場上非常稀少,肇因於現實市場是專業分工後的結果。大多數設計師都會依照產業類別選定某個領域去專攻,彼此之間存在著技術門檻,光是要跨越任何一道門檻就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去鑽研。也可以說,專業的高度發展似乎反而限縮了一個人在觀看與理解事物層次的視野。 很顯然,這些門檻並沒有阻擋王斌鶴邁向開放廣闊世界舞台,王斌鶴依然盡可能去探索不同類型的產品性質,並且以不同的系列之作分別獲得國際獎項。不過,與其說跨領域是一開始就設定的目標,不如說王斌鶴從一開始就不抱持著「領域」這種壁壘分明的概念。「這條路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走過來的。」王斌鶴憶起自己的求學軌跡,每一個選擇都和前一個經驗有著因果連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學擔任畢業設計展示長的經驗,負責兩個班共約 100 人、60 件的作品巡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和多個單位進行溝通協調,並規劃適宜的展示空間好安排不同作品的展示方式,這些過程無意間啟發了他對空間設計的興趣。   王斌顯親自設計的巴黎展場展示結構 不足的部位將成為未來最強壯的地方 相較於哥哥王斌鶴從產品跨足到室內,兩者仍然可歸類在設計的大光譜下;弟弟王斌顯則是跨了一個更大的步伐。王斌顯原本是財務金融背景,所學主要為經濟理論,判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資金運用。他形容財金就像企業醫生一樣診斷公司的投資與財務狀況。一般人覺得無趣的報表與數字,看在他們的眼裡都透露出不同的意義。為了要能更有效的分析,他們也需要多元學習如資訊與大數據分析,才能成為有整合能力的多元人才。這麼看起來,王斌顯其實在過去的求學階段就已經在醞釀跨領域的基礎能量了。   TreAsia Lab—德國 RED DOT 設計獎 兄弟倆人因為不同的背景與擅長,各自在兩邊的品牌都有不同比例的分工。王斌鶴主要專注於產品開發與技術整合上,除了產品設計本來就是自己的專業以外,能實踐自己的設計理念不受拘束,更是他當時決定創業的理由。王斌顯主要負責室內設計的管理、協助公司內部的營運管理、觀察市場與分析使用者的需求。多數設計師只能專注自己的產品上,鮮有市場思維與客戶經營,王斌顯的專業正好補足了拼圖的最後一塊缺角。網站上提供給消費者的問卷內容,就是他親自設計的,讓需求端與服務端能以最有效率又簡潔的方式相互接應。 產品設計需要不斷主動出擊的開發力,而室內設計則是需要沉澱在居住者的生活故事中。王斌顯認為,雖然空間與產品在市場消費定位上不同,但是當彼此對調觀點來重新自我檢視後,反而會看到原本無法看到的死角,這也是俗稱的「專業盲點」或「專家的死角」。如果把室內空間視為一種產品,那麼就會更能理解消費者是怎麼在評估預算成本上的考量;或是把產品視為某種空間,就會觀察到產品與環境之間多了一個互動的介面,比如說將桌椅從純粹的單獨造型設計,去延伸到與周圍其他物件的相對關係。王斌鶴與王斌顯分別從不同背景踏進陌生的產業做設計,多少認為自己比起其他人是不足夠的,所以需要更認真實在去學習,這種心態反而讓他們能用更慎重用心與珍惜的態度面對日常事物,不放棄任何一刻的學習與思考機會。所以,誰說跨域者會沒有優勢呢?   TA+d_Fiber 鋼筆—德國 RED DOT 設計獎。 不讓彼此的差異成為彼此的衝突 「在一門專業中走得越深入,就會慢慢發現各個領域在意的核心都是人。」王斌顯這麼描述兄弟兩人相同又相異的特質「哥哥因為是從設計的基礎去瞭解世界,他們被培養的方式著重於自我創造的能力,所以他會比較感性的想事情。而我則是從數據與統計的工具角度去觀察與分析世界,會更傾向理性邏輯的思考方式。」如果單從兩個人的學習歷程來看,確實是相差很大的專業,甚至難以想像兩者之間能有怎麼樣的結合。一個理性思維的人,和一個感性思維的人,難道不會常常在溝通過程與認知差異上產生衝突嗎? 「只要有著共同的信念與價值,目標一致,差異不會是阻礙。」從他們給出來的共同答案看起來,也驗證了他們之所以能成功的價值核心。即使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獨特性,但是也都有作為人的共同基礎。王斌鶴認為,保持對人的信心與開放的態度,才能讓差異不會成為衝突。他認為跨領域其實不是技術問題,持續的對話與互相理解的心意才是關鍵。 專業分工已行之有年,這套機制也影響了我們被培養的方式,即使同一個專業領域,依然被切分成不同的次專業。以現代醫學為例,外科可以被細分出胸腔外科、神經外科、消化外科、骨科等等。當成為次專科的醫師後,就完全不會去診療其他的身體部位,結果患者與家屬常因此不知道生病該找哪一科醫師。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可以跨越專業界線的人才,從整體需求來安排這些不同專業被分配在正確的位置上,才能讓問題更有效被解決。除此之外,跨領域者也比較習慣從整體角度找到事情的成因,可以避免被一個僵化的思維習慣所拘束。   ORIGEND 眼鏡—日本 GOODDESIGN 設計獎。 王斌鶴認為很多事情不能只從單一結果來評價。他舉服裝設計師吳季剛跨域去替建築做立面設計為例,當圖面剛發表的時候,非常多的專業建築師大力抨擊這個設計,並直指吳季剛並非專業建築設計師出身,沒有資格替建築外觀立面操刀。而王斌鶴則反向從建設公司與吳季剛的角度著眼,以他們的銷售目的來看,這種異業結盟的策略確實是成功的。至於好或壞,也不能僅限特定專業人士才有資格評價,「因為沒有一個專業能真正看到事物的全貌。」王斌鶴說。   讓世界感受到臺灣的溫度與細膩 渡過了風雨飄搖的前夜,迎來充滿陽光的今日,王斌鶴與王斌顯並不安於現狀而暫緩腳步。因為在創業之初,他們就已經為這個品牌設立了宏大的藍圖,不僅僅只是扎根於高雄回饋出生地,更要將整個臺灣都納入為靈感對象。為了讓臺灣能以文化形象之姿迎向世界,王斌鶴持續開發出帶有臺灣文化圖騰的設計,並在全球幾個主要城市店鋪進行販售。這些產品系列主打桌面的文書小物,一方面價格上易於收藏流傳,二來則是希望用最親近的方式讓世界感受到臺灣的溫度與細膩。除此之外,也持續對事業內部進行大改造與調整,除了維持不限定背景的用才策略外,也希望能讓創意更開放、更多元。「也許,跨領域本來就是一個過時的描述。本來就只有一個不分你我的世界,只是角色與觀點的不同而已。」王斌鶴與王斌顯笑著對「跨領域」重新下了一個有溫度又具有啟發性的註解。   烈焙餘韻—德國 IF 設計獎。

Read More

吳慷仁為戲瘦8公斤 殺青大吃

《富都青年》3日在吉隆坡殺青,吳慷仁(右)為戲曬黑瘦身8公斤。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馬跨國合作電影《富都青年》3日在吉隆坡殺青,吳慷仁為戲曬黑瘦身8公斤,殺青大吃巧克力蛋糕,讓首任監製的金馬影后李心潔讚賞,並許願當演員,要與吳慷仁、陳澤耀對戲才過癮。 《富都青年》由吳慷仁及陳澤耀擔綱雙男主角。李心潔首次擔任監製,對吳慷仁和陳澤耀投入角色的用心和成果很滿意,李心潔更許願說要導演王禮霖再寫一個劇本,她說:「下次我要當演員,和慷仁、澤耀一起對戲才過癮。」 導演王禮霖形容吳慷仁是個「燃燒自己,拿生命在表演的人」,「我很佩服慷仁,覺得怎麼會有這樣一個人,是把自己完全撕裂開,再植入一個新的自己,付出最極限的可能性,完美融合成劇中的角色。」 吳慷仁表示,因為深受劇本打動而接演,為角色瘦身曬黑及瘦身8公斤,讓劇組佩服又擔心,監製李心潔就很擔心他體力不支會暈倒。 吳慷仁殺青時抽離角色的方法就是大吃美食,「我殺青那天,心潔帶給我超好吃的巧克力蛋糕,我忍了兩個月終於放開猛吃。我的殺青心情是整個劇組凝聚力很高,我們的合作散發出很大的能量。」

Read More

倪匡驚傳辭世 享壽87歲

陶傑在臉書PO出跟倪匡(右)的合照,悼念好友的離世。(圖取材自陶傑臉書) 友人作家沈西城發出 港媒瘋傳、粉絲震驚 家人尚未證實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倪匡昨(3)日驚傳逝世,享壽87歲。消息最早是由倪匡友人、作家沈西城發出,沈西城3日在臉書寫道「傳倪匡仙逝,未知真假」,接著於下午5點多證實「倪大哥今午走了」,許多港媒均已轉發此報導。不過,到目前為止倪匡的家人尚未證實此項消息。 倪匡逝世消息傳出,立刻引起文壇瘋傳,粉絲震驚。香港作家陶傑也貼出自己跟倪匡的合照,稱對方是「全球華人世界70年來大腦最清醒的人。」悼念倪匡離世。大批讀者也湧入哀悼,「又一文壇巨人仙遊」、「很難過,又一位智慧的人走了」、「希望倪先生在另一空間生活美滿。」 倪匡本名倪聰,1935年出生,是兩岸知名的科幻小說家,和金庸、黃霑和蔡瀾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他主要撰寫科幻小說,也曾跨足寫過靈異故事、武俠、偵探等題材。知名作品有《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等,倪匡還創作過許多電影劇本,於2012年獲得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倪匡也曾跨界主持電視與廣播節目,更在1989年至1990年期間,與黃霑和蔡瀾合作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在當時造成轟動。另外,也曾替金庸捉刀《天龍八部》的數回共4萬多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