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後疫情時代 嘉市CYO音樂會今登場

以音樂迎向後疫情時代,CYO年度音樂會23日登場。(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C.Y.O)成立第5年,訂23日下午分在文化局音樂廳舉辦年度音樂會,以輕快、祥和的音樂帶領大家迎向後疫情新時代,由音樂兄弟檔陳允恩、陳允立和汪資峻同學輪番上陣獻藝。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有音樂之都的美譽,這都多虧了長期願意在音樂領域上耕耘的孩子們。並邀請市民朋友前來觀賞,共同給予在地樂團及青年音樂家支持與鼓勵。 CYO執行總監李威龍表示,非常感謝市府和各位志工的協助與支持,團隊排除萬難才有當天的音樂會,今年CYO共有61位團員,每一位都非常優秀,期待大家到場欣賞他們的演出。 文化局表示,今年CYO原訂5月開始團練,但疫情提升為三級警戒,音樂廳閉館而延後練習。8月起採分流機制或透過居家自主重啟練習,上傳指定影音供助教查核。疫情趨緩後,文化局協助樂團回復實體排練,並提供免費快篩試劑,由具醫療背景志工家長們通力合作協助快篩,展開密集全團排練。 今年度CYO年度音樂會選曲由指揮范楷西教授規劃,為緩解疫情期間社會普遍不安的心理壓力,精選出比才的《阿萊城的姑娘》、羅傑斯&漢默斯坦《真善美》,透過旋律輕快的康康舞曲旋律下解放心靈,讓大家體會音樂的美好;活動為索票入場。

Read More

金漫獎28日頒獎 玖壹壹演出同步直播

第12屆金漫獎文宣。(文化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文化部22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第12屆金漫獎」將於28日頒獎,本屆金漫獎以台漫 feat. Your Life!為主題,邀請讀者於線上特展品味近百部台漫如何契合大眾日常,展示內容將包含本屆入圍、國際獲獎及跨域合作的作品,還可從「漫畫家的房間」單元,零距離探訪得獎漫畫家孵育靈感的空間。 近年台漫屢獲國際大獎肯定,也有如「神之鄉」、「用九柑仔店」等多部作品改編為影視或舞台劇。文化部表示,本屆金漫獎特別企劃三場漫畫座談會、一場公開商務交流會,影片將於金漫獎YouTube頻道上架。 近年台灣漫畫於國際上屢獲大獎肯定,除邀請日本國際漫畫賞里中滿智子評審長,分享評審經驗及去年台灣漫畫家在日本國際漫畫賞獲得前3名所代表的意義外,日本北九州市漫畫博物館長田中時彥將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長張隆志對談,分享台漫畫博物館的成立、經營、與地方互動的經驗。 此外,為迎接金漫獎頒獎典禮,文化部也特別舉辦「金漫獎網路人氣獎」票選活動,日前已完成投票,公布最終由方秋雅、江志煌、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政府政風處共同合作出版的作品「前進泰雅部落大冒險」以約2千8百票數奪獎,將於頒獎典禮時授獎。 「第十二屆金漫獎」將於10月28日下午3時於台北文創登場,典禮由黃豪平主持,邀請實力派喜劇演員夏大寶及知名饒舌團體「玖壹壹」帶來精彩的開場脫口秀及歌唱表演,典禮將同步於金漫獎YouTube頻道直播。

Read More

李雲迪嫖娼 鋼琴王子崩壞

李雲迪。(圖取自Yundi 李雲迪facebook)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中國鋼琴家李雲迪昨晚傳出因「嫖娼」而遭拘留的消息引發熱議,就在粉絲嘆息之際,中國音樂家協會今早聲明取消他的會員資格,而眾家官媒也一致譴責,並指他可能無法再繼續演藝行業。 北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官方微博昨晚公布李雲迪涉及嫖娼並被行政拘留的消息後,中國音樂家協會今天一早隨即發布聲明指李雲迪嫖娼事件「產生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取消其他的會員資格。 據官網介紹,成立於1949年7月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國各民族音樂家和音樂工作者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 此外,昨晚消息傳出後,各家官媒隨即齊聲砲轟,其中環球網發表的「銳評」表示,「明星不要指望輿論的『包容』」、「做明星,不僅不能去煙花巷逍遙,還必須與金錢、流量賦予的其他誘惑做長期抵抗」。 人民日報則在微博發文說,「黑白琴鍵,不容涉『黃』」、「越是公眾人物,越需愛惜羽毛,一旦倒在『荊棘』裡想翻身都難;一旦毀掉人設,再高的技藝也彈不盡悲傷。崇德守法,才有未來」。 央視網旗下微博「快看」則引述律師分析,除因嫖娼而被行政拘留,李雲迪還可能被演藝公司追究違約責任,嫖娼事件將使李雲迪無法再上綜藝節目面臨合同違約的責任,可能要賠付違約金,「有可能他終身都不能從事演藝行業,也有可能經歷幾年的禁演期限」。 李雲迪涉嫖的消息在中國網上引發熱議,有粉絲哀聲嘆氣,也有人表達不以為然。 香港01今天則引述陸媒說,李雲迪因嫖娼被抓並非第一次,「今年上半年就出過事」,只是當時未傳開。 39歲的李雲迪有「鋼琴王子」的美稱,18歲時拿下2000年第14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是首位獲得此一殊榮的中國鋼琴家,並且是當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連續兩屆從缺後獲獎。

Read More

台東囝仔站上國際舞台 蔡侑霖獲聘德歌劇院小提琴手

蔡侑霖獲德國法蘭克福國家歌劇院聘為第一小提琴手,是今年唯一華人、也是台灣之光。 (蔡媽媽提供)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出生台東年僅27歲的小提琴手蔡侑霖,日前獲德國法蘭克福國家歌劇院聘為第一小提琴手,是今年唯一華人、也是台灣之光;蔡媽媽說,他8歲才開始接觸小提琴,雖然有點晚,但進入大學後努力學琴,終於登上國際音樂舞台,也希望鼓勵台東的孩子,只要努力也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擔任鋼琴音樂老師的蔡媽媽說,蔡侑霖1歲多時,有位英國教授來台東玩,抱著他時覺得手非常鬆軟,很適合學小提琴;後來有位俄羅斯的老師正好來台東教琴,蔡侑霖國小一年級開始走上小提琴學習之路。 蔡侑霖當時並沒有很專心學習,練琴時間常偷偷打電玩遊戲,在學校也是帶頭嬉鬧的孩子王,直到進入南藝大才覺得要好好學琴,有了目標,其間也遇到很多貴人,才能在德國發光發熱。 蔡侑霖就讀南藝大七年一貫制音樂學系期間擔任管弦樂團首席,隨管弦樂團參加法國潶島、捷克音樂節,並擔任柴可夫斯基與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獨奏演出。返國時會也投入音樂傳播工作,目前也是台東回響樂團首席。 旅德期間與德國法蘭克福與知名指揮家同台演出、獲選由小提琴大師曼紐因創立的基金會音樂家、受邀到台灣駐德代表處在柏林法國大教堂演出、受邀至知名音樂節演出等,今年10月起任職於法蘭克福歌劇院。

Read Mor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POWER「例外狀態」的藝術力量 洞見多元未來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藝術家創作,靈感多汲取自身觀察、來自生活的感受,他們擅於運用自己熟悉的媒材將內心想像以創作呈現,不管形式,不管雕塑還是畫作、實景還是虛擬,藝術是包容一切的魔法樂園,是最貼近內心的一種表達方式,藝術能夠承載情感、關係、價值觀,在觀賞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人生也許一個瞬間,被某一個元素觸動,某一個生命故事產生共鳴,而萌芽自己人生創作新篇。 在人類共同經歷新冠疫情下,面對各種無常,面對各種快速變化,我們對於生命經驗的加速推進,時間似乎過得比從前更快,不停接受新資訊、新產物、新科技,內心緊追新時代演變、緊追著人與人的新關係,僅透過網路與科技連結彼此,是否因此無從傾訴?因此缺失真實世界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求新求變的大環境下,找尋所謂「例外狀態」、「突破框架」的未來,追求自己「平庸之外」的人生意義,似乎成了每個人內心掙扎的共同課題。透過藝術,他們似乎找到了出口。 ART POWER專區發言人/双方藝廊創辦人 胡朝聖 ▍「世紀疫情的衝擊,徹底改變了人類生命中的某些狀態,但幸運的是我們有藝術,藝術將我們連結起來並帶來力量。」 藝術是人們最貼近內心的表達,對時代環境的最深刻情感告白。 2021年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舉行,展會最大亮點,首次聚集十間台灣影響力參展畫廊,為了回應新冠肺炎對全球藝術產業造成的衝擊,共同發起計畫,以「ART POWER」(藝術力量)為主題之下,推出「例外狀態」單元,在各自展位以「展中展」呈現例外於主展區型態的項目,期待在多元型態的作品中串聯起台灣豐沛的藝術人文能量。這次在博覽會中以結盟合作、資源共享的方式組成專區,對藝術界提出共創時代框架外的全新願景。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群:「國際畫廊對同行合作的態度很開放,他們知道,一個產業的成熟需要其中參與者共同前進」 首次匯集十間影響力畫廊 一年半以來,國際疫情的限制加速改變了整體環境,國際拍賣公司、藝術博覽會大舉拓展線上平台,各地畫廊業者也紛紛調整運作模式,甚或發展策略性結盟以回應變動的市場需求。逆勢之下仍不曾停止推動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10間畫廊:TKG⁺、双方藝廊、加力畫廊、伊日藝術計劃、安卓藝術、亞紀畫廊、耿畫廊、就在藝術空間、絕版影像館、誠品畫廊,集結成「ART POWER」專區,為台灣藝術界在疫情下提出的革新嘗試,也是畫廊間的首次串聯。這十間畫廊擁有豐富的國際市場經驗與多元的藝術觀點,從資深輩至新生代,陣容堅實,疫情爆發以來,不受限於旅遊禁令造成的封閉性,持續推動著國際交流,將台灣畫廊的能量延伸至世界各地,讓在地藝文環境與國際脈動同步進展。   ▍ 「此次10家畫廊共同合作,工作分工、資源共享,以『信賴』做為合作模式的主要核心,對同業間的合作產生了正面的示範效果。」—誠品畫廊總監 趙琍   共享、共創、共同陣線 今年有別於過往單打獨鬥的運作型態,這十位來自不同世代、不同專業的畫廊主,借鏡國際畫廊資源共享的做法,期望在彼此信賴的基礎下,透過分工、分享,共同提升產業的創造性。預計呈現84位藝術家,來自16個國家的豐富多元作品,包含台灣、中國、菲律賓、美國、羅馬尼亞、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日本、新加坡、印尼、印度、香港、德國、巴西、阿根廷,畫廊將在各自展位以「展中展」呈現例外於主展區型態的項目,期待在多元型態的作品中牽起台灣豐沛的藝術能量。 以共創價值為目標,「ART POWER」除了串聯展區內容以及展中展項目,也將共同出版電子圖冊、製作專屬口罩於展會現場限量發送,期待以創新的合作模式提升內容的品質與效益,同時透過協作開創產業新面貌,為台灣的藝術生態帶來正面的示範效果。 ART POWER 「例外狀態」記者會,十家畫廊大合照。(左至右:亞紀畫廊負責人 黃亞紀、絕版影像館總監 廖子寧、TKG⁺負責人 吳悅宇、就在藝術總監 林珮鈺、誠品畫廊執行總監 趙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 張逸群、耿畫廊負責人 耿桂英、加力畫廊總監 杜昭賢、双方藝廊創辦人 胡朝聖、安卓藝術創辦人 李政勇、伊日藝術計劃總監 黃禹銘) 展中展-透過藝術與「例外狀態」共存   ▍「攝影獨有的歷史創作脈絡具備挑戰且同時深根在更廣大的當代藝術史中,絕版影像館UP Gallery勵志發掘能遊走在光譜兩端的亞洲藝術家,並與他們一同塑造一個更多元的當代攝影史。」—絕版影像館總監 廖子寧   自2020年初至今,整體環境的改變使關鍵字如「滾動式調整」、「適度更新」成為了人與人協議時的共識,不確定狀態的常態化體現了生命恆動的情境,而藝術如何關照當前的新「日常」,亦成為藝術界近來的重要課題。因此,「ART POWER」提出展中展單元「例外狀態」,每一間參展畫廊將以「例外於主展區」作為方針,提出各自對「例外」意義的詮釋,多元觀點包含了繪畫、雕塑、攝影、錄像、複合媒材裝置、數位互動、行為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創作,呈現這十間畫廊如何以藝術特殊的開放特質,展開對新常態的各種想像,進而體現國際當代藝術世界的縮影。 藝術家Lolo&Sosaku照片/圖像由双方藝廊提供 張碩尹 x 陳嫺靜,《肥皂》,2021,單頻道錄像,10’30”/圖像由亞紀畫廊提供 陳俊宇,《_USED TO》,2020-2021,行為:維納斯象牙紙(220gsm)、身體 /攝影 劉耀鈞/圖像由藝術家與就在藝術空間提供 陳榮輝,《空城計15—現代化之後》,2017, 顏料式噴墨輸出/圖像由絕版影像館提供 與台灣藝術界共同展望前進   ▍「耿畫廊參與並見證了國際藝壇的諸多變與不變,期待攜手台灣頂尖畫廊向自身根源尋索,於熟悉的空間語境中,完整呈現台灣當代藝術創作的原初風貌。」—耿畫廊負責人 耿桂英   藝術的存在除了審美功能,其精神價值往往體現於人類遭逢困頓的時刻。在疫情衝擊產業之際,「ART POWER」這十間畫廊試圖突破現狀,開啟資源共享的對話與合作,也象徵著畫廊主們對於藝術實踐的願景。期待此一創新的合作模式,不僅領頭示範未來產業協作的可能性,也將啟動台灣當代藝術界的力量,為觀眾在疫情下帶來最豐沛的國際藝術饗宴,讓藝術愛好朋友們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Read More

亞太傳藝節25日開放索票

聽海之心是優人神鼓的大型經典作品,透過深具禪意的鼓藝,演繹在海洋的未知了悟生命的過程。 (宜蘭傳藝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21亞太傳統藝術節,即將於11月20日起於宜蘭傳藝園區登場,以「祈島.臺灣」為主題,展現海洋台灣的寬闊胸襟與豐富樣貌。各項室內劇場演出節目、工藝手作體驗及職人沙龍活動,相當精彩、多元,自10月25日起全面開放民眾進行索票與報名,名額有限,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 小島大歌是第一個橫跨南島民族16個島國、且人數最眾多之音樂跨海計畫。(宜蘭傳藝提供) 亞太傳統藝術節將於11月20、21日、26日至28日在宜蘭傳藝園區熱鬧開演,共計安排27場室內外演出節目、10場工藝示範、10場工藝手作體驗。演出節目部份邀請國內具代表性的九個表演藝術團隊,包括tao do Pongso島嶼人樂舞團(達悟族)、秀琴歌劇團、津輕三味線台灣廣原會、優人神鼓、謝銘祐&麵包車樂團、旅北都蘭部落文化藝術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蒂摩爾古薪舞集、台灣豫劇團,他們將各自帶來深具海洋風味或臺灣島嶼氣息的藝術風景,並運用宜蘭傳藝園區各種室內外場域,演繹各具特色的傳統藝術當代風貌。 秀琴歌劇團帶來大型歌仔戲《海神媽祖》。(宜蘭傳藝提供) 11月20日下午5時30分開幕,安排南部重要歌仔戲劇團-秀琴歌劇團在宜蘭傳藝園區帶來戶外大型歌仔戲節目「海神媽祖」,與民眾回味露天看戲的美妙情趣。 在傳統工藝部份,邀國內四組工藝師,他們將從生活藝術的角度,透過工藝手感與創意思維,融入台灣海洋文化特色中。

Read More

台南藝術節 身體氣象館《小人國》 11/6公演

台南藝術節推出全新創作《小人國》,看銀齡素人如何演繹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 (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銀齡素人演員,也可登上大舞台。今年台南藝術節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由「身體氣象館」所推出的全新創作《小人國》,集結十二名新營在地銀齡戲劇工作坊成員和劇場演員,攜手探索十八世紀的奇幻諷刺文學《格列佛遊記》。 這齣劇由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擔任導演與編劇,「銀齡戲劇工作坊」源自新營藝術季中《新營,快到了》三年系列演出,由文化局在新營文化中心招募來自大新營地區,平均年齡六十五歲的素人演員們,憑藉對戲劇熱情,在專業帶領下,開展身體、聲音、肢體與創意,在戲劇角色中,演繹出自我人生。 《小人國》可說是現代版《格列佛遊記》,在巨人離開後,每天上演一場國王「提醒秀」,巨人降臨的危機與轉機,導致一連串愛恨情仇,疊合著小人國原本因生態變遷與戰爭威脅而瀕臨消亡的憂懼。 文化局表示,導演嘗試從文學中牽引出種種具啟發性素材,銀齡素人演員演繹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居民,一幅具有當代精神的劇場風景,在恬靜宜居的新營更顯清晰,希望能持續鼓舞市民進入劇場,參與新一波的藝術文化脈動。 該劇集結十二名新營在地銀齡戲劇工作坊成員及鄭志忠等多名劇場演員,歡迎所有人一起來觀賞這齣全新創作。該劇將於十一月六、七日下午二時三十分於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登場,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售票。

Read More

重返家鄉 A-Lin破母語討教古調

歌手A-Lin(左)因節目「你的島嶼我的家」拜訪部落耆老嘎造(右),學習傳統母語歌謠及歷史。(阿洛無限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1日電 歌手A-Lin(黃麗玲)參與實境節目「你的島嶼我的家」,帶領觀眾認識家鄉比西里岸部落。從害羞不敢說母語到敞開心房討教古調,她說,更深刻體會到體內流淌著阿美族的血液。 「你的島嶼我的家」連結台灣、紐西蘭兩島民族,邀請台灣阿美族音樂人阿洛、舒米恩、A-Lin與3名紐西蘭毛利音樂人梅西莉卡、特洛伊金吉、莉亞霍爾,6人跳脫語言和距離隔閡視訊交友,分享彼此生活與原住民文化。 A-Lin從小在都市長大,因節目才跟著爸爸腳步重返家鄉,她坦言感覺很奇妙,因爸爸也是長大後才認識家鄉,彼此都在學習。 A-Lin返家看到舅舅生前領唱豐年祭的畫面時激動落淚,得知傳統歌謠逐漸失傳,她也從擔心母語不標準不敢開口,到勇敢以「破母語」向耆老討教古調,她說:「透過歌曲的感動,會知道這裡就是我的家。」 A-Lin的夥伴莉亞霍爾也感性表示,「我對自己毛利血統的感覺跟妳一樣,我總是以我的語言為榮,盡我所能把我們的歷史都帶進我的音樂裡。」 「你的島嶼我的家」由阿洛無限有限公司、紐台連結有限公司共同製作,阿洛擔任總導演,舒米恩擔任音樂總監,優席夫擔任視覺總監,9集節目已在KKTV上架。

Read More

蕭邦鋼琴大賽 華裔劉曉禹獲首獎

波蘭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結果台北時間21日揭曉,由加拿大華裔鋼琴家劉曉禹Bruce(Xiaoyu)Liu拿下首獎。(摘自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官網/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1日電 波蘭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結果台北時間今晨揭曉,加拿大華裔鋼琴家劉曉禹Bruce (Xiaoyu) Liu拿下首獎。劉曉禹個性內斂,在現場感謝他的家人與老師,也將以此為起點展開職業音樂生涯。 劉曉禹在賽後接受當地媒體訪談表示,他還是不相信自己拿到首獎,過去一年因為疫情,很少有機會跟人接觸,但來到波蘭參加比賽,大家都很友善,連參賽者彼此之間感情都很好,「現在我終於可以放鬆,好好休息了」。 牛年生加上金牛座,劉曉禹小名「牛牛」,1997年出生於法國,父母親都來自北京,在法國留學認識結婚。劉曉禹後來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爾,7歲開始學琴,11歲開始參加加拿大各類鋼琴比賽,15歲拿到加拿大OSM鋼琴大賽桂冠,從此開始比賽及演奏生涯。 劉曉禹從小就展露音樂才華,除了琴藝之外,他也精通圍棋、賽車與游泳,興趣非常多元。後來師事鋼琴家也是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加拿大籍越南裔鄧泰山,鄧泰山曾經表示劉曉禹琴音中有著深沉的憂鬱,充滿特質。 劉曉禹經紀人黃淑琳表示,這次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中,劉曉禹選用了法吉歐里鋼琴,「法吉歐里的琴非常難駕馭,它的高音非常亮,稍有不慎就會整個失衡,但是劉曉禹卻在每一場演出中都控制得宜,高音輕盈清澈,我在現場自己聽都好感動」。 黃淑琳表示,雖然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得獎第一年都會安排國際巡演,「台灣的樂迷可以說都是知音,既有品味又挑剔,我會希望他早一點來台灣與樂迷分享榮耀」。

Read More

小S賈永婕助圓夢 7旬嬤披婚紗

藝人小S、賈永婕帶領70歲的高阿嬤和先生走紅毯進場,一圓婚紗夢。(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家住台東海端的阿美族高阿嬤,獨自照顧76歲癌症且行動不便的丈夫,從不嫌苦,但這輩子的遺憾是不曾身披白紗,熱心人士醫師許慶祥獲悉後邀請藝人小S徐熙娣及賈永婕等一同為阿嬤圓夢,21日在延平鄉上里部落阿嬤穿上婚紗走紅毯,高興的說「好像在做夢一樣!」 阿公親一下阿嬤的臉頰,阿嬤有點害羞,開心的說「好像在做夢一樣!」。(記者鄭錦晴攝) 婚禮上午10時在卡米莎度樹屋舉行,由藝人小S及賈永婕帶領70歲的高阿嬤和先生走紅毯進場,在樹屋舉辦婚禮及一日蜜月小旅行,雙方交換戒指,阿公還親一下阿嬤的臉頰,阿嬤笑得靦腆、有點害羞,終於一圓婚紗夢。 高阿嬤穿的婚紗是由賈永婕夫婦所開的公司免費提供,縣長饒慶鈴也前往祝福,感謝華山基金會關心失能、失智及失依的長輩,場面溫馨。 阿嬤說「好像在做夢一樣!」,和先生結婚50年來,辛苦一輩子,從未穿過婚紗,更別說去拍婚紗照,一直想有生之年要和先生拍婚紗照,作夢也沒到真的會有這一天,很開心,也很感謝這麼多人的幫忙,她不會忘記的。 高阿嬤平日除照顧罹癌的丈夫,還要照顧失智的哥哥,3年前接受華山基金會的照顧,得知高阿嬤很遺憾沒有穿過白紗及度蜜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和阿公再浪漫一次,因此與東台灣國際蘭馨交流協會、許慶祥醫師一起為阿嬤圓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