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同學名字 Selina下跪道歉

Selina現身母校學,20個到場的同學,卻只記得5個人名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黃子佼主持的八大綜合台實境外景綜藝節目「一個都不能少」12日錄影現場,主揪大來賓任家萱(Selina)現身母校台灣師範大學,結果20個到場的同學,卻只記得5個人名字,讓她抱歉地向在場同學下跪「真的很對不起大家。」  學生時期就出道的Selina,在學期間曾累到有過休學念頭,「當時有很多課程都是8點就開始,我常常都是前一晚通告到很晚,隔天又必須早起到學校,直到大三真的受不了,我還跟我爸拜託讓我休學一年,也保證之後一定會回學校完成學業。」  不過,休學的想法遭任爸拒絕,Selina咬牙堅持下去,「我記得我還曾經請同學幫忙用書包占位子,讓我能坐在教室最後一排。」最後順利完成學業,Selina坦言,畢業典禮上哭得唏哩嘩啦,「真的很感動我撐過來,而且我都沒有被當唷!」  聊起難忘的校園生活,Selina竟說是健康檢查,原來是害怕抽血,「我記得那時還是保姆車送我到學校,抽血檢查時Hebe還在一旁鼓勵我,但最後我還是害怕的哭了。」  分享大學的戀愛經驗,Selina笑言「很好追」!大一被一名「打檔車男」追走,「因為我太好追,都沒辦法像同學可以享受一次被好幾個男同學追的感覺。」  談起與「打檔車男」交往原因,Selina說,兩人藉著一次舉辦聯誼活動而相識,「在那之後他送了一本文情並茂的情書給我,裡面記錄我們認識的過程,最後甚至還畫了我最喜歡的Melody,跟我說『我也想做妳的Melody!』。」  最後Selina表示,因為愛上露營,最近也迷上攝影,「我覺得我一輩子都在被拍,現在開始我也想要拍下自己的視角分享給大家。」  逗趣的是,現場看到眾多攝影記者,她也忍不住秀一手,興奮拿起相機反拍,拍黃子佼時,還規定「你眼神看向旁邊不要看我,不然我會想笑!」最後分享拍下照片,黃子佼也點頭認證:「以你才剛學攝影第三天的話,這樣的技術很有天份耶,構圖也很好!」

Read More

<校園廣角>左小DIY零錢包 建立理財觀念

台南市心技能全齡學習推廣學會到左鎮國小教導全校師生做零錢包及分享理財觀念。(記者黃文記攝) 愛心棒棒相連,偏鄉處處有溫情。山上區的全興資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協助拍攝左鎮國小百週年校慶宣傳微電影,透過左鎮區公所主秘郭孟淑在臉書分享,也牽起了社團法人台南市心技能全齡學習推廣學會到左鎮國小教導全校師生做零錢包及分享理財觀的這段緣分。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表示,全興公司在得知該校今年將歡慶百週年校慶,派出專業攝影團隊到該校協助拍攝百週年宣傳微電影;她把微電影在學校臉書網頁發布,經由左鎮區公所主秘郭孟淑協助分享,再獲得台南市心技能全齡學習推廣學會的關注,派員到該校教做零錢包及分享理財觀念。  台南市心技能全齡學習推廣學會對於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使命不遺餘力,日前到左鎮國小,透過活潑、簡單的「蝶谷巴特」零錢包手作DIY活動,傳遞藝術文化種子,讓人文教育之美在學童心中扎根,同時也建立孩子們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及價值觀並養成儲蓄習慣。  郭孟淑表示,偏鄉有希望,因為有外界善心串起更多愛心,引領更多企業為善盡社會責任而努力,共同守護左鎮這片土地。左鎮區公所也將地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轉印在零錢包,讓防災觀念向下扎根,深植孩童的腦海。  楊靜芳指出,台南市心技能全齡學習推廣學會樊哲安老師不遺餘力地將愛傳送至需要的角落,教導孩子們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及價值觀,讓孩子們終生受益。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2019十大專輯單曲 女力全開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12日揭曉2019年「十大專輯」及「十大單曲」獎項,音樂創作鬼才陳珊妮的專輯Juvenile A再度囊括兩獎。 (何樂音樂提供)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有「金曲風向球」之稱的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獎項,今天揭曉2019年「十大專輯」及「十大單曲」,此次女力全開,歌手陳珊妮、魏如萱、阿爆及新人余佩真都獲得兩獎項。  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MUST 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共同主辦的「十大專輯暨十大單曲」,已邁入第23屆。  本屆十大專輯,分別由陳珊妮的Juvenile A、魏如萱「藏著並不等於遺忘」、阿爆「母親的舌頭」、余佩真「真真」、王若琳「愛的呼喚」、熊仔&豹子膽「夢想成真」、9m88「平庸之上」、米莎「戇仔船」、神棍「神一樣的存在」、百合花「燒金蕉」獲獎。  十大單曲得獎名單,包括郁可唯「路過人間」、陳珊妮「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阿爆「1-10」、魏如萱Ophelia、余佩真「昏你」、吳青峰「太空人」、滅火器「雙城記」、鄧紫棋「摩天動物園」、岑寧兒Fly、鄭宜農「街仔路雨落袂停」。  陳珊妮2018年憑專輯「戰神卡爾迪亞」就雙料得獎,這次新專輯Juvenile A再度囊括兩獎。魏如萱睽違3年出新專輯「藏著並不等於遺忘」,評審團除肯定她詞曲與編曲相輔相成,認為她升格母親讓作品多了點柔軟,補足過去作品中缺少的一塊。  排灣族歌手阿爆新作「母親的舌頭」,評審團認為是母語音樂與電音的新碰撞,跳脫華語音樂視角。余佩真過去曾以公視學生劇展短片「神算」奪下台北電影獎最佳新人,此次推出首張專輯「真真」就獲得十大專輯、單曲雙肯定;評審團認為余佩真擅長故事讓每一首歌皆像一齣劇、一部電影,這張專輯也顯現她國台語雙聲帶優勢。  為力挺香港反送中運動,滅火器樂團與香港作詞人林夕合作「雙城記」,此次獲選十大單曲。評審團認為歌詞含有隱喻及哲理,縱使強權之下的人類看似渺小,也沒有任何武裝能攔阻自由的意志,正是社會需要的力量。  第一次入選的滅火器樂團除感謝評審肯定,他們也表示,「林夕老師的歌詞深刻地與時代事件連結,使得這首歌有更深一層的力道與意義,感謝之餘,也願榮光歸香港。」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說再見的再見

 文/攝影 王克崇  夕陽西下,映照著百年風華的巴洛克建築,日治時期有台灣小京都之稱的台中驛前,昔日的小京都之河柳川與綠川都以整治後的新生姿態流淌著。  廣場前往來的人流依舊,只是不再踏進昔日的台中驛裡。依稀記得不久前,車站裡外的人潮總是穿梭不息,藉著鐵道往來的旅客、學子總讓月台間充滿著生機。  老一輩的長者訴說著早期台中山、海線的居民來到台中車站一帶販售著農漁、特產等,而小朋友們則在柱子間穿梭遊玩,或看著往來於車站的人們,好不熱鬧的一番景象。  高架新站落成後,人們紛紛轉往新站搭乘火車,而這百年歷史的舊台中驛則靜靜地豎立在一旁,舊時鐵道與月台僅保留一小部分,尚待日後整理開放。  傍晚夕陽映照著舊台中驛,依然英挺不失舊時風華,期許在未來不久的歲月裡,我們也能跟自己的子孫輩訴說著我們這一代舊台中驛的乘載記憶,在下次再見之前,就先不說再見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雲之海

詩/攝影 王新偉 為你,千千萬萬遍。 從東漢詩詞中澎湃湧來, 洪波翻騰,成一首 被吟誦千年的樂譜。     隨水而雲, 一半在下潛,一半在悄然上浮。 這一層層攝人心魄的銀白, 飄自遼遠,可是誰的思念?     滾滾春吶,不停地波動, 屏息,心跳在加速, 聆聽,心靈的雪崩。     淺唱,或者低吟, 一閃即逝, 再仰首, 山,真的就高了些。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書法賞析

寄居蟹的家 ◎戴均霖 台南市文元國小二年十班 看牙醫 ◎邱姵璇 台中市龍津國小四年乙班 大象與孔雀 ◎林宥廷 台南市協進國小一年一班 青蛙開派對  ◎陳語靚 台南市善行幼兒園彩虹班

Read More

北影頒獎 志玲開場 返校奪6獎 莫子儀王淨封帝后

莫子儀以「親愛的房客」奪下本屆北影影帝。 (中央社) 王淨以「返校」奪本屆北影影后。 (中央社)  吳可熙以「灼人祕密」入圍最佳編劇獎。 (中央社)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11日晚間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藝人林志玲擔任開場引言人。今年北影影帝由《親愛的房客》莫子儀獲得,女主角則是王淨《返校》。最佳導演由張榮吉以《下半場》獲得。最佳劇情長片《返校》並獲得「百萬首獎」,共獲得6個獎項成為大贏家。  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為全球疫情後第一個大型實體頒獎典禮。林志玲擔任開場引言人。她表示,今年世界改變,所有人都在嘗試新的人際模式,讓大家更有感、更珍惜,「電影就像是人生的縮影,透過電影追求共鳴、尋找感動,在我們生活當中,也許我們忽略的,但它就是最珍貴的畫面,就像此時此刻,我們呼吸都是可貴」。  主持人黃子佼隨後上台請出搭檔柯佳嬿,這也是柯佳嬿的主持處女秀。她佩服黃子佼有勇氣跟她合作,甚至用心背出29部入圍電影名稱,直呼:「每部電影都不會忘記。」  影帝莫子儀在台上除了感謝合作演員;也表示,自己是個很難搞、高要求的演員,感謝劇組與公司的包容。這也是39歲的他出道22年來第一個演員獎。影后王淨則在台上哽咽感謝《返校》全體劇組。  被稱為「死亡之組」、一生只有一次的最佳新演員獎,由《主管再見》年紀最小、只有15歲的素人演員李曆融獲得。李曆融顫抖地說:「很謝謝導演讓我有這次機會,要拍之前要一起去參加少觀所,裡面感覺很不好,謝謝爸爸媽媽還有導演跟製片們。」 15歲李曆融以短片「主管再見」,抱走北影最佳新演員獎。(中央社) 年僅13歲的李英銓以電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獲北影最佳男配角獎。(中央社) 姚以緹以電影「江湖無難事」奪得最佳女配角獎。(中央社) 林依晨放下一頭長捲髮,以黑色系禮服現身。 (中央社) 頒獎嘉賓楊謹華一身褲裝帥氣亮相。(中央社) 張鈞甯頂著俏麗短髮、一襲亮面連身寬褲裝率性亮相。 (中央社) 最佳男配角獎則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13歲李英銓拿下,成為北影最年輕男配角獎得主。他表示:「謝謝小羅每天載我去劇組。」  最佳女配角由《江湖無難事》姚以緹得獎,也是她生涯第一個演員獎項。對於未來,姚以緹表示什麼角色都不排除,自薦「我長得也蠻適合恐怖片的」。  「楊士琪電影卓越貢獻獎」由資深電影放映師江泰暾獲得,全場起立鼓掌。他說:「台北電影節22年了,之前都是數位膠捲,剛剛上台領獎的小朋友很緊張,我60多歲了也一樣緊張,一路走來很感謝啦。」  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分別由《幽魂之境》與《阿紫》獲得;最佳動畫片黃小珊《大冒險鐵路》;最佳編劇由《江湖無難事》馮勃棣、蔡顗禾、高炳權拿下。  其它技術獎得獎名單包括最佳攝影陳大璞《下半場》、最佳剪輯吳郁瑩《阿紫》、傑出技術獎動作設計洪昰顥、賈凡《下半場》、最佳配樂獎林強《灼人秘密》、最佳聲音設計獎曹源峰、簡豐書、湯湘竹《返校》、最佳視覺效果郭憲聰、再現影像製作有限公司/《返校》、最佳美術設計獎王誌成《返校》、最佳造型設計獎施筱柔《江湖無難事》。 擔任本屆台北電影獎決選評審的尹馨以一襲白色禮服大秀美背。 (中央社)  陳意涵(左)、邱澤(右)應邀擔任頒獎嘉賓。(中央社)

Read More

<中華副刊>〈標靶北半球〉抱殘守缺的古堡

聳立於萊茵河畔的馬克斯堡 文/攝影 張至璋  歐洲新冠病毒肆虐,論人口比例和死亡率德國較低,什麼原因,人們說德國人整潔愛乾淨,也許吧。歷史上,日耳曼民族自視甚高,接壤的法國,丹麥,荷蘭,比利時,波蘭,奧地利,捷克,他都瞧不上眼,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想征服全歐,只有瑞士山高人少,自封中立,德國把他排在最後收歸,因而逃過劫難。  歐洲到處古堡,德國為最,密集萊茵河谷地,平均2.5公里就有一個古堡,谷地共有40座。但是幾個世紀下來市鎮興起,古堡夾雜在民居巷弄之間,很難辨識,有的古堡設計本就沒有瞭望塔,或教堂尖頂,外表經後代整修,失去古堡特徵。古堡多,反映古代日耳曼各民族性喜爭戰,王公貴族紛紛築堡自衛,臣子順民依附旗下,大小堡壘儼然一個個小王國。有規模的堡壘選築高地,進可攻,退易守,瞭望世界遠,臣民擁抱近。堡內防禦工事嚴密,堡外農田畜牧,平時是版圖子民,戰時就是兵源。當今人們參觀古堡,像進入時光隧道,古歐洲的地方與貴族生活型態,活現眼前。  保存最完整,不受戰爭摧殘,也沒重新修建的,當屬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彎道口的馬克斯堡Marksburg,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馬堡位於小鎮布勞巴赫Braubach的小山頂,布鎮當年只是馬堡山下農民聚落,後來因為觀光客多,形成小鎮。其實馬堡溯萊茵河而上10公里,有個大鎮考布侖茲Koblenz,遊船聚集靠岸,遠道來參觀馬堡的人也多半住在考鎮。再往上游百里是科隆,往下游等距離就是法蘭克福,進入黑森林區。這段萊茵河蜿蜒幾個彎道,兩岸許多小鎮,倘佯其間,香腸配酸菜,豬腳生啤酒,哥德教堂高聳,都鐸老屋花梢,間雜直立式的葡萄園,風景很美。我在這段萊茵河溜達了五天。  為什麼葡萄園不在平地丘陵,直立在坡地,因為春秋雨水多,直立排水容易。有天晚飯前,人給了我小半杯當地透明葡萄酒,抿嘴清涼而烈,略帶甜味,「一口乾掉!」客隨主便我一口下肚,頓時火山爆發,伏特加,約翰走路,金門高粱都比不過。妻猶疑不決,我英雄救難,把她的也乾了,立刻淹沒龐貝。我問酒名,音為「洗襪子皮爾」,字母怎麼拼寫,酒精作祟,記不得了。  馬堡最初是12世紀布勞巴赫自由派的貴族所建,原先只是山頂防禦工事,艾普斯汀大公將其擴建,家族,僕傭,軍隊都住在裡面。上世紀中葉歐戰期間,德國納粹曾一度把馬克斯堡闢為戰時監獄,戰後交給德國古堡協會保管至今。  馬堡離萊茵河面160公尺高,堡內也陡峭,人走人路,馬走馬道,馬車走石子路。當日天色陰暗,「奶油巧克力蛋糕狀」的馬堡上空,一片烏雲,萊茵河水孳孳,寂靜無聲。我們彎彎曲曲拾階而上,考驗腿勁。堡內的花崗岩台階已被磨平,分不清楚階級,「是馬蹄鐵長久踐踏的結果」。如今遊客穿軟底運動鞋,保護自己也保護馬堡。但不禁想,這麼累爬上來還能打仗嗎? 堡內各世紀武士雕像 堡的高層有四個礟口,面對萊茵河,四尊鋼塑土礟,架子上一堆堆圓礟彈,居高臨下能拋射1000公尺遠,打到萊茵河彎道的上下游船隻,甚至對岸。士兵,僕傭,主人在堡內分開居住,也分開用餐,祈禱,雖然住同一建築群內,不同階級絕不混雜。若有人犯了罪,例如欺騙或通姦,會打進底層陰暗的刑罰室,輕重罪刑如飢餓或鞭打,夾手腳指關節,吊身體墜石頭,五花八門的刑具歷歷在目,遊客到了這裡問題都問不出口。大廚房牆上掛了些剁肉刀,下方的厚木覘板呈波浪狀,「古人用這種覘板嗎?」,「本來是平的,剁久了變成這樣。」我的感覺,古人愛吃牛排羊腿。  廚房連接餐廳和起居室,厚重的大餐桌能坐20人,旁邊有小餐桌。餐桌邊的石牆上有門洞,但是沒有門,走進去石墩上有大洞,原來是廁所。很難想像為何沒有門,唯一解釋是為了方便救急,以及古今不同的隱私觀念。不會影響食慾嗎,原來排泄物落入下面一層樓被沖洗掉。餐廳另有一門,真的木門,裡面是一間祈禱室,耶穌像,十字架,圓拱頂,壁畫,很隆重的房間。不難想像賓客先祈禱,再用餐,再進廁所,再回飯桌。餐廳有個突出去的角窗型小包廂,沿牆設有固定的石板座位,是樂師演奏的地方,而餐桌邊的空地,就是跳舞作樂之處了。他們不戴口罩,大餐廳就是夜店。  貴族王公的堡內生活也許奢華,戰士責任重大,上山運送糧秣武器,碉堡守望,戰技訓練永不終止。馬堡有兩個房間,展示12至18世紀的武器,以及盔甲演進。那些戰士雕像個個雄壯,但是個頭不高,「12世紀歐洲人的平均身高,比現代人矮6英吋,也就是13公分。」這說明為什麼堡壘內部的門都很矮,不少參觀者出入要低頭的原因。  關於馬克斯堡還有件有趣的事,它有個攣生兄弟遠在日本琉球。1873年日耳曼一艘雙桅四帆船羅伯森號在琉球宮古島觸礁,船員被當地民眾救起,細心照顧,1876年普魯士王凱瑟威廉一世為感激琉球當地人的義勇善良,在宮古島平良市設立一座「德皇感謝紀念碑」。19世紀末日本兼併琉球王國,1936年琉球人不忘德日這段情,建造了更大的「德國商船遭難紀念碑」,宣揚「獨日友好」。日文德國叫獨國。  上世紀末日本擴大當年子民的義行,選擇德國馬克斯堡的建築規模,在平良市上野仿造一座馬克斯堡,1996年落成,攣生兄弟外形一模一樣。進入本世紀,2000年7月21日德國總理施洛德赴琉球參加世界G8高峰會之前,特別參訪「馬克斯堡」,並致詞回憶德日前緣,沒有提二次大戰的軸心國,德國發動歐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這回事。  筆者去過琉球,那年擔任中華民國國慶宣慰日本華僑代表團長,當時不知道日耳曼與大和民族這段感恩因緣,否則一定會安排看看。然而平良上野的「馬克斯堡」不在山嶺,旁邊也沒有萊茵河,但是據說堡內有榻榻米,茶道,而且顯然,廁所一定現代化。

Read More

北影會外賽 下半場奪觀眾票選獎

2020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10日舉行入圍酒會,搶先揭曉非正式競賽獲獎者,其中「媒體推薦獎」由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獲得,導演黃嘉俊(中)登台領獎。 (台北電影獎提供) 中央社/台北10日電  第22屆台北電影獎今晚舉辦入圍酒會,也同時公布2項非正式競賽獎項:「媒體推薦獎」由海洋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奪下,「觀眾票選獎」則由運動勵志電影「下半場」獲得。  「男人與他的海」為導演黃嘉俊的紀錄片作品,這部紀錄片拍攝耗時3年、耗資近新台幣1000萬元,講述台灣海域鯨豚生態保育及海洋環境污染等問題,貼身紀錄台灣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與台灣第1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  黃嘉俊早前紀錄片「飛行少年」就曾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項,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也曾經獲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觀眾票選獎」由台北電影節主席李屏賓親自頒發,電影「下半場」導演張榮吉親自上台領獎。  台北電影獎會外賽「台灣電影行銷獎」也於今晚揭曉,包含「最佳電影行銷」、「最佳海報」、「最佳預告片」等3個獎項。  「最佳海報獎」由電影「江湖無難事」的海報設計師陳世川,他在台上領獎後表示,本來以為今天只是單純入圍酒會,沒想到才開始10分鐘就拿獎。  「最佳預告片獎」由電影「大餓」的剪輯湯宜菲獲獎,她驚訝地說,「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有這個獎項,所以非常非常感謝台北電影節。」。  「最佳電影行銷」則是由電影「返校」的行銷團隊「牽猴子整合行銷」、「美商華納兄弟公司台灣分公司」的行銷團隊共同獲得。

Read More

李行90耆壽影展 重現經典

台灣影史上享有「台灣電影教父」國寶級名導李行,市長盧秀燕邀集電影人齊聚台中為他祝壽。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灣影史上享有「台灣電影教父」美譽的國寶級名導李行,執導作品在國內外獲獎無數,從影生涯與台中有很深淵源。十日是李行導演90歲農曆生日,市長盧秀燕與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邀集電影人齊聚台中為李行祝壽。  盧秀燕說,李行導演貢獻台灣電影70年,可以說「李行」等於是台灣電影的關鍵字與代名詞,李導演跟台中淵源深,台中市政府、台中影視發展基金會與國家電影中心合辦「行影‧台中-李行導演九十耆壽影展」,放映李導演15部代表作品,讓台中影迷一窺大導經典鉅作。  李行表示,感謝盧市長支持舉辦這個影展,特別選在他的農曆生日在台中為他慶生;台中是台灣電影的發源源頭,要拍電影就要到台中來,他強調,自己是台灣電影的終身義工,有生之年都會為台灣電影奮鬥」。 台灣影史上享有「台灣電影教父」國寶級名導李行,市長盧秀燕邀集電影人齊聚台中為他祝壽。 (記者徐義雄攝) 李行從1959年拍攝第一部台語片《王哥柳哥遊台灣》風靡全台灣之後,開啟近70年的導演生涯,至今執導影片有52部,獲得海內外獎項多達21部,作品融合電影教育、藝術、娛樂等內涵,在台灣影史具有獨樹一格的地位,他執導作品包括《秋決》、《養鴨人家》、《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海鷗飛處》等,不論是健康寫實、瓊瑤式的愛情故事、台灣史詩式或鄉土寫實路線的各類電影,李導演總能居於領導潮流,走過的足跡也在台灣電影史上留下歷史意義。  昨電影導演朱延平、陳坤厚、萬仁、黃玉珊、吳功、亞太影帝石雋、知名演員蘇明明、王滿嬌、知名節目主持人趙婷、前文化部次長陳永豐、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發展司專委陳宜靜等人到場一起為李行導演熱鬧慶生,氣氛歡樂。  活動最後更播映系列影展開幕片《大輪迴》,由李導演於1983年與已故導演胡金銓、白景瑞聯合執導,由位於霧峰的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影」)出品;主角石雋也因該片奪得亞太影帝,時隔37年,當年劇組班底再聚台中重溫經典鉅作,場面溫馨動人。 「行影‧台中-李行導演九十耆壽影展」自11日起至8月1日於「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放映李行導演15部代表作品,包含開幕片《大輪迴》、《母與女》、《王哥柳哥遊台灣(上、下集) 》、《秋決》、《養鴨人家》、《彩雲飛》、《龍的傳人》等電影;11日下午2時放映《彩雲飛》之後,由國家電影及視廳文化中心董事長暨資深影評人藍祖蔚主講「台灣影壇教父-李行電影縱橫談」映後講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