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大老婆,許瑋甯半夜作筆記

果陀劇場舞台劇「我的大老婆」,藝人曾國城(左)在劇中一人分飾3角,飾演3名女主角在劇中的丈夫。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9日電  果陀劇場「我的大老婆」由藝人曾國城、許瑋甯、王琄、姚坤君共同演出。首次挑戰舞台劇,許瑋甯表示,不只需要花時間練習,半夜還會爬起床為角色做筆記。  原定今天晚上就要舉辦首演,因疫情衝擊,台北場延期至8月,今天則改為「無觀眾」照常演出。  許瑋甯在劇中飾演過氣影后。她表示,像是聲音、走位或是身體展現的方向、地雷區等都需要花時間練習。有時半夜2、3點睡不著,想到角色哪些地方有可以加強,還會爬起來做筆記才會安心。  曾國城這次在「我的大丈夫」飾演出軌的丈夫,被問到演藝圈誘惑多不多,他表示,「我覺得完全看個人,你不想找麻煩就適可而止保持距離。」如果距離拉近也會延伸許多問題,「就別找麻煩吧!」 藝人許瑋甯(中)首次挑戰舞台劇演出,果陀劇場「我的大老婆」劇中詮釋過氣影后。 (中央社) 因為演藝工作需要,曾國城常需要與年輕女明星合作,被問到老婆有沒有擔心。他表示,「她曾經要說不說過,或是說『都那麼年輕,回家看我們這種黃臉婆,提不起勁。』」面對老婆懷疑,曾國城則笑回:「面對她,放下她,搞定。」  這次在「我是大老婆」中挑戰一人分飾3角,其他演員都火力全開,曾國城坦言過程的確煎熬,過去一個月沒睡好,半夜還會突然醒來。他分享,其中抱起女兒的一幕戲還閃到腰,為劇吃足苦頭。  「我的大老婆」舞台劇2005年由導演梁志民打造,創作家陳樂融編劇,當年版本由藝人李立群、黃韻玲、姚黛瑋、呂曼茵主演,描述3位擁有高學歷背景和聰穎智慧歷練的女性,在婚姻觸礁轉為強勢出招的心路歷程。2020年重製經典,除了女性崛起的聲音之外,將平衡男女雙方聲量,透過男女主角兩端不同的真實告白,提出更多思考空間。

Read More

美術節有喜 南美館邀白嘉莉開展

南美館昨日慶祝美術節,邀請各地藝術創作者歡聚一堂。(記者趙傳安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隨著疫情趨緩,台南市美術館二十八日舉辦「盛放南國」等三項展覽聯合開展暨二0二0美術節慶祝活動,特地邀請有「最美主持人」之稱的白嘉莉擔任神秘嘉賓;得知她喜愛畫畫,南美館邀約她前來開畫展,獲得應允;南美館館長潘襎表示,目前檔期已排至明年,希望為一代佳人喬出檔期。 有「最美主持人」之稱的白嘉莉,參加台南市美術節慶祝活動,將她的新書《回眸》贈送市長黃偉哲,收到昔日偶像的禮物,讓黃偉哲開心得不得了!(記者趙傳安攝) 市長黃偉哲前日因市政繁忙,無法和白嘉莉會面,白嘉莉特地挪出檔期,在台南停留一晚,參與昨日台南市美術節活動。一襲綠色洋裝搭配披肩,歲月幾乎沒在她身上留下痕跡,吸引許多人一睹其風采,爭相與之合照。 而黃偉哲一見到昔日偶像,猶如小粉絲般,快樂得說不出話。黃偉哲代表市府贈送蘭花瓷盤,白嘉莉則回贈新書《回眸》;白嘉莉回國後忙著出書、作畫,她表示自己雖非畫家,卻相當熱愛藝術,筆耕三十年不輟,擅長水墨、花鳥,南美館邀約她開展,獲得應允,希望今年內能喬出檔期展覽。 受到疫情影響,南美館「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心內的所在─郭雪湖望鄉特展」、「盛放南國:台灣美術院十週年院士大展」都未舉辦開幕式,連美術節活動也延至昨日一起辦理,昨日除來自南北的藝術家齊聚參與盛會,並舉辦捐贈儀式,感謝包括可成教育基金會、郭為美、翁資雄等人,共捐贈三十九件作品。 黃偉哲表示,後疫情時代來臨,南美館將持續推出許多精彩的展覽和活動,歡迎所有人前來接受藝術的薰陶和洗禮。一行人也參觀郭雪湖特展,感受前輩畫家的創作理念。 南美館六月一日起,調整開閉館時間,改為上午十時至晚間六時,週六至晚間九時,週一休館。另將推出「南美館會員暨捐款網站」,只要加入會員,即可享有各項優惠。

Read More

<中華副刊>飛行之舟

 文/攝影 May  我家的樓頂,有一塊小小墊高的陽台,平時用在種種香菜或生菜,或做為我拈花惹草的種植實驗之用,但我聽朋友說,他在陽明山裡有一塊地,除了種植不少各種蔬菜,也長了許多馬利筋。  在我的常識印象中,馬利筋可用來吸引蝴蝶。  這可好,我樓頂陽台除了花草外,就盼望有蝴蝶光臨,那會增加一些浪漫的風景。因此,我特意要朋友送我幾株馬利筋,給樓頂陽台添上一些生動光彩。  我在去年冬天時節種上它們,就開始期盼它們能招蜂引蝶。  不過,這也無形中引起好奇的我更深入認識馬利筋這植物的興趣。在它們的生長過程中,除了美麗獨特的花型讓我視覺感受到驚艷外,它卻是能吸引所謂樺斑蝶的棲生,但樺斑蝶在我們灰色城市叢林裡卻十分罕見。我種下的幾株馬利筋真能誘惑到夢幻般的樺斑蝶光臨嗎?馬利筋和樺斑蝶的關係又是如何的?  根據一份簡單的資料顯示,馬利筋這來是熱帶美洲的外來種植物,最早是在1662間鄭成功驅逐荷蘭守將,台灣又重回漢人的管制後引進的外來種植物之一,但彼時為何要引進馬利筋,原因不明。  如果以當今對馬利筋的認識來看,它全株有毒,但卻又是帝王蝶,也稱樺斑蝶的保護神,因為樺斑蝶是一種會大規模遷徙的蝶種,祂們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每年都要上演長途大遷徙的活動,每年從8月左右出發,10月長途跋涉到達墨西哥,這些成群的樺斑蝶以遮天蔽日的群體出現,我們卻很難想像,如此樺斑蝶弱小的軀體,竟能夠完成長達5000公里的遷徙壯舉。  但要完成這樣一次史詩般的遷徙旅程,樺斑蝶至少需要兩三代的接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牠們必須追隨一種叫馬利筋的植物的生長節奏,因為,樺斑蝶在交配之後,會在馬利筋的植株上產卵,等到幼蟲孵出,這些幼蟲也僅僅以馬利筋的花葉為食。值得一提的是,樺斑蝶正是利用了馬利筋身上的毒性,當幼蟲把它們當食物吃下去的同時,幼蟲體內會積蓄毒素,如果有鳥類啄食樺斑蝶的幼蟲,也會出現中毒現象,所以這種防禦機制可避免幼蟲遭到大量的捕食和攻擊。無可置疑,從出生到終結,馬利筋都充當了樺斑蝶的保護神角色。  動物學家相信,樺斑蝶是最早被描繪的一種蝴蝶,因為一幅描繪有樺斑蝶的壁畫,在3500年前就被發現在古埃及盧克索神廟壁畫上了。但是,台灣的樺斑蝶最早是何時出現的,這似乎也未明。但有一份資料表明,中國大陸在清朝時就從台灣引進馬利筋,因為那時海峽兩岸的百姓已來往相當頻繁了,因此算算也約有170多年的引進生長歷史了,以此推算,中國大陸是在台灣日據時代引進過去的,但引進的原因也不明。  台灣和中國大陸在早期引進馬利筋這種植物,是否為了樺斑蝶,至今都是一個謎。  我判斷是,早期因為馬利筋其獨特的外觀美麗花型,而被無意間引進,極可能與樺斑蝶完全無關,而樺斑蝶何時出現在台灣和中國大陸,這點也似乎是謎,所以馬利筋與樺斑蝶的親密關係,在早期的台灣,或中國大陸應該都是很單純的,馬利筋是可能因其外觀無意間被人引進的,而引進的當時是否已經有了樺斑蝶蹤影了,似乎沒人留下相關紀錄。但關於馬利筋,在清朝嘉慶年間,有一位曾任兵部左侍郎,湖南、浙江、雲南巡撫等職的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濬,在他的一本《植物名實圖考》中則已有記載馬利筋這植物了:「初開五尖瓣紅花,起台生小黃筒子,五枝簇如金粟」「朱英下揭,黈蕊上擎,宛似別樣蓮花中撐出丹桂也。」因此,在過去,馬利筋因五瓣紅色花冠如同蓮花張開,副花冠鉤角向上,金黃燦燦,好似桂花生於蓮花中,也被附加了多子多福的寓意,所以也被稱為「蓮生桂子花」。 從我搜尋查找的資料中可以判斷,好似外來種的樺斑蝶和馬利筋,皆因是外來種,在過去的年代裡好像始終受到我們的忽視。但是,我的馬利筋則在接下來的春天裡,似乎在東風的吹拂中,開始爆發似的一口氣盛開它們金黃燦燦的聚繖花序頂生細密花朵,迎風招展,不過,樺斑蝶沒來,一般常見的蝴蝶也沒來。  然則,緊接著,二三月交替的時序裡,褐色的長扁型果莢出現了,它像一艘扁舟,在風中輕輕搖擺,很快的,幾乎一夕之間,果莢裡爆裂開來,更細微且排列整齊,僅有數毫米的卵扁圓形的無數小種子,每個小種子一端接帶著纖細鬆散柔美的數厘米潔白纖毛,又開始張開那蓬鬆,在陽光中閃閃發亮的纖毛招引春風的注意了,這些小種子似乎一出生就被注定要浪跡天涯海角似的,所以這些輕柔的纖毛就如同翅膀一樣,隨時準備飛行,隨時等待一別千里天南地北一樣,去安家落戶,並且探索它們新的世界。  樺斑蝶沒來,一般常見的蝴蝶也沒來,但飛行的小種子來了,我的樓頂陽台開始被這些被春風吹得逆風飄揚了,它們如更微小的,彷若揚起白色帆篷的飛行之舟,隨時如等待四海為家都是家的啟航號角,呼嘯地呼呼吹起,即就各自向天空飛行漂浪而去,我似乎能預見,這些小小馬利筋的小種子,如果幸運的話,就如同它們當年被無意中引進的祖先一樣,四處為家,也四處盛開,繁延美麗的花朵和種子,或許樺斑蝶有一天也會四處出現在這灰色城市叢林裡,出現在樓頂陽台上,出現在春風中,出現在這土地上。  是啊,斑蝶沒來,一般常見的蝴蝶也沒來,但有一個夢,已經來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南國囡仔回來了─記午后的台南政大書城

 詩/圖 林益彰 久違了,南國 徜徉流淌的辭彙 慢慢走進熟悉的城鄉 府城、古都,關於臺南的名姓 此刻我多想喊出老朋友 只是住於眼裡的敘事 隨著沉默的標點符號閱讀 時而出現燦爛的段落 時而又寫著,散佚的文墨 南國囡仔,回來了 老少年想起彼時的翱翔 南國囡仔回來回家了 慢慢靠近滄桑的起承轉合 歲稔倉廩未完的構詞 而政大書城的封面揮揮手 寧靜的字語像翻閱著 每篇春夏秋冬的臟器中 落筆擦肩而過後又轉頭的 荏苒故事的相擁

Read More

<中華副刊>打字機情緣

 文/張燕風 圖/蔣軍  雖然機器已老舊沉重,但若耐心擦拭鍵條積灰、打亮殼身後,往書架或書桌上一放,立即熠熠生輝,讓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書卷氣息。  近幾個月來,天天關心Corona 疫情的各種報導,多半讓人覺得烏雲壓頂,心情沮喪。但是偶爾也會讀到或聽到一些與疫情有關的溫暖動人故事,鬱悶已久的心境,像是忽然注入了甘霖,滋潤起來。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見一則消息,大意是說:影界巨星Tom Hanks和妻子在澳洲工作時,不幸感染了Coronavirus,需要就地治療。當時有一位小男孩寫信去慰問Hanks夫婦,並說他因為名字叫做Corona,在疫情發生後,常常被同學們霸凌和取笑。Tom Hanks立即回信安慰男孩,說corona這個字意本身是好的,形容像「王冠」一樣的東西。所以很多產品都曾以「corona」命名,如啤酒、汽車、還有打字機等。後來,Hanks暖叔為了鼓舞男孩,還把一台自己心愛的「corona」名牌古董打字機,送給了這位名字也叫「corona」的澳洲小男孩當做禮物。  這是把一個人見人怕的字眼 「corona」,變成一個溫馨感人故事的好例子。  看到網上刊登出的古董打字機照片,讓我不由得想起在我生命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那些打字機。  小學畢業要升初中的那年暑假,父親把他的英文打字機送給我,要我天天早上照著練習本練打字,順便可以學習英文。當時我真的心不甘情不願,放假時光還要做這麼單調的「功課」。每天左手右手重覆敲打著字鍵,若打錯一個字母,還要倒回一格,用白條紙蓋在錯字上刷過重打。有時ribbon色帶會卡住,還得停下來調整色帶。但是不打也不行,晚上得把白天練習的紙張交給父親查看。後來逐漸得心應手,一行一行叭嗒叭嗒流利打過去,最喜歡聽到的是換行時,那「叮」的鈴聲。那是我的啟蒙打字機,記得好像是「Royal」牌的。  後來因工作遷往北京上海住了許多年,那時滿腔懷舊熱情,最讓我流連忘返的地方就是各地的舊貨和文物市場。曾經陸續在各舊貨店裡買過十幾台古董打字機(Remington、Underwood 等),雖然機器已老舊沉重,但若耐心擦拭鍵條積灰、打亮殼身後,往書架或書桌上一放,立即熠熠生輝,讓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書卷氣息。  數年前我曾經去威尼斯旅遊,城內著名景點聖馬可廣場上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義大利名牌打字機「Olivetti」。廣場上遊人如織,吃冰、照相、餵鴿子,喧嘩吵鬧。但「Olivetti」展示廳內簡潔安靜,幾台造型優美、顏色柔和的打字機靜靜坐著,凝固在時空裡,和外面的煩囂,形成了明顯的對比。Olivetti打字機的圓潤弧線和典雅紅色,讓我久難忘懷。目前義大利成了嚴重疫區,聖馬可廣場沒有了遊客,已成死寂一片。 這讓我想起原來一直和外面廣場格格不入的「Olivetti」打字機博物館,現在總算可以安靜的喘口氣了吧?  美國作曲家 Leroy Anderson 曾做過一首詼諧交響樂「typewriter」,其中最主要的樂器,竟是一台打字機。我很喜歡這段樂曲,常常播放給自己聽。每聽到叭嗒叭嗒的字鍵敲紙聲和那一聲清脆「叮」的換行聲,都會牽動我的嘴角微笑起來。

Read More

李翊君女兒出道7禁令 王敏淳:嚴爵不是我的菜

王敏淳出道7禁令,羞曝偶像彭于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檢場和李翊君的19歲獨生女王敏淳(香奈兒),目前就讀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二年級,就被老闆嚴爵簽入旗下,28日舉辦新歌發表會,並簽下7道禁令正式出道,中學時的吉他老師嚴正嵐更現身,祝愛徒音樂路一鳴驚人。  被經紀公司封為「Z世代音樂才女」,王敏淳承襲雙親優良DNA,17歲直接跳級就讀伯克利音樂學院,新歌發表會上獨自會媒體,坦承拜託父母不要來,怕他們比她更緊張。 王敏淳出道7禁令,羞曝偶像彭于晏。 王敏淳在現場簽下不賴床、不刺青、不戀愛等7道禁令,並首播新歌「第七次的掰掰」MV,老闆嚴爵也透過VCR獻上祝福,她深受感動暴哭,但對彼此之間的曖昧情愫,直接否認,「他也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王敏淳羞赧透露,有夢到偶像彭于晏,好夢正甜時,卻被一早的鬧鐘硬生生吵醒,也笑說:「雖然在夢中我們兩個人只有講話,但感覺好像跟他很熟的樣子!」

Read More

守護海洋 Janet、大霈號召淨灘

Janet、大霈號召淨灘淨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緩和了,Janet、大霈聯手號召,搶救海洋要及時,不但換上泳裝拍攝公益短片,也呼籲民眾報名基隆淨灘、淨海活動,跟著Discovery破金氏世界紀錄。  迎接6月8日世界海洋日即將來臨,謝怡芬(Janet)李霈瑜(大霈)為Discovery「一件好事救海洋」拍攝海洋公益短片,不僅下水化身海中美麗的魚兒,更以第一人稱角度感同身受海洋生物所面臨的困境。  Janet拍攝《瘋台灣》多年來,帶領許多朋友一同欣賞台灣海洋的美麗,但鏡頭之外,總是有大量的垃圾浮在海面上,讓Janet總覺無奈,因此,只要拍攝結束,Janet一定會保持習慣,將附近垃圾拾起,她說:「這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習慣,現在也是這麼教導Egan。  大霈本就是無塑代表,出門一定自備環保用品、嚴格到「逼迫」家人一起,不惜因此與家人衝突。大霈表示,拍攝《水下三十米》時,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發現一整片被內衣褲覆蓋的珊瑚正逐漸白化死亡,儘管發現時立即清除,卻也改變不了海底生態遭受破壞的痕跡。  因此,Janet、大霈義不容辭擔起Discovery「一件好事救海洋」海洋守護總召的重責大任,呼籲粉絲力行每日垃圾減量,也宣告8月15日基隆潮境公園淨灘淨海行動正式開放報名,號召全台進階潛水員淨海總動員,不只為海洋盡心力,更為台灣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Read More

忘川奪第5座國際影展獎項

華視金選劇場「忘川」由演員龍劭華(右)與陽靚(左)等人主演,兩人在片中有精彩對手戲。(華視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華視金選劇場「忘川」再傳捷報,奪下2020年美國休士頓影展犯罪類劇情片白金獎。男主角龍劭華說:「導演太厲害了,我很有榮幸沾光,讓我幾乎快成為國際明星。」  「忘川」在國際影展好評不斷,已拿下美國獨立電影獎的卓越獎、奧尼羅影展最佳導演獎、日本最高榮譽獨立電影獎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編劇,以及最新出爐的美國休士頓影展犯罪類劇情片白金獎等獎項。  因武漢肺炎衝擊,美國休士頓影展發信通知所有得獎延後舉辦典禮,仍未確認正式舉辦日期。  導演楊孟嘉透露,「忘川」原本報名類型為外語片,但影展協助調整為犯罪類型影片。他表示,因為影片在表現形式上做得不錯,「能夠在犯罪類型影片得到白金獎,表示我們幕前幕後人員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相信此次得獎是對「忘川」劇組極大的鼓勵。  「忘川」由藝人龍劭華、潘麗麗、陽靚、李辰翔主演。故事敘述江一生(龍劭華飾)29年前犯下殺人案後拋家棄子並隱姓埋名逃亡,成為官二代保鑣的他卻在法律追訴期將滿之際,在一場搖頭派對與親生女兒Kelly(陽靚飾演)相遇,看著女兒淪為傳播妹,心痛卻也無法為她改變命運。

Read More

吳朋奉樹葬 不辦追思會

三金影帝吳朋奉24日因腦中風猝逝,享年55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三金影帝吳朋奉不幸因腦中風猝逝,經紀公司轉達家屬意願表示,預定將於6月7日下午1時30分,在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舉行告別式,但不舉辦追思會,之後則採樹喪或植喪方式回歸大地。  吳朋奉經紀公司在臉書成立「戀念吳朋奉」粉絲頁,以「台灣戲王」追思,並針對吳朋奉後事,宣布與家屬討論結果,將在6月7日舉辦告別式,家祭內容,完全不對外公開,給予家人好好告別的空間。公祭也僅由家屬代表答禮。  不過,所有家屬因心情尚未平復,故婉謝任何媒體採訪,也請大家不要打擾。  至於吳朋奉的後事,將尊重其生前遺願,採取環保的樹葬或植葬的方式,家屬正在尋覓好山好水的園區地點,讓大家想念他的時候,就可以過去散散步,跟他說說話。  此外,粉絲頁也開放地讓台灣、全世界的朋友來抒發心情、放照片、寫思念文、分享有趣的生命經驗。

Read More

黃連煜與30名歌手合唱 Yes We Can防疫歌曲撫慰人心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邀請金曲獎得主黃連煜(後排右5,白外套者)與30名歌手28日一起發表「Yes We Can」新歌,希望全球共同戰勝疫情。 (中央社) 中央社/桃園28日電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為了撫慰民眾在防疫期間的苦悶,邀請金曲獎得主黃連煜與30名歌手今天一起發表「Yes We Can」新歌,希望全球一起戰勝疫情,台灣也能很快振興經濟。  武漢肺炎疫情在台灣有緩解趨勢,而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下午在桃園發表「Yes We Can」的防疫歌曲,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等人出席新歌發表會。  范佐銘說,這次疫情造成全球很大衝擊,台灣因為有堅強的防疫國家隊,讓疫情防範做得相當好,但也希望這首歌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聽到台灣「Yes We Can」的堅持、不放棄的精神,鼓舞世界各國,也希望在未來疫情緩解之後,台灣能很快振興經濟。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表示,疫情重創世界各國經濟,台灣也無法倖免遭受波及,因此,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特別與金曲獎得主黃連煜合作,由黃連煜創作原創防疫歌曲「Yes We Can」,同時邀請30名歌手一起合唱,唱出客家堅持不放棄、充滿生命力的精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