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驚艷」於除法

 文/攝影 任安蓀  偶然在偏鄉公園,遇見這道「除法」,禁不住止步欣賞。  隔著黑漆鐵槓,近乎等距離的上、下方,各有兩朵白色牽牛花,互伴綻放在綠葉襯托中,十分明亮照眼,花和鐵槓,無意的巧緣,竟搭配出天地之間,最自然的「除法」代號,怎不是並相生成的緣分?  簡淨的「黑白」,透現清爽的大方,心喜地暗讚:好一場色不艷而「驚艷」的邂逅。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圖畫欣賞

波力一族  ◎林邑薰 台南市後港附幼太陽班大樹 台南市學東國小四年甲班 ◎李琇琴

Read More

高德亮辦個展 光區感受時序更迭

新媒體藝術家高德亮為台北時尚購物品新概念空間LIGHTWELL量身打造裝置藝術「光區」,透過光線折射,在不同時間與角度欣賞各有不同風貌,現場同時也舉辦高德亮個展In Your Own Time。(中央社) 中央社30日電 澳門新媒體藝術家高德亮首次個展In Your Own Time,即日起在台北LIGHTWELL展出,其中作品「光區」,利用空間視覺動線,能感受不同的時序更迭。  月初甫開幕的LIGHTWELL座落於南西心中山商圈,鄰近台北光點,是一間由50年老屋改造的新型態藝術空間,團隊攜手擅長運用光線及科技創造空間感的高德亮,為老屋注入新思維。  曾參與白晝之夜與台南月津港燈節的高德亮說,第一次進到LIGHTWELL就覺得這個空間很有趣,天井貫穿整個建物。作品「Light Zone光區」就是隨著改造工程一同完工的,也會一直保留在這個空間。  「光區」利用空間獨有的視覺動線,從不同角度、樓層,能感受到不同的時序更迭。不同時間、不同光源下觀看,會發現整個空間的改變。有趣的是,如果觀者可以直接環視作品,反而無法體驗光線的變化。  因為大學念的是建築,高德亮創作時較常從人與空間為出發點,希望作品與觀者是可以互動的。  高德亮表示,考慮到這個地區跟其他的展演中心不同,有機會面對到的人也比較多元,希望有一些好玩一點的、繽紛一點的狀態,不希望作品太嚴肅。  這次一同展出的還有高德亮的近作「座標系列-空調系統」以及首次亮相的新作「白線」。「空調系統」的發想源自曾在白晝之夜展出的作品「草原座標」,透過人與空間的互動,產生共創,讓整個空間變成作品本身,當有人進入,狀態就會改變。所以他的作品中都非常需要有「人」,「需要你在這裡,需要你在那裡。」高德亮笑著說。  展覽現場結合數位科技,藉由掃描QRcode,提供由藝術家本人錄製的語音導覽,參觀民眾可以自備耳機前來。

Read More

誠品敦南店將熄燈 信義店接棒

誠品敦南店熄燈後,將由信義店無縫接軌成為新一代24小時書店,信義店試營運,深夜不少民眾在店內閱讀書籍。(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誠品敦南店陪伴著許多台北民眾無法入眠的夜晚,作家朱宥勳談及他記憶裡的誠品書店,坦言那個地方是「很台北」的象徵;作家盛浩偉則說,誠品對於這座城市而言,就像一個重要的資訊港埠。  台北24小時開放的書店「誠品敦南店」將於31日熄燈,這間全球首間的24小時書店,陪伴身處台北這座城市的人們無數個夜晚,如今劃下句點,讓許多民眾不捨。作家朱宥勳和盛浩偉也透露他們與誠品敦南店曾有過的回憶、趣事。  誠品敦南店營業至今走過31個年頭,高中、大學都在台北念書的朱宥勳,回憶起誠品敦南店的時光,他說最早走入這間24小時的文青聖地,是在高中的時候,「高中時很多人會蹺家,小文青可能就到誠品敦南店」。  朱宥勳認為,誠品敦南店之所以會成為高中生、大學生的聚集地,就是因為空間很大,且書籍類別多,對於剛開始接觸到校園外世界的年輕族群,是一個進入外面世界的渠道。  朱宥勳表示,誠品敦南店不只是一間賣書的書店,這樣的24小時書店,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上的書店功能,也因此成為台北獨有的城市特色,「在晚上11時、12時能去誠品,其實是很『台北』的事情」。  朱宥勳也提到,作為全台唯一的24小時書店,對於中、南部北上的人們,是相當新鮮的,「很多南部的朋友來到台北,都希望能到敦南誠品朝聖」,這也就是誠品敦南店之所以會成為地標,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至於從小在台北長大的盛浩偉,對於書店最早的記憶,是台灣社區經常見到、販賣各種文具與書籍的小書店,「小時後我們家附近的書店,是比較社區型的那種」。  盛浩偉從國、高中開始接觸到誠品書店,當時網路資訊還沒那麼發達,「那時我想要找外文書,誠品敦南店很多」,他也說誠品敦南店就像是台北當時重要的資訊港埠,「包括音樂、藝文活動都是,我當時很常去那找一些沒有那麼流行、比較小眾、冷門的音樂唱片」。  盛浩偉表示,誠品敦南店若用網路概念來比喻,就像是實體的超連結,在網路還沒興起的年代,成為學生、外地人或是本地文青接觸文化資訊的入口,「誠品具有商業規模,所以能夠搜集、包容各種族群所需要的內容、資訊,這是誠品很重要的一個功能」。  對於接下來24小時書店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盛浩偉和朱宥勳都表示相當期待。盛浩偉認為,一定會掀起另一種炫風;朱宥勳說,這個象徵的意義能被延續,是很令人興奮的,畢竟「24小時不停的閱讀」這個概念,其實在全球很少見,「如果老朋友能在一個新的地方繼續走下去,那當然很開心」。

Read More

參訪基隆歷史場景 魏德聖驚艷

基隆市政府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從大沙灣地區到和平島,多項考古工作串連基隆歷史現場,導演魏德聖(左)29日也在市長林右昌(右)陪同下參訪要塞司令官邸等地。(基隆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基隆30日電  基隆市政府今天表示,市長林右昌近來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多項考古工作串連基隆歷史現場,連知名導演魏德聖昨天也專程參訪,並感到非常驚艷。  市府表示,「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從大沙灣地區到和平島,多項考古工作串連基隆歷史現場。林右昌昨天親自導覽帶領魏德聖走訪其中的要塞司令官邸、校官眷舍、大沙灣石圍遺構,並前往和平島諸聖教堂等考古現場,見證在大航海時代基隆躍上世界舞台的歷史遺跡。  市府轉述,魏德聖昨天說,他已經很久沒有參訪基隆,基隆真得改變進步很多,跟他印象中的基隆完全不一樣。以前想到基隆,就是「雨」跟「廟口」,這趟參訪完全巔覆他過去對基隆的認識與理解。基隆是全台最有條件進行歷史場景再現的城市,這樣的場景不是像拍攝電影是「復刻」的,而是存在真實生活中,充滿生命力,讓他非常驚艷與感動。

Read More

中華藝校防疫不防藝 百萬舞台線上演出藝術送到家

中華藝校防疫不防藝,百萬舞台線上演出藝術送到家。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華藝校「春藝盎然」春季展演系列活動,因應疫情取消各大劇場演出,學校不惜斥資百萬人力、物力,在校內搭建媲美大型演藝廳的舞台、燈光、音效等,以戶外表演現場錄製,提供線上表演廳,包括:影劇、舞蹈、音樂、兒童英語歌舞劇的表演,以及美術、多媒體動畫、時尚工藝等影片展。  吳梅嵩校長說,6月1日起24小時不打烊在線上播出,民眾可隨時在家觀賞華藝青少年多元精湛的演出,讓「防疫不防藝,藝術送到家」,線上連結分別中華藝校網址http://www.charts.kh.edu.tw/activity-record/2020exhibit/index.html,歡迎點選觀賞。  吳梅嵩校長表示,教育部指定中華藝校為全國唯一的藝術群課綱前導學校,係因華藝具備全國最完整的專業藝術類科,有跨界學習的利多優勢,讓華藝的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音像藝術跨科合作沒有邊界,課程打破單科藝術學習的藩籬,多元跨科的彈性課程,已成為華藝教學的常態。  華藝擁有多元豐富的軟硬體資源及設備,透過跨科跨域的課程,讓學生在廣泛多元的藝術領域,享受沒有框架、不設限的專業多元成長,同時培養二種以上的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創作能量,也加值團隊合作及推廣能力,今年「春藝盎然」春展系列活動,學生結合跨科跨域的多元創意,轉化為舞台上最亮麗的精彩表現,藉此培育華藝學生都能成為未來最夯的π型人才。  華藝春展線上演出的系列節目,在表演藝術類有影劇科表演藝術組「青春有藝」劇展,以「潘朵拉的盒子」故事為題材,展現年輕學子穿越古今的青春活力;舞蹈科的「舞情洋藝」舞展,則是結合生活情境、民間傳說、古典意象及現代流行、健康休閒、國標等舞蹈作品;音樂科的「藝綻青春」樂展,將管弦、絲竹結合流行樂團演奏時下年輕人最夯的流行歌曲,比擬歌手LIVE般的演唱會。  在音像藝術類有多媒體動畫科的「天生好動」及影劇科大眾傳播組的「視放」音像展,以動漫畫、數位影像、影音多媒體設計、電影、廣播、電視製作、DJ等跨科、跨域學習的題材,聯手打造一場多元精彩的影音、視聽之多元藝術饗宴。  在視覺藝術類有時尚工藝科的「手藝之情」手作展,連結美術科的「造藝」青春美展,一起在校內「藝術風景盒」展出,作品有:金工飾品、陶藝、木作工藝、創意服飾、漆藝、公仔、流行飾品、手作包、馬賽克、服裝設計、立體造型、視覺設計、插畫繪本、文創商品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在展演期間到校擔任志工的家長會長卓佳純說,學校在防疫時期沒有中斷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現,因防疫無法租借場地之際,仍然排除萬難搭建百萬舞台,並辦理線上展演,我想沒有一所學校可以做到像中華藝校這般地用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騎進卡踏車小鎮

北方之路的可愛卡踏車小村莊 文/攝影 劉國欽  防疫期間,各國紛紛實施鎖國封城的措施,遠在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也從三月中旬陸續封閉景點與邊境。此刻正是繡球花盛開的時節,想起去年六月與七位好友一起去西班牙騎車,路旁的繡球花綻放,紅的紫的如錦如織,入眼色彩繽紛,真是一場視覺的饗宴。  前年單車朝聖的路線是從馬德里之路接法國之路到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去年安排的則是從畢爾包(Bilbao)到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北方之路(Camino del Norte),這條路線平緩好騎,坡度起伏低於百分之五,從西班牙的北部海岸騎車到聖地牙哥,沿路有山有海,美麗的蔚藍海岸一路延伸相隨。  這一天,我們離開奧維埃多(Oviedo)開始繼續騎乘,來到一個連Google 地圖都沒有中文譯名的地方,單車旅程共五十八公里,戶外氣溫十八度,不冷不熱,是非常適合騎單車的天氣。 來自台灣的單車朝聖客騎乘北方之路 在路上遇到來自美國的徒步朝聖客,他要我們將八部單車排成一列,錄影記錄這群來自台灣的單車客。這位比我們年紀略長的朝聖客已經走過二次法國之路(Camino France),今年再來走北方之路,朝聖之路的魅力真是不可言喻啊。拍完照後美國朝聖客還為我們高歌一曲,雖然聽不懂歌曲的內容,但那份氣勢頗有音樂家的架勢,更贏得眾人的鼓掌與喝采。  單車車隊繼續往前騎行,騎進一個小村莊,同行的車友們紛紛停下來拍照。這個小村莊真是太可愛了,五顏六色與大大小小的單車,擺在道路旁、家門前、草地上或轉彎處,還有隨意掛在矮牆上,單車上還擺了幾盆花。這一個腳踏車村,看在我們這群單車朝聖客眼裏,更是倍感親切。 這是美好的一天,慢慢踩踏在蓊鬱翠綠的道路上,耳機裡播放帕瓦洛帝的高音,吟唱著海洋的遼闊風情。相較前年法國之路一路騎得氣喘吁吁,北方之路是單車的天堂,平緩又美麗。  輕輕的踩踏著我的卡踏車,慢慢地轉過一處處彎道,騎車的快樂,猶如在天堂。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世間行踏〉利馬一日記

我們的護照上蓋著在秘魯首都利馬國際機場同一天入、出境的印戳。 文/攝影 王源錕  去年我們出了幾次國,其中一趟是十一月去越南中部旅遊,沒想到我在這次旅行出了個小狀況,演變成大問題。  在越南皇城順化,當地導遊都會推薦越式「抓龍」,我們不免俗也去體會。老實說按摩挺舒服的,不過其中有個動作是按摩女郎跪趴著,客人仰躺在她背上,整個身體反弓成弧線,我感覺脊椎「啪」的一聲,心想不妙卻又無異樣,於是付錢走人。  回國後一直覺得左腳酸麻,去看復健科,醫師問最近有沒有做較激烈運動?或提重物?當我回答出國曾經按摩時,醫師語重心長的說,很多人都是出國按摩脊椎受傷的,最好別輕易嘗試。  赴中越旅遊前,我們已報名今年一月南美五國的行程,而且繳了訂金,如果腳酸麻的情況沒改善,一個多月的南美行程怎麼走哇?急於在行前復原,我遵照醫囑服藥,並積極拉腰做復健,可是卻酸照酸、麻照麻。  為了找出病因,我還看了心臟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做了無數檢查。眼看繳交尾款的日期逼近,酸麻症狀依舊,心情越來越焦慮…。 準備128G的相機記憶卡,在南美洲只拍了幾張照片,這張是其中之一。 另一個令我煩惱的事情,是我們報名南美行程後,父親開始不明原因暈厥,而且次數越來越頻繁,如果我們出國期間他老人家有個萬一,到底如何是好?弟弟知道我的憂慮,告訴我說,有事兄弟們自會擔待。有了老弟的支持,我們把八十多萬元的尾款繳清,至此已無反悔餘地。  兩個人一百多萬旅費砸下去,預防注射的黃皮書拿了,防高山症、瘧疾的藥也買了,腳酸麻的情況卻更糟,我的心情沮喪到極點。當我跟老婆說:「我們不要去了好不好」時,兩人抱頭痛哭。  哭甚麼哭?畢竟這個行程一輩子大概只有一次機會。祕魯的納斯卡線、熱帶雨林、馬丘比丘;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智利的復活節島、百內國家公園;阿根廷的「世界盡頭」烏斯懷亞、伊瓜蘇瀑布、布宜諾斯艾利斯熱情的探戈;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哪一處不令人心嚮往之?老婆當然非常失望,但知道我身體無法承受,她只好打電話告知旅行社我們決定放棄。  去不成南美當然會有挫折感,這時領隊Gema(黑瑪)來電詢問我的身體狀況,並鼓勵我能玩多少算多少,隨時可以中斷行程返國,她會儘可能提供協助。一般旅行社你不去就拉倒,反正錢全部沒收,一直勸你不要放棄的倒是很少見。在Gema的「心理建設」下,我一面積極復健,一面為如期出發做準備。 南美哪裡都沒玩到,唯一印象是飯店對面的祕魯最高法院。 出發那天半夜兩點,左腳不舒服到醒來,吞下一顆肌肉鬆弛劑並告訴自己,如果五點鬧鐘響還如此,那就真的放棄吧!結果起床時神清氣爽、腳步輕盈,這是好的開始,兩個人拖著行李開心的出發!搭高鐵到桃園,與Gema跟其他團員在機場會合,乘長榮班機飛往美國洛杉磯,一路順利。  怎知洛杉磯的海關行政效率那麼差,幾百名旅客等待入境,只開兩個窗口,海關官員動作遲緩、態度傲慢,光辦入境就排了三個多小時隊,提領行李再辦出境手續,又是一番折騰。出境大廳空調失靈、還有尖銳刺耳的噪音,讓我身心瀕臨崩潰。好不容易拖著疲憊的身體,上了飛往秘魯首都利馬的南美航空班機,卻又是一段苦難的開始。  在飛機上,我感覺全身冰冷,即使蓋了三條毛毯,還是冷得直打寒顫。飛到利馬是當地時間一月十日清晨兩點,到旅館check in已經四點多了。泡了熱水澡稍事休息,左腳仍麻得沒有知覺,我擔心這樣繼續行程,越往南邊走,要「撤退」將更加困難,於是在早餐時間告知Gema,我真的必須放棄了。她很錯愕的問:「是只有你?還是你們?」老婆說:「當然是我們,我必須帶他平安回家。」  回家並非簡單的事,買機票就傷透腦筋。來時搭的南美航空只剩下頭等艙,票價貴得離譜,而且同樣在洛杉磯轉機,行李不能直掛桃園,必須入境再出境。想到又要排那麼久隊、還要再看那些海關官員的臉色,我就給這條路線打了個大叉叉!  另一方案是從利馬飛越大西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然後飛回桃園,這班飛機行李可以直掛,可是票價不便宜,反正能早點回家就好。等候旅行社派車送我們去機場的空檔,在飯店內外拍了幾張照片。利馬是我們南美行的第一站,沒想到竟是唯一的一站,這幾張照片權充「到此一遊」的紀念吧!  從飯店到機場路上,司機不時閃躲橫衝直撞的車輛,我感覺好像快要休克,吞下幾塊巧克力才稍和緩。趁老婆跟送機小弟去辦登機手續時,我偷偷把收在大行李中的旅平險緊急聯絡資料取出來,放在手提行李中,以防自己如果有個三長兩短,老婆不知道如何求助。  老婆跟荷航人員說,我行動困難需要協助,櫃檯小姐二話不說,在我的機票上面註明「WCHR」,也就是全程輪椅服務。  利馬海關官員看著我們的護照說:「你們不是今天剛入境嗎?怎麼馬上就要走了?」我們報以苦笑,他疑惑地蓋了出境章。我們的護照就這樣留下同一天在利馬入境、出境的印戳。  從利馬登機、阿姆斯特丹轉機、桃園下機,我都坐著輪椅快速通關,行李也有專人幫忙。感謝各國地勤人員的溫馨協助。當然更感謝老婆勇敢堅強地把我從地球的另一端拉了回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南美之行雖然泡湯,但是三天內我們整整繞了地球一圈,這種經驗有錢也未必買得到。美景永遠都在,只要身體健康,夢想終究會實現。

Read More

出去走走 高市觀光歌曲獲美MV金獎

高雄市觀光局與馬來西亞知名鬼才黃明志共同創作的高雄觀光主題曲「出去走走」,獲41屆美國泰利獎網路最佳MV獎金獎。 (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觀光局與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共同創作的高雄觀光主題曲「出去走走」,獲41屆美國泰利獎網路最佳MV獎金獎,為高雄市城市觀光行銷達到最佳宣傳效果。  觀光局指出,由黃明志詞曲創作、自導自演的「出去走走」於二月份全球首播後,短短2天便突破124萬觀看人次,強勢登上該週台灣區YouTube觀看人次第1名,截至5月底止累計超過270萬人次觀賞,加上其他行銷通路聯合推播,全球觸及人數已達500萬人次以上,獨占全台觀光行銷影片鰲頭,成績斐然。  觀光局說,隨著黃明志「出去走走」MV在全球熱播,成功吸引海內外遊客的目光關注高雄。許多網友留言,在疫情過後一定要到高雄走走。黃明志當時就曾表示,這支影片幾乎是團隊用半條命拍出來,他一定會拿這首MV去全球各大影展參賽,果然傳出捷報,「出去走走」MV獲美國泰利電視獎第41屆網路最佳MV獎項類金獎,與電視最佳MV銀獎,為台灣、高雄拿下一金一銀。  觀光局表示,高雄觀光主題曲「出去走走」這次奪得最佳網路MV金獎是全台創舉,顯見高雄的國際觀光魅力結合黃明志無限的創意,成功獲得評審的青睞。  觀光局長邱俊龍說,感謝黃明志為高雄帶來國際級的殊榮,成功將高雄觀光推向國際;也期待下一次跟黃明志的合作,激盪出世界級的火花。

Read More

亞洲首部iPhone片 是怪胎

導演廖明毅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怪胎」,演員林柏宏(前右)及謝欣穎(前左)為詮釋嚴重神經性強迫症患者的個性,隨時都要戴口罩、穿防塵衣,不停消毒避免細菌上身。 (牽猴子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9日電  導演廖明毅的「怪胎」為亞洲首部全程以iPhone拍攝的劇情長片,他初試啼聲的作品就獲得義大利遠東影展關注,不但為影展打頭陣,同時還角逐新導演競賽單元。  「怪胎」為廖明毅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他曾擔任「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吃吃的愛」執行導演,此次在「怪胎」中,也同時擔任編劇、攝影、剪接,大小工作幾乎是一手包辦。  「怪胎」由林柏宏及謝欣穎主演,兩人為了詮釋出嚴重神經性強迫症患者,無時無刻都要戴口罩、穿防塵衣,不停消毒,避免細菌上身。  「怪胎」這次獲得義大利遠東影展關注,影展方面表示,兩位主角讓人聯想到近日疫情,雖然電影是疫情爆發前拍攝的,「不會讓觀眾因為擔心疫情而影響觀影的情緒,但電影本身很幽默、有微微的悲傷,有著深刻的情感,更讓人有共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