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廟會文化 九天嗨翻孟買

九天民俗技藝團26、27日在印度理工學院(IIT)孟買分校繽紛節演出,電音三太子與現場印度觀眾互動,受到熱烈歡迎。(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新德里27日電  台灣九天民俗技藝團26、27日應駐印度代表處及印度理工學院(IIT)孟買分校邀請,在IIT孟買分校演出,贏得上萬名觀眾喝采,也讓更多印度民眾體驗台灣廟會文化。  IIT孟買分校26日到29日在校園舉辦號稱是全亞洲最大校園活動的繽紛節。這場盛會從1971年開始舉辦,每年平均吸引10萬人次參加。  包括優人神鼓等台灣知名表演藝術團體,多年來都曾受邀參加IIT孟買分校繽紛節。今年共有1700所印度大專院校參與,且有24國表演團體受邀演出,台灣表演藝術團體更是連續第3年受邀參加這場盛會。  九天民俗技藝團(簡稱「九天」)代表台灣,26、27日在繽紛節演出,以「氣吞天下」、「電音三太子」及「鼓舞天下」3首曲子,透過強有力的鼓聲展現雷鳴激昂的能量,搭配舞者靈動活潑的舞步,營造活力十足的歡樂氣氛,讓上萬名觀眾熱烈喝采,也讓更多印度民眾體驗、了解台灣的廟會文化。  代表駐印度代表田中光出席繽紛節的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組長陳立潁表示,印度克勒拉省等中南部的廟會活動與台灣廟會陣頭文化很相似,官將首臉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駐印度代表處3月就規劃邀「九天」到孟買表演。  一名印度學生在觀賞「九天」演出後表示,他的家鄉也有類似的廟會陣頭,但「九天」呈現出來的陣頭比他的家鄉陣頭強,酷斃了。  曾在IIT孟買分校台灣教育中心學華語的IIT孟買分校設計學院研究員歐哲思說,九天民俗技藝團訓練中輟學生能有如此專業的文化精采演出,讓他覺得敬佩,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到台灣留學深造。

Read More

仁家義演 侯麗芳楊燕獻聲

一群六、七0年代的資深藝人到新北市立萬里仁愛之家關懷演唱,七十八歲的楊燕嗓音依舊清麗動人。 (新北市府社會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六、七0年代的知名藝人侯麗芳、楊燕等,廿六日下午前到新北市立萬里仁愛之家關懷長者;其中侯麗芳以老歌「告訴你愛的時候」撫慰現場阿公阿嬤,並回憶十年前一份金幣巧克力的愛護之情讓她感動至今,即使感冒了她還是要來表演。  由紫微公益關懷協會及中華民國台灣歸僑協會等,由召集人上官明莉和輔德陸院長與蘇明正理事長等人,帶領四十多位資深藝人和樂團,廿六日下午來到新北市立萬里仁愛之家關懷慰問長輩,這群六、七0年代的大明星在台上載歌載舞,讓長輩回憶起年輕時光,重現昔日追逐偶像的盛況。 資深藝人侯麗芳到新北萬里仁愛之家關懷長者,她風華依舊熱情為阿公阿嬤獻唱。(新北市府社會局提供) 侯麗芳雖然感冒,但仍然唱了幾首老歌組曲,她感性的說,雖然身體不適,但想到多年前第一次到仁家表演時,有位唐振遠阿公一直坐在前排聆聽打拍子,並趁機送她一份小禮物,她當下以為是金色巧克力,沒想到回家後發覺是枚歐元金幣(價值五萬元),她立即連絡仁家主任,隔天將金幣還給阿公。她說,這份愛護之情讓她感動至今,因此即使感冒了她還是要來表演。  另名有「蘋果花歌后」美譽的楊燕,帶著九十七歲的母親一起到仁家,她接連兩首「夜來香」、「路邊野花不要採」清揚亢麗的嗓音依舊如出谷的黃鶯,不僅讓阿公阿嬤聽得如癡如醉。

Read More

郁方秀廚藝 籲挺寒士30

支持「寒士吃飽30」藝人郁方昨日帶小女兒一起到創世橋橋院推廣義賣烏魚子禮盒,揮毫金「鼠」字獻祝福給院友。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創世基金會舉辦寒士尾牙宴「寒士吃飽30」,將於明年一月十九日全台十六處同步辦理;藝人郁方廿七日帶著小女兒Rachel到創世板橋分院,現場示範親子創意料理烏魚子捲餅,推廣尾牙義賣品烏魚子禮盒,呼籲社會大眾踴躍支持寒士尾牙活動。 支持「寒士吃飽30」藝人郁方昨日帶小女兒一起到創世橋橋院秀廚藝並籲社會大眾認桌及應急紅包。 (記者吳瀛洲攝) 過年團圓時吃烤烏魚子,有著以魚卵象徵多子多孫、子孫繁衍之意,是過年必備年菜料理之一,藝人郁方今年熱心參與愛心義賣「烏魚子禮盒 」活動,廿七日帶著小女兒Rachel到創世板橋分院,示範做出創意料理烏魚子捲餅。  郁方還與Rachel揮毫「鼠」字獻祝福給院友,並現場捐款二萬元,讓弱勢朋友感受人間溫情。  郁方透露,因童年出身貧困,在擔心害怕的環境下長大,特別能體會弱勢族群生活的艱難,讓她熱衷投入公益活動,希望透過身體力行號召更多善心人士共襄善舉,將小愛化為大愛。 支持「寒士吃飽30」藝人郁方昨日帶小女兒一起到創世橋橋院秀廚藝,推廣尾牙義賣品烏魚子禮盒。 (記者吳瀛洲攝) 創世板橋院表示,「寒士吃飽30」活動將於一0九年一月十九日在全台十六處同步辦理,邀請寒士、街友暨獨居長輩、待拉單媽、清寒學子參與,並將發給每人一份應急紅包;台北場預定席開二千二百桌,距離舉辦日倒數廿三天,四前各界的支持達六成,尚缺四成,期則社會大眾、熱心團體企業支持,認桌五千元或應急紅包五百元,幫助弱勢朋友過好年。愛心專線:(02)8966-4306吃飽小組,劃撥帳號19139064(戶名:創世基金會 備註:吃飽小組)。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大弦月城之花

詩、攝影/琹川  一  應有座古城與絕世佳人  於大漠邊域狼煙裡  鋪寫出動人心魂的歷史  原來只是串串水滴  以飽滿多汁的青春  開出朵朵皎潔夢花  歌詠韶光的清新詩句  二  俯首的雪絲不言滄桑  拋物線是一種領悟  如拍岸的浪終將退回大海  如登高之後往下的歸途  讓我再次回眸  此後散入風裡高低躚飛  曲線下是漂泊的生生世世  註;大弦月城,屬菊科,多肉觀賞蔓生植物,花色白形小,頭狀花序。

Read More

<中華副刊>阿里山寺之美

阿里山慈雲寺文、攝影/林明理  我真喜歡那清寂而略帶詩意的寺院,它的週遭盡是古木參天,還有兩棵銀杏樹筆直地高聳入雲,迎風而立。那裡,終年山嵐嬝繞,紅霞染綠葉,這一切使得阿里山慈雲寺呈現一種平靜和諧的氛圍。  佇立在院牆邊,靜靜領略晨曦的溫柔……或在環山木棧道的觀景台,看落日漸漸沉入雲底的山巒之中。  記得,初冬的一個清晨。當朝霞金光把阿里山映照得壯闊而輝煌,我一步步地踏入林道,就開始吹起涼風,也感到巨木群煥發出來的新鮮氣息。  當我停在寺前看到碑文的時候,心境是平和的。這座紅簷綠瓦的獨特建築建於西元一九一九年,寺內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古佛,讓我由衷感到特別的敬意。當年日本人有感於此地類似印度「靈鷲山」聖地,因而建造了「阿里山寺」,戰後,民國三十四年間,才改稱「慈雲寺」。  在建築歷史中,時空的變遷,讓這些文物與地理之間的「緣份」,互相牽引、相遇,讓我嘖嘖稱奇。而變化的世事,也讓人深刻體悟到,人間不變的深厚情感,源自每個人心中感動的力量。  隨著四季更迭,其外圍的景觀也極具魅力。無論高山、雲海,神木或溪流,晨昏都孕育著層次多樣的風貌。比如春天的杜鵑花開、夏夜的星空絢爛,秋天紅葉翩翩,冬螢浪漫的風情……啊,此刻,我沐浴於銀杏樹的氣息,就像隻藍蜻蜓一樣,舞出我的喜悅。  是的,在每一次回眸,每一次微笑之中,我都能感受到參觀阿里山寺的歷史故事和美麗的建築煥發著日照的光采。與之邂逅,也總是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Read More

睽違10年…楊丞琳重返紅白 期待全場大合唱

睽違10年,楊丞琳重返「紅白」舞台,將參加「2020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睽違10年,楊丞琳重返「紅白」舞台,將參加「2020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並許下願望:「希望屆時能有跟全場大合唱的機會」。  楊丞琳自第一屆參與過後,明年將回到「紅白」舞台,她近期雖為新專輯宣傳馬不停蹄,但也用心準備「紅白」表演,她承諾雖然時間有限,但會盡量把想唱的歌都送給大家:「會精心準備平時的演出不一定能時常聽到歌曲。」正忙於新專輯的她透露:「希望在2020年能讓大家看到更多作品,請大家期待」。  談到農曆新年的規劃,除了會好好休息、好好大吃,楊丞琳逗趣說:「還是會維持運動習慣,不會讓自己開工時身材走樣」。  台視「2020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將於1月12日在台北小巨蛋登場,並於農曆除夕(1月24日)在台視主頻播出。

Read More

<社論>陸日韓關係持續加溫,台灣恐更邊緣化!

日前舉行的陸日韓高峰會中,三方領袖皆主張爭取合作。(路透)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二十三日先後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文在寅;二十四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安倍、文在寅舉行高峰會。近兩年來,陸日韓雖然依舊存在難以化解的分歧,甚至在某些議題方面針鋒相對;但三國仍然積極透過高層對話,試圖恢復彼此關係。質言之,陸日韓都傾向在總體大局之下暫時放下難以在短期內化解的宿怨,以合作的方式求取各自的最大利益。  去年八月開始,陸日密集進行高層交流,其中包括去年十月安倍赴北京參加雙方友好條約生效四十周年慶祝活動、今年六月習近平赴日會晤安倍,明年春天習近平還將赴日國是訪問。二O一二年至一三年,陸日關係降到冰點,去年十月習近平會見安倍時,習表示雙方關係已重回正軌。之後陸日關係持續升溫。  不僅陸日關係重回正軌,今年六月文在寅與習近平會面時,文在寅表示,在他與習近平的引領之下,雙方關係「發展勢頭喜人」;二十三日文在寅會見習近平時,文在寅也強調雙方交流「重回正軌」。至於近半年來發生貿易摩擦,甚至一度危及兩國軍事情報協議的日韓,也因安倍與文在寅於十一月初舉行閉門會談,使得緊張關係有所轉圜,十一月下旬兩國即出現化解貿易糾紛的契機。  持平而論,陸日韓之間各有幾乎解不開的結。例如,大陸與日本的釣魚台領土爭議、日本與南韓的獨(竹)島領土爭議、大陸強烈反彈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除了這些牽涉國家安全的紛爭之外,三國之間更有算不完的舊帳。  然而,近兩年來陸日韓透過三邊或雙邊高層對話,也達成了若干對三方都影響深遠的重要共識。首先,三方都同意共同努力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相較於美國總統川普對北韓核武問題的態度游移不定,以及北韓近日再秀飛彈試射,陸日韓可望成為穩定東亞局勢的重要力量。  其次,三方工商界呼籲三方政府促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妥三方自由貿易協定;二十二日的陸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也共同表達早日簽署RCEP和三方自由貿易協定展開合作。陸日韓的GDP總和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以上,RCEP成員的GDP總和占全球約三分之一。質言之,倘若陸日韓自貿協定達陣、RCEP生效,則陸日韓的經貿實力勢必如虎添翼,既有利於區域經濟成長,更將大幅提升這三方各自的經濟能量。  其三,二十三日文在寅表示他與習商定對接大陸的「一帶一路」與南韓的新南方、新北方政策;二O一七、一九年的兩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安倍皆派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出席,對陸示好意味濃厚。儘管川普對「一帶一路」存有戒心,但對日韓來說,倘若能從中獲益,自然加以權衡而取對其有利者!  誠然,陸日韓之間要完全盡釋前嫌,堪稱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此次三方高峰會中,安倍強調陸日韓並非《三國演義》裡互鬥的魏蜀吳,文在寅希望藉由三方合作擴大亞洲自由貿易秩序,李克強期待陸日韓建立更厚實的合作基礎。三方的表態,正暗合馬前總統所提東海、南海和平倡議的精神: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  日韓可不受美國羈絆,周旋於美陸之間,並與大陸在矛盾中求合作。反觀蔡政府卻高舉「親美仇陸」大旗,讓台灣在爭取最大利益的過程中自縛手腳,甚至只能坐視利益從眼前流失,長此以往,台灣恐將在邊緣化危機中越陷越深!

Read More

張智成超難搞 黃子佼認證

張智成睽違2年出新專輯,坦承自己很難搞,連好友黃子佼也留言認證。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張智成被好友認證超難搞,FB粉絲團還釣出黃子佼貼文留言:「張智成真的很難搞」。 張智成耗時兩年推出新專輯「你是不是 張智成」,堅持只先做數位發行,日前與好友黃子佼暢談,兩人對數位音樂與實體專輯,各持自有不同的意見,對於黃子佼質疑只聽數位音樂,而沒有可作珍藏的實體CD很可惜,還懷疑張智成是否偷懶沒拍唱片封面,還在粉絲團貼文說張智成真難搞。  張智成則老神在在的解釋,數位音樂的空間很大,可以任意的發揮更可有視覺上的享受,實體專輯空間較有限,要完全呈現就要多思考,而且「我又超龜毛的,如果沒有萬全的準備不會輕易出『輯』」。 新歌「我本來就難搞」讓粉絲驚艷,張智成笑說,可能是自己很誠實,大家都愛聽真心話,而且製作人彭學斌敢寫,他當然就敢直白的演唱。  面對好友的趣稱「難搞」、「大牌」,張智成一點都不在意,他笑說,這些年來聽到太多的耳語批評,做自己就好,而且知道兩位死黨都是開玩笑的,「做音樂我難搞,對朋友我樂於大氣」。張智成打趣說,會不定時的找死黨錄製彩蛋,讓大家心情紓壓。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夢土

 詩、攝影/陳新民  就好像鳥兒在  林子裡聽到濤聲  只是逆風磨蹭葉子  就聽到浪花拍岸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把胸前的海都  攤成深邃的藍天  像遷徙的候烏  呼喚迴遊的魚  記得在淚中放牧那  曾經有過的甜美

Read More

<中華副刊>苦瓜的苦甘

 文、繪圖/陳皮梅  據說,苦瓜是由鄭和下西洋後帶進中國的。  不過,它的命運卻很平淡,明清兩代很少有美食家提到它,如生於清初著有《閒情偶記》的美食家李漁,以及清朝著有《隨園食單》的大才子間美食家袁枚,書中都沒苦瓜的影子;據說,也清朝名著《紅樓夢》中,雖有眾多琳瑯滿目的美食,也未提過苦瓜,清朝小說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一書中的第四回,也只描述了湯知縣在後堂擺上筵席接見范進時,僅有「席上燕窩、雞、鴨,此外就是廣東出的柔魚、苦瓜,也做兩碗。」從這段文字判斷,北方筵席中的南方廣東苦瓜似乎上不了主要桌面的。  但苦瓜炒鹹鴨蛋一向深獲我心,因為如果其中的鹹鴨蛋的蛋黃油脂越多的話,那麼沾在苦瓜片上的油脂在醃製鹹味的提味中,就更能讓苦瓜的甘苦在口腔中獲得更多的滿足,味覺也更豐富。但何謂甘苦的程度,恐怕因人而異,我喜歡苦味重的苦瓜,不苦的苦瓜對我來說已不算苦瓜了,所以有時我更喜歡綠色的山苦瓜,在菜攤前如果攤主說苦瓜不苦,我是不屑一看的。當然,苦瓜炒鹹鴨蛋要更美味,必要時還需添加一點油,以增加苦瓜入口的滑潤感,這雖然與苦瓜的甘苦感無關,但在視覺與口感上卻有助益。過去老媽還在世時,就擅炒此道美味,有時還撒上一點蔥末增色,她會苦口婆心地叫我吃,那時我年紀小總覺得苦瓜吃起來苦,因此多挑鹹鴨蛋吃,還滿喜歡那一點參雜其中的辛苦味,後來也好像也能感念出媽媽的味道了。  後來,不知為何對苦瓜一味更是出乎意外的偏愛。直到今日,我一見到苦瓜上桌就迫不及待,拌著尋常的苦瓜炒鹹鴨蛋就胃口大開。  旅居北京時,北京的傳統市場裡少見台灣那種物美價廉的白玉苦瓜,但我自己一個人也時而買來山苦瓜單炒,或簡單切成薄片再沾點沙拉做成一盤小涼菜;這種小小短短的山苦瓜,其實也算物不美味美,但只要挑選翠綠十足的,嘗起來也極有滋味,而單炒山苦瓜,那滿滿的一盤,對我來說已十分幸福了。  單炒苦瓜在北京的飯館餐廳菜譜中也少見,偶而見到山苦瓜炒鹹鴨蛋,翠綠欲滴中見鴨蛋的黃,與台灣白玉苦瓜的白配黃,在視覺上往往更勝一籌,只是在口感上較之稍硬,汁液也不足罷了,但在北京的夏季裡我還是一樣吃得有滋有味。  苦瓜又叫君子菜,有一說是它具有君子之德,苦己不苦人,己所欲也不施於人,算是敝帚亦自珍也無不可,但這也不過是世人較流行的附會說法罷了;另一種說法是無論拿苦瓜和其他菜品搭配,都不會染上苦瓜的苦味,所以苦瓜在與其他菜品的搭配中總是堅持它那七分苦、三分甘的清風格調,故說它是君子似乎也無不可。  在中國名人中,被人津津樂道,且唯一與苦瓜掛上鉤的名人似乎只有苦瓜和尚別號的明末清初大畫家石濤了,這大畫家不僅自號苦瓜和尚,還餐餐不離苦瓜,傳說甚至還把苦瓜供奉在案頭朝拜,但如何「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沒人說得清楚。 其實,石濤對苦瓜的特殊感情,似乎與他年少時國破家亡而被迫南逃的經歷與心境有關,有人分析說,苦瓜者,皮清,瓤朱紅,寓意石濤身在滿清,但心寄朱明,也說石濤的畫作筆墨中更包含了苦瓜那種淡淡的苦澀味,有一種苦瓜的韻致。如此,苦瓜才因石濤這大畫家而留史一筆,也給愛吃苦瓜的今人更多了一點懷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