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阿清特映 邀視障朋友聽電影

 新北市板橋府中15「聽.視界電影院」昨日下午舉行「盲人阿清」特映會。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二日下午舉辦「聽.視界電影院」《公視人生劇展—盲人阿清》特映會,現場並邀請該片導演薛朝輝、演員程予希及口述顧問老師李曉卿親蒞現場,和觀眾暢談拍攝歷程。此片也將於今天(三日)晚間十點於公視人生劇展單元播出。  新北市文化局專門委員陳春美表示,府中15從103年四月起舉辦「聽.視界電影院」(口述電影)提供視障朋友常態性免費電影放映,影片全程有專業的口述老師提供導讀與解說,以生動的方式講述影像故事,讓視障朋友也能享有文化平權、體會電影的美妙。  她說,五年多來已放映270場電影,有超過1萬8人次的觀眾參與,並受到許多視障朋友的熱情回響。  出席特映會的公共電視總經理曹文傑表示,《公視人生劇展—盲人阿清》受邀前到府中15舉辦特映會,在與電影情節中相同的「聽電影」場合做播映,意義非凡。  愛盲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怡君也表認同,府中15「聽.視界電影院」為視障朋友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認識朋友的好去處,透過《盲人阿清》這部電影,更能成功地將口述電影的活動推廣給更多人。  《盲人阿清》講述盲人阿清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與困境,帶領觀眾一起在黑暗中找到希望之光。演員洪都拉斯(飾盲人阿清)說,自己因這次演出,對視障者生活有了全新的體認,他分享說,「聲音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還要不斷地感受看不見的世界」。

Read More

<中華學園>美妙的海邊時光

 台南市大橋國小2年5班 ◎蔡佳妤

Read More

陳亞蘭生日會 放電狂撩粉絲

 歌仔戲小生陳亞蘭2日舉辦生日會。(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歌仔戲小生陳亞蘭2日舉辦生日會,現場狂撩上百粉,一出場就用電眼對粉絲放電,完成粉絲想與她眼神交流心願。台上也與第一單元「萬古流芳」的娘子葉麗娜重現劇中轉圈圈戲碼,更宣布將舉辦「公益辦桌」回饋社會。  陳亞蘭透露,這兩年做了很多事情,除就讀GFEMBA外,還身兼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執行製作人,以及推出歌仔戲舞台劇《黑家店2:萬古流芳》,自豪體力跟以往毫無差別,認為是靠著意志力與衝勁在拼,更笑說以前的身體還比較虛,朋友看到她現況打趣說她可以參加鐵人3項。  台視、楊麗花歌仔戲《忠孝節義》正在播出第二單元「孝感動天」,陳亞蘭笑說,自己的孝道就是打電話,媽媽知道她忙,因此都會與鄰居討論劇情,每日看女兒4小時。還說媽媽還擔心自己劇透,所以都不敢問劇情。 談到了生日願望,陳亞蘭說,盼社會祥和,人人心中都有忠孝節義;至於女粉眾多是否有影響到自己的桃花,則自認覺得還好,一切順其自然。

Read More

天外飛來電影 蔡明亮選映6老片

 交通部觀光局2日起一連兩天在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舉辦「天外飛來電影」經典老片影展,由導演蔡明亮精選多部中外經典電影,邀請民眾共賞,一起暢聊老電影及老歌。(中央社) 中央社/宜蘭縣2日電  交通部觀光局今明兩天,在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舉辦「天外飛來電影」經典老片影展,導演蔡明亮精選6部中外經典影片,邀請民眾暢聊老電影及老歌。  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這次老片影展邀請蔡明亮精心策劃,挑選6部中外經典電影分別於沙丘館與戶外場所放映。沙丘館今天播放經典默片「城市之光」、「獵人之夜」,明天將放映「日出」、「迷魂記」;戶外場所今天播放科幻片經典「2001太空漫遊」,明天將放映黃梅調經典「江山美人」。  蔡明亮表示,這6部影片都很值得欣賞也很好看,且放映地點選擇在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這種像是美術館的場所更別具意義,也不同於一般廟會播放場所,希望讓民眾有不一樣的機會,體驗特別的播放場所,也順便參觀服務園區內的設施,他也樂於與影迷分享曾經有過的大戲院黃金時代。  管理處表示,經典老片影展這兩天期間除了請來餐車業者提供餐飲服務外,配合活動結束時間也商請「台灣好行綠18」提供夜間接駁服務,由壯圍沙丘行駛至宜蘭火車站及轉運站,影迷可多加利用。

Read More

慶典.水上音樂 衛武營9日登場

 音樂會「慶典.水上音樂」由巴洛克古樂音樂家安東.史戴克(前中左)指揮,與原聲巴洛克樂團及台、歐、日古樂音樂家,9日將一同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演繹。(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日電  巴洛克時期作曲家韓德爾的「水上音樂」曲調熱鬧華麗,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婚宴名曲。9日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精選「慶典.水上音樂」,帶領聽眾共享華麗輝煌的夜晚。  「慶典.水上音樂」音樂會由巴洛克古樂音樂家安東‧史戴克指揮,與原聲巴洛克樂團和台、歐、日古樂音樂家,在衛武營音樂廳演繹。  「慶典.水上音樂」音樂會,集結演出作曲家韓德爾、泰勒曼2首不同風格的「水上音樂」。韓德爾的「水上音樂」曲調熱鬧華麗,適合節慶歡樂氣氛,曾是美國奧蘭多迪士尼世界「水上盛會」以及電影「春風化雨」配樂,更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廣告或婚宴名曲。  韓德爾的「水上音樂」,相傳是為了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在泰晤士河上舉行音樂會所作,作品熱鬧、華麗且優雅,整套作品由3個大型組曲組成,同時使用大量銅管樂器,使得管樂在管弦樂組曲中的地位大為提升。  這場音樂會由來自德國的安東‧史戴克擔綱指揮,率領成立超過10年、台灣首創由在地古樂演奏家所組成的原聲巴洛克樂團,將與歐洲巴洛克大提琴、小提琴家,日本巴赫古樂團、響音勻巴洛克樂團、台灣旋轉木馬古樂團、台南藝術大學古樂團等音樂家和團隊,全場使用巴洛克樂器詮釋巴洛克音樂,呈現出風格更加鮮明的水上音樂。  「慶典.水上音樂」音樂會,9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中華學園>棋罐

 台南市海佃國小6年9班 ◎吳仲恩

Read More

<中華副刊>左岸行,品味那流動 饗宴

海明威的巴黎故居 文、攝影/姚嘉為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致友人     今年春天,生平第一次去巴黎,隨身攜帶海明威的巴黎回憶錄《流動的饗宴》,遨遊左岸。這本書描寫1921-1926他在巴黎的生活,英美作家圈的人與事,寫作社交的場所。踏著他的足跡遨遊左岸,為此行增加了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春寒料峭的五月天,搭乘地鐵到左岸,前往第一站--海明威故居。東張西望間,被一棟雄偉的建築吸引,原來是萬神殿,連忙改道,前往參觀。     .萬神殿  台階上二十多根巨大的希臘式柱廊,三角形山牆上有浮雕和銘文: 「獻給偉人們,國家感念你們」。大殿內處處可見偉人和神祉雕像,四面牆上的巨幅壁畫,描繪法國重大歷史事蹟,聖女貞德生平,泱泱大國氣派。萬神殿原是法國王室教堂,法國大革命前完工,政權翻轉後,改為偉人墓室。樓下的墓室,莊嚴肅穆,啟蒙運動領軍人物伏爾泰、盧梭,文豪雨果、大仲馬、左拉,科學家居禮夫人,等七十多位法國偉人長眠於此,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走出大門,眼前的大道通向綠意盎然的盧森堡公園,綠樹接著藍天,遠方的艾菲爾鐵塔清晰可見。公園建於十七世紀,位於左岸拉丁區中心,佔地寬廣,綠草如茵,義大利風格的花園、噴泉、雕像,美麗如畫。市民和遊客來此漫步,休憩,逛博物館,也是法國參議院所在地。  搜尋谷歌地圖,發現海明威的生活圈都在盧森堡公園周邊。故居在東邊,向北行,到莎士比亞書店借書,向南行,到丁香園咖啡館寫作,往西行,穿過公園,是葛楚史坦的文學沙龍。  .海明威故居  從萬神殿出發,不到五分鐘,來到一棟四層樓的公寓前。寶藍色的門窗深鎖,顯然不對外開放,牆上有塊牌子,說明海明威和妻子海德莉1922至1923年住在三樓。樓下有家Under Hemingway旅行社,不覺莞爾,正印證了海明威的話,年輕時他待過巴黎,巴黎永遠跟著他!  1921年底,海明威二十三歲,收入微薄,沒沒無名,懷著作家夢,和第一任妻子千里迢迢來到巴黎,在左岸第五區賃屋而居。公寓有兩房,一張彈簧床,沒熱水,也沒廁所。附近有小店舖和文具店,唯一的餐廳在萬神殿附近,是個窮區。  樓下是舞廳,環境喧囂,無法靜心寫作。他在半條街外一家旅館頂樓租了一間小房間,只有書桌和壁爐,冬天需買樹枝生火取暖。每天上午他來這裡寫作,午後到盧森堡公園散步,或去葛楚史坦家中聊天。  這是海明威初至異鄉,寒微的起點,但沒關係,春天不遠了,作家夢剛發芽,即將開花,結果。  .葛楚史坦的文藝沙龍  葛楚史坦是美國作家,寫詩、小說、評論,收藏當代名家畫作,是巴黎藝文界的靈魂人物。她的寓所客廳裡,掛著畢卡索、塞尚、莫內的原版畫作,如同一流美術館的陳列室。每周六晚,花街27號是作家和畫家雲集的文藝沙龍。  一九二o年代海明威到巴黎寫作,正逢其時。一次大戰剛結束,巴黎恢復了活力,文藝創作如百花齊放。正值現代主義鼎盛時期,文學名家輩出,後印象派式微,畫家們正在嘗試創立各種流派,許多歐美年輕人前來發展。他在文藝沙龍結識了詩人龐德,小說家喬伊斯、費茲傑羅,雜誌編輯,建立了文學界的人脈。  葛楚史坦熱心提攜新秀,忠告他寫作需建立自己的風格,要懂得欣賞藝術,為他的第一本書寫書評,建議他辭去記者兼職,專心寫作。龐德教他少用形容詞,用簡潔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意涵。  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勤奮,海明威在短短三年內,以短篇小說《我們的時代》初露鋒芒,長篇小說《旭日依舊東升》揚名文壇。書中題詞--失落的一代,出自葛楚史坦。 丁香園露天咖啡座 (當今面貌) .丁香園咖啡館  時近中午,來到蒙帕那斯區的丁香園,這一帶還有雙叟、花神、菁英、圓頂、圓亭,等老字號咖啡館,是文人雅士相聚,觀光客流連之所。  十九世紀開業的丁香園,原是一家種了千株丁香的跳舞場,後來演變為巴黎藝文聚會據點。作家巴爾札克、波特萊爾、沙特,畫家畢卡索、塞尚、莫內,都曾在此留下身影。  不同於一般的露天咖啡館,客人對著人來人往的大街排排坐,丁香園有個樹牆圍繞的庭院,將市聲隔開,客人坐在院中的咖啡座,優雅地喝咖啡聊天。步入酒吧間,新穎亮眼的大型海報下,客人談笑宴宴,從容進餐。吧檯左邊第四個座位是海明威之椅,鑲有他的名字,牆上兩張他的黑白老照片,營造出懷舊的氛圍,吸引無數觀光客前來。  丁香園是海明威最喜歡的咖啡館,「冬天坐在裡頭暖融融的,春秋兩季,坐在露天咖啡座更寫意。」他常來此寫作會友,叫杯咖啡,消磨大半天。長篇小說《旭日依舊東升》在這裡完成,寫一次大戰後,年輕人的迷惘失落,找不到新的價值觀。出版後引起轟動,美國年輕人紛紛來巴黎,到咖啡館體會書中情景。海明威成為「失落的一代」代言人。 高至天花板的書架,擺滿英文書。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是塞薇亞·畢奇1919年在左岸創辦的英文書店,出售和租借英美文學書籍,推介新秀,舉辦讀書會,類似文藝沙龍,被稱為巴黎英美文學和現代主義中心。旅居巴黎的英美作家都是常客,她替他們服務,如代收郵件,海明威繳不起保證金,她讓他借書,多少本都可以。最為人知的是,替喬伊斯出版到處被拒的經典之作《尤利西斯》。1941年德軍進佔巴黎,書店停止營業。  現在的莎士比亞書店位於巴黎聖母院對面,原是喬治·惠特曼1951年創辦的英文書店Le Mistral。因理念相近,1958年賽薇亞將店名交給惠特曼沿用,1964年書店改名為莎士比亞書店。  書店門面由兩間書店和一間咖啡館組成,中間有張莎翁畫像。室內空間不大,滿室書香,書架高至天花板,擺滿了各類英文書,牆上掛著名家照片。門楣上的雋語「Open door Open books Open mind Openheart」,深獲我心。樓上有間賽薇亞·畢奇紀念圖書館和一間寫作室,入口處是書店的座右銘:「勿對陌生人無禮,他們可能是化妝的天使。」  店員文雅有禮,有的是世界各地的文青,免費住在店裡,條件是交一頁自傳,每天讀一本書,在店裡幫忙兩小時。他們來來去去,有個外號「滾動草」,至今已達四萬人。  兩位店主承先啟後,將書店的理念--人道精神和理想主義,傳承下去。如同一則動人的傳奇,莎士比亞書店成為全世界文學愛好者必訪之地。  出了書店,過街到塞納河畔,一路瀏覽舊書攤的古籍、古畫、舊書報雜誌,當年海明威常來此淘寶。走走停停,終於來到巴黎聖母院。四月間遭火災後,正門前的道路封鎖,只能隔河觀看,廣場空無一人。兩座鐘樓完好如昔,但教堂主體的尖頂和橡木屋頂全被燒毀,留下鷹架重重,尚無法準確估計需多少年才能修復完成 。法國人對保存文化古蹟的敬謹鄭重,贏得舉世支持,捐款蜂擁而至,令人動容。  遨遊左岸,看不盡的藝術珍品,聽不完的文學傳奇,深感海明威的無所不在,恰似一場流動的饗宴,讓我捨不得離去。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必將再來。

Read More

著迷經典情歌 王若琳再翻唱鄧麗君名曲

歌手Joanna王若琳(圖)推出翻唱專輯「愛的呼喚」,翻唱歌手鄧麗君、翁倩玉、美空雲雀的經典情歌。 (索尼音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歌手王若琳再推翻唱專輯「愛的呼喚」,精選翻唱60到80年代中,如鄧麗君、美空雲雀、翁倩玉等歌手的經典情歌,王若琳說當年的詞曲作者賦予歌曲的個性、情緒至今依然前衛,讓她著迷。  王若琳在2014年曾推出翻唱專輯「午夜劇院」,當時就將許多經典歌曲如「被遺忘的時光」、「夜上海」、「今宵多珍重」等重新翻唱。  這次再推出翻唱專輯「愛的呼喚」,對於60至80年代經典情歌一直興趣很高的王若琳,在這張專輯中,集結鄧麗君、美空雲雀、翁倩玉等歌手的作品,並且以中文、粵語、日語等3種語言演繹歌曲。  王若琳說,當年的詞曲創作者給了歌曲中的女性相當強烈、鮮明個性和情緒,她說,「可能是沒有愛不能活、即使當小三也無法離開這段感情,或是止不住心中對愛情的幻想與渴望,很多歌詞到現在來看依然是很前衛的」,她坦言也因為如此,對這些歌曲非常著迷。  這次專輯名稱「愛的呼喚」,概念來自翁倩玉的日文歌曲「愛的迷戀」,王若琳認為這首歌曲中的詞,描述一名無法抑制內心幻想、想要戀愛的女人,時時刻刻感受愛的呼喚的那種狀態,讓她覺得符合這張專輯主題,因此決定以此命名。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我力行環保 我愛地球

地球只有一個,要好好愛護它。  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9月23日在紐約舉行,唯一的共同目標:環保救地球。  格陵蘭、冰島融冰速度創新高,一天之內融冰量超過20億噸,科學家發出「完全融化」的警訊,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公尺,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將被淹沒!全世界最美的瑞士「冰川列車」也將成歷史;《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的新研究,喜馬拉雅山脈冰河本世紀的融化速度加快一倍,逾四分之一冰層在過去40年間消融不見,可能危及十億人口的用水,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  這些可怕的數據在在警示我們:地球正一步步走向毀滅。  「氣候變遷,物種滅絕」,這個警語絕對不是玩笑話。(今年的蘋果和核桃明顯減產了不少,而且品質很不好,不是在意價錢貴了、不好吃了,而是深切感受到「氣候變遷」對生活的影響)  德國政府已經拍板定案要用540億歐元環保救地球,首要減二氧化碳,全民埋單。  .環保救地球,從小事做起  地球壽命恐怕只剩12年!(聯合國去年10月公布最新氣候調查報告,若按照現在的溫室效應趨勢,地球最快在 2030 年突破「升溫大限」)  我努力思考,我們能做甚麼?政府花大錢去努力大目標,如:減碳;我們至少做我們所能做,尤其跟日常息息相關的塑膠產品,就從「減塑」開始。  我寫過email給德國幾家廠商(餅乾、盥洗用品等),分享「補充包」概念(這一點台灣做得比德國好,值得鼓勵)、減少外包裝塑膠袋的建議,雖然目前尚未收到回應,但如果廠商聽到我的發聲而思考甚至去做,至少是好事。  我更力行了「用報紙替代可溶性環保垃圾袋」(據專家分析,這種可溶性至少也要7年才可分解,也是還有其他的合成添加劑,如增塑劑……這些添加劑被食用後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且整棟樓6戶因為跟隨我的發想,大家也都改用報紙處理有機垃圾(果皮菜葉等)了。我還打算分享到市政府的周刊,從0做起,做了,就有改善。  (德國的垃圾細分四大類:普通、有機、紙張、塑膠罐類,各用黑、棕、藍、黃色不同垃圾桶、垃圾袋裝束,市政府會定期到各社區每棟建物旁指定位置收取)  我市假日前夕的超市終於看見人潮了(納悶這些人平日都不出門的嗎?)。  今天的芹菜和茴香頭特價又新鮮漂亮,正要拿取,靠過來一位歐嬤,啪啪抽下二個塑膠袋套在一起,把我眼前的茴香頭菜籃拿起放旁邊,對我指指下面那滿滿一籃挑選起來,然後啪啪啪地把茴香莖一一掰掉(動作好俐落),她每啪一次,我就心痛一次,我一旁靜靜地看著,她總共拿了四顆茴香頭,每顆茴香頭起碼五根茴香莖,全部丟棄在旁邊垃圾桶裡(這可是秤斤論兩賣的啊);又拿了旁邊二大把西芹,同樣把尾莖連同葉子摘掉,走人。我只好又雞婆地默默幫她擺回菜籃,覺得自己真沒用,為何不叫住她自己善後。  與此同時,我心裡OS:哇咧!妳的國家正撥出天價預算做環保減碳救地球,妳不但浪費食物,還同時製造二氧化碳,妳真是太超過了?(雞婆魂開始上身)  我從垃圾桶撿出幾根茴香莖和西芹尾莖,拉著先生就去找超市主任(曾經採訪過他,所以熟他),我秀出手上的茴香莖給他看,他笑笑(他應該見怪不怪了),我很認真地說:你們有責任教導(要求)消費者不浪費資源,尤其不製造垃圾。  食物在腐壞過程中,因為物理或化學變化所引起的發酵作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惡臭,也因此,歐盟特別呼籲與制定法則,開罰隨意丟棄食物的超市與餐廳。 感謝大地滋養萬物,供養我們豐盛的食物。 .友善土地護地球  正好看到英國BBC電視台報導巴黎的環保團體和志工,收集超市與餐廳丟棄的蔬果、廚餘,用英國人研發的「有機土壤製造機」(類似名),短短二星期就培養出自然培法至少半年才能培養成的有機土,不但解決了蔬果廚餘的問題,更直接友善了土地,最重要的是減少了碳汙染,很值得推廣。(目前法國有九座這種機器)  為了更了解「友善土地」的耕作,我曾探訪了以「生產多樣性有機食品和永續農業(permaculture)生態」為志業的Kleinsthof有機農場,農場主人Michael Selinger非常致力於「培養好土地」和種植出更無毒、有機的農產品,他的作物的確以品質取勝。  Michael Selinger解釋好土壤的條件,首重不使用農藥化肥種植,因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態系會被農藥破壞殆盡,更會殺死可以活化土壤使植物健康生長的好的昆蟲。所以,他利用農場裡天然的雞糞和枯葉、果皮製作的「腐殖質(humus,富含氮)」和「堆肥水(compost tea)」,這些都是富含營養素的有機肥料。  他用堆肥水澆灌園區,三年後已經轉換成有機土,當場測試用100ml水澆灌普通土壤,需要4分鐘才完全吸收,農場的土只需要2.5分鐘,因為土質鬆軟易吸收。  法國政府做過這個實驗:農地只要鋪用千分之四「堆肥土」(堆肥水混合土),不但改善土質,更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清淨空氣,可見護土的重要。  附近不少二年一次的「休耕」田地,都任其雜草叢生,同時也讓耕地休養生息,儲存好能量,北魏《齊民要術》中就有「谷田必須歲易」的記載。雜草收割後可做為動物的飼料;保護好土壤不但環保,也是慢慢靠近更好的食安環境的第一步。  個人的微薄力量或許不容易改變現況,如果結合更多人的力量,世界或許能一點一點慢慢恢復健康。  我們要相信愛的力量源源不絕,而且,要把愛的對象放得更寬、更廣。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怎能不愛它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