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陳瑾瑒偕台北愛樂今演出

台裔小提琴家陳瑾瑒25日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合作,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台裔小提琴家陳瑾瑒曾獲2018年勛菲爾德國際弦樂大賽小提琴組首獎,開展音樂家生涯,25日將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合作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和一般年輕音樂家相比,陳瑾瑒有一種獨特的純淨氣質,他出生德國佛萊堡,在學校說德語,從漫畫「七龍珠」、「名偵探柯南」學中文,來自台灣的父母喜歡聆聽古典樂,也讓陳瑾瑒從骨子裡就愛上古典音樂。  陳瑾瑒接受專訪時說,他喜歡練琴,因為練琴可以讓頭腦更清晰,還可以治療頭痛。  陳瑾瑒說,他已經問過很多同學,如果清晨起床頭很痛,「我只要拿起琴專注練琴,頭痛自然不藥而癒。我很多同學都跟我一樣有類似的經歷。」陳瑾瑒也說,如果頭痛時拿起電玩來打,「這功用完全相反。」  25歲的小提琴家陳瑾瑒是知名小提琴家茱莉亞.費雪及安娜.舒馬茜蔻的嫡傳弟子,他演奏時看似理性,但樂音充滿音樂性,今年已經拿到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小提琴最高演奏家文憑,正在加碼攻讀室內樂。

Read More

葉問4開紅盤 全台票房破5千萬

華語功夫片「葉問4:完結篇」票房全台突破5000萬。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葉師父打敗天行者!華語功夫片「葉問4:完結篇」票房全台突破5000萬,擊敗「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的4000萬,榮登週未票房冠軍。  「葉問4:完結篇」在高度期待下,葉師父果然沒有讓粉絲失望,在華人圈全都開出亮眼票房,在台灣週未開出台北1380萬,全台累積突破5000萬的佳績,首週坐上票房冠軍之位。在香港、大陸、星馬地區也全都開紅盤,上映4天,在華語圈共累積約15億台幣的票房紀錄。  「葉問4」的武打場面,讓不少觀眾直呼看得拳頭都硬了,「即便葉問年老,但仍是不畏戰,完全是宗師風範」,片中也不不少真實場景的還原,片中李小龍在美國跆拳道比賽時,展現寸勁的畫面,幾乎是完全複製當年1964年發生的真實場面,還原程度極高,看得影迷直呼精彩。  電影尾段,葉問請兒子錄下自己打木人樁的畫面,真實的葉問也是在生病時,請身邊的朋友幫忙錄下打木人樁及詠春拳的片段。電影結尾的最後一幕,更是複製歷史畫面,導演葉偉信是李小龍的影迷,特別安排這段畫面為最終章的結局,向偶像致敬,果然也震撼到所有影迷!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也是「天行者家族」系列故事的最終章,全台票房開出破4000萬元的成績。

Read More

<社論>莫讓貪腐及行政不中立敗壞政府運作!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右)在政見中提出恢復特偵組。(中央社,資料照片)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以恢復特偵組作為政見,藍綠看法不一。持平而論,是否恢復特偵組固然仁智互見,但歷經陳水扁執政時的貪腐橫行之後,痛恨貪腐已成全民共識,任何政黨都有必要針對如何防範貪腐提出具體對策;不僅貪腐會敗壞政府運作,行政不中立、行政怠惰或濫權等問題,也都戕害國家發展,除了蔡政府必須接受檢驗之外,總統候選人也應提出革新之道。  特偵組成立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政治權貴貪贓枉法,其針對的對象及範圍包括涉及總統、副總統、五院院長、部會首長或上將階級軍職人員之貪瀆案件等等。特偵組自二OO七年成立至二O一七年廢止,偵辦了陳水扁、林益世等貪腐案,可謂藍綠通抓。但蔡總統就任後,綠營以特偵組有「變成人治的東廠機關」等理由,修法予以廢除。  問題在於,特偵組廢除之後,有關於蔡政府干預司法、權貴貪腐、東廠四起的案例與質疑不斷。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妳(蔡英文)沒有貪汙,可是妳旁邊的每個都貪汙啊,不是嗎?」;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質疑涉貪權貴「審判可以拖幾十年、定罪後去外役監快活、還可以有人幫忙打點早早假釋」。這些質疑是否屬實?民眾都想知道答案。  再如,國安私菸案爆發後,蔡總統定調為「超買」而非走私,這何異於公開指導辦案?綠委陳明文的三百萬元案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外界的各種質疑至今沒有得到答案,現在卻似已「船過水無痕」。慶富詐貸案不但引發高雄市議員質疑綠營力阻調查,主嫌之一的陳偉志更早已棄保潛逃,此案背後的政商關係依舊成謎。類似的疑雲,豈能含混過關?  至於行政中立問題,近日蔡政府官員也接連做出負面示範。其一為,內政部政次陳宗彥在輔選的公開活動講解時表示,政黨票投給小黨是浪費選票,呼籲新住民姊妹「看到民進黨蓋下去、蔡英文蓋下去」。其二為,法務部政次蔡碧仲日前在臉書公開表態支持花蓮特定的民進黨提名候選人;他對陳明文案的說法,更被譏諷為「『碧仲』就輕」。  內政部是選務主管機關,陳宗彥竟公開違反行政中立,明顯為了個人、政黨政治利益而違背民主精神,不啻傷害了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與法治;陳宗彥雖於事後道歉,但其做法令人不敢恭維。法務部則是地檢署查賄的上級機關,蔡碧仲顯露支持特定政黨候選人的政治意向,是否會引發外界及下屬「辦藍不辦綠」聯想或爭議,乃至於傷害司法威信?  須知,政務官也是公務員,必須恪守行政中立的法律規範。出席活動或是在臉書上發表特定政治傾向與立場,關鍵不在於是在上班時間或非上班時間,而是輔選根本就不該以「官員身分」,或在「官方活動」中進行,也不該運用其他間接、卻足以明顯直接影響其下屬改變政治傾向或被迫緘默的實質影響力。  另外,蔡政府更是肆無忌憚地酬庸肥貓。這些被酬庸肥貓當中,權貴或權貴親屬者有之、派系力挺者有之、不具專業條件或任用資格者有之、挪用公款遭判刑者有之、疑涉超貸案者有之、本為無給職卻改為高薪者有之、超齡任用者有之、拿政府標案當網軍者有之…。「政黨的利益大於國家的利益?」、「為何會放任國家讓派系如此吃乾抹淨?」等問題,儼然成為許多民眾的共同疑問。  質言之,任何政黨都有責任杜絕貪腐、行政不中立或濫權等問題敗壞國家運作,而建立防弊機制絕對是必要的手段!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心靈的綠洲>永遠的聖誕記憶

名畫家陸鴻年所繪《聖嬰圖》。(作者收藏) ■王壽來  平安夜是歌聲的夜晚,它像披肩一樣,環繞著你。  不過,它溫暖了不只你的身體,也溫暖了你的心,並以永恆的旋律注入心靈。    --美國女作家歐瑞奇  舉凡去過法國巴黎,親身領略到那種濃郁的浪漫氣息與文化氛圍的遊客,很可能都會認同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所說的:「如果你有幸在年輕的時候就住過巴黎,那麼,此後的人生歲月裡,不管行腳何處,巴黎都將與你形影不離,因為它是移動的盛宴。」  然而,對許多曾浪跡天涯的人來說,心中縱然也有個移動的盛宴,倒不見得就是巴黎,而可能是世界上另一座城市,抑或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不談別人,即以筆者自身為例,打從二十多年前,揮別卜居了五年的舊金山,返回台北打拼以來,該地那種終年受海洋調節的涼爽氣候、橫跨海灣的懸索橋「金門大橋」、行駛時叮噹作響的有軌電車等景象,無不令人魂牽夢縈,難以忘懷。  此外最讓我眷戀不已的,並非十月底的萬聖節,亦非十一月下旬的感恩節,而是在人們千呼萬喚聲中登場的聖誕節。此一早已轉化成普世重要民俗的節慶,顧名思義,乃是基督教為紀念耶穌降生所創立的節日,惟無論你是否有此信仰,只要接觸到那種熱鬧滾滾的聖誕景象,以及無所不在的聖誕裝飾、處處可聞的聖誕音樂,又如何能不被其深深感染和感動,好似自己身上每一個細胞都被歡樂的汽笛聲所喚醒。  猶記,當年我在舊金山上班的那棟大樓,每逢聖誕佳節,業主照例都會花大錢在一樓大廳角落,以裝置藝術的形式重現聖誕故事,而且還會挑選某個中午休息時間,邀來穿著正式服裝的男女詩班,獻唱聖歌及聖誕歌曲,一旁尚備有豐盛精緻的西式點心,供駐足聽歌或路過的眾人隨意享用。  然則,類此辦公大樓應景的聖誕妝點,不管再怎麼吸睛,也比不上大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那些五光十色的聖誕裝置,來得更有節慶味道。難怪上世紀美國著名的宗教家皮爾牧師(Norman Vincent Peale)要如此讚歎:「聖誕節在這個世界上揮舞著魔杖,看啊,一切都變得更柔軟,更美麗了!」  牧師此語可說道出了千萬人的心聲,可是,所謂眼見為真,有一年我曾在平安夜獨自開車穿越幾處住宅區,目睹了家家戶戶都費盡心思,用聖誕燈飾把花園點綴得光彩奪目,以呈現出聖誕節的意象。諸如耶穌誕生於客棧的馬槽、天使向伯利恆曠野的牧羊人報佳音、東方博士朝見聖嬰等《福音書》中的記載,無不成為燈飾的主題,也讓人觸目所及皆感驚艷,留下既深刻又溫馨的記憶。  屈指算來,筆者從職場退下已好些年,但在國外過聖誕節的情景,依然常在腦海中打轉,而每逢聖誕夜上教堂,我都會不由想起美國女作家歐瑞奇(Bess Streeter Aldrich)在其暢銷名著《歲月之歌》中所講的話:「平安夜是歌聲的夜晚,它像披肩一樣,環繞著你。不過,它溫暖了不只你的身體,也溫暖了你的心,並以永恆的旋律注入心靈。」  歐瑞奇女士筆下這首深植人心的聖誕旋律,究竟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呢?或許,你我可在美國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O. Henry)的世界名著《麥琪的禮物》中,尋得幾分線索。  這篇膾炙人口的聖誕故事大意是說,一對居住在紐約破舊公寓的年輕夫婦,儘管家中一貧如洗,彼此仍想為對方買一件像樣的聖誕禮物,結果做先生的賣了祖傳的金錶,給妻子買了昂貴的玳瑁梳子,而做妻子的竟將一頭長可及膝的金髮忍痛剪下賣掉,換得一條精緻的錶鍊。在聖誕夜互贈禮物時,雙方才赫然發現,陰錯陽差之下,自己的一片美意全然落空,儘管兩人難掩失望之情,卻為對方無私的犧牲和付出,感動到不行。  歐亨利在此篇小說中的點睛之筆,即是:「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所組成,而抽噎占其主要部分」,強調出貧賤夫妻的愁苦與悲哀,但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世上最珍貴的聖誕禮物,不是任何物質方面的東西,而是無可取代的真情實意。  走筆至此,筆者猛然憶起,前年旅居舊金山的朋友寄來聖誕卡問候,內附一則真人實事的英文報導,算是附加的聖誕禮物。該文是講一戶住在中下社區的人家,女主人不幸得了乳癌,十四歲的兒子想幫忙籌措醫療雜支。  少年人很有創意,他想出的點子就是,帶著電池操作的理髮推子,挨家挨戶走訪鄰居,讓人隨意剃掉一些他的頭髮,來換取捐款。他問父親以100美元作為目標是否太高,其父教他不要抱太大希望。過了好一會兒,孩子頂著光頭返家,算算一共募得1,223美元,可見街坊們無不被其孝行所感動,其中兩人尤其大方,各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  這則小人物的社會傳真,雖不如歐亨利的聖誕故事那麼跌宕曲折,但讀來同樣感人肺腑,因而不禁想到,自己之所以會對那些年在異鄉過聖誕節的日子,如此戀戀不捨,最主要的緣由,無非是它讓我深切感受到一種歡樂滿人間的溫暖,內心於是獲得莫大的慰藉,甚至,在一片祥和的聖誕氣氛中,面對人生迢迢征程的盡頭,心中點燃了得救的盼望!

Read More

小太陽作家林良辭世 享耆壽96歲

大小孩心中永遠的小太陽、兒童作家林良23日早上在家中過世,享耆壽96歲,一生奉獻給兒童文學。(檔案照片/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作家林良今天早上過世,出版的童書「小太陽」是許多人幼時閱讀的共同回憶。林良一生奉獻給兒童文學,年近百歲仍堅持創作,以播種者、領航人的身分,帶動台灣兒童文學發展。  林良的小女兒、國語日報主編林瑋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天早上照例要幫父親翻身、放鬆肌肉,發現父親已安詳地辭世,也感謝各界對父親的關心與致意。  生於1924年的林良,年近百歲仍堅持創作不輟,他自己在「肥胖季節」裡自述,「人一落座,輕易不再離席」。臉書粉絲專頁「林良爺爺」上,還留著林良16日發表在國語日報專欄上的童詩「小烏鴉過冬」。  林良去年以高齡拿下2018 Openbook最佳童書獎項,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年長的得獎作家。在小女兒林瑋的陪同下,也親自出席頒獎典禮領獎,盡顯他一生對於兒童文學的傾心傾力。  林良創作兒童文學作品無數,1972年出版童書「小太陽」,取自日常生活經驗,挖掘家庭瑣事的韻味。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林良是大人與小孩心中永遠的陪伴者,近百歲的林良已晉升為「國民爺爺」。  他以本名「林良」創作兒童文學,長期於國語日報「看圖.說話」專欄發表兒童詩,以活潑的文字運用,加上童趣的想像,帶來詩意的美感。  林良在1984年與文友一同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推動兒童文學界的交流。任職國語日報社期間,促成「兒童文學週刊」創刊、兒童文學牧笛獎成立等,以播種者、領航人的身份,帶動台灣兒童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林良創作文類以散文、兒童文學為主,兼及論述、翻譯。1964年以筆名「子敏」在「國語日報」專欄「茶話」發表散文,1991年專欄停刊後,繼續在寫「夜窗隨筆」專欄,數十年以來筆耕不輟。  除了創作,林良長年譯介國外兒童文學經典名著,譯作已超過百本。數十年來,他「左手寫散文,右手寫兒童文學」,成為許多創作者敬佩的長者,也是兒童文學發展中的燈塔。  林良從淡江文理學院英國語文學系畢業,擔任小學老師、新聞記者,歷任國語日報編輯、編譯主任、出版部經理、社長。曾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曾任國語日報社發行人等職位,2005年從國語日報社董事長一職退休,從事報業、出版工作長達56年。  林良曾獲信誼基金會幼兒文學獎特別貢獻獎,2012年獲第16屆國家文藝獎,同一年,作品「純真的境界」獲文化部第36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人文類獎。

Read More

黑熊來了導演慶生 籲官員進戲院

台灣生態紀錄片「黑熊來了」導演麥覺明22日在戲院宣傳活動中,接受影迷為他慶生。他仍不忘呼籲各黨派的有力人士,在忙於選戰之餘,也要進戲院看看「黑熊來了」,了解台灣生態保育的當務之急。(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生態紀錄片「黑熊來了」上映邁入第2週,全台票房突破新台幣500萬元,導演麥覺明在電影院與影迷共度生日,更呼籲政府官員拚選舉之餘,記得到戲院關心台灣的瀕危生物。  電影公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黑熊來了」13日上映後,導演麥覺明積極跑透全台戲院跟影迷相見歡,連生日都在戲院與影迷度過。昨天過生日的麥覺明,在台北的包場放映活動上,也收到觀眾送上吉祥物「熊吉拉」的造型蛋糕與生日祝福。  麥覺明除了許願票房長紅,更呼籲不論政府官員或各政黨有力人士,在忙選舉之餘都要來看「黑熊來了」,了解保護台灣瀕危生物的當務之急,「並帶動學生與家庭觀眾一起,讓自然保育觀念、珍愛台灣土地的初心,從小扎根」。  歷經超過10年前進台灣深山拍攝的「黑熊來了」,不但有南安小熊野放過程的獨家影像紀錄,還有台灣高山令人屏息的美景,在上映首3天,全台票房就超過250萬元,榮登今年台灣紀錄片開片冠軍。  本片上映經過第2個週末,票房仍穩定成長,電影公司表示,截至22日止,「黑熊來了」的全台票房已破新台幣500萬元。

Read More

誰是被害者 張孝全許瑋甯聯手破案

Netflix華語原創影集「誰是被害者」23日公布卡司陣容。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Netflix華語原創影集「誰是被害者」23日公布卡司陣容,除由張孝全攜手許瑋甯穿梭破案現場,王識賢也詮釋火爆刑警,林心如素顏上陣演清潔工外,還有戲精夏靖庭、丁寧、黃河、鄭人碩、陳家逵、李沐,眾星一字排開,氣勢傲人。  「誰是被害者」劇情圍繞著張孝全扮演的亞斯伯格症鑑識員,發現凶案可疑的線索下,與社會線記者許瑋甯私下攜手緝兇。因為劇情要抽絲剝繭推理,在發布會上,每位演員對角色說明都只能點到為止,但也強調事前做足功課,林心如與丁寧都坦承,曾一度不敢接演。  張孝全因飾演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員,花了不少功夫研究亞斯伯格症,卻發現根本沒有一定的症狀與樣貌,讓他覺得「這部分最困難。」但也透露,導演選擇在真正的解剖室進行拍攝,中間兩度空班讓該地可以照常處理解剖工作,讓劇組一進到室內就聞到屍味,讓他坦言「很興奮也很頭痛。」  許瑋甯這次挑戰演出罹患幽閉恐懼症的社會線記者,直呼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沒有休息時間,時刻都在找新聞,要承受心理壓力、上司主管壓力,詮釋角色時,一拿到線索,心裡到底有沒有內疚感,感受到記者的矛盾跟掙扎。」  特別演出的林心如素顏扮演護理之家清潔工,笑說裸戲就是素顏,臉上還有特梳化妝,但角色看似陰暗但是又很樂觀,為了入戲,拍戲時都不聊天、不說話,下戲就回家。  過去以黑道角頭魅力吸粉無數的王識賢,這回由黑轉白演出火爆刑警隊長趙承寬,還是一身江湖味,遊走在法律邊緣,讓他也直呼過癮。  劇中疑點重重的凶殺命案少不了重要關係人,李沐、黃河分別演出為生活所逼而投身酒店的青春男女;丁寧飾演過氣女星;陳家逵演出遭公司壓榨的房屋仲介;鄭人碩化身知名木雕藝術家;資深戲骨演員夏靖庭則更生人,背後暗藏許多不為人知的過去。

Read More

孩子心願成真 教育局長海山國小說故事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昨天特地到海山國小,為孩子們說《成績單》的故事。(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孩子心願成真!新北市海山國小六年十四班學生黃梃瑋在教育局的粉絲專頁「新北學bar」上許下心願希望局長能到校說故事,教育局長張明文昨天特地為孩子們說《成績單》的故事,勉勵學生不要追求成績,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多方面的學習及肯定自我。  張明文特別挑選《成績單》一書,也是符應今年宣布「國小假期前不發成績單」的宣導,目的在扭轉過度重視分數的觀念,讓學生能擁有愉快假期,也獲得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昨天特地到海山國小,為孩子們說《成績單》的故事。(記者蔡琇惠攝) 活動安排在海山國小十一月剛改造完成的圖書館,張明文特意製作了圖書館的VVIP?,讓六年十四班的學生成為圖書館改造開幕後第一個入館閱讀的班級,更精挑細選美國備受歡迎與敬重的暢銷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作品《成績單》,藉由書中主角「諾拉」因無法忍受用分數和考試衡量一個人的情況而故意讓成績單不佳的情節,引導學生了解不能用考試與成績單的分數來評價自己與他人。  黃梃瑋說,因為自己喜愛閱讀,覺得局長應該也是,希望來分享他喜歡的書,才會許下這個願望,對於局長真的來學校說故事,感到很驚喜也很高興,活動非常有趣,回家後會好好再將這本書讀完。  說故事活動中許多同學都熱烈提出自己的想法,張明文也準備精美實用的小禮物當作獎勵,海山國小也回贈自製的3D列印特有徽章-海山之星,讓張明文成為學校的超級貴賓,歡迎他常到學校來走走,和同學們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

Read More

大河傳唱 唱出幸福進行曲

 新北市劇場式饗宴「大河傳唱─幸福進行曲」前晚溫馨登場,藝人許景淳歌詠新北的生命之河─淡水河。(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市民廣場歡樂耶誕城21日晚「大河傳唱─幸福進行曲」演唱會,望春風、滿山春色等多首國、台語及原住民語、客家語經典歌曲,搭配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吸引數千喜愛台灣民謠的民眾,攜家帶眷、扶老攜幼,坐滿新北市民廣場聽得如癡如醉,更象徵新北融合多元文化。  「大河傳唱─幸福進行曲」演唱會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跳脫以往單純的演唱會型式,首次將劇場式的演出帶到戶外來呈現;邀請台北世大運開閉幕式執行長王騰崇擔任導演、製作統籌黃申全擔任影像設計,以劇場手法將新北市各族群元素、音樂、地景、歷史,跨域結合編導成視覺與聽覺全新欣賞體驗的節目。 新北市劇場式饗宴大「河傳唱─幸福進行曲」前晚溫馨登場,新北市原住民青少年合唱團演出。 (記者吳瀛洲攝) 演唱會分為6個章節,由新北市交響樂團開場,帶來「台灣民謠組曲」、淡水暮色,配合許景淳優美的歌聲來歌詠新北的生命之河─淡水河;接著烏來原住民聚落及新北市原住民族青少年合唱團帶來山林中原民嘹亮歌聲。南方二重唱、黃連煜與貳樓樂隊則帶來「台灣組曲、民歌組曲、客家組曲」,唱出人們在城市中打拚生活的心聲。終章由陳明章帶來「阮最愛的玫瑰花」、「追追追」等歌曲,並與李炳輝一同演唱「流浪到淡水」,最後與現場民眾一起大合唱幸福進行曲,讓幸福新北永續。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嘉藥國際產學專班 加強競爭力

 嘉藥頒獎狀與獎金給來自印尼的優秀國際生。 (校方提供) 嘉南藥理大學資訊管理系開辦新南向國際產學合作專班第三年,人文暨資訊學院院長蘇致遠特表揚三十名來自印尼的傑出學生,鼓勵大家要學以致用,並多參加校內外活動,儘快融入台灣環境,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對於來台灣求學還能獲獎,讓印尼學生十分開心。  嘉藥資管系開辦國際產學合作專班共有八十二名來自印尼的學生,學生從初來乍到對環境的不熟悉,逐漸融入這片土地,了解學校、台南市甚至台灣,生活步調逐漸穩定。  人文暨資訊學院表揚三十名來自印尼的傑出學生,贈送獎狀及獎學金給他們,讓獲獎印尼學生頗為開心,獲獎的李德娜欣喜表示,獲獎代表自己的努力獲得肯定,遠在印尼的父母也感欣慰,希望下學期能再拿獎。  除了學業成績優秀,國際專班也有四組學生以電子書及影片形式介紹眼中的台南,獲得市長黃偉哲頒贈新南向獎學金,其中學生葉天山從嘉藥出發,延伸都市行腳為主題的作品,展現對台南的印象;慕克里則用鏡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從外語文化週、教師節影片製作,銳利又明快的節奏總是讓觀眾意猶未盡。  嘉藥校長陳鴻助也和獲獎學生見面勉勵,並稱讚學生的攝影作品,不只要有興趣還得有天分和能力,才能創作出好作品,並讓遠在印尼的親友也能認識嘉藥,對子女到台灣求學更放心。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