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雜誌MUZIK宣告紙本停刊

台灣原創古典音樂雜誌「MUZIK古典樂刊」從2006年10月創刊至今,總共發行147期雜誌,總銷售超過300萬冊,企劃主題涵蓋音樂史、曲目分析、樂曲評論、台灣古典樂壇的歷史軌跡與世界樂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等。 (MUZIK古典樂刊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不敵數位網路浪潮,台灣原創古典音樂雜誌「MUZIK古典樂刊」將於2020年1月及2月號合併出版後,正式停止「紙本刊物」的發行。消息傳出,不少樂界人士都表示遺憾。  「MUZIK古典樂刊」副總編輯連士堯表示,隨著網路興起,紙本媒體的產業鏈逐漸趕不上閱讀人口變化的速度,「MUZIK古典樂刊」也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預作準備,跨足數位內容產製,這次希望可以全力先投入網路的營運,至於是否有機會復刊,連士堯說紙本本來就是強項,只要環境允許,隨時都有機會復刊。  「MUZIK古典樂刊」從2006年10月創刊至今,總共發行了147期雜誌,總銷售超過300萬冊,企劃的主題涵蓋了音樂史、曲目分析、樂曲評論、台灣古典樂壇的歷史軌跡乃至世界樂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等,近年則以專題特企包裝時事,走出自己一條新路。  連士堯表示,停刊紙本大概在3個月前正式思考,其中也想過是否要出版雙月刊或是季刊,但最後還是希望可以在網路世界持續傾注心力,希望可以培養更多新世代的樂迷與讀者。  目前在MUZIK Air數位服務裡,已經有專注於新聞新知的「讀樂」、專門提供古典音樂免費線上收聽的「聽樂」以及網羅全世界音樂會資訊的「赴樂」等多功能內容,歡迎讀者持續與他們保持互動。  「MUZIK古典樂刊」即日起到2020年2月底,在MUZIK SHOP將會舉辦紙本雜誌特惠活動,停刊後續的處理上,訂閱未到期的訂戶,MUZIK會將款項全數退回。

Read More

回顧演藝路 坣娜:我不是愛唱歌的人

近年多將精力放在公益活動,較少出現於螢光幕的歌手坣娜(中),日前在電視節目中回顧演藝路,自曝不是愛唱歌的人。右為主持人黃小琥,左為林俊逸。 (八大電視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歌手坣娜曾有許多經典歌曲「奢求」、「一廂情願」等,近期多投身公益活動的她,日前上電視節目回顧演藝之路,竟自曝說,「我並不是很愛唱歌的人」,讓主持人黃小琥很驚訝。  坣娜近年多將精力放在公益活動,較少出現於螢光幕,她日前參加八大電視台音樂節目「就愛瘋音樂」錄影,在節目上談及她進入演藝圈後的歷程,坣娜竟說她不是愛唱歌的人,讓黃小琥及另一名主持人林俊逸訝異不已。  坣娜說,當年她踏入歌壇,並不是因為熱愛唱歌。她說當時因緣際會,經朋友引薦與經紀公司認識,但初次接觸時,她並沒有強烈意願想與對方合作。  坣娜的父親知道此事後,嚴禁她與經紀公司簽約,她說,「我父親覺得我還小,所以不准,但那次的不准,激發我心裡面的第一次反抗,我就跟我父親說,我一定要簽約」,父親的反對反倒成了坣娜進入歌壇的助力。  坣娜說,「我就這樣進入演藝圈,但最終的目的其實是我可以賺錢養家」,因為抱著希望能成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想法進入演藝圈,因此坣娜說唱歌這件事,對她而言始終只是一個工作。  但坣娜出道後,除了歌唱也跨足戲劇,她說雖然在她演藝事業的第1年時,都是以歌手身分在秀場唱歌;但因後來開始拍電影、拍連續劇,改變了她對於歌曲的想法,她說,「大概拍了一部戲之後,我再錄第2張專輯時,我覺得我自己對於歌的想法不一樣,所以我從第2張專輯,我都是在想10首歌就是10部電影,以這樣子來唱歌」。

Read More

<中華副刊>流浪狗與我的獨白

 文、攝影/王強  烈日朗照,熔熔的光,讓眼界的感光元件過度曝了光,舉目所望,裊裊氳氤如煙雲瀰漫,眩惑出一片海市蜃樓,光影在草地沉重貼浮,樓裡樓外映照著兩個不同的世界。  流浪狗怯生生挪移至大樓前,牠輕擺尾巴,懨懨然眺望遠方山頭聚起團團雪白如絮的雲朵,大門時而開敞冒出的冷氣清涼了牠的背脊,進出的人對這群流浪族群大抵懷著和善的態度,久了習慣溫婉的四目交寓,呼朋引伴在騎樓下安穩蜷臥;紅日斜沒西山,餘暉將盡,騎樓內外呈現同一個光景的時候,牠們就會麇聚沙灘,等待嫋嫋的海風吹起,薰風習習消散了暑氣,淡淡的鹹澀瀰漫在空氣中,牠們追逐嬉戲,舒展筋骨,展開期待一整天,足以消磨解憂的社交聯誼。  無主的、豢養的、雜食的、飼料的、飽餐的、饑餓的、馴服的,野性的,不辨彼此,牠們在濱海的緩坡上,以鼻腔裡數億個嗅覺細胞,以數萬年前相同於近親灰狼一樣的姿態,以天生本能交換亙古至今相同的記憶,在浪花碎沫處興奮的追逐,天空飄浮著與牠們相同身影的白雲蒼狗。  鮮有人蹤的花蓮溪出海口是另一個流浪狗的避風港,往海岸山脈的方向游目騁懷,風雨過後的濃郁蒼翠,海風帶不走深鎖在樹梢上的灩綠,雨水帶不走自然循環生命的節奏,溪水乘著山高水長的餘勢,滾滾滔滔東流,河海交界,濤聲不絕,偶爾吹來強烈的海風,揚起沙灘煙波一片,宛如貼著地面停滯不前的灰暗濃雲。  流浪狗在此交換心情,溫存慰藉,血脈混雜交融,分不出爹娘邂逅伊始的顏色,行蹤飄忽,蠕蠕於沙堆,隱身於堤岸,結群引吭,吠聲迴盪在我與牠們之間,牽曳彼此的視野相伴而行;地勢開闊,展望無阻,捕犬人車難以抵達,在這裡即使挨著餓,受著凍,即使瘦骨嶙峋也要盡情繁衍,壯大流浪本色;尾巴頹然,瘦弱不堪,漫無目的閒晃,海風吹來,奔跑不出直線的流浪狗,每年每月輪替不同的身影,有的離開到更遠的地方流浪,有的走不出沙灘喪命於此,天涯如此開闊,海角如此遼敻,太多不期然的騷動與不安在身後惶惶追趕,迫使牠們為逐餐飽,四處遷徙。  母狗虛弱地躺著,擠不出幾滴奶水的乾癟乳頭被嗷嗷待哺,饑餓到僅能發出微弱呻吟的幼犬爭相吸吮而出血,母狗只是無奈躺著,哼也哼不出一聲,春風滋長了牠們自然流露的情慾,沙灘之外的囂嚷,人車奔馳激起文明的塵土與牠們的愛慾無關,沙灘上的死寂,生死之間,生命的奄忽之感也與牠們的流浪無關,生命的豐饒與貧瘠在牠們的感觀世界分不出界定,勉強撿拾了一餐好像擁有了一切,大部份的時間一無所有,卑微的只剩對「餓」與「不餓」有感,終日在「有」與「沒有」之間茫然打轉。  瘦小的流浪狗站在土丘上,永遠不明白最不可輕侮的永遠是生命,昂首挺胸的樣子即使看起來很滑稽,牠一心想站成與我等高的姿態,武裝自己扳回些許頹勢,孱弱單薄的身軀,惶惑不安的眼神只剩滑稽的悲壯,母狗咬斷臍帶那刻,命途多舛的宿命就艱難地在沙灘逶迤展開。  沒有圈項,沒有晶片,沒有稱謂,只有吠聲客觀辨識卑微的存在,只有沙灘上的聚首,才能短暫的苦中作樂,遠處傳來的吠聲是一聲聲悠遠的嘆息,喚醒在一個淒楚的雨夜,呱呱墜地就沒了戶籍的記憶;咱就是油麻菜籽命啊,落腳在那裡就長在那裡,總得因應不同的生存環境,死拼殘存的餘力讓日子快活,隨遇而安,把命運的否泰,拋如馬耳東風。  我反覆審閱當下心情,不過是在生活的體驗與經歷中,不斷的追尋與穿透,嘲諷別人也被人奚落,評頭別人也被人論足,最終又回到起點對哀樂中年將盡的歲月無病呻吟,我竟然與流浪狗的處境有一些消極的雷同。  流浪狗以黑色居多,黑狗喜歡漂泊?黑狗易遭遺棄?黑色的流浪狗在街頭相遇,互嘆卑微,共走天涯,情意纏綿,纏綿繾綣出更多黑色流浪的蹤影?走訪流浪犬中途之家,探訪每週將中途之家的棄犬載到商圈供民眾認養的愛心活動,我得到答案,不僅流浪狗黑色居多,黑色的通常乏人聞問。  人類文化的意涵裡,黑色代表高貴、穩重,雖有褒義,僅佔一小部份,一般人對黑色普遍懷著貶抑,黑箱作業、黑心食品、黑社會、黑金、一白抵三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混淆黑白、天下烏鴉一般黑等;從古至今,黑色代表憂愁、悽慘、悲傷、死亡、恐怖、哀悼,莫怪乎黑色讓人敬而遠之,唯有嗜食狗肉者,會以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品味口腹之欲的高下,所以深色皮毛的流浪狗常莫名被眼冒凶光,拿著繩網,舞著棍棒的人,餓虎撲食似的在大街小巷追逐。  果真懷黑其罪?我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啊,不管主人身家尊貴,賤如螻蟻,微如塵芥,我對主人沒有任何功利的要求,不管主人如何憎恨嫌棄、惡言與暴力相待,我始終逆來順受,不離不棄,絕不割捨對主人發自於內心最單純,最簡單,純粹來自於天性的感情投射,不因顏色而有別,讓我永遠離開主人的唯有死亡與遺棄。  快樂奔馳,樂天卻不知命的流浪狗像團團烏雲隨著風濤席捲出陣陣漂浮靡定的哀愁,牠們永遠不明白,身上背負黝黑的皮毛決定了一生的順逆,只因為部份人類心中那一塊難以勘誤的迷障。  二十六年前服務軍旅,有一年颱風夜,我被值日官室旁排水溝裡微弱哀嚎的聲音吸引,冒著強風豪雨,鑽進溝內救起一隻卡在激濤幾已溺斃,出生沒多久的流浪狗,施以心肺按摩將牠從鬼門關前救回攜回家鄉,家人悉心照顧下,牠皮毛亮麗,身強體健,整整十五個年頭給了我們難以道述的快樂時光。  每次返鄉,我將牠深擁入懷,遙想那次風雨飄搖,不期而遇的機緣,我看到子女俱已離家的父母在牠的陪伴下,綻放喜悅滿足的笑顏;牠死的那一天,全家哭成一團,兩老的哀傷如陰霾的天空久久不散,那種深沉的痛,猶如一把利刃狠狠插入心窩。  老母的一生與狗緊密相連,年輕到年邁,狗左右她的情緒與喜怒哀樂;老伴走後,狗是她貼心的伴侶,每天在腳邊撒嬌磨蹭,舔得一身涎沫騷味也不在意,沒有這些味道,不知道老母何以度過漫漫長日;她最後一次養的狗叫旺旺,有一年,旺旺二度咬傷路人,傷者提出告訴,雖與當事人和解,簡易法庭仍裁處移送,捕犬隊將牠送往中途之家,捆送當日,旺旺悽厲哀號,聲聞數里,母老淚縱橫,每日搭乘計程車往返中途之家,管理員不捨,探問她兒子的電話,我才知道連續一星期,她每天拖著垂老的身軀,花費數百元車資探望旺旺。  幾經波折,旺旺終於又回到她的身邊,又過了好些年,老母與牠更形蒼老,感情更加的緊密,超越了死去多年的老伴,那種相互倚存,可以立即呼喚撫慰的關係常人難以理解,當相對於人類已是耄耋之年的旺旺奄奄殘息躺在手術台上,鼻胃管傳送生命微弱的訊息,牠被病痛折磨得形銷骨立,那一次,牠沒能走出醫院;老母的淚水無法使牠站立,聲聲的呼喚無法使牠蠕動,陪伴老母十三載是牠生命的全部,青春在她腳邊的撒嬌中消磨,歲月在唇齒相依的依賴中流逝,幸福在柔情的對望中得到完整。  終其一生,牠得到妥善的照顧,不僅給牠溫飽,也賜予屬於人與人之間高貴的尊重,視為家人,視為老伴故去之後,一起走入老年的伴侶;我終是明白,當年我買了狗嘴罩防止旺旺咬人,老人家固執地將罩子戴在自己臉上,站在門前,昭告眾人,堅決抗議的心是那麼的柔腸百轉,感人熱淚。  我時時到海邊與流浪狗相會,和婉的眼神博得了信賴,從憚畏到疑慮,疑慮到踟躕,踟躕到不畏懼,彷彿嗅聞到老母對旺旺恆久如常的愛,化為怡人的氣味,吸引牠們逐步貼近。  走過沙灘,有情與無情之間,晦朔兩端的心情,迥然不同的世界;如今流浪狗與我的獨白在年近花甲的歲月裡苦澀淺酌,生離死別的痛讓人難以承受,我鍾愛卻始終沒有勇氣豢養,牠們的顰笑我怡悅收納,或許有朝一日,潛藏深埋於心的回憶再次被重重喚醒。

Read More

太空練唱 青峰唱到撕心裂肺

吳青峰首次和草泥馬同框,臉貼臉合拍MV,呆萌可愛的模樣魅力無法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吳青峰首場個人演唱會《太空備忘記》即將在高雄巨蛋舉辦登場,進入備戰狀態練唱的青峰,近日打趣地在限時動態發文表示,「唱到撕心裂肺,自己的歌也都太難唱了吧!」更自嘲道:「自己寫的怪誰。」  即將在11月23日、24日,於高雄巨蛋舉辦人生第一場《太空備忘記》演唱會的吳青峰,已經開始進入演唱會的備戰狀態。  這次出道15年的首場個人演唱會,青峰在歌單上下足了功夫,一個月前就開始和團隊多次開會討論,終於完成為此次《太空備忘記》演唱會量身打造的“首航歌單”。  在準備首航巡演的同時,青峰最新MV「失憶鎮」也於1日全面首播,在金曲導演黃中平操刀下,空間效果產生吸睛感十足的3D分割感,最後呈現出來的唯美畫面以及藝術感,讓青峰自己也大讚表示相當滿意。  拍攝「失憶鎮」前一晚,青峰在海洋音樂祭演出,在舞台上因太過盡情賣力,導致不慎扭傷腳踝,隔天至拍攝現場時,腳整個紅腫到無法走路,導演為體恤青峰,調整放慢當天所有的拍攝,但也因為導演這次採用MOCO (動態線性控制)方式,一個鏡頭要重疊多次,青峰必須一直入鏡、出鏡反覆拍攝,非常繁瑣但青峰未曾喊累,讓金曲導演黃中平也忍不住大讚青峰很敬業。  在MV中,青峰也首次和草泥馬、白孔雀、鴿子、貓頭鷹、兔子等5種動物們同框合拍,宛如動物園般。其中,草泥馬妮妮是特別從南部坐專車北上來客串演出的動物界明星,呆萌的可愛模樣,不但臉貼臉和青峰互動拍攝,還乖順地躺在他懷裡,任青峰輕柔撫摸,彷彿一見如故的好朋友,迷人魅力無法擋。

Read More

國泰藝術節 與雲門共舞

2019國泰藝術節與雲門舞集今年在系列活動有新創舉。 (記者陳建興攝)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欣賞舞蹈帶來的感動也能在身旁就實現,將舞蹈帶入美術館、社區、縣府大廳是國泰與雲門舞集今年在國泰藝術節系列活動的新創舉。  國泰金控長期實踐以「大樹成長,文化深耕」的理念,1996年起與雲門舞集攜手,24年來不間斷舉辦大型戶外公演,《紐約時報》今年7月以全版報導,現場上萬觀眾等待的「不是搖滾盛典,不是足球大賽,驚人地,他們在搶奪一場當代舞蹈表演得一席觀賞地盤。」  而從2001年起,國泰支持雲門子團「雲門2」,將藝文種子遍灑校園與社區,廣邀社區民眾免費欣賞,18年來在69所學校,演出近200場,觀賞人次逾19萬人。今年是第19年的支持,雲門舞集下任藝術總監鄭宗龍策劃新的展演方式,雲門舞者踏入公眾場館,打破舞台與觀眾席的界線,以更多元,更有機的互動,牽起民眾的手,一起跳舞。  雲門舞者昨日在國泰人壽大樓大廳熱鬧起舞,平時忙碌的辦公大廳,化為美麗的舞蹈空間。國泰同仁表示,沒想過這個每天忙碌辦公的地方可以跳舞!  11月9日起,雲門舞集連續五個週末下午兩點半,將分別在新北市鶯歌陶博館、澎湖科大體育館、彰化縣政府大廳、台南美術館2館大廳以及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各演出兩場,歡迎與雲門舞者共舞,共享獨一無二的舞蹈體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世界最小的城鎮裡

 詩、攝影/簡玲  格拉哥里字母打開唇齒  時間發出嗡嗡的語簡  古老符碼的走向,純粹  這裡,超現實的光影跋扈  兩座教堂敞開真理門扉  兩條小街貫穿十三間房子  傾斜末路上開著第十六盞路燈  吹捲號角的藍白色被單被寂寞寵溺  上午遇見第一個胡姆男人  竄進梵谷黃的向日葵彈唱蒙娜麗莎微笑  浪跡的明信片泅泳松露氣息裡  腹語轉換灰暗時代的字首  一樣烽火的城門  你的名字躺成遺跡  孤而不獨,耽愛透明質地  方格內看穿一往情深  當山路揚起最後一角塵沙  今天就要落幕  明天以後,小鎮也會隱沒?  不該言說的問句過於黯淡  溫熱的掌心,正好  接駁一片斑斕的落葉  註:胡姆〈hum)是世界上最小的城鎮,擁有格拉哥里文字(Glagolitic )最早的遺跡(如附圖)。消失的格拉哥里文字,由40個字組成,是斯拉夫最古老文字,保加利亞在十二世紀前,馬其頓、克羅埃西亞在十七世紀前都使用此文字。

Read More

影視音人才媒合 增動畫特效組

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30日在松菸文創園區展開2天的媒合活動,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遠(小野)(左5)、台北市影委會總監饒紫娟(右2)等人出席開幕典禮。 (台北市影委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今天開幕,希望搭起投資方與創作者的橋梁,台北市影委會總監饒紫娟表示,今年除了影視劇本外,也因導演李安的建議,首次針對動畫特效進行媒合。  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及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承辦的「2019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今年共有141件作品投件,經過專業人士評選後,在8月中公布錄取名單,劇本組錄取22名,動畫特效組16名。  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今天在松菸文創園區展開為期2天的媒合活動,開幕典禮邀請創作者及投資方共同出席。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遠(小野)致詞表示,感謝饒紫娟舉辦這場創投。李遠以自身經歷舉例,他認為寫劇本相當辛苦,常常會與老闆吵架,現在能有這樣的平台讓創作者與投資者進行媒合,對創作者而言是很好的機會。  今年首次將動畫特效組納入人才媒合平台,饒紫娟接受訪問表示,淵源其實從2012年李安來台灣要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當時遭遇各種障礙,因此後來從美國帶了動畫人才來台,讓製作成本變得更高。  饒紫娟提到,「去年金馬獎結束時,我送李安上車,我問他,我們還有什麼能做的?」李安回應,「動畫、動畫特效、AR、VR,能做的趕快做」。因此今年特別納入動畫特效組,希望藉由這個媒合平台,讓台灣的動畫人才能有更適切的發揮空間。  饒紫娟指出,去年成功媒合率高達88%,「我自己也嚇到了」,沒想到這麼多資方、製作方求才若渴,而媒合會能夠成功,對台灣影視音產業是很重要的事。  根據台北市影委會的資料,去年成功促成近250場的會談,饒紫娟說,希望能延續去年的佳績,讓優秀的劇本及動畫製作被更多人看見。

Read More

江宏恩展廚藝 大秀好身材

江宏恩出席活動秀廚藝。 (記者陳建興攝)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藝人江宏恩30日抽空出席廚具集點活動,擔任一日店長,他還與德國烘焙名廚麥可溫德同台秀刀工,更打趣秀身材,互讚對方從裡到外都很MAN。  江宏恩愛美食、廚藝也不錯,提起美食就不能不提他的米其林名廚弟弟江振誠。江家三姊弟,弟弟小他6歲,姊姊不愛煮,所以母親不在家時,通常煮飯的是江宏恩,因為阿嬤是印尼華僑,耳濡目染下江宏恩對中式家常菜及咖哩飯這些東南亞菜系都很喜歡。  江宏恩昨天與麥可溫德一起秀廚藝,雖然兩人烹煮的料理東西方有異,但對於好的廚刀則異同口聲表示,一定要輕巧好拿,且要具備耐酸鹼、抗侵蝕特性,不易耗損延長刀具使用壽命。

Read More

Selina代言公主遊輪 邀粉絲共遊

藝人任家萱(Selina)(右)受邀擔任代言人並分享搭乘體驗,郵輪業者也特別推出Selina領路限定航次,邀粉絲同船共遊。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台灣郵輪市場規模持續成長,郵輪業者也分析台灣旅客逐漸從短天數行程,改選擇長天數行程,也因此明年起將會有42%的航次天數將在6天以上。  近年來,台灣郵輪市場規模持續成長,2018年已有近40萬名台灣旅客搭乘郵輪,在亞洲郵輪市場規模第2名,僅次於中國,從2016年到2018年旅客成長幅度達35%,未來可望持續成長。  相中台灣龐大的郵輪市場,不少郵輪業者紛紛加碼布局台灣,公主遊輪今天也舉辦記者會宣布將由藝人Selina任家萱擔任品牌代言人外,也宣布2020旗下的盛事公主號將有長達半年的時間以基隆為母港,並在3月到8月提供38個航次,載客超過16萬人。  公主遊輪行銷總監陳欣德說,台灣旅客的郵輪行程已經逐漸從短天數的成長為長天數,明年有42%航次的為6天以上的行程,且將首次停靠日本熊本的八代港及長崎佐世保港。  陳欣德同時也宣布,2020除了會推出櫻花限定航次,也將由代言人Selina領路全球唯一航次,並升級船上網路跟延續舉辦沖繩魂主題節目。  另一家雲頂郵輪集團日前也宣布明年3月到9月豪華郵輪「世界夢號」加碼10航次經營台灣市場,除了和雄獅旅遊合作6天5夜日本賞櫻獨包航程、引領旅客前往鹿兒島、廣島2大賞櫻勝地外,旗下的「寶瓶星號」也將再度全年以台灣為母港。  水晶郵輪品牌旗下的「水晶合韻號」也預計在2020年5月抵台、可望帶來近千名高消費力的國際旅客來台。

Read More

魏德聖籌拍新片 打造豐盛之城

導演魏德聖29日說明「豐盛之城」歷史文化園區計畫。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9日電  導演魏德聖新片計畫「台灣三部曲」正在前製,同時將與台南市政府合作重現400年前的台江內海樣貌,場景也將永遠保留,轉型「豐盛之城」歷史文化園區,預計2025年完成。  魏德聖今天在台北向媒體說明其推動的「豐盛之城」歷史文化園區計畫,該計畫從他的新片「台灣三部曲」出發,在座落台南烏樹林糖廠北邊的118公頃土地上,挖出一片「台江內海」,重現400年前荷蘭人初到台灣時的景象。  「豐盛之城」不但將作為「台灣三部曲」拍攝的主場景,也將是一個結合電影院、旅館、文化體驗園區、數位博物館等設施。  園區將分為荷蘭殖民市鎮、漢人移墾聚落、西拉雅部落與海盜村4個主題園區。透過3種文化視角,重現17世紀大航海時代下,台南地區的多元文化樣貌。  園區也將以1比1的規模,重現荷蘭殖民時期的熱蘭遮城(現安平古堡)與普羅民遮城(現赤崁樓),並委請荷蘭博物館與造船專家,在園區現地重建大航海時代的荷蘭商船「巴達維亞號」(Batavia)。  魏德聖團隊將於11月1日和台南市政府正式簽署園區BOT案合約,該計畫也已於2018年6月,由行政院核定為文化重大建設。  魏德聖表示,原希望園區能在2024年開園,趕上荷蘭人1624年來台的400週年紀念。無奈工程實在太浩大,目前只能盡力與時間賽跑。11月1日與台南市府正式簽約之後,將正式開啟環評等工作,預計於2021年動土整地,並在2025年同時完成電影與園區。  由於從環評到動工還需2年,魏德聖於此期間也將另尋場地,進行「台灣三部曲」的拍攝工作,3部影片將同時開拍,等到園區主體完工,再回到園區完成剩下的拍攝工作。  「台灣三部曲」的3部影片分別是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視角的「火焚之軀」、明朝漢人海盜視角的「鯨骨之海」,以及荷蘭傳教士視角的「應許之地」。3個故事都將以荷蘭人登陸台灣作為開端,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做為故事終點,透過不同族群的視角重新詮釋。  過去一年團隊已舉行超過100場私募說明會,募得資金約為新台幣2億3500萬,但團隊定下的集資目標,預計是在2020年募得20億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