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遭資遣員工要求恢復工作權

華視企業工會29日上午在台北地方法院前舉行記者會,指資方今年4月無預警資遣10名員工,其中8人至今未與公司和解,工會委任律師協助當事人提告,要求恢復僱傭關係並求償欠薪。(中央社)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不滿遭資遣的八名華視員工,昨(二十九)日在華視工會的陪同下前往台北地院,遞狀提起要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的民事訴訟。工會在法院外表示,資方裁員之後卻又新聘人員,盼司法還勞工工作權益。  華視企業工會指控,華視於四月二十二日,無預警以「業務緊縮」為由,資遣十名員工,後來卻公開招募二十六名新員工,甚至還有人遭資遣後,隔天就有新人遞補,哪來的業務緊縮?根本是「經營沒對策,裁員當政績」。  馬姓員工指出,遭資遣的十人中,其中兩人分別在台中、高雄調解成功,但事實上台北被資遣的八人資方對他們不聞不問,甚至接到存證信函告知,若再進公司就是私闖民宅,「為什麼要遭受這樣的對待?」  代表遞狀律師表示,解僱是最後手段,華視沒有考慮到「最後手段性」的問題,華視是公廣集團一部分,如果營運策略與方向出問題,應該是決定的高層負責,怎麼會讓基層員工負責?  律師說,勞基法對於基本工資的規範很明確,但四名被裁撤的字幕室員工薪水卻未達基本工資,身為公廣集團的華視完全沒有遵守勞工法律,希望未來訴訟長路,員工能堅持下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天碧水好風光

 文、攝影/汪建  一早陽光普照,是個好天氣,臨時起意,向日月潭出發。  走74快速道路,轉國道3號,再轉國道6號,由於非假日,車流順暢,沿途風光景致怡人,從台中家裡出門,一小時十分鐘就到了。想起二十年前,國道六號霧峰至埔里段尚未通車,到日月潭至少要兩個半小時,當時開車真是耗神。交通建設隨著時間的更迭,快速前進,令人欣慰。  而且彎道一重又一重。碼頭前方有三、四條小街道,大多是原住民的特色小吃店、民宿,還有一些邵族傳統服飾及一些精緻特殊紀念品的文創商品店。  我不停用手機對著特色商店拍照。沿著碼頭向湖心望去,碧綠的潭水和湛藍的天空遙相輝映。廣闊的日月潭,不管從哪個角度,都可見山水畫裡的煙嵐、雲霧。靜靜地坐在潭邊慢慢欣賞,彷彿我走入潭水中,而潭水也走入了我心中!那是一種舒緩的感覺,寬鬆的感覺,悠悠然的感覺。  遠望山頭,有紅、黃、藍、綠各色空中纜車悠遊爬升至九族文化村去。這是近十年來新增的遊樂設施,回想上次與家人搭乘,當時我已年過半百,由兒子開車上日月潭,隨著一波波的年輕人登上纜車,鳥瞰日月潭並持相機空拍。記得小時候閒逛台中火車站,牆上貼有旅遊區風景照:阿里山、日月潭、合歡山、溪頭。這麼美的天然景致,深深吸引著我。可是家貧,車票錢是天文數字,我只能對這些照片望梅止渴。從幼年的綺思幻想,到實地環潭,再飛上青天鳥瞰,我的人生漸入佳境。  二十年前帶著母親初抵日月潭時,她已年過六旬。母親終於來到她日思夜想的旅遊勝地,非常興奮,因為她年輕閒暇時就常哼唱一首老歌:「啊……美麗的寶島,人間的天堂……阿里山,日月潭,花呀花蓮港……」,沒想到在她有生之年終於能親眼目睹。我們僅遊了文武廟、孔雀園、慈恩塔。爬慈恩塔時,母親已無體力,她在樹蔭下休息等我們。由於我是首次開車前來,對於遠眺日月潭最佳景點的位置不熟悉,當時應該前往水社碼頭的,那邊景色與地勢比較適合老人健行,而且可看見更為秀麗的湖光山色。  水社碼頭當時是日月潭人氣最旺之處,附近還有遠近知名的旅店涵碧樓,母親僅看到日月潭的皮毛,誠屬憾事。如今老母仙逝,舊地重遊,二十多年來變化可真大,尤其經歷了921大地震,眼看涵碧樓塌了,如今重建,變得更金碧輝煌,這座新蓋的飯店,其後門直通湖邊小徑,後門與小徑的交接處,竟有飯店警衛在小徑旁看守,戒備森嚴。大學時看過的涵碧樓,怎麼全然變了,不但外觀改變,飯店原址的經緯度都不知跑到何處去了,大自然的力量實在驚人。從我第一次踏上日月潭(大一暑假),至今已逾四十個年頭,時間過得真快,快的讓人有些措手不及。當時的涵碧樓,恰如小家碧玉,默默地停駐在湖邊的小山丘上,飯店門前有一斜坡,我和大學同學還帶著補蝶網拍下一張照片,以示到此一遊。看來四十多年前的生態美景,只能在夢中尋覓。而如今我也到了母親初抵日月潭的年歲了。  伊達邵碼頭,小吃種類繁多,有傳統三菜一湯的古早味,也有小米做的烤麻糬、香腸、肉粽、烤山豬肉、大黑豆干夾五花肉片的改良式刈包、油炸蚵仔高麗菜包子………。碼頭中心的廣場傳來嘹亮的原住民歌曲,好多位街頭藝人賣力演出,令人驚艷,打賞箱叮咚作響,還有投入紙鈔的,想來歌聲令不少遊客賞識。  離開碼頭再往下走,抵玄奘寺。古寺清幽,內有供俸唐三藏的舍利子。從寺廟邊向下俯視,左右眺望,可見日月潭全景,青山白雲倒影在綠水間,波光粼粼寧靜安詳如置身於仙境。我彷彿覺得,雲霧山嵐隨意穿過我的身體,自己的心也隨意穿過山巒雲際,恰似嗅聞到酒的芬芳、醇醪,我醉了。  出發前做了一些功課,從日月潭新成立的向山遊客中心前行不遠,有個眺望平台,據說比從水社碼頭看日月潭,視野更為遼闊。它是一座10米高,以邵族「杵」的意象為設計概念的懸臂式觀景平台,平台表面採用簍空的格柵,我們步行在樹梢及日月潭水面上,感覺非常刺激,那樣廣闊的天地,天,又高又藍,漂浮著幾朵白雲,滿眼盡是怡人的綠意,如此山水相連的秀麗景象宛如身在圖畫中,太美了。我不由自主地做個深呼吸,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夢裡的家鄉

黃澄澄的金塔 文、攝影/蘇佳欣  每天都是11點去睡,7點起床,我喜歡像這樣睡一個完整的數字。即使其中每小時醒來一次,也無所謂。反正清醒的時候,並沒有值得去完成的事。因此有沒有真的睡著,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有時明明是醒著的,卻好像還在作夢;有時夢到一半沒結果的,反而要等清醒時去完成。  耳邊傳來聲音,機長廣播「飛機即將降落」,我轉向窗口,看到土地與河水,確認此刻不在夢中。空中鳥瞰映入眼簾盡是灰僕僕的風景,縱使大師彩筆也揮灑不出如此這般竄上天的黃濁,難道我的眼睛被內建濾鏡特效?用手摸摸我的眼睛,並沒有異狀。天與地應當既如實又自然,身歷其境何以無法眼見為憑,藍天白雲還與我同在,可是一時之間,我竟連黃土或黃水都無法區分,莫非在睡夢中,大腦被安裝修圖功能?再用手敲敲我的頭,幸好還是有感覺的。  早上5點醒來,繼續作夢似的去實現我的夢想,拖著29吋行李離開家門,坐車坐飛機,不知不覺中,如願來到夢裡的家鄉。緬甸標準時間慢台灣1.5小時,0.5是個不完整,到底要減2加回0.5,還是要減1再減0.5,心中偶爾會想錯,還得要看手機時間才能確定,使我相當不安。機場兌換匯率1:1347,二張100元美金,換成269,400緬元,計算機算的絕對正確,皮夾中的紙鈔厚度,讓我十分開心。  二十多年不見的老友是當地人,帶我到處參觀仰光的佛寺。她說要去佛寺前,必須先解決打扮的問題。適合旅行各地的牛仔褲,並不適用於此地。我仔細端詳著她的模樣,再看看一身黑的我自己,我想學她那樣色彩繽紛婀娜多姿。穿緬服入寺院是基本的禮貌,不只是入境隨俗或文化體驗而已。長到一定年紀,飯可以不吃沒關係,反正可以補充一大堆維他命ABCDE、蜂王乳膠囊、營養蛋白粉、Wakamoto等,要是衣服穿錯,便無藥可救了,關於這點「覺知」,我倒是還有的(大徹大誤)。穿上緬服,一片裙繞過腰背,綁在內側開在左側,腳底踩起2吋夾腳拖,坐著走著上車下車,旁人看我毫無違和感,似乎早就習以為常,其實是本人此生頭一遭。  在仰光短短幾天的遊歷,彷彿有個人神似自己,出現在老電影畫面裡,被設定0.5倍的慢速播放,0.5雖不是個我所喜歡的整數,只要還不至於負數倒轉就好。走過大金塔、大金佛、大臥佛、玉佛寺、301古佛等,不太香的緬梔花時而提醒我,這裡只不過是在夢裡的家鄉,雞蛋花在自己的家鄉,可是香到骨子裡了。我跟著當地人脫鞋、獻花、浴佛、跪拜,學著當地人邊走邊布施(捐錢),每次拿起照相機拍照留念,就被工作人員認出來是觀光客,要補繳門票或拍照費10,000緬元。付錢就付錢,我一點都不在意,那不過是完整的小數字而已。  金佛與金塔,看起來不也是黃澄澄的嗎?大概是使用濾鏡並調高亮度與對比色的效果吧!金銀珠寶鑽石瑪瑙鑲嵌其上,同樣金到天上去。我開始想像著,在至高之處閃耀著密碼,排列著天文數字,如果換成錢,我要拿什麼包來裝,究竟要慢慢花完,還是盡情揮霍享樂?關於這種「現實」,我要好好思考一下。停駐在人間千年的佛像雖一臉笑意,根本沒正眼瞧我一眼,卻明白我不懷好意,嘴角一揚,就把人送回台灣,繼續作夢!

Read More

九份昇平戲院開趴 陳亞蘭上演黑家店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推出「歌舞昇平—老戲院影劇派對」系列活動,昨日在館長洪嘉駿(右)、歌仔戲經典小生陳亞蘭一起敲響銅鑼揭幕,象徵好戲開鑼。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為重現老戲院看戲的美好時光,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舉辦「歌舞昇平—老戲院影劇派對」系列活動廿九日開鑼,邀請歌仔戲經典小生陳亞蘭,率領其歌仔戲團到昇平戲院演出自製戲劇《黑家店》,讓昇平戲院重返萬人空巷,大家搶著進戲院看戲的榮景。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推出「歌舞昇平—老戲院影劇派對」系列活動昨日開鑼,開幕大戲邀請陳亞蘭歌仔戲團前來演出。(記者吳瀛洲攝) 黃金博物館表示,早年九份金瓜石輝煌的採金時期,當地「昇平戲院」的表演節目檔期滿滿,是九份的娛樂中心。這次推出「歌舞昇平—老戲院影劇派對」系列活動,將陸續邀請多元的音樂、戲劇等演出,期待讓大眾看見昇平戲院豐富有趣的多面樣貌。  「歌舞昇平—老戲院影劇派對」系列活動廿九日在金博館館長洪嘉駿、歌仔戲經典小生陳亞蘭及與會貴賓等一起敲響銅鑼揭開序幕,象徵好戲開鑼。陳亞蘭與歌仔戲團還現場傳授洪嘉駿歌仔戲身段。  系列活動廿九日的開幕大戲,邀請陳亞蘭歌仔戲團推出正在紅樓演出的自製大戲《黑家店2─追殺萬古流芳》這齣戲,此劇也是首次移師外地演出。陳亞蘭表示,把歌仔戲傳承下來、培育人才是首要目標,《黑家店》系列劇情並與觀眾互動,超新鮮的體驗將帶給觀眾有別於傳統歌仔戲的不同感受。  金博館表示,廿九日起至十二月八日的每周五、六、日,昇平戲院將重返過去歌舞昇平的精彩時光,共規劃十四場免費展演活動,包含戶外電影院、歌仔戲、布袋戲、爵士音樂會等,穿梭現代與傳統之間,每場演出絕不冷場;邀請大眾周末假日與家人朋友來九份一起來享受老戲院時光。  另在距離昇平戲院二百公尺外的「五番坑公園」,舉辦戶外電影院,播映經典國片。

Read More

高雄星光大道啟用 50名人留手印

位於愛河畔的「高雄星光大道」29日正式啟用,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左5)等人出席,長約300公尺的步道上留有50組名人手印,歡迎民眾前往尋找偶像手印。 (中央社) 中央社/高雄29日電  位於高雄愛河畔人行步道的「高雄星光大道」今天啟用,約300公尺步道上留有50雙各領域名人的手印,藝人林志玲丈夫AKIRA也名列其中,吸引民眾紛紛彎腰低頭找尋名人手印。  高雄星光大道由高雄市新聞局策劃,工務局、文化局等單位協助建置,總經費約新台幣140萬元,下午由副市長葉匡時、新聞局長王淺秋和高雄公益大使甄珍等人參與啟用儀式。  葉匡時表示,市府結合港台影視明星、導演及出身高雄或具高雄精神的各領域傑出人士一起「手」護高雄,在愛河畔人行步道留下美麗的印記,總計50個手印組成專屬於港都的「高雄星光大道」,為愛河增添浪漫風韻。  高雄星光大道啟用後,一行人循著群星手印漫遊愛河畔。葉匡時說,高雄是一個充滿愛與歡樂的城市,也浪漫又充滿美景,星光大道結合原本愛河水岸景觀,展現港都風情,歡迎民眾到愛河來追星漫步。  星光閃閃各領域名人手印,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手印也在其中,還有包括亞洲影后、金馬終身成就獎得主甄珍、金鐘終身成就獎得主張小燕、金馬終身成就獎得主王童、導演李行、國寶級舞蹈家李彩娥、寶可夢電競賽世界冠軍吳比、桌球名將莊智淵等,以及新婚的日本「放浪兄弟」團員AKIRA都應高雄市府之邀留下手印。

Read More

錄影不適猝死 英國名廚羅茲得年59歲

英國名廚兼電視節目主持人羅茲,在節目拍攝過程中突感不適猝死。圖為羅茲在1997年推出了曼聯的品牌香檳。   (路透) 中央社/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名廚兼電視節目主持人羅茲以一頭棕色刺蝟般的招牌髮型和對廚藝的熱愛而為人所知。他昨天在拍攝節目過程中突然感到不適,晚間逝世,享年59歲。  路透社報導,羅茲家屬聲明說,他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拍攝新系列節目,在休息時間突然感到不適。  聲明提到,羅茲身為他們深愛的丈夫、父親、兄弟,全家人都因為宣告失去羅茲而深感哀傷;內文表示:「羅茲昨晚以59歲之齡逝世,他深愛的妻子珍妮在旁相伴。」  羅茲於1990年代開始在英國名廚界引領一波新浪潮,他幾乎曾在世界各個角落為明星或名流烹飪,他的座上賓包括已故的黛安娜王妃、美國演員湯姆漢克斯、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曼徹斯特聯隊等。  羅茲曾在「廚神當道」、「地獄廚房」等烹飪節目演出,他經常重新詮釋英國經典菜色。  羅茲逝世的消息傳出後,其他名廚如藍塞、傑米奧利佛、李斯相繼向他表達敬意。

Read More

<社論>經濟景氣是好是壞?蔡政府網內互打?

10月份的景氣對策信號繼續亮出趨向低迷的黃藍燈。(取自行政院國發會網站) 二十七日,行政院國發會公布十月份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繼續亮出代表「轉向(低迷)」的黃藍燈;不僅十月份單月表現不佳,台灣睽違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已長達十四個月之久;另一方面,近大半年來蔡總統常把台灣經濟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掛在嘴邊,用以誇示她的經濟政績。台灣經濟是好是壞?儼然演變成蔡政府的網內互打!  根據國發會的說明,景氣對策信號的編制內容是由「一些足以代表經濟活動且能反映景氣變化的重要總體經濟變數」所構成。觀察十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的九項構成項目,「製造業銷售量指數」、「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維持九月份的水準,都是「低迷」的藍燈;「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海關出口值」則由九月份的黃藍燈降低到藍燈。雖然「股價指數」、「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亮出「轉向(熱絡)」的黃紅燈,但總體表現仍然疲軟。  再進一步觀察,自去年九月以來,除去年十二月是代表「低迷」的藍燈之外,其他十三個月份統統亮出黃藍燈。尤其,今年十月份黃藍燈的綜合判斷分數為十八分,不但是從七月份的二十二分連續三個月滑落,甚至僅比藍燈多出兩分;亦即,倘若台灣經濟再不振作,年底之前還有可能下修到藍燈。  除了景氣燈號持續透露台灣經濟偏弱之外,若干統計數字,例如外銷訂單連十二黑、製造業產值連三季負成長;儘管今年餐飲零售業表現亮眼,但根據二十五日台經院公布的調查,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仍連三個月下滑。這些數據或調查,都讓人難以樂觀看待今年的台灣經濟表現。  此外,企業到底賺不賺錢?更是觀察經濟表現的重要項目。金管會於十九日公布的上市櫃公司獲利概況顯示,今年上市櫃公司第三季累計稅前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千三百億元台幣,年減百分之十六點七三;其中上市公司前三季稅前淨利,更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千三百七十五億元,年減百分之十九。大企業獲利大減,反映的當然是經濟景氣低迷。  再者,根據經濟部、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去年解散、撤銷及廢止的公司達三萬兩千多家,較前年增加近百分之三十一;然而,今年前三季又比去年同期增加近百分之三十二。而新設立的公司家數方面,去年較前年減少百分之七點五,今年前三季又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五。台灣景氣好不好?企業家數的增減可謂「一葉知秋」。  不僅官方統計數據難以支撐蔡總統和綠營樂觀看待台灣經濟的說法,台灣民眾的就業取向也反映台灣經濟的虛實。二十七日歐洲商會與米高蒲志公司公布最新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三的台灣受訪者有意到海外就業;其原因在於,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台灣薪資水準「確實偏低」。  十三日公布的一項針對十八歲到二十四歲年輕族群的「Z世代全方位萬人大調查」亦顯示,百分之七十三的受訪者有意願到海外工作,其中的百分之六十八點九是想「賺取更高薪水」。試問,倘若台灣經濟繁榮、創業者充滿機會、上班族薪資理想,企業主何嘗想關廠歇業?上班族何嘗想離鄉背井?  客觀、持平觀察經濟指標及統計數據,並且如實道出台灣經濟現況,絕非唱衰台灣;反而是報喜不報憂的鴕鳥心態,才會蒙蔽台灣民眾的認知。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抨擊馬前總統「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現在這句話豈不是該加倍奉還給她?

Read More

<中華副刊>莫內的吉屋

莫內故居前的繁花充滿喜氣 文、攝影/張純瑛  文學泰斗余光中最反感人們描寫景物時使用「風景如畫」之類的現成語彙,不肯動腦筋創造不落窠臼的形容詞,我贊同這種觀點;然而,描繪吉維尼(Giverny)花園的景致,沒有比「風景如畫」更貼切的詞語了。漫步吉維尼花園,無論是走在荷塘邊,還是置身七彩繁茂的花圃間,每一個角度看去,眼前麗色都是如此熟悉,曾在莫內(Oscar-Claude Monet 1840-1926)的一幅幅印象派名畫裡看過。  我們跨過莫內故居矮小老舊極端不起眼的後門,朝左轉,沿著一條竹蔭清涼的澄澈小溪走了一小段路,眼前豁然開朗,每個人都驚呼起來:「啊!莫內的荷塘。」進入看過不知道多少張的莫內畫裡,裊裊娜娜的楊柳輕拂臉面,紫藤花像飽滿的葡萄串由白色木架垂下,踩踏綠色的日式木橋,朵朵或含苞或綻放的黃色和白色睡蓮浮在咫尺之外的水上,小徑兩旁的花團錦簇不甘冷落,紛紛在遊人的腳前擺弄風姿吸引目光,一時間真為置身名畫中而感到如夢似幻。  天氣很好,荷塘倒映著藍天白雲,中心的蓮花蓮葉鮮亮明朗;可沿岸的垂柳與紫藤猶如一幕幕薄簾,我們繞著池塘走,發現隨角度變換,靠近岸邊的蓮花蓮葉竟產生不同的明暗差別,以致照出來的相片,雖是同一片花與葉,只因取景地點略有差距,色調居然宛然有別。沒有比這活生生的體驗,更能讓遊人們瞭解到印象派(Impressionism)畫家何以將某一時刻景物呈現的光和影視為一幅畫作的靈魂精髓。 光影色彩豐富的莫內荷塘 1893年,定居吉維尼小鎮已經十年的莫內,買下住宅旁的土地,建立了這座荷花池。彼時許多歐洲畫家心儀日本浮世繪,莫內是其一,故居內懸掛著不少浮世繪畫作。因此建造池塘時放進了不少東方元素,諸如竹林、楊柳、紫藤、睡蓮、小橋等等。1899年,他開始創作一系列的荷塘畫,長達二十年,睡蓮更成為晚年繪畫的重心,即使視力一度受困於白內障,仍不停止繪畫睡蓮。  然而,這座荷塘雖然飽含東方元素,卻不是典型的日本花園。後者以白色鵝卵石、石燈、盆景等精緻小物鋪陳出幾近於黑白交錯的清雅畫面,流露不言而喻的禪風。莫內荷塘卻像油畫家的調色盤,眾色繽紛,可貴的是雜而不亂,氣韻高華。  走出荷花園,穿過一處短短的地下道(昔日上有火車鐵軌),步入莫內故居的另一座花園,人們像蜜蜂掉進了所羅門的花卉寶藏,不知將雙眼逗留在哪一簇花團上才好。將近一公頃的園內除了莫內的住房,遠遠近近全是花海,牡丹、蜀葵、雛菊、罌粟、虞美人、大花蔥、毛地黃、鳶尾花……品種之繁複,數量之龐雜,色彩之明豔,姿態之嫵媚,朵朵都讓人滿心歡喜。最靠近房子前面的花圃和花架則是玫瑰、薔薇和天竺葵的世界,艷紅、桃紅、粉紅,紅色系調充滿了喜氣。  1883年,莫內攜家帶眷遷入此園後,陸續增添植物,平價花種了不少,但也不惜重資購得奇花異卉,雇用花匠依照藍圖施展設計。他說:「我的錢都耗費在花園上,但我極喜悅。」園內仍依循莫內在世的舊規,種植了供應日常生活所需的蔬菜水果。  莫內不喜歡整齊劃一的花園,栽種的花卉不以品種分門別類,而是各種花草夾雜一起,且植株高度參差不齊,看起來頗為凌亂。如果說,歐洲各皇宮師法的凡爾賽宮御花園,是一個修剪齊整,雍容矜持的貴婦;那麼,莫內的園子就像一個蓬頭赤腳卻不掩天生麗質的村姑,更有一種楚楚動人不造作的自然風味。  莫內的故居並不豪奢,裝潢相當簡樸,但寬敞明亮的畫室、奶油色的餐廳和樓上的主臥房,都可以透過一扇扇大窗看到花園中的一片紛繁錦繡,僅憑這點,莫內日復一日的視覺饗宴就足以讓人們艷羨萬分。他逝世於1926年12月5日,在吉維尼享受了43年浸淫花海的歲月,創作出大量動人心弦的印象畫作。  這個零售商人的兒子,少時堅持選擇繪畫為志業而與父親鬧翻。曾經在畫壇抑鬱不得志,和髮妻卡蜜兒過著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日子,眼睜睜看著她32歲即死於肺結核。和後來成為第二任妻子的艾莉絲帶著莫內的兩個兒子和艾莉絲前段婚姻所生的六個小孩遷入吉維尼後,莫內的人生之路趨於平順,畫作日受歡迎,財務大為改善,得以由租客晉升為房主,並再三擴建住屋,增闢庭園與荷塘。庭園美景正合印象主義派描繪風景的偏好,為莫內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繪畫靈感。  這吉維尼宅第,可真是莫內的「吉屋」耶!

Read More

自由的向望 3世代呈現台灣民主

公視台語台首部自製戲劇「自由的向望」,邀導演鄭文堂(左起)、蘇奕瑄、朱平以60、40、20這3個世代的觀點拍出短片,3人28日在公視接受訪問,談拍攝「自由的向望」初衷。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公視台語台首部自製戲劇「自由的向望」,邀鄭文堂、蘇奕瑄、朱平,以60、40、20這3個世代的觀點拍出短片,希望用屬於不同世代的觀察,找到珍惜台灣民主成果的感動。  代表60世代的鄭文堂所執導「吹海風」,重現美麗島事件發生的6年後,在如今是總統府秘書長的陳菊出獄那天,回家途經濱海公路,第一次聽到海風,再度感受自由的心情。  40世代的鄭文堂所導的「家族無共識」,以318學運為背景,表現女主角與爸媽、長輩們在民主認知上的不同,使用黑色喜劇的方式,以荒謬的手法展現出世代差異;20多歲朱平執導的「回來就好」則以李明哲事件為基礎,希望能正視這類案件與問題,表達人民都處在這樣的潛在風險的擔憂。  3名導演今天在公視接受訪問,對於拍攝「自由的向望」初衷,鄭文堂分享,戲中拍攝取景的「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今為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雖然已對外開放,但參觀與被關在裡面的壓力與感受絕對完全不同。他曾親自訪過陳菊,希望將陳菊當年感受,透過影片準確傳達,也提醒大家自由的重要。  蘇奕瑄則說,自己出生在傳統保守的藍營家庭,她的學習過程讀的是三民主義,中國的歷史跟地理,這樣的背景,使她對於政治與民主完全不感興趣。倒是去法國留學後,想了解外面的人怎麼看我們的,才回頭尋根。過程中,自己第一次參與318學運,與家族間關係感情變化、對立與衝突浮出檯面,才讓她對台灣民主自由深感憂心。  朱平說,從小時候開始,自己生長的環境一直是自由的,反而讓他想去認識過去不自由的台灣歷史,與目前民主環境的差異。也在了解後,感受到自己多幸福,激起想去守護自由民主決心。  公視台語台表示,由3部短片組成的「自由的向望」,全長約90分鐘,在12月22日晚上播出。

Read More

圓夢歷撞牆期 遇貴人撥雲見日 舒米恩熬5年再出輯

歌手舒米恩睽違5年推出新專輯。(米大創意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歌手舒米恩手暌違5年將於12月推出新專輯Bondada,他以早期原住民歌曲中的bon-da-da節奏為概念,將這個在華語樂壇流傳近50年的音樂元素,以創新方式建立起代表台灣的曲風。  為了新專輯,舒米恩研究50年代的歌曲「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那魯灣」,到近年沈文程的「來去台東」,他發現bon-da-da曲風不僅廣受大眾喜愛及傳唱,更廣泛用在原住民音樂上。  舒米恩開始鑽研bon-da-da節奏,花了5年時間努力蒐集當代音樂資料,中間歷經撞牆期、停滯3年,把一度認為是個無法完成的「夢」,寫成有著bon-da-da節奏的新歌「我想做個夢」,也確定以創新代替復刻,完成新專輯創作。  舒米恩說,在前3年的撞牆期,進度幾乎是零,直到遇到一位在台灣生活很久的美國籍老師徐睿楷,讓bon-da-da研究計畫出現曙光。  舒米恩表示,「他是我的貴人,因為他很認同台灣,而且收集很多原住民黑膠唱片,簡直比台灣人還要台灣。他幫我整理印象中有著bon-da-da的節奏音樂給我聽,才讓我漸漸地串聯起來,也讓我捨棄復刻,決定用創新的方式建立起代表台灣的節奏。」  舒米恩認為,不管是做音樂或是在自己家鄉都蘭辦「阿米斯音樂節」,都是憑著一股傻勁,不管耗費多少時間或金錢也要完成,他想透過這首新歌告訴大家,逐夢過程即使艱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