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屆金鐘獎˙星光大道 吳姍儒深V搶鏡 王淨清純公主裝

吳姍儒。 (中央社) 王淨。(中央社) 胡瓜(右)與子胡釋安(左)。(中央社) 賈靜雯(右)、吳慷仁(左)。(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5日電  第54屆電視金鐘獎今天晚間舉行頒獎典禮,星光大道紅毯上,演員王淨穿了粉紅色婚紗式禮服走氣質路線;Sandy吳姍儒穿著深V削肩紫銀色的長禮服突破尺度,就連爸爸吳宗憲都沒看過。  亂彈阿翔(中)與雙人組合浩角翔起(右、左)一同走上紅毯。(中央社) 紅毯主持人黃豪平(左)、瑪麗(右)。 (中央社) 蔡佳麟(右)、蔡小虎(左)。 (中央社) 第54屆電視金鐘獎今晚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星光大道紅毯上,無論是男、女藝人都穿著戰袍登場,展現最亮麗的一面。  演員藍葦華穿著卡其色全套西裝、梳上油頭走紅毯,最近他瘦了4、5公斤,今晚跟「蔡爸」蔡明修一起走紅毯,兩人對於得獎都抱持平常心。  王少偉。 (中央社) 吳朋奉。(中央社) 王小棣。(中央社) 王淨穿了一身粉紅色婚紗式禮服,走氣質路線,她笑說,「我不是一個很lady的人,走路動作很緊張」,走紅毯時還緊張冒汗。她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得不得獎她一點都不緊張,「昨晚睡得很好」,認為跟她入圍同一獎項的演員陸弈靜會得獎。  以「菜頭梗的滋味」入圍戲劇節目女配角謝瓊煖,過去在戲劇裡多以媽媽的形象登場,今天紅毯難得穿上墨綠色禮服,展現時尚的模樣。 曾珮瑜。 (中央社)陸弈靜。 (中央社)李杏。 (中央社) Sandy吳姍儒這次跟黃子佼以「一呼百應」入圍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過去她跟爸爸吳宗憲一起入圍,這回父女卻成了競爭對手,吳姍儒說完全沒信心。  吳姍儒今天穿著深V削肩紫銀色的長禮服,展露好身材,「確定沒有跟爸爸一起走紅毯才決定。」被問到支持爸爸或搭檔黃子佼,吳姍儒說:「憲哥是我的敵人,所以我支持佼哥。」 曾沛慈。 (中央社)林書煒。 (中央社)謝盈萱。 (中央社) 浩角翔起今天跟亂彈阿翔(陳泰翔)一起走紅毯,亂彈阿翔穿著全黑西裝,招牌的長直髮今天改用成大捲髮,浩子(謝炘昊)笑說,「翔哥今天是我們的女伴」;浩子這次跟亂彈阿翔以「台灣金頌」入圍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另又跟阿翔(陳秉立)以「綜藝新時代」入圍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浩子說,「來了就會想得獎,勢在必得」。  韓國人氣男星丁海寅應邀來台擔任金鐘獎頒獎嘉賓,現場手比愛心留影,讓粉絲尖叫聲不停。(中央社) KID林柏昇、「小鬼」黃鴻升、吳宗憲以「綜藝玩很大」入圍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正在當兵的KID今天向部隊請假參加頒獎典禮,他感謝長官准假,也喊話:「我們今天要3連霸。」小鬼今天穿著保守的黑色西裝,一來希望能拿獎,二來是希望能拿下紅毯5帥。

Read More

<中華學園>妖怪與我

台南市賢北國小2年7班 ◎吳哲寬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雞事

 隨黑媽四處覓食的九隻毛絨絨小可愛。文、攝影/劉淑貞  旅遊歸來,剛卸下行李,花叢裡傳來陣陣唧唧唧唧的叫聲,循聲望去,果然是久違的「黑媽」,身旁圍繞著一群小雞,我開心地數著,呵呵,四黑五黃,共九隻毛絨絨的小可愛!  遠遠,「黃媽」也帶著我出門前已孵育的四隻小寶寶向我奔來,一看,沒少,一隻也沒少!小傢伙們看來經已長高長大長壯,且承繼了母親一身全黃的毛色。「黃媽」一聲不響以堅定的步伐走到我跟前,我隱約感覺到牠想要說些什麼。多謝老天爺的眷顧,雞媽媽終能圓夢。那一刻,我禁不住心中的喜悅,激動地雙手合十蹲下身子對著牠喊出聲來:「好樣的,加油!」  1.  說起養雞,這得要追溯兩年前農場雇用的一名叫Luis的臨時工,某日,他提著四隻母雞突然出現在農場,說是要換些現金到城裡發展。Luis過去在田裡算是很盡責的工人,我們很樂意幫他,但請他把雞帶回。好說歹說他還是堅持要將雞留下,農場長工尤佳在一旁接過綁好的雞隻,只見他用右手輪流在每隻雞屁股摸呀捏的,之後轉頭對我說,母雞已處在下蛋狀態。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我們選定屋前的龍眼樹下搭起雞舍,展開了一段漫長的人、雞不解情緣……  隔天我帶著興奮的心情前往雞舍探察,老實說吧,我心裡想的都是既鮮又香、純天然的土雞蛋。想不到卻碰上幾隻比較高大的母雞正在攻擊另一同伴,尤佳這才告知,買來的母雞是屬中南美洲的鬥雞類。  做了將近兩個星期快樂的蛋農,才知道我們養的雞不同於其他一般下蛋雞,是每隔兩天才下一次蛋。當所有的母雞都停止下蛋後,應找公雞再行交配,如果還想繼續有蛋吃的話。  農場的第一隻公雞是向外借來的。在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養鬥雞。公雞經過特別的飼養後,就會被帶往鬥雞場下注賭輸贏。據說,還有人因為鬥雞而傾家蕩產呢,鄰里間因鬥雞糾紛對簿公堂或大打出手亦時有所聞。當幼雞被確認為公雞後,就會被當成寶貝,百般呵護,做上記號,更甚者則是帶到鬥雞協會辦理登記註冊,然後交由專人鄭重其事在雞的左右翅膀各鑄上一小金屬片,一側標明雞隻的出生年月日,一側刻上飼主的名字,以防有朝一日被盜賣或走失。  尤佳似乎對「意外」來到農場的幾隻母雞特感興趣,想盡辦法向他老爸借來幾經征戰戰績輝煌的公雞促成交配。  為了避免母雞間的互鬥,我們將雞舍稍作隔離,個性比較溫和的同處一室,凶悍的則單住,這一來,偉大的公雞就像是古時候的帝皇一樣游走各房。  「黃媽」「黑媽」是我對其中兩隻母雞的暱稱,牠們幾乎跟大公雞是在同一時間來到農場。「黑媽」全身毛色烏黑光亮,給人的感覺是,高貴中帶有幾分威嚴,一進雞舍,就擺出一副剽悍大姐頭的模樣。  2.  也許是因為水土不服吧,雞隻接二連三都生病了,幾經深思,我們決定由最初的圈養改為放養,讓牠們在果園裡有更闊廣的活動空間,自由覓食。  在所有的雞隻裡,「黑媽」跟我最為麻吉,雖然牠曾有過攻擊我的紀錄。母雞們在孵化過程中煞是辛苦,每隔兩三天才起身覓食喝水,然後再匆忙回到巢窩。「黑媽」無論何時何地總有辦法找到我咯咯地討吃。好幾次還追到屋裡來,用牠的尖嘴輕啄我的腳趾或腳後跟,提醒我:餓了,餓了!  有一回,牠在舊雞舍旁堆疊的木柴邊孵了一窩小雞,我每天遛狗,口袋總會揣些碎玉米,順便也幫雞換上乾淨的飲水。沒想到,才剛蹲下伸手取水碗,「噗」一聲,赫見「黑媽」全身毛羽豎起,突然躍身六親不認展翅向我飛撲過來,所幸,我身手矯捷閃躲了過去, 可身旁的小狗狗就沒有那麼好運,狠狠的被啄了好幾口,痛得牠直哀嚎打轉夾著尾巴狂奔回家。原來水碗後面站著兩隻小雞,「黑媽」誤以為我要傷害牠的幼崽所以向我展開攻擊。有了那一次駭人的經驗,從此對剛孵出小雞的雞媽媽,我都採取「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可是,過不了幾天,「黑媽」又咯咯地來找我要吃的,把先前不愉快的事情,全忘得一乾二淨。  「黃媽」是下蛋和孵雞的雙料冠軍,第一次孵出八隻小雞,第二次十一隻,第三次九隻……,遺憾的是,不知為何,每次孵出來的小雞都沒能存活下來。想起尤佳曾對我說過,農場夜裡經常有硬毛鼠(西班牙文hutia)出沒,此間農人對此類頭大尾長、狀似大老鼠專捕食小雞的動物深惡痛絕。啊,每回看見「黃媽」形單影隻在桑樹下低頭覓食,我的心總是揪在一起,一股莫名的感傷悄然湧起!  3.  小公雞到成年後如不及時採取隔離,即使是父子兄弟,最終也難免一鬥,打得頭破血流,結果是,勝者畫地為王,敗者遠走邊籬,老死不相往來。  相對於公雞,母雞更像是萬能的單親媽媽,從下蛋孵化一直到小雞獨立自主前,都必須一肩挑起所有的責任。公雞和母雞就在這一片寬廣開闊、果樹茂密、花草蔥鬱的園地上一代代繁衍,一代代快活長成。這裡,是牠們的原鄉,也是我們安身立命之地。我尤其喜歡靜靜地觀看領著一群雛雞四處覓食的雞媽媽們,有時候,雞媽媽也會停下腳步動也不動蹲坐在草地上,讓小雞們全窩在自己暖和的懷裡,此時總有一兩隻小雞好奇地從厚實溫熱的翅膀裡探出頭來,調皮搗蛋一點的寶寶還會跳上媽媽的背脊東張西望哩,那種萌萌溫馨的畫面,百看不厭。  盛夏的黃昏,微風吹過椰樹,穿過竹林,忙碌了一整天的太陽也趕著要回家,此刻,我卸下一天的疲憊,一個人坐在石階上,聆聽閑步在屋前夕陽中的公雞母雞神情自若邊行邊吟唱,不遠處,總有三幾隻老母雞帶著小雞在山櫻桃樹下覓食,偶爾也會發出低沉咕咕叫聲,那些此起彼伏的雞鳴,有的像求偶,公雞母雞你追我跑咯咯咯咯叫聲滿園,一忽兒但見強悍的公雞快速踩到母雞背上;有的像媽媽溫聲細氣的呼喊:來呀,來呀,快來吃食呀!我對母雞下蛋後咯咯興奮又自豪的叫聲一點都不陌生,總之,不一樣的叫聲節奏都涵蓋不同的話語和心曲,叫聲唧唧喳喳咕咕咯咯,由遠而近,像一首古老的童謠在我耳邊繚繞。  白天,鬧哄哄的雞群,天一黑就各自飛上龍眼樹上棲息。入夜以後,一切歸於靜寂,只留下蛙聲一片……

Read More

藍正龍新片未入圍金馬 唐寶寶送暖

藝人藍正龍(右)首度擔任執導電影「傻傻愛你,傻傻愛我」,4日與片中主角郭書瑤(中)、Leo蔡佳宏(左)出席宣傳記者會,藍正龍說,雖然沒能入圍金馬,但並不後悔拍這部片。(華映娛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4日電  男星藍正龍演而優則導,以唐氏症家庭為題材,拍攝電影「傻傻愛你,傻傻愛我」,這次金馬獎沒有入圍,藍正龍難掩失望,他說公布當天深夜,反而是唐寶寶蔡佳宏傳訊息為他送暖。  藍正龍為了讓大眾關注唐氏症家庭,首次執導演筒拍攝「傻傻愛你,傻傻愛我」,並於今天下午率本片編劇徐譽庭、演員郭書瑤、蔡佳宏(Leo)與張庭瑚等人,在台北舉行電影記者會。  述說唐氏症少年與援交少女因邂逅而發展出一段純純愛情的「傻傻愛你,傻傻愛我」,沒有成功擠進第56屆金馬獎入圍名單,藍正龍今天在會上難掩失望,他表示:「雖然沒有入圍金馬獎,但我還是不後悔拍了這部片」。  藍正龍首次擔任導演,在片場不太敢發怒,但藍正龍說唐寶寶主角Leo很貼心,當他在片場心情不好時,Leo都會馬上關心他。藍正龍說:「甚至金馬獎入圍公布那天,我晚上決定出門騎單車散心,深夜11點在河堤邊還收到Leo傳的關心簡訊」。  藍正龍還笑說,第一次當導演就遇到男主角「耍大牌」,開拍2、3天後就發現Leo一到中午就會精神不濟,每天都必須讓他睡午覺,讓他感到無奈又羨慕。  首次演出電影的Leo,談到這次拍攝經驗時說:「演戲其實很簡單」,並表示能跟郭書瑤一起拍電影很開心。被問到是否願意繼續演戲,他則直率回答:「不想,太累了」,他的真誠也逗笑在場所有人。  郭書瑤首次和唐寶寶合作,她心情激動地說,「我這次從唐氏症小朋友身上,認識了無私的愛,這樣對於社會大眾很難的事情,他們卻能輕易做到」。而參與演出的唐寶寶們,每天都真心地讚美郭書瑤,也讓她在會上樂稱:「我是世上最美麗的美人魚」。  知名編劇徐譽庭(左)為好友藝人藍正龍(右)執導的首部電影「傻傻愛你,傻傻愛我」操刀編劇,兩人4日出席電影記者會,徐譽庭特別送上卡通人物烏蘇拉布偶,期待新片開出好票房。(華映娛樂提供/中央社) 導演徐譽庭擔任本片編劇,徐譽庭會上表示,她和藍正龍從2000年的電視劇「大醫院小醫生」就認識,知道他在冷酷外表下「是一個溫暖慈悲的雙魚座」。  2014年和徐譽庭與藍正龍合作電視劇「妹妹」時,藍正龍就向她提起「傻傻愛你」的構想,並邀她擔任編劇,徐譽庭笑說:「我就為愛栽進去」。  藍正龍這次不只執導,也在片中也飾演畫家一角,徐譽庭則在藍正龍演出時,支援現場導演工作。藍正龍透露,他的角色在家裡只是打赤膊穿短褲,沒想到徐譽庭一來,就說畫家哪會這麼拘謹,當場叫他脫得只剩內褲在鏡頭前演出。徐譽庭回他:「我是為觀眾謀福利」。

Read More

莊凱勛校園開講 分享從影歷程

金鐘影帝莊凱勛蒞樹德科大勉學子不要眼高手低。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燕巢報導  第50屆金鐘影帝莊凱勛4日受邀前往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擔任「跨領域專題」講座教師,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莊凱勛表示,一踏進演藝系有種參加校友會的親切感,因為在系上有多位熟識的學長姊與學弟妹,以及相當熟稔的陳盈達與李鈺玲二位老師。莊凱勛分享自己如何以舞台劇演員前進影視界,最重要的座右銘就是「永遠不要眼高手低;藝術工作者,可能百分耕耘,只有一分收穫」,務必以此自我提醒。  莊凱勛強調,「主動」是一個人畢業後進入職場前,非常重要的學習態度,回想自己從舞台圈轉向影視界,從臨時演員開始,首次拍戲NG 33次,導演直白數落表演太假仙;甚且因為自己是新人,十幾個小時的等待,只為拍攝帶著布偶頭套看不到臉頰的特寫鏡頭,但這些經驗都是成長過程的養分。莊凱勛提醒同學,不要看輕任何平台演出機會,即使不是商業演出,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學習。  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主任俞秀青與莊凱勛二人彼此交換教學與表演心得,俞秀青面邀莊凱勛,未來能撥出時間南下為演藝系同學開設「鏡頭表演工作坊(Acting for Camera)」,讓學生有機會跟隨影帝學習專業與待人處世哲學。

Read More

蕭煌奇新輯 邀A-Lin合唱情歌

歌手蕭煌奇(右)將發行新專輯「候鳥」,邀請歌手A-Lin(左)一同演唱專輯中第2波主打單曲,也是一首都會情歌。 (環球音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4日電  歌手蕭煌奇將於下週發行同名國語專輯「候鳥」,近日推出第二波主打單曲「迷路在雲端」MV,這是蕭煌奇專輯中一首都會情歌,並找來歌手A-Lin跨刀演唱。  蕭煌奇將於10月18日推全新國語專輯「候鳥」,這次距離上次發行專輯「人生我敬你一杯」已過3年。日前推出首波單曲「候鳥」,今天也釋出第二波主打歌曲「迷路在雲端」,還找來A-Lin一起演唱。  音樂公司今天也發布新聞稿指出,為了配合新專輯宣傳,蕭煌奇特別扮成「候鳥」拍攝影片,前往他唱歌的起點「西門町」,回到當時他所駐唱的音樂餐廳。  蕭煌奇表示,20年前與A-Lin都還在駐唱時就認識,常被安排在同一天的前後時段駐唱,此次能有機會合唱,讓他感覺與A-Lin的淵源很深,太有緣分。  蕭煌奇這次一聽到「迷路在雲端」的歌曲旋律,就決定邀請A-Lin合唱,沒有考慮要找別人,A-Lin收到邀約也立刻答應。  蕭煌奇今年也獨挑大梁,挑戰表演工作坊舞台劇「遇見自己」,這次的舞台劇以蕭煌奇的經歷改編,與劇場人丁乃箏一起合作。  蕭煌奇也將於25日於三創舉辦「新專輯分享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明日菊花黃

 文、圖/敖古仁  是不是,在我們慣走的道路上總有些氣味或地標,可以提醒自己當下的位置,以免迷途?  還是身強體健,還在過往那些南北奔波的日子裡,我喜歡搭乘夜車,疾行縱貫的高速公路。沿途,視線越過路燈照亮的範圍,車窗外的景物隨即漸行淡入黑暗的領地。如果不藉助國道上那些一晃而過來不及看清的路標,或是夜裡看來是千人一面的收費站,我要怎麼判斷車行的現址?是了,來到漆黑中,忽然閃亮眼簾,那片萬千盞鵝黃燈光懷抱,看來十分溫暖的地方,應該就是彰化員林,差不多是南北國道的中站。  那片暗地忽起的燈海,是花農為了延長光照,控制菊花開花時間,因此在夜晚亮的燈。  菊花,栽培的時間極早。不僅在「山海經‧中山經」裡就有「女幾之山,其草多菊」的記載,同時楚辭中也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歌詠。那時的菊花以食用為目的,後來也做為藥材。傳說,以菊入泉,飲之,「無不老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於是後人又釀製菊花酒,於九月初九重陽日飲用,以取輕身延年之效。所以,中國人愛菊,尊之君子之花,又是長壽花。  已知,最先賞菊的名人是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所以菊花,又有「花之隱逸者」的說法。弔詭的是,菊花到了黃巢和朱元璋的詩裡又成「滿城盡帶黃金甲」,直將黃菊比擬成肅殺的盔甲。另外,可能是因為「黃華高懸,准天極也」,而又「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所以,黃菊傳到日本後,「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的紋章便成日本皇室的家徽。總結起來,菊花帶給人的意象實在有些衝突。  好早以前,當士林官邸還真的是總統的住所時,例行每年開放一天的菊花展上,我為了記憶滿眼所見,花色、風姿萬千的菊花品名實實在在還耗費了不少腦力。不過,於今,心中所記、所餘仍是那朵經常供奉在神案桌上的大黃菊。  季秋之月,百花凋零,如「禮記.月令篇」所言,唯獨「鞠有黃華」。由此可見,最早栽培的菊花可能就是黃菊花。  黃,是顏色的名稱,也是傳統陰陽五行的五正色之一。關於「黃」字的本義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看法,不過在金文與戰國的竹簡上,「黃」字已經普遍假借為顏色的意思,所以許慎才會對「黃」字解釋為天玄地黃,「地之色也」。  黃色,可以是黃土高原蒼茫的土色,或是「晃也,猶晃晃,象日光色也」,也可以指稱我們東方人的膚色,經由蒙古騎兵帶到歐洲大陸後而成西方人眼中的「黃禍」。「桃花源」裡住著黃髮垂髫,古禮稱,「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所以,黃髮是「壽考之通稱」;同時,雛鳥嘴黃,所以黃口又是孺子幼兒的另一種說法;因此,黃色也可以同時用來象徵老人和小孩。如此細想,黃色還真地是一個矛盾的顏色。  一直到了唐代,黃色才變成帝王專用,尊貴的顏色,因此而有「黃袍加身」的隱喻。可是,來到近代,傳來西方的黃色小說,於是黃色又淪為羶色腥,色情的代名詞。我們對色彩的概念依時而變,之巨,有時不可謂不大。  無論如何,大黃菊似香非香,屬我慣稱的草香味,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花卉之一。  宋末元初的詩人畫家鄭思肖,以「失根的蘭花」聞名,自號「菊山后人」。傳說,他的畫,在畫完之後隨即撕毀,因此後世不見他擅繪的菊花,不過他的題菊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卻是流傳後世。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這是喜歡「歸去來辭」的蘇東坡留下的詩句。來到今日,「明日黃花」變成獨立的成語用詞後,人們依據已經習慣的時間邏輯,自動轉成「昨日黃花」。不論明日或往昔,黃菊似乎總能挑起人們心底的愁緒。  於今,遙知不少人北漂,甚或海漂,那些在異地他鄉打拼的人啊,可知家人登高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想念,可記得返鄉時的路標?近鄉,情已怯,又是矛盾難解的心情,就像案桌上前些日子剛剛插瓶的黃菊花,就像那個不斷隨時流轉的字義,「黃」。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一樣的月光餅

洋蔥派餅是德國南部中秋時節的傳統美食 文、攝影/李燕瓊  食物,更多時候吃的是歷史和回憶。  又到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葡萄秋收的白露時節,好喝的「新酒」(NeuerSuBe,德國的巴伐利亞區最有名)甜甜開賣了,搭配著吃的點心zwiebelkuchen(洋蔥派餅,類似蘿蔔糕,介於麵包和蛋糕間的口感)也隨著飄香,這是德國南部、瑞士和法國東部初秋時節的傳統美食,而且很堅持只有這時候才買(吃)得到。(當然自己可以隨時烤來吃)  當葡萄的甜度到了100%的時(用「糖度計」檢測),農民先採收一小部份榨汁,放置3-5天,「新酒」就可以上市了,應該稱「發酵鮮榨葡萄汁」比較正確,酒精含量約4%。  這時節喝新酒配洋蔥派餅是德國的傳統習俗,老祖宗認為這個組合可以清腸,準備吃喝更多美食以度過冰雪冬天。做法很簡單,洋蔥丁炒軟,加入爆香的培根和茴香籽或粉(幫助消化),厚厚一層鋪在雞蛋麵粉糊上烘烤,也可以用現成的派皮,那就更香了。  有關洋蔥派餅的歷史,在巴伐利亞北部發現的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1656年,也將近400年了。我市麵包店的老chef說應該更早就有這種派餅,配著新酒吃,是農民慶祝豐收的小幸福,如同我們慶祝「豐年祭」一樣開吃開喝。  與此同時,華人的中秋節登場(月餅滿天飛啊)。  每到中國節慶前,臉書上各式應節美食糕餅大洗版(尤其月餅、粽子),在遍地哀鴻「肥死」聲中,我就很阿Q,更賊賊地自我安慰:呵呵!幸好我不用肥。(金價五告假仙)  朋友說:上了年紀的台灣人,中秋節總得來一塊台式綠豆椪和蛋黃酥。  年輕時,這二樣我是絕對不碰的,而且,我只愛吃餅皮(除了這綠豆椪皮)。現在,想吃無處可買。是說:真上了年紀,想吃了嗎?或彌補以前沒吃夠?(還是沒吃到啊)  對於美食,每個人都各有死心塌地的口袋名單和口味。常聽朋友說吃完巷口的某某美食後,就開始懷念口袋名單的某某了,而且這些口袋名單都是某某老店厲害的某某椪啊酥的,我再阿Q淡定,也忍不住要嚥口水了;若再說:我不愛吃啊!那是真的「矯情」了。  朋友說她家傳統的中秋月餅只有一味,豐原百年老店的雪花齋綠豆椪,其實不管是不是中秋節,只要經過豐原一定會買。  台灣的傳統老糕餅店都以「齋」命名,我不是吃貨,也不愛吃,難得鹿港玉珍齋綿密、入口即化的雪花糕讓我一吃上癮,從此想方設法請朋友代買(那時候還沒有網購)。  這幾年吹復古風,棗泥、烏豆沙、芝麻、蓮蓉、五仁蛋黃…等傳統口味大受歡迎,尤其是訂婚喜餅的肉餅,聽說鹹魚大翻身賣到翻;有品牌更copy透明塑膠外包裝紙貼著不同口味標籤,一整個懷舊。也讓我懷念起鋪在餅盒裡裝飾兼防撞的萬紫千紅翠綠塑膠玉米鬚,小時候曾用這些鬚鬚泡出紅紅綠綠的彩色水,還將小手帕染色呢!  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年節收到的禮物多到要轉送親友。有一年秋節前一天,一位產婦先生帶著二塊(不是盒喔)村上小店做的月餅來送媽媽,媽媽很高興收下;馬上挑了二個大蘋果(於那時是非常珍貴的)、一包香腸和幾塊月餅回送給產婦先生;媽媽說產婦先生送的不只是月餅,更是滿滿的「心意」。至今我猶記得當時的情景。  每逢佳節倍思親,感謝媽媽給我們的福田,和愛與善良的教育。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閃熠的文學風景

 以崇敬臺灣藝文前輩,於每年重陽節前夕或當日安排的文藝雅集,進入第三十一屆;今年以「真情相擁,歡聚恆久」為主軸,邀請近四百位藝文前輩們參與。  主辦單位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今年同步安排「作家制服照片」特刊。華副今刊出封德屏社長特刊前言,並刊載十位不同世代作家制服照片,共襄盛舉。  敬祝臺灣的藝文前輩重陽安康快樂!   --編按 平路(1953~) 拍攝時間:約1970年 拍攝地點:北一女中 當時狀況:就讀北一女高三時校園留影。向明(1928~) 拍攝時間:1944年4月 拍攝地點:湖南長沙 當時狀況:抗戰時就讀湖南私立廣雅中學,初一時放春假回鄉同學聚會。(前左一為向明) 進入《文訊》前,我已在雜誌界歷練了多年。女性雜誌、消遣雜誌、電視週刊、汽車雜誌……等,這些著重封面、色彩、版面設計以及用紙、裝幀講究的刊物,我都結結實實的工作過。除了採訪、編輯的基本功,平日也喜歡陪美術設計組的人一起加班,學著割字、改字,幫忙校正,在完稿紙上貼上描圖紙……;他們也不厭其煩的為我解答有關設計印刷的一些問題。當時雜誌界美編部門的主管,大都從廣告公司美術設計部門挖角過來,這些高手看似稀鬆平常的指導,日後才深深體會到收穫很多。 蘇偉貞(1954~) 拍攝時間:1984年 拍攝地點:台北中山堂附近老照相館 當時狀況:國防部藝工總隊借調國防部政二處政戰官,時為上尉。 1984年12月來到《文訊》,看到仍是鉛字排版、凸版印刷,風格如此素樸,確實有點吃驚。於是和總編輯李瑞騰商量,改為平版印刷,封面也開始彩印。改變製版和印刷方式,為的是讓雜誌的編排更具美感。工作經驗告訴我,文字搭配圖片,無論視覺美感或內容詮釋,都佔有極重要位置。一張泛黃照片、一紙陳舊手稿、一個斑駁圖像,往往勝過萬語千言。  剛開始《文訊》還沒有專業攝影師,編輯要兼攝影。出門採訪或出席一些大型活動,我總是借用先生那台單眼「尼康」。後來焦桐加入團隊,就由他兼任攝影工作。記得和焦桐一起採訪了何容、吳三連、巫永福。現在《文訊》照片資料庫中,早期前輩作家的照片,好幾張傑作都出自焦桐的巧手,值得一記。 朱國珍(1967~) 拍攝時間:1992年 拍攝地點:桃園國際機場 當時狀況:擔任華航空姐時,CI012台北飛紐約,個人第一次飛國際線長班。阿盛(1950~) 拍攝時間:1968年9月 拍攝地點:台南新營南光中學 當時狀況:就讀台南新營南光中學高三。 喜歡用照片搭配文章,成為《文訊》的一種特色。有時為了文章中敘述的某樣物件,千辛萬苦才能尋獲,也許是一封積塵百年的信函,或是一張風化殘破的剪報,都讓我們有追蹤到真實線索因而破案的興奮;人物專訪時,除了為作家拍攝各種角度的照片,也會央求資深作家提供青少年時的照片,向讀者展示一路行來的風霜雨露。  同樣一件事用文字描述,不同的作者呈現不同的風貌,讀者的解讀也不盡相同。照片的功能,除了呈現「百聞不如一見」的真實性,一方面舒緩了長篇文字帶來的壓力及枯燥,也在美化版面、視覺效果上,發揮了極大功效。 李筱峰(1952~) 拍攝時間:1968年 拍攝地點:台南 當時狀況:就讀台南二中高一。李行(1930~) 拍攝時間:1952年10月 拍攝地點:高雄鳳山陸軍官校…

Read More

睽違26年 紅孩兒復出唱跳

「紅孩兒」成軍30週年,睽違26年復出發行單曲,也接力舉辦音樂會,團員們著牛仔裝勁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紅孩兒」成軍30週年雙喜臨門,不但推出睽違26年復出發行單曲,也接力舉辦音樂會,3日短版MV預告首度曝光,團員們著牛仔裝勁舞,想傳達超級正能量。  紅孩兒將於10月5日發行全新數位單曲「Shout Out to The World(向世界吶喊)」,並於隔天舉辦30週年音樂會。  隨著倒數72小時,團員都表示很緊張,王海輪開始覺得坐立難安,馬國賢已緊張到語無倫次,唯獨張克帆一派輕鬆說:「越接近演出越覺得輕鬆愉快。」張洛君則幫大家禱告,希望音樂會當天紅孩兒合體順利大成功。  在30週年音樂會上,6人除了唱歌外,還得跳舞,考驗團員的默契、體能與協調性。為了練舞還掛彩受傷,張克帆向團員喊話:「大家要吃飽、睡飽。」馬國賢則哭喊:「復健再復健、練習再練習,調整呼吸、平均體力,別在舞台上倒下,是目前唯一願望」。  張洛君則希望唱跳可以更完美,此外腳踝開刀舊傷,這次希望自己後腳能多幫忙。王海輪因練舞常感覺肌肉痠痛,覺得該放鬆心情,也讓肌肉獲得適當休息;韓志杰自勉:「因為在乎所以擔心,現在偏重在給自己信心和鼓勵,不要太緊張、放鬆。」  湯俊霈照馬國賢建議,練習跑步唱歌,也提到瘦身有來自克帆的鼓勵,運動有海輪及洛君的分享,「我覺得很酷。翻跟斗的部分,因為30年前的筋骨跟現在大不一樣,所以有慢慢練習及調適中,也特別小心,因為一旦受傷會更不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