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債一身輕 周思潔砸千萬圓夢

周思潔7日以最資深的新人之姿發表專輯,坦承砸8位數圓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走過還債人生,周思潔7日以最資深的新人之姿發表專輯,坦承砸8位數圓夢的她表示,人生的苦難像是老天爺沒有包裝的禮物,等到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時,她也準備再談戀愛了。  59歲的周思潔早在17歲參加台視新人獎,獲得亞軍後與日本唱片公司簽約出片,出道20年後轉型經營事業,卻經歷商業詐騙、東方科學園區大火、替親人作保等,損失上億,但仍勇敢面對,再成功轉型為心靈講師,多年來不但還清負債,也砸下8位數舉辦「開麥」儀式,睽違歌壇24年再度開唱,好友范可欽也到場支持。  周思潔表示,原本只是想推單曲圓夢,後來為討吉利改出雙曲,直到進錄音室開了嗓,就促成了「傻傻的花」專輯,當她唱到「人生可以重來」時,還不禁哽咽落淚,她笑說,自己很愛哭,一週可能可以哭三回,但不是為了苦、為了累,而是「現在很容易被感動」,也相信這首歌可以勾起許多人的回憶。  提及還債人生,周思潔說,一路走來的過程,像是老天給的禮物,只是沒有包裝,讓她能真正成長,「如果重來一次,我也願意。」  至今未婚,周思潔也說,其實初戀早在20歲時,也對緣分抱持開放,只是還好沒有因為債務而拖累另一半,反而現在成熟了,「如果有好的異性,我也可以談戀愛了。」

Read More

演出新版暗戀桃花源 邱澤壓力大

導演賴聲川(左)邀請演員邱澤(右)出演舞台劇「暗戀桃花源」男主角江濱柳。 (表演工作坊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7日電  1986年由導演賴聲川帶領編劇規劃與完成的舞台劇「暗戀桃花源」,至今超過30年歷久不衰,新版年底重製推出,將邀請邱澤演出男主角江濱柳,重詮戰火戀人。  賴聲川表示,30年紀念版至今已經相隔3年,這次推出邀請邱澤加入演出,「江濱柳是一個動盪時代中的文藝青年,多愁善感,尋找著理想中的桃花源。這個人物角色執著、倔強,而我在邱澤身上都看到這些特色,我認為邱澤一定會演繹出屬於自己的江濱柳。」  1986年首版的金士傑創造並演出了江濱柳,幾乎是定義了這個角色,而且表演高度標竿訂得很高,賴聲川說這讓之後的江濱柳都「備受壓力。」後來演出江濱柳角色的演員包含尹昭德、樊光耀,還有中國的黃磊與香港的潘燦良,幾乎都以他們的方式提煉出不同的角色韻味。  邱澤坦言,雖然沒看過現場演出,但知道這部經典作品,「覺得壓力很大,但也同時希望能完整呈現並貼近觀眾心目中的江濱柳。」兩度扮演女主角雲之凡的蕭艾則是第一次和邱澤攜手演出,蕭艾說金士傑老師的「江濱柳」已成經典,「我也很期待完全不同世代的邱澤,會如何詮釋復古的浪漫。」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甜根子草

 詩、攝影/王羅蜜多  秋收季節  妳張羅整個河床  滿滿的甜根子草  赴宴的我  試圖攀越河堤,穿過橋墩  卻被千百種陌生草木阻擋  終究只能站在橋上,遠遠  招手  看妳的豐盛宴席  點一點  被秋風收走  註:甜根子草,又名割手密,濱芒、猴蔗、野蔗、甘蔗萱等,全台各地生長,多出現在低海拔乾旱的河床或溪畔砂石地。花色銀白至黃,白花期7至11月。圖為曾文溪河床的甜根子草。

Read More

上映16天 返校全台票房破2億

「返校」全台票房突破2億台幣大關,導演徐漢強(中)、演員曾敬驊(左)、王淨(右)6日在釜山聽到票房成績都表示相當驚喜。 (影一製作所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7日電  國片「返校」上映16天,全台票房正式突破2億台幣大關。導演徐漢強與主角王淨、曾敬驊正在南韓參加釜山影展,聽到好消息也都表示非常驚喜。  電影公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返校」自9月20日上映至今16天,全台票房截至昨日,正式突破2億元台幣大關。電影公司也指出,在「返校」上映的第3個週末,票房跌幅不大,尤其上週六10月5日雖然是補班日,但全台仍衝出近千萬台幣票房的成績。  「返校」的導演徐漢強、男主角曾敬驊,與昨日趕到釜山的女主角王淨,3人在釜山聽到票房成績,開心得驚呼連連。徐漢強表示:「很驚喜能有這樣的成績,觀眾買票進戲院看,已經是肯定,也是繼續往前的動力。」  電影公司表示,在釜山的3人,也以人參雞湯為自己好好慶祝,更幫徐漢強進補。電影公司說,徐漢強前一陣子為了「返校」上映與跨國虛擬實境(VR)新作「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後製,蠟燭兩頭燒因而積勞病倒,現在終於可以稍微卸下壓力。大家在釜山也三不五時叮嚀他要吃東西、好好休息。  對於票房達到2億成績,將如何答謝觀眾,電影公司表示:「目前正在計畫中」。耗資9000萬拍攝的「返校」現正於全台上映中,電影公司也希望繼續挑戰3億元票房。

Read More

新科視帝龍劭華 力挺新手導演杜政哲

金鐘影帝龍劭華7日出席華視新戲「若是一個人」開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甫獲金鐘影帝龍劭華人逢喜事精神爽,7日偕女陳璇出席華視新戲「若是一個人」開鏡,笑說力挺首次任導演的杜政哲,「無論如何沒有角色也要安插一個,我來客串也沒關係。」  華視新戲「若是一個人」7日正式開鏡,由華視副總經理劉俊麟、節目部經理趙大同、製作人陳秀卿、導演杜政哲率演員宋柏緯、孫可芳、林子閎、林鶴軒、朱主愛(四葉草)、陳璇、龍劭華、林秀君、林紹謙、章廣辰、丁巧唯、唐綸、葛丞共同參與。  導演杜政哲是夯劇「16個夏天」的編劇,談到「若是一個人」的靈感來源,導演杜政哲表示,網路上流行有10級的「國際孤獨指數表」獲得許多人的共鳴,加上身邊有非常多單身的人,想說如果可以把它變成戲劇題材會很有趣,「身邊有很多從編劇轉導演的朋友,鼓勵我試試看,透過作品貫徹自己想說的故事,尤其這次是非常有共鳴感的故事。」  在選角上,除了龍劭華與陳璇、林秀君與丁巧唯兩組「親子檔」在同戲中演出話題十足外,首次參與台語戲劇演出的朱主愛(四葉草)表示,劇組安排了專業的台語老師幫忙上課,從基礎學習讓她獲益良多,笑說:「演戲還能上課,真的很賺。」  提及現實生活的孤獨指數,孫可芳透露,自己也有一個人去醫院做健康檢查的經驗,在麻醉時簽同意書,還順便簽了器官捐贈同意書,她說:「有時候人在醫院自己一個人,好像覺得離生老病死很近,所以在看劇本時很有感觸」。  「若是一個人」故事敘述方佳瑩(孫可芳飾)跟男友分手後,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吃飯,逐漸晉級到一個人旅行、一個人搬家,嘴上說著一個人真好,但心裡卻渴望有個伴,在認識了堅信「這世界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的丁志明(宋柏緯飾)之後,彷彿腦袋被炸開了一個大洞,她重新審視了自己身邊的一切。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嫂和亮妗

南瓜攀爬上到屋瓦簷,皮老心不老。 文、繪圖/石紫  十五月圓。圓是什麼?是美滿也是思念。  猶記佳節前夕,刻意憶想石壁潭,那是在外多年魂牽夢縈的原鄉小村。回娘家短暫逗留,趕上義民爺嘉年華祭拜整整一天人山人海;今已離鄉赴他鄉再回想,月雖未圓總也分明,鄉愁總是不招自來,揮之又不去。   開門見山華嫂與亮妗,相信石壁潭人都知道她們是福昌宮的左鄰與右舍,她們也如此互喚一輩子,如今兩人均逾八十歲,兩家站在大門斜對角就可見彼此。四十年代華嫂23歲嫁入小村,亮妗也在次年做了鄰居,兩人便一路走過農耕、工業與現代半個多世紀;村民早就習慣她倆的咧嘴笑容,尤其近年常見兩人都忘帶假牙;我看兩老婆婆沒牙則更顯厚道,更見厚福,那種無聲的「藝術語言」誰看了都心花怒放。  兩老婆婆滿口客家話,還在小村守望相助過著平實平靜的日子;亮妗總體貼華嫂:「每晚熄燈入睡前,仍習慣張望一下妳家關燈了沒有?即使後來你們曾搬去台北多。」想想半世紀以來,兩人同步走過台灣外銷的時光;華嫂家外銷歐美蠟畫,亮妗家外銷聖誕燈炮;幾十年的照看,相信遠遠一個眺望即知彼此今天的生活進度。  華嫂或亮妗家當年的房子都是還有煙囪的時代,如今回首往事如「煙」;人生軌跡總是回過頭來才能看到,回顧她倆小村一生,沒有傳奇志氣更無高深理論,現代人眼光看倆客家女人可能更像懷才不遇,因為她們生不逢時,卻又守正不阿。  農曆七月,兩老婆婆都為十五年一輪的義民爺嘉年華祭典著實忙了一陣。「這回可能就是人生最後一次的祭拜囉!」難怪她們顯得比別的村民更認真。  聽說祭典忠勇故事傳承近三百年,我看土塵蓬蓬連喊帶叫的參與者多為中老年,一旁看熱鬧的總是年輕旁觀者;人山人海中聯想當年義民軍的械鬥與民變,還有保家衛國凝聚客家族群力量的象徵;但我看廟會參與者才像主人,旁觀者更像客人。多日陪伴在側協助準備祭典,深刻體會兩老人面對祭拜的虔誠;可想而知廟會文化形式日漸式微,年輕人更熱衷學英文或時尚廚藝。    我看小村對華嫂與亮妗就像靈魂的巢,靜水流深,波瀾不驚,如今兩老人更顯潤物細無聲;一輩子沒有深刻的追求或理想,談不上什麼稟賦,她們就是看顧家人好好穿衣,好好吃飯。華嫂:「我常在後院葡萄棚下給孩子們剪頭髮,相信當年手藝一定不輸下店子的『剃頭明』!」亮妗:「我記得從前常常打孩子,尤其傍晚洗澡時候,洗了一個還要到廟前抓回另一個,再傷腦筋哪裡找下一個?」兩人認命又認真,相較於忙碌又急促的城市人,我看她們更像村裡真正的深水,從來都是靜靜流淌。  月圓。圓是什麼?是和諧也是歡聚。  其實華嫂就是我家老媽,亮妗就是我家老鄰;五年級的我看小村,殊不知原鄉仍在本性中找尋;回娘家小村石壁潭如返時光燧道,我近花甲更愛讚美她們蒜香肉嫰的廚藝,離開後吃了幾天自廚焢肉仍然食不如味。不論深水或靜水,我看平淡又平靜的小村生活就像歌德那首著名的《流浪者之歌》:  一切的峰頂  沉靜,  一切的樹尖  全不見  絲兒風影。  小鳥們在林間無聲。  等著吧:俄頃  你也要安靜。  離開小村多日,我想念華嫂與亮妗,隔著千山萬水眸子閃閃發光,因為小村兩老人,故鄉是內心不用設防的地方。想念娘家客廳多幅蠟畫,蠟染多是老媽三十年前傑作,它們不是被晨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覺醒的心智召喚出來的。  月圓。圓是什麼?是鄉愁也是祝福。  等著吧,朋友,俄傾,我們都會安靜。

Read More

<校園廣角>南工糾察儀隊 課外經驗豐收

南工樂儀隊學生兼顧學業,彼此互相學習,在各項活動及新生訓練中表演花式操槍,期能為學弟妹留下自動自發、互相合作精神,傳承為南工服務心。(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高工成立已三十年的糾察儀隊,秉持校訓「勤儉誠樸」精神,在為校服務之餘,不僅兼顧學業,彼此互相學習,暑假期間亦不打烊,由教官進行集訓,並在新生訓練中表演花式操槍,期能為學弟妹留下自動自發、互相合作精神,傳承為南工服務心。  南工校長王榮發說,糾察儀隊的勤務、實務教導是由學務處及教官室共同擔任培訓師資,旨在建立糾察儀隊的觀念及說明組織運作及執行的方式,導入「愛校、服務、團結、責任」之宗旨,建立「友愛、安全、領導、管理」之目標,期許每位糾察隊員都有一顆熱忱的心,服務學校與同學、培養團結及負責任的心、學習服務、領導與管理。  南工糾察儀隊除上、下學交通維護及支援勤務外,尚有學校慶典的會旗旗隊、槍隊及刀隊等展演的任務。生輔組教官陳嘉宏表示,每年暑假至新生始業式為招募期間,每屆均有新血輪加入。訓練項目包括基本動作、基本體能、教導榮譽精神、運動會標兵、排演表演流程、運動會槍法表演等。平時則利用中午午休時間培訓,若有重大慶典活動則利用例假日。  糾察儀隊大隊長製圖科三年級學生曾歆潔表示,參加糾察儀隊同學最重要條件之一是熱誠,其次是願意服從合群,接受師長的教導,另外態度要積極且充滿服務付出的心,這樣才能快樂的在這個團體裡快樂成長。  另外,在糾察儀隊裡會有一些書本裡學不到的經驗,例如學校有各項活動,考場布置、校慶活動、畢業典禮等,可以學到如何規劃、調派人力、團隊合作,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這些做人做事的經驗,對未來在職場上均有莫大幫助。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光點筆記FlashPoint.>公園與生活

 文、攝影/邱秀文  如果,紐約沒有中央公園或舊金山沒有金門公園,那會怎麼樣?許多人可能會說:「難以想像」、「理想家園崩裂了」、「沒法想像城市少了一半心臟,怎麼還會有活力?」、「痛心、痛苦」、「可怕」。  舊金山金門公園面積1017英畝,建於1870年代,雖然秀麗有餘而雄偉不足的公園,如一隻強壯的手臂自太平洋海濱伸進舊金山,是本地人的珍寶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的確,它涵蓋、滿足了人們身心的需要,當然也包括了旅遊者的觀光體驗。在公園內,步行、運動、娛樂、自然生態觀察、植物培育(植物園、大花房)、文化品嚐(博物館、日本茶園)、科學智能(科學館)、餐飲,及各種文教、休閒、公益、社會活動……;只差一座動物園。最近,在園內舉辦的一項表演活動,園方允許可吸大麻,將舊金山的自由、開放精神更加釋放。百餘年前的遠見,不僅造福居民和訪者,同時成就了城市的豐富內涵。  近年,舊金山積極招商,優惠政策招來高科技公司和增進就業及經濟繁榮,可當人口短期由83萬增至88萬,地窄因此更為人稠,招致住房特別緊張。日前新聞報導在舊金山風景區之一阿拉莫方園(AlamoSquare)附近,有人租一個壁櫥住(大概是一個床位),月租一千兩百美元。又如靠近金門公園有一個房間出租,月租三千美元。住宿問題如此高壓,外在舒解壓力的空間更為重要,金門公園的角色,就像日本作家吉田修一的形容,公園散出的人群,如人體散發出大量汗水,輕鬆解放了。公園已不止是魅力,而是現實的重要依靠。  美國作家珍·雅各布斯(JaneJacobs)六0年代出版《美國偉大城市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一書中曾寫到:「公園是變化無常的地方。它們會走向極其受歡迎和極其不受歡迎兩個極端。公園的表現遠遠不能用”簡單”二字來描述。它們可以是城市某些地區賞心悅目的風景,也可以是周邊地區的經濟資源,可惜很少有公園能夠如此。它們可以隨著時間變得更可愛和更有價值,可惜卻是很少有公園表現出這次這樣持續的魅力。」在一個普通市民感受中,舊金山金門公園是上述兩個很少的之一。  如果你身邊有公園,無論大小,有機會趕緊抓時間步入參與、享受吧。

Read More

<校園廣角>德高三好御守迎接新生

德高國小為新生舉辦有趣的迎新活動。(記者施春瑛攝) 德高國小為歡迎小一新生,日前特別在校內德高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以「三好御守-平安幸福學習帶著走」為主題的新生始業活動,並遵循古禮,讓小朋友獻上「束脩」拜師求學,導師也期許一年級新生能快樂、平安、健康的學習,在德高六年裡留下美好的回憶。  德高國小迎新活動首先在校長、主任及拉不拉多犬「拉拉老師」的帶領下,小一新鮮人擊鼓通過象徵勤快、聰明、有禮貌的迎新門,開啟新學習的奇幻旅程,學長姊也以精湛的鼓藝表演歡迎學弟妹加入德高大家庭。校長陳茂盛也接受家長代表的託付書,期待學校能用愛心、耐心教導自己的寶貝,讓他們在這裡能平安、健康、快樂的學習。  接著由德高行政團隊精心規劃了創新活動,每位新生遵循兩千五百年前的古禮,獻上束脩拜師求學(以肉乾代替鹹豬肉,以茶代替一壺酒)、拜師啟蒙接受老師的教誨約束、修養品德、增長學問。  校長陳茂盛、家長會副會長王錕彬也致贈每位小一新生入學禮物以及「三好御守、德高平安福」,「平安福」裡面包含了反霸凌、環保節能減碳、性平、反毒和交通安全、預防登革熱及腸病毒等許多做好自己的秘方,期許學生在德高學習的過程都能平安幸福學習沒煩惱。  典禮結束後,每一位新生還領取聰明蛋,希望學習階段都能頭好壯壯,並發一棵狀元樹,除了希望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像大樹一樣高之外,也希望學生的學習也能夠站在大樹上看得更高、更遠。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暉草堂秋意濃

春暉草堂是位於佳里子龍廟的故居 文、攝影/李憲祈  春暉草堂是我在佳里區子龍廟的故居,也是我的血跡搖籃。家母自18歲來歸,於97高壽仙逝,大約有七十載光陰,都生活在這裡,茹苦含辛生養了四男二女。  我的母親在民國57年至75年期間,因大哥在府城創業,而搬到市區幫忙料理炊事,但仍時常返家小住。民國76年母親帶著罹患肝病的大哥回到故鄉療養,大哥病逝後,她就住在鄉下,一直到90歲時,家父往生五年後,兒孫不忍她獨居祖厝,才接到城裡奉養,我卻於民國百年因工作關係回到故鄉,又錯過陪伴母親的機會。母親於2017年冬被確診罹患胰臟癌,才一個多月便往生佛國淨土,圓滿喪葬禮儀時正逢農曆除夕,我們度過一個沒有歡笑的春節。2018流年不利,年初為高壽的母親送行時,剛屆六旬的內人已被檢查出肺腺癌第四期,同年中秋病逝,一年當中痛失兩位最心愛的女人,真是情何以堪?幸而在純樸的鄉下有童年玩伴、小學同學,甚至青年時期熟識的文友,都提供給我許多療癒的協助。  少年十八二十時,熱愛詩文寫作,當時就認識黃勁連、羊子喬等成名作家,近半世紀後重返故里,便一一尋訪,黃勁連先仔名重文壇,現已退隱山林,就住鄰庄佳里興,老友重逢無限欣喜,更牽引出許多藝文名家,今年母親節前,希望將故居定名為「春暉草堂」,得南瀛水墨書畫家黃明賢老師惠賜墨寶,乃製匾掛牌,自我陶醉一番。2017年因為子龍國小創校一甲子,校方舉辦校友回娘家活動,我們第九屆校友,特召開同學會共襄盛舉,之後有同學提議,成立同窗聯誼會,由事業有成的阿玉伯為召集人,不定期聚會,隨意小酌增進情誼,目前成員近10人,包括最可愛的班花,每次聚會都會準備精緻的美食餐點;還有黑祥,閒時喜海釣,擅烹煮佳餚,因此常在他家聚餐,當然最主要聚會所是阿玉伯的老家,他的公司在台中,故鄉也設生產工廠,每周至少回老家一次,聚餐時都買現成的美食料理,大家邊吃邊飲邊話家常,其樂無比。可惜我還在教養院上夜班,聚會時常無法參加。  今年中秋節到處可見烤肉、餐敘賞月的情景,我們子龍廟社區發展協會由里長兼任理事長,就在廟埕舉辦月光晚會,阿玉伯的家族每年中秋節都有賞月餐會,也邀請老同學參加,我因上班無法參與,經過學甲區看到平日用餐的商家都沒營業,心想只好吃泡麵了,沒料到進了教養院卻見燈火輝煌,董事長、院長、組長與夜班同仁正在燒烤,我自是加入同樂。  中秋節過後,天氣驟然轉涼,春暉草堂早晚秋意漸濃,在屋前的那棵小葉欖仁落葉滿地,黃昏時秋風掃樹枒,蕭蕭瑟瑟,這情境讓我想起宋代歐陽修的<秋聲賦>。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風簷展書讀,悲涼秋聲賦,不知不覺間,泫然欲淚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