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老媽,惜惜!

■巧爾 那天早上,母親獨自到住家附近的診所看抽血檢驗報告,醫師說母親的腎功能檢驗數據退步了…。看診完,母親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許是擔心檢驗指數不太好而導致心神不寧,就在走到接近住家剩幾步腳程的路邊,雙腳不知絆到甚麼整個人趴跌在地面上,許久爬不起來。數分鐘後,對面民宅有人經過,母親拜託對方行個好心,請對方幫助慢慢撐著站了起來,再緩步走回家。 回家發現鼻子有些擦傷,小指頭瘀青,膝蓋破皮又瘀青。在父親協助下,在傷口上了藥,坐定一會兒,第一時間打給同住正在上班的二姊,告知二姊她回家跌倒一事。午後,打電話給住在外縣市的我,說了她看報告的經過,最重要是告訴我看完診在回家路上跌倒導致身體擦傷、瘀青一事。 我趕緊安撫母親,老媽說她沒事了,只是覺得很倒楣啦 !我跟母親說:到家裡二樓的佛堂去跟菩薩說說話,幫自己收收驚。她說:跌過了,就過運了。 我了解母親的個性,她的心裡住著一位小女孩。母親雖然是外婆孩子中唯一的女兒,但那個時代重男輕女,她到現在都還常抱怨外婆不疼她,她六歲時就要背著小舅舅做其他家事,未滿十歲時,每天一大清早,兄弟們都還在睡夢中,她就要起床煮稀飯備早餐給要出門做生意的外公吃,有時外婆不滿意,就毫不留情往母親大腿擰了下去,完全沒有疼惜她的情意。母親內心那個渴望被疼愛的小女孩的心情,從來沒有被滿足過。 安撫母親一陣子,我才放下電話,便趕緊用line通知其他姊妹們,下班回家有空時,打個電話跟母親說說話,安慰母親跌倒受驚嚇的心情。何況老人囝仔性,老小,老小,要滿足老媽內心那個渴望被疼愛的小女孩的心情。 老媽,惜惜!免驚!免驚!

Read More

<中華副刊>讀冊

■晴美 我一直監視著爸爸,從他洗完澡後就一直盯著他,上次不小心讓他溜走,這次一定要緊緊地看牢。果然,他漫不經心地收拾了幾本武俠小說,輕鬆地往外走,我迅速穿上鞋子,偷偷地跟在後頭。但接連幾次突擊後,爸爸也有了警覺,走沒幾步,他就迅速回頭,「妳又夠綴過來?」他瞪著我,我低著頭撅著嘴不出聲。 他無可奈何地示意我走前面,在後面叨唸著「妳一日到暗害我被妳阿母罵,攏讀國小啊還嘸好好讀冊。」我裝作沒聽見,快步走向爸爸的目的地、我心中的天堂--漫畫書店。看到書店後我跑了起來,衝進店裡在書櫃間快速翻找。等到爸爸走進來時,已經選好一本,我拿著書哀求他「一本就好了,讓我看一本」,爸爸不曾拒絕我,他會幫我付兩塊錢給老闆。 爸爸總是在店裡慢慢地找武俠小說,而我總是坐在板凳上快快地看漫畫,我看得很快,擔心萬一讓爸爸等太久,下次他就不會讓我來了,有時看得太快了,他還會責備我「哪會看之這麼緊?一定是凊采翻翻,浪費我俟錢。」 回家的路上,爸爸會牽著我慢慢走,他總會問我「好看嗎?」,而我總是回答「好看啊!」進家門前為了不讓媽媽發現,他會鬆開我的手,讓我躲躲閃閃地先溜進去,他會晚個一分鐘裝做若無其事地進門。 爸爸總是在看武俠小說,不管是睡前或蹲馬桶的時候,我總是在看漫畫,不管是放學後或蹲馬桶的時候。媽媽很生氣,她總是罵我們「序大無好樣,序細討和尚」,她認為都是因為爸爸整天看雜書,才會讓我跟著整天看漫畫。 後來,爸爸似乎也覺得我一直看漫畫是不行的,他教我怎麼搭公車,帶我去兒童圖書館,幫我辦借書證,第一次進圖書館時,那數量巨大的藏書,讓我目瞪口呆,一本書就有一個故事,從此我幾乎每個假日都待在圖書館裡。但爸爸並沒有如願地甩掉我,只要一有機會,我還是會跟他去漫畫書店,他找他的小說,我看我的漫畫,然後再一起回家被媽媽罵。 長大後,我著迷於翻譯文學,一日,我隨手將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惡童日記》放在客廳,爸爸看得津津有味還追問我續集,我才發現只有國小畢業的爸爸或許只是沒有想到去接觸不同種類的書,而不是只愛看武俠小說而已。那時候我自詡是文青,買了很多書,我特許爸爸可以自由進出我房間,挑選他想看的書,爸爸很高興,看起來似乎覬覦我的書很久了。 不知道是不是父女連心,我們看書的品味很相似,都?好奇幻、驚悚,我的書大部份爸爸都很喜歡,不管是《奇風歲月》或《黑暗之家》他都看得很投入,尤其是《哈利波特》,他幾乎跟我一樣著迷。每次爸爸拿書還我,我就會像小時候他問我一樣,問他好看嗎?而爸爸的回答有兩種,「好看」或是「看嘸」。

Read More

<社論>蔡政府口惠實不至,恐難拉抬經濟低迷

根據勞動部公布的最新數據,無薪假人數持續攀升,創下今年新高,企業計劃解僱人數則為歷年同期次高。儘管這些經濟警訊一再鈴鈴作響,但蔡政府卻依舊安之若素,仍以台商回流自豪;蔡政府更以選舉語言,反指馬英九執政時期的經濟政策跳票。持平而論,蔡政府執政至今的經濟政策大多口惠而實不至,倘若不立即改採具有實質效應的政策,恐難拉抬低迷的經濟。 台灣的經濟到底好不好?蔡政府以台商回流已突破五千億美元而沾沾自喜,此外再也提不出任何亮眼政績。究其實,一般民眾對於看得懂的進出口金額直直落、無薪假或企業計劃解僱人數攀升、景氣燈號低迷等現象更為有感。 況且,儘管台商資金回流,但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日前仍指出,有關於台商回流的問題,倘若政府能夠儘快解決台商缺電、缺地等疑慮,基本上會加速台商回流。亦即,蔡政府誇口的台商資金回流,依舊受限於五缺問題,也反映這兩、三年來蔡政府解決五缺問題的效果未獲許多台商認同。 另一方面,固然台商資金回流已突破五千億元;但是,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第二季為止,國際收支當中的金融帳部分已連續三十六季呈現淨流出(即所謂「資金外流」),金額約達四千四百二十七億美元。蔡政府可曾思考:為何這麼龐大的台灣資金寧願選擇流向海外,而不願留在台灣拚經濟? 除了台商回流之外,蔡政府也動輒以今年台灣對美國進出口上升而「報喜」。的確,根據財政部的統計,今年一至七月台灣對美國的進出口年增率分別創下近十五年、十三年新高,去年台灣對美國進出口規模亦屬歷史新高。但是,問題在於,美國是台灣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也是第三大進口市場,台灣對其他貿易夥伴的表現呢?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今年一至七月台灣對主要國家/地區的出口金額年減百分之三,進口年減百分之零點八。 其中,對出口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百分之八,對出口第二大貿易夥伴東協出口年減百分之九點二;對進口第一大夥伴「中國大陸與香港」進口年增百分之三點六(去年全年為年增百分之七點一),對進口第二大夥伴日本進口年減百分之五點二(去年全年為年增百分之五點二)。 從這些數據來看,雖然台灣對美國進出口表現暢旺,但整體而言仍受到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衝擊。蔡政府只看對美進出口表現,絕對是「見樹不見林」的典型報喜不報憂。 再者,面對國內觀光旅遊業者經營日益艱困,蔡政府祭出的政策是補助、補助、再補助,以至於交通部觀光局被譏為「補助局」。但是,旅遊業者直言,這種補助對業者而言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造成困擾,甚至有旅遊業者認為補助政策根本是「選舉前的買票措施」。 另外,對於兩百元夜市消費券,民眾憂心行政作業流程一堆而心存觀望。二00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時,馬政府發放消費券,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批評是「煙火式政策」;如今蔡政府也大發消費券、電子禮券、折價券,這些算不算是「放煙火」? 若干政治問題的成敗優劣涉及每個人的價值判斷,因而經常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見仁見智;但是,經濟表現卻有數據作為佐證,經濟政策的利弊得失亦可客觀探討。面對美陸貿易戰、英國脫歐等經濟利空因素,蔡政府不應繼續含糊以對,否則受害的是台灣民眾。

Read More

基隆萬人健走 明天大會師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108年國民體育日全國萬人健走大會師即將在7日盛大舉行,活動當天將從碧砂漁港出發健走至潮境公園,主辦單位並準備機車、變速腳踏車等多項好康大獎,歡迎來自各縣市的健走好手來到基隆共襄盛舉。 108年的國民體育日臺灣體育總會將會場拉到基隆,7日上午8時整在碧砂漁港前大會師,將有來自全國各縣市甚至是金門、澎湖、馬祖的上萬健走好手到基隆,今年路線從碧砂漁港出發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再到潮境公園折返。 臺灣體育總會理事長鄭錦洲說,全國萬人健走大會師活動目前已有來自台澎金馬的好朋友組隊參加,基隆市政府交通旅遊處也特別準備觀光DM、旅館住宿目錄以及一日遊、二日遊的遊程提供給參與活動的好朋友們提前規劃行程,在健走活動後可以到基隆好玩、好吃的地方看美景、吃美食,歡迎全國22縣市的好朋友們一起來運動健身,同時也將海洋城市─基隆行銷出去。 主辦單位除了準備LED燈紀念獎品之外,還籌募包括6部三陽機車、120台變速腳踏車、保溫瓶以及可量測步數、步行距離、熱量消耗與時間等多功能運動手錶的豐富獎項,希望大家一起來運動、中大獎!

Read More

接下廣播金鐘主持棒 李千那:腿軟

中央社/台北5日電 廣播金鐘獎今天公布主持人,由藝人侯昌明、李千那接下主持棒。首次主持大型典禮的李千那,縱使心情緊張,但還是接下任務,她說希望打破框架多嘗試。 廣播金鐘獎今年由侯昌明、李千那聯手主持,侯昌明本來就是廣播金鐘獎的主持人,早有經驗;但首次主持的李千那,坦言接下主持工作後,當下有點腿軟。 李千那表示,因這是沒有嘗試過的事,所以心裡很緊張,為了臨場而做了許多準備,也去請教前輩黃子佼,「佼哥給了最基本的建議,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只要做好準備,不用像諧星一樣搞笑,做好該做的功課」。 李千那也說,「廣播要做的功課,比電視更多」,強調廣播有幾百集,根本不可能全部聽完,只能盡力而為。 李千那坦言,會接下主持棒,是希望能在職業上有不一樣的突破,不希望其他人覺得她只會唱歌,「我希望大家想到李千那,是可以做任何事的」。 「第54屆廣播金鐘獎」將於9月28日於國父紀念館舉行,觀眾可透過三立都會台、三立綜合台(MOD)收看直播;好事聯播網則可收聽廣播直播。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菊花香洗髮精

■阿尚 去年從台南搬到台北時,我從家裡帶了一罐菊花香味的洗髮精。原本這是媽媽要用的。要上台北的前一晚,媽媽提醒我要把洗髮精帶上,我說洗髮精到處都買得到,何必一定要帶呢?但媽媽很堅持,她說出門在外,省點錢總是好的,既然家裡已經有了就帶去用。 隔天,我故意沒拿洗髮精,媽媽發現了,特地跑到樓上把洗髮精放到車上。那天父母開著載滿行李的小轎車,帶著我到台北的租屋安頓一切,他們還當我是剛要到大學唸書,邊幫我整理房間,邊叮嚀我一些該注意的生活習慣,其實我已經在外租屋生活十多年,早就可以自己處理各種生活事。離開前,我看見媽媽小心翼翼的幫我把洗髮精放在浴缸尾端的平台上。 一開始在台北的生活不是很順利,我不喜歡台北的綿綿細雨,潮濕的氣味。新工作充滿了挑戰與壓力,我心情常常悶悶的。到超市買生活用品時也才發現在家可以無限使用的東西如咖啡包、茶葉包、洗衣精、衛生紙、肥皂等等,在這裡都要用戶頭裡那餘額不多的金錢來換。此時,我才體會到媽媽當時堅持要我帶洗髮精上台北的用意。 我的洗髮精用量不太多,每天大概壓半下即可把頭髮洗乾淨,連浴室都充滿了淡淡的菊花香。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洗髮精容量慢慢地減少,剩下三分之二的時候,我剛完成了試用期簡報。剩下一半的時候,我結束了經手的第一個產品客製案。又過了一陣子,我終於完成了在新公司的第一項跨部門任務,也算是習慣了新工作的步調與在台北的生活。 有一天,當我發現洗髮精只剩下約莫一公分高度的時候,心中突然悶悶的,有些不捨,也許我在這幾個月當中,已經習慣了每次使用它時候,就彷彿自己還在台南一樣。 我開始減少了洗髮精的用量,從壓二分之一下改成輕輕的點一下,希望能夠延長這罐洗髮精的壽命,讓它能夠繼續陪伴我。但剩餘的容量終究還是從瓶子中一點一滴地消逝,最後連壓頭的管子內的殘餘液體沒了。那天,距離我搬到台北生活已十個月了,我不得已去買了一罐新的洗髮精,空罐子放在新的洗髮精旁邊。至今,我仍是捨不得把它丟掉。

Read More

<社論>蔡英文空洞的台灣價值,再現空心菜本色

去年年初以來,蔡總統和台北市長柯文哲屢次針對「台灣價值」相互詰問,這場口水仗一打一年多,兩人似乎樂此不疲。然而,回顧這場口水仗的歷程,以總統高度提出此一名詞的蔡英文,卻始終無法具體回答自己率先提出的問題,導致台灣民眾霧裡開花。質言之,蔡總統對於「台灣價值」的空洞陳述,恰巧再度暴露她「空心菜」的本色。 這場「台灣價值」口水仗,最早是去年一月二十二日蔡總統接受媒體專訪,要求柯P再次確認「台灣價值」,讓民進黨支持者認可。次日民進黨籍前立委林濁水呼籲蔡總統先說說自己的「台灣價值」,讓台灣民眾檢驗柯P。之後,何謂「台灣價值」成為朝野政黨或政治人物各抒己見的話題,近日柯P更連番要求蔡總統說明「台灣價值」。 到底何謂「台灣價值」?大綠、小綠說出的「台灣價值」,大多屬於「國家認同」的層次。例如,姚嘉文認為台灣價值是主權獨立、住民自決;陳菊主張,民進黨的台灣價值就是台灣的主權與自由;徐永明對於台灣價值的說法,儼然係指將領土變更與正名制憲納入《公民投票法》;游盈隆認為,堅持台灣價值即應回歸《台灣前途決議文》,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勇敢實現「台灣夢」。 大綠、小綠的這些有關於「台灣價值」的說法,大致不脫過去綠營的主張,毫無新意,只是以「台灣價值」的名義加以重新包裝;而且所謂台灣主權獨立、揚棄一個中國主張皆牴觸中華民國憲法架構,領土變更與正名制憲更在陳水扁執政時已被證明為不可行。 而一年多來蔡英文對於「台灣價值」的說法,僅只於「台灣價值除了台灣主體意識外,照顧年輕人的居住權利也是台灣價值」;直到八月底蔡總統才說,她的台灣價值「已經展現在我很多不同的政策跟事務的處理」,而這些政策包括她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回應、對反送中的態度,以及國防事務。 倘若檢驗蔡總統的說法,不難發現這些陳述含混而空洞。例如,何謂「台灣主體意識」?如果蔣經國故總統說的「我是台灣人,我也是中國人」屬於「台灣主體意識」,何以蔡總統和綠營動輒對也說過「我認同台灣,我是台灣人」的馬前總統扣上紅帽子、說他「賣台」?倘若已自認為是台灣人卻仍非「台灣主體意識」,請問蔡總統,如何才算具有「台灣主體意識」? 其次,如果蔡總統的「台灣價值」已展現在她的政策,那麼,她背棄政府的承諾、大砍軍公教年金算不算「台灣價值」?蔡政府胡亂修正《勞基法》讓勞資雙方同受其害算不算「台灣價值」?她執政後已丟失五個邦交國算不算「台灣價值」?截至七月外銷訂單已連九黑算不算「台灣價值」? 至於讓蔡總統民調支持度回升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但僅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片面說法,國民黨也多次重申反對一國兩制;連月來的香港反送中抗爭,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天又再度重申「不樂見香港的抗爭情勢不可收拾」、「不認同以暴力方式處理群眾運動」等立場。換言之,反對一國兩制、反對暴力處理反送中確屬「台灣價值」,但此一價值卻是大多數台灣民眾的共識,並非蔡總統所獨有。至於提升國防能力,中華民國歷任總統皆曾大力推動,更何況蔡英文還曾將「國防部」羞辱為「國防布」,難道她的「台灣價值」也會轉彎? 總歸一句,所謂「台灣價值」,不過就是蔡英文以空洞話術爭取選票的伎倆罷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這是「理想的我」啊! --諾貝爾獎和藝文書

作者:田口久美子  譯者:顏雪雪 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發表日,我和負責藝文書的小海(勝間)裕美說,去年應該是十號發表吧,不知道已經是第幾年了,大家仍持續在議論說今年一定是村上春樹。 小海幫我回憶道:「《1Q84》(新潮社)上冊出的那年,我們還準備了『賀!村上春樹勇奪諾貝爾文學獎』的書區呢。」 這麼說來是二○○九年吧,那時做的看板也沒用到,如今已是第四個年頭了。為了製作那個書區,我們不斷重複「預先下訂村上書」的作業,文庫本和單行本合起來總計是相當龐大的數字呢。 在第一年的時候,我們有如下對話。 我說:「我們來預先下訂吧,即使沒有得到諾貝爾獎,因為是村上,所以庫存還是賣得出去。」 小海說:「但應該已經到極限了吧?村上是賣了不知道幾百萬本的最暢銷作家,就算得了諾貝爾獎還會再大賣嗎?」 「會再大賣喔。大江(健三郎)得獎的時候也是,超驚人的,每個人都說要買那本,不知不覺間就賣光了。諾貝爾獎是特別的,因為至今為止還沒讀過的人會跑來讀,比起讀過的人,還沒讀過的人佔大多數。仔細想想日本的人口吧,而且看過他書的人也會來買漏讀的那本。」 那時若有老員工在一旁的話,一定會說沒錯、沒錯,因此打開大江那時的話題。但無論怎麼說,因為淳久堂池袋店是一九九七年開店(大江得獎是一九九四年),我也只能孤軍奮戰。 大江得獎時,我人還在前公司(LIBRO池袋店),但其實事前沒什麼騷動,等大家注意到,大江已經得獎了。不,雖然可能有些傳聞,但大家猜測「不會那麼賣」,所以就放空了。公布得獎的隔天早上,我們才將店裡的庫存集中起來製作一個專區,接著反覆打電話給出版社,為了採購大江的書四處奔走,讓我印象深刻。一直斷貨,接連沒書賣的情況,我不想再經歷第二次了。 可以說很多書店都是這樣吧,今年不知道是第幾年了,每當「今年一定是村上」的謠言不脛而走時,書店的訂單就會如雪片般飛到新潮社、講談社、文藝春秋等大型藝文書出版商。 雖然是傳聞,不過聽說村上已經七年都是候補人選了,想必村上要保持心情平靜也是很辛苦,但是他不懈怠地一直寫,《1Q84》同樣也是暢銷排行榜中的一員,他一定希望自己一直是符合諾貝爾得獎資格的作家。 前幾天我讀了吉本芭娜娜的《走在人生的旅途上2》(N H K出版,二○一二年),裡頭寫著當她上了暢銷排行榜時不得了的體驗。像我這種「佔據出版一角」的人類,也只會輕鬆地想說:「暢銷作家,版稅一定很驚人!」但實情卻像烈火地獄一般。內容有點長,我在此引用其中一段: 「幾乎沒有人站在我這邊(中略)感覺快要發瘋。 雖然得到了錢,但全都拿去繳了稅金,而且跟我借錢的人源源不絕,才25歲的我,感受到同行和編輯露骨的嫉妒。」 這大概給她之後的人生與小說很大的影響吧,「不過我一輩子不會忘記那時誠摯地陪伴在我身邊的人」這是芭娜娜的品德,我對她能夠堅強克服「有一位偉大的父親吉本隆明的青春時代,以及像暴風雨般四面楚歌的時代」感到佩服不已。 她和三砂千鶴的對談集《女子的基因》(亞紀書房,二○一三年)中曾這樣說道:「我不認為自己是位嚴謹的小說家,(中略)若真要說起來,我比較像是某種心理治療師吧。」嗯,雖然讀了她「其後的作品」後,我十分同意這段話,但對於本人真的這樣說,感到十分感慨,心理治療師啊。我也擅自拿了她的父親隆明先生做對比,她父親有某種求道者的感覺。 當我一邊讀芭娜娜的作品,會一邊覺得奇怪,這個好像在哪裡看過,似乎村上春樹的文章也寫過很類似的東西─我這樣想著,將家裡翻箱倒櫃,最後我還是對雙層的書櫃和散亂在床上的書堆投降,只能等到上班時,趁休息時間在書店整齊的書櫃中尋找。 「大概是這本吧。」我買了《遠方的鼓聲》(講談社,一九九○年),這種時候在書店上班就很方便。我有很多書都是重複購入,家裡的書已經變得像山那麼高了。 有了,有了,村上在歐洲寫下《挪威的森林》(講談社,一九八七年),當他回日本時曾寫下這段話: 「因為《挪威的森林》賣了無數本,我感到變得十分孤獨,我也感到自己被大家憎恨與厭惡。」 雖然我想說,應該有別的書更直接地寫出這種被「擊垮」的經驗,但這篇文章已經十分傳神了,他繼續寫道: 「但是作為一位寫小說的人類,能夠好好地振作,恐怕都是因為我終於翻完了提姆.奧布萊恩的小說《原子時代》。」 村上在翻譯的領域中才重新振作了起來,翻譯是一個不和外界交流的工作。這麼說來,前幾天我看到橫山秀夫先生,他和藹可親地說:「七年不見的作家復歸了。」在他出版暢銷書《半自白》(講談社,二○○二年)後不久,他就得了憂鬱症。當時他的直木獎訣別宣言也造成社會轟動,蔚為話題,想必承受了不少壓力。 「一年裡我每天都在除草。」他終於克服了一座高山,露出清爽的笑顏。 「變成暢銷作家」就改變了人生。但是暢銷作家多的是,例如司馬遼太郎又是如何呢?不過不管怎樣,這些克服難關的作家活下來都是因為「真的有想要寫的東西」。 「村上為何不在日本舉辦簽書會呢?」小海說。我深有同感,我以前覺得他大概是討厭簽書會吧,但是他在國外就很積極地舉辦簽書會或演講。 「他一定是討厭日本。」小海又說。我是不清楚這部分,但是如果讀他的小說,會感覺對村上春樹來說,日本不是喜歡還是討厭的問題,這和二選一的選擇題是不同次元的東西。單純推測的話,他打從心裡不想和旁人親近吧。與其說他「不從事」三人以上的團體行動,不如說他「做不到」,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在作品裡。反過來說,這也是他受歡迎的原因也說不定。 更重要的是,村上曾輕輕帶過說,因為他不是特別的人,如果大家知道真實的他是什麼模樣應該會很失望,所以他不在人前說話。(出自《每天早上為做夢而醒》,文藝春秋,二○一二年),而且在這本書中出現好幾次他認真談小說寫法的文章,我不知道除了他以外的作家,誰會這樣熱心地談自己的創作方法。 例如像這樣: 「我的小說也是將自己心中的抽屜一個個打開,整理該整理的東西,取出能呼喚人們產生共鳴的,用文字表現出來,塑造成可以給人們看的形式。」 他很常鑽入自己內心裡面:「書寫的時候,我會潛入自己精神的深處。」他是在「那個深處」,將故事按照每個抽屜分類,然後等待它們成形為小說?而那個「故事的形狀」多半是許多事物的積累,像是從小讀的兒童文學、日本或海外的現代文學、古典文學、次文化,從小聽的音樂,看的電影。與其說是創作小說,他更像是為了向下挖掘而「不外出」的作家,在休息時間(為了寫小說)持續跑步的作家,就像是高倉健。 這幾年,每到諾貝爾獎頒獎時,我就會想著這些有的沒的,明年一定也是這樣吧。(本文係馬可孛羅即將出版之《書店不屈宣言》精采摘文)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生活中閱讀>上癮怎麼辦?《渴求的心靈》

■蘇惠昭 第一次發現自己臉書上癮,是在某天半夜醒來時。 半夜忽然驚醒,幾乎沒有半秒遲疑,我抓起擺在床邊充電的手機,檢查白天po的照片有多少朋友回應,順便看看有無新的訊息進來。亞馬遜大火、石虎路殺、郭柯王三結義,這些都是我半夜滑臉書接收到的資訊。我很不想承認自己上癮,畢竟我從不自拍,也不會把個人生活暴露在臉書以討拍,尋求讚聲,我僅僅是上傳我拍的照片,野花和野鳥,但臉書確實成為我認真拍照的動力之一,我渴望分享,被讚美(「哇,拍得真美!」),也不想錯過同好的作品,於是加入N個相關社團,這些社團的存在,最大功能是挑起「為什麼誰誰誰可以拍到這個或那個?」之類的問號,於是你陷入焦躁、緊迫感上升,永遠在比較與不滿足,時而氣餒時而興奮,就算夜深人靜,大腦依然很不平靜,很疲勞。 除此之外,我也會偶發性的追劇,因為記取曾經熬夜看韓劇導致帶狀泡疹的教訓,我變得格外謹慎,規定自己一不能一劇接著一劇,而且一天只能看三集,其實這也是自欺欺人,16集的「羅曼史識別冊附錄」我根本是三天就完食。 我到底怎麼了?或者說,手機以及串流平台為何讓我變成了一個不同於從前的我?看起來更豐足,卻更時常感到飢餓;自以為很快樂,但沮喪的時候也更多。最麻煩的是,紙本閱讀的時間被掠奪了。 《渴求的心靈》回答了問題,也提出解方。 作者賈德森布魯爾是一位專研成癮性精神醫學的精神科醫師,並致力於以正念靜觀訓練協助成癮患者。不只是手機,韓劇,生而為人,他說幾乎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癮,菸、酒、毒品當然很容易理解,但「思考上癮」、「分心上癮」、「為愛上癮」、「自我上癮」,對我來說就很奇妙了。 覺得任何事情和自己都有關係,或者以為全世界都在看著自己,這是一種癮;凡事分析、思考、銓釋,這也是一種癮,這兩種癮都馬上讓我聯想起某些人。為何會成癮?賈德森認為主要是因為個體受到某種刺激之後,所因應的行為,產生了某種獎勵作用--以我來說,就是臉書上的讚和回應,受到獎勵會刺激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 撇開大腦結構這種太專業的知識不談,一個簡單的結論是,我們的心靈被渴求,以及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綁架人生的癮頭所形塑,形成慣性反應;我們也被制約成,當大腦中的多巴胺濃度提高時所產生的感覺就叫做快樂,多巴胺是一種大腦的酬償物質,但是往促進多巴胺分泌的獎勵前進,賈德森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幸福」,我似乎可以理解,因為不斷的追求獎勵,我已經不再是那個過去完滿知足,和諧平靜的我。我被綁架了。 至少我覺察到這樣的身心狀態,至於能不能夠透過正念療法,跳脫大腦制約與人類本性的掌控,踏出戒除手機的第一步,我願努力一試。

Read More

不敵頭號種子 王齊麟程琪雅首輪止步

中央社/台北3日電 台北羽球公開賽今天在小巨蛋點燃戰火,地主混雙組合王齊麟、程琪雅首輪強碰頭號種子的馬來西亞組合陳炳順、吳柳螢,以21比17、11比21、11比21吞敗。 台北羽球公開賽今天首日先進行資格賽,共有13組台將晉級,下午3時起展開混雙會內賽賽程,台將由世界排名第36的王齊麟、程琪雅打頭陣,迎戰曾在今年泰國羽球大師賽、紐西蘭羽球公開賽奪冠的馬來西亞組合陳炳順、吳柳螢。 雙方開賽一路比分互咬,王齊麟、程琪雅在13比14落後時,連搶3分超前,儘管兩度被對手追成1分差,但「王程配」頂住壓力,以21比17拿下首局。 馬來西亞組合第2、3局迅速調整好節奏,扭轉比賽局面,「王程配」一路落後,最終無力反擊,後續連2局以11比21大比分吞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