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里預測後疫情時代全球碼頭能力按每年2.4%增速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德魯里發佈《全球貨櫃碼頭營商年度回顧與預測》報告分析,在後疫情時代,全球貨櫃航運貿易復甦提振全球碼頭吞吐能力發展,預計將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長,至2026年達到13.8億TEU。 然而不斷惡化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局勢導致對貨物需求前景有所下調,2025年貨櫃港口利用率預計將下降至70%,而去年的預測值為75%。 報告指出,儘管大多數(約70%)碼頭營商的投資計畫仍集中在現有碼頭上,但新建碼頭項目的數量明顯增加-至2026年,CMA Terminals、Hutchison和TIL的新建港口吞吐能力預計都將增加400萬TEU甚至更多。德魯里認為,碼頭營商對新建碼頭項目興趣重燃,表明市場對未來前景的信心有所增強,而對於CMA Terminals和TIL這類營商,可以從CMA CGM和MSC一定數量的貨櫃會使其比非承運人附屬的營商更具優勢。 分析指出,去(2021)年全球供應鏈擁堵導致貨物滯留港口時間增加,產生額外的倉儲費用,使碼頭營商的收入在吞吐量恢復所帶來增長水準上進一步提升。儘管港口生產效率普遍下降,但港口擁堵似乎並沒有對其財務業績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為止,部分收入增長(例如超時收費、倉儲費)足以抵消擁堵帶來的額外營運成本,為因應新冠疫情而實施的持續成本控制措施對利潤率產生積極影響,一旦全球供應鏈擁堵的情況得到緩解,隨著港口滯留時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港口收入回落的風險就會增加。 2021年德魯里定義的全球碼頭營商的公司數量從21家下降到20家,其中K Line因在2020年第四季出售其美國業務後,不再視為“全球碼頭營商”。而這20家公司,權益吞吐量(即按股權調整後的吞吐量)增長為7%,略高於2021增長6.8%的記錄,這些營商處理了超過48%的全球港口吞吐量(按股權調整),與2020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報告中以APM Terminals權益吞吐量增長量最大,比前期增長470萬TEU(10.3%)。

Read More

陸船廠八月份接單扳回一城前八月訂單量重奪世界第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連續三個月遭韓國船廠壓制的中國大陸造船業上(八)月終於扳回一城,當月份接單量以54%市場佔有率超過韓國,前八月訂單量重奪第一,手持訂單量也再次超過韓國位居世界第一。 克拉克森發佈統計指出,今年八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1艘、188萬修正總噸(CGT),其中大陸船廠以35艘、102萬CGT,市場佔有率54%取得領先,韓國船廠承接12艘、76萬CGT,市場佔有率41%居次,日本僅以兩艘五萬CGT,市場佔有率2%殿後。 累計今年一至八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量為2768萬CGT,其中大陸船廠承接475艘、1235萬CGT,市場佔有率45%位居第一,韓國承接216艘、1192萬CGT,市場佔有率43%居次席,日本承接77艘、195萬CGT,市場佔有率7%,位居第三。 據瞭解,韓國造船業的主力船型14萬立方米以上大型LNG船在八月份繼續呈現良好的接單態勢,囊括當月全部八艘LNG船訂單,但承接其他船型訂單減少,以致接單量由大陸船廠逆轉勝。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八月全球累計成交LNG船111艘,其中韓國承接83艘,佔有率高達75%,韓國船廠在高附加值船接單保持優勢。 克拉克森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底,全球手持訂單量比七月底增加三萬CGT,達到1.276億CGT。大陸船廠以4362萬CGT,市場佔有率42%,持續位居榜首;韓國3597萬CGT,市場佔有率35%緊隨其後。與去年同期相比,韓國手持訂單量增加745萬CGT,增幅為 26%, 462萬CGT,增幅12%。

Read More

前八月大陸進出口貿易維持一成增幅順差擴大56.7%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中共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比去(2021)年同期維持一成增幅。 中共海關統計,今年前八個月大陸進出口總值為27.3兆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1%,其中出口佔15.48兆元增長14.2%,進口11.82兆元增長5.2%,貿易順差3.66兆元比去年同期擴大58.2%。按美元計價,前八個月進出口總值4.19兆美元增長9.5%,其中出口2.38兆美元增長13.5%,進口1.81兆美元增長4.6%,貿易順差5605.2億美元亦擴大56.7%。 以八月份單月來看,當月進出口總值3.71兆元人民幣增長8.6%,其中出口2.12兆元增長11.8%,進口1.59兆元增長4.6%,貿易順差5359.1億元擴大40.4%。按美元計價,八月份進出口總值5504.5億美元增長4.1%,其中出口3149.2億美元增長7.1%,進口2355.3億美元僅增長0.3%,貿易順差793.9億美元仍擴大34.1%。 統計分析,一般貿易進出口兩位數增長、比重提升。前八個月大陸一般貿易進出口17.55兆元人民增長14.1%,佔其外貿總值的64.3%,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96兆元增長20.1%,進口7.59兆元增長7%。同時期加工貿易進出口5.48兆元增長3.5%佔20.1%,其中出口3.46兆元增長5.1%,進口2.02兆元增長0.9%。此外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3.33兆元增長9%,其中出口1.26兆元增長13.7%,進口2.07兆元增長6.3%。

Read More

達飛加速能源轉型設立十五億美元能源專項基金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依據日前達飛集團宣布加速能源轉型設立十五億美元能源專項基金(Special Fund for Energies),該基金將從2022年十月開始由專門團隊管理。 達飛設立能源特別基金提供為期五年、十五億美元的預算支援加速能源轉型,至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達飛表示,能源專項基金將用於投資支持新燃料的工業生產,達飛海運、陸路、空運,以及港口和物流服務等方面的低碳解決方案。對於新基金的設立,達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odolphe Saade表示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保護環境,這是達飛的信念和策略核心,當前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該公司有責任採取更多措施並加快行動,此次新設立的基金將使其對創新項目進行更多投資加速脫碳進程。 達飛的能源轉型基金將主要圍繞以下四個重點領域開展業務: 一-支援可再生燃料的開發和生產。目前達飛正通過使用液化天然氣(LNG)作為過渡性燃料,來應對氣候變化。與此同時,也在探索可再生燃料的解決方案,該基金有兩方面任務,其一推動生物燃料、生物甲烷、電子甲烷、無碳甲醇和其他替代燃料的規模化生產,其二確保燃料的產量能夠滿足達飛的業務需要,並與具有技術優勢和專業優勢的主要工業集團、投資基金或有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進行合作。 二-加快港口碼頭、倉庫和卡車車隊的脫碳進程。達飛在全球經營著700多個倉庫和約50個港口碼頭。達飛致力於使這些港口設施能夠產生足夠的無碳電力(風能、太陽能、生物質燃料、氫燃料),從而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三-支持、試驗和啟動處於創新前沿的專案。長期以來,達飛一直參與並支持創新專案的試驗和開發。在此之前曾與能源公司Energy Observer聯手,將氫能源打造成為“明日能源”之一,以實現更大規模的無碳海運,特別是短距離海運。達飛還決定收購致力於“可持續航運”的船公司Neoline的股份。據悉,Neoline將於2024年底前,在跨大西洋航線上運營風帆動力貨船。此外,達飛的研發團隊將繼續優化大型貨櫃船設計,致力於開發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提高海運、陸路和空運的能源效率。 四-追求節能,提高日常辦公的能源效率。達飛辦公樓將實施建築能源管理計畫,減少能源消耗,同時使能源組合多樣化,包括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海水迴圈等。達飛表示,該基金將從2022年10月開始由專門團隊管理,該團隊彙集優秀的工程師、能源專家、財務分析師和專案經理。作為一個涵蓋達飛所有業務和部門的跨職能組織,此一基金將指導達飛制定更多的低碳解決方案,進而加快該公司總體策略實施。

Read More

期交所縱橫期海大專院校模擬交易競賽 9月12日起接受報名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使校園年輕人可藉由模擬交易,增進期貨專業知識並瞭解期貨交易風險控管之重要性,期交所自去(110)年起開辦大專院校模擬交易競賽,今(111)年賡續辦理並分上、下半年辦理兩階段活動,第一階段活動共吸引300隊、逾1千位學生組隊報名參賽,賽況激烈;第二階段活動於9月12日至10月7日受理報名,10月17日至12月21日展開競賽,歡迎大專院校師生踴躍報名參賽。期交所舉辦本次競賽亦為響應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與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合辦「世界投資者週」(World Investor Week)之「金融知識普及敲鐘」活動(Ring the Bell for Financial Literacy),期能提升各界對投資人教育之重視。 本活動參賽對象為國內大專院校在學學生,由老師指導推薦、學生組隊方式參賽,接受報名隊數上限為300隊,每所學校參賽上限為25隊。競賽模擬交易平台使用期交所虛擬交易所,行情報價採即時行情模式,具保證金追繳及平倉機制。每個參賽隊伍起始資金新臺幣200萬元,競賽商品為期交所4大主力商品:臺股期貨、小型臺指期貨、臺指選擇權及股票期貨,並限週契約、近月及次近月契約,其中臺指選擇權限交易價平一定檔數序列,股票期貨限特定造市標的之近月契約。依據競賽辦法,「競賽獎」將自有完整交易四大類競賽商品、交易天數達競賽期間交易日三分之一及有繳交心得報告之參賽隊伍中,先取正報酬隊伍之「夏普比率」前60名,再依「累積報酬率」由高至低排序取前20名,獲頒團體獎金6萬元~6千元,指導老師獎金3萬元~3千元。另為鼓勵參賽同學積極參與交易,學習期貨交易技能,另設有「好學獎」,將於競賽活動結束後,自有參與交易及有繳交心得報告之參賽隊伍隊員(學生)中隨機抽出50名,每名可獲7-ELEVEN購物金500元。 為讓參賽同學更加瞭解本活動辦法內容及虛擬交易所功能操作,期交所訂於9月22日至27日舉辦校園線上講座4場次(北、中、南及東各1場,優先開放該地區學生報名),除宣傳本活動外,將播放輕鬆有趣的防詐騙宣導影片,強化年輕人防範金融詐騙之風險意識。此外,每場次Q&A交流時段同學可透過線上會議軟體留言發問,期交所每場次都有準備25個7-ELEVEN 100元購物金,提供予現場發問及有填寫問卷同學。報名線上校園講座請至期交所網站「教育宣導報名及活動專區/111年縱橫期海Trader就是你-大專院校模擬交易競賽Part2暨預防金融詐騙校園宣導講座」辦理,欲報從速,以免向隅。 本競賽活動辦法業發函各大專院校,活動網站專區訂9月12日上線,網址https://www.taifex.com.tw/eventTryTryp4/index,或可由期交所官網首頁連結。歡迎大專院校師生自即日起踴躍報名參賽,充分發揮在校所學並學以致用,淬鍊期貨操盤及程式交易專業技能,擴展學習視野。

Read More

果粉快筆記 樂天市場祭出iPhone 14預約5大優惠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萬眾矚目的蘋果新機iPhone 14系列已於今日凌晨發表,此次手機新品共有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 四種機型,其中iPhone 14 Pro 系列機款從「瀏海」改為「膠囊式」,全新的「動態島」為眾多消費者關注的全新功能,此系列新色深紫色更引起網友高度討論,「果粉」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搶在第一時間出手。 根據調查機構 StatCounter分析的結果顯示,蘋果於2022年8月在台灣的市占率高達 50.84%,顯示每2人就有1人使用蘋果手機。為了讓精打細算的果粉們用最划算的方式入手新機,樂天市場將於9月9日晚上8點起開放「新機搶先預約」,且特別整理5大優惠,果粉們無需再一一比價,跟著以下撇步預約新機,最高能賺回饋6,300元! 【優惠1】樂天99購物節 優惠券現省1,000元 「樂天99購物節」即日起至9月12日早上9時59分,天天領券最高現省1,000元。 【優惠2】預約新機 滿萬再折1,000元 即日起至9月12日止,只要每天凌晨00:00至06:00,於樂天市場神腦生活預約新機,立即享滿10,000元折1,000元的夜間下殺優惠。 【優惠3】新會員獨享!註冊立即賺100元優惠券 9月30日前註冊成為樂天市場新會員,立即獲得新員專屬優惠券100元;只要透過「樂天市場APP」購物單筆金額達1,000元以上,即可以現折100元。 【優惠4】樂天國際銀行首次開戶再賺1,200元回饋 只要於7月1日至9月30日間申辦樂天國際銀行帳戶,開戶時輸入推薦碼且綁定樂天會員帳號,就能賺1,000元優惠券以及200點樂天點數(1點折抵1元)。 【優惠5】刷卡優惠最豐富 最高享3,000元回饋 樂天市場18大銀行天天刷卡享優惠,9月30日前持指定信用卡刷卡消費,最高可獲得刷卡金3,000元,詳情請參考官方網站說明。

Read More

證交所與台灣董事學會合力引資 12日外資論壇開幕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因應國際永續投資趨勢,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本年9月12日至16日將與台灣董事學會及安擘諮詢公司(IPR Advisors)共同主辦「發掘後疫情時代的臺灣龍頭企業」臺灣投資說明會,邀請30家ESG表現優異的上市櫃公司,與來自亞太及歐美地區之機構投資人進行深度對談。 為期一周的引資活動,將由9月12日的實體論壇拉開序幕,由證交所、台灣董事學會及安擘諮詢公司說明臺灣證券市場ESG發展規劃、臺股投資優勢及資本市場溝通之重要性;並邀請陽明海運分享海運產業之永續發展趨勢及影響,最後將由歐洲ESG顧問公司Edison Group,分享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及建議企業因應之道。 為使參與者更了解臺股ESG優勢及投資機會,9月13日將特別針對海外投資機構舉辦線上英文專題演講,除說明疫情期間臺股優質表現、總體經濟概況以及持續推動的多項市場改革外,亦將深入介紹國際投資人最為關注的ESG發展,藉此宣傳我國市場與國際接軌之開放政策與投資環境。 證交所表示,主管機關與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共同規劃之證券市場新未來,以創新、韌性及永續為核心價值,其中「建構ESG生態系」為證交所未來四大推動方向之首要任務,將整合市場利害關係人之資源,透過建置ESG資訊平台及深化與國際投資者長期關係等,協助ESG投資決策,引導資金及企業投入永續發展。 台灣董事學會之「中堅冠軍企業輔導計畫」,專注於協助台灣中小型優質企業發展,透過整合性輔導使企業成為外資潛在投資標的,此目標與證交所一致,均在推動企業永續發展,提升臺股的國際能見度及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Read More

智慧財產局:去年我受理發明專利申請創新高半導體最多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智慧財產局的統計,去(2021)年我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49,116件,創2014年以來最高;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案約277,500件,破歷年最高紀錄。 我國技術領域以「半導體」(6,360件)最多,「運算科技」(4,283件)次之,WIPO則以「運算科技」(26,092件)最多,「半導體」(8,346件)排序第10,顯示「半導體」在我國具技術優勢。我國申請人以台積電掄元,WIPO以華為居首,此外高通公司和三星電子均名列我國及WIPO前十大申請人。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件數轉正成長,WIPO成長率趨緩,COVID-19疫情爆發後,外國人發明專利申請銳減,致使我國2020年總申請量減少,2021年轉為正成長,年增5.3%。WIPO部分,受惠於中國大陸的申請量大幅成長,2020年總申請量仍增加3.6%,其後於2021年3月、9月後兩度下滑,2021年年增率減緩為0.9%。 我國發明專利本國申請人集中在六都及新竹縣市,雙北和新竹市合計占比五成六: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主要來自六都及新竹縣市,2021年合計占比93.5%,其中雙北及新竹市合計占比高達56.3%,較2017年上升6.2個百分點。從件數來看,新竹市以4,711件居首,其次是臺北市(3,282件)、新北市(3,007件)。觀察六都及新竹縣市年增率,以新竹市年增23.3%最多,新竹縣(+7.9%)、新北市(+1.6%)次之。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以「半導體」領域居首,WIPO則以「運算科技」最多:2021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以「半導體」領域(6,360件)居首,申請件數大幅成長19.6%,表現突出;WIPO部分以「運算科技」(26,092件)最多,亦增加7.2%。我國與WIPO前十大技術領域,均包含「半導體」、「運算科技」、「電子機械能源裝置」、「視聽科技」、「測量」及「藥物」等6個領域。 進一步比較,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首位的「半導體」,占比12.9%,遠高於WIPO排序第10(占比3.2%),顯示「半導體」在我國具技術優勢。至於WIPO排序前三大的「數位通訊」、「醫療技術」,則未進入我國前十大。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人以台積電居首,WIPO以華為排序第一:2021年,我國申請人以台積電(1,950件)掄元,其次是高通公司(845件)、應材公司(758件),排序第10的工研院(392件)是唯一的研究機構。WIPO以華為公司(6,952件)居首,其次為高通公司(3,931件)、三星電子(3,041件),前十大申請人均為企業。此外,高通公司及三星電子同時為我國及WIPO前十大申請人。 我國前十大申請人有7個是「半導體」領域;WIPO前十大申請人多以「數位通訊」領域占比最高:2021年我國前十大申請人中,台積電、高通公司、應材公司、三星電子、東京威力、友達光電、鎧俠公司等7家,均為「半導體」領域前十大申請人。此外,台積電、應材公司、ASML、友達光電則分別為「運算科技」、「電子機械能源裝置」、「光學」、「視聽科技」領域榜首。 WIPO前十大申請人中,華為、高通、三星電子、LG電子、廣東歐珀及LM艾瑞克生等6個申請人,均在「數位通訊」領域申請最多;另一方面,三菱電機在「熱處理及裝置」領域布局最多,京東方在「半導體」領域占比最高,松下知識產權側重「電子機械能源裝置」領域,索尼公司在「運算科技」領域占比最高。

Read More

新聿科技通過基隆關安全AEO認證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新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111)年通過安全認證優質企業(AEO)認證,該公司長期致力於電感器設計、製造及行銷,通過認證的企業,即代表符合世界關務組織(WCO)所定全球貿易安全與便捷標準架構(SAFE Framework)的國際規範,顯示該公司重視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並落實執行,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與國際競爭力。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國際貿易供應鏈業者近3年未有重大違章紀錄或欠稅,符合優質企業認證及管理辦法規範,且與優質企業安全驗證基準相符者,可向海關申請驗證,經審查認證核可即取得AEO資格並享有相關優惠措施,如通過AEO認證的進、出口業者,得享有最低的文件審查及貨物抽驗比率、適用優先查驗等優惠。出口貨物至與臺灣簽署相互承認協議(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MRA)的國家如美國、新加坡、韓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及紐西蘭及瓜地馬拉,亦享有與該國AEO業者同等通關優惠,可替業者節省許多通關時間與成本。 基隆關指出,目前經該關完成驗證並取得AEO資格的廠商累計已達89家,涵蓋進出口業、製造業、報關業、承攬業、倉儲業、海運運輸業、公路運輸業及船務代理業別。有意願申請的業者,如需進一步瞭解申辦AEO相關規定,可洽詢該關單一窗口,或利用AEO網站(https://aeo.customs.gov.tw)查詢相關資訊。

Read More

陽明:明年市場關注通膨及艙位供給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昨(七)日舉辦2022年線上法人說明會,會中就明(2023)年市場展望提出簡報指出,2023上半年營運情況所需考量包括新船下水及港口擁塞情況緩解,市場艙位供給較今(2022)年增加。 陽明表示,今年上半年受俄烏戰爭及通膨影響,消費者購買力呈現下滑; 然塞港效應蔓延,船期嚴重延誤壓縮艙位供給,緩和運價跌勢,而2023上半年營運情況仍需考量兩項因素,其一是通膨觸頂,購買力可望逐步回溫,值得注意是新船下水及港口擁塞情況緩解,市場艙位供給將較今年增加。 該公司法說會昨日分別就航運產業現況、公司營運概況、財務資訊及未來營運展望提出說明,其中全球經濟展望按國際貨幣基金(IMF)2022年7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再度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3.2%與2.9%。海運研究機構Drewry,Alphaliner及Clarksons預估,2022年至2023年供給成長率均高於需求。 油價方面(以新加坡市場價格為基準),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整體小幅向下修正,油價近期雖自高點回落,但仍處於高位區間震盪。未來在持續的俄烏戰爭和歐盟及美國各項制裁計劃下(如歐美各國將禁止大部分俄羅斯石油,並對俄羅斯銀行及航空公司等企業實施相關懲戒舉措),經濟增長疲軟可能進一步抑制油價的漲幅。伊朗核協議由於分歧依然存在,短期內恐仍難以達成共識,普遍認為伊朗原油重回國際市場預估最快要到2023年以後。 綜上所述,未來油價些微持平,但仍依OPEC+增產決策以及各國經濟復甦情況而定。 該公司所屬THE Alliance旗下航商共計擁有474萬TEU運能,佔全球運能19%。三大航運聯盟船隊總運能市佔率依舊以2M+ZIM的36%居首,其次為Ocean Alliance的30%,非聯盟航商總計亦達15%。2M+ZIM明顯專注於歐洲起發的航線包括遠歐與大西洋航線,OCEAN Alliance則是以遠東為基礎開展網路佈建,THE Alliance在三大東西向主要航線之部署相對均衡,各約落在24%至28%之間。 陽明船隊總運能截至上(8)月底為95艘/70.6萬TEU,14艘1.1萬TEU新造長租船將於2022年交付完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