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有神社 大內國小微電影介紹

大內國小日據時期有神社,目前僅剩燈台留下來,校方特別拍攝微電影介紹。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大內國小校園內有一座日據時期興建的神社,是台灣較少見校園內的神社,雖然只剩四座燈台,但保存相當完整,為此校方特別拍攝一部《我的學校有神社》微電影,以逗趣的方式介紹校內的神社及其歷史意義,行銷大內國小別樹一格的校園景觀。 大內國小日據時期有神社,目前僅剩燈台留下來,校方特別拍攝微電影介紹。 (記者林相如攝) 大內國小校長李英昭說,校內的神社興建於民國二十七年,距今已有八十三年歷史,學校現今的操場早年是教職員宿舍區,後方則是神社,每年開學時,日籍的老師都會在神社舉辦祭拜儀式,當年除了四座燈台外,還有一座鳥居,是台灣少數校園內擁有神社的學校。 李英昭說,隨著時代變遷,加上校舍整建變化,目前鳥居已經不在,只剩下四座保存相當完整的日式神社燈台,見證早年神社的存在,公所每年都會雇工前來清除燈台區域的雜草,整體環境乾淨。校方也特別利用神社為題材製作一本繪本,由老師指導學生彩繪出神社,並介紹神社存在學校的典故,藉此營造大內國小的特色教學。

Read More

女將軍陳育琳回母校 新豐高中備感榮耀

新豐高中校友、現任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陳育琳少將(左二)回母校,校長楊榮仁(右一)、校友會理事長張斌(右二)、昔日教官王榮吉(左一)熱誠接待。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新豐高中日前辦理全民國防教育活動,邀請校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院長陳育琳少將返回母校,與在校學弟妹分享她在學生時代的生活點滴及軍旅生涯的酸甜苦辣,她勉勵學弟妹們對於所定下的目標要堅持到底去完成,也感謝母校當年提供機會讓她能代表學校參與活動與競賽,讓她的眼界大開,成為日後能不斷突破、勇往直前的養分。 陳育琳少將是山上區人,民國七十二年從新豐高中畢業,在當時學校教官王榮吉的鼓勵下,報考政治作戰學校(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投身軍旅卅餘年,是我國第七位女性將官,現任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院長,也是國軍首位軍事院校女性校長。 陳育琳一直很感念當初鼓勵她報考軍校的王榮吉教官,這次也邀請已退休的他一同返校回味師生情。陳育琳表示,王榮吉教官可算是她生命中的貴人,一直想回母校探望,也看看久違的校園,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感恩師長推薦,讓自己下定決心投身軍旅,堅持到底,終能成就現在的自己。」陳育琳向學弟妹分享自己求學生活及軍旅生涯,勉勵他們在選擇升學的路途上要深思熟慮,一旦做了決定,就要堅持到底,不要輕言放棄。 新豐高中校長楊榮仁指出,學校出了一位女性將官,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期許新豐高中的學生們都可以立定志向,築夢踏實。

Read More

設計紐約系列圍巾 成大卓彥廷團隊奪IDA時尚金獎

成大創產所副教授卓彥廷創立的同名國際品牌YEN TING CHO風格強烈且獨特,屢獲國際迴響。 (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卓彥廷團隊,創新結合數位與人文領域,用藝術創作精彩轉譯紐約城市的大膽活力,最新設計作品「二0二一紐約系列圍巾」從八十多個國家脫穎而出,榮獲美國第十四屆IDA國際設計獎時尚類金獎。 成大創產所副教授卓彥廷創立同名國際品牌YEN TING CHO,品牌風格實驗性質強烈且獨特,首度參加美國IDA國際設計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即獲肯定。 「二0二一紐約系列圍巾」每一件作品都包含豐富的顏色變化,呈現紐約城市時代廣場、中央公園、哈德遜河、高聳的摩天大廈以及爵士樂文化等著名景色與文化,用藝術創作傳達、演繹紐約活潑大膽的城市活力與文化大熔爐的精彩風貌。 卓彥廷說,他希望這次的獲獎能讓團隊成員,以及產業的上下游廠商受到鼓勵,也希望激勵修習他設計課的成大學生,一起讓台灣軟實力揚名國際。

Read More

七股10所國小畢業生 攻頂崁頭山

來自七股區十所國小應屆畢業生挑戰攀爬崁頭山,成功攻頂。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為讓靠海學校的學生體驗山林,七股區十所國小一百五十二名應屆畢業生挑戰攀登東山區崁頭山,師生們沿著步道往上攀爬,遠眺嘉南平原,看見家鄉之美。 七股區七股國小校長陳智揚指出,靠海的七股,學區內的學生與海洋接觸機會較大,相對較少體驗山林,所以申請運用室內資源戶外教育聯盟學校,安排十所包含七股、建功、大文、竹橋、樹林、龍山、三股、後港、篤加及光復實驗小學的一百五十二名畢業生,挑戰攀爬崁頭山。 參與活動的學生從東山區孚佑宮出發,沿著崁頭山的步道一路往上爬,看到無止盡的階梯,對不常爬山的學生而言是極大的考驗,但學生們在老師及同學相互鼓勵下,勇於自我挑戰,一步一步慢慢攻頂,成功抵達終點時,大家都展現得意的笑容,且全數順利登上崁頭山。 學生陳品宜說,平日少有機會爬山,爬的過程中覺得很累,險些爬不上去,到達山頂看見一望無際的嘉南平原景色,覺得好美,慶幸可以堅持到最後,才能欣賞到美景。學生黃巽瑜表示,雖然學校平時有體能訓練,加上曾有攀登合歡山南峰及主峰的經驗,但崁頭山的階梯及陡峭的山徑,不同於三千公尺以上的大山,確實不易攀爬,攻頂後見識到不同的山野之美。

Read More

愛在延中 王清龍發願成立教育基金

王清龍(右)計畫成立「愛在延中」教育基金,來照顧認真向學卻家境貧困的學弟妹,左為校長杜俊興。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延平國中第六屆校友王清龍,小時候家境貧困,國中時是當時的校長曾勝羽自掏腰包讓他當延中的「公費生」,讓他可以安心學習。王清龍發願要成立「愛在延中」教育基金,他說,一百萬元的教育基金最快今年就能存足到位,他希望可以把愛傳承下去。 王清龍是復興國中退休的輔導主任,他很感念母校延平國中對他的栽培,所以打算在延中成立「愛在延中」教育基金。跟很多捐款人用名字成立獎助基金不一樣,王清龍說,他成立獎助基金不是要留名,而是要讓大家知道延中是一間有人關心的好學校。 王清龍說,當年他在延中就讀時,別人都要繳學雜費,他卻不用,當時的校長曾勝羽跟他說他是「公費生」所以可以不用繳,但事後他才知道原來是曾校長自掏腰包贊助他讀書,這份恩情一直讓他感念在心頭。 昨天王清龍回到母校,先捐贈了三萬元給延中,希望提供作為三名認真向學、家境清寒孩子的學雜費,並向校長杜俊興提及想捐助一百萬元成立「愛在延中」教育基金,讓延中認真向學的學生沒有後顧之憂,他說,最快今年愛在延中的基金一定會全數到位,他太太也很支持他這樣做。

Read More

崑山土城非營利幼園 揭牌

崑山土城非營利幼兒園二日舉辦熱鬧的揭牌儀式。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首間委託大學校院辦理的崑山土城非營利幼兒園,二日上午辦理揭牌儀式。台南市教育局表示,目前台南市共已有十一所非營利幼兒園,未來將持續積極推動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政策,以提供優質、平價的托育服務。 崑山土城非營利幼兒園是使用土城國小校地新建的獨立園舍幼兒園,並委託崑山科技大學辦理,昨天的揭牌儀式由教育局長鄭新輝、崑山科技大學校長李天祥,以及一同前來慶賀的議長郭信良、議員陳怡珍、辦理興建工程的學校團隊代表共同進行揭牌。 崑山土城非營利幼兒園在去年九月就營運,教育局核定招收人數一百零六人,目前共招生八十多名幼童,招生率近八成,其中只有十六名招生名額的兩歲專班最為搶手,報名爆滿,最後還是抽籤決定。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公幼一0九學年度增設十四班,合計有一千零二十七名,並規劃至一一三年將累積增設公幼一百零七班兩千八百三十六名,非營利九十班兩千四百零六名,共計一百九十七班五千兩百四十二名,將就公共化比率低於四成區域優先設置、新建幼兒園、增設兩歲專班、以區域調挪滿足偏鄉需求,將教保公共化比率從一0八年的二成五提升至一一三年達六成。 教育局表示,非營利幼兒園收費平價,每月家長負擔最多三千五百元,第三名子女負擔為兩千五百元,低收、中低收入戶免繳費用,今年八月起收費更降至每月至多兩千五百元,第二名子女再降一千元,第三名以上則完全免費。此外,亦無寒暑假,並提供延托服務,讓家長可以安心工作。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中華醫大跨校跨界跨國際 為淺山偏鄉築起新希望

媒合柳營區達康樂活中心推廣社區長者即食調理包之銀髮健促產業。 文圖/中華醫事科技大學USR團隊 指導教師:曾信超、孫逸民、張文騰、葉佳益、王靖婷、朱木貴、吳幸娟、蔡政潔、洪千雅、方信裕、黃裕文、張明蘭、陳祐禎 學生:王憶雯、羅國權、陳思吟、李承穎、許湘婷、陳汶萱、郭芸廷、許家誠、朱沛萱、陳詠婕、胡嘉羚  突破疫情的藩籬  台灣經驗的國際影響力 疫情雖然影響全球跨國交流,但台灣憑藉優質的醫護環境及全民自律,在地經驗的分享仍熱烈開展。中華醫大USR團隊集結在台的外籍生,進行國際大小學堂交流活動,成為未來國際擴散的重要種子。接連辦理「國際小學堂Summer camp 2020」三梯次,集結中華醫大、成功大學、高雄科大、南臺科大、崑山科大、中山大學、長榮大學等七所大學來自印尼、印度、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土庫曼、坦尚尼亞等七個國家的七十三位外籍生共同參與。 師生前進社區深耕營養飲食及延緩失能課程,為長者增加幸福食力。 第一梯次以文化交流、職務再造為主題,以設計思考工作坊的形式,帶領學員聚焦身心障礙輔具之創新提案;第二梯次以醫療照護和地方創生為主題,聚焦醫事模擬體驗,體驗本校「OSCE臨床技能中心」,並帶領外籍生深入東山區、楠西區等淺山村落,與當地青農林紹俸、江仲緯進行跨國交流,分享「地方創生與創價」之議題,激發地方營運新思維;第三梯次則以食農教育為主題,結合餐飲系及食營系力量,踏查大內酪梨農園,親炙台灣優質當令農產,由餐飲系教師親自示範創意料理「酪梨變西餐」,搭配酪梨營養指南,該課程成功結合產地、料理、營養三大面向,展現台灣在地「食」力。 此外,中華醫大USR團隊為開拓國際行動力,透過線上遠距會議,持續與菲律賓大學副校長Teodoro J. Herbosa、足利大學赤十字病院院長小松本悟、足利大學佐佐木教授聯繫交流,並分享COVID-19防範經驗及相關影片,獲得足利大學校長莊司和男致贈感謝狀以示感謝。 師生前進社區進行銀髮肌力訓練課程,幫助長者恢復身體活動力。 另一方面,辦理國際大學堂邀請菲律賓大學副校長Teodoro J. Herbosa、高雄市東南亞教育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吳英明博士、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成功大學菲籍生醫博士候選人Ymir M. Garcia進行跨國論壇,討論後疫情時代國際志工培力計畫,分享臺灣抗疫經驗,期待連結國際資源,拓展國際USR。  跨校跨界跨域連結  為社區共譜新量能 中華醫大USR團隊積極尋求外部資源連結,以激發出最大動能,合作對象包含公部門、企業、在地社群等單位,秉持「一群人走得遠」的信念,團隊師生與外部單位合作辦理各種活動。 畢業校友曹惟茜(左一)現為達康樂活中心專員,投身社區銀髮健促產業。 例如,學術端邀請SROI認證執業師籌辦跨校培力「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實作工作坊」,研議績效衡量之議題;辦理SIG社群活動「CSR與USR報告書編撰實務分享會」,邀請日月光集團企業永續處、成功大學產業永續發展中心共同建置跨校跨域學習體,擴大USR計畫影響力,計有華醫、成大、長庚科大、華夏科大、法鼓文理學院、南臺科大、吳鳳科大、亞東技術學院、修平科大、勤益科大、輔英科大、暨南國際大學、長榮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中華大學等十六所大學、四十位他校夥伴攜手整合學術量能,開創產學合作新價值。 此外,企業端則連結台糖股份有限公司柳營江南度假村旭山市集,進行小農在地商機及展售通路輔導,並結合淺山計劃場域的商家,籌組「淺山大聯盟」,透過座談會進行運銷模式的經驗分享。 華醫師生團隊至社區陪伴長者,讓老人家健康快樂「吃百二」。 銀髮照護方面,則與具HACCP認證且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麒宏食品工業公司共同研發平價、營養健康又美味的即食調理包,並籌組「社區長者營養教育團隊」,召集南部熱血營養師投入社區長者銀養照護。為使地方永續經營,敦聘台灣食品技師協會鄭揚凱理事長指導東山番社蔬果聯盟繪製及規劃HACCP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引進食品安全衛生管制辦理,開拓農產新藍海,有效滾動USR(大學社會責任)+CSR(企業社會責任)+地方小農(地方農民和社團)產業齒輪。  磨亮學子洄鄉就業力  偏鄉社區新希望 淺山地區面臨老化、青年人口外流的狀況逐年險峻,為了優化地方產業,活化鄉村生機,華醫積極為在地育成人才,整合資源籌組跨領域系所師生團隊,採用多元彈性學習型態,透過場域實踐活動,培育學生深入理解淺山問題,進而建立就業及創業能力,包含投入銀髮營養改善、銀髮健身、植栽設計、環境教育、食品開發、生技產品開發等產業。 華醫USR集結在台外籍生辦理「國際小學堂Summer camp 2020」配合時令進行食農體驗剝龍眼、參觀古窯。 中華醫大USR團隊媒合產學資源,驅動創新創業的動能,藉由深入各社區推廣銀髮健康促進活動、食品營養教育活動,進而了解銀髮族健康狀況,並依據其狀況提供健康促進處方、營養處方,培育學生投入銀髮健康促進事業。 例如,團隊就輔導二技四年級學生郭芸廷進行調理包服務行銷,儲備創業能量,建立專業口碑形塑品牌形象,開設成立「銀養好食光」服務社區長者訂購即食調理包;食營系學生黃名、陳玟嫣、張沛青拍攝即食調理包營養教育影片,榮獲109年衛福部國健署「我的餐盤長者組冠軍」;食營系畢業校友曹惟茜也投身柳營區達康樂活中心,推動銀髮健身產業。 「國際小學堂Summer camp 2020」踏查大內酪梨農園,外籍生親炙台灣優質當令農產。 在生物技術育成方面,中華醫大USR團隊媒合計畫學生至合作企業實習,例如董上嘉同學至元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習,負責天然物萃取與純化分析;蘇千惠、林旻萱、李翊彤、楊涴筑、簡嘉慧、王憶雯同學至聯群生技有限公司,負責保健食品、化妝品和清潔用品的研發與品管,都獲得這些公司極高的評價。 鍵結台糖江南度假村,籌組「淺山大聯盟」進行小農展售通路輔導。 中華醫大致力落實並善盡社會責任,在有系統的專業訓練下,深化學生學以致用的硬實力延續創業能量,成為偏鄉銀髮事業、生技產業的新生代生力軍,透過城鄉兩地居的流動模式,促進在地經濟與能量永續營運及發展,持續提升偏鄉銀髮生活品質與農產品牌含金量,藉以振興偏鄉社區,磨亮學子洄鄉就業力,將淺山偏鄉的人文風華盡情展現,同時也為活絡地方產業注入無限希望和持續傳承。 (二之二∕完)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中華醫大深耕在地 打造淺山「宜居?移居」桃花源

中華醫大USR師生團隊深入淺山偏鄉,豐富農產為當地特色。 文圖/中華醫事科技大學USR團隊 指導教師:曾信超、孫逸民、張文騰、葉佳益、王靖婷、朱木貴、吳幸娟、蔡政潔、洪千雅、方信裕、黃裕文、張明蘭、陳祐禎 學生:王憶雯、羅國權、陳思吟、李承穎、許湘婷、陳汶萱、郭芸廷、許家誠、朱沛萱、陳詠婕、胡嘉羚 <前言> 溪北淺山區是大台南地區最美麗的後花園,曾文溪上游的花果秘境,隱身在塵囂不到的碧山幽壑間,盛產別具特色與產值的花果。然而,這樣一處優勝美地的背後,卻潛藏青銀斷層、社區老化、勞動力短缺的極大危機。 團隊以「創意療癒、農村培力」為信念,成立東山區綠色工坊,協助銀髮族走出老化迷思,開啟斜槓熟齡職涯第二春。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團隊深入淺山偏鄉,強化大學與區域城鄉發展的在地連結合作,鼓勵老師帶領學生,以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跨校串聯的力量,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源,藉由循環經濟、綠色產業、醫療照護、青年微型創業等面向,協助偏鄉永續發展,轉動地方的人、物、善循環,以促進永續型商業模式在地化(well-being),並伴隨社區銀髮身心靈健康提升(good health),進而培養新世代人才對真實問題的理解、回應與實踐的行動能力,打造淺山「宜居?移居」的綠活慢城品牌。將台灣的成功經驗透過跨校、跨界、跨國際的交流,讓世界看見,也展現中華醫大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 中華醫大USR團隊拿下地方創生黑客松獎項。  優質農產大變身  推動循環經濟化腐朽為神奇 淺山地區以優質農產品聞名,紅龍果、芭樂、鳳梨、酪梨、草莓、芒果…,是這裡富有特色農特產品,中華醫大USR計畫團隊進駐淺山地區,運用「循環經濟」的概念,輔導當地小農進行農產加工、農廢利用及減量,透過生技及製藥工程的研發能量化腐朽為神奇,形塑「淺山農廢全材利用商機模式」,大大提升產值。 去年起,中華醫大USR團隊與六甲區林鳳社區發展協會蔡明賢理事長合作,蒐集農食副產物羅李亮果的枝葉,進行萃取抗氧成分及天然保濕因子,研發製成具有滋養、潤膚、零負擔的「安繆斯精萃面霜」及「安繆斯精萃乳液」保養產品。產品研發成功後,為了將這個學產合作的在地品牌有效根植於消費者心中,媒合平面設計師為「安繆斯精萃面霜」、「安繆斯精萃乳液」進行品牌設計,產品設計重在傳達回鄉小農友善土地的核心價值。 研發「夏荷食譜蓮子餐」於「2020青年農民蓮子季推廣活動-白河青農讚出來」進行試吃活動,攤位人氣強強滾,有效推廣地方特色。 目前由中華醫大USR團隊和地方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開發的產品,已在六甲區林鳳營禾作社、後壁區仕安合作社上架販售,大幅提升社區產業精緻化,創造更高的市場價值。 除此之外,中華醫大USR團隊的師生在長期探訪小農的過程中,發現友善土地、堅持有機的背後,其實暗藏不少「格外品」(不合格、瑕疵)的報廢成本危機,考量這些格外品的營養價值並不輸給外型漂亮的蔬果,為避免浪費,團隊在惜食的思維下,運用微生物技術培養優質乳酸菌,以天然零色素及水果酸甜香為主軸,將果農選剩的格外品變身為健康美味且低熱量的霜凍優格「S’more yogurt」,賦予淺山紅龍果、芭樂、鳳梨、酪梨、草莓、芒果等原本可能被淘汰的次級品新生命。 這些經過研發製作的美味加工品,除了在社區合作社販售,團隊也積極協助地方和燒烤界的南霸天─碳佐麻里精品燒肉店洽談,希望促成合作機會,在中華醫大USR的推動輔助下,將淺山地區的優質農產連結到企業CSR進行行銷販售,共同提升社會價值與在地品牌。 透過羅李亮果枝葉的農廢再生達到里山循環經濟,林鳳禾作社預售安繆斯精萃面霜(左)、安繆斯精萃乳液(右)。  花果美地的綠色療癒力  開創斜槓熟齡職涯第二春   淺山地區傳統農業因老化嚴重,潛藏凋零危機,中華醫大USR團隊長期踏查淺山偏鄉,發現多數高齡者對於生理老化普遍存在焦慮感,卻又不知道從何改善。退休後一成不變的生活,加上快速變遷的科技社會,往往造成老年憂鬱、蝸居在家的隱形壓力。有鑑於此,團隊師生以「創意療癒、農村培力」為信念,協助當地的銀髮族走出老化、失能的迷思,拾回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熱忱,走向銀齡樂活人生。 中華醫大USR團隊以綠色園藝照護力在玉井區及東山區開設兩處「綠色共學工坊」做為示範基地。玉井區提「玉見藝術,井有社造」社造計畫,以青銀共好及老幼共學模式,在社區定期辦理園藝課程,輔導社區居民製作浮游花、水耕植物、押花杯墊、花藝相框、擴香石等蘊含在地特色與風情的手作小物。 除了園藝課程,也與玉井區公所在新化區大目降廣場辦理社區營造成果展,以「跟著社造去旅行」為主題,展售學員在課程中所製作的綠色療癒手作小物,更安排社區長者化身種子教師進行DIY體驗課程教學,成功點亮社區資源,培養長者走出戶外、參與社會的自信,開啟精采的老後人生。 在東山區則是和窯鄉文史工作室攜手開設實作課程,有機木瓜栽培研討會、馬拉巴栗塑型種植、水耕盆景設計等,引導銀髮族結合豐富的生活經驗,將個人特色展現於植栽作品中,同時也鼓勵長者於社區據點販售個人植栽作品,透過綠色療癒力量,讓園藝創作在社區扎根,開創銀髮職涯第二春。 農產格外品再利用,製成美味低熱量的優格冰棒,賦予「醜水果」新生命。 假日漫步農村是城市人嚮往的休閒生活,中華醫大USR團隊結合創意、科普、文學與電影,與各地區協力合作辦理活動,開發花果美地綠色遊程,並與在地商家共推「吃在地、食當令」的低碳風味餐,運用在地優質蔬果變身創意料理,計有玉井的「芒果國宴餐」、白河的「夏荷食譜蓮子餐」、東山的「紅龍果饗宴」、柳營的「草菇食譜」、大內的「酪梨輕食」等二十多道料理。值得一提的是,協助白河區公所辦理「二0二0青年農民蓮子季推廣活動-白河青農讚出來」地方特色活動時,以蓮藕粉特製的日式藕粉大阪燒煎餅,獲得賴清德副總統和黃偉哲市長的青睞,現場品嘗後直呼讚。    科技守護零距離  建置偏鄉長者的銀養照護網   依據二0一九年一月的統計,淺山區人口與十年前相比縮減十二%,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廿二點一五%,在人口日益老化、青年人力日益外移情形下,獨居長者營養健康堪慮,凸顯高齡者的長期照護資源、營養健康飲食的迫切與需要。為此,中華醫大USR團隊為淺山地區展開翻轉老化及活化偏鄉的行動。 營造友善銀髮的園藝創作空間,同時鼓勵長者於社區據點販售個人植栽作品。 發揮中華醫大醫事健康人才培育的專業知能特色與優勢,USR團隊結合醫療照護、食品營養等專長優勢,聚焦「橘色科技之人工智能運用」與「深耕營養飲食延緩失能」兩大面向,透過行動式智慧化感測科技為社區長者進行健康評估,再經由華醫自行開發建置的健康雲資訊系統進行數據分析,了解社區長者的健康狀態,進行慢性疾病、肌少症、營養不良及失智症等數據評估,再藉由衛教提升長者的病識感,提醒長者及時就醫。 由護理系和食營系聯手組成的師生團隊,出動「厝邊守護神:IOT行動健檢巡迴車」,前進計畫場域進行生理檢測與數據分析,搭配銀髮健康秘書,為長者建立客製化智慧長照。同時,也與HACCP認證的食品廠商合作,研發數種為長者設計的「銀」養即食調理包,讓獨居長者「食在安心」,增加幸福食力,共築全方位「銀」養照護網。 從構想到實踐,中華醫大USR團隊把成果模組化後,以「I-care&I-do:愛在山村智慧照顧社會企業建構」,榮獲國發會2020地方創生黑客松第二名。 (二之一∕待續)

Read More

夢想啟程 成大單車節登場

成大單車節登場,成大校長蘇慧貞(中)與南一中校長廖財固(左四)、中山女高校長吳麗卿(右四)等人騎單車進場。(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第十四屆成大單車節」於二十七、二十八日兩天熱鬧登場,除了有成大十大學院四十六科系的科系博覽會,還安排了備審資料工作坊、經驗分享講座與模擬面試等,協助正準備個人申請入學的高三生認識成大,吸引了全台上萬的高中師生、家長來共襄盛舉。 成大單車節開幕典禮昨日上午在成大光復校區雲平大樓前舉行,由成大校長蘇慧貞、南一中校長廖財固,中山女高校長吳麗卿、成大學務長林麗娟、副教務長羅偉誠、副國際長李約亨等人騎著單車進場,為兩天的活動揭開序幕。 成大中文系學生設計文字學小遊戲,讓高中生認識中文系學習內容。(記者施春瑛攝) 單車節總召陳怡霓說,邁入第十四年的成大單車節是由成大師生合辦,可說是全台最豐富和規模最大的大學院系博覽會。今年成大單車節活動分成三大主軸:「腳踩單車,夢想啟程」、「前進方向,職涯藍圖」、「成大風華,南方躍起」,活動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滿足高中生的升學需求,也提供成大學生認識職涯的新管道。 其中「腳踩單車,夢想啟程」是以成大校系和生涯發展為主軸,如科系諮詢台、備審攻略、模擬面試和學長姊經驗閃電秀等,還有社團舞台表演節目、校園實境闖關等活動。現場提供三百台單車,讓高中生騎單車逛校園,也可以透過手機LINE的聊天機器人帶領逛成大校園。 成大單車節上安排科系博覽會,由各科系學校向高中生介紹系所特色。(記者施春瑛攝) 台中明道中學學生薛嘉晉表示,成大單車節辦得很棒,科系博覽會讓他發現幾個以前沒注意到的科系,學長姊都熱情的講解,讓他對科系有初步的了解,考慮在工程和理化的相關科系做選擇。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欣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