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昕攝影展 重現卅年前塭內里點滴

 塭內國小邀請社區民眾及校友返校,從攝影作品中找尋當年的自己。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三十多年前曾到佳里區塭內里,用鏡頭記錄農村民眾與生活奮戰的情形,今年正值塭內國小歡度百年校慶,郭力昕將珍藏的底片重新面世,舉辦《歲月.童顏.塭子內》攝影展,塭內國小校長陳沅說,歡迎民眾找尋當年的自己。  籌備百年校慶已近一年的陳沅指出,因為聯繫校友回娘家關係,得知校友黃柏棋的同學郭力昕,大學時期來到佳里塭內里,被純樸的風土與人情感染,在塭內進行攝影專題,一面體驗生活、一面記錄村內及塭內國小點滴。 佳里塭內國小歡度百年校慶,舉辦《歲月.童顏.塭子內》攝影展,校長陳沅(左)向校友們介紹作品。 (記者盧萍珊攝) 陳沅表示,今年正值塭內百年校慶,塵封已三十多年的攝影作品,更是社區與學校不可多得的記憶,於是力邀郭力昕展出,喚起社區民眾與校友的回憶。  為讓當年的照片還原,郭力昕與學生林佑恩,透過技術讓照片畫質提升。這次的攝影展共有四十幅作品,有大廟建醮熱鬧景象、有學童玩樂畫面等,以自然、輕鬆方式拍攝,每幅作品都有不同的生命張力。  這項校慶攝影展從二十六日起到十二月十五日止,在塭內國小創造力展示中心舉行,二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舉辦開幕茶會,屆時郭力昕也會現場解說。

Read More

南台科大助學募款 籌得330萬元

南台科大舉辦弱勢助學募款餐會,包括校友會及各界善心人士近五百人與會,攜手奉獻愛心,共計募得三百三十餘萬元,幫助弱勢學生安心求學。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關懷弱勢家庭學生求學生活,舉辦弱勢助學募款餐會,由校長盧燈茂率領校內主管,邀請歷屆畢業校友、校友會及各界善心人士近五百人與會,共同攜手奉獻愛心,總共募得三百三十餘萬元,為南台募款餐會成效最好的一次。  參與南台弱勢助學募款餐會各界善心團體相當熱烈,餐會前校方也安排校園導覽,並由校長盧燈茂親自解說,讓各界校友與企業充分了解南台一直以來致力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及生活場域。  募款餐會中,校方以經濟不利學生的真實案例改編之微電影揭開序幕,故事內容敘述經濟弱勢學生因家庭因素打算中斷學業,但在受到各界善款幫助後,得以無後顧之憂全力向學,最後終於獲得國際大獎,相當激勵人心。  餐會中除老闆娘協會帶來熱情洋溢舞蹈,盧燈茂更以每首歌曲二萬元的義賣方式,獻唱多首歌曲,募得近二十萬元善款。愛爾麗集團公益大使知名演員謝祖武亦代表總裁常如山,前往母校南台共襄盛舉,捐出三十萬元為弱勢學子盡一份心力。  南台自一0七年度迄今向各界勸募款項及教育部相對補助金額,累計嘉惠弱勢學生逾一萬五千人次,所募款項流向亦依規定於學校網頁對外公告,盼望各界能繼續支持弱勢助學善舉,讓弱勢學生能專注於學習,翻轉自己的未來。  盧燈茂表示,此次募款餐會費用皆由學校支付,所募集款項及教育部補助金額將全數用於弱勢學生學業輔導,對教育部、董事會、校友及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謝。大專校院弱勢協助機制主要幫助弱勢學生,使其全心全意專注在學業上,透過教育來翻轉自已的未來。

Read More

創新掌中戲 現代跳鼓陣 27、28日走向你我

臺南藝術節活動《舞陣漫步》與安南區青草國小合作,從跳鼓陣出發,融入當代舞蹈思維而發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攝影廖炎勇) 無論布袋戲或跳鼓陣,民間文化積累與地方廟宇兩者有著密不可分關係。早期傳統戲曲表演,大抵與宗教酬神相關,小從還願,大至建醮、謝平安,都能看見野台戲在廟埕登場身影,演出甚至被視為宗教科儀一部分。如今,廟口已不再是民眾的八卦中心,隨著社會變遷,演出場域也因應觀戲習慣而移轉,在「民戲」外,官辦「文化場」,儼然成為民眾接受藝文活動的主要途徑。  二十七、二十八日由真快樂掌中劇團帶來《孟婆‧湯》,正是立基在傳統架構下,以布袋戲口白、操偶方式、北管音樂,配合斗篷大布幔、移動舞台與光影,打破大眾對布袋戲演出的既定印象及視覺,發展出「傳統新藝」當代布袋戲新面貌。讓看戲帶有思考人生的積極意義。  《舞陣漫步》與安南區青草國小合作,從跳鼓陣出發,融入當代舞蹈思維而發展。「跳鼓」是廟會重要陣頭之一,表演內容著重跳躍、扭腰的步伐,僅搭配鑼、鼓兩項樂器,一人胸前揹鼓,以揹鼓者為活動中心,全隊的步伐跑跳、扭姿彎身、陣勢變化、肢體律動速度,都以鼓的節奏為重心,再配合頭旗、涼傘等道具,進行各種陣式變化。 編舞家黃懷德觀察現下社會,個體獨立性愈趨重要,透過工作坊,將傳統陣頭群體特色,與當代個人獨立特質並進發展。「非一人不能成陣」的「群體」特色,某個程度亦成就於早期社會形式與民間信仰文化的共體性與連結。  共創成果將於二十八上午於青草國小演出,參與觀眾也能獲得策展團隊的調查心血-「ㄅㄠˋ地方」社區策展小冊子,更多資訊請上二0二0臺南藝術節官方網站(http://tnaf.tnc.gov.tw/2020/)查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d More

德光高家姊妹花 馬背上爭光 中正盃分獲二三名

姊姊高以薰在中正盃障礙超越錦標賽六十公分貼時賽摘下第三名。 (德光中學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目前就讀德光中學高二及國三的高以薰、高芸晞在馬背上爭光,兩姊妹參加第四十二屆中正盃障礙超越錦標賽雙雙得獎,妹妹高芸晞在八十公分貼時賽獲得第二名,姊姊高以薰則在六十公分貼時賽摘下第三名。  高以薰、高芸晞兩姊妹因父親的好友擁有一個馬場,兩人從三年前開始接觸騎馬,那時以薰是國三學生正在準備會考,妹妹芸晞是小六生,在短暫的訓練之後,她們從好奇到投入,後來變成興趣。  由於教練認為兩姊妹對騎馬很有天分,她們的爸媽用心栽培,買了來自荷蘭的母馬Garina及公馬Gilon讓女兒練習。每週高家姊妹都有訓練課程,從基本動作到參加障礙超越錦標賽,每一項對她們來說都是新的突破,也逐漸理解到如何與馬兒互動、合作,也常餵馬兒黑糖水來增進感情。 高芸晞在八十公分貼時賽獲第二名。 (德光中學提供) 高家姊妹說,在學騎馬之後,肢體的平衡更好更協調,姿態也比較挺直。而且每次去上課,最有趣的是和同儕進行經驗交流和分享,聊馬兒的狀況和脾氣、應如何駕馭等,這些馬場經驗使她們生活變得有趣和多彩。  校長楊惠娜表示,參加障礙超越錦標賽獲獎是德光中學不曾有的紀錄,高家姊妹接下來在十一月下旬及十二月都還有賽事,相信這對姊妹花定能取得和馬兒更好的協調性並突破自己成績,祝福她們「馬」上成功。

Read More

和順國中耕讀農園 收成饗師生

和順國中內闢有「耕讀農園」,用有機無農藥化肥的耕種方式在校園裡種植蔬菜。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和順國中連續第三年申請「台南市國中小校園空地經營自給農園推動計畫」,在學校風雨球場旁的空地開闢了一塊農地「耕讀農園」,並成立「玩泥巴動嘴巴」社團,學校還邀請活水善耕專家李奕璋及張宗博協助,挑戰採用有機無農藥化肥、友善大地的耕種方式在校園裡種植蔬菜、香草植物及辛香作物。  社團指導老師柯曼麗老師表示,「玩泥巴動嘴巴」社團是利用每週一兩節課的社團時間,邀請專家老師到校指導,傳遞孩子食農概念,讓孩子透由親自有機耕作體驗,做中學,從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體會到餐桌上的食物得來不易,進而生起對農人、生產者、銷售者、烹煮製作者的感恩之心。  作物採收後,和中還結合家政教育及蔬食理念,教作蔬食吐司披薩及南瓜粿,並烹調創意沙拉及白蘿蔔料理,讓學生親自烹煮餐桌上的美食,品嘗自己努力的成果並與家人或老師同學分享。  校長謝連陽表示,今年校慶送來賓的小禮物「左手香舒緩膏」,就是以上學期採收的檸檬左手香當原料,由學生動作製作的。學校申請自給農園計畫除了是環境教育,也進一步結合生命教育,讓學生對孕育生命的土地有感覺,期許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生起敬天地順自然之體悟。

Read More

敏惠高齡者咀嚼吞嚥暨保健中心揭牌

為鼓勵長照新尖兵,敏惠醫專為即將進入實習階段的長健科學生,舉行授證和授服典禮。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柳營區敏惠醫專「高齡者咀嚼吞嚥暨保健中心」廿三日揭牌,鼓勵長輩到該中心,透過活動和教學,讓銀髮族對咀嚼吞燕和口腔保健有更多認識,提升口腔保健嘉惠長者。  校方表示,老人醫學越來越強調由預防醫學、健康促進來提升長者健康;同時由醫學中發現,如有良好口腔保健,將會大大提升整體健康品質。  這項工作的推動結合臨床實務單位如高雄小港醫院的共同合作,該校包括護理科、牙體技術科、長期照護專業領域的學生加入到學程的學習外,也對從事長照的專業者提供相關培訓,並積極拓展到社區,鼓勵長輩可以到該中心進行一日學堂的學習,透過教學和活動,讓長輩對口腔保健有更多的認知,口腔保健做得好,相信有助咀嚼吞嚥,進一步有益身體健康。  另外,敏惠醫專設置「長期照顧與健康促進管理學科」,首批入學的五十一位學生,明年二月將前往和學校簽訂產學合作的單位實習。為鼓勵這批長照的新尖兵,包括學校董事長沈秀春、校長葉至誠、副校長曾瑞譙以及多位老師,一起為學生舉行授證和授服典禮,並邀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親臨與會見證。

Read More

結合AI系統 長榮大學建構安全網絡

長榮大學全面強化校園安全,增設投射燈、監視器等設施。 (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為全面強化校園安全,長榮大學已規畫結合AI人工智慧系統建構全方位的安全網絡,全面監控進入校園的所有通道。未來校務發展以取得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安全社區國際認證」為目標,希望能透過學校、市府、警方及社區的共同努力,打造符合世界級標準的安全校園。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表示,該校大門的門禁將導入車輛辨識系統,配合原已建置的近七百支監視器設備,透過AI人工智慧系統管理,全面監控進入校園的所有通道。除可追蹤校園內進出人員的身分外,也將分析校園安全資訊數據,期能事前預測可能發生的風險,達到防範於未然的安全目標。  另外也增設緊急求救裝置,相關人員收到警報通知後,可以迅速掌握地點趕赴現場。學校已與台鐵局協調安裝沙崙線長榮大學站往學校第一宿舍側門的監視系統,目前校方已先行裝設,待台鐵局施工後再作轉移。 李泳龍指出,該校從十一月初即已組成夜間巡守隊,與警方及社區擴大巡守範圍,進行安全聯防;並將巡守人力列入校務發展計畫,學校也會持續落實定期巡檢全校各棟大樓頂樓緊急出入口,設置紅外線監測設備,並規劃於各大樓適切地點裝置安全防護網。同時,為提升校園安全層級,將架設圍籬區隔校園內外區域,包括非該校管轄的校園連外產業道路都將禁止通行,以確保校園安全。

Read More

預防中輟輔導復學 大成獲績優

↑大成國中榮獲全國中輟預防及復學輔導績優學校。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大成國中結合南區區公所、社會局及警察局少年隊等相關網絡單位之資源及人力,共同推動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有成,獲得一0九年度全國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績優學校。  大成國中校長陳惠文表示,沒有找不回的孩子,只有缺乏愛的環境,為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與輔導資源,讓中輟之虞的學生有暫時的避風港,他們透過各處室的資源整合,為高關懷學生量身訂做個別課程,協助孩子找回學習目標及協助未來生涯規劃的方向。  陳惠文指出,學校除了隨時檢視學生缺曠課紀錄,針對特殊紀錄及早介入與提供適性輔導與個別化資源外,還針對國三生開設技藝教育專班與鄰近高職合作設立抽離式技藝教育課程,也善用中介教育資源,安排彈性課程,聘任校內外有經驗或專長老師,開設烘焙、汽球造型、輕黏土、動漫等超越達人課程,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選擇。  輔導室主任陳鈺萍表示,今年開設的超越達人課程,受益學生有近二十人,透過多元務實的課程,讓學生逐步改善人際關係與課業適應問題。校長也親自與輔導老師家訪,不只是將孩子帶回學校重新適應,更重要的是透過關懷網絡的機制以及不間斷的家訪等措施,施以補救教學,導正偏差觀念與行為。

Read More

多元文化教案 復中東小獲特優

復興國中「STAR跨域多元文化-議題融入心文創」教案獲全國多元文化教案甄選特優。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全國多元文化教案甄選首度移師台南辦理,今年全國共有兩百二十一件作品參賽,較去年增加近百件,也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台南市復興國中及東山國小分獲特優,後甲國中及永仁高中則獲國中組優等。  為鼓勵教育人員研發教材,將多元文化概念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中,教育部舉辦全國多元文化教案甄選,由於新課綱已將新住民語文學習列為選修課程,所以今年除了多元文化教案設計類組外,還新增新住民語文教材設計類組。  今年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甄選收件數暴增,從去年一百三十三件增加為兩百二十一件,創下歷史新高。台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本屆「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甄選」參賽議題面向廣泛,包括新住民文化、原住民文化及宗教文化等,也包括多件新南向國家飲食文化作品,顯見多元文化教育已逐漸在台灣開花結果。  本次教案設計作品素質優秀,大部分學校均能以校園為核心,連結在地議題進行跨領域設計,各組作品共計評選出特優四名、優等七名、甲等十名、佳作二十一名,各頒發三千元至一萬五千元不等的禮券。  其中台南市學校共獲兩特優、兩優等、三甲等及五名佳作,獲特優的學校及教案分別為復興國中的「STAR跨域多元文化-議題融入心文創」、東山國小的「花言娘語傳馨情」;另後甲國中及永仁高中獲優等,裕文國小、五王國小、永福國小獲甲等,文元國小、宅港國小、崇明國中、新興國中、文賢國中獲佳作。

Read More

永康國中食農教育 看見雞蛋裡的真相

永康國中規畫隱藏在雞蛋裡的真相特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食農議題進行課程體驗。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國中與食二糧生活實踐家合作,推動食農教育搭配不同在地主題,由老師跨領域合作規畫「圖書館主題課程─隱藏在雞蛋裡的真相」特展, 不同領域老師帶領班級從不同的角度看食農議題進行課程,透過影片介紹及學習單,讓學生的學習能有回饋與省思。  校長童文志表示,食農教育主題課程特展安排一系列活動,包含在圖書館內的主題展區,共規畫四個站和蛋知識閱讀區。除了展示蛋料理和小常識,並展示兩種雞蛋價格背後隱藏的議題。  另外「雞吃什麼」,由食二糧提供飼料玉米、大豆、米糠等蛋白質,及熱量、營養品來源實品及黑水虻海報展示;而「快樂雞舍」,展示符合雞生活習性的飼養環境,對照低成本需求的格子籠飼養。  食二糧行動車亦帶來兩籠雞群,讓學生實際摸一摸、抱一抱這些母雞,是平時師生們很難得可以體會到的經驗,而母雞的溫馴、雞毛的柔順,是學生們最大的驚奇,當用水虻幼蟲餵食雞隻時,這些母雞也是極有禮貌地啄到為止,不會碰到手指,令師生們印象深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