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囝仔真功夫 武術太鼓皆獲特優

今年南化國小武術隊、太鼓隊參加台南市傳統藝術比賽,獲得武術太鼓雙料特優。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囝仔功夫真了得,今年南化國小武術隊、太鼓隊參加台南市傳統藝術比賽,以優異成績,獲得武術太鼓雙料特優,十六日南化區長洪正國親自到校張貼紅榜,更讚許太鼓隊已連續三年獲特優,是南化之光。  昨天南化國小熱鬧滾滾,洪正國帶著紅榜到校張貼肯定武術隊、太鼓隊參加臺南市傳統藝術比賽,雙雙榮獲特優,能有如此好成績,對偏鄉小校而言實屬不易,全校師生也為此雀躍同歡。  校長李世賢表示,武術隊成立十五年,始創於國家級教練鄭國忠之手,目前由教練方裕閑與老師楊宜玲指導,每年傳藝比賽及各項全國武術比賽中,都有亮眼成績,也常獲邀至社區和鄰近地區表演。 今年南化國小武術隊、太鼓隊參加台南市傳統藝術比賽,獲得武術太鼓雙料特優。 (記者張淑娟攝) 李世賢說,武術課程已是學校彈性校訂課程,每個年級都會安排一節武術課,學習基本功,並成立武術社團,拳、棍、刀、槍、扇等兵器樣樣學習,且對武術有興趣的孩子還可經由社團練習,增進各項武藝,全校有一半學生都參加武術隊。  至於學校太鼓社團是於一0四年成立,部分成員是鄰近友校的大鼓和平鼓因學生數減少解散接收而來,之後愛打鼓的孩子愈來愈多,便開始組隊參加比賽,並由教練劉勝勳與老師許游雅、許游美指導,截至今已連續三年獲南市傳藝比賽鼓術類特優成績。  李世賢指出,太鼓隊的學生有許多原因無法配合訓練,所幸老師加上家長、志工的鼎力相挺,以及孩子們也培養出自信心和榮譽感,這才熬出艱苦的訓練過程,如今孩子可以樂在其中,並打出最好的成績來。而學校除了武術、太鼓外,學校還有英語、美勞、程式設計、烏克麗麗等社團,全都免費學習,就是期許孩子有無限的發展可能。

Read More

竹縣博愛國小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竹縣博愛國小五年級學子至拙茁家園,協助其除草,讓學童從做中學、體會品德核心價值的意涵。(博愛國小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博愛國小長期深耕品德教育,今年獲教育部一0九年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全台僅廿一學小學獲獎。竹縣府十六日表示,博愛國小品德教育願景是以校訓「博學多才,愛人如己」為藍圖,期許學童博學多才涵養胸襟、愛人如己實踐力行,以培養知行合一的小紳士、小淑女。 教育處表示,博愛國小推動品德教育特色豐富,每月推動一項品德教育核心價值,透過學校自製的聯絡簿宣導及檢核、自治市的生活主題劇場、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讓品德教育核心價值生活化。班級榮譽樹活動深受學童們喜愛,透過班級團結力與榮譽心讓班級的秩序、整潔、禮貌都能有好的表現。 博愛國小表示,已成為學校品德校本課程的五年級農場服務學習活動,帶領學童協助拙茁家園農場拔草、採收、育苗,讓學童深深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品德結合閱讀亦能有強大成效,聯絡簿內的自編品德閱讀成為教師授課的好幫手、圖書館的誰來說故事活動深受學童期待,小樹苗社團用愛與耐心陪伴特殊需求孩子成長。 博愛國小品德教育推動有成,營造友善校園的溫馨環境,生活中處處有品德,透過系統化的教學與多元活動,讓學童從做中學、體會品德核心價值的意涵,進而實踐之。博愛國小強調,會持續從課程設計、閱讀延伸、實踐活動、服務學習、結合親職教育、統整社區資源,全方位深耕品德教育,使其如光般灑落、如風般輕拂,生命的存在與深耕的品德價值,再也不可分割。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台幼教人才培訓 就業率百分百

南台科大幼兒創意教學人才培訓就業學程計畫,參與此學程同學均已順利就業,就業率百分百,在成果競賽中獲頒全國優良學程。 (記者汪惠松翻攝) 南台科大幼兒創意教學人才培訓就業學程規劃教學方向,執行勞動部勞發署一0七學年補助計畫,參與此學程同學均已順利就業,就業率達百分百,薪資所得均遠高於同年級同學平均薪資,績效傑出,在此項計畫成果競賽中,獲頒全國優良學程之肯定。  由南台科大幼兒保育系教授高家斌主持之幼兒創意教學人才培訓就業學程,已連續八年執行勞發署「就業學程計畫」,其中在補助大專校院辦理的一0七學年就業學程計畫成果競賽中,自六十七校所屬二百三十五件計畫中遴選出二十四件,獲頒全國優良學程。南台為最早參與此計畫的學校之一,每年獲勞動部審查通過補助,且推動成果斐然,全校已有百餘名學生順利取得學程證書。  南台今年因執行就業學程計畫績效成果卓越獲評審肯定,加上一0六、一0七年,三度獲得全國優良學程殊榮,肯定該計畫實務導向課程、輔導學生順利接軌職場之成果,呈現出計畫「幼教機構預留人才,學生畢業立即就業,學校產學合作發展」三贏之執行成效。  南台幼兒創意教學人才培訓就業學程,是由高家斌、魏欣儀及卓美芳三名老師共同規劃的教學方向,期能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此學程之課程是以遊戲、繪本與音樂為發展主軸,在課程安排結合全國各地知名兒童產業機構業師授課,對該系學生學習與就業之銜接助益甚大。  此次參與人才培訓就業學程同學均已順利就業,就業率達百分百,此成效顯示就業學程計畫所培訓的人才能力,獲得幼教產業機構的認同與支持,也相對提升了學員的就業信心。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培養學生實務技能一直是南台重視的教學方向,此與勞動部推動實務導向的大專就業學程計畫方向非常契合,透過計畫執行,除幫助學員獲得更多與業界互動的機會,也有效縮短學用落差,提高職場競爭力,順利與職場接軌。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漁光學童捏陶 自製專屬水杯

南台科大陶藝社指導老師宋健誠指導小朋友捏陶。(記者施春瑛攝) 億載國小漁光分校這學期再度與南台科大陶藝社指導老師宋健誠合作,由宋健誠帶領一群南台科大的大學生,前往漁光分校進行陶藝教學,教小朋友認識黏土,並動手捏製個人專屬的水杯等陶藝作品,學生反應熱烈。  漁光分校主任張瑾玥表示,這次活動共設計六堂主題課程,由南台科大陶藝社指導老師宋健誠帶領幹部與社員,以美學的角度透過陶藝製成手捏、泥條、陶版、拉坯的活動,展現生活美學及海洋特色學習的成果。  課程中的盆栽花器、陶板、手拉坯、彩繪、不僅讓師生能夠了解陶土的由來與應用,因經過燒製的變化與特性,還能藉此加深小朋友對安平當地文化的認識,讓億載國小漁光分校師生提升對陶土的興趣。  億載國小校長林志政表示,非常感謝南台科大陶藝社用心為小朋友帶來這麼豐富的課程,寓教於樂,讓孩子的學習滿載而歸,希望小朋友所學的不單單只是活動內課程,更能學習到「泥濃我濃樂陶陶」的合作精神,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成大科創中心指導 新市國中師生DIY太陽能仿生獸

成大科創中心到新市國中推廣能源科學教育,教導學生製作太陽能仿生獸。(記者林相如攝) 成大科創中心啟動「能源科技實驗列車」,首站到南科園區旁的新市國中,除進行能源教育講座,也指導學生製作太陽能仿生獸,希望透過實際動手做,對太陽能與相關機械原理有更深入的認識。  新市國中校長薛英斌表示,因學校緊鄰南科園區,對於科技教育的推動相當積極,除南科管理局會提供相關協助外,遠東科大也會有專家前來指導學生,如今成大科創中心的能源科技實驗列車也以該校為首站,非常難得,也感謝成大教授陳維新帶領團隊入校進行能源教育,啟發師生對能源科技更深入的了解。  而成大這次推出的能源科技實驗列車,除了到新市國中教導學生有關能源科技的知識,包括光能如何轉換成電能,及電能如何驅動機械裝置與機械如何組合成仿生獸等,除了專業的解說外,更讓學生實作體驗,大家拿著仿生獸零件,在成大團隊指導下逐一進行組裝,最後放在太陽下,看到仿生獸動了,都相當開心。  另外成大科創中心團隊,也對新市國中的老師進行師資培訓講座,指導老師如何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相關能源科技的知識與技巧,希望讓師生同步學習,讓學校的能源科技教育更落實,對於未來相關科技人才的培育有更多的貢獻。 (記者林相如攝)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春暉獅會贊助教師精進研習

春暉獅子會捐助「楠南玉左」偏鄉教師精進研習經費。(記者黃文記攝) 台南市春暉獅子會關懷偏鄉教育,捐助經費供「楠南玉左」學校聯盟辦理教師精進研習,希望藉由研習讓教師精進教學技能,帶給學生更大的幫助和提升。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表示,楠南玉左聯盟學校一0九學年度教師語文、數學及社會領域教學精進研習由該校主辦,春暉獅子會會長李珮熙及多名獅友了解偏鄉學校常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特地贊助經費,讓研習順利舉辦。  楊靜芳指出,這次研習除楠西、南化、玉井、左鎮等偏鄉學校之外,還有大內國小及頭社分校的參與。研習邀請溫美玉老師教學團隊(包含溫美玉、魏瑛娟、徐培芳、劉瓊華等老師)擔任講師群,在一0九學年度中以一系列的研習活動帶領老師們進行分組共備,並進行公開教學演示,讓參與研習的教師能透過研習課程精進教學。  在一系列研習課程中,溫美玉老師教學團隊以開發的教學輔具為工具,深入淺出分享語文、數學及社會領域有效教學的模式。在國語文領域研習方面,課程採取「真實課堂沉浸式體驗」的方式進行,讓參與研習教師化身為學生,親身感受學生在上課時所遇到的真實情形。  在數學領域研習方面,講師帶領教師們從一個接一個的數學學習任務中,體會教與學習的樂趣;在社會領域研習方面,講師教導教師藉由教學輔具的使用,帶領孩子發展出縱橫式的全方位思考格局,讓孩子學社會的同時,也能學到規劃的能力。  教育局樂見楠南玉左聯盟學校能將研習資源共享,並讓各校教師透過研習,彼此觀摩學習。期望透過此研習,提升參與研習教師們的教學策略應用、議題結合教案設計及跨領域素養教學整合能力。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一條龍學習 官小端出美味菱角餐

官田國小學生製作菱角料理。(記者林相如攝) 幸福農場的存在,讓官田國小的食農教育更為全面,也更為完善!學生除了化身小農夫外,也化身小廚師,自種自採菱角,更能親自料理菱角美食,落實從產地到餐桌的一條龍學習,食農教育的體驗更徹底,讓官田國小的學生對於在地產業的體驗與實作更深入,享受也更多。  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表示,校內的幸福農場種植菱角已邁入第四年,學生對於菱角產業的體驗,也更為豐富,目前正值官田菱角產季,學生也開始分批享受菱角帶來的生活樂趣,且為了讓學生能一貫式的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歷程,特別安排學生動手採菱角,並親自料理菱角食材。  為了這場體驗課程,學生除了抬出小船,展開划船採菱的工作外,有的則是穿著青蛙裝,深入水田採收菱角。  忙碌一陣,採收一大批的菱角後,學生離開菱田,轉往廚房,從小農夫搖身一變成為小廚師,進行菱角料理,在大家分工合作,剝菱殼、煮菱角、展開料理製作後,最後完成菱香蔬果薄卷、菱香活力三明治、菱果雪Q餅等三道菱角佳餚,並分享給全校師生作為早午餐享用,大家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大讚美味好吃。  王全興說,透過小農夫和小廚師展現無比創意,以在地特產的菱角作為習作主題,加上連結時尚、國際的餐廚風格品味,讓學生經由不斷動手嘗試,更加認識食材、土地與潮流,也更具思考性及自信。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圖畫賞析

美麗桔梗花 台南市崇學國小五年七班 ◎李惠慈  我愛喵星人 台南市後港國小二年甲班  ◎孫愷陽

Read More

科學教育研討會 展示101件成果

科技部「科學教育」暨「多元族群科教」學門成果討論會在南大舉行。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由科技部舉辦的「科學教育」暨「多元族群科教」學門成果討論會,十三、十四日兩天在台南大學舉行,共展示一百零一件計畫成果,來自各大專院校一百三十名專家學者前來分享討論,場面熱絡。  科技部「科學教育」暨「多元族群科教」學門成果分享內容多元豐富,其中包含兩件新南向研究計畫,分別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家講座主持人蔡今中教授主持的「中學生科學學習信念、科學學業堅毅與科學學習效能之跨國比較」,與台師大講座教授張俊彥主持的「台泰越STEM計畫:科學教育南向合作研究與實務推廣」,期望透過跨國研究,與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形成區域研究團隊與跨國合作研究,探討不同文化、制度、環境的科學教育議題。  本次活動還安排兩場專題講座,首日邀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楊鎮華講座教授講述「以人為本-Research for Human-Centered AI」,第二天由台師大蔡今中教授分享「學術研究的美麗與哀愁」,與現場人員相互意見交流、經驗分享。

Read More

教具教案設計賽 37件作品獲獎

台南市教育局舉辦特教教材比賽及作品發表會。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鼓勵特教老師結合理論與實務,把教學創意帶入教材設計之中,台南市教育局舉辦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製作及教案設計比賽,共有七十件作品參與,錄取三十七件優秀作品,十三日進行頒獎並舉行作品發表會。  教育局表示,比賽共分四組,有自編教材組、自製教具輔具組、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組與教案設計組,經過評審後擇優錄取各組優勝作品。參賽教師們都絞盡腦汁發揮創意製作活潑教材教具,激發特教學生學習興趣,作品主題多元且符應特教學生個別需要。  自製教具輔具組的白河國中鍾汶均老師創作「孵蛋高手(跳床運動)」,以跳床結合感測器與行動載具搭配APP,透過實作與影音效果,完成一定有效跳躍後「破蛋而出」,透過遊戲競爭大幅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