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從小開始 25所幼兒園減重減近視

日新附幼設計多元化的體能遊戲活動,來提升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幼兒園擴大試辦計畫,今年共有六縣市一百所幼兒園參與試辦。台南市推薦二十五所幼兒園參與,參與園所數為全國第二。台南市教育局表示,幼兒平均約有一成近視、有兩成肥胖過重,試辦幼兒園將推動視力保健、事故傷害防制、飲食營養及健康體能等議題,將健康知能融入幼兒生活技能中。  參與試辦計畫的第一幼兒園園長吳雅玲表示,孩童的健康促進議題,除了教導孩子強化自我健康意識,建立辨識環境危險因子的能力也很重要,透過校園環境探索,讓孩子深植「安全選擇、安心遊戲」的正確觀念,讓遊戲過程免於意外,這樣的觀念從小建立更有成效。  日新國小附設幼兒園則藉由落實每天六十分鐘以上的戶外大肌肉活動,設計多元化的體能遊戲活動及故事化遊戲情境,提升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均衡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並發展穩定性、移動性及操作性動作。這學年再加入運動護眼護照,邀請家長延續幼兒平時在校的持續運動習慣,協助幼兒將週末親子所進行的連續運動予以記錄,同時延伸討論雨天無法外出的室內活動替代方案,讓幼童跟家長共同製作護眼學習單,透過親子共學提升成效。  教育局表示,台南市近年還力推「健康體適能與飲食教育行動計畫」,營造健康安全支持性環境,將運動教學樂趣化,飲食教育在地化,培養規律運動與正確的飲食習慣。

Read More

萬名高中職生打靶 體驗槍林彈雨刺激感

高中職學生射擊體驗在大內靶場登場。 (記者林相如翻攝)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台南市高中職校一0九學年度全民國防教育學生實彈射擊體驗活動」,這星期在陸軍大內營區的靶場登場,首場由善化高中的學生進行實彈射擊體驗,參加的學生都是首次摸到步槍,興奮又刺激,直說是難得的體驗。承辦的教育部台南市聯絡處表示,將有一萬多名學生在一個月內,陸續上大內靶場打靶,每人射擊五發。  教育部台南市聯絡處軍訓副督導韓世偉表示,因應年初疫情狀況影響,協辦部隊陸軍步兵第二0三旅,新訓中心接訓梯次遞延至下半年逐次實施,在各營接訓任務滿額工作嚴峻情形下,面臨裝備及幹部人力短缺,仍傾全力向各相關單位借調協助活動進行,非常感謝二0三旅官兵大力相助。  韓世偉說,經過數次與各單位溝通協調後,達成共識合作規畫,二十七日起各校在二0三旅大內歸零靶場舉辦,首日由善化高中揭開射擊序幕,接著北門高中等校。  陸續將有台南市四十八所高中職校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五年制專科部及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等三所大專院校學生,荷槍實彈親臨感受射擊的震撼力。  而學生在靶場進行射擊體驗的同時,除了有不少軍訓教官在場協助維持秩序外,每位射擊的學生,一旁也都有陸軍官兵協助指導,以確保射擊動作正確與學生安全,由於射擊時現場槍聲大作,學生都是首次體驗如此槍林彈雨的場景,相當開心,也覺得很刺激。

Read More

甲中校友張簡曉耘開展 引發學弟妹回響

擅長畫畫、文采又好的張簡曉雲,最愛創作「畫中有話」圖文並陳的插畫。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目前就讀台灣大學農藝學系三年級的張簡曉耘,受母校後甲國中之邀,在甲中圖書館舉辦「意識碎片」圖文展,張簡曉耘二十九日特別回母校參加開幕儀式,並與學弟妹們舉辦座談,分享學習畫畫及寫作的成長歷程。  張簡曉耘是甲中一0四級、台南女中一0七級校友,從小喜歡畫畫,從國中開始寫作、寫小說,偶爾寫詩,常投稿校內外刊物或比賽。上台大後她加入美術社社團,開始創作「畫中有話」圖文並陳的插畫,這次在甲中舉辦第一場個展,共展出三十幅、以及十六幅人物水彩小品還有四幅油畫,繪畫相當多元。 張簡曉耘(右二)受邀回母校後甲國中開個展,南女校長鄭文儀(左二)、甲中校長陳瑞榮(左一)出席開幕儀式。 (記者施春瑛攝) 張簡曉耘的插畫具有獨特自己的風格,配文更具哲思,看完她的畫後,再讀她寫的配文,總會讓文章浮現一幅畫的景象,其中一幅《小紅帽》是她改寫知名童話的結局,最後「小紅帽殺死了大野狼,而那成為了她第一件皮草」,令人莞爾。  自上星期開展後,作品很受學校老師認同,相關領域如藝文科或國文科,已陸續有多班老師直接利用課堂,將學生帶到展場,借用作品,為學生上了一堂最實際「學以致用」的課,希望對於藝文或寫作有興趣的學生在參觀後,能有獲得啟發。  昨天的開幕儀式,台南女中校長鄭文儀、當年力推甲中文藝獎的張鵬程老師都特別出席。鄭文儀說,張簡曉耘在繁重的本科課程之外,還能夠持續創作,非常不容易,而且此次展出的詩與畫作品,溫婉優雅的畫風,搭配情感敏銳的散文詩,詩畫結合,精彩紛呈。

Read More

活水菱角義賣所得 將捐獎助學金

官田國中活水菱角陸續採收,將在官田烏金合作社上架,公益販售。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官田報導  官田國中菱角田已陸續採收,所收成的「活水菱角」,與官田烏金合作社合作,將在菱炭森活果販售,每包三百公克定價兩百元,十一月底前訂購,打八折一百六十元,預計全部產量一千包,所得將捐入官田國中教育儲蓄戶,作為鼓勵學生的獎助學金。  官田國中在官田區農會四健會、官田區公所等協助下,多年前開始在校園內整理出三塊水田,並採菱角與稻米輪作的方式來耕種,在公所協助利用菱殼炭進行土壤改良與水質淨化的效用下,所種植的菱角與稻米,產量也越來越好。官田區長顏能通說,水田的肥力從最早的零點九,至今已提升到三點六,土壤的狀況非常好。 官田國中活水菱角陸續採收,將在官田烏金合作社上架,公益販售。 (記者林相如攝) 今年官田國中菱角田在學生協助種植及栽培管理下,產量不錯,先前已經採收過一批,目前正進行第二期花的採收,由於引用嘉南大圳的水灌溉,因此菱角生長的情況很好,所採收的菱角有綠保標章,品質相當好。  為了讓採收的菱角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官田國中校長敬世龍說,今年與官田烏金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協助銷售官田國中的菱角,即日起開始上架販售,除了在惠安宮旁的菱炭森活館有店面銷售外,民眾也可以到官田烏金合作社的官網訂購,  官田區農會總幹事林正容也說,官田國中的菱角田,在四健會協助指導栽培管理下,菱角的質與量都有一定的水準,有農會掛保證,消費者可以安心的購買。  敬世龍指出,依照今年的產量來推估,官田國中的活水菱角,可採收一千包來公益販售,所得將捐入官田國中教育儲蓄戶,成為鼓舞官中學生提升學力、閱讀力及科技力的獎助學金。

Read More

東華國企系學生團隊榮獲「裕隆日產汽車創新風雲賞」銀賞獎

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Chilly_Girl榮獲「裕隆日產汽車創新風雲賞」銀賞獎,與指導老師張國義教授合照。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大四學生李蘭德及陳思倢在張國義教授指導帶領下,籌組「Chilly Girl 」隊伍參加「裕隆日產汽車創新風雲賞」競賽,成績脫穎而出,奪得「銀賞獎」,獲頒獎金十萬元。 東華大學昨日表示,本屆競賽有各大專院校百餘組師生報名參賽,共十組優秀團隊進入決選。今年的題目以新世代零排放電動車 NISSAN LEAF 做為競賽主題車款。鼓勵全國師生躍出傳統框架,用隨手可得的手機裝置創作 NISSAN LEAF for Change 創意廣告影片,一同發想如何讓新能源移動工具突破既有生活框架、融入消費者生活,創造新世代的移動習慣,與 NISSAN 一起「 Live for Change 」改變未來。 有別於單純羅列出 LEAF 各項功能,Chilly Girl 鎖定目標客群及核心議題,藉由父親關切小女兒成長與改變的不安來闡釋電動車轉換成本,並透過 LEAF 產品力來推倒轉換成本,展現迎向未來轉變的美好心境。創新的企劃與細膩的影片拍攝終獲多位評審肯定,勇奪全國第二名的佳績。 兩位得獎同學表示,參加比賽的初衷是想給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機會,給自己一個挑戰,將平常在校所學與實務做結合,也非常鼓勵學弟妹踴躍藉由參賽來實戰鍛鍊!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屆裕隆日產汽車創新風雲賞的金賞大獎,得獎隊伍「牛三寶」正是東華國企系陳怡廷教授所指導的李宜庭、陳怡憓與許妍翎同學。東華學生能在全國大賽中連續獲獎,也顯示國企系紮實的教學成效。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應大 舞出新力量

南應大舞蹈系新二代學生穿上新移民母國傳統服飾,透過表演藝術傳達對新移民議題的關注,進而開拓多元文化新視野。(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大舞蹈系致力於舞蹈藝術教育的推廣,今年應台南生活美學館之邀,於二0二0「東南亞魅台灣」啟動儀式中演出,透過表演藝術傳達對新移民議題的關注,進而開拓多元文化新視野,成功引導民眾認識新移民母國文化,展現敘事「新」力,深獲各界好評。  台南應大舞蹈系學生組成的舞團,一路走來不斷創新突破,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力圖將台灣舞蹈藝術推向國際舞台,例如舞團曾於二0一0、二0一一、二0一五年受交通部觀光局邀請,參加在日本三重縣安農津及北海道YOSAKOI的演出。同時並整合藝文資源,深耕南台灣舞蹈藝術,散播舞蹈種子,落實文化藝術之推廣。另南應大舞團更曾四度獲選台灣主燈會演出的主要隊伍,展現該校舞蹈藝術教育成果。  新移民女性帶著美麗憧憬,飄洋過海到台灣,在迥異於原生國社會文化的環境裡,經營夫妻、親子與婚姻等各種新關係,並展開自己的後續人生,同時還發揮「異文化搬運者」角色,豐富了台灣多元文化社會內涵。  因此,台南應大於一0八學年度參與教育部議題導向敘事力計畫,選定「新移民」為議題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除新聘來自印尼的老師胡明月擔任峇里島傳統舞蹈教學外,還邀請教授胡敏德透過東南亞音樂藝術,豐富學生創作內涵的文化底蘊。  在二0二0「東南亞魅台灣」啟動儀式中,更結合胡明月、印尼新移民李庭莉,以及越南新二代學生黃昱東一同演出雷貢舞劇《KANG CING WIE》,不僅有助於協助新二代強化自我認同,化解外界偏見,更能提升民眾對東南亞文化藝術的認識與尊重,落實文化平權的多元社會目標。  南應大舞蹈系主任戴君安表示,新二代學生穿上新移民母國的傳統服飾,在舞台上散發出來的自信,不僅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展現出來的不一樣敘事張力,更能吸引民眾從不同的視角聆賞新移民生命之美。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高合春 永信國小菩薩家長會長

永信國小家長會長高合春(右),支持校務推動,出錢出力改善環境設備,本學年度獲得連任,校長周豐榮頒發聘書,並感謝其對學校的付出。(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永信國小家長會長高合春,多年前加入家長會行列,由委員、常委、副會長到會長,除支持校務推展、各項比賽,也舉辦節慶活動,出錢出力改善環境設備,經常主動夜間巡視校園安全,「菩薩會長」之名不脛而走。  事業有成的高合春,不忘熱心公益,曾當選縣府時期永康市九十七年社會優秀青年。加入永信國小家長會行列後,協助校務發展,一0八學年度當選家長會長。高合春認為,家長會運作原則應是關心校務而不干預,支持老師而不掣肘,因此與老師站在同一陣線,共同推動校務獲認同,並連任一0九學年度會長,校長周豐榮感謝他對學校的付出。  高合春希望能成為「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因此每個月底定期舉辦家長會聚會~「午餐約會」,邀請家長會副會長、委員及學校校長、行政老師參加,除一起用餐增進感情,也面對面交流意見,了解學校發展及理念,最終達成親、師、生三贏目標。  高合春雖然事業繁忙,但儘量撥空參與學校活動,例如迎新活動、班親會、管樂團成果展、社團才藝發表、運動會、畢業典禮、畢旅等學校活動,都可看到他的身影。  此外,更舉辦家長會旅遊,讓委員們攜家帶眷一起戶外踏青,藉此相互支持聯絡情感。還有舉辦教師節敬師餐會感謝老師們的辛苦,也是讓家長會委員能和老師們相聚用餐,增進情感交流。永信教師會長倪曉雯在敬師餐會中特頒贈感謝狀給高合春致謝。  高合春說,他只是一名學生家長,希望成為學校堅強後盾,讓學校成為家長放心、學生安心的優質學習環境。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鬥陣反霸凌 金城師生賞劇省思

教育部反霸凌樂舞劇《朋友,咱鬥陣》到金城國中演出,演員們與金城學生演出後開心合影。(記者施春瑛攝) 教育部反霸凌樂舞劇《朋友,咱鬥陣》校園巡演活動,台南場日前在金城國中登場,全校師生透過現場及直播兩管道,同步欣賞這齣講述校園霸凌的舞台劇,除透過戲劇強化師生防制校園霸凌觀念,更要大家一起以行動杜絕校園霸凌。  教育部與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六藝劇團攜手合作,以結合舞台劇及貼近年輕人的元素製作反霸凌樂舞劇《朋友,咱鬥陣》,內容描述一個活潑熱鬧的班級,平日雖然感情融洽,但同學間經常用開玩笑的方式相處,忽略了尊重每個人獨有的特質,而對他人造成傷害,在班級導師透過分享自身求學過程中受霸凌的經歷,讓同學懂得「理解、尊重與包容」的重要,看見每個人的獨特與珍貴價值。  《朋友,咱鬥陣》要在全國校園巡演十五場,台南場次在金城國中禮堂演出,教育部安全防護科科長陳宗志特別出席活動,與金城的師生一同欣賞這齣樂舞劇。演出後以有獎徵答方式,協助學生「價值澄清」,引導學生以同理心反省思考,在寓教於樂中建立對霸凌事件的正確認知與防範方式。  金城國中校長蔡明昌表示,金城國中是一0八學年度台南市唯一推動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領航學校計畫的學校,從家庭、學校及學生三個重要環節著手,建立完善防制校園霸凌、以及霸凌個案之發現通報、處理及追蹤輔導流程,積極建構友善校園。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文賢生獻三意茶 向教師致敬

仁德文賢國中將茶文化課程所學禮儀融入敬師活動。(記者黃文記攝) 仁德文賢國中為倡導學生尊師重道精神,建立學生敬師愛師的觀念,在教師節辦理一系列感恩敬師活動,並利用暑假「假日樂學」茶文化課程,將所學禮儀融入敬師活動,透過三意茶傳遞學生們的敬意、誠意及謝意。  仁德文賢國中校長陳麗如表示,一系列的敬師活動營造學生「敬」老師、「愛」老師的溫馨友善校園氛圍,培養學生積極活潑、啟發多元創意及勇於表達的學習態度。  系列活動包括「詠師恩‧愛流傳—桃李獻芬芳」,由各班學生書寫感恩小卡片給任教老師,並選派學生代表回國小母校致贈海報,感念師恩;也利用機會上台勇敢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彬彬有禮─賓果遊戲大樂透」則是由學校發給每一名學生一張十二宮格卡,再由學生找老師完成指定的任務後,請該位老師簽章;學生們則輪流上台表演才藝謝師。  「師恩禮讚─愛的旋律大放送」是由學生點播要送給老師的歌曲,在午餐時間播放,表達對師長們的感謝。  「飲水思源─清香甘露三意茶」則將夏日樂學課程所學的茶文化禮儀融入敬師活動,透過三意茶傳遞學生們的敬意、誠意及謝意。  該校新任家長會長馬順益除了全程參與敬師活動,也代表家長會贈送教師節禮盒;副會長夫人古錐良則為全校老師特製「養生黑棗」禮盒,貼心舉動溫暖了老師的心。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田野調查 南大師生登上玉山

南大師生進行玉山文化資產考察。(圖/南大提供) 台南大學人文學院日前舉辦文化資產考察與田野踏查教學活動,由人文學院院長戴文鋒帶領師生前往玉山國家公園的玉山前峰、特富野古道及二萬坪鄒族,探查鄒族文化資產以及前人傳承的生活智慧。  南大人文學院表示,參與此次活動的師生前往二萬坪及特富野古道等地踏查文史資產知識。二萬坪地區是鄒族人從玉山下山後,分散居住的聚落,區域內有兩座紀念碑是紀念日據時期墾殖二萬坪而殉職的日本技師,院長戴文鋒從地理位置、歷史演進等逐一導覽解說。  此外也對於原是鄒族人傳統獵徑的特富野古道進行講解,訴說日本當時會將此條原住民獵徑修築成森林鐵道(水山線),是為了方便將山上木材資源運輸下山,一九一四年阿里山森林鐵道已可由嘉義通車到沼平,由沼平向東南抵達到兒玉,從兒玉線延伸而出的這一條森林鐵道支線即為「水山線」,就是依循特富野部落的傳統獵徑拓寬鋪設而成。師生踩踏在古木參天的舊鐵道中,一同貼近原住民生活文化,了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文化發展,省思尊重多元族群主體性的重要性。  戴文鋒表示,玉山在鄒族族人的心目中是天神造人的發源地,每年都會帶領國小學童前往玉山,作為追尋族根之旅。本次透過地方學課程與學生一起探尋在地歷史足跡,期盼讓年輕學子對台灣的自然、文化與歷史有更多的了解,並增進對多元族群的相互尊重。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