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建築系師生榮獲2024 VDWC亞軍、季軍

高雄大學建築系師生榮獲二0二四 VDWC亞軍、季軍。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美國超過二百年的古老城市波士頓,透過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指導楊程凱、李宛儀兩團隊學生,分別提出「導入智慧綠能」、「強化環境韌性」的城市規劃而有脫胎換骨蛻變,其作品角逐今年「虛擬實境世界盃大賽(VDWC)」,除了是台灣唯二進入決賽隊伍,最終更分別榮獲亞軍(優秀獎)、季軍(評審特別獎)。 校長陳啟仁接見表揚得獎師生團隊,並表示參與VDWC已是建築系傳統之一,儘管該競賽能見度愈來愈高、競爭愈來愈激烈,但歷年參賽師生均有好表現,且在國際場合全程英語發表,與各國學生交流、體驗當地風土民情都是寶貴經驗。 高大建築系副教授陳怡兆指導二組學生團隊構思、製作、排演等訓練長達半年,尤其是綠能、永續議題融入虛擬實境科技應用,促使設計概念更加成熟,一路過關斬將,師生赴日參與決賽,全程英語發表作品,開創國際視野。 參賽者楊程凱、丁彥安、陳晏暘、張鶴共同發表「Trifolium Bay(三葉草智慧綠能城市)」榮獲亞軍,設計靈感源自聖派翠克節象徵幸運與生命力的三葉草,以波士頓城市文化為基礎,融合科技創新,打造兼顧文化記憶與現代功能的智慧城市。 季軍作品「Floatropolis」由李宛儀、周嘉惠、廉心怡3姝設計,聚焦波士頓面臨的極端氣候與交通壅塞問題,提出創新的水下交通與救災系統。設計方案包括水下運輸系統,有效避開地面交通擁堵,並為海平面上升提供穩定的物流與公共運輸路徑。同時,團隊設計了水上巡邏與救災系統,可迅速應對暴雨與洪水,將救援資源精準送達最需要的地區。結合NHA系統更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效率,提升城市面對環境挑戰時更具韌性與彈性。

Read More

警察入校帶走學生引議 校長自請處分

教育局主秘郭明洲表示,警察人員進入校園執行業務的敏感度,將召開校長考核小組會議依規究責。(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市府教育局十日說,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規定,警察人員進入校園,應取得學務主任以上層級同意,事發當天,學校未立即通知學生家長並制止警察帶離學生,學校涉有疏失,校長已自請處分。 警察入校帶走學生引發各界關注,教育局主秘郭明洲表示,考量校長於督辦學校處理學生事務、親師溝通、警察人員進入校園執行業務的敏感度、維護學生權益與校園安全等事項有不適當情形,將召開校長考核小組會議依規究責。

Read More

用創作點亮青春 清水高中林宜錦勇奪文學獎散文桂冠

台中市清水高中學生林宜錦(中)參加第十三屆台中文學獎徵文比賽,表現亮麗,榮獲高中職生散文類第一名,與蕭建華校長(左)及指導老師柯夌伶(右)合影慶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第十三屆台中文學獎徵文比賽,今年投稿熱烈,徵稿作品高達一千七百零三件,最終由四十二名參賽者脫穎而出。其中,清水高中學生林宜錦熱愛創作,積極參加各項文藝競賽,這次以作品「泳道」榮獲高中職生散文類第一名,為自己寫下夢想與文學交織的璀璨青春扉頁。 清水高中表示,林宜錦就讀國小時,學校積極推廣閱讀,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培養她對閱讀的熱情。國中假日經常流連於市立圖書館找書,開始隨筆寫作,設立一組G帳號,用於分享自己創作的小說及喜愛的書籍,透過閱讀及寫作探索世界。 高中進入清水高中就學,高一時學校舉辦文藝創作獎比賽,她報名散文與新詩組,雖未獲獎,但在創作過程中,戀上文字的魅力,萌生持續創作的渴望,於是主動搜尋各項文藝競賽,積極投稿,在台中扶輪社文學創作比賽榮獲第二名;於有荷文學雜誌徵文比賽獲得優勝;代表學校參加第二十一屆中台灣聯合文學獎拿下散文組佳作。 清水高中說,林宜錦高一選修「文學名家小學堂」,透過閱讀黃春明、張愛玲等經典作品,提升識讀能力及寫作技巧。高二時,她更結合校訂必修「清水地方學」所學,走訪清水紫雲巖等在地知名景點,透過實地踏查、訪問耆老及商家,貼近並了解家鄉,寫下關於清水的人物、風景、文化的雋永小品文。 這次能獲得指標性文學獎的肯定,林宜錦表示,感謝師長的支持與家人的鼓勵,也謝謝國文科柯夌伶老師的細心指導與建議,每當陷入創作瓶頸時,老師總是幫助她突破困難、梳理脈絡,最終才能完成這篇佳作。 清水高中校長蕭建華表示,清水高中提供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探索興趣、發揮專長。宜錦同學的故事正是學校重視多元發展的最佳例證,期待未來這位文學新星持續發光發熱,成為清水之光。

Read More

龍華科大攜手澳洲昆士蘭語言機構 共探AI時代雙語教學新契機

龍華科大雙語中心舉辦台澳教師交流暨EMI教師經驗分享會,聚焦AI時代的教與學。(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雙語教學推動中心聯合澳洲在臺辦事處,日前邀請澳洲昆士蘭語言機構(The Queensland Institute)創辦人Fiona Wiebusch蒞校,舉辦參訪與講座活動,分享AI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活動探討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提升主動學習效果,並交流教師在英語授課專業課程中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能與競爭力。 Wiebusch在專題講座中以《運用數位工具促進主動學習》為題,指出教育者需掌握AI時代的新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成果。她詳細介紹了包括Padlet和Mentimeter等互動式學習平台,並示範這些工具如何有效應用於課堂中,啟發參與教師重新思考數位技術與教學結合的可能性。 雙語中心連維志主任與澳洲昆士蘭語言機構創辦人Fiona Wiebusch交換紀念品。(圖/龍華科大提供)   活動期間,Wiebusch與雙語中心主任連維志實地觀摩兩門以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進行的專業課程,包括觀光休閒系謝美婷的《餐旅管理實務》及電機工程系陳政言的《行動通訊》。這些課程展示了如何將實務操作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並強調雙語教學在專業領域中的重要性。 座談會中,電機工程系胡勝耀和文創系王怡云分別分享了在不同學科推動EMI教學的策略與挑戰。胡勝耀的《Review of My EMI Courses in LHU》和王怡云的《My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EMI Course》引發熱烈討論,與會教師對雙語教育的未來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反思。 連維志表示,AI輔助下的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確保學生掌握雙語文化與語境。本次活動成功促進台澳教師交流,為未來的EMI教學提供了寶貴經驗與新視野,並為國內雙語教育的發展注入新動力。與會教師普遍認為,此類活動應持續推動,助力高等教育在AI時代中不斷創新與進步。 Fiona Wiebusch專題講座《運用數位工具促進主動學習》引起共鳴,演講後討論熱烈。圖/龍華科大提供)

Read More

關懷中輟生 社工師何韋勝獲表揚

南市輔諮中心社工師何韋勝(右)獲選全國資深優良專輔人員。(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日前舉辦「全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暨業務科科長業務聯繫會議」,會中表揚服務滿十年且表現優良的專任專業輔導人員,其中台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社工師何韋勝,憑著十多年來在校園輔導工作的貢獻,獲此殊榮。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教育局一直將落實學生輔導工作列為重點政策,何韋勝社工師的奉獻與付出,他的獲獎不僅是個人的榮耀,也是對所有第一線專輔人員的肯定。 何韋勝自一0一年起即在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服務,長期深入校園,不僅協助學校處理學生的情緒困擾、行為偏差等問題,也提供教師輔導專業諮詢,對於中輟學生更研發了「FUN心,有我陪你」和「社區師傅方案」等創新服務。 何韋勝表示,十多年來在輔導諮商中心服務,是與孩子們命中注定的相遇,很榮幸參與他們成長的過程。輔諮中心主任吳宜蓁表示,何韋勝總是任勞任怨,默默付出,為台南市的校園輔導工作貢獻良多,也讓家長與孩子們深深體會,即使身陷困境,還有中心的專輔人員陪伴。

Read More

南應大廖靖凱 油畫獲全國首獎

南應大美術系七技一年級雙重殊異學生廖靖凱,以寫實油畫「我想再見妳一面」作品,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平面繪畫類全國首獎,為校爭光。(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七技一年級雙重殊異學生廖靖凱,以技法純熟的寫實油畫「我想再見妳一面」作品,參加二0二四年第十二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在上千件作品激烈競爭中,榮獲平面繪畫類全國首獎,為校爭光。 雙重殊異學生廖靖凱,是少數通過高中藝術才能資優鑑定的特殊生,從小獲獎無數,自國小起已多次獲邀參加國內外個展、聯展,二0二四年以優異成績考進台南應大七技美術系。 「我想再見妳一面」是廖靖凱就讀南應大美術系後完成的作品,以純熟的油畫技法,抒情色調,記錄一個難忘的瞬間。廖靖凱說,創作這幅作品的構想,來自一名女孩對他的友好,照亮了他內心幽暗的角落,她的背影在微弱的光線下顯得纖細而堅韌,彷彿承載著一段他們共同度過的歲月。 這名女孩背對著他,凝望著她前方的世界,而他則在畫布之外,像曾經的自己一樣,注視著她。這些燈光象徵她,曾經給予他的溫柔。廖靖凱說,這幅畫對他來說,不僅是對一個瞬間的捕捉,更是對一段關係、一個未說出口的告別記錄。 此作品獲得教授級評審極度好評,傳達出的真摯情感非常觸動人心,也呈現廖靖凱非常細膩構築出的畫面,讓他們停留跟駐足在畫面中,那一份感受到的情感和力量。鼓勵廖靖凱可把自己內在的情感透過創作表達出來,期待未來可持續創作並分享給這個世界。

Read More

《拾穗》3D地景 五甲國小呈現

五甲國小校園增添「拾穗」3D地景畫作,成新亮點。(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區五甲國小校長林俊明邀請美術教師蔡秉良以創意彩繪整修校內原本斑駁的蓄水池表面,為學校打造出一處獨具特色的藝術角。歷時近半年的創作,完成後這幅巨大的3D地景畫作如今成為校園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林俊明表示,五甲國小學區內不僅有工商家庭的學生,也有許多務農家庭的學子。為了讓孩子們更貼近農業生活,同時提升藝術人文素養,蔡秉良選擇了田園畫家米勒的經典名作《拾穗》作為創作主題,並以3D地景畫的方式呈現。 從今年二月開始,蔡秉良利用課餘與放學後的時間一筆一筆地細心繪製,至七月底終於完成。這幅彩繪不僅重現了《拾穗》中的溫暖農村景象,還賦予其立體效果,只要站在畫作前方的特定角度拍照,就能感受到彷彿畫中人物和景色立於地面之上的視覺震撼。 此畫作不僅為校園增添了藝術欣賞的空間,也成為老師教學的一項新素材。師生們可以在此景拍攝合影,或藉此欣賞經典名作,進一步啟發學生的藝術興趣與創意思維。 林俊明表示,這幅彩繪為校園注入新生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之餘,更能感受到藝術的美好。未來,學校也將持續推動類似的創意美化計畫,讓校園成為更具藝術氛圍的學習場域。

Read More

母校停辦 北門國小玉湖分校老校友唏噓

北門區玉湖國小八月停辦後,第一屆校友暨北門國小光復後第十七屆的畢業生舉辦同學會,九日在玉湖國小校門前合影,不勝唏噓。(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北門國小玉湖分校今年八月停辦,第一屆的北門區玉湖國小暨北門國小光復後第十七屆的畢業生,九日共有十二位校友返回母校召開同學會,老同學相見憶當年,對於學校遭裁併不勝唏噓。 同學會召集人吳相茂表示,當年玉湖有六十位學生就讀北門國小,礙於社區人口增加成立玉湖國小,當時有五十一位回到玉湖上課成為第一屆畢業生,另九位留在北門國小續讀,就是北門國小光復後第十七屆畢業生。 同學會發起人吳定國說,第一屆在民國五十一年畢業,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大家都已七十多歲,透過各種管道聯絡上近三十位同學,最後有十二位出席。 校友陳志成提及,玉湖國小成立時是要升上六年級,五年級下學期結束後,由北門國小自行搬著桌椅到玉湖國小上課。張春英、林玉綿說,當年校園一片荒蕪且各項設備匱乏,除自行搬桌椅回學校上課外,還跟著老師在校園種樹美化校園,只是母校在今年八月被裁校,校園景物人事全非,令人感嘆。 校友們也在北門國小校長李宜學帶領下,到北門國小校園巡禮,老同學依依不捨相約「明年再見」。

Read More

輔英科大台灣醫療科技展 人寵精準健康贏得關注

輔英科大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與高醫大健康福祉教學推動中心合影。(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參加二0二四台灣醫療科技展,以「人寵精準健康」為主題,提供九大核心技術服務,推動人寵精準健康產業新發展及升級,贏得極大關注。林惠賢校長表示,少子化衝擊,台灣寵物登記數量比出生嬰兒多,輔英前瞻組建「精準營養產業技術發展聯盟」,結合各方資源與技術,三年來成績斐然,獲國科會計畫辦公室推薦為亮點,盼未來加強跨域合作與創新,為老齡化社會和人寵精準健康問題,提供更有效、更具體的解決方案。 「預防勝於治療!」林惠賢指出,明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應長輩健康和照護問題,輔英早就成立「高齡全程照顧人才培育中心」,培育所需人才,同時也成立「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以預防為宗旨,為健康搶得先機,不僅能減少醫療開支,也提供長輩更佳生活品質。 林惠賢說,盼未來能繼續與輔英附設醫院、國內外科研機構及產業界合作,通過跨領域合作與創新,拓展人寵精準健康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提供更先進的健康管理方案,讓人與寵物都能健康樂活。 高雄市寵物商業同業公會蘇文盛理事長表示,台灣目前寵物登記數量比出生嬰兒多,公會將結合產業與學研界共組人寵精準健康學會,鏈接學校、產業及公協會資源,以科學實證、人工智能及專業知識,提供人與寵物精準個人化營養與健康,強化人寵共享健康模式。 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葉耀宗主任表示,科學研究發現人類與寵物親密接觸,交換分享彼此的菌叢,進而影響飼主與伴侶動物間的健康,輔英今年攜手附設醫院、精準營養產業技術發展聯盟及多家協力廠商,以「人寵精準健康」為主題,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提出「微菌叢液態保存套組」、「代謝體平」、「生物資訊分析平台」、「腸道健康風險預測模組」、「商業化腸道健康平」、「檢測技術開發及客製化報告系統」、「產品開發及臨床驗證」、「商業菌種篩選及功效驗證」、「影像辨識AI系統」等九大核心技術服務,獲得很大迴響與關注。 葉耀宗指出,這次參展由基源生醫、全碩公司、創茂生技、百歐精準生物醫學及博鴻科技公司,提供腸道菌相檢測套組、自動化DNA萃取設備、全自動寵物生化分析儀、動物新視代CT一二八切高階影像電腦斷層、腸道菌相客製化報告及個性化益生菌組合等一系列寵物精準健康相關檢測及產品,透過多元精準檢測平台提供對應的個性化營養解決方案,有效促進伴侶寵物精準健康。 葉耀宗強調,精準營養產業技術發展聯盟累積服務廠商上百家次,創造上億產值,近期將與臺醫光電科技合作,包括穿戴式睡眠、血壓監測裝置,並結合益佳元生技進行助眠減壓益生菌產品驗證及解決方案,嘉惠人類與伴侶寵物。

Read More

健行科大、元智大學獲研發大獎

元智大學工業管理系師生參加台積電舉辦競賽獲得一銀一銅,成績優異。(元智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桃園地區各大學和科大參加各產業舉辦的研發和創新競賽都有不錯成績,元智大學九日表示,該校參加台積電所辦的競賽獲得一銀一銅;另健行科大林仲廉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也榮獲金牌獎,校方都表示全力培養秀人材,協助學生各業中脫穎而出。 桃園市內大學有多所,各產業為讓各校的師生研究能力提升,每年都會舉辦與各業相關的研發比賽,今年也不例外,各校都有師生參與,元智大學近日就傳該校的工業工程管理系參加台積電所舉辦的「IMC DAY」競賽獲獎,健行科大電機系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也榮獲金牌獎。 健行科大電機系林仲廉教授表示,得獎的作品是用來救災之用,搜救人員在惡劣環境中還可以透過模擬人體手臂進入災區了解受災情形並進行援救,這個系統是連續體機械手臂可在複雜且不穩定的環境中靈活運作,有效提升搜救任務的效率與安全性。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孫天龍教授指導學生是在台積電舉辦的「2024 IMC DAY」競賽中表現優異,獲得一銀一銅的佳績,這項競賽目的是在讓對半導體產業感興趣的學生深入了解台積電如何運用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及IT技術來實現卓越製造。 獲得銀獎同學楊予溱說,他的研究著重於設計適合多模態大語言模型 ChatGPT-4 的輸入影像與提示詞,用於分析長輩平衡測試中的動作品質差異,提示詞涵蓋角色設定、目標描述等,可以引導模型解讀影像,實現對動作品質的精準分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