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科學小將參加第64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獲佳績

竹縣科學小將參加第六十四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獲佳績,更拓展學子的科學視野。(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華民國第六十四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原訂七月廿二日至廿六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展開,但因凱米颱風攪局,一連三天的颱風假,選手們在飯店持續優化與精進作品報告內容,最後大會宣布本屆全國科展延後至八月下旬改採線上評審方式進行,竹縣自強國中、興隆國小分別拿下全國第三名、全國佳作的成績。 縣長楊文科表示,面對評審方式突如其來的改變,新竹縣的團隊在視訊設備整備、報告模式調整與心理素質調適等各方面,都展現全力以赴的態度。自強國中數學科的「圓外切多邊形邊延長線的前『式』今生!」獲得全國第三名;興隆國小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三)以「想入『啡啡』,『皂』『板』有理!」獲得全國佳作的成績。 今年全國各級學校科展參賽作品達九千三百一十六件,經初選參加地方科學展覽會複選的作品有四千四百五十一件,最後進入全國科學展覽會決選階段僅剩四百零五件作品,可見競爭之激烈。 自強國中學生陳泓源指出,此次全國科展恰巧碰上颱風停班停課,因此比賽時間大亂,不過在教師鄭芬如指導下,讓他成功克服了戰線拉長的疲倦感,把握時間再精進,雖是孤軍奮戰,但一路上同學與師長仍有許多的支持、鼓勵與陪伴,最終才能奪此佳績。 興隆國小指導老師楊淑鈞表示,孩子們選擇以咖啡渣為主題,引進糯米橋的黏著概念,研發出咖啡板材,不僅實現了資源再利用,還可以進一步製作各種生活用品;咖啡皂則是利用咖啡渣含有油脂的特性進行皂化,不但能有效去污,還會散發出淡淡的咖啡香氣。

Read More

2024兒童劇《元素漂流記》花蓮首場公演 吸引大小朋友

《元素漂流記》首度回到花蓮公演,慈大學生展現生動的演技,獲得熱烈迴響。(慈濟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親善大使今年暑假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土耳其、德國巡迴演出的二0二四兒童劇《元素漂流記》,多達十一場次演出,吸引一萬多名觀眾目光。為了回饋花蓮鄉親,《元素漂流記》八日下午首度回到花蓮公演,只見學生粉墨登場,展現生動的演技,吸引近三百名家長和孩童,獲得熱烈迴響。十月中旬,更準備前進高雄、台南、台中、板橋、宜蘭巡迴演出。 兒童劇《元素漂流記》劇情講述,因戰亂和氣候變遷,導致「水」元素舉家搬遷,也在「風」元素的幫助下,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抵達「火」元素的國度,被迫成了難民。卻因為水火不相容,導致雙方不斷摩擦、起衝突,經歷了各種磨難,只為了一家人能在異「地」掙扎著活下去。 有別於虛幻的動漫故事,《元素漂流記》部分劇情,特地借鏡敘利亞難民孩童,逃難至土耳其的真實生活寫照。當年,十三歲的阿里不得不扛起養家活口的重擔,放棄學業到鞋廠打黑工,每天工作竟長達十三小時,卻只能休息十三分鐘。 獲得慈濟援助得以讀書,如今仍半工半讀的二十三歲阿里,特地透過影片,表達內心深處的無限感觸。「很感恩能把他的故事讓世人知道,他期望能有那麼一天,親自到台灣,當面向證嚴上人,還有慈濟人說感恩。」 不少觀眾都表示,兒童劇節奏流暢,劇情吸睛,演員唱跳俱佳,讓坐不住的小朋友,也能乖乖的看完整齣劇。家長黃伊嬋表示,來花蓮演出的兒童劇並不多,首度看慈濟大學演出的兒童劇,希望能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慈濟大學表示,從道具、布幕、梳化妝、講台詞、練走位,到場地布置、音樂、燈光控制的幕後工作,全都是沒有任何戲劇背景的慈濟大學各科系學生一手包辦。

Read More

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全國賽 彰縣第二、非六都第一名

彰化國中、小參加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全國賽,大放異彩,拿下非六都第一名。(記者曾厚銘翻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中華民國第六十四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全國賽」,彰化縣共有十一件作品代表參賽,其中八件作品在全國決賽四○五件作品脫穎而出,一舉拿下縣市團體(甲組、含六都)總成績第二、非六都第一名的好成績!縣長王惠美恭喜獲獎同學為彰化縣爭光,期許師生就教材協同研究,深化生活中科學經驗,培養學生普遍對科學觀察研究風氣。 縣府指出,陽明國中獲得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三)第一名、水尾國小獲得國小組物理科第二名、南州國小獲得國小組地球科學科第二名、原斗國中小獲得國中組生物科第三名、建新國小獲得國小組生物科佳作、媽厝國小獲得國小組數學科探究精神獎、南郭國小獲得化學組鄉土教材獎及湖北國小獲得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團隊合作獎。 縣府表示,在一年一度的科學盛會中,彰化縣國中小代表隊研究題材多元而豐富,涵蓋太空科學、環境科學改善、數位資訊高階應用等,彰化縣長期扎根於科學教育,持續辦理科學展覽競賽、科學HOMERUN創意競賽、全民科學日、科學園遊會及假期營隊等科學教育活動,長期的辛苦耕耘終於結出了美麗的果實。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全國技能賽 南應大4人獲佳績

南應大服設、商設系學生團隊在全國技能競賽中展現所學,抱回1金、2銅、1佳作。(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大服設系、商設系學生團隊,結合理論與實務與創作,在勞動部主辦的第54屆全國技能競賽中,拿下4個獎項,包括服裝創作類金牌、銅牌,國服類佳作,及工業設計類銅牌,不僅展現自身的實力,也證明該系培育青年學子養成紮實的技術能力。 全國技能競賽南應大共有服設系3名、商設系2名學生參賽,不僅展現自身實力,也證明系上培育青年學子養成紮實的技術能力。其中榮獲服裝創作類金牌的商設大二學生蕭妤珊,高中時期在高雄市三民家商學習服裝製作基礎,提到參賽過程最辛苦的是每天重複持續的訓練,要克服枯燥的過程,就是先安排好每天的訓練計畫去實現所學。 第一次參加全國賽拿下服裝創作類銅牌的姚媛茹,高中畢業於員林家商,她分享在練習的過程中常苦惱著部分作品不夠完美,經不斷練習最後比賽的作品終於成功,很高興可以得獎,因今年的選手都非常優秀。 榮獲國服類佳作的任婕表示,遇到最困難的是同時要做大學的課業作品,還要準備決賽,練習時間相對很少,只能在短短的時間裡衝刺練習,她感謝僑泰高中老師周佩柔當時的幫忙奠定良好基礎。 畢業於苗栗大湖高農的商設系大四學生徐鈺婷,從大三開始接受系主任林成發指導培訓,去年與今年分別榮獲中區分區賽、南區分區賽銅牌,去年全國賽鎩羽而歸,今年再接再厲一路努力拚到全國賽,競爭激烈,最後榮獲全國賽銅牌佳績,實屬不易。 南應大服設系主任林妙姿,感謝老師鄢思宜的全程陪伴與指導,也讚揚學生的鬥志與拚勁,爭取最高榮譽。學校提供專屬的培訓空間和材料,使選手們得以專注準備參賽並且獲獎,希望選手們能將競賽寶貴經驗帶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之中,繼續追求卓越。而高中職和大學的接力培養優秀選手,讓學生的努力及拚搏精神不中斷,專業技能夠持續提升精進,期待成為技職典範。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大生揪童 DIY九豬十六羊

南大帶領南關地區學童認識府城民間祭品。(南大提供) 台南大學文資系執行文化部文資學院「我是傳統工藝小達人」計畫,日前分別前往關廟國小、大甲國小、長興國小,帶領學童認識府城民間祭品-米糕栫與九豬十六羊,並實際動手體驗製作。 南大文資系表示,在這次活動中,特別邀請到經驗豐富且常在大學和社區大學演講的張耘書老師,分享廟宇祭儀及普度時常見的傳統民間祭品「米糕栫」和「九豬十六羊」。他生動地介紹這些文化資源的由來及在宗教儀式中的重要性,讓學童深入了解台南府城傳統文化祭品的歷史。 在米糕栫的課程中,張耘書首先講述其歷史故事和製作過程,隨後讓小朋友親自體驗了手工米糕栫的塑形技巧,可以選擇塑造成象徵吉祥和長壽的烏龜形狀,或發揮創意嘗試其他造型。 張耘書還介紹了太陽公生日、以及「九豬十六羊」小點心文化背景,太陽公生日祭儀是台灣南部重要的民俗活動,九豬十六羊則象徵著對神明的虔誠。學童們學習使用可食用的鳳片糕,觀摩師傅從米粉加糖和水製作麵團,並用模具製作出九豬十六羊。這些技能不僅傳承了文化,還讓孩子們體會到傳統工藝的智慧與美感。 南大文資系教授戴文鋒表示,透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豐富了課餘生活,更深入了解和尊重台灣多元的傳統文化。此計畫推動了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讓學生共同探索台南府城文化的深厚底蘊。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來吃文學的豆腐…台文館味蕾之旅

餐飲結合文學,讓入口的食物,更顯有滋有味。 (記者林雪娟攝) 博物館舍除展覽物件、文物,還可以有更好的展示,那就是透過味蕾,讓人品味食物的美好。台文館以作家梁實秋作品打造「雅舍小堡」和作家蔡珠兒「紅色珠寶盒」,希望透過餐飲,讓所有人一起「來吃文學的豆腐」和「烘烤文學的情絲」。 將文學、藝術帶入餐點、飲料,近年來蔚為風氣,進駐南美館的餐廳、咖啡廳,都曾配合藝術家經典作品,推出限時餐飲。而台灣文學館先前配合展覽研製的兩位作家經典文學餐飲重現,因廣受好評,至今持續在文學館所屬餐廳推出,成為藝文界人士最愛。 最為民眾所知的即是梁實秋,擅長以淺顯雋永文字寫「吃」,不正面講述食物的味道,卻能讓人感受到滋味的美好。台文館餐飲商家,依據梁實秋作品《雅舍談吃》中的〈豆腐〉、〈麥當勞〉研發。有趣的是,很難想像梁實秋吃麥當勞時的模樣,許多人吃膩的食物,梁實秋在文中則寫下對它頗有好感,因它清潔、價廉,現做現賣,新鮮滾熱,簡便可口。 餐廳推出的餐食,綜合梁實秋對豆腐和漢堡的描述,結合豆香濃郁的板豆腐和質地紮實的未來肉的「雅舍小堡」,彷彿穿上新裝的「羅漢豆腐」,以清新豐美形象,盡顯作家筆下的閒淡風情。 至於蔡珠兒所寫的飲食散文,書寫文字鮮麗、形象豐富,以既是「饕客」也是「廚娘」身分,召喚讀者對食物的垂涎想像。其中紅蘿蔔蛋糕是西方經典家常甜點,一說是當時糖稀少價昂,紅蘿蔔成為甜味來源,進入烘焙食譜中,在其所寫的《紅燜廚娘》中的〈紅蘿蔔蛋糕〉中,描述食物作法,帶入她和母親的親情情絲,也將這款蛋糕,帶給所有的女兒和母親。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美展 南應大美術系放異彩

南應大美術系研究生黃稟權用畫筆及色彩創作,獲得台南美展第二名「於世間細語」作品。(記者汪惠松翻攝)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學生發揮所學,參加2024台南美展,在6大類590餘件作品激烈競爭中,包括立體造型、西方媒材、東方媒材、攝影4大類,共計27人獲獎,拿下第2、3名及7優選、6佳作、12入選,表現亮眼。 台南應大美術系秉持實作技術與理論並重,並與業界接軌,是南台灣美術專業培育的重要高等學府,系上不但具有優良師資與充沛完善硬體設備,學校也投入資源建立一個完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美感能力與創作能量,多年來美術系學生無論在主題或表現形式、或方法上都顯示出學生全心投入創作企圖,屢屢獲獎獲得肯定。 今年台南美展中,南應大美術系共計有27位學生及校友獲獎。其中立體造型類第3名由陳映彤校友獲得,入選王郡宇;西方媒材類第2名由黃稟權拿下,優選:張曼宣、黃黛珉,及校友俞柏安、盧芷苡、巫佳珊;佳作:禇興中、楊勝傑、周詳閔、黃宥維、馬千雯、黃鈿凱(校友),入選:白暐名、洪石得、徐詠婕、洪心慈、王湘婷、校友李承靜、劉品均、林侑瑩、吳忠霖。 東方媒材類優選由許紓寧同學獲得,入選:黃品翔、郭心蓉(校友);攝影類優選由陳柏霖獲獎。 其中獲得西方媒材類第2名的黃稟權,是南應大美術系研究生,作品「於世間細語」是用畫筆及色彩表達於世,雖如曇花一現,但若傾聽,道之玄音。石入潭水,雖只濺起波波浪花,卻不代表不曾存在過,濺起的漣漪是給予後世的祝福。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中華學園〉棒球實況轉播

◎新竹縣上智國小羅晨勻  

Read More

友善校園評選 南市2教師獲獎

永福國小學務主任郭惠玲。(教育局提供) 大成國中輔導主任陳鈺萍。(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近日公布友善校園獎評選結果,南市大成國中輔導主任陳鈺萍、永福國小學務主任郭惠玲獲頒傑出人員獎。 陳鈺萍表示,青春期是編織未來夢想、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但此時期的國中生卻也經常面臨學習壓力、生涯徬徨、人際焦慮、家庭溝通挫折等問題。 因此,營造友善校園環境,提供相關資訊指引,協助孩子紓壓、學習情緒管理,可謂當務之急。經過多年努力,大成國中各處室與導師之間的輔導合作模式更趨成熟。能夠獲獎,陳鈺萍歸功於輔導室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 郭惠玲認為,學輔工作猶如踏上一條崎嶇道路,學生的情緒波動就好像路途中的坎坎坷坷。但只要看到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老師因為獲得支持找到力量,就會發現流過的淚水、忍耐的煎熬,最終都將化作孩子成長的養分。感謝一路相伴接受挑戰的夥伴,希望未來莫忘初衷,繼續用心守護孩子的希望。 教育局強調,學輔人員是友善校園重要推手,獲獎教師不僅是傑出典範,更是孩子們的良師,值得肯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