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西勢幼童 自製畢典邀請卡

永康區西勢國小附幼在校園戶外遊樂場舉辦畢業典禮,並以幼兒作品布置場地,家長、祖孫三代一起參與。(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西勢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學兼顧不同年齡學習需求,主題活動皆由校園中取材,今年畢業的十餘位幼兒以校園的花草葉自製邀請卡、班牌,及自己的作品在校園戶外遊樂場布置畢業典禮場地,歌唱跳舞,家長們對孩子勇於創作接受挑戰,學習獨立表示讚賞。 西勢國小附幼太陽班是3到6歲混齡班,為兼顧不同年齡及不同能力幼兒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主題活動皆由生活中取材,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探索生活中的智慧。 回想學期中發現校門口一棵挺直高大盛開的向日葵,吸引幼兒目光,萌發了觀察校園植物及利用舊相機、手機拍照的課程。幼兒們從一開始對別人好玩隨意拍,到最後專注聚焦在小花小草的形與色,開啟幼兒的另一扇觀察之眼。 因應活動需求,幼兒們經常收集花及撿不同外型樣貌樹葉,在教室進行鬆散素材創作,但植物不易保鮮,為紀念花草葉的璀璨生命,師生運用這些素材一起創作太陽班的班牌、壓花書籤及槌染束口袋。 透過課程幼兒開始探索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覺察箇中差異,並以藝術性的媒介發揮想像及創作,因此利用幼兒的作品挑戰夏日的戶外遊樂場布置畢業典禮場地,因那是與大自然最靠近的地方,有綠地、大樹、有和朋友一同遊戲的歡樂回憶。 西勢國小附幼兒畢業,以校園的太陽花草葉自製之邀請卡。(記者汪惠松攝) 主題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和全班的壓克力彩繪,與遊樂場的設施相結合,雖然只有十餘位畢業生,但個個努力學習親手縫製向日葵的邀請卡,自製送給家人的彩色花束及胸章名牌,向日葵及小盆栽點綴其中,整個環境布置多出自幼兒的雙手。 西勢附幼小朋友畢業典禮過程中,學弟妹也均參與表演歌舞,在充滿稚嫩的聲音唱著動聽的歌曲,輕快的步伐跳著排練的舞蹈,加上家長的參與,甚至三代同堂,讓這「迷你畢典」充滿親情歡笑的鼓舞掌聲。有的小朋友高興說,畢業升上國小還可繼續當同學一起學習。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和中台江社 認識家鄉護河川

和順國中台江社踏溯台江水路文化路徑,探索台江水資源環境歷史及疾病故事。 (和中提供) 和順國中社團課不只有嗡嗡社,還有台江社。今年暑假台江社團老師吳茂成帶領和中學生進行專題學習,從台江水路文化路徑出發,探查水資源環境歷史與地方疾病故事,反思從餐桌到土地發生的往事,讓學生體認保育環境、守護河川,就是在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台江課推手吳茂成表示,「台江是台灣最美麗的歷史內海,有豐富的內海濕地生態,孕育無數的台灣子民。」沿著古直加弄圳、山海圳國家綠道內海之路到大圳之路,可以看見從大坌坑、牛稠子、大湖、鳶松、西拉雅到近代漢人文化的歷史現場。 西元1920年開築嘉南大圳,引曾文溪水灌溉台江十六寮的農田漁塭,這是台江海埔鹽田的創生經濟;這條路徑也是戰亂之地,從鄭成功屯兵到朱一貴反清之戰,在尋找古戰場的同時,讓學生思考和平的重要;內海灣港淤積成為濕地、潮州、排水線,加上人為的工業汙染,造成飲用的地下水中含有重金屬,在今日台史館西側、外塭的東側牛肉寮,也都曾發生過烏腳病事件。 校長杜俊興表示,和中的台江課是一門結合著文歷地和健康公衛的地域學習,再從家鄉的環境保護到戰爭和平的反思,既有趣也貼近生活的社團課程,同時它更符合聯合國永續指標中的第三、四、六、十四、十六項目標,是前任校長謝連陽和教務主任李舒婷近八年來一直努力進行的課程。 杜俊興說,暑假是一個很好做戶外學習的時間點,既可以讓學生印證所學,又能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消化整理出心得報告,儘管天氣十分炎熱,但學生還是會樂此不疲,不缺席每一次探索路徑課程的機會。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校友蘇哲慶 電競轉播雙連冠

  崑大電遊學程應屆畢業生蘇哲慶拓展電競領域,大學期間由實況主晉升為品牌推廣師,並獲賽事實況轉播雙連冠。(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電腦與遊戲發展科學學程應屆畢業生蘇哲慶,高中開始拓展電競領域,除入選宏碁電腦見習實況主,大學時期更晉升為品牌推廣師,並獲賽事實況轉播雙連冠等殊榮,優異學經歷讓他榮獲113年全國大專優秀青年,成為電競領域閃耀的明日之星。 業界經歷豐富的蘇哲慶,至今已有6年賽事轉播經驗,談起他接觸電競契機,其實完全出於偶然,他原本依家人期望就讀體育班,並立志成為足球選手,直到國小初次在電視上看到TESL超級電競職業聯賽,對此深深著迷,高中時就讀樹德家商資料處理科,將生涯目標轉往電競領域。 因想嘗試賽事轉播大多放選手進行遊戲的畫面,不常拍到主播的臉,蘇哲慶瞞著家人加入電競隊,並代表學校參加2019第一屆CCCE台北城市盃校園電子競技邀請賽,榮獲賽事實況轉播高中職組冠軍。優秀表現讓他在高三時入選宏碁Acer Predator的首屆見習實況主,更是當時團隊中唯一高中生,陸續至遊戲公司Garena、健行科大、滬江高中等進行訪談,累積主持功力。 獲獎消息在網路曝光,蘇哲慶的家人得知他奮鬥成績態度也轉為支持,進入崑大電遊學程後也持續闖出好成績,榮獲2020第二屆CCCE城市盃賽事實況轉播大專組冠軍,同年再奪下2020上海城市盃兩岸學生電子競技交流賽事實況轉播表演賽最佳表演獎,當時不僅是台灣校園電競史上第一位代表台灣至海外出賽的校園電競主播,更是第一位拿下台灣轉播雙連冠的參賽者。 蘇哲慶也晉身為宏碁旗下電腦品牌Acer Predator的推廣師,在學期間陸續獲邀至母校樹德家商、台中市青年高中、嘉南藥理大學、高雄師大等演講,分享實戰經驗。 蘇哲慶也熱中校園事務,於大三時擔任學生會長,舉辦校慶演唱會等大型活動,更加入崇德青年社參與2021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工團隊競賽,獲得最大獎「績優服務獎」。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商回訪加校 學生開心擁抱

台南高商率團回訪加拿大College Stanislas學校,受到加國師生熱情歡迎。(南商提供) 去年4月,加拿大國際學校College Stanislas師生23人,橫跨半個地球,到台南高商交流。今年6月,南商率團回訪,經歷了18小時的飛行抵達蒙特婁,再次相遇時開心地擁抱。 南商表示,College Stanislas是一所法國國際學校,學風嚴謹,兩校是在兩年前疫情期間開始線上視訊交流。疫情解封後,College Stanislas師生特地來台,在南商交流的5天時間獲得熱情接待,除安排入班課程、文化體驗,也由該校學生擔任接待家庭,讓加國學生沉浸在台灣的學習環境中。 加國學生離開時非常不捨,也約定「明年在蒙特婁相見」。於是今年6月,南商率團飛往蒙特婁,剛考完大考的加國學生紛紛拿著海報在校門口迎接,當南商學生下車時,又叫又跳地相互擁抱。校長Thomas SAENE特地致贈兩校友好的設計圖案背包,誠摯歡迎。 兩校學生一起上第二外語的中文課、英文課,共同聊加國學生的大考,討論青少年的跨洲差異,一起在學生休息室互動。放學後在餐桌上感受家庭氛圍,接待家庭的熱忱帶領,去參觀蒙特婁著名景點、特色活動。 南商校長黃耀寬表示,南商學生素質優良,所學科系專業課程多與國際接軌,因此學校重視學生國際移動力,加強學生跨文化國際合作的能力。6月份除了有22名師生出訪加拿大,也接待來自美國柯羅拉州肯特丹佛中學9名學生,另預計11月份還將有日本城南高校12名學生至校交流。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大橋國小迎新 奉茶敬師相見歡

大橋國小迎新活動,各班新生通過代表「聰明」、「智慧」、「勤學」、「乖巧」拱門,並獲校長賴銘傳(中)贈送見面禮,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快樂學習。(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小規劃小一迎新系列活動,近三百名新生穿過代表「聰明」、「智慧」、「勤學」、「乖巧」的拱門展開,除贈送見面禮祝福及親師座談,五位實習老師亦進行帶動唱,增添歡樂氣氛,也讓小朋友們度過一個快樂、溫馨的迎新活動。 大橋國小今年一年級新生共計有十一個班,學校為迎接新鮮人的到來,規劃相見歡、大進場、奉茶敬師、贈書儀式、贈送見面禮、唱唱跳跳、拔智慧毛、大合照、親師座談等系列活動。 校長賴銘傳也贈送每位新鮮人一份見面禮幸福袋,裡面有蘋果(平平安安)、乖乖(乖巧守秩序)、橡皮擦(改掉壞習慣)、彩色筆(彩繪人生快樂學習)等四樣東西,祝福新鮮人事事順心、事事如意,深具意義。 同時也安排校務報告,讓家長們及早認識了解學校的發展特色,及各項校園管理工作。校長賴銘傳亦透過座談時間進行親師溝通、新生問題、交通安全、校園安全等議題的說明,並告訴家長們重視親師溝通的重要性,務必建立良好親師關係,將有助於孩子學習和發展。 賴銘傳也推薦教育部的一本專書《我和我的孩子親子手冊》,鼓勵家長們多閱讀,讓孩子提早適應學校的課業、生活、學習,透過親子共學,讓小朋友們能夠快快樂樂的學習。家長們對學校用心的活動規劃深感滿意,且對校園環境的整潔及志工們精心布置給予高度肯定。

Read More

瀛海中學成立數位學習教室

瀛海中學與學習王科技合作成立數位學習教室。(瀛海中學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因應人工智慧AI世代的來臨,也呼應台南市政府率先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的政策,瀛海中學與學習王科技公司合作成立數位學習教室,並由學習王捐贈學校線上課程,提供學子更完善的科技教育服務。 瀛海校長沈樹林表示,為增加學生競爭力,未來學校將開設更多AI相關課程,以符合家長對瀛海中學的期待。 學習王科技董事長張鎮麟表示,為協助廣大瀛海學子,學習王特別捐贈瀛海中學國高中線上課程,開發創新課程與教學模式,各科課程教學銜接密切,再也不必花大錢至補習班上課,對學習弱勢的學生是最大的福音。

Read More

東華大學師培生航向明尼蘇達進行國外教育見習

東華大學六位師培生至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英華學院進行為期兩週的國外教育見習。(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讓國立東華大學師培生對於沉浸式教學有更深的瞭解,以及體驗臺美學校文化差異。英美語文學系嚴愛群教授在暑假期間帶領六位師培生(中教及小教各三位)至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英華學院進行為期兩週的國外教育見習。 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英華學院是一間以中文作為授課語言的公立學校。為使英華的學生學習最道地的中文,英華的教師皆由母語為中文人士者擔任。在英華學院見習期間,師培生更深入瞭解沉浸式教學的運作方式,看見學生對於沉浸式教學所呈現的優異中文程度,也經歷了不同的教學文化、學校環境、學生個性的洗禮。並且在與英華學院教師的合作過程中,培養了正向的教育工作態度與積極的職場價值觀。 師培生在英華學院除了觀摩該校的教師授課、協助英華夏令營的科學和戲劇課程進行,以及帶領、引導學生外,也準備豐富的臺灣文化課程與英華學生進行文化交流。如布農族拍手歌的起源及歌曲欣賞教唱、自行調配珍珠奶茶黃金比例、英華盃色紙陀螺大戰及重陽節風箏製作。結合今年美國的十三年蟬與十七年蟬相隔二百二十一年才相遇的時事,介紹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並帶著學生使用星座盤找出星座、觀測星象。   師培生向小朋友介紹台灣常見的童玩。(東華大學提供) 這場跨越太平洋的教育見習,也為師培生們帶來一場跨文化的交響樂。在英華學院中,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度充分展現出美國重視表達自我和獨立思考的特質,與內斂溫順的臺灣學生產生極大的對比。和臺灣學校課表相比,美國的課表中並沒有安排午休時間,但比臺灣的課表多出上下午各一次點心時間。家長們來接學生放學時需進行身份核對,也顯示出美國對學生安全的高度重視。 透過本次的國外教育見習,師培生得以精進自身的教育專業知識及技能、比較及反思臺灣與美國教育制度的利弊。

Read More

〈中華學園〉勞作及書法欣賞

小蝌蚪與小青蛙  ◎彭茹琪    桃園市內壢國小二年八班

Read More

竹市勞工大學推元宇宙課程 強化就業競爭力

新竹市勞工大學推出「AI與元宇宙科技跨域專業人員培訓」系列課程,十七日起在清華大學登場。(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勞工大學推出「AI與元宇宙科技跨域專業人員培訓」系列課程,十七日起在清華大學登場。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致力落實「產業創新」施政策略,在AI與元宇宙浪潮下,透過系列課程讓學員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並經由講師分享實務經驗,讓學員深入了解相關領域的應用,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職場競爭力。 清大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副教授邱富源擔任此次課程講師,他說,學員完成系列二十堂課程後,可深入了解AI與元宇宙時代的新興技術發展,具備AI凱比機器人、3D列印、雷射切割、SPIKE樂高機器人、Dash&Dot機器人等機器人應用技術,並熟悉Apple教育工具與教學實務,掌握元宇宙時代必備素養。課程涵蓋文教、創新創業等領域,讓學員能夠學以致用,幫助勞工及青年朋友們培育多元專長,有助提升就業力。 學員林大千表示,自己退休後開始全新職涯,成為教學程式的資訊老師,透過進修來充實現今環境所需要的素養能力、增加技術實務經驗,不僅在課程中突破許多思考盲點,也得到創意思考的啟發。  勞工處長林昱志表示,竹市勞工大學課程廣受歡迎,市府將於九月一日十三時三十分至十七時三十分於竹市身心障礙者就業綜合大樓學科教室,辦理青年創業Q&A及啟動金計畫書分析,邀請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榮譽創業顧問楊璦妃,提供新創諮詢及營運企劃書建議、創業經歷分享服務,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Read More

南市校長會議 提升校園正向管教

台南市各級學校校長齊聚崑大,參加教育局主辦的校長推動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進研討會,聚焦班級經營與特教生情緒輔導策略,提升專業知能。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新學年度開學前,在崑山科大辦理一一三年校長推動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進研討會,邀集各級學校校長參加,聚焦於班級內的經營與特教生情緒輔導策略,透過專題演講從理論到實踐及經驗分享,提升校長們在推動友善校園的專業知能。 市長黃偉哲表示,透過此次研討會,除從法規層面進行宣導,更希望提供相關的輔導與教學策略,讓校長們深入了解社會情緒學習在學校中的實際應用及對學生的影響,並針對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重新思索班級經營所應具備的知能,與行政協助的面向,以期打造一個溫馨友善的校園環境。 教育局副局長王崑源表示,因應在校園內發生的師生、學生與親師衝突,研討會特別安排兩場專題演講,其中包括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講師楊俐容「以SEL(社會情緒學習為核心)」的學校經營,及台灣師大教授張正芬從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切入,提供更多的輔導策略。 透過專題演講讓與會校長及相關人員了解,班級經營、課堂教學需要師生擁有共通的情緒語言,才能幫助學生把情緒和生活情境做結合,練習辨識自己的情緒感受,學會明白表達自己的需求。 此次研習著重來自第一線的班級經營與管理,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運用SEL的策略,規劃正向管教與輔導工作。期待能夠讓校長們重新思考,教育沒有局外人,重新以孩子們的需求為中心,積極規劃並實施正向的管教及輔導工作,更著重於提升學生的社交、情緒管理能力,及增強自我認知和對他人的理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