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崙國中新生訓練別具特色 贈三禮、班級拼圖凝聚「崙家」向心力

中崙國中舉辦新生訓練,校長陳逸賢特別送給國一新生「三禮」,期望學生寫出精彩國中生活,寬恕他人,待人有尺度。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開學在即,中崙國中二十一日舉辦新生訓練,並特別送給國一新生「三禮」鉛筆、橡皮擦與尺;陳逸賢校長期望學生寫出精彩國中生活,寬恕他人,待人有尺度;此外,為拉進新生與師長彼此的感情,現場並有具特色的「班級拼圖」活動,大家合力腦力激盪,幫助隊伍完成拼圖,師生藉此認識彼此,協助學生順利開展國一新生活,也讓中崙國中的新生訓練顯得活潑有趣。 「班級拼圖」來自學校結合「生活科技」與「輔導活動」課程,因此發想出「班級拼圖」活動。先請新生導師設計班級圖騰,再使用雷雕機製成獨一無二的壓克力拼圖。而每一片拼圖象徵每個人的獨特性,拼湊的歷程代表人與人的相處磨合,學校期待藉此過程讓同學們了解尊重差異,同理包容的重要性。在師長共同參與下,同學莫不熱烈投入其中,直呼特別有趣。 校長陳逸賢說,新生訓練三禮,雖是最常見的課用必需物品,但結合學校推動雙語課程的校本特色,卻具有深刻意涵與教育價值,其中更表達師長們對同學的期許;鉛筆代表著書寫屬於自己精彩的國中生活,鼓勵同學們學業有成,希望同學們像筆一樣筆直端正地做人;橡皮擦是希望同學不要害怕做錯事,勇敢去嘗試,如果人生都沒有錯,鉛筆何須橡皮擦,也能學習寬恕他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尺意指行為方正,說話有分寸,待人要有尺度。

Read More

躍升國際 中原大學教授群晉列ScholarGPS全球排名前百分之零五榜單

中原大學副校長兼研發長洪穎怡榮登ScholarGPS全球全領域排名前零點五頂尖學者。(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根據全球學術影響力評估平台ScholarGPS最新報告,中原大學總計十四位教授榮獲全球全領域排名前百分之零點五頂尖學者殊榮,展現中原大學在國際學術領域的卓越貢獻。作為台灣領先的私立大學之一,中原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學術研究與創新,並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成果卓著。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產學長張雍榮登ScholarGPS全球全領域排名前零點五頂尖學者。(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研發處表示,ScholarGPS涵蓋全球超過二億份出版品,包括期刊論文、書籍、書籍章節、會議論文和專利等,歸類為十四個領域、一百七十七個學科、及超過 十五萬個專業領域,依據不同的出版品定義,可以呈現出在全領域、學科和專業領域中全球排名前百分零點五的頂尖學者。 中原大學入榜全球全領域「近五年貢獻」排名前百分零點五學者,共計九位,包括所屬領域為環境工程二位(環工系趙煥平教授及游勝傑教授)、所屬領域為化學工程二位(化工系陳榮輝教授、劉偉仁教授及李魁然特聘教授)、所屬領域為數學一位(應數系楊敏生終身特聘教授)、所屬領域為企業管理一位(企管系胡宜中特聘教授)、所屬領域為電機工程一位(電機系洪穎怡終身特聘教授)、所屬領域為工業工程一位(工業系黃惠民特聘教授)。 中原大學教授群晉列ScholarGPS全球排名前零點五傑出學者榜單,表現亮眼,躍升國際。(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入榜全球全領域「終身貢獻」排名前百分零五學者,共計八位,包括所屬領域為工業工程一位(工業系黃惠民特聘教授)、所屬領域為數學二位(應數系楊敏生終身特聘教授及Schaible, Siegfried講座教授)、所屬領域為電機工程一位(電機系郭森楙退休榮譽講座教授)、所屬領域為化學工程三位(化工系陳榮輝教授、張雍特聘教授及李夢輝特聘教授)、所屬領域為化學一位(化學系葉瑞銘終身特聘教授)。 中原大學研發處進一步指出,中原大學的學術研究影響力在全國名列前茅,根據二0二三年學科正規化引文影響力指標(CNCI),中原在「材料科學」及「工程」領域均排名全國綜合大學第六,超車許多國立大學;「化學」領域排名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二,也是該領域的翹楚。

Read More

清大工學院院長蔡宏營接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清華講座教授兼20日正式接任國科會轄下之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一職。蔡宏營院長表示,國研院為國家級介接學術界與產業界的重要研究機構,七個中心除建構諸多國家級的重要研究儀器設備或資料庫外,更在各自的領域中奠基深厚的研究能量,以「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為四大任務。 蔡宏營院長是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博士,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經理,2008年至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任教至今。蔡院長曾任清華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副教務長、大立光-清華大學聯合研發中心主任、上銀-清華大學聯合研發中心副主任、台達電-清華大學聯合研發中心副主任、國防部國防科技發展推行會委員、行政院科技政策與規劃專家會議機電能源領域核心專家、行政院科技政策諮詢專家室工程戰略群組領域專家,並曾擔任多家知名跨國企業顧問。 蔡宏營院長之研究專長包含奈微米結構製程與光機電技術、先進材料與精密製造技術、智慧製造、碳系材料薄膜沈積與應用技術、影像處理與瑕疵檢測、新興能源技術開發及金屬積層製造,發表過200多篇期刊及會議論文,擁有64件國內外專利,並有5本專書著作,並曾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國家發明獎、國家新創獎、清華大學傑出導師獎及傑出教學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國研院林法正前院長因升任國科會副主委,卸下院長一職,林前院長任內積極推動跨中心發展綠能與淨零科技,包括離岸風機基樁土壤分析、碳捕捉封存所需之地質探勘,並推動國研院首次出版ESG永續報告書。另也大力支持發展器官晶片,以減少實驗動物之使用;同時促成「國網雲端資料中心」之興建與半導體中心之設備更新,提升我國網路資料中心機房與半導體研發之整體服務量能。國研院全體同仁由衷感謝林法正前院長的付出與貢獻。

Read More

東祥盃全國高中籃球邀請賽開打

第十屆全國東祥盃高中籃球邀請賽開打,新化高工校長陳志清(中)主持開球。(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由東祥營造贊助舉辦的第十屆東祥盃全國高中籃球邀請賽,十九日起在新化高工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展開七天的競技,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所高中職球隊與會;今年新增大專組比賽,共有四所大專球隊參加,是台南市少有的高水準學生籃球競賽。 東祥營造負責人陳東發表示,當初因發現新化高工對推廣籃球運動的用心,他鼓勵當時擔任家長會長的東區復興國中籃球隊員畢業後加入新化高工籃球隊。為繼續鼓勵學生能在籃球上有表現的舞台,經他協調由新化高工籃球隊來辦理東祥盃高中籃球邀請賽,今年邁入第十年,規模更擴大。 新化高工校長陳志清表示,辦理東祥盃的初衷是為了鼓勵喜愛籃球運動的學生有更多切磋球技的機會,也讓北部學校的球隊在暑假期間有機會到南部進行移地訓練,促進南北交流。比賽免收報名費和住宿費,球員都集中在學校教室打地鋪,比賽對戰場次多,以致參賽隊伍逐年增加。 今年共二十所高中、四所大專院校參加。還爭取到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協助,在該校場館進行預賽。 十九日晚上的開幕式,由董事長陳東發及校長陳志清頒發特別獎給連續十屆都參賽的善化高中及嘉義高中,並勉勵即將代表台南市參加HBL甲級資格賽的善化高中能夠為台南市爭取佳績及榮譽。

Read More

傳承客家文化 謝明麟獲教育奉獻獎

謝明麟退休後仍致力傳承客家文化,榮獲今年教育奉獻獎。(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新市國小退休教師謝明麟榮獲今年全國教育奉獻獎,台南市教育局表示,謝明麟老師退休後不僅擔任學校志工十餘年,還成立客語學習展演社團,讓孩子利用課後時間學習客語及客家文化,並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各類競賽與活動,用心指導扎實訓練,薪傳客家母語。 市長黃偉哲表示,謝明麟老師秉持「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的客家精神,為客語教育奉獻良多,也將對客家文化的專業與熱情永續傳遞,影響更多對客語教育有熱忱的人,一起為本土文化盡心盡力,讓下一代有更優質的客語教育環境。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謝老師深耕本土,接軌國際,長期擔任客語指導教師,無私奉獻陪伴孩子學習,總是在語文競賽現場看到謝老師帶著學生參加比賽的身影,不辭辛勞帶隊南北征戰,除打造客語校園外,也將客家文化發揚光大、推向國際,讓世界各地的朋友到台灣來做客,都能親身體驗客家文化的豐富與美麗。 教育局表示,謝明麟老師退休後仍積極投入客語學習推廣與傳承,深耕客家文化融入生活,拓展國際文化交流,無私奉獻精神值得學習,市府將於九月舉辦的南市教師節表揚大會予以表揚。

Read More

大橋國中小管樂團逾百生音樂交流

永康大橋國中、小管樂團進行交流音樂會,兩校逾百位學生共計演出十餘首曲目,展現吹奏能力及優異的節奏,獲得好評。(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與大橋國小管樂團在橋中展能館進行交流音樂會,逾百位學生分上、下半場包括大合奏,共計演出十餘首曲目,學生們發揮潛能展現吹奏能力及優異的節奏,獲得與會來賓、家長及民眾讚賞。 兩校管樂團均由老師呂守仁指導,包括橋中五十五位和橋小六十一位學生,在呂守仁指揮下,演奏〈水手與藍海〉、〈暴雨洪水〉、〈新時代信號曲〉、〈伯爵夫人〉等曲目,學生們呈現了一場充滿激情與活力的仲夏音樂饗宴,近兩百位觀眾共同見證這場音樂盛事。音樂會不僅為學生們提供展示自我平台,也促進兩校間文化交流和友誼。 橋中校長謝連陽表示,橋中管樂團成立於九十四年,旨在提供學生多元豐富學習環境,至今已培育超過六百位音樂藝術人才。為持續培育具音樂才能之學生,早期發掘學生之音樂潛能,施以適性與系統化之音樂教育,於一0九年申請設立專注於管樂的音樂班。 音樂班目前有五十五位學生,除一般學科課程,還包括主修個別和音樂專門課程,讓學生在國中三年間能夠學習更多音樂知識,參與更多比賽與展演,並在升學方面擁有更廣泛選擇。 橋小校長賴銘傳表示,校內管樂團自八十五年成立迄今已有廿八年歷史,在歷任校長領導下,管樂團積極推動合作教育,鼓勵參與各類表演和交流活動,實現多元化發展。目前管樂團擁有一百廿餘位團員,分為A、B、C三團,團員大多在課餘進行練習。管樂團旨在提供學生學習音樂的機會,培養管樂人才,並透過參加管樂團擴展視野,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Read More

興大食生及生科師生團隊榮獲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首獎

興大獲獎團隊左至右:食生系蔣恩沛主任、彭建豪博士生、生科院黃介辰院長、羅壽鎮博士後研究員。(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興大學師生團隊以「以逆向檸檬酸循環基因系統建構出具有吸收二氧化碳與調節碳流能力之固碳大腸桿菌」榮獲二0二四年第六屆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首獎(鈦金獎)。競賽有來自台灣、美國、越南、泰國、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一六七件作品同場競逐最高榮譽鈦金獎,包含設計類二十七隊、發明類社會組一百二十隊及青少組二十隊,興大團隊以獨特創新的概念,從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 興大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蔣恩沛主任與生命科學院黃介辰院長指導團隊參與發明類社會組競賽,參賽成員包含微生物基因體博士學位學程彭建豪博士生、生命科學系羅壽鎮博士後研究員及生科/食生共指碩士生游淯甯。團隊成功研發一種以逆向檸檬酸循環基因系統建構出具有吸收二氧化碳與調節碳流能力之固碳大腸桿菌。 配合全球碳權分配議題與政府鼓勵綠能發展之政策,該轉殖大腸桿菌可在完全無有機物存在的自營性環境,以氫氣為能源表現出固定二氧化碳為有機物的能力,透過代謝工程控制代謝流向,以人為方式鋪成生合成路徑進而生產出機能性代謝產物。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化學性或物理性的二氧化碳固定法,團隊的固碳菌利用這些回收的碳來生成有經濟價值的碳中性產物;在應用層面,技術更加成熟後可將整套固碳系統轉移到代謝多樣性更好的酵母菌宿主,產業應用上更為彈性。 團隊指導老師食生系蔣恩沛主任表示,全球經濟發展,各國政府重視能源與環境保護相關議題,團隊投入代謝流研究多年,技術應用於二氧化碳之碳流追蹤追蹤,證明可以利用微生物代謝工廠將二氧化碳固定集中在特定路徑、產出特定代謝物。主題恰好符合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的重點,獲得評審青睞取得鈦金獎。  

Read More

《請進神農街博物館》南台科大USR獲金鵰微電影展銅獎

南台USR計畫團隊以文化永續做為主軸之《請進神農街博物館》作品,榮獲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永續微電影銅獎。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以《請進神農街博物館》作品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之「二0二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永續微電影銅獎,由計畫主持人蕭百芳教授代表受獎。 《請進神農街博物館》作品,以團隊經營的神農街街區博物館為主題,除了介紹街區博物館所在的五條港區域,也呈現博物館舉辦的職人講座、老屋故事QR Code掃碼、街區遊戲等豐富館藏,期許團隊能透過開發多元館藏,讓文化永續的種子深留在參與活動的民眾與孩子心中。 蕭百芳表示,團隊於一0九年便建置神農街街區博物館雛型,為拓展國際視野,一一0年更開發中英日三種語言的博物館介紹DM。此外,街區博物館也以世界遺產委員會《布達佩斯宣言》5Cs中前三項:「強化資產可信度」、「資產維護」、「能力培養與訓練」為基礎。 一一0年更朝向「促使大眾了解與支持」與「社區參與」的概念規劃與執行。團隊於街區博物館推行期間,也與學校系所課程結合導入AR、MR等多項數位技術,截至二0二四年團隊已推出多達十八項可遊、可玩、可賞、可學、可感的博物館設施,落實文化永續使命。

Read More

夏日生機無限 口埤學童探索自然生態

新化區口埤實小師生到恆春萬里桐體驗海岸潮間帶生物。(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夏日生機無限,正是進行生態探索最佳時機。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原來就以自然生態教學為本,日前規劃生態探索營隊,親師生三十多人到屏東恆春的萬里桐社區及屏科大所轄的達仁實習林場,上山下海,體驗海岸潮間帶、實驗林場多元環境裡難得一見的生物。 校長王朝賜表示,萬里桐是恆春臨海的小社區,由專業解說員帶領孩子認識海濱常見植物,瓊麻、白水木、欖仁樹、棋盤腳樹等隨處生長,凸顯生命力。隨後,趁退潮之際,大家到岩岸的珊瑚礁區,尋找潮間帶的生物,每個孩子都瞪大眼睛,興致滿滿。非常幸運的,在礁岩裡找到萬里桐的指標級特有生物─五角隱海燕;另外還有陽隧足、黑海參、蕩皮參、瀨尿蝦、魔鬼海膽等,看得大家心花怒放,歡呼聲此起彼落。 位於台東境內的達仁林場有豐富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由謝春萬老師帶領師生沿著園區各條步道,老師取材教學,讓學生認識樹下、路旁所見的動植物,並指導孩子們用植物做童玩。 夜晚森林裡生態更精彩,大家走在步道上享受夏夜的寧靜與清涼,騷蟬和貓頭鷹鳴聲悠遠,螢火蟲從身邊緩緩飛過,充滿驚奇與小確幸。此外螽斯、金龜子、兩棲蛙類、螳螂、飛蛾等交錯出現,讓人目不暇給。林間小路旁樹幹上有蟬正在破殼羽化,讓孩子真正體驗生物繁衍的生命力。

Read More

崑大菲籍生中小學教英文 展多元才華

崑大菲律賓藉巴可珉至國小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學生踴躍舉手搶答。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機研究所二年級來自菲律賓的女學生巴可珉,不僅學業表現優異,更積極參與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研發車用光觸媒空調濾網,另也投入校內外英語教學活動,協助中小學生學習英文,展現其多元才華與對台灣社會的熱忱。 巴可珉在就讀崑大電機所期間,主動參與中山大學英語教學助理計畫,協助多所中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在台灣學習與生活的經驗,讓她能切換流利的華語與英文,加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們的好評與喜愛。 除英語教學,巴可珉也積極參與電機系的產學合作研究計畫,在教授張品全帶領下,與上拓科技、光感動等企業進行合作,共同研發車用光觸媒空調濾網,為貼近實際使用環境,巴女親自走訪台南市歸仁區的二手中古汽車材料行。 當老闆得知是外籍生要進行專題研究時,除讚嘆巴女的華語表達能力外,更慷慨地無償捐贈相關材料,充分體現了在地民眾對外籍生的善意,也讓巴女為台灣的空調產業貢獻一己之力。 崑大新南向辦公室執行長暨電機系教授張品全提到,巴可珉是一位傑出的學生,展現出強烈的求學態度與熱情,為周遭世界帶來正面影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