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國中巧固球隊出征2024亞太盃 在地產業力挺捐贈獎助學金

嘉興國中巧固球隊出征亞太盃,力翰全球公司吳宗翰董事長(左四)慷慨捐贈十萬元獎助學金,鼓勵球員出國比賽為國爭光。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岡山區嘉興國中巧固球隊於今年全國師生盃巧固球錦標賽擊敗群雄,將代表臺灣前往馬來西亞參加二0二四亞洲太平洋青少年巧固球錦標賽;為支持嘉興國中培育優秀的運動員,力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吳宗翰董事長慷慨捐贈十萬元獎助學金,鼓勵球員出國比賽為國爭光。 吳宗翰董事長是經由嘉興國小榮譽會長洪偉文引薦,得知巧固球四名球員將代表臺灣出國征戰,秉持回饋教育與社會,立即提供獎助學金經費支持,讓選手與背後支持的家長、師長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全心去準備比賽與過程,也讓球員得到最多的後勤照顧與支持。 吳宗翰說,學生能在國中階段擁有參加國際比賽機儈,是值得珍惜與自豪的事情,不僅爭取佳績,更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經歷;期望隊員從中獲得成長,結識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帶回滿滿的收穫和美好的回憶。 另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全國各界能更關注巧固球運動,以及岡山區嘉興國中、嘉興國小的卓越表現,期許更多社會資源的投入,讓優質運動團隊的發展與夢想能延續下去,鼓勵年輕人勇於追夢,成為社會的棟樑。 嘉興國中校長呂美儀表示,學生能夠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事,是一種榮譽與責任,教育局的補助、吳宗翰董事長的資助,讓學生能有為國爭光圓夢的機會,更是很大的激勵。尤其學生在比賽展現出可敬的拼搏精神,總是感染現場師生,贏得師長及對手們的熱烈掌聲。 球員獲知出國參賽經費無虞,紛紛表示將在亞太盃賽場上,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與團隊的凝聚力,爭取榮譽;家長會陳嘉鴻會長也對吳宗翰董事長善舉表達深摰感謝,感受到嘉興地區在地螺絲產業青創領袖們,對學生與教育的全力支持。

Read More

80位美國青年志工帶領新北432名國中生 挑戰全英發表論壇

最佳口語表達獎頒獎合影。(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與慧智文教基金會第三年合作「BBnA國中英語自主學力提升實驗計畫」,由八十位美國青年志工為國中生量身打造線上、實體營隊及國際論壇等系列培訓課程,提供十八所國中共四百三十二位國中生一年免費線上英文輔導課程,並在十二日於新埔國中舉辦國際論壇,讓國中生挑戰登上舞台用全英文發表學習成果,新北市副秘書長柯慶忠出席論壇及頒獎典禮,見證學生豐碩的交流學習成果。 柯慶忠表示,透過「BBnA國中英語自主學力提升實驗計畫」讓已有基礎英文實力的國中學生,透過海內外專業教育團隊與教學志工團隊合作,以分組合作學習、體驗文化課程及英語趣味課程,提升英語自主學習力及口說能力,並以多樣化學習模式,強壯學生心智素質,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瓶頸,增進自信心,厚植語言實力,透過語言走向國際。 學生透過營隊英語培訓課程、肢體互動及競賽遊戲,善用所學發想出英語專題發表內容,經過多次的練習,克服緊張情緒,成功勇敢登上全英國際論壇舞台,展現交流學習成果。柑園國中賴右家同學說,參加營隊讓自己有跟外國人講英語的機會,是很難得的經驗。新埔國中蘇玨恩同學也說,大哥哥、大姊姊帶我們做很多實驗,像是乾冰加水會冒出像阿里山雲海的煙,覺得生活化、沒有壓力的英語學習,讓學習英語變得豐富有趣。 另外,育林國中黃靖恆同學也提到,自己最喜歡體育課,可以體驗美國的橄欖球運動,並學到運動相關的英語。達觀國中小的理歐.奧斯卡同學分享,課程教了非牛頓流體,還學習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英語,每天都很充實。桃子腳國中小陳廷安同學則覺得每堂課都很有特色,特別是Capture the Flag,遊戲多元有趣,讓自己對英語也有自信。  

Read More

南市明星高中職報到率逾9成6

高中職11日辦理新生報到。(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汪惠松∕綜合報導 台南市各高中職十一日上午辦理新生報到,不少新生都由家長陪同到錄取學校辦理報到。前幾志願的國立高中報到率都在九成八以上,其中南一中、南女中各只有兩人及三人未報到,報到率超過九成九五,南科實中今年免試名額七十二人,報到率百分百。 昨天高中職辦理新生報到,台南一中讓新生分四梯次報到,依序繳交畢業證書。校方表示,今年新生含兩名特殊生共錄取六百七十四人,實際報到六百七十二人,報到率九成九七,未報到的兩人選擇私校就讀。 台南女中免試入學台南區錄取六百一十八人、高雄區十五人,加適性安置五人,合計六百三十八人,其中有三人未報到,報到率達九成九五。未報到的三人,其中一人將就讀南二中美術班,一人將進行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一人同時錄取南女音樂班,選擇就讀音樂班。 南科實中免試入學錄取七十二人,今年開放實體報到與線上報到,報到率百分百。家齊高中普高錄取三百五十五人、報到三百四十八人,報到率九成八;技高錄取兩百一十五人、報到二百零八人,報到率九成六七。台南高商今年的新生報到率則約九成八五。 台南二中免試及安置入學、運動績優共錄取六百四十八人,六百四十人報到,報到率九成八七,5A以上學生全部報到,未報到八人中,有兩人錄取他校藝才班、一人為私校學生直升高中部、其他為安置生或有其他規劃。 南大附中辦理113學年度新生線上及實體報到,包括普通、綜合高中新生整體報到率達9成8。(記者汪惠松攝) 南大附中辦理一一三學年度國中會考新生線上報到,包括普通、綜合高中名額共核定五百廿五人。普通高中錄取一百四十人,報到一百卅 九人,報到率九成九;綜合高中錄取三百九十二人,報到三百七十五人,報到率九成六,全校整體報到率達九成八。 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表示,此次報到的新生中,有分別畢業於後甲及永康國中,成績達台南一中及台南女中錄取標準的黃姓、鄭姓兩位新生,他們有自己的學習規劃,選擇就近就讀南大附中綜合高中、普通高中,學校也提供兩位新生入學獎學金各三萬元,鼓勵他們能在附中持續努力,三年後爭取更優異的升學成績。

Read More

敏惠攜手柳營奇美醫院推幼鷹計畫

敏惠醫專攜手柳營奇美醫院推展「幼鷹計畫」,學子們透過醫護人員的指導,將課室學習與臨床工作相結合。(敏惠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敏惠醫專攜手鄰近柳營奇美醫院共同推展「幼鷹計畫」,今年暑期起號召護理科、長健科七十名學生進行醫院工讀學習,藉實作培育醫護長照人才,以服務在地鄉親。 敏惠校長葉至誠表示,做為培育「健康促進,醫療照護」專業人才的技職校院,敏惠深化專業學理,還有動手實作能力,實務能力培養不僅是在校園裡,經由模擬學得技能,更有完整一年以上的臨床實務學習增進本質學能;實作上重複練習精進所學,未來能成為專業的骨幹。 敏惠與柳營奇美醫院自去年暑期開啟合作推動「幼鷹計畫」,引導學生學習技職教育的實作能力,實施以來護理、長期照顧學科學生們參與踴躍,今年暑假有七十位學生投入學習,也成為醫院的好幫手。 柳營奇美醫院護理部長蕭素秋說,「幼鷹計畫」藉由實作培養就業技能,強化就業準備;學子們透過醫院優秀醫護師長的指導,將課室學習與臨床工作相結合,正如同「師徒制-手把手的培育」,從實務驗證了解個人特質、職涯興趣,發掘內在潛能,培育優秀骨幹。 敏惠指出,柳營奇美醫院與敏惠醫專緊密合作,推動「幼鷹計畫」、「展翅計畫」、「暑期醫護營隊」、「十年育才計畫」,協助在學青年及早認識醫療照護職場,培養就業能力,同時累積工作經驗,學習職場上應有規範及工作態度,為自己職涯發展累積更多就業能量與競爭力。

Read More

南台就業學程獲補助750萬 再蟬聯第1

南台科大113學年通過實務、訓練學程共計10件,獲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大專校院就業學程計畫補助750萬元,蟬聯第1名。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一一三學年度辦理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大專校院就業學程計畫,共計通過實務學程九件、訓練學程一件,幫助大專生就業,並提升職涯的規劃能力及大專青年在就業知識、技能及態度的認知,獲補助七百五十萬元,再度蟬聯第一名。 南台獲補助的就業學程計畫之實務學程,包括自媒體行銷應用、數位新時代全通路行銷人才、遊艇產業人才職能培訓、經營暨數位行銷、幼兒創意教學人才培育、國際經營管理人才培訓、高齡健康福祉療癒實務專業人才,及訓練學程之機械加工與製造訓練學程等。 上述學程均與相關企業簽訂產學機構合約,讓學生在學期間可先到企業去實習學習,以了解市場實際動態與需求,例如自媒體行銷應用實務學程,為因應全民對藥妝消費需求增多,藥妝店展店速度之快,需要更多的行銷人才,故此實務學程與全省連鎖之統一生活事業(康是美藥妝店)實習合作,讓大專生在經歷實務學程的洗禮後能畢業即就業。 此外,勞發署優良學程評選出爐,南台一一一學年度就業學程「幼兒創意教學人才培訓就業學程」脫穎而出,取得優良學程殊榮,成為各大專院校佼佼者。學程團隊憑藉完善的課程設計、多元的專業師資及豐富的實習機會,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Read More

大手牽小手深化國際交流 崑大、屏科、曾文農工體驗畜產加工

崑大協同屏科大、曾文農工辦理大手牽小手─我國高中生與大專校院外籍生交流活動,深化國際交流。(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協同屏東科大、曾文農工辦理「大手牽小手─我國高中生與大專校院外籍生交流活動」,由樂齡生活產業學程主任劉靜慧帶領崑大及屏科大共四位外籍生與曾農畜產保健科學生互動,透過牧場實習與畜產加工體驗活動,深化國際交流。 崑大與屏科大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攜手曾農舉行交流活動,由曾農畜產保健科主任劉珊伃及老師陳亭蓉、學務處組長高毓瑛以實習體驗教學方式,帶領畜產保健科二年級卅三位學生出席。 另有屏科大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三位外籍生,來自衣索匹亞的碩一生梅瑟瑞、斐濟的碩二生拉爾、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的博班四年級生羅莉,及崑大旅遊系一一二級畢業生越南籍阮登瓊娥一起參與,全體參訪高雄華一休閒農場及台南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崑大樂活學程主任劉靜慧表示,此次實習參訪交流對外籍生別具意義,讓他們透過參訪體驗看見台灣的農業實力,實地了解台灣農村產業、畜產加工、文化保存,增進與本地學生的友誼與文化理解。藉由國際交流讓學生了解外籍學生的飲食禁忌及習慣存在不同的差異。 此次交流活動不僅增進高中師生與外籍生的友誼與異文化理解,也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劉靜慧在此次活動全程負責攝影,並將活動花絮剪成「大手牽小手~牧場實習與畜產加工體驗」影片,讓師生能夠回顧並分享經驗。

Read More

南市首辦學生會培力工作坊 24校交流

南市教育局首辦高中職學生會交流培力工作坊。(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首次以高中職學生會為主體辦理的「二0二四台南市高中職學生會交流培力工作坊」,十一日於南寧高中開幕,有來自嘉義、台南與高雄的二十四個學生會組織共百名學生會幹部一起參與。 教育局表示,希望藉由課程訓練,培養各校學生會幹部專業知能與溝通能力,更了解如何有效地參與學校自治組織和影響校園事務,進而提高對公共政策的投入與參與。 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出席工作坊開幕,她表示,有效的意見表達,是參與公共政策的基礎,能在學生時期參加學生自治活動,並在校園中透過行動,展現民主意識,是非常有意義且寶貴的學習經驗,也期許透過工作坊的舉辦,讓褶子強化公共事務參與能力,提升青年世代的公民意識。 永仁高中班聯會會長林書褘與南寧高中學生會長陳以昕表示,本次工作坊對於台南市學生自治組織而言,是非常難得且得來不易的經驗,籌備過程中也學到許多活動辦理的經驗,更希望能夠透過研習促進各校學生自治組織的合作,在公共參與、學權推廣、社會服務、活動企劃及公關技巧等各項議題上有更多元發展。

Read More

創新教學無極限 高醫大徐仲豪教授榮獲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

高醫大徐仲豪教授榮獲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備受各界矚目的2024第12屆星雲教育獎名單出爐,共有二十位教育工作者榮獲「典範教師獎」,高醫大醫學系主任徐仲豪教授首創智慧化互動教學APP,讓高醫引領國內外醫學教育,在大專院校組脫穎而出,成為高醫大首位獲此殊榮的教師。 徐仲豪教授於高醫大醫學系任教16年,2018年起擔任醫學系主任,秉持醫學系教育目標「融新匯舊、跨域學習、接軌國際、培育良醫」等理念,深感教學方式應隨著時代與科技進步與時俱進。 徐仲豪為增進課堂中的教學成效,率領跨域團隊,包括學校老師、學生、教務處、圖資處及電信公司等各領域人員,積極研發即時的師生互動系統,成為新的教學工具。 這項具有多項高醫獨創功能的即時互動App,有多樣化的問答模式和遊戲化功能讓教學更富趣味性,師生使用後反應極佳,因富有便利性、能提高學生注意力,增加師生互動,讓大家更投入課堂活動,推展後全校師生廣泛使用,高醫不但成為全國唯一使用此智慧化教學App的醫學大學,運用最新科技的創新教學方式更讓學習由單向聽講轉化為利用手機的雙向互動式教學,高醫推展智慧校園的成果並獲邀於國內外醫學教育學會發表且獲獎。 此外,徐仲豪也積極開設創新課程,包含簡報課程、醫學研究、學碩一貫課程、人工智慧概論、哈佛線上課程等,以培養學生跨域學習能力;徐仲豪教學成果獲師生肯定,多次獲得高醫教學傑出獎與醫學系學生票選孔夫子獎。 目前同時擔任高醫小兒部主任的徐仲豪,更身兼高醫兒少保護計畫主持人,2018年起帶領高醫兒少保團隊,攜手地檢署、高雄市社會局、衛生局與其他學校,各單位共同合作協助兒虐傷勢鑑識超過500例,另更主辦逾百場的兒虐防治教育活,積極推廣兒虐防治觀念,保護受虐兒不遺餘力,更帶領高醫兒少保團隊榮獲第八屆瑞信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高醫大校長余明隆表示,此次徐仲豪教授榮獲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實為表率,高醫大將會持續推動教學創新,融新匯舊,全面向打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以接軌國際培育良醫貢獻社會,實現「未來高醫,引領未來」的願景。

Read More

大葉大學學生參加公共廁所競圖活動 奪下五個獎項

大葉大學學生參加公共廁所競圖活動,奪下五個獎項。(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辦理「美質如廁環境-如你打造」公共廁所競圖活動,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大放異彩,獲頒二項優等與三項甲等,包辦了八件獲獎作品中的五個獎項,成為本屆賽事的大贏家。 空設系助理教授林碧絹指出,環管署的競圖設計比賽,希望能打破大家對公廁髒亂、潮濕、不舒服的印象,提升公共設施的美感和功能性,二年級學生結合二0五0淨零碳排的永續思維提出多件作品,有的選用友善環境的綠建築材料,有的把公廁概念與大自然環境結合,有的提出共享空間,增加互動性,學生們的創意與設計受到評審委員肯定,作品「L‧A‧B」、「街角廁話-城市漫步的休憩驛站」獲評優等,各獲獎金三萬元。「橋下廁劃-城市中介的公廁」、「翠葡醉人處」、「城市綠洲」獲評甲等,各組獲獎金一萬元。 優等作品「L‧A‧B」由施明宏、羅文佑老師指導,大二生洪駟豪、林彥妤共同設計,提出試管型的街道式廁所,選用輕便且透明的PC組裝式零件,試管空間除了當廁所,也可以作為電話或唱歌的包廂,避免被打擾,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需求進行組裝搭配,讓公廁場域更像是與環境發生化學變化的實驗室。 優等作品「街角廁話-城市漫步的休憩驛站」由章順敏老師指導,大二生莊振彬設計,力求改變人們對廁所的負面印象,基地選在國小周邊的街角,將固定式廁所打造為休息的空間,不只是廁所,也是交流休憩的小型社區驛站。

Read More

龍華科大師生龜山風尾坑進行螢火蟲復育

龍華科大師生在桃園市龜山區風尾坑改善螢火蟲棲地環境。(龍華科大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龍華科大開設的「螢火蟲復育棲地管理與維護」課程,日前在龜山區楓樹里圓滿收尾,參與課程的工業管理系師生,日前與龜山區楓樹里的民眾及國小同學,在風尾坑共同野放螢火蟲幼蟲回到溪谷裡進行復育, 希望為桃園打造一處新的賞螢地點。 龍華科大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各系所推出不同的服務課程,包括觀光休閒系推出的「樂生生樂-樂生公衛教育園區地方特色之發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重現樂生療養院的風華。 龍華科大師生在風尾坑打造出螢火蟲良好的水生環境。(龍華科大提供) 「螢火蟲復育棲地管理與維護」課程,則是由龍華科大工業管理系推出,由計畫協同主持人梅明德老師開設,課程包含螢火蟲復育與自然環境條件建構、植物與作物栽培與友善管理、螢火蟲野放與棲地現場維護實作等三大部分;同學在梅老師帶領下,協助風尾坑居民整理環境,改善水域的水質、排水,進行邊坡維護,營造適合水生螢火蟲幼蟲生存的環境。 梅明德老師說,螢火蟲的生存狀態可以作為環境品質的指標,它們的存在代表著一個更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因此,螢火蟲棲地復育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保育工作,對於生態系統有著巨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差異種類性。 龍華科大參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工業管理系師生,日前在風尾坑完成螢火蟲復育,讓計畫圓滿收尾。(龍華科大提供) 日前,參與課程的師生與當地民眾及國小同學,一起在風尾坑將螢火蟲幼蟲野放回自然環境中,希望它們能在復育環境中繁衍,讓風尾坑成為一處新的賞螢地點。 參與計畫的龍華科大工業管理系大三同學詹帛杰則表示,大家攜手守護火金姑,一起營造美麗家園的活動很有意義,也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大學社會責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