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創虹膜辨識技術 中山大學博士生林國鈞奪鴻海科技獎

獨創虹膜辨識技術,中山大學博士生林國鈞奪鴻海科技獎。(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通訊工程研究所博士生林國鈞,跨領域研究虹膜辨識資安技術,成果突破十四年全球瓶頸,杜絕駭客入侵漏洞,成功提升安全係數千倍,發表二篇論文均獲高質量期刊接受,其中一篇更獲國際頂尖期刊IEEE可靠與安全計算期刊收錄,並以此榮獲二0二四鴻海科技獎。 林國鈞表示,在AI浪潮下,比起傳統的帳號密碼和識別卡,生物辨識技術提供使用者「隨身攜帶」、獨一無二的特徵,不怕遺失也不易複製,免於遭人盜用的資安風險,生活應用不勝枚舉。 其中,虹膜具備唯一性、永恆性和高密度等特點,即便是外貌相似的雙胞胎各自的虹膜也是獨一無二,識別度更高,也不會因皺紋而改變虹膜的特徵紋理,且虹膜有二百四十個以上的特徵點,遠勝指紋四十個和正面臉部68個,在安全效能上佔絕對優勢。然而,生物資訊一旦被駭客掌握,就等於永遠失去使用權,因此生物資源安全保護研究刻不容緩。 在指導教授、通訊所副教授陳彥銘引導下,林國鈞潛心研究,初期聚焦於錯誤更正碼結構、特徵萃取和解碼演算法的設計,大幅提升生物辨識密碼系統的安全層級及辨識效能,是全球第一個開發出可以使生物系統的辨識效能在不改變碼率的情況下得到改善的團隊;綜觀整體研究成果,系統的辨識準確率不但可以大幅提升,安全位元在嚴苛環境可從一達到一百,安全係數提升百倍,在理想環境更能突破千倍以上,成功杜絕錯誤更正碼輔助攻擊入侵的可能。 多數民眾對虹膜辨識還處於陌生階段,林國鈞指出,目前除了印度杜拜機場,美加快速入境通關計劃NEXUS也採用虹膜辨識系統,過往國際手機大廠也曾推出虹膜辨識手機,未來若要增加虹膜辨識的安全性,就必須導入其最新的防禦技術。相關研究成果成功取得兩項專利,並分別撰寫二篇論文,擔任第一作者,其中一篇獲IEEE可靠與安全計算期刊接受。

Read More

高雄市112學年度模範生及畢業生與市長合影

高雄女中畢業生林欣頤(右二)與鳳山高中畢業生林伯頲(左二)是雙胞胎姊弟,兩人都以優秀成績獲得市長獎。(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一二學年度模範生及市長獎畢業生的合影活動第二場,下午在高苑工商舉行,參加畢業生包括來自岡山、阿蓮、路竹與楠梓等區,場面熱烈,其中有雙胞胎姊弟畢業生均獲得市長獎,高興的與市長陳其邁合影,也有畢業生抱著陪伴走過學習低潮的寵物貓入鏡分享喜悅,讓合影現場溫馨有趣。 高雄女中畢業生林欣頤與鳳山高中畢業生林伯頲是雙胞胎姊弟,兩人今年都以優秀成績獲得市長獎;姐姐林欣頤考上清華交大資財系、弟弟林伯頲將就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系,兩人相差一分鐘出生,長相很相仿,也都喜歡運動、音樂,尤其是桌球、吉他與鋼琴,兩人說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特別邀請爸爸、媽媽一起與市長陳其邁合影入鏡。 特別精心裝扮成「阿拉伯人」的前峰國中畢業生陳咨穎,一出場就令人眼睛一亮。(記者王正平攝) 特別精心裝扮成「阿拉伯人」的前峰國中畢業生陳咨穎,一出場就令人眼睛一亮;他說他是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阿拉伯人參與國際會議,說話很有份量,所以特別精心裝扮,希望成為全場最亮眼的畢業生;陳咨穎說,國家將他養大,所以畢業後將就讀中正預校,要做一名保家衛國軍人,回饋報效國家。 竹滬國小畢業生黃汨琳與家人抱著最心愛的貓「歐趴」與市長陳其邁合影;她說「歐趴」的母親是流浪貓,家人是在彌陀將「歐趴」領養回來,三年來陪著他度過學習的低潮,也陪伴她在線上學習,感謝「歐趴」的陪伴,所以抱著「歐趴」一起入鏡,分享喜悅。 岡山國中畢業生張宇彤榮獲市長獎,將就讀高雄女中。張宇彤也是音樂才女,在亞洲盃國際音樂大賽中,以精湛的爵士鋼琴演奏榮獲少年組第一名;勝利盃全國音樂大賽中,在古典鋼琴組再次拔得頭籌,另在音樂夢想家全國音樂大賽中,以流行音樂鋼琴獨奏贏得第一名;張宇彤說就讀高中後將繼續在音樂上精益求精,以及學業上不斷進步,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為學校爭光。 教育局表示,模範生與市長獎的榮譽是畢業生在校刻苦努力的成果,市長陳其邁特地與每位獲獎學生及其陪同人員合影留念,共享榮耀與喜悅,留下珍貴的回憶,同時也勉勵高雄的學子們未來能為社會貢獻,成為高雄市的驕傲,衷心祝福每位畢業生前程似錦。

Read More

高市張芊樺為輔英力拼全國技能競賽三連霸

榮獲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技能競賽「健康照顧」金牌正妹張芊樺(左)與指導老師黃嫦芳合影。(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護理系氣質正妹張芊樺勇奪第五十四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技能競賽「健康照顧」第一名,她坦承賽前訓練過程由抗拒、猶豫、認命到下定決心全力一搏,心情真是百轉千迴,如今已毫無懸念,專注準備全國決賽,盼為學校爭得三連霸。 護理學院林佑樺院長表示,南區分賽除了四技三年級的張芊樺榮獲第一名外,五專四年級的李聿嵐(南榮國中畢)摘第五名,五專五年級林茂澤(鳳甲國中畢)獲佳作。學生優異的表現除學生積極學習外,背後默默付出的指導老師黃嫦芳、羅靜婷、楊文琪、吳佳珍、程紋貞等人更是功不可沒,協助猜題、解惑,在選手陷入低潮或遭遇挫折不順利時,還要扮演「良師益母」角色,好言撫慰心靈,用心良苦,值得嘉勉。 屏東女中畢業的張芊樺,五官端正、留著披肩長髮,講話不疾不徐,氣質出眾,標準的正妹,學業都保持班排前五名,曾在台北三軍總醫院和高雄榮總實習,亮麗的外表、視病如親的態度,常常吸引阿嬤級長輩要幫她介紹男朋友,起先還有些尷尬,後來就學會岔開話題,化窘相於無形。 張芊樺曾參加過兩場校際級的競賽,成績普普,老師鼓勵她參加全國性的大賽,讓她非常猶豫,既要保持學業成績,又要參加集訓,勢必蠟燭兩頭燒,萬一最後弄得兩頭都落空,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張芊樺的抗拒、猶豫終被老師說服,寒假開始密集待在技術教室練習,但離比賽愈近心裡越是煩躁,擔心無法勝任砸鍋,但有趣的是賽前兩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一切都變得很順手,信心大增,連老師都感覺得獎有望。 張芊樺表示,首日心中有所罣礙,中文題發揮得並不好,走出試場心情鬱悶,經老師心靈輔導,決定不計毀譽、全力一搏,果然以完美的英文題拼出第一名佳績。 「一心無二,全力拼三連霸,為校爭光!」張芊樺指出,她如今心情好似開弓沒有回頭箭,背負著全校的寄望和家人的期許,盼能在全國決賽時以最佳狀態,為學校贏得三連霸。 護理系張遠萍主任表示,前兩年輔英科大皆取得全國技能競賽冠軍,希望學生在這次南區競賽獲得金牌後,能於七月十七日起的全國賽再度擊敗眾家勁敵,明年爭取國手代表權,為國爭光。七月十六日起為四技聯合登記分發報名,歡迎有興趣成為神聖白衣天使的同學,一同加入輔英護理行列。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應大美的沉思策展 展現生活美學

南應大不同領域教師群以校園自然環境樹木、花草為素材創作「從容」(左)、「安閒」(右)等作品,在「美的沉思策展」中展出。(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大通識教育中心在圖資大樓進行「美的沉思策展」,由美感素養與生活美學培力教師社群及校內不同領域教師,以校園自然環境的樹木、花草為素材創作,透過作品美的再造、再發現,讓美重新詮釋,發現美可帶領大家沉思,展現新生活美學的哲學向度。 南應大校園素有花園學府之稱,成片的樹林、高聳的枝椏,動人的自然環境演示著晨昏夜幕,書寫著四季更迭,時序以抽芽、繁茂、壯盛、飄零的往復,讓美蘊藏於每一瓣花葉、每一顆種子、每一寸枝椏,當用心凝視,發現美無所不在。 因此在這次策展中,可看到教師社群以自然為師,撿拾校園內飛散的種子、飄落的枝葉作為創作材料,並在撿拾植物的過程中體驗、觀察、探索、整合,透過美的沉思,從發覺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實踐美,進而發想創作,達到美的重新詮釋,展現美的溫柔視角,體驗新生活美學。 作品創作素材皆以校園的自然植物為主,例如桃花心木、南洋松、馬尼拉欖仁、大小花紫薇、印度紫檀、台灣欒樹、黑松、柏樹、樟樹、青楓、茄苳、九重葛等植物之樹葉、種子、果核、枝椏等。每件作品取名饒富創意,例如「甜美」:甜甜心心相映處,柔柔美美話真情;「安閒」:雙蝶翩翩獨舞,花綻悠悠安閒。 透過創作不僅重新認識校園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同時也透過美的再造,讓原來將化為春泥的枝葉、種子,透過沉思與再現,重新賦予新的審美視角,給予新的生命活力,讓植物的美再發現、再延續,展現新的審美價值。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騎出新視野 佳興童遊鹽田訪美術館

佳里區佳興國小學生騎單車,感受不同視野。(記者盧萍珊攝) 昇陽自行車公司、高雄鐵人扶輪社及台南市親自行善會,與佳里區佳興國小,舉辦「騎出新視野看見新未來」活動,25名五年級學生騎乘單車,前往井子腳鹽田、方圓美術館等地參訪。 佳興國小校長黃三和表示,感謝台南市親自行善會總幹事徐榮虎、昇陽自行車總經理陳素梅促成美事,並規劃相關行程,並有許多車友協助,讓活動得以舉行。參加的學生從學校出發,行經方圓美術館、東隆文化中心、井仔腳鹽田、北門遊客中心返回學校,總路程約三十五公里,充滿藝術、文化與生態的旅程。 單車之旅前,昇陽自行車董事長施和鋐、總經理陳素梅親自到校,為學生舉行騎行安全教育,教導學生騎車應注意的事項,並陪同道路團騎練習,鼓勵學生快樂面對生活的挑戰,並認真做好每件事,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 昇陽自行車公司、高雄鐵人扶輪社、台南市親自行善會與佳里區佳興國小合作,舉辦「騎出新視野看見新未來」活動,讓佳興國小學生體驗單車行樂趣。(記者盧萍珊攝) 參與學生陳喬詣說,騎行帶來無限樂趣,儘管途中下雨,但依然頂著雨水,穿著雨衣奮力向前,堅持騎完全程,覺得成就感十足。剛學會騎車的陳瑀萱則說,原來不會騎車,利用這次活動練習,不僅學會騎車還能跟大家一同挑戰,感覺很不錯。黃宥軒表示,這是騎乘路程最遠的一次,雖然遇到下雨,但堅持騎完全程,是難忘的回憶。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德光中學推台加雙聯學制

德光校長楊惠娜與加拿大安大略省OVS線上高中創辦人Mr. Borzou Salavati代表雙方簽署雙聯學制合作備忘錄。(記者施春瑛攝) 德光中學推廣國際教育不遺餘力,2022年開啟了台灣與加拿大雙聯學制計畫,邁入第3年更與安大略省OVS線上高中合作,開啟更多的管道可以通往國外大學並與國際接軌。 加拿大安大略省OVS線上高中創辦人Mr. Borzou Salavati日前特別從加拿大來台,與德光中學簽署「台加雙聯學制課程合作備忘錄」。德光校長楊惠娜表示,準備迎接下一波新課綱的變革,學習使用數位科技工具學習,加拿大OVS線上課程是一個新起點,高中生接觸題材豐富的加拿大高中數位媒材課程,將能開闊學生視野。 Mr. Borzou Salavati表示,OVS課程將成為雙聯學生求學上最大的支持,幫助學生獲得寶貴知識,並在學業和職業生涯中發揮作用。OVS線上高中目前已經獲得加拿大及海外大學的高度認可,學生錄取全球名校的比率位居前列。 德光表示,台加雙聯學制課程,提供高中部學生兼修台灣與加拿大學業,成功修畢學分者可獲得台灣與加拿大「雙高中文憑」,英文能力可達「雅思」檢定6.5水準,增加未來升學與就業競爭力。 楊惠娜表示,德光中學透過雙聯學制課程,讓學生在熟悉的校園中接受國際化教育,善用線上視訊與實體混成的學習模式,為未來打下紮實的學術英文基礎,成為具備國際競合力的各專業菁英。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蚵寮童DIY 蘆筍飲消暑藍染新奇

北門蚵寮國小學生展示藍染作品。(記者盧萍珊攝) 台南市樂扶社會福利基金會攜手北門區蚵寮國小舉辦「動手做抓抓樂-藍染」,並體驗蘆筍漸層飲料DIY,讓學生們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直呼好有趣。 蚵寮國小校長王建堯指出,活動由基金會主辦,包括蚵寮及雙春國小共20多人參加,活動內容多元,皆與植物有關,學習課本外的藍染,除能訓練手巧,透過採收蘆筍並手作漸層飲料,一方面了解農夫辛苦,也學會惜食,不浪費食物。 第一次做藍染,學生緩慢將布放進染料中,才能染出好看的圖樣。(記者盧萍珊攝) 藍染使用的材料有布、棉線、橡皮筋和植物染,現場指導的老師李子君表示,藍染是天然染的一種,用植物或礦物天然染料把織物染成藍色的一種印染工藝。學生先將布慢慢地從邊緣一點點抓起來,再將全部的布握在手中,並以橡皮筋綁住,接著把布放進染缸裡染色,依照時間浸3次,等到時間到後,將取出布擰乾多餘水分後,將橡皮筋拆開,曬乾就完成。另蘆筍漸層飲料DIY食農教育活動,除體驗採蘆筍外,並用蘆筍、蝶豆花、檸檬汁等,做出蘆筍漸層飲料。 參加學生表示,第一次做藍染,光是要抓布放進染料中,就像是訓練耐性一樣,本以為染布沒什麼特別,沒想到曬乾後,染出的圖案很漂亮,覺得很神奇。另對蘆筍漸層飲料也充滿好奇,新鮮蘆筍的味道與市售喝起來不一樣,尤其是加入蝶豆花,漸層感覺更明顯,課程真的很有趣又長知識。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花蓮縣校外文化體驗啟動 東華大學帶領學童走入鳳林歷史生活

師生於林田山中山堂合影留念。(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由文化部主辦、花蓮文化局及花蓮縣政府指導、國立東華大學承辦推動「校外文化體驗計畫」在花蓮的特色小鎮鳳林鎮,展開一趟文化遊程!豐富的人文內容與故事脈絡,引領來自花蓮縣各地的國小學生走進鳳林,體驗這座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鎮生活。整體活動內容安排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地方歷史的認識和對文化資產的重視,也期盼藉由多元的文化體驗,讓學生們可以就不同於課堂書本的方式認識在地,探索世界,展望未來。 同學們體驗客家擂茶。(東華大學提供) 文化體驗活動內容相當多元,學生們首先探索鳳林歷史並參觀日治時期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和「廖快菸樓」,從歷史、經濟、生態、環境的角度瞭解臺灣的林業發展和煙草產業。此外,體驗活動內容也特別安排古早客家擂茶DIY體驗,在捶搗研磨中領略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感受茶香中的樸實情感。 林田山原稱摩里沙卡,是臺灣四大林場之一。園區內保存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林業遺址,可以說是臺灣林業的活歷史。當時因發現溫泉和豐富的木材資源而成為日本人熱衷的開發地,光復後改稱森榮,逐漸成為臺灣伐木業的重要據點。園區內設有「林業文物展示館」、「林業生活館」及「林場懷舊館」,學生們能夠看到林場時期所用的手鋸、集材機、生活器物和消防器具等,瞭解臺灣早期的林業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知識。 廖快菸樓內部參觀。(東華大學提供) 至於生態導覽活動部分,帶領學生們走入山林中漫步,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地了解伐木過程,並從中學習到如何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理解環保的重要性。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在欣賞與探索中獲得知識,同時增強學生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Read More

武陵高中創校70週年校慶 籌備委員會號召校友回娘家

武陵高中創校70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號召校友回娘家。(記者陳華興攝)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武陵高中校友會七日在桃園市緣圓餐廳舉辦武陵高中創校七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理事長陳昌化表示,明年(一一四年)四月一日為武陵高中七十週年的校慶,為了擴大慶祝所以召開籌備委員會,希望每一位校友能夠回到母校來參加七十屆的校慶活動,對此他請校友會總幹事簡順永老師協助聯絡各屆畢業校友,並遴選出各屆校友一至二人擔任召集人,負責整理校友返校的名單。 武陵高中家長會長黎子豪表示,林煥周校長目前帶領武陵高中二十九位同學到波士頓參訪,林校長希望七十週年慶能擴大辦理,除了校友回娘家活動外,學校要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他感謝校友會理監事們熱情參與,更感謝畢業的學長、姊在社會上傑出的表現,榮耀自己也榮耀武陵,武陵有你們真好。 校友會總幹事簡順永老師指出,為了配合七十週年的校慶,他已經做好各屆聯絡校友的召集人名單,目前還有幾屆的校友沒有找到召集人,希望出席此次會議的學長、姊能夠提出適當人選,協助此項活動的推展,當然校友也可毛遂自薦擔任召集人,校友們可以聯絡各屆的召集人或是自行與總幹事(零九三六零六七五三五)聯絡。 陳昌化理事長表示,武陵高中明年畢業是第六十七屆,但加五校桃園聯合分部的三年剛好七年,所以他與校長林煥周商量在武陵七十週年校慶,邀請所有畢業的校友們回娘家,回武陵高中看看學校新的進展,回憶在武陵高中美好的求學生活。

Read More

雄中儀隊學生挑戰九天盃太子極限環臺賽

雄中儀隊學生挑戰九天盃太子極限環臺賽。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雄中儀隊學生挑戰九天盃太子極限環臺賽,七日進入第七天從楠梓區代天府出發,累積行走二百公里,有學生走到腳起水泡、起疹子,他們說不會放棄,堅持二十八天走完台灣,除了挑戰自我極限,也為自己留下最難忘的回憶;環臺賽今年已邁入第十二屆,為期二十八天賽程,參賽選手須七人組隊、分工合作扛「三太子神偶」完成一0三五公里徒步環島挑戰。 雄中儀隊學生挑戰九天盃太子極限環臺賽,七日進入第七天從楠梓區代天府出發。(記者王正平翻攝) 雄中儀隊學生們七月一日自台中大雅鳴槍開跑後,歷經六天酷熱天氣已陸續經過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地,目前行走已經進入第七天,累積超過二百公里。學生不只要克服腳底水泡的疼痛,還要抵抗炙陽的酷曬,輪流扛上五公斤重的神偶,走在冒煙蒸騰的柏油路上,力拼在每天設定的賽事關門時間點前,全隊平安抵達終點;雄中校長莊福泰一早到代天府為學生們加油打氣,稱讚學生們的勇氣可嘉。 雄中學生洪振傑、蔣侑倫、洪振傑、阮振韜、洪育謙、郭長霖、孫秉浩、劉家有、吳程博代表「雄中儀隊」挑戰第十二屆九天盃太子極限環臺賽,另有九名學生與學長伴隨自我挑戰,包括父子檔與唯一來自科學班的女學生。 儀隊全程選手洪振傑說,在比賽開始後,認知到只有一腔熱血是不足以走完臺灣一圈的。少喝一次水、少上次廁所,都有可能導致自己走不完每一天的賽程,所以做好全程準備。 帶隊教官孫一弘表示,藉由群體合作的競賽活動,讓儀隊學生脫離原有舒適圈、生活便利性、相互包容異見,並從冒險過程中獲得成功經驗增進自我信心,尤其學習到團隊紀律、相互合作達到目標。 雄中儀隊參與徒步環島的目的不只是挑戰突破自我,也是具體實現雄中學子「人文關懷、偏鄉弱勢處遇」,希望能藉由活動的參與、宣傳與報導,為較少人關注的社福機構勸募經費,讓更多的社會資源能挹注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儀隊學生對於公益的努力也獲得知名企業廠商維士比馬力夯熱情贊助,讓參與活動的選手更能有體力完成這項挑戰。 雄中儀隊同學希望透過「您捐款、我回饋」的方式,於環島活動期間,雄中的學長姐及家長、校友及支持此次活動的民眾,能將支持雄中儀隊的力量轉化為對社福團體的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