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攜手跨域企業 共創高齡產業生態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右五)、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右六)與跨域廠商攜手,為新創產業打造最佳的孵育機制。(中山醫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為113年中部唯一取得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計畫」的醫學大學,27日發布與永立榮生醫、媚登峰集團、寶島光學、仁寶電腦工業、合盈光電科技和亞果遊艇,簽署產學研合作共創MOU(合作意願書),攜手為新創產業打造最佳的孵育機制。 中山醫大舉辦「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產學研合作共創」記者會,宣示以醫教新創、學涯培育、產業孵化、跨域合作與專利技術轉型等五大面向定調加速策略,校長黃建寧與永立榮生醫總經理黃效民、媚登峯集團協理郭美英、寶島光學處長姚尚志、仁寶電腦工業處長陳坤松等,不同產業的指標企業代表簽署MOU,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中山醫大產學長吳鴻明、育成中心主任鍾怡華、執行長林玉欽等人見證。 中山醫大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計畫,結合產學研三方創造全新的通路合作模型。(中山醫大提供) MOU協議由企業擔任創育資源夥伴,提供新創團隊全方位的產業經營研創輔導,以中山醫大的學研醫優勢,跨領域整合與串聯,輔育需求、確認商模到協助資金媒合等多元面向,強強聯手,創造全新的通路合作模型,打造高齡產業生態系制定新創產業孵育陪跑機制。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透過中企署「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計畫」支持,半年內達成整合校內外創育資源的目標,提供新創團隊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業輔導方式。企業在不同領域的專業範疇中,為高齡社會帶來更好的健康服務和生活品質,建立中部最具影響力的高齡產業主題式醫療量能生態圈。 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指出,高齡社會讓「亞健康」成為健康台灣下一個首要解決的問題,中山附醫將打造「亞健康研究基地」,規劃包含視光、營養、生醫、細胞研究等多元面向,結合附醫的醫師人才與學校端的學研人才,健康與形塑管理上與產業結合,推動亞健康再造,形成生態鏈共創雙贏。 這次集結高齡產業上、中、下游服務業者以及創投合作夥伴,光電科技、健康規劃、生醫研究前沿、視光服務、資訊科技研發、休閒商務等不同領域的專業經驗,進行產學研合作共創。 中山醫大產學長吳鴻明指出,以高齡需求端為中心,新創團隊技術及產品導入場域資源,發揮綜效,場域實證及各類工作坊、推廣宣傳及媒合機制,促成技轉及商轉的可能性,發掘有助於實現高齡產業創新和發展的最大潛力。

Read More

彰縣國高中及小學生參加「防災小尖兵」線上闖關活動 有獎金禮品可拿

消防局「防災小尖兵」線上闖關活動,特別為國小學生組增加注音輔助,提升闖關辨識能力。(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縣消防局從即日起至九月十五日,彰化縣一一二學年度第二學期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只要參加彰化縣消防局舉辦的「防災小尖兵」線上闖關活動,並完成問答,就有機會抽中超商禮券以及文具禮品。消防局說,今年考量到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新增注音輔助功能,並採用選擇題形式進行,從四十個題目中隨機抽取廿題進行測試。 消防局指出,為激發學習熱情並深化防救災教育,線上闖關活動,特別提供了豐厚的獎品,包括每個年級五百份的一百元超商禮券、二至五年級每年級廿份資料夾以及一年級廿份文具組。只要完成防災小尖兵闖關活動且全部答對之學生就有抽獎資格,主辦單位將以電腦隨機抽獎,並在九月卅日於活動網站公布得獎名單,並由教育處公告至各校,希望符合資格的學生踴躍參加。 消防局說,為了加深防災教育的根基並拓展其影響範圍,今年也特別建置「防災尖兵(國中篇)」及「防災尖兵(高中職篇)」,讓國中及高中職學生也能獲得必要的防救災知識和技能,期望藉由豐富的互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火災通報、防溺及地震應對技能,將防救災的核心概念深植於學生心中,落實防災教育,進而全面提升全縣的防災應對能力。

Read More

六都第一 台南發布國中小戶外教育實施辦法

台南市率先發布國中小戶外教育實施辦法。(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依據一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修正的國民教育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訂定《台南市國民中小學戶外教育實施辦法》,該辦法已於今年六月四日經市政會議通過,並於二十六日公布實施,成為六都第一個完成法規制定的城市。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古蹟、文化館所,教育局為提供各系優質的戶外教育場域,自一一0學年度起已系統性的發展六條優質戶外教育路線,可讓學生走出課室,觀察、體驗與探究真實情境,並深入掌握台南在地的特色。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不同於以往對校外教學只是帶學生出去郊遊、旅行的觀念,戶外教育已納為學校正式課程中的一環。教育局依據國民教育法之規定,率先完成戶外教育辦法的訂定,將可更務實的提供各校規劃辦理戶外教育活動的依據,並確保師生戶外教育期間的安全。 教育局指出,台南市戶外教育與海洋中心針對山川、海岸、一百四十處歷史古蹟、五十六處公立文化館所、二十三處觀光工廠所規畫發展的六條市級戶外教育路線,每條路線至少有五個學習點,每條路線也都有課程教案、教師手冊、學生手冊,未來也將持續開發更多路線,並鼓勵各校發展符合課程需要與具在地特色的戶外教育路線。 教育局表示,台南市戶外教育實施辦法訂定過程中,已邀請專家學者及一線校長、教師提供建議,以確保法規符合實用性和安全性的功能,未來也將持續把關,以提升國中小戶外教育的品質。

Read More

薯薯嬉遊記 歡喜收成

仁德區農會攜手仁德國小完成「薯薯嬉遊記」,歡喜採收地瓜。(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仁德區農會攜手仁德國小四健會會員及在地青農,以番薯為主題成立了「薯薯嬉遊記」作業組,歷經半年多的栽種、培育,二十六日歡喜收成,並邀請嘉南藥理大學餐旅系講師及青農教導學員製作番薯點心料理,小朋友收穫滿滿。 仁德區農會表示,「薯薯嬉遊記」作業組由農會四健會成員指導仁德國小五年二班的小朋友,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在校園內闢地種植地瓜,並邀請仁德區番薯達人「素珠嬤」教導小朋友如何種植,栽種的品種有栗香地瓜、台農五十七號、六十六號。 課程中還邀請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講師李郁淳講解食物里程的秘密及用餐桌翻轉氣候變遷,十大神農獎周俊吉博士教導番薯種植栽培管理;並邀請嘉藥餐旅管理系講師孫靖玲及仁德區農會青農暨食農教育講師林雅鴻規畫一系列料理課程。 栽種過程中,從種下番薯苗,經過二次的施肥、除草、翻藤到採收共六個多月的時間,讓學員們完整了解番薯的生長過程及多樣化的料理方式。 二十六日歡喜收成,小朋友興高采烈,並陸續利用採收的地瓜製作地瓜銅鑼燒、地瓜Q餅、蛋撻、剪餃、小湯圓及健康餐盒,透過課程認識番薯在台灣飲食的歷史文化,以深化食農教育於生活。

Read More

大橋國中會考狀元 分享學習撇步

永康橋中左二起黃冠旖、張文謙、陳璟麒,獲校長頒發「學習優秀楷模獎」。(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今年教育會考成績亮眼,共有三位學生成績達五科A++,其中張文謙及陳璟麒寫作更是六級分,黃冠旖則是寫作五級分,橋中連續二年來都有5A10+滿級分的會考榜首。三人也均獲頒「學習優秀楷模」。 校長謝連陽表示,橋中去年有兩位同學會考5A10+滿級分,今年亦有三位,另達5A以上也有六十五人,感謝老師們對學生的用心指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並進行課業的輔導,讓孩子們除了有亮眼的成績表現外,更具備良好的品德。 這三位學生亦分享求學心得,其中陳璟麒建議學弟妺們,可以先做好讀書計畫,像週一到週日要讀那些科目,然後照著計畫讀,就不會有讀不完的問題了,希望學弟妹明年會考也能發揮實力,得到好成績。 黃冠旖則認為心情很重要,只要心情差到一個程度,或待辦事項多到令人煩躁,就會請假在家處理那些事情,因為時間比較完整,才能帶著平靜的心情對待它們,再把在學校要做的事排進其他時間裡。她覺得這樣對提高續航力,保持熱忱是有用的。 張文謙分享自己的策略,善用瑣碎時間,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取代發呆,更能發揮時間的價值。還有持續接受新知,每天都有不同事物發生,從校園事務的瑣事到國家的政策,無不可做為寫作的元素,關注時事、充實自身見聞,以各式各樣知識充實自身文章,賦予作文多彩。

Read More

嘉藥USR帶領 阿蓮長者健康舞動

嘉藥團隊在動感音樂中帶領阿蓮長者進行旗舞律動操。(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USR深耕計畫,到阿蓮區偏鄉社區服務,規劃銀髮多元健康促進系列活動,期望增加銀髮族社會參與及人際互動,促進記憶與延緩老化,幫助長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活得健康快樂。 銀髮多元健康促進系列活動由嘉藥休閒系教師李伊鎔統籌規劃,內容涵蓋「中醫體質檢測諮詢、筋絡養生保健、藥膳食療養身保健、八段錦養生功及旗舞律動操、四季歌謠歌詠、創意桌遊與精油紓壓經絡保健」等,讓長者了解自身體質,學會筋絡理療按摩,在日常生活中便可自行保養,並以溫補藥材做藥膳食療,教導長輩以食療做保健。 「八段錦養生功及旗舞律動操」特別邀請義守大學中醫部蔡金川部長、王軍醫師、業界師資畢辰御及前雲門舞集舞者、休閒系李宏夫老師,一起帶領長輩做養生功。有些長者從一開始生硬的伸展,逐漸游刃有餘地舞動著,在優美動感的音樂聲中展現熱情與活力;嘉藥學生從原先在旁守護長輩也紛紛加入,大家共舞開懷笑呵呵。 李伊鎔表示,規劃銀髮多元健康促進活動時,特別籌組「教師專業輔導團隊」,整合各界高手,為阿蓮地區長輩量身打造符合他們的活動,這不僅是對學生實務能力的鍛鍊,更是對社區服務精神的實踐。

Read More

南台老闆娘學院 結訓勁歌熱舞

南台老闆娘學院春季班結訓,學員分組妝扮表演生動活潑舞蹈,並與副校長周德光合影留念。(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主辦的老闆娘學院一一三年春季班結訓,來自各地的五十餘名學員中,有十七人認真學習獲得全勤獎。學員除代表發表畢業感言,並發揮創意,分組以生動活潑的舞蹈表演,展現團隊精神,帶動現場氣氛,勁歌熱舞活力滿滿。 南台副校長周德光指出,南台辦理老闆娘學院已逾廿年,今年春季班學員共五十四人,均是長期忙於照顧家庭與事業的老闆娘、女性企業負責人或高階幹部,藉由回到學校進修也能認識來自各行各業的姐妹,是個充實自我與拓展人際關係的最佳機會。 教授課程均經校方與老闆娘協會共同討論擬定,例如:如何成為美拍達人拍攝技巧、長照資源不孤單、打造個人品牌魅力、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歌唱技巧入門、女性醫學保健、租稅規劃─財產繼承與贈與、網紅社群經營術、車禍及常見民事糾紛調解、精進廚藝─中式料理等十多項當紅及實用的主題。 周德光表示,此期共有十七位學員獲得全勤獎,其中更有遠從台中清水、高雄六龜來上課的學員,認真學習的精神令人敬佩。結訓並非結束,歡迎大家加入南台老闆娘協會,續繼充實自我,更提醒學員,所有結訓學員都是南台的校友,南台目前有推出電子校友證,歡迎大家下載APP註冊,享有南台校友證所提供的服務。

Read More

屏科大水保戶外教室榮獲優良農建設施肯定

屏縣府攜手屏科大創新水保教育,安排內埔鄉東寧國小學童走訪水保戶外教室,讓水土保持觀念向下紮根。(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縣府水利處面對極端氣候強降雨和地震天災的挑戰,且為強化水土保持教育向下紮根,今年首度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推動創新水土保持教育,分別安排東寧國小、來義國小學童參訪全國唯一的教學型水保戶外教室。屏科大水保戶外教室園區內有豐富的水保設施,能讓學童跨越教室與課本的圍籬,走進大自然開心學水保。 屏科大校區內的水保戶外教室是全台唯一的教學型戶外教室,總面積約三十二公頃,佔總校地的百分之十,水保戶外教室結合多元工法和自然生態,展示了各類水保設施,從傳統工法到現代科技,透過實地展示和線上i水保教學系統,讓民眾在最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水保知識。 屏科大工學院院長陳天健表示,台灣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土地是山坡地,山坡地的開發需注意水土保持,屏科大水保戶外教室設有「農地水土保持國際示範區」,示範區的水保設施包含排水工法、護坡工法及農塘、儲水系統、灌溉系統的展示,在教育的同時也達到與東南亞國家水保技術的交流。 此外,屏科大的水保戶外教室透過一一一年度二期改善工程,結合多元工法接近自然生態,完美的營造出坡地排水自源頭一條龍式的展現,除了讓導覽解說內容更有帶入感及故事性外,也榮獲一一二年優良農建設施類佳作。未來也將結合屏科農院種植咖啡豆,並且開設咖啡廳,促進水保教育的普及與實踐應用。

Read More

高雄科技大學蒞臨北士商進行高中職交流座談會 圓滿閉幕

高雄科技大學由楊慶煜校長率隊,台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進行交流座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二十六日表示,為緊密鏈結本校北部生源高職學校,高雄科技大學由楊慶煜校長率隊,偕同副校長、教務長、各學院院長及系所主管蒞臨本校進行交流座談;台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由余耀銘校長、所有一級主管、各科科主任以及家長會吳秋燕會長、副會長們共同出席活動。 高科大團隊一早即抵達士商校園,技職教育座談會準時依照期程開始。在兩校校長致詞之後隨即進行互贈禮品的流程,接著由本校實習處林彩鳳主任進行士商科系辦學宣傳;高科大則由謝淑玲副校長及選才辦公室高緯晴主任進行簡報分享,雙方皆針對學校發展特色、招生/生源分析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在簡報說明之後便是「科系分組座談」,兩校的師長充分地針對「系特色」及「選才內涵」進行交流。最後在綜合座談時間,在師長及與會家長代表們熱烈的討論中更了解高科大各校系之辦學理念及與定位。 台北市教育局賴美芬課程督學當日到校一同參與活動,並表示透過彼此雙向交流瞭解各系科發展之特色、專業能力指標及課程對接的內容,期盼透過互動可以建立技職校院垂直整合及橫向跨域聯結的機制,協助北市新課綱的推動,同時促進技職教育發展。  

Read More

羅東鎮立幼兒園首本「我與水稻田的一年」新書發表

羅東鎮長吳秋齡開心分享全國第一本幼兒創作的繪本「我與水稻田的一年」。(羅東鎮公所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全國第一本由幼兒園大班幼兒透過身體力行、實際五感體驗,並親手寫、畫完成的食農教育記事繪本「我與水稻田的一年」,二十六日在羅東鎮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圖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羅東鎮長吳秋齡、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黃惠鈴、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胡美智及數十位家長皆到場表達高度肯定,期許「我與水稻田的一年」繪本的出版,能為幼兒教育,開啟無限可能的新篇章。 「我與水稻田的一年」集結幼兒參與種稻收割經驗分工創作而成。(羅東鎮公所提供) 「我與水稻田的一年」蒐集了羅東鎮立幼兒園大草莓班二十七位幼兒在一整年課程中的體驗和紀錄,喜歡寫字的人負責寫字,喜歡畫畫的人負責畫畫,透過孩子們可愛的筆觸,描繪出插秧、收割以及與田菁迷宮互動的童趣圖像,正如封底結語敘述的「一月有大波斯菊;二月要開始浸種、育苗了;三月、四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一畝稻田,不僅帶給了孩子無限的期待與想像,也開啟了孩子對於土地的新視野。 新書發表會在小作者們的繪本導讀中拉開序幕,小小孩自信的表達自己創作心聲「因為我們很會種田,所以想畫出來和大家分享種田的方法」、「種田很好玩,所以要畫在書裡讓大家知道」、「我們賣書要賺很多錢幫助別人」,透過小作者的創作理念說明,看見教育的力量。 鎮長吳秋齡表示,學習有一百種方式,只要找到適合的方式,學習也能夠變得很快樂,透過「我與水稻田的一年」繪本出版,能夠分享小朋友們的學習經驗,讓大家認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稻田,實踐教育向下扎根的理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