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半導體培育基地啟用 立委林岱樺期勉促進半導體經濟

立委林岱樺出席高雄科技大學半導體製程設備技術人才培育基地成立典禮,她說,高雄科技大學成為全台唯一除成大外,同校擁有兩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學校。(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十九日表示,高雄是一顆珍珠,還有更多特色等待挖掘。產官學研合作,必能讓高雄在半導體與經濟發展上再創高峰。 繼鐵道技術中心後,高雄科技大學十九日在楠梓校區成立半導體製程設備技術人才培育基地,林岱樺出席基地成立典禮,她說,高雄科技大學成為全台唯一除成大外,同校擁有兩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學校。 林岱樺指出,卅年前新竹靠清大、交大,造就科學園區與全國最高所得;如今,台積電F22廠已在楠梓量產,後續五廠規劃將帶來近萬職缺,加上供應鏈進駐,高雄終將翻轉長期的薪資落差。 高雄科技大學指出,培育基地共設半導體製程設備工程師通用技能、半導體設備儀控實作、半導體真空系統實作及半導體製程設備實作培訓四大模組。獲得聯電,漢鐘精機、天虹科技、高敦科技等企業捐贈訓練設備。 高科大表示,台灣每年需要製程與設備工程師一點四萬人,有設備工程師的養成才能確保產線穩定運作,歷年三年籌備,終於在台積電量產的關鍵時刻成立培訓基地,格外有意義;基地訓練時數約二百小時,除校內學生外,也可與鄰近大專院校合作,預估每年可培育千名專業人才。

Read More

南市2校午餐勇奪午星獎

麻豆國中西拉雅夜祭餐。(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委託成功大學辦理第二屆午星獎學校午餐菜單表揚活動,南市蓮潭國中小、麻豆國中分別獲得永續飲食獎、創意設計獎肯定。 為獎勵學校午餐背後的無名英雄、促進校際學習交流,國教署辦理午星獎評選活動,鼓勵各校運用在地食材、創意設計,推動食農教育,協助學生建立均衡飲食觀念,達到環境永續目標。今年風味料理獎、創意設計獎、護眼料理獎、高鈣料理獎、永續飲食獎等五大獎項,計有三十三校獲獎。 蓮潭國中小獲獎菜色。(教育局提供) 南市蓮潭國中小獲永續飲食獎,該校營養師陳韻伶分享,為實踐「吃當季、食在地」理念,選用在地食材,搭配低碳飲食。善化胡麻油、玉井杏鮑菇製成鹹香下飯的三杯總匯。新市毛豆搭配護眼好夥伴玉米、海味蝦仁,繽紛色彩增添食慾。油菜、湯品中的小白菜、豆腐均為高鈣食材,加上蛋花就很美味。 麻豆國中獲創意設計獎。學校營養師劉憓慈表示,此次以西拉雅族「夜祭」發想午餐菜色,改良西拉雅傳統食物米買,以白米取代糯米,減少腸胃脹氣不適的發生機率。 正統「山河肉」是田鼠肉,考量飲食安全,改用豬肉,搭配佳里牛蒡製成雞湯,創意料理受到師生喜愛,也降低廚餘量,一舉數得。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南市學校午餐自辦率高達九成,居六都之首。一0八年起,市府推動學校午餐廚藝競賽,建置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收錄千道以上菜色,涵蓋護目、高纖、高鈣、異國、在地料理等十六類,成為各校設計菜單的靈感寶庫。

Read More

學習無礙 教育輔具補助 92生受惠

南市身心障礙教育資源中心提供特教生教育輔具。 (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支持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需求,一一四年度補助九十二名學生購置一百六十二項教育輔具,合計五百八十六萬元。 為提升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品質,南市身障教育資源中心依特教生個別需求,提供各類學習輔具、移位輔具、溝通與資訊輔具、生活訓練輔具等多樣化輔助資源,滿足學生不同面向的學習需求。 學習輔具可協助學童提升專注、理解能力。移位輔具協助行動不便的學生,日常移動、轉位。溝通與資訊輔具可改善學生語言表達、數位學習障礙。生活訓練輔具則協助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每一項輔具的選擇與調整,都來自專業評估和細膩觀察。學校與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密切合作,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用得上、用得好」,真正發揮輔具的最大效能。

Read More

宜棲台南 崑大USR帶教師認識濕地

崑大USR宜棲台南教師培力活動,參與學員登上遊船觀賞紅樹林綠色隧道,認識濕地生態與人文歷史。(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智慧生活管理學院響應USR計畫「宜棲台南-數位觀光導覽建置與濕地環境永續推廣」辦理教師群濕地環境永續教育培力活動,邀請旅遊事業系老師王美惠擔任導覽解說,帶領大家深入認識濕地生態與在地故事。 培力活動由協同主持人王美晴老師廣邀校內及校外教師共同參與,並由計畫主持人吳國龍老師親自帶領教師群前往目標場域,進行實地環境教育培力。首站來到著名的「紅樹林綠色隧道」,教師群登上遊船,在當地專業解說員的帶領下,遊船穿梭在水道之間,近距離欣賞茂密交織的紅樹林景觀。 紅樹林是一種生長在沿海潮間帶的特殊植物,因樹根裸露、型態獨特而得名,不僅耐鹽分、抗潮水侵蝕,更藉由茂密的氣根穩固泥土,減緩海岸侵蝕,紅樹林仰賴河川帶來的泥沙堆積與潮汐作用,使泥沙質地成為適合生長的棲地,也成為魚蝦、貝類及濕地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亦為多種候鳥或水鳥提供棲息環境。 在紅樹林綠色隧道生態導覽後,一行人來到四草大眾廟,由王美惠以生動的口吻,娓娓道來廟宇的歷史沿革與當地信仰文化,並分享多段與四草地區相關的傳說故事,老師們在互動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文化與生態的緊密連結,並認識到在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計畫主持人吳國龍表示,此次培力活動不僅讓教師們實地體驗濕地生態之美,也透過專業導覽更深入了解對紅樹林與在地文化的理解。未來會持續推動類似課程與體驗,讓更多人能將環境永續與地方文化融入教學中,透過教育的力量延續台南珍貴的自然與文化資產。

Read More

小尖兵防災夏令營 老少共學

永康西灣社發會結合崑山國小辦理小尖兵防災夏令營,老少共學實地演練CPR,向下扎根。(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西灣社區發展協會結合崑山國小連續兩天辦理「追逐理想、小尖兵防災夏令營」,課程設計多元,包含火災逃生模擬、CPR教學及災害應變桌遊等,透過老少共學實地演練操作,幫助學童建立災難來臨時的應對能力。 永康區長李皇興說,永康地區今年受颱風災害侵襲,為提升社區全面防災能量,由永康西灣社區發展協會自主辦理,向下扎根,提升兒童防災知識與自救能力,並從小建立正確的防災觀念。 小尖兵防災夏令營在永康西灣里活動中心展開,吸引眾多國小學童踴躍參加。在營隊中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各類防災技能。永康區全部議員亦參與齊聲呼喚上層相關單位要大力推廣、落實基層能力才能徹底達到減災。 西灣社發會理事長郭惠英表示,夏令營課程設計多元,包含地震避難演練、火災逃生模擬、水災防範知識、CPR與急救教學,及災害應變桌遊等互動活動,幫助學童建立災難來臨時的應對能力。另營隊還邀請專業消防員、急救人員及社區防災志工進行現場講解與示範。 社發會執行長陳玄宗表示,協會以老少共學方式,融合據點長者與學童共同學習展演,從認識災害、防災設備救難包開始,逐步介紹永康西灣社區的百年變化,再以引導式教學、繪畫社區意境,加深社區地勢因素,致使參與者從怕淹水到不怕淹水的心理調適。 課程中亦由消防隊員教授CPR、簡易急救、傷患搬運,夜間展演水患時如何協助避難及輔助防災?讓孩子們能近距離學習第一線防災知識。

Read More

田徑轉戰棒球 錢可倫永遠自信

永信國小校友錢可倫由田徑轉換棒球發展,成為中信兄弟隊成員,回母校分享運動歷程,獲校長吳博明致贈「永遠自信」墨寶。(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信國小田徑隊畢業,國中轉向棒球的校友錢可倫,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今年中華職棒季中選秀獲中信兄弟隊指名,正式踏入職業棒球領域。他回母校分享運動歷程,為暑訓中的學弟妹們帶來一場誠摯、溫暖且具啟發性的勉勵交流。 錢可倫從小在永信國小接受多元體育教育,積極參與田徑隊,主攻跳遠與八百公尺接力,雖然成績未能躋身前三,但他從不輕言放棄,持續堅持與努力,累積穩固的體能基礎和堅韌心志。 升上國中後,錢可倫勇敢跨出舒適圈,從田徑轉向棒球發展,從零開始學習投球技術與比賽節奏。這段過程雖充滿挑戰與挫折,但他始終秉持永信-「永遠自信」的核心價值,咬緊牙關、穩紮穩打,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 今年,錢可倫在中華職棒季中選秀脫穎而出,獲中信兄弟隊以第六輪第六順位指名,正式踏入職業棒球領域,也成為永信體育史上首位晉身職棒的校友,為永信再添光彩。這份榮耀,除是對錢可倫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永信精神在運動教育中扎根的最佳見證。 活動中,校長吳博明特別致贈墨寶「永遠自信」,表達對錢可倫堅持與奮鬥的肯定,他除與暑訓的田徑、棒球隊分享他一路走來的棒球運動歷程,也鼓勵學弟妹們繼續以永信精神自勉,在各自的領域裡持續努力前進,迎接屬於自己的光芒。 每一段努力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堅持都會帶來成長。期望永信學子都能從錢校友的故事中感受那份不放棄的力量,勇敢追夢,穩穩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Read More

舞動陽光回到小林國小 助學童挑戰進階游泳技能

舞動陽光公益游泳列車再抵小林國小。(記者陸瓊娟翻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舞動陽光去年發起的「公益游泳教學回饋列車計畫」,今年再次回到小林國小展開為期五天的教學活動。讓這次公益回饋列車計畫,可以將游泳及水域安全知識帶得更遠,讓小朋友親水、愛水更懂水。舞動陽光公司董事長杜正忠表示,再次回到小林國小,不僅希望傳授更進階的游泳技巧,也期許未來有孩子們能將學習成果回饋家鄉,成為帶領學弟妹的力量。 由舞動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正忠於去年在小林國小發起的「公益游泳教學回饋列車計畫」,今年再次回到小林國小展開為期五天的教學活動。與去年初次接觸水域的基礎課程不同,今年多數學童皆有參與過去年活動的經驗,並具備基礎的能力,故於本次活動的課程目標上,則鼓勵學童挑戰自我,可以挑戰換氣、划手等進階技巧的目標,期望小朋友在游泳上可以努力精進,讓游泳成為終身受用的技能。小林國小的李宗憲校長則對於團隊再次回到該校舉辦活動指出,偏鄉推動游泳教育不易,學童能連續兩年在校內就近學習,不僅豐富暑假生活,更能在挑戰中培養自信與成就感,這將成為孩子們成長的重要養分。 舞動陽光股份有限公司杜正忠董事長表示,自首屆活動,孩子展現的潛力與努力的態度,深深感動團隊,每位團隊成員皆從活動中獲得寶貴經驗與能量,更期待透過五天的課程,引領學童挑戰更高目標,並在暑假尾聲留下充實而難忘的回憶。

Read More

桃園高義國小舉辦原民成長營 學童嗨喊:好驕傲自己是原住民

80位原住民學童共同展開一場兼具文化傳承與自我挑戰的學習之旅。(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教育局非常重視原住民族教育理念及文化的推動與經驗傳承,為推動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培養學童自信與多元能力,復興區高義國小於近日成功舉辦「桃園市原住民兒童及少年成長營」。此次營隊採兩梯次、兩天一夜模式,匯聚了德龍、大溪、龍安、石門、內壢、高義、內定及東安等八所國小共80位原住民學童,共同展開一場兼具文化傳承與自我挑戰的學習之旅。 高義國小提到,營隊課程設計豐富多元,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原住民族傳統樂器「口簧琴」的奧秘,更讓學童親手體驗富含文化意涵的「竹編工藝」。此外,營隊更安排了極具挑戰性的「高空繩索攀爬」體驗,引導孩子們在克服恐懼的過程中激發潛能,培養團隊合作與勇敢挑戰的精神。 高空繩索體驗攀爬。(圖/教育局提供) 原住民族行政局長Panay Mulu表示,「這樣的成長營是文化學習與生命教育的完美結合。我們衷心期盼每一位原住民孩子都能透過參與,深刻認識並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從中建立自信,並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她也特別感謝高義國小的精心籌辦以及各校師生的熱情投入,讓活動得以順利圓滿。 泰雅傳統口簧琴製作。(圖/教育局提供) 高義國小校長李中正也強調,「這次營隊特別注重文化傳承與實作體驗的平衡,不僅讓學生們習得手工藝與樂器技巧,更藉由高空繩索挑戰,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與克服困難的能力。」他同樣感謝教育局與原民局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校師長的無私奉獻,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自我、茁壯成長。 原住民族行政局局長Panay Mulu頒發成長營表現優秀獎助金。(圖/教育局提供) 參與營隊的瑞豐國小五年級學生楊宥翔興奮地說,「我以前從沒玩過高空繩索,一開始真的很緊張,但當我成功完成後,那種成就感真的無與倫比!我也第一次學了口簧琴,原來我們族群的音樂這麼特別,我好驕傲自己是原住民!」 教育局表示,此次成長營的圓滿落幕,不僅顯著強化了原住民學童的文化認同,更有效促進了他們的人際互動、生活技能與自信心的全面提升。透過如此深度與趣味兼具的課程設計,充分展現了桃園市政府對原住民族教育的重視與實踐,也為原住民族文化的永續傳承注入了嶄新而強勁的動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校友黃佳音 投入農業轉型

黃佳音與友人創業「芬芳香草園」。 (記者汪惠松翻攝) 崑大企管所應屆畢業生黃佳音,原在行銷公關與飯店業服務,因緣接觸台灣新興農業香莢蘭,與友人共同創業,在學期間並透過課程實踐USR,讓烏金炭與香草園在土壤中融合,協助農業提升與轉型並完成畢業論文,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 黃佳音大學畢業後先至公關公司任職,接觸行銷企劃、公關媒體、議題管理、危機處理及發言人訓練等技能,並籌備亞太盃橋牌大賽等行銷活動。 回到故鄉台南後,先於桂田酒店擔任公關經理,後轉為承接業務部門,更晉升業務部主管,帶領團隊創造亮眼績效。 談到與農業緣分,則是婚後離開全職工作,原在朋友能源公司擔任顧問,並協助申請農電計畫書,但後來發現香莢蘭屬高經濟價值作物,也具備發展潛力,在親友支持下投入香,與友人吳郁君在安定區租下農地,命名「芬芳香草園」。 黃佳音種植香莢蘭初期面臨挫折與挑戰,定植種苗不夠健壯,3個月後幾乎陣亡,又買了第2批種苗,並向前輩請教,終於種出綠意盎然香莢蘭。 在學期間黃佳音除考取TBSA商務企劃能力初級檢定、高階調查管理分析師等專業證照,更參與2場ESG管理研習。 黃佳音在教授林清泉教授指導下,以〈香莢蘭創新商業模式建構與效益分析之個案研究〉為畢業論文主題,透過供給、介面、需求商業模式與九宮格商業模式兩種案例進行分析,並評估創新經營模式的可行性與效益。 她也跟隨企管所長呂德財與林清泉教授,出席與印尼塔魯瑪珈大學合辦的第13屆創業與管理國際研討會,以全英文發表論文,展現優異實力。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女人 永遠的18歲永恆創作展

永遠的18歲─永恆創作展作者群,右上往左起馬文坪、徐阿里、周阿明、張之修、銀代霞、喻美華、溫肇桓等7人。 (南女校友會提供) 7名80歲熱愛藝術的女性,因為母校台南女中重聚活動,大家聚首,並且組成Line群組,談起共同的愛好,起意一起展覽,從油畫、國畫、詩文、書法、現代手工藝等多元的創作,琳瑯滿目;創作的快樂讓她們覺得如同回到18歲一般,展覽就稱為「永遠的18歲─永恆的創作」,即日起在台南女中圖書館展出。 7名共同展覽的藝術家是馬文坪、張之修、喻美華、銀代霞、徐阿里、周阿明、溫肇桓,她們都是台南女中52年畢業的同學,今年都超過80歲,不管是生命的體驗或浸淫藝術的領悟,每個人故事都很多。 在藝術之途耕耘最久的馬文坪,50多歲退休後就開始學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拜師學藝,成立畫會,走訪世界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參加美展、聯展及個展,並且進入師大美研所拿到碩士學位,已經躋身專業畫家之列,這次有多幅油畫參展。 筆名雲霞的銀代霞,是著名的作家,文字親切樸實,筆觸細膩溫馨,有多本著作,包括《我家趙子》、《人生畫卷》、《天地吟》、獲華文著述獎的《花開蝶自來》與《行吟四季》詩詞集等,銀代霞詩書畫樣樣行,展出她的詩和散文,以及書法、國畫,展現不凡才華。 同是文學名家,筆名鹿溪的溫肇桓,是資深文字工作者,曾經出版《鹿溪的部落格》一書,書寫走過人生四季的感人小品,除了文字,她也畫水彩畫,清新的畫作極有吸引力。 最有故事的是張之修和喻美華這一對,她們畢業數十年後共同加入台南女中的群組,張之修畫油畫,喻美華愛舞文弄墨,有一天張之修「慧眼識英雌」突發奇想,邀請喻美華幫她的畫配寫文字,兩人一拍即合,一個畫畫一個寫文,如同天作之合,每次展覽也都聯袂出席。 徐阿里也是退休後才開始學畫,在虎年時畫了老虎,並畫家族樹,都頗有童趣;最近她迷上流動繪作,讓色彩在畫作上自由流動,隨心所欲的完成各式花樣和山水,把心中的熱情都迸發出來。 周阿明畢業自成大建築系,原來底子就很好,前幾年中風,她勤練水彩當復健,每週至少完成一張作品,每每把作品po上群組,都獲得同學們熱烈喝采,她就愈畫愈起勁,也有多幅作品參展。 這幾位資深美女,原來在學時並不熟悉,因為校友群組延伸更多情緣,也因為藝術有了更深的牽絆和靈犀,聯展之後,大家還再動腦,下次玩出更瘋狂的花樣吧!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