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全英語營隊登場 跨國學生共研工程實作

營隊安排學員於工業技術研究院參訪,近距離了解台灣科技發展。(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工學院舉辦之「II/ALE國際產業學術領袖體驗講座」暑期全英語營隊近日盛大展開。一一四年活動邁入第十八年,持續秉持以國際化、專業化、多元化為主軸,吸引來自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德州農工大學及中原大學三校學生參與,參加人數超過五十人,充分展現中原大學工學院推動國際工程教育的深厚實力與交流經驗。 本次營隊以全英語進行,強調跨文化實作與國際協作學習。在為期三週的課程中,姊妹校與中原大學的學生混合編組進入專業實驗室,在專題指導教授與助理密集指導下進行工程專題實作。透過緊湊的課程與技術研習,學生不僅快速吸收專業知識,更在實際操作中培養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結業式當天,學生進行成果發表與專題競賽,展現三週密集訓練後的創新實力與團隊合作成果,現場氣氛熱烈。 中原國際營隊學員展現創意與實作力,體現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成效。(中原大學提供) 除專題實作外,規劃十二小時高科技專題講座,內容涵蓋能源與環境、微小仿生機器昆蟲飛行器、設計思維與最佳化與醫學工程設計與應用等先進領域。由產學界專家親自授課,透過理論講解與案例分析,引導學員掌握未來科技趨勢與實務應用。在課程中不僅提升理解與應用能力,更將所學轉化為可展示、可實作的具體成果,強化其資訊整合與英語表達能力。 營隊亦重視文化探索與人文素養之培育,設計多樣化文化體驗行程。學員實地走訪新竹山林,感受台灣自然生態之美,並前往宜蘭原住民部落,深入了解多元族群文化與歷史,體驗原民工藝與傳統樂舞。 中原大學二十九日表示,「II/ALE國際產業學術領袖體驗講座」自二00八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校內最具代表性的國際教育活動之一,不僅推動跨國學生交流,亦促進學術與文化互動。

Read More

慈濟大學第三人生大學招生中 壯世代圓夢趁現在

慈濟大學與花蓮市公所攜手合作,舉辦「第三人生大學招生說明會」,廣邀民眾一起活到老、學到老,開啟全新學習旅程。(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與花蓮市公所攜手合作,二十九日在市公所舉辦「第三人生大學招生說明會」,廣邀在地民眾,一起活到老、學到老,開啟全新學習旅程,打造精彩的第三人生!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生涯轉型、健康促進及社會參與已成為新興趨勢,所以,一一四學年度慈濟大學第三人生大學推出三個學分學程專班。 劉怡均指出,這三個學分學程專班分別是主打幼老共融的「家庭關係經營學程」、AI × 健康 × 樂活的「智慧健康與生活管理學程」、全人發展 × 社會連結的「自我成長與助人工作學程」,各招生二十人,招生對象以年滿五十五歲且具高中職以上學歷為優先,同時也開放三十至五十五歲者報名。 劉怡均強調,只要完成專班學分學程,就能取得學分學程證書,再修滿並達到一百二十八個學分可銜接學士學位,拿到大學文憑!換句話說,壯世代不用與高中生競爭就能念大學,不但放寬求學門檻,同時修讀時間最長可長達十年,一開始僅需繳交學分費,就能擁有正式學籍,享有學生專屬福利、校內資源與完整學習支持,一同成為大學新鮮人。 劉怡均表示,透過第三人生大學,讓早年失學的長輩一圓大學夢,也鼓勵退休人士再回到校園學習,期待發揮自身的智慧和經驗來影響年輕學子,更歡迎花蓮鄉親廣邀親朋好友,一起來慈大當同學。 花蓮市長魏嘉彥表示,花蓮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大人,已超過花蓮縣人口的五分之一。就算升格為阿公阿嬤,依舊能透過慈濟大學的第三人生大學一償宿願,彌補早年無法升學的遺憾。 慈濟大學表示,慈大第三人生大學採書審報名,僅需提供學歷證明、自傳與學習計畫等,也更符合有強烈求知慾的熟齡族需求,一一四學年度慈濟大學第三人生大學相關資訊及報名,可至網路查詢。

Read More

大甲高中獲金質歷程獎 榮耀學習成就再創佳績

大甲高中301學生陳姿佑榮獲【金質歷程獎】,校長高榮利肯定學生努力學習與多元發展能力。(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高中301學生陳姿佑在年度【金質歷程獎】評選中,榮獲多元學習表現高中組的金質大使獎,校長高榮利表示,學校學生對於金質歷程獎的參與也讓學校榮獲優質學校獎,展現出色的學習態度與多元發展能力。 高校長說,金質歷程獎是一個促進全臺跨校師生交流的盛事,不僅鼓勵學生思考、實踐所學,更強調豐富個人歷程檔案、養成反思習慣,進而培養寫作與綜整能力。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激發無限潛能,也透過與不同校際的交流,打造了一個充滿合作與成長的優質學習環境。 自110年起,慧治教育協會以花東地區為起點,逐步擴展至全臺灣,至113年已有三百四十六所高中職積極響應,以「金質歷程,點亮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金質歷程獎】已盛大舉行。此活動不僅見證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激發他們持續追求卓越、探索人生可能,為打造更具包容性與創意的學習共同體而努力。 高校長強調,學生高中三年的努力,表現在歷程的呈現,感謝師長們的用心付出。學校辦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學習歷程,強調適性揚才多元展能,進到學校的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多元選擇的課程規劃,讓學生依自己的志趣探索發展,並透過落實輔導機制,透過學習歷程引導學生走向適性發展,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志趣與專長。 大甲高中藉由此獎項再次證明學生的多元潛能與學習熱忱,學校也將繼續鼓勵每位學生在探索自我、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閃耀屬於自己的光芒,共同邁向美好的未來。

Read More

全國AI智動化競賽 元智大學資管系勇奪亞軍

全國AI智動化競賽,元智大學資管系勇奪亞軍殊榮。(元智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元智大學在全國AI智動化競賽再創佳績。資訊管理學系李秉霖、廖奕玟、游凱寧、陳薇珊、陳楷閎等五位同學在謝瑞建副教授的指導下,參加第十四屆全國大專院校AI智動化設備創作獎決賽,以創新作品《跨越偏鄉的診斷革命:生成式AI在白血球分類中的應用》榮獲第二名佳績,獲得獎金新台幣十五萬元。 元智資管系二十九日表示,該團隊以AI技術結合醫療應用,針對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出以生成式AI輔助白血球分類診斷的創新解決方案。以嵌入手機的AI程式 服務方式協助偏鄉衛生所、地區性醫事檢驗所與中小型醫療單位之檢驗人員,進行十四類白血球血液抹片影像分類,讓這些小型單位也能夠擁有大醫院檢驗人員的檢驗能力。 參賽作品不僅展現高度技術成熟度,更具備實際落地的潛力,獲得評審團一致肯定。謝瑞建老師表示,這次的成果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學生們對社會議題的深刻理解與回應。希望透過AI技術,能真正改善偏鄉醫療現況,讓科技成為普惠的力量。 獲獎學生李秉霖、廖奕玟表示,能在以研究生為主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感到無比榮幸與驚喜,這份榮耀讓我們回想起一路走來的團隊合作過程,大家互相激盪、與老師反覆討論,才成就今天的成果。 本屆比賽吸引全國各大專院校菁英共六十九隊報名同場競技。第一階段淘汰五十一隊,僅十八隊進入決賽。最後決賽取一、二、三各一名與佳作三名;這六隊同時獲邀參展國家級盛會二0二五 Automation Taipei Robot,指導老師、學生的全程住宿等費用,都由大會提供。 元智大學長期致力於AI與智慧應用的研究與教學,鼓勵學生將所學技術應用於解決真實世界問題。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師生努力的肯定,也再次彰顯元智在AI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

Read More

新北市九校頂尖學生 挺進台灣學聯「探究科學營」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探究科學營」,為期兩天共24 名來自新北市海山、永平、錦和等九所高中頂尖學生參加。(台灣學聯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主辦「探究科學營」啟動跨域學習與科學實作挑戰並培育未來科研新星,備受矚目。這是一場專為新北市高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科學盛宴,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的探索機會,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 這場為期兩天的「探究科學營」7月27日圓滿落幕。24 名來自新北市海山、永平、錦和等九所高中的優秀學生在「台灣學聯」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群的共同支持下,開啓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學習之旅。 作為協辦單位之一的「台灣學聯」在這次科學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從活動籌備到課程實施,再到最終的成果展示,「台灣學聯」全程深度參與,為科學營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與保障。 科學營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數學、生物、化學和物理等多個科學領域。在由臺師大數學系教授帶來的數學科學探索課程裏,學生們利用平板或手機,通過代數群論解決各種魔術方塊類的益智游戲,學生們在科技的助力下,深入探索數學的奧秘,不僅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也感受到了科技與數學結合的魅力。 除了大學教授帶來前沿科學知識與實驗技術外,營隊特別邀請北一女化學、生物等退休老師參與教學設計與現場輔導,他們結合多年指導學生科學競賽與課程教學的經驗,將複雜的專業內容轉化為適合高中生的學習素材,幫助學生從基礎概念銜接到進階實驗,確保每位學員都能跟上學習節奏並獲得實質收穫。 此外,今年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科學奧林匹亞化學競賽金牌得獎的學生也親自到場分享備賽與參賽歷程,從選拔過程、題目難度到國際競賽現場的實際體驗,深入介紹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高強度實驗、解題技巧與心態調整。透過與得奬的學長的面對面交流,「探究科學營」學生們不僅瞭解科學研究的挑戰與樂趣,也獲得了如何規劃學習、參與競賽、甚至選擇未來科系的實用建議。 臺師大數學系教授、物理系教授、化學系教授以及生命科學系教授等頂尖學者也為學生們帶來了各自領域前沿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從生物科學探索課程中的口腔皮膜細胞及牛脊髓神經細胞切片製作與觀察,到化學科學探索課程中對化學動力學的探討,再到物理科學探索課程中電與光的探究工具與實作設計。 「台灣學聯」指出,這些課程不僅開拓學生的科學視野,也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在課程籌備階段積極參與課程設計,確保課程內容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探索求知慾望。 「台灣學聯」表示,「台灣學聯」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出科學營的課程內容涵蓋生物、化學、物理、數學、地球科學和資訊等多個科學領域,例如,國小 5 ~6 年級的課程以「生物化學」、「數學物理」、「地科」與「資訊」的基礎知識概念入門,啓發學生對 STEM 領域的興趣;國中 1 ~3 年級的課程則開始依據學生興趣深化學科知識,並透過介紹國內外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高中 1 ~2 年級的課程則讓學生依照自身強項、職業發展與升學目標進行學科專長分班,達到人才培育的目的。 此外,「台灣學聯」的科學類「探究課程」還為學生提供了清晰的升學路徑,助力學生在升學中脫穎而出。通過參與國內外各類科學競賽,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還能在升學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這次參與新北市教育局主辦的高中探究科學營,「台灣學聯」提供優質科學學習平臺,也見證他們在科學探索道路上的成長與進步。未來,「台灣學聯」強調,將繼續攜手各方力量,為青少年的科學教育事業貢獻更多力量,助力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後備人才。

Read More

首屆台灣盃火箭賽 南台奪第2名

南台工學院五專部星辰聯盟,獲得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第二名,師生團隊與校長黃能富(中)、副校長王振乾(右五)等合影。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工學院五專部五專火箭隊「Stellar Alliance 星辰聯盟」,參加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與屏東縣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在全國總決賽激競爭中榮獲高中組第二名,為南台技職教育與青年創新實力再添榮耀。 台灣盃火箭競賽(Rocket Taiwan Cup)歷時八個月,結合火箭設計、模擬、製造與實飛的完整技術流程,考驗參賽學生在跨領域整合與團隊協作上的實力。南台五專團隊自全台逾六百位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完成自製探空火箭的實地發射任務,火箭成功升空,成果令人矚目。 火箭研製歷程是場挑戰,火箭結構與材料由南台化材系學生負責,航電控制與飛行驗證則由電機學生設計,機械設計與火箭加工則由機械學生主導。跨系學生通力合作展現南台在整合應用與教學創新上的深厚基礎。 學生們在資工系主任洪國鈞、機械老師林育昇、電機黃玉君及化材蘇莉芸專業教師指導下,秉持「做中學、學中創」核心理念,在設計、組裝、測試每一階段中持續突破自我,不斷精進實作能力,深化跨域整合力與團隊默契,完整展現南台技職教育的競爭力與實踐力。 南台校長黃能富說,星辰聯盟優異表現正是南台長期致力跨域教學與實作導向的教育模式成果。透過賽事歷程將知識化為行動,從課堂走向世界舞台,未來將持續支持學生參賽拓展國際視野。 台南市長黃偉哲於六月間接見該團隊,高度肯定學生們敢夢敢飛、勇於挑戰的精神,並表示市府將持續支持青年朝夢想前進,打造屬於台南的太空教育與創新基地。

Read More

崑大樂活學程 青銀趣插花

崑大樂齡學程攜手社區進行青銀共創插花藝術活動。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市安定區老人福利協進會在安定蘇厝蘇林社區關懷據點主辦「青銀共創家庭日計畫|代間花香|青銀共創插花藝術」活動,由崑山科大樂齡生活產業學程師生規劃插花藝術內容,來自不同世代的長輩與青年齊聚一堂,互動熱絡,現場洋溢著陣陣花香與笑聲。 由台南市社會局、安定區公所指導的代間花香活動,吸引五十位社區長輩與子女參與,在崑大樂活學程老師劉采菁帶領下,三年級陳巧慧與蔡寶慧等學生共同投入,不僅協助現場引導,更與長者一同體驗插花藝術。 活動一開始即以趣味十足的「上菜秀」拉開序幕,將吸飽水的花泥雕塑成合適花器尺寸,讓現場民眾驚喜連連。接著,小雛菊、紅果金絲桃、黃鶯草與滿天星等植物依序登場,色彩繽紛、層次分明,在講師細膩的講解與示範中,件件構圖精巧、充滿創意作品逐漸成形。 長輩與青年世代互動熱絡,有的傳授傳統插花技巧,有的發揮創意構圖,一問一答、你做我說,其樂融融。 活動尾聲,長者與年輕世代異口同聲表示,「心花開,歡喜就好」,展現出青銀共創的美好真諦,這不僅是一堂藝術創作課,更是代間情感交流與合作的美麗實踐。主辦單位也感謝在地社區與崑大樂活學程師生攜手規劃,讓插花藝術化作代間傳情的最佳橋梁,綻放出屬於家族的愛與祝福。

Read More

漫遊平鎮 南應大漫畫系給力

南應大漫畫系師生參與二0二五「漫遊平鎮‧賞畫趣」展覽並協助策展。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主辦「二0二五漫遊平鎮‧賞畫趣」展覽活動,台南應用科大漫畫系協辦,並以漫畫系師生的漫畫與插畫創作為展覽主軸,平鎮分館期望透過與南應漫畫系合作,讓市民朋友對台灣漫畫與插畫創作有更多認識與了解。 南應大漫畫系具有全國最完整「漫畫」專業課程,以培育具備手繪、原創、數位化兼具美學素養的「實務型」漫畫人才為目標,依個人能力專長與未來就業職類興趣自由選修,包括「數位漫畫」、「2D、3D遊戲美術」與「原型公仔」等模組,逐步建立與漫畫相關之多元創意與創業能力,並透過實習等讓畢業即就業無縫接軌。 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為讓各界對漫畫及插畫能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特與南應大漫畫系合作策劃此一展覽,共計展出卅七件畫作及四十件作品集,內容多元且豐富,橫跨爆笑日常、奇幻冒險、溫馨小品到青春故事,張張精彩、頁頁驚喜。透過展覽,觀眾不僅能夠近距離欣賞原創畫作,也能感受到台灣新生代創作者滿滿的創作能量與圖像敘事魅力。 在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三樓藝廊區展出的「漫遊平鎮賞畫趣」活動,展期至七月卅日止,時間為上午八時卅分至晚間九時止,歡迎漫畫迷、插畫控,或喜愛看圖者,別錯過這場視覺魅力大集合,一起感受漫畫的魔法魅力。

Read More

朝陽科大保金系EMBA迎新 古禮拜師期望既創新又傳承

朝陽科大保險金融管理系EMBA新生依循古禮舉行拜師儀式,象徵學習之誠與傳承之志。(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EMBA古禮拜師迎新活動,地點選在鹿港擁有200年歷史的古蹟建築-意樓盛大舉行。保險金融管理系系友會會長李嘉興及團隊籌辦,現場聚集逾60位EMBA新生、系友及師長齊聚一堂,見證這場富有傳統意涵的文化盛事,包括管理學院院長傅鍾仁、兩位副院長林志偉與張友信、保金系主任陳美夙及系上師長共同參與,展現保金系復刻古禮、創新傳承的用心。 EMBA新生奉上象徵勤勉學習不忘師恩的「束脩六禮」,與副院長林志偉(右)。(朝陽科大提供) 朝陽科大保險金融管理系主任陳美夙表示,依循古禮舉行拜師儀式的EMBA迎新活動,今年是第3年辦理,新生奉上「束脩六禮」致敬師長,象徵學習誠與傳承之。其中,肉脯為古時珍貴食品,代表學生對師長教誨的敬謝;整株芹菜取其「勤」諧音,象徵師長辛勤付出,期勉學生未來能同樣勤勉學習;紅豆為相思豆,寓意學生對老師諄諄教誨銘記於心;蓮子象徵師長苦口婆心、用心良苦的教導;紅棗取其「早」之諧音,祝福學生早日有成、感念師恩不忘初衷;最後以龍眼,亦稱福圓,象徵教學圓滿、人際圓融,祝願師生情誼長存、學業事業皆得圓滿。 管理學院師長歡迎保金系EMBA新生加入朝陽大家庭,未來交流共學,提升理財專業與職涯競爭力。(朝陽科大提供) 多年來,EMBA在職專班吸引來自保險、金融及管理等領域的高階人才進修深造,是中部地區深具口碑與競爭力的系所之一,系友表現十分亮眼,其中,凱基人壽業務經理楊璨萍榮獲世界華人金融保險業最高榮譽-國際龍獎IDA終身榮譽大使,另外,國泰人壽行銷總監林美宏取得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證照,三商美邦1582通訊處處經理廖博涵及業務經理江素玉分別通過AFP金融理財顧問證照,展現系所卓越的專業訓練成果。 朝陽保金系EMBA迎新盛典圓滿完成,師生及系友在已有200年歷史的鹿港古蹟-意樓。(朝陽科大提供) 朝陽保金系EMBA為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授權辦理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模組課程之訓練機構,相關模組已納入碩士在職專班課程中,協助學生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同時,系統性完成CFP課程訓練及認證,提升其理財專業與職涯競爭力。 朝陽保金系EMBA吸引高階人才進修深造,是中部地區深具口碑與競爭力的系所之一,系友表現十分亮眼。(朝陽科大提供) 拜師古禮結束之後,朝陽保金系EMBA師生更在鹿港著名的米其林二星蔬食餐廳「掬翠拾煙」共享佳餚,師長們送給每位EMBA新生新書包,期待學習旅程能收穫滿滿,圓滿結束這場傳統與現代、人文與專業並重的迎新盛典。

Read More

雄中儀隊為公益而走 熱血環島回饋社會

雄中儀隊同學冒著七月高溫酷暑,完成徒步環島的公益活動。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歷經二十八天的風雨與烈日考驗,高雄中學儀隊為了貫徹公益的精神,從七月一日出發,環島一0三五公里,終於在二十八日預定時間回到終點,也是最初的起點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完成徒步環島的公益活動。 校長莊福泰與參賽隊員的家長們一起到終點,給辛苦完成環島公益活動的孩子們驚喜,祝賀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踏過這片屬於自己成長的家園,也期待這個過程,除了完成公益的目的,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對社會關懷的種子。 二0二五「雄風再起,為公益而走」由雄中儀隊隊長陳冠昇帶領幹部許昱翔,王聖杰,陳立捷,陳冠銘,張祐豪,張耕豪七人組成一隊,挑戰徒步環島二十八天的艱鉅任務;由主任教官孫一弘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學生除了學習外、要如何走出學校,面對社會,體現高中學生對於社會的關注。 此項公益活動受到莊福泰校長的大力支持,每年出發前,都會為參與的學生授旗,期許學生「人生需要練習挑戰各種有難度的過程!我們才會成為有能力處理問題、有能力服務他人的人!」 「我們想用雙腳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去看看平日看不見的風景」參賽的同學回憶起參與的初衷;平均每日近四十公里的路程,在高溫酷暑的七月,加上突來的暴雨,考驗選手的體力與意志力。每一個休息的再出發、都是身心的挑戰,「當你走到極限時,更不能停下,停下來會更痠更痛…」隊長陳冠昇分享自己不斷往前的經驗。 高雄中學儀隊二十八日完成環島返回終點─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完成徒步環島一0三五公里公益活動。 (記者王正平翻攝) 尤其是當團隊成員出現傷痛的情況、成員間彼此互相照護和支持,更是完賽的關鍵。「看到隊友還在努力,就覺得自己也不能放棄」,「本來只會自己向前衝,現在學會隨時注意身後的隊友」;擔任賽道裁判的孫一弘教官也提到「人生不會獨自前行、團隊合作與彼此接納,才能完成二十八天徒步環臺的壯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