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結合AI 產學實證

台南應大企管結合AI創新應用,協助傳統餐飲產業進行數位轉型,跨領域多元育才。(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企管系結合AI創新應用協助傳統餐飲產業進行數位轉型,讓學生能參與AI專案實作,更跨領域整合文化創意、商業管理與AI技術,養成具產業知識、科技能力與文化素養三合一人才特質,讓企管系成為南台灣唯一能串連AI、文創等多元育才搖籃。 南應大企管系掌握全球AI技術迅速發展、產業數位轉型持續升溫的趨勢,積極展現跨域整合與產學合作的前瞻能量,除了攜手台南百年知名餐飲品牌阿霞飯店,及智慧科技領導企業季河資訊,聯合推動一一四年度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補助計畫—智慧餐飲領域示範案,與民生暨管理學院之國際企業經營、資訊管理、餐飲、旅館管理與餐旅管理學程等六院系跨域聯手協同合作,建構台南最具AI技術、文創精神與實務導向的產學實證場域。 企管系主任劉錦雲表示,企管系要培養學生的不只是AI知識,更要鍛鍊其跨域溝通、創新思維與產業實作能力,並且為未來職場做好準備。未來亦將持續參與智慧機器人、智慧服務等國家級創新計畫,除了擴展大南方產業示範效應外,也會以多元開放學習、國際連結及實務專題,來培育具潛力與創新思維的青年學子,提升迎向AI智慧產業的就業競爭力。

Read More

崑大與菲國UC 國際高教合作

崑山科大與菲律賓科迪勒拉大學簽署MOU,針對學術合作展開深入交流,共創國際化學習環境。(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菲律賓科迪勒拉大學(UC)代表團造訪崑山科大,雙方針對學術合作展開深入交流,並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象徵兩校在教育國際化領域邁入全新階段,開啟多元合作的新里程碑。 UC代表團由副校長Rhodora A. Ngolob率領該校工程與建築學院長、資訊科技與電腦科學院長及商學等相關科系教職員。雙方在會談中就未來合作方向進行具體討論,包含師生交流、短期研習與體驗營、實習計畫、聯合舉辦學術會議及文化交流活動等,展現出共同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高度共識。 UC位於菲律賓知名大學城碧瑤市,設有三個校區,開設課程涵蓋基礎教育至研究所,領域涵蓋法律、商業與會計、護理、資訊科技、觀光與旅館管理等,學生人數逾一萬八千人。 崑大今年曾組團訪問UC,建立初步合作基礎,此次由Ngolob副校長親率代表團回訪,進一步深化彼此對教學特色、學術優勢與合作潛力的認識。 同時參觀崑大教學設施,並與相關系所進行面對面交流,雙方介紹各自辦學重點,針對可行合作方向進行詳細對接。 崑大學術副校長侯順雄表示,該校非常期待透過此次合作,建立長期且具深度的國際學術網絡,此次簽署MOU不僅象徵兩校友好關係的建立,更彰顯雙方對推動國際高教合作的共同承諾。未來,將持續深化交流互動,攜手開創台灣與菲律賓高等教育合作的新契機。

Read More

長庚大學團隊建立再生醫療新方向 客製化細胞修護兔子視力

團隊長時間投入培養、觀察細胞,成功修護兔子視力。(圖/長庚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眼角膜內皮細胞不會增生,若因老化、疾病等原因受損後,就會損害視力,影響生活品質,需要透過角膜移植手術來重見光明。有鑑於眼角膜捐贈無法趕上需要移植的數量,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副教授梅雅俊透過編程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為「眼角膜內皮失養症」的兔子客製化角膜內皮細胞,移植到兔子的眼睛,成功修護視力。這項建立動物模式的研究,極具再生醫療潛力,2025年4月獲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人體只有眼角膜這個組織是透明的,主要功能是讓光線穿透,眼底下面的視網膜接受光線的訊號後,進而成像產生視覺。梅雅俊表示,能夠維持透明的關鍵,就是在角膜內層有一層角膜內皮細胞,管控著眼球水分的進出。由於角膜內皮細胞不會增生,一旦因為老化或疾病受損,像是罹患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其它細胞就會變大補上,排水功能也逐漸喪失。當過多的水分進入眼角膜,就會造成水腫,視力也將因此霧茫茫,眼睛不再清澈、透明。 梅雅俊為兔子客製化角膜內皮細胞,成功修護視力,建立動物模式。(圖/長庚大學提供) 梅雅俊接著說,iPSC是將體細胞透過基因重編程,轉化成類似胚胎幹細胞,並可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能廣泛應用於疾病模型、再生醫學等領域。iPSC近年不斷躍進發展,相較於心血管疾病、腦神經等病症的討論,人們對於相對「不致命」的眼睛視力的關注度就比較低。然而,現代人的壽命增長許多,3C產品使用又很氾濫,不會增生的角膜內皮細胞受損後,嚴重一點的將會失明,雖然不致命,但將對生活產生莫大的衝擊,此時就必須透過眼角膜移植來治療。 關於眼角膜捐贈的數量,全球各國狀況不同。梅雅俊指出,從全球的人口來看的話,目前是估計是超過1270萬人需要做移植,大概每70個病患只有一個人能夠獲得捐贈的眼角膜。為了彌補捐贈不足,必須要開發新的治療策略。由於眼角膜沒有血管,不會把免疫細胞帶過去,所以就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也不必做器官配對。 長庚大學提到,梅雅俊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合作,從臨床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投入科學研究。研究團隊所客製化的角膜內皮細胞具增生功能,可以源源不斷提供具安全性的治療細胞,未來在免疫豁免的眼角膜組織治療上,將可以「One-for-all」的方式適用於所有角膜內皮失養症的病患。 這項新的技術目前已建立動物模式,雖然還沒有做到臨床,梅雅俊認為,正因為角膜內皮細胞的特性不會有免疫排斥的問題,而且可以在體外不斷的增生,所以可以不斷的挑選最好的一株細胞來進行移植,對於下一步的研究深具信心。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護校長示範美甲 驚艷技職博

國立台南護專參加今年的台南市技職博覽會,攤位前吸引很多國中生體驗。(台南護專提供) 國立台南護專校長黃美智以實際行動支持技職教育,日前率隊參與台南市技職教育博覽會,並在化妝品應用科攤位親自為學生示範美甲設計,現場吸引許多國中學生圍觀體驗,互動溫馨,也讓五專教育的實作魅力深植學子心中。 台南護專校長黃美智在技職博覽會中向國中學生介紹南護核心學制,五專護理科、老人服務事業科、化妝品應用科,強調五專教育結合學術與實務、就業與升學並重的優勢,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選擇適性發展的道路,這三科都是未來發展趨勢,強調學以致用、就業無縫接軌的重要性。 南護組長鄭珠里和大成國中主任陳鈺萍也分享,去年畢業自大成國中音樂班的學生江品潔,放棄原先選擇就讀高中音樂班的志願,轉而填選國立台南護專護理科,立志投入醫護服務行列。江品潔還回到母校,向學弟妹分享自己選擇五專的心路歷程與台南護專的教育優勢,也讓學弟妹對技職升學路徑有更深認識與尊重,成為五專技職路線最佳的代言人。 黃美智表示,透過博覽會這類平台,不僅強化與國中學校的連結,也讓學生與家長看見五專教育的實力與希望,期待也祝福每位學子都能在仔細思考後,選擇出最適合自己,也最喜歡的學校科別。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應大跨領域 玻璃藝術創作進駐世蔬

「陽光蔬菜空間裝置」進駐世蔬,注入全新文化氣息。(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用科大與世界蔬菜中心攜手合作「跨領域藝術裝置研究」,由系主任黃金福率領研究生團隊,歷時1年籌劃創作讓廢材重生的「書籍木作繪畫雕塑」,及玻璃藝術創作「陽光蔬菜空間裝置」,進駐世蔬中心,為這座國際蔬菜研究重鎮注入全新文化氣息。 這段藝術與科學的合作旅程,始於一年多前,當時世界蔬菜中心主任Marco Wopereis與財務主管Yedda Palemeq拜訪南應大美術系,展開對「藝術如何參與環境與空間探討」的深入交流,南應美術系主任黃金福被這樣的跨領域理念所打動,決定啟動一項結合永續理念與藝術創作的專案。 於是,南應大美術系開設「藝術跨領域專題課程」,號召美術研究所學生組成核心創作團隊,針對世界蔬菜中心的生態環境、人類與蔬菜的互動、空間歷史等議題,展開系列研究與藝術實驗,試圖以當代藝術語彙,重新詮釋這個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蔬菜研究基地。 南應大美術系主任黃金福與團隊結合「細胞繪畫」與「網版印刷」技術,成功研發出玻璃創作藝術。(南應大提供) 展出作品分為兩大系列,其中「陽光蔬菜永續種子空間裝置計畫」,由研究生團隊打造的大型公共藝術裝置進駐世蔬新建實驗大樓,作品為結合「細胞繪畫」與「網版印刷」技術的玻璃藝術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福與團隊成功研發出全新技術—以網版印刷結合玻璃PVC隔熱貼,將圖像永久性印製於透明玻璃上,圖像呈現出鮮明色彩與手作質地,突破過往數位輸出解析度低、色彩單調的限制。 另組作品「書籍木作永續種子繪畫雕塑計畫」,則是由15位研究生參與的跨領域藝術工作營成果,團隊深入探索世蔬中心舊圖書館與倉儲空間,挖掘出大量歷史悠久書籍、家具與木作材料,並將這些即將被淘汰的資源,重新轉化為藝術裝置與雕塑作品。 舊書與廢棄木材經由繪畫、拼貼、雕刻等手法重新詮釋,不僅賦予廢材新的藝術生命,也強化永續再利用的環保理念,呼應世蔬中心「健康、永續、全球」的核心精神。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咖啡拉花技藝賽 崑大生金厲害

崑大餐飲系學生陳修醫(左)及林鉦哲,在老師施智偉指導下,獲得TCC及新北市技能競賽兩場咖啡拉花技藝競賽2金、1銀、1銅。(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餐飲管理及廚藝系四年級陳修醫、一年級林鉦哲,接連參與兩場全國指標性賽事,在眾多專業咖啡師與青年好手中脫穎而出,勇奪TCC台中城市拉花賽冠、亞軍;新北市技能競賽咖啡拉花項目則榮獲冠、季軍,共收穫四獎,展現卓越實力與技藝。 此次兩場競賽崑大由產品營運開發處長暨餐飲系助理教授施智偉帶領學生參加。其中TCC台中城市拉花賽,為全國知名咖啡競技盛會,吸引眾多咖啡從業人員及愛好者參與,賽事評比標準嚴格,選手需於短時間內完成拉花作品,並從困難度與完成度、奶泡質地、圖形對比與乾淨度、圖形均衡度與位置、整體視覺完成度等5大面向進行評分。選手不僅需展現出純熟的拉花技術,更需兼備美感與穩定的臨場應變能力。 崑大陳修醫與林鉦哲兩人選擇挑戰更高難度、競爭激烈的社會組,直接與全台經驗豐富的專業咖啡師同場競技。憑藉平日紮實訓練及無懼挑戰的精神,展現穩定技巧與出色台風,分別奪得社會組冠、亞軍,技壓群雄,成為全場焦點。 在新北市三重區舉辦的2025新北市技能競賽,項目涵蓋翻糖蛋糕、藝術麵包、奶油蛋糕創意裝飾及咖啡拉花,吸引全台各地菁英選手角逐。其中咖啡拉花比賽採一對一PK制,每位選手需在三分鐘內完成一杯傾注成型的拿鐵拉花,並依據「整體視覺感受」、「困難性與達成度」及「元素對比度」進行評分,賽制緊湊、競爭激烈。陳修醫與林鉦哲發揮穩定的技術與臨場反應,憑藉優秀拉花技巧及細膩的作品表現,分別再榮獲冠、季軍,為校爭光。 施智偉表示,兩場賽事學生皆展現出不亞於業界人士的拉花技巧技能與應變能力。更令人欣喜的是,學長陳修醫帶領學弟林鉦哲並肩作戰,展現精湛的拉花功力,攜手一同奪得佳績,體現出崑大優良傳承精神與團隊凝聚力。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南大教師侯忠穎 推藝術與科學結合

南大副教授侯忠穎於台南二中等校實施統整性師培課程。(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設計系副教授侯忠穎,長年協同主持藝術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設置計畫。今年更與該校生物科學系教授黃銘志合作,帶領學生繪製研究新物種,將藝術與科學跨域結合,落實於課程實作及教學場域。 南大表示,藝術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設置計畫啟動以來,串聯二十一所大學、四十三所高中國中小學、二十二個縣市藝術輔導團,持續推動藝術教學的創新與深化。侯忠穎憑藉國際藝術視野、豐富教學經驗,為藝術教育拓展多元面貌。 侯忠穎於台南二中、南市崇明國中、新北市福和國中等校,實施整合性師資課程。運用AI工具輔助學生創作、跨域學習。課程內容涵蓋理論講授、示範操作、實作練習、成果發表,有效激發學生潛力。另於南大開設專業課程、EMI繪畫課程,二0二三年獲頒南大教師教學創新金質獎。其指導的學生也多次在全國性藝術競賽中獲獎,拿下奇美藝術獎、全國美展金牌等獎項。 南大指出,侯忠穎於藝術、科技結合實踐面向,持續推動跨界合作。二0二二年攜手南大應用數學系教授黃彥彰、逢甲大學計算分析與認知視覺實驗室、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在台南市美術館舉辦《摹仿說》個展。融合中世紀蛋彩繪畫、數位影像、AI生成藝術,探討虛擬與真實交錯的當代表現,展現人機共創的多樣可能。

Read More

未受少子化衝擊 生態特校 虎山實小連3年增班

虎山實小善用在地森林生態發展本位特色課程,鼓勵孩子勇於探索及多元發表。(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面對少子化衝擊,學齡人口逐年下降,根據統計,全市今年國小畢業生約一萬六千六百人,但接下來五年,國小一年級新生只有一萬二千人至一萬三千人左右,多數小學會面臨減班問題。而仁德區虎山實驗小學善用在地森林生態發展本位特色課程,締造連續三年增班的特殊情況。 仁德區的虎山實小為全國唯一獲得國際認證ECO SCHOOL永久綠旗的生態特色學校,以「友善環境」為核心理念, 善用在地森林生態發展本位特色課程,依照不同需求的學習對象,設計模組系統化課程,提升教育優質化,以特色吸引家長帶孩子來就讀。 校長林勇成表示,該校今年一年級新生並未受到少子化衝擊的影響,在三月份新生報到時,一年級兩個班就額滿了。該校之前是糖廠子弟學校,因糖廠關廠,學校周邊完全沒有社區,一度面臨廢校,學校在教育局的協助及所有老師共同努力下,已經脫胎換骨,從原本每個年級只有個位數的學生,變成連續三年增班的學校。 林勇成指出,虎山除了有孩子們的最愛、呼應世界趨勢讓土地呼吸的草地操場之外,善用學校周邊自然環境,推動聯合國ECO SCHOOL生態學校課程,以永續教育、友善環境為核心精神的「大自然探索家」、「大自然藝術家」實驗教育課程,以孩子為主角,在環境行動、守護動物、自主探究學習、獨立研究發表等,都有優異的表現。

Read More

籌備一年 三村國小音樂舞台劇 兒藝節博喝采

永康區三村國小木笛戲劇團參加南市兒童藝術教育節藝起SHOW,二十二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音樂舞台劇波斯公主。(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永康區三村國小木笛戲劇團參加南市兒童藝術教育節藝起SHOW,二十二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音樂舞台劇波斯公主。該劇團從籌備到登台歷時年餘,師生共同改編音樂、劇本。表演內容結合直笛合奏、舞蹈、戲劇,孩子們展現絕佳默契完美演出,贏得喝采。 三村國小長期致力於發展音樂教育課程,融入戲劇、舞蹈等元素,多次代表南市參加全國創意戲劇比賽均獲佳績。今年拿下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舞台劇類優等。 校長何麗玉表示,為了兒藝節演出,該校一年多前即開始籌備。木笛團師生全心投入,劇本創作、排戲、練唱、編戲、道具、佈景製作,全部一手包辦。登台前,不斷利用課餘、假日時間反覆排練。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和壓力,但大家齊心克服,展現團隊合作默契。最終成功站上舞台,展現最佳成果。不僅是藝術表現,更是珍貴的學習體驗,同時讓家長及觀眾看見孩子的無限可能。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邁入第六年的兒藝節活動內涵,著重學生學習歷程的展現,彰顯跨域核心素養與多元展能特質。兒藝節以藝起玩、藝起賞、藝起學、藝起武、藝起SHOW等五藝規劃深獲好評,今年藝起SHOW安排音樂舞台劇及創意戲劇表演。

Read More

敏實盃無人機賽 結合AI教育與跨國競技展實作實力

敏實科技大學主辦敏實盃無人機賽, 結合AI教育與跨國競技展實作實力,培養AI人才。(敏實科大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敏實科技大學與亞洲教育創新與機器人競賽(AERC)攜手主辦的「二0二五第卅六屆亞洲智慧型機器人大賽-敏實盃」,於敏實科大登場,集結一百八十二支隊伍、近七百名參賽選手與指導教師,來自台灣、香港與馬來西亞等地,共同參與這場亞洲級智慧機器人盛事。 敏實科技大學強調,將持續推動國際合作與產學鏈結,打造AI人才的培育基地。透過這類國際競賽平台,讓學生不只是參與者,更是未來智慧社會的創造者。 競賽共設五大項目,分別係球型無人機任務賽、無人機智能編程挑戰賽、無人機遙控競速挑戰賽、無人機足球爭霸賽與人型機器人格鬥擂台賽,充分融合人工智慧、機械設計與即時控制等跨領域技術。 敏實科技大學校長曾信超表示,身為人工智慧專業大學,我們致力於推動AI教育與實務結合。此次賽事不僅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更讓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透過科技進行交流,這正是教育國際化與AI應用深化的重要象徵。 新竹縣議員吳旭智指出,我們看到無人機與AI技術已逐步應用於農業巡檢、交通監控與災害防救等領域,而像這樣的國際型競賽,就是讓學生從競技中理解技術實務的最佳平台。 敏實科技大學校友會理事長彭俊橙說,學生所展現的AI與無人機整合能力,是未來產業最需要的人才樣貌。 除正式競賽外,也設置「AI教育應用成果展區」,展示敏實科技大學學生運用生成式AI開發的創新專案,包含智慧足球無人機、AI對話機器人與虛擬人智慧互動網頁,吸引許多參賽師生與國際隊伍駐足交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