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國三生保安宮祈福追分成功

永仁高中校長余月琴(前左)帶領考生前往保安宮參拜,主委黃文勝贈「文昌筆組」。(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一一三年度國中會考將於十八、十九日登場,為協助考生安定緊張情緒順利應考,由校長余月琴帶領國三考生、導師和處室主任前往社區保安宮祈福參拜,家長會並致贈每位考生「追分成功」車票和筆袋,保安宮則致贈文昌筆組,祈求考生能取得佳績。 保安宮鄰近永康公園,是永仁高中的好鄰居,長久以來互動良好,對學校亦大力支持與關愛,多次贈送獎助學金幫助清寒學生。每年國中會考前,校長和家長會都會帶領考生來這裡參拜祈福。 今年國中會考前夕,永仁師長帶領國三學生至保安宮祈福參拜,保安宮主委黃文勝和志工團隊熱情地接待,並贈送王爺加持包含2B鉛筆、橡皮擦等「文昌筆組」予考生,希望能成為他們應試的助力。 永仁校長余月琴和家長會長李進發亦頒贈考試當天日期的「追分成功」車票及筆袋給國三考生,期望考生皆能取得好成績,如願考取心目中理想的高中職,讓考生感受到滿滿的溫馨祝福。 這場祈福活動不僅讓考生感受到學校和廟方的關懷,而學校亦再一次感受到廟方的熱情款待,亦回禮提供香油禮金,共同為永仁考生祈福。

Read More

保東國小食農教育 呷鳳梨作酵素

保東邀崇學學生一同下鳳梨田。(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關廟報導 位在鳳梨故鄉關廟的保東國小,以鳳梨為主角,邀請崇學國小師生們一起來體驗食農教育,學習選購汁多的鳳梨以及利用鳳梨皮做酵素。崇學的學生們指出,首次離鳳梨的家如此近,認識一顆鳳梨長成竟要廿個月左右,真的開眼界了。 保東國小與崇學國小舉辦跨校合作食農教育體驗營,選在鳳梨的季節,讓來自城市的學生們認識關廟聞名全台的鳳梨產業,並走入鳳梨田探索,頂著烈日,讓學生們真實感受到農夫的辛勤。 學生們表示,這是第一次那麼接近鳳梨的家,以前只吃過鳳梨,沒想到種鳳梨如此辛苦,且從種下至收成至少有一年半,比懷胎十個月還長。 下田參觀了鳳梨生態後,學生們嘗到香甜好吃的鳳梨,同時回到保東國小一起用鳳梨皮做鳳梨酵素,學生們都期待三個月後能使用到自己做的酵素   學生們用鳳梨皮自製酵素。 (記者張淑娟攝) 此外,關廟的青農也來到學校為學生介紹各種鳳梨品種和口感,並教大家如何用矽膠管敲打鳳梨來選購,若聲音如鼓,就代表汁多,吸收了眾多鳳梨知識,更豐富了這堂鳳梨食農教育之行。 保東國小表示,這一場城鄉交流,增加學生對台南在地產業的了解,更從生活中體驗農夫的辛苦。五月是鳳梨豐收的季節,學生不僅在餐桌上吃鳳梨,還可以親身下田體驗,了解鳳梨的生長環境和耕作技術,並親採鳳梨,學習到辨別鳳梨水分含量,還可從品嘗鳳梨中,由纖維體會品種的不同。

Read More

南市生成式AI數位學習平台上線

南市智慧魔鏡生成式AI數位學習平台正式上線啟用。(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領先全國建置生成式AI數位學習平台,命名為智慧魔鏡的平台,專為中小學生設計,十日上線啟用。該平台具備過濾不當資料、保護網路個資安全、教學模組設計等功能,可引導學生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反思批判,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小朋友變身白雪公主,推著觸控顯示器以及網路組裝的科技化智慧魔鏡出場,由台南市長黃偉哲對魔鏡提問,為生成式AI數位學習平台上線啟用儀式揭開序幕。 隨後,AI社群教師現場演示綜合領域「人際關係」單元教學應用,呈現AI導學、自學、共學的教學歷程。新南國小學生在平台示範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引導提問過程,看到生成式AI即時回饋與診斷結果。 黃偉哲表示,生成式AI領域發展迅速,可協助快速生成所需資料內容,但也有安全和難以解釋的問題。因生成內容可能摻雜虛假資訊,所以需同步教導使用者進行真實性驗證與反思。 教育局長鄭新輝說明,平台命名「智慧魔鏡」有兩個意義。生成式AI好像童話故事的魔鏡,接收人類提問及訊息資料後,可立即回應、學習、模仿,並產生新的資訊。 其次,鏡子代表「反思」,反思歷程是重要的學習關鍵能力。數位學習力是PISA二0二五評測新增指標,透過AI數位學習平台的智慧診斷、智慧出題等功能,可正確引導,鼓勵學生與AI互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Read More

南應大竹筷循環再製長凳 獲收購典藏

南應大商設系畢業校友以回收竹筷循環再製長凳「Chopstikbench」得獎,獲得太穩建設總經理葉向洋(右一)夫婦收購典藏。(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商品設計系校友黃品寧、許恩嘉及彭琡諠三人,去年畢業專題製作以回收三萬七千八百雙竹筷設計,創作由內向外層疊簍空的結構與外型圓潤長凳「Chopstikbench」作品,獲得國內外大獎,並受到太穩建設總經理葉向洋夫婦青睞收購典藏。 「Chopstikbench」作品指導老師、商設系主任陳中聖指出,這件長凳作品創作之初,基於在養成學生設計能力過程中須培養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思維,因此引導學生從循環經濟與社會設計的方向著手,從生活體驗與觀察中找尋被忽略的社會議題,進而發現大量的廢棄免洗筷,不管是作為垃圾掩埋或是焚燒都會帶來環境的汙染,因此進行竹筷循環再製的專題設計。 南應商設校友黃品寧、許恩嘉及彭琡諠以循環設計理念,創作出獨特的竹筷循環再製長凳Chopstikbench,以流暢的弧線由內而外逐漸鏤空設計,呼應圓潤的外型輪廓、有機的造型帶來優雅的視覺效果。 過程中,學生從自助餐等收集使用過的筷子,數量將近三百公斤,經由清洗與曝曬殺菌,去年大四利用寒假至開學兩個月時間製作,每根筷子均用無毒黏合劑單獨黏合在一起,藉由數控切割成型,承重可達三百公斤。 校長楊正宏讚賞學生的創意製作,長凳Chopstikbench外觀特意保留免洗筷原來樣式,去年獲得義大利A’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 國際設計大獎賽家具設計類銅獎,及台灣金點新秀設計贊助特別獎,相當難得。 此作品首度公開發表展覽,即受到太穩建設總經理葉向洋及其夫人的喜愛。太穩建設為台南在地企業,矢志打造理想建築,在乎環境與美學共好,此作品正與公司品牌理念謀合。

Read More

嘉藥259學生授藥師袍宣誓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為即將前往實習的藥學生舉行藥師授袍典禮和宣誓。(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特別為即將前往醫療機構與健保特約藥局實習的二百五十九名藥學生舉行溫馨隆重的藥師授袍典禮。藥學生一一上台接受師長授予白色藥師袍後齊聲宣誓,將以最高道德標準,恪遵各項藥事法規,善盡藥師的社會責任。 嘉藥指出,授袍典禮不只代表藥師的薪火相承,更像是成為藥師的成年禮,也是學子們實現夢想的開始。因此授袍典禮在藥理學院院長王四切、系上教師、全台各地校友會、醫療機構藥劑部部長、主任及家長的見證下進行。師長們一一授以白袍並殷切叮嚀藥學生謹記教誨,在實習過程中務必勤奮不懈、虛心學習,善盡藥師社會責任。 當授袍完成後,全體實習生身著白袍,在學生代表秦宗祥引領下舉手宣讀藥師誓詞,宏亮的宣誓聲展現出藥學生對自我的期許及承諾,也盼能透過藥學專業,奉獻所學服務人群。院長王四切表示,藥師授袍典禮對藥學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學生們穿上白袍,即代表著肩負重責,邁向人生另一階段。  老師也叮嚀藥學生在外實習時,務必尊重指導、了解藥師日常,吸取實務經驗、增進自身專業素養,更要有同理心、關懷心與責任感。嘉藥指出,在人口老化的社會結構下,未來藥師不只是藥品調劑,也要用心了解、保護民眾用藥習慣與安全,共同努力創造藥師的價值感與榮譽心。 嘉藥校長錢紀銘更期許藥學生牢記「真實」校訓,尤其嘉藥以藥學起家,至今將近一甲子,歷年藥師專技高考及格率均高於全國平均值,嘉藥校友會也遍布台灣各地,許多實習指導藥師、主管皆為系友,是學生最好的資源,而學校也是學生永遠的後盾。

Read More

南大2D動畫海鮮罐頭工廠入圍雙競賽

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設計系設計組學生柯鈺婷、馮詩容創作的2D動畫作品「海鮮罐頭工廠」,入圍青春影展及放視大賞。(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設計系設計組學生柯鈺婷、馮詩容創作的2D動畫作品「海鮮罐頭工廠」,入圍青春影展及放視大賞。十九日將角逐青春影展最終獎項,放視大賞則於六月一日公布決選結果。 「海鮮罐頭工廠」動畫作品,藉由海鮮在工廠進行加工過程,探究個人與社會體制之間的關係。象徵Z世代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努力找尋生存之道的過程。 南大表示,青春影展為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學生短片競賽。今年共有三十六校五十八科系兩百六十七件影視動畫作品報名參賽,其中三十二部影片入圍。南大「海鮮罐頭工廠」作品,預計十七日晚間七時在高雄市電影館三樓放映廳播映,十九日角逐最終獎項。 放視大賞從七十九校一百四十二系兩千餘件作品選拔出入圍佳作。全部作品將從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一日在高雄展覽館南館展出。六月一日公布決選結果。

Read More

她說導演王明霞返家齊與學弟妹對談

  電影《她說》導演王明霞返回母校家齊高中,與學弟妹對談。 (家齊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歷時十年的醞釀、拍攝才完成的電影《她說》將於二十四日上映。身兼編劇、導演、監製的王明霞是台南家齊高中校友。十日上午她應邀返回母校與學弟妹對談,分享自己在不同生命階段累積的創作養分及開啟影像創作的心路歷程。 此次演講,王明霞找出當年考試分發到家齊高中的入學通知、參加校內論文比賽及南市語文競賽第一名的獎狀。勉勵學弟妹堅持自己鍾愛的事物,累積足夠能量及養分。機會來臨,要及時把握。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只要跨出第一步,就有機會踏上夢想實踐之路。 《她說》故事源自二0一三年的提問,「如果漫步街頭,遇見年輕時的自己迎面而來,會想對她說什麼?」經過十年醞釀、拍攝,終於完成這部探索青春、成長、愛情、文學的影像創作,開啟跨世代女性的對話、詰問與辯證。 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王明霞也鼓勵學弟妹暢談未來志向。即將踏出校門的高三學生,有人想當警察,有人對醫檢、動物科學感興趣,還有人考慮未來投入議員選舉為民服務,氣氛熱絡。

Read More

南應大共生共聲展多元聲量

南應大視傳系在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舉行的「共生共聲」畢業首展,展現創意多元聲量。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視覺傳達設計系一一三級畢業成果展「共生共聲」在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舉行首展,以「發出集體的聲音」作為出發點,藉由廿餘組作品傳達設計,講述設計師與生活間共生的故事,及如何透過設計行為來發聲? 成果展將整個設計策展策略與在地的文創市集相結合,將共生共聲的概念真正落實社區與學校大學社會責任的連結。展出內容涵蓋平面、包裝、數位多媒體設計等,學生們將「生態文化」與「人文特色」、「公共議題」等融入在專題設計呈現給大眾。 其中「昆凝香」、「琉學日記」、「眼中盯」 作品入圍金點新秀包裝設計類與金點新秀贊助獎。在其它比賽中,「鹽序」、「琉學日記」入圍青春設計節;「小獅出任務」入圍技專校院專題競賽出版與語文群。 這次展覽呈現學生們四年來在學校扎實的實務設計訓練及創意思維養成,也充分表達學生們對未來發展無限期待;在展覽中,觀眾欣賞到學生們精心打造的設計成果,展示他們獨特造型創意和功能創新,更展現學生們對於設計深刻理解和成熟思考,將眾多作品一同呈現。 南應大歷年來在各大設計比賽中均有亮眼表現,而今年以七十八件入圍佳作再度稱霸金點新秀設計獎,再次展現南應大設計教學能量成果及設計實務的具體呈現。

Read More

對幼童巴頭 台南2私幼師停職

議員陳秋萍指某私幼老師疑似兒虐,要求教育局盡速撤查,強調兒虐零容忍。(陳秋萍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議員陳秋萍接獲家長陳情,指某私幼兩名老師分別對幼童「巴」頭、背著鏡頭打人。教育局長鄭新輝說,從影片看起來罪證確鑿,兩幼師已停職接受調查,若確認將懲處。 陳秋萍說,幼兒園裝設監視器,不當管教、虐童事件還是不斷發生,事件發生至今已多日,家長擔心案件遭「搓」,要求速辦,兒虐絕對零容忍。教育局指體罰或虐童,將交由委員會認定。 永康大灣國小營養午餐議題,九日在議會再度引發廣泛討論。林燕祝提出疑點,質疑教育局政風室未盡調查責任,出面護航,做事不公,要求移送市政風處處置。教育局指出,局政風室協助進行初步內部調查為正常程序,對外說明乃正視聽,謹守行政中立,還原真相。市府政風處指會了解是否符合規範。 包括楊中成、朱正軒、黃肇輝、林冠維、尤榮智、蔡宗豪、陳皇宇、陳秋萍等人,也紛紛以不同角度切入,有的希望成立中央廚房,有的要求檢討菜色、提高營養成分和品質,或關心後續調查處理情況及檢討改進。 蔡育輝要求行政中立,為孩子健康把關;林美燕建議市府補助營養午餐,讓孩子吃得好、吃得飽;穎艾達利要求增加營養師人力,盧崑福指公幼點心費十八年完全未漲價,擔心孩子吃得不營養。 腸病毒猖獗,尤榮智、陳碧玉、余柷青、鄭佳欣指台南已有五千多名學童罹病,相較往年增加百分之四十六,鄭新輝說目前停班五十四班,李宗翰建議施打腸病毒疫苗。林冠維、黃肇輝要求防制藥物濫用並進行校園反詐宣導。 余柷青說,每到招生期,家長都會接到補習班電話,不堪其擾,質疑個資遭外洩;朱正軒、李宗翰等,要求注重通學步道暢通問題。李偉智指國小校外學習應結合文化資源場館;陳昆和重視人權教育等議題。

Read More

少子化衝擊 南市4國小分校今年停辦

少子化下,四所學校的分校今年度將停辦,希望能夠活化校舍。圖為龍崎國小龍船分校。(教育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少子化下,國小百人以下小校甚多。教育局表示,四所分校一一三學年度停辦,明年南化西埔國小也將停辦,校舍將視地方使用需求或認養等方式活化。 四所將停辦的分校分別為:北門國小玉湖分校、六甲國小湖東分校、龍崎國小龍船分校、西港區後營國小金砂分校,將從下學期開始停辦;南化區西埔國小明年將停辦,併入南化國小。 議員蔡育輝、陳皇宇、周奕齊都要求教育局審慎處理,制訂廢校、併校原則;教育局說,五十人以下先「情投意和」,並組跨校策略聯盟、行政合作等。 少子化下,公幼招生狀況差,蔡育輝說五十六所公幼招生未達六成,寒暑假不收托等,公幼優勢不再。郭鴻儀為專幼行政人員請命,建議調薪並建立晉級制度。陳碧玉指兩歲專班需求高,教育局回應增加三十七班,可收五百餘名。沈家鳳說,有些準公共幼兒園核准未過關,擔心影響親師生權益。 教師兼行政,錢少事多。李宗霖、蔡麗青、王家貞等人說導致「行政大逃亡」,要求提高行政編制,減少兼行政老師授課時數並處理不適任教師、行政秉公處理等。教育局長鄭新輝說,將建議中央發給校長導師費、依學校規模,提高行政人員職等,並研議一定班級規模以上學校,由專職行政處理。 陳怡珍關心學前特教問題,指中央要求一比十五,採分年改善,逐步調降師生比,然台南目前約一比三十。教育局說,今年將開出二十三個職缺;蔡宗豪關心教助理經費短缺議題,要求不能影響特教生上課權益。 李中岑說,學校游泳池救生員編制在體育局,課程由教育局負責,目前人員難聘,應加強橫向溝通。高雄成立台語專校,讓蔡筱薇、李宗霖、李啟維希望台南也能設置,並提高專任教師員額,包括吳通龍等人,要求加強學校設施汰舊換新速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