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圖畫與書法欣賞

台北市和平實小四年欒樹班 閃電  ◎陳楚棠

Read More

五甲國小畢業典禮宛如星光演唱會 家長手機燈海照亮孩子前路

關廟區五甲國小畢業典禮宛如星光演唱會,家長用手機燈海照亮孩子前方的路。(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區五甲國小日前舉行畢業典禮,畢業生深情演唱五月天樂團的〈知足〉,歌聲中傳達對師長的感恩與對未來的憧憬,台下家長以手機燈海為孩子照亮通往未來的道路,現場氣氛溫馨動人,猶如一場星光演唱會,讓全場動容。 市長黃偉哲特地出席,除致詞勉勵畢業生勇敢追夢、邁向璀璨人生外,也親自頒發「總統教育獎」及「市長優學獎」,表揚傑出表現的優秀學生。黃偉哲市長表示,教育是城市進步的根本,他肯定五甲國小在教學與品格教育上的用心與成果。 五甲國小校長林俊明表示,今年的畢業生展現出卓越的學習成果與良好的品格修養,是全校師生與家長共同努力的成果。他期許孩子們懷抱夢想、心懷感恩,未來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秉持五甲精神,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溫暖歌聲與家長的祝福聲中,五甲國小畢業典禮圓滿落幕。師長勉勵畢業生,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全場在滿滿星光與祝福聲中,見證孩子們邁向人生下一個篇章。

Read More

導覽故鄉說自己的故事!新北中山國小許吟如獲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

吟如主任帶領中山掌中劇團全省各地街頭演出,並透過邀請遊客體驗的方式,讓民眾接觸。(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教育部為表揚在本土文化教育深耕有成的教育人員與團體,特設「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今(114)年新北市中山國小許吟如主任脫穎而出,榮獲全國認證殊榮。她多年來深耕枋橋在地文化,結合林家花園導覽、掌中劇、獅鼓隊與社區課程設計,讓孩子從課本走進生活,從導覽中認識故鄉,成為文化的說書人,也為新北再添教育榮耀佳績。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語言是文化的靈魂,教育是文化的橋梁」。許主任用熱忱打造課堂與社區的連結,讓孩子在走讀、導覽與表演中理解文化並熱愛土地。教育局將持續推動本土語言與文化課程,鼓勵更多學校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教學,深耕在地文化課程,培育本土教育人才,讓孩子能在熟悉的土地上自信的找到歸屬感。 吟如主任持續擔任林園小小導覽員指導老師已邁入第10年,不僅導覽與美學知識的傳承。(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中山國小校長陳學添提到,吟如主任是本土教育的傳薪者,更是師生心中的領航者。自105學年度推動「林家花園校訂課程」以來,每年修訂講稿手冊《相遇林園 走讀林園》,並整合語文、社會與藝術領域課程,帶領校內同仁共同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提升教師本土文化素養。此外,發展「林家花園小小導覽員」特色社團,至今已培育逾百名學生,定期於古蹟林本源園邸對參觀遊客進行假日導覽。推動終身服務學習計畫,邀請畢業生返校協助持續服務導覽,實踐終身學習與文化傳承的精神。 除了從早期對校內的林家花園導覽培訓、傳承枋橋美學,到引導孩子走出校園,許吟如也發展校內傳藝課程,中山掌中劇團與獅鼓隊屢獲市級與全國特優肯定,曾受邀赴兩岸及多處文化機構演出。她並攜手美術館、社區大學與文創基金會開設《茶覺生活》、《越長越高》、《大自然的音樂會》等課程,融入藝術、生活與環境教育,讓學生透過表演藝術、導覽經驗及田野走讀等多元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對在地文化的敏感與熱情。 每月的假日服務導覽,不僅受到遊客喜歡,亦讓林園資深導覽志工們欣慰文化知識的傳承。(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對於此次榮獲教育部殊榮,許吟如謙虛的表示,這個獎項是全體教學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她感謝學校團隊的齊心協力,讓課程不再侷限於課室,而是能延伸到林本源園邸、浮洲社區與全國各大演出舞台。她分享自己只是為孩子提供一個舞台,真正讓人動容的,是孩子從中找到的光芒,在許吟如帶領下,許多原本內向、不自信的孩子逐漸轉變。六年級導覽員陳芊語曾因害羞不敢開口,如今能自信導覽並介紹自己畫作,正是轉變的最好見證。許多家長感動回饋,孩子以前對家鄉一無所知,現在不僅能侃侃而談的說歷史文化,週末還會主動帶家人去林家花園導覽走讀。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許吟如主任的耕耘典範,見證本土教育如何翻轉教室風景,啟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孩子走進歷史,也活出自己的文化篇章。新北市長期以「趣味學習、生活母語」為主軸推展本土教育,從說唱讚、趣味桌遊、母語日活動、數位學習資源,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到鼓勵家長在家共學,實現家庭與學校的雙向文化傳承,共同推動本土教育。

Read More

因應龍年增班潮 新北補助1800萬元提升國中增班量能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因應114學年度適逢龍年國一新生人數成長趨勢,新北市教育局超前部署學生就學需求,核撥逾1,800萬元經費,補助26所學校、共計56班的國中增班所需設施設備,確保學生就近入學、在地就學權益不受影響。同時持續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入學獎助學金實施計畫」,提供最高30萬元入學獎學金與多元助學支持措施,協助學生安心升學、穩健發展,打造更具包容性與支持力的教育環境。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昨(20)日為新北市各國中114學年度國一新生實體報到日,整體班級數預估將較前(113)一學年度增加逾90班。為因應增班需求,教育局自4月起即啟動前置作業,針對增設班級所需補助冷氣、照明、多媒體教學系統及教室修繕等設施經費,特別優先補助如北大高中、桃子腳國中小、土城國中、鳳鳴國中等學齡人口快速成長的重劃區學校,確保開學前教學空間及設施備妥。各校並同步掌握實際報到人數與畢業班級數差距,彈性規劃增班,提升就學服務能量。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在高中階段,教育局持續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獎助學金實施計畫」,除每學期補助弱勢學生每人5,000元助學金外,亦針對錄取本市公立高中職學生、依國中教育會考成績核發分級獎學金。自103學年度起,凡會考達5A++且錄取新北市立高中職學生,最高可獲得30萬元獎學金,包括板橋高中、新莊高中等校已陸續頒發多筆獎勵,展現學生與家長對新北優質高中職教育的高度肯定,進一步落實在地就學政策。該入學獎學金制度自推動以來已累計核發金額達6,364萬3,000元,惠及2,902位學生。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指出,另針對新北市公立學校國中部直升高中部學生及技術型高中英文成績優異者,分別提供2,000元與1萬元獎勵,強化升學誘因與學習支持。新北市114年度教育總預算達754億元,居全國之冠,平均每位學生年支出達22.6萬元,展現新北對教育的長期投資與高度重視,持續打造有韌性、有溫度的學習支持系統。 教育局強調,面對少子化衝擊、教育需求多元化與區域人口變動等趨勢,教育局將持續強化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完善國高中教育接軌與學生支持系統,打造安全、安心、優質的在地就學環境,陪伴每一位學生穩健學習、勇敢逐夢。

Read More

南應大服設系畢展 異度Cyber駁二展演 吸引廠商設計師

南應大服設系一一五級畢展「異度Cyber」,集結大三學生作品配合造型亮麗模特兒走秀,完美交織為融合視覺與概念的時尚藝術盛宴。(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服設系一一五級畢展「異度Cyber」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展演,集結六十餘位大三學生、五十六組設計作品,經初、複選兩階段嚴格審查,選出廿五組作品共卅位學生入圍決賽展演。 此次「異度Cyber」展演以充滿未來感與想像力的賽博世界為舞台,歷經三年扎實服裝專業訓練的設計師們,憑藉著大膽構思想像與精熟服構技術,運用豐富的服裝語彙,將自身對虛實交錯、時空扭曲等多重現實的創意詮釋,轉化為一系列令人驚艷的作品,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南應大服設系主任林妙姿表示,此次展演以創意為核心,技術為根基,鼓勵學生挑戰想像邊界,形塑服裝設計的多元未來。展演也成功吸引服裝業界廠商、前輩、設計師們參觀,共襄盛舉。

Read More

勞局青少年職涯探索 實地參訪產業

勞工局舉辦青少年職涯探索就業講座登場,首場以視覺傳達設計產業為主題,並安排職場參訪。(職訓就服中心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勞工局為協助青年學子做好職涯規劃,畢業後順利進入職場穩定就業,今年共規劃六場「青少年職涯探索就業講座」,首場二十日以視覺傳達設計產業為主題,並帶領學子前往產業實地參訪,為就業做好準備。 勞工局說,青少年職涯探索就業講座,首場在南台科技大學登場,邀請講師蘇盈如講授「視覺X未來:打破設計邊界的新職涯地圖」,並前往「南台彩藝」實地參訪,由理論到實務面,了解印刷產業與視覺傳達設計的連結。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視覺傳達設計是具發展性與創造力的就業方向,可與其他領域結合,從產品外型、包裝設計、印刷到宣傳行銷,很多產業領域都和視覺傳達設計有關,展現出視覺傳達設計在職場發展的多元性,對視覺傳達設計產業有興趣的學子,要及早進行職涯規劃。 職訓就服中心主任梁偉玲表示,針對即將步入職場的青年及求職者,今年也推出「職涯相談室」履歷健診暨職業適性診斷計畫,提供就業諮詢、履歷健診及職業適性診斷等服務,可多加利用。

Read More

崑大報考通過率百分百 MPCC文創行銷企劃師 38生證照到手

崑大視傳系透過「設計師演習」課程輔導學生,考取MPCC文創品牌行銷企劃師專業證照,通過率百分百。(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老師鄭中義透過「設計師演習」課程指導學生規劃實際專案,協助其他學生報考一一四「MPCC文創品牌行銷企劃師」專業證照課程,除行銷課程與試題解析實務演練,並負責每場講座主視覺設計,卅八位報考學生全數通過,展現學習成效。 此次專業證照輔導班由高教深耕經費挹注補助,活動規劃由視傳系三年級學生陳遠嘉、莊翔宇、陳孟緯三人共同參與實際專案規劃,將設計教育從課堂延伸至職場實境。由啊視覺設計創意總監邱炳淞為學員帶來第一線設計觀點與市場洞察。 視傳系鄭中義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試題解析實務演練,增進實戰經驗。報考的卅八位學生全數取得MPCC文創品牌行銷企劃師證照,通過率百分百。鄭中義希望透過這門課,讓學生感受到設計專業不只是創造作品,更是一種與社會對話的方式。

Read More

教部學生會成果觀摩 聖功獲最高榮譽

聖功女中班聯會在全國學生會成果觀摩活動獲得評審團推薦獎。(聖功女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聖功女中班聯會參加由教育部國教署舉辦的「學生會成果觀摩」活動,從全台三十所高中職學生會中脫穎而出,榮獲最高榮譽的「評審團推薦獎」,此次僅有三所高中職獲此肯定,聖功是其中唯一的私校,也是唯一把學生自治往下扎根到國中部的學校。 教育部國教署辦理「學生會成果觀摩」活動,透過靜態展覽與現場說明,展現各校學生自治的實踐樣貌。聖功女中由班聯會主席王詩薰等四人代表參與,以成熟穩健的表現,呈現聖功女中班聯會由高、國中部組成的組織架構與選舉制度的設計、財務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以及學生權益爭取的各項成果,獲得評審高度肯定。 聖功學生也分享了班聯會在校內外推動的具體活動,像是響應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活動、與北安捐血室合作辦理的「青春熱血,你是我的理想型」捐血活動,以及校內藝文活動「踢踏復古學—春日踢踏爵士搖擺舞宴」的創新規劃等,充分體現學生對公共議題的關懷與對社會參與的熱情。 聖功女中表示,去年聖功班聯會曾在相同活動中獲得「攤位人氣獎」,今年再進一步,獲得評審團推薦獎最高榮譽,顯示私校辦學也能在學生自治的實作與反思歷程中持續精進。

Read More

亞洲大學師生二度與諾貝爾大師皮薩里德斯座談

「二0二五大師論壇」,亞大「策略聯盟高中」彰化女中代表賴承禧(右一),向諾貝爾大師皮薩里德斯教授(左二)提問請益,親炙大師學習。(記者徐義雄揶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二0一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Pissarides),二十日與亞洲大學師生座談。亞大自20一0年創辦「諾貝爾大師論壇」以來,邀請十八位涵蓋經濟、醫學、化學等多個領域的諾貝爾大師。皮薩里德斯教授是相隔十四年,二度與亞大師生交流,探討全球經濟變局與AI時代的勞動未來。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面對「川普二點0」時代,對全球、台灣帶來巨大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環境,年輕世代勢必需要具備跨領域的知識基礎與宏觀判斷能力,迎接AI時代的挑戰。 參與論貝爾大師論壇的亞大師生有三十多人,包含經營管理、財務金融、會計資訊等系所,及來自印尼、印度、泰國、菲律賓、蒙古等國際生,四位彰化高中、彰化女中高中生代表。 印度籍亞大經管系博士生Ankina說,她的研究領域是人工智慧與人機協作,印度越來越多採用人工智慧驅動決策,如何讓人類不變成人工智慧的被動用戶?    皮薩里德斯教授回答很重要的是雇主和員工之間的溝通,讓他們如何知道與AI機器合作,建立公司內部的AI治理機制,有責任的導入,建立員工信任。 亞大策略聯盟彰化女中賴承禧同學提問,她有計畫想到美國留學,十分關注經濟問題,川普的政策整體而言,它有助於美國經濟向前發展嗎? 皮薩里德斯教授直言,它正在走向更糟糕的狀況,如果產業規模低於臨界規模,用關稅來保護它是合理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關稅對美國經濟毫無益處,反倒是會損害經濟。

Read More

屏科大與台糖簽署MOU 共推永續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前排中)與台糖公司董事長吳明昌(前排左二)簽署MOU,往後雙方將展開多元面向合作。(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淨零碳排挑戰,屏科大與台糖公司於二十日正式簽署「低碳農業與土地永續利用合作備忘錄」,往後雙方將結合學術研發與實務經驗以「低碳生產、永續利用」為核心,展開多元面向的全面性合作,致力打造具韌性的永續農業體系,邁向智慧與永續農業新里程。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表示,此次合作結合屏科大與台糖雙方深厚的農業研發知識與資源,往後雙方將聚焦於減碳、智慧增產及人才培育,鼓勵各學院積極參與,期許能將學校的實驗成果推廣至台糖廣大的事業中,共同為臺灣農業的科技轉型與永續發展點燃希望火炬。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與台糖公司董事長吳明昌(左)簽署MOU,未來雙方將展開多元面向合作。(記者鄭伯勝攝) 曾任屏科大農學院院長的台糖公司董事長吳明昌指出,台糖業務橫跨生技、畜產、土地開發與觀光,不僅擁有龐大資源及國際通路,更積極投入研發,需學校各領域的專業人才與研發能量加入,結合雙方力量,共同創造具市場性、能見度並善盡社會責任的豐碩成果,將學校的研發能量發揚光大。 此次合作結合屏科大在熱帶農業技術、智慧農業、永續土地經營及農業溫室氣體管理等領域的教研資源與在地實證經驗,與台糖公司深厚的農業土地經營與循環經濟推動能力,共同培育具備綠色思維與專業技能的新生代農業人才。 未來雙方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定期檢討與推進各項計畫,並積極爭取公私部門資源,期望打造兼顧環境、經濟與社會價值的農業發展新模式,為台灣2050淨零排放貢獻具體行動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