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女校長 李碧娥接掌華醫

華醫大校長交接典禮由董事長陳智文監交,卸任校長孫逸民將印信交給李碧娥。(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全球前二%頂尖科學家李碧娥,三十一日接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第十任校長,是創校以來首任女校長,她期許未來將強化國內外連結,推動華醫建立AI實驗基地,回歸醫護領域永續發展。交接典禮由董事長陳智文監交,卸任校長孫逸民將印信交給李碧娥,完成交付責任與圓滿薪傳。 新任校長李碧娥原擔任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院長,教學及研究成果出色,榮獲全球前二%頂尖科學家。陳智文感謝孫逸民任內對中華醫大校務治理的貢獻,即使面對少子化的衝擊,中華醫大的註冊率和學生數仍維持穩定,贏得各界的口碑;另期許李碧娥發揮所長,讓以護理、醫事、健康科技為人才培育特色的中華醫大再創新猷,讓校務發展創造高峰。 孫逸民感謝教職同仁對其任內的支持和齊力為校務打拚的辛苦,未來也繼續全心全力投入,同心協力、積極協助新任校長推動校務發展。 李碧娥表示,她將以穩定招生、精準招生、長遠招生、永續經營為治校理念,強調未來將強化教職員生的溝通與提升競爭力,落實精實管理策略,發展符合社會需求的辦學特色,課程融入AI元素的同時,也將推動華醫建立AI實驗基地。 李碧娥是澳洲Griffith University護理研究所博士,歷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系主任、長庚科技大學嘉義分部護理系系主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博士班主任及護理學院院長、美國University of Minnesota合聘教授、財團法人信心護理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合聘教授。並榮獲美國史丹佛大學團隊評選全球前二%頂尖科學家,積極推動學術和實務融合並進的她,在高醫服務期間,榮獲產學合作優良獎殊榮。

Read More

南應大校長楊正宏任期屆滿 劉修祥代理

  南應大校長楊正宏(右)任期屆滿,校接印信予代理校長劉修祥(左),由董事長黃基正監交,並感謝其無私奉獻。(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楊正宏任期屆滿,卅一日交接,由原民生暨管理學院長劉修祥代理校長,董事長黃基正除頒發代理校長聘書,並感謝楊正宏任內推動校務發展,深化辦學品質,更於一一二學年度締造校內廿三個系所全數通過評鑑,奠定南應大在技職體系的優異地位。 楊正宏在擔任南應大校長期間,為掌握校務運作的即時動態與數據支持,透過網資中心親自推動廣設計校務儀表板,有效整合教學、研究、招生、校園管理等各項關鍵指標系統開發,形塑數據驅動的決策文化,讓校務發展更具效率與前瞻性。楊正宏亦高度重視校內師生的榮耀表現,在該校官網、FB、IG及YouTube可見優秀師生們的最新消息,藉由公開肯定與支持,激勵師生持續追求卓越。 在制度建設方面,楊正宏領軍下,學校於一一一學年度校務評鑑中全數項目通過,並於一一二學年度締造校內廿三個系所全數通過評鑑佳績,展現堅實辦學成果。 在面對少子化挑戰之際,楊正宏更是親力親為投入招生工作,不僅深入各大專院校招生博覽會與高中校園親自說明南應大的教學優勢與特色科系,更於每年招生期間錄製學校招生形象影片,出席北、中、南新生說明會,帶領團隊於第一線與家長、學生近距離相互交流,展現十足誠意與熱情。 同時也積極推動國際交流,楊正宏除親自帶領舞蹈系前往日本參訪與演出,拓展師生國際視野,促進文化交流與學術合作。另外,因應新南向政策,今年更率領師生前往馬來西亞各個大學與中學,簽署MOU,開啟未來雙方深度交流。

Read More

台南74位連調任、新任校長布達

台南市長長黃偉哲(前排中),主持一一四學年度各級學校連調新卸任校長、幼兒園長布達交接,勉勵持續造福學子。(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市一一四學年度各級學校暨幼兒園連調任、新卸任校長、園長布達交接,卅一日在永仁高中舉行,由市長黃偉哲主持,除頒發七十四位校長聘書,勉勵持續帶領師生邁向新境界,造福學子,並致贈十五退休校長、園長紀念品,感謝長期對教育無私奉獻。 市長黃偉哲表示,教育是改變孩子未來的希望工程,期待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堅守崗位、持續以教育專業和熱忱,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與成長,市府也會繼續做學校最堅強的後盾,共同打造優質的校園環境。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在教育政策上持續深耕有成,績效亮眼,在《遠見雜誌》二0二五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教育滿意度位居六都第二,更提升超過五個百分點。同時,更榮獲多項全國教育獎項殊榮,例如首創智慧魔鏡─生成式AI數位學習平台,榮獲二0二四「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社會進步組優選。 此次布達交接典禮共計頒發校長連任聘書卅四人、調任卅一人、新任九人人;由新任沙崙高中校長黃詞凰、連任土城高中校長陳仲卿及調任後甲國中校長蔡佳宏,代表新任、連任及調任校長進行就任宣誓,並由財政稅務局長李建賢及主計處長李錫東擔任監交人,與在場來賓共同見證台南教育薪火的傳承與延續。隨後由東區勝利國小校長葉和源、三慈國小校長郭詔維,分別代表退休、新任校長致詞。 此次新任校長均於教學現場服務十七年以上,連任與調任校長則平均超過卅年服務年資,教育經驗相當豐富。退休校長、園長們奉獻智力、才能與青春歲月卅四年,用教育的專業與熱誠,順應時代改變,給予台南子弟在穩健中邁向更優質的發展。

Read More

成大攜南應大推方舟教育設計展

  成大綠色魔法學校保留達悟族舊有拼板舟。(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規劃設計學院建築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等單位共同規劃的方舟教育設計展,正在綠色魔法學校一樓獨立展覽空間展出。展覽聚焦台南沿海地區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淹水問題,呼應資源循環、低碳理念,展期至八月二十七日。 展覽劃分為企劃介紹、課程成果、營隊預告等三大展區。其中企劃介紹展區,說明在地環境變遷下的挑戰與行動方向。課程成果展區展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結構與構法》課程,學生創作的結構模型與設計概念海報等約三十件作品。營隊預告區介紹將於八月登場的「藍色星球的警報聲」兒童環境營隊。 展覽呼應資源循環、低碳理念,由成大建築系團隊構思整體展台構造、展示系統邏輯。南應大學生團隊負責現場施工及視覺設計。展架以水管、魚線、漁網等可再利用素材搭設,取代固定式材料。展覽結束後,可完全拆解重組,落實減廢、再利用精神。此次展出也是課程實作平台延伸,一百四十二名學生分批參與展覽布置和導覽體驗,獲益良多。 綠色魔法學校創立以來,持續推動環境教育、拓展科普教育,希望更多民眾認識氣候變遷、都市熱島、低碳生活等議題。 綠色魔法學校全名為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由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個人捐贈一億元、成大自籌六千萬元興建完成。一一一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綠色魔法學校獲選為全球七棟低碳建築之一。

Read More

南大文資系赴紐西蘭永續學習

  台南大學文化自然資源系師生前往紐西蘭展開為期兩週的國際永續學習之旅。(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文化自然資源系師生,前往紐西蘭展開為期兩週的國際永續學習之旅。返台後將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5陸域生態保育為核心,針對國小、國中學生開辦永續教育營隊,透過行動學習落實永續理念。 南大文資系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國際永續及社會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辦理紐西蘭國際永續學習之旅。參訪行程為但尼丁植物園、移民博物館、冰河國家公園等具代表性的永續文化自然資源場域。同時觀察紐西蘭文化治理、自然保育、永續旅遊等實踐經驗,未來能夠轉化應用於台灣觀光及環境教育推動。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以推動多元文化、生態共學著稱。館內展示豐富的陸域動植物標本、環境變遷素材,引導觀眾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連結。南大參訪團在此觀察到,紐西蘭融合自然保育、毛利族知識的教育模式。師生與館方人員交流,理解永續資源管理中,毛利族傳統知識扮演的角色與價值。 上述經驗啟發反思台灣環境教育策略的可能轉化途徑。未來南大文資系計劃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辦理永續教育營隊,設計結合台江地區鳥類生態、環境保育、永續發展等議題課程。

Read More

南台USR神農街賓果集章 探索古今

南台USR「看見神農街風景」BINGO集章,邀民眾踏訪昔日府城西門邊境歷史與街區風貌。(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USR計畫團隊,再度牽手神農街區博物館住民,舉辦「走入西門:看見神農街風景」BINGO集章活動,邀民眾踏訪昔日府城西門邊境,在歷史與街區風貌中展開亦古亦今的文化探索之旅。 活動亦呼應府城建城三百年紀念。神農街區博物館坐落於清代五條港商業貿易區,恰位於西門城牆遺跡周邊,亦是此次活動主軸所在。館方特別推出「西門城邊風景展」,重建城牆原貌,讓民眾透過導覽與集章互動,走入現今街區,感受百年風景的流動記憶。 回顧一七二五年府城築城之初,西側城垣臨海並無牆體,僅設西門象徵府城邊界,位置約在今日接官亭與風神廟附近。一七八八年林爽文事件後,改築三合土城牆,西邊城線因地基需求向內退縮,原大西門位置也隨之變動。 神農街區博物館正座落在新舊西門交界地帶,因此這次活動也鼓勵店家思考:店內最值得民眾記住的「風景」是什麼?邀請集章參與者認識三百年前的城垣樣貌,也發掘三百年後的西城生活日常。 今年活動範圍除神農街,亦擴及民權路街區,並以「有食閣有掠」為主題,結合眾多在地店家響應推出來店禮回饋民眾。從美食到生活選品,只要進店賞景即可獲得好禮,完成BINGO連線則可參加抽獎,獎品全由店家提供。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文化底蘊USR團隊持續耕耘神農街區博物館,與街區住民建立深厚夥伴關係。

Read More

宜大與國家教育研究院簽署學術交流與合作協議書

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與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從一攜手簽署合作協議,共啟戶外教育新篇章。(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強化戶外教育研究與實踐,國立宜蘭大學與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十一日簽署學術交流與合作協議書,以期推動國家級學術機構與在地場域資源的深度整合,透過跨領域的專業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戶外教育課程模式。 宜大長期深耕農林與永續議題,結合蘭陽平原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積極推展與地方連結的實踐研究,從木育教育、環境永續到文化保存,累積豐厚成果。國家教育研究院則在教育政策、課程教學與專業人才培育上,具備深厚研究基礎與實務經驗。 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表示,宜蘭大學長期深耕地方實踐與場域連結,此次合作將以在地場域優勢為基礎,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共同打造創新戶外教育合作模式,並期待將試點成果,逐步精進與推廣,讓研究成果得以落實為教育現場的養分。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從一表示,宜蘭大學是此次合作的唯一首選,期盼透過這次合作,攜手將宜大打造為全國戶外教育的示範典範。 林從一院長表示,透過此次合作,雙方將結合彼此在課程理論與政策研究上的學術能量,與對在地場域資源的深刻理解,共同推動戶外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期許藉由系統化的場域調查與分類,以及跨領域的課程模組開發,為臺灣教育政策提供更具體、可行的未來方向。

Read More

「桃園主場」棒球主題展即起登場 開南大學校隊受邀參展

桃園市政府指導、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主辦的《桃園主場—2025棒球主題展》,自7月31日起於中原文創園區登場。(圖/開南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展現桃園棒球發展歷程與榮耀,由桃園市政府指導、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主辦的《桃園主場—2025棒球主題展》,自7月31日起於中原文創園區登場。開南大學受邀參展,展出校隊球衣與歷年重要賽事獎盃,展現學校深耕棒球教育的豐碩成果。 開南大學表示,該校棒球隊自創隊以來,是全國大專棒球聯賽的勁旅之一,多次得到冠軍。球隊由前中華奧運名將郭李建夫總教練領軍,培育出多位旅外及國內成棒選手,展現體育與學術兼容並蓄的教育成果。此次展覽中,開南大學除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球衣與獎盃,總教練郭李建夫更親臨展覽現場,並與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等貴賓合影,象徵桃園棒球發展能量的世代傳承與市校合作的成果。 開南大學棒球隊總教練郭李建夫更親臨展覽現場,並與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等貴賓合影。(圖/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強調,體育人才的培育不僅是競技的榮耀,更是教育價值的延伸。在2024年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中,中華隊以4:0擊敗日本奪冠,其中更有6位來自開南的選手入選,為國爭光,也再次驗證學校在棒球專業培訓的卓越實力。 開南大學棒球隊自創隊以來,是全國大專棒球聯賽的勁旅之一,多次得到冠軍。(圖/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表示,該校將持續秉持「學業與運動並重」的教育理念,厚植基層實力,積極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體育人才,為桃園、為台灣棒球貢獻更多力量。 開南大學提到,此次展區以7大主題,包括曾經消失的桃園棒球、龜山國小少棒的崛起、新明國中的冠軍熱血、平鎮高中的三級接軌,以及成棒三強:開南大學、國立體育大學與桃園市棒球隊。

Read More

深化國際教育合作 屏科大「臺泰國際人才循環基地」揭牌啟用

屏科大統籌的「臺泰國際人才循環基地」,由屏科大校長張金龍(右三)、中山大學王芊灃專案經理(右五)等人共同揭牌啟用。(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教育部為深化我國與東南亞國家教育合作,委託國立屏科大統籌執行設立「臺泰國際人才循環基地」,三十一日於屏科大正式揭牌啟用,該基地由屏科大擔任總召集學校,並聯合中興大學、中山大學共同推動,三校將分別於泰國曼谷、清邁與孔敬設立辦公據點,全面展開臺泰教育鏈結與人才循環。 計畫主持人、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表示,臺泰國際人才循環基地的成立,將為雙邊學生提供更多元深入的學習與發展機會;透過資源挹注,學生可參與跨國學術合作獲得雙聯學位、實地企業見習、職涯探索與多元文化活動交流。也象徵臺灣與泰國在國際人才培育上邁向新階段,未來將成為雙邊學生流動、拓展國際視野、增強職場競爭力的重要平臺,更盼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攜手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實務能力的優秀國際人才。 「國際人才循環基地」為教育部於2024年啟動之計畫,先前已委託六所科技大學於越南、印尼及菲律賓設立基地且取得良好成效;今年擴展至泰國,並委由屏科大總籌規劃,希冀深化我國與泰國在教育與產業上的合作,推動更多優秀學生來臺就學與留臺發展。 「臺泰國際人才循環基地」三處據點,分別為屏科大主責「曼谷總辦公室」、中山大學主責「孔敬據點」及中興大學主責「清邁據點」,三校將共同執行留臺諮詢、華語教學、學術與產業鏈結等多項核心任務,透過跨校合作整合各校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服務品質。 未來三校將與泰國多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赴臺留學推薦、企業實習安排、華語預備課程等項目,提升泰國學生來臺發展意願,進一步鞏固臺泰雙邊教育夥伴關係,促進更多優秀人才的流動與交流。

Read More

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  中山工商餐飲、美髮摘雙銀及雙佳作

中山工商參加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勇奪餐飲、美髮雙銀及雙佳作。(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中山工商餐飲科黃鋒睿與美容科林奕萱勇奪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中餐烹飪(青年組)、美髮(青少年組)職類雙銀牌。應屆畢業生藍宏偉、張峻瑜獲中餐烹飪、麵包製作佳作。李昱平校長表示,黃鋒睿的胞姊黃迎寧曾榮獲中餐烹飪金牌,期盼黃鋒睿再接再勵明年能更上一層樓,笑擁金牌當畢業禮物。 黃鋒睿的指導老師萬家駒、洪麗芳指出,黃鋒睿的姊姊黃迎寧是第五十屆全國技能競賽中餐烹飪金牌得主,黃鋒睿就把姊姊當學習榜樣,林園高中國中部畢業後就利用暑假常到中山工商實習教室參加觀摩培訓,展現高度興趣,高一時在家人期望下參加烘焙選手,但他始終不能忘情於中餐,三個月後即轉入中餐選手社。 萬家駒說,黃鋒睿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時僅得第四名,心情跌至谷底,他鼓勵黃入圍就是肯定,決賽場才是最主要目標,黃鋒睿才重拾信心,專心備戰。 黃鋒睿表示,三天的決賽過程容不得一點失誤,既高壓又講求細節,其中五福拼盤、台灣小吃碗粿、蜈蚣蟳米糕、龍虎五柳魚,做的都符合評審的評判規定,味道也符合台灣口味,最後奪得銀牌,雖稍有遺憾,但未來他會繼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廖家新副校長表示,美容科一年級生林奕萱(大寮國中畢),從小就對藝術充滿興趣,曾學習舞蹈和繪畫,她阿姨是位新娘秘書,從小耳濡目染對美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國中曾參加技藝競賽雖未獲佳績,但無損她對美的追求。 林奕萱的指導老師吳芸慈指出,林奕萱上課很沉靜、很聰明,一教就懂,且求好心切,她未滿十五歲報名參加全國技能競賽美髮青少年組,對髮型沒任何概念,從最基礎的單股、雙股、三股訓練基本功,分區賽奪得第二名,展現其天份。 林奕萱參加全國賽正值考照期,蠟燭兩頭燒,剪髮刀工手感跑掉、信心受挫,令她一度陷入低潮,而老師與學姊的鼓勵與陪伴成為她最大的支柱,林奕萱曾練到手指破皮,染膏沾到手臂引發過敏,她都咬牙撐過來,為的就是要在全國賽場證明自己的能力。 吳芸慈表示,林奕萱決賽當天「慢工出細活」,仔細雕琢作品,染膏不夠量,還必須重新製作,讓旁觀的她腎上腺素上升,但林奕萱不疾不徐在最後一刻把作品完成,展現大將之風,也為學校添得一面銀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