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吃蝸牛挨轟落後 桃市八德國中學生設計桌遊 推廣文化平等

八德國中學生王勻孜、黃培瑜和俞婕柔從問卷調查著手,了解大眾對文化尊重與平等的認知,再發展主題桌遊,將世界特殊飲食文化巧妙融入故事與任務設計中。(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八德國中在第十四屆金車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愛讓世界轉動」兒少公益行動方案中,以主題《牛轉新食界-世界飲食、文化平等》榮獲文化理解項目首獎,展現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敏感度與行動力。 教育局表示,此次行動源自台東原住民因食用傳統小米粽意外致死的新聞事件。原民網紅為部落傳統美食發聲時,卻遭遇網路留言批評「噁心」、「落後」,激起學生深思,「為何原住民蝸牛料理被嫌棄,法式蝸牛卻能高價上桌?」這樣的文化落差,讓他們意識到推廣文化平等,刻不容緩。 桌遊老師指導桌遊製作。(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進一步提到,八德國中輔導室主任吳俞嫻指導三位八年級學生王勻孜、黃培瑜和俞婕柔從問卷調查著手,了解大眾對文化尊重與平等的認知,再發展主題桌遊,將世界特殊飲食文化巧妙融入故事與任務設計中。桌遊在全校設攤試玩後廣獲好評,學生也拍攝校園宣導短片,在社群平台擴大觸及率。事後進行的第二波問卷調查顯示,師生對文化平等的認知與同理明顯提升。 教育局指出,參與過程中,學生展現高度自發性與團隊合作精神。比賽前夕,他們利用課餘與線上討論密集分工。決賽當天,王勻孜和黃培瑜在鏡頭前語調穩定、條理清晰,雖然手中握著講稿的手不住顫抖,卻堅定完成簡報,負責桌遊美術設計的俞婕柔來自美術班,細膩呈現主題效果與色彩,讓作品更具文化深度與視覺吸引力。 教育局提及,學生在方案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原來蝸牛小米粽並不簡單,從清洗、排泄、剝殼、去臟、木灰除黏到清水反覆沖洗,每一步都藏著祖先對自然的智慧與敬重。」透過這次主題的學習,反映世界各族群的特殊食物其實也來自先民的智慧和當地特色,不一樣不代表不好,他們也表示,這次收穫的不只是獎項,而是對「尊重」與「理解」的重新認識。透過這次的競賽,八德國中校長鍾美華也表示,「我們的孩子不再只是學生,而是文化的傳聲筒。」 金車文教基金會評審團指出,八德國中團隊從日常生活事件出發,「卻不侷限於本土文化的認識,而能進一步觸及對國際多元文化的包容與理解,值得讚許。」作品結合調查、創作與推廣,呈現學生真實學習與公共參與的素養成果。 教育局對八德國中的表現表示高度肯定,並認為,該案展現學生從生活出發、主動回應社會議題的能力,也充分體現十二年國教「尊重多元、積極參與、關懷社會」的精神,是學生素養導向學習的最佳示範。 八德國中強調,該校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教育與國際理解課程,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尊重,在創作中體會共感。未來,這群學生希望有機會親自品嘗原住民小米粽,用味蕾感受文化,用行動傳遞尊重,為世界注入更多理解與包容的力量。  

Read More

戲曲學院姊妹校巴黎第八大學師生來台交流 勤習京劇、歌仔戲 粉墨登台驚豔全場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姊妹校─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師生一行十餘人,蒞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進行為期兩週的文化交流與劇場體驗活動。此次交流由戲曲學院精心策劃,安排包含京劇、歌仔戲排練、戲曲基本功訓練、音樂吟唱、水袖舞蹈與踩蹺體驗等豐富內容,這群國際學生還粉墨登場唱京劇及歌仔戲,成果相當令人驚艷。 法國巴黎第大學學生成果發表演出京劇選段小放牛。(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臺灣戲曲學院表示,戲曲學院積極耕耘國際藝術教育交流,至今已與來自歐、亞、大洋洲等地共 23 所藝術學府締結姊妹校,包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波爾多蒙田大學、澳洲馬戲學校、日本尚美學園大學、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等國際知名院校。 法國學生粉墨登場舉手投足演出相當精彩。(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臺灣戲曲學院提到,巴黎第八大學自 2001 年與戲曲學院簽署建教合作計畫以來,雙方持續進行多次學術與藝術交流。2019 年該校學生即曾來台參與戲曲學習課程,後因疫情而中斷,去年戲曲學院選派10 位優秀學生赴該校研習當代西方戲劇與表演理論,雙方交流再次啟動,建立更深厚情誼。 法國學生歌仔戲演出也不惶多讓,韻味十足。(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表示,透過此類互訪,戲曲學院不僅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更持續以專業藝術教育作為文化外交的橋樑,讓臺灣戲曲推廣到世界各地。 法國學生展現兩周勤練成果及水袖身段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此次來台交流期間,巴黎第八大學師生除參與跨文化表演工作坊及每日勤練傳統戲曲身段表演外,並觀賞由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大三學生蔡宇倫導演的作品《逝》,以及歌仔戲學系高職部學生春季公演經典劇目《楊宗保與穆桂英》,深刻體驗臺灣戲曲傳統文化。 法國學生以集體即興創作帶來東西文化合璧的演出,相當吸睛。(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交流的最高潮為成果演出,來訪師生在兩週密集訓練及自主練習後,粉墨登場演出京劇選段《小放牛》、歌仔戲曲調和水袖身段表演。雖然練習期間只有短短兩個星期,但學生們演出相當生動精彩,贏得戲曲學院師生熱烈掌聲與高度讚賞。法國同學也教本校歌仔戲高三學生法國民謠,並在安可曲環節邀請同學上台大合唱。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師生與姊妹校法國巴黎第八大學交流成員合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這次領隊來台的是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學系學者 GiuliaFilacanapa,以及任教於該校,同時也是本校歌仔戲第一屆傑出校友邱芳璇老師。Filacanapa 教授表示,巴黎八大是集結國際學生的世界性大學,很開心在疫情之後來台重啟交流,學習京劇及歌仔戲不同的表演體系,促進交流。邱芳璇老師也期許戲曲學院學生繼續在戲曲路上認真學習,全世界都是舞台。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Read More

新北高中職實驗班創新轉型 學術×實作跨域探索

新北市實驗班學習歷程發表。(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展現高中職實驗班的課程特色與學生多元成果,新北市教育局舉辦「實驗班學習歷程成果發表會」,集結全市20所高中職實驗班聯合設攤,完整呈現跨域專題、創意作品、競賽成果及學習歷程檔案,吸引眾多師生、家長與國中應屆畢業生前來觀摩交流。現場除學生親自解說與互動體驗外,還邀請大學教授現場指導與回饋,充分展現新北實驗教育的結合理論與實作的創新能量。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活動以「多元發展、跨域整合、素養實踐」為核心主軸,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歷程與專長探索的平台,也讓國中生與家長更深入了解新北實驗班的課程設計與培育方向,協助學生依據興趣與潛能選擇最適性的升學路徑,落實在地優質就學、多元進路的教育理念,體現新北市高中課程深化與教育創新成果。 秀峰高中雙語實驗班至法務部調查局參訪,進行模擬法官活動。(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秀峰高中雙語實驗班以TED-XFHS全英語演講開場,學生以「元宵燈謎遇見排燈節」為題發表,展現流利口語與簡報能力。李珮芸、林沛婕及張鴻琳同學分享,全英TED發表是一大挑戰,過程中不僅學會清楚表達,更理解自己正朝世界公民的方向前進。北大高中國際教育實驗班則結合SDGs議題與國際姊妹校遠距論壇,進行全英Pitch演練,深化學生的國際觀與公共參與能力。 竹圍高中數理實驗班與淡江大學的化學車進行化學相關課程合作。(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竹圍高中數理實驗班與淡江大學合作設立「淡水區域數理學習中心」,學生以Mars Rover感測載具為題展現運算思維與科學探究力。黃俊翊、黃昱勳、楊舜、蔡勳沅同學分享,實驗班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團隊協作與應用感測技術與程式邏輯,對科技學習更具信心。中和高中數理科學實驗班透過水質分析、數理競賽與國際永續行動發表,培養跨域科研人才。學生曹棋傑曾參與國際永續論壇,程品瑜於行為科學科展展現潛能,鐘一玄更入選數學人才培育計畫,學術表現十分優異。 清水高中生醫藥科技實驗班參加第3屆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榮獲佳作。(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清水高中生醫科技實驗班推動「生成式AI × 中醫」創新課程,落實PBL教學與自學能力培養,打造醫學與科技雙專長人才;樟樹實中AI與數位藝術實驗班學生榮獲全國學生技藝競賽機器人與電腦繪圖雙料冠軍。獲獎學生吳俊銘與林礫分享,在選手室無數次反覆練習,靠著團隊支持與師長鼓勵堅持到底,獲獎那一刻感動難忘。 新北市教育局提到,新北市實驗班政策聚焦「多元課程、專業師資、大學協作」三大面向,強化學生學習動機與實作力,打造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跨域課程生態。近三年實驗班畢業生逾五成錄取國立大學及頂尖科系,顯見新北實驗教育已成為培育未來關鍵人才的重要基地。未來教育局將持續擴大資源共享、深化大學與國際合作,打造具有引領力的新北實驗教育品牌,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適性學習中發光發熱,迎向多元而有競爭力的未來。

Read More

崇利建設資助新北學子迎接AI時代挑戰

崇利建設今年加碼公益獎學金,總計捐出新台幣54萬800元,幫助151位蘆洲國中小與高中學生。(崇利建設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在地深耕、持續不輟。新北市蘆洲老字號建商崇利建設繼去年10週年捐贈公益獎學金後,今年再次加碼,總計捐出新台幣54萬800元,幫助151位蘆洲國中小與高中學生,讓地方孩子的夢想持續展翅飛翔。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致詞表示:「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崇利建設連續三年推動獎助計畫,不僅展現企業責任,更為地方教育注入強大的助力。」 崇利建設今年加碼公益獎學金,總計捐出新台幣54萬800元,幫助151位蘆洲國中小與高中學生。(崇利建設提供) 今年受贈學校包括仁愛國小、蘆洲國小、鷺江國小、成功國小、忠義國小、蘆洲國中、鷺江國中、三民高中(含國中部),共計151位學生受惠,其中包含來自崇利建設同仁家庭的子女。受獎人數較去年成長,總金額也從去年的51.8萬元增加至54萬800元。獎助對象除了成績優異學生,也跟往年一樣,特別關注特殊境遇與家庭困難的學子,期盼讓每位努力向上的孩子都能被看見、被支持。 在活動現場,除有117位家長親自到場外,另有11戶家庭由陪伴人共同參與,展現社區、家庭與企業共同攜手教育的溫暖力量。活動並邀請到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與蘆洲區長鍾耀磊親臨現場,共同為孩子們加油打氣。 當人工智慧(AI)快速改變全球產業與教育方式,學習不再只是課本與成績,更需要資源與環境支持。崇利建設總經理楊宗翰表示:「我們希望讓蘆洲的孩子,無論家境如何,都能站在同一起跑點迎接AI時代的挑戰。」他也提到:「去年收到許多來自學生與家長的感謝回饋,那些話語讓我們深刻體會,一筆獎學金可以成為孩子邁出重要一步的力量。今年,我們決定持續捐助,並納入更多需求學生。」楊宗翰強調:「我們不只是蓋房子,更希望蓋起社區的信任與希望。未來的世界將由懂得創造與解決問題的孩子主導,而我們期盼在他們心中種下夢想與自信的種子,陪伴他們一步步實現。」 張明文指出:「在AI與數位浪潮之下,孩子更需要被看見、被鼓勵。感謝崇利建設的長期投入,讓教育資源得以更公平地分配,真正落實教育平權。」 鍾耀磊也表示:「崇利建設連續三年發起獎助計畫,不只是捐款,更是一種長期的陪伴與承諾,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家鄉會支持他們成長。尤其在科技快速演進的時代,這樣的支持格外重要。」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從書頁到銀幕 踏上文學奇幻之旅

在展覽中,可以一窺許多改編為受歡迎的影視作品的原著版本。 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從原本單純閱讀文字產生想像,增添視覺效果。 文化部長李遠將自己珍藏多年、掀起電影新浪潮的「白鴿計畫」筆記本捐贈給台文館。 在目前影劇大行其道、平台戰國時代當下,「追劇」已成為民眾日常,透過「改編」,讓文字躍然紙上,成為一場文字與影像間不斷變化、重組、再創的魔術。台文館推出「意料之外神展開:踏上文學銀幕奇幻之旅」,從日治時期一路追溯至當代串流劇集,以超過百件珍貴文物與70部改編作品,邀請所有人一起探尋文學轉身成影像的奧妙。 策展人羅聿倫表示,這個展大膽跨越時間縱軸與類型疆界,不僅回望1943年吳漫沙原著《莎秧的鐘》的多重改編歷程,更聚焦1960年代瓊瑤風靡一時的〔三廳〕電影、古龍筆下的武俠宇宙,乃至《魯冰花》、《兒子的大玩偶》等經典文本的影視重生。 走進展場,觀眾可親炙林摶秋筆下戲夢人生,也能化身劇場工作者,拿起場記板,大喊開麥拉,或在聲音區,為電影配音、重寫台詞,還可對白配配看,體驗一段「編劇腦內風暴」過程。 展覽更首度公開文化部部長李遠所珍藏的「白鴿計劃」相關文物,這批珍稀史料,不僅見證台灣新電影運動萌芽,更為文學改編與電影發展的歷史補上重要一頁。 「意料之外神展開:踏上文學銀幕奇幻之旅」在台文館展開。 眾多文學改編影視作品,不僅捧紅明星,也捧紅許多歌星跟主題曲。展場內4首MV,10首文學改編金曲歌詞,歡迎民眾上台點歌,過過點歌的癮。 在展間,你可以看到許多電影中經典劇照、台詞,如電影《婉君表妹》、《龍門客棧》的海報、《原鄉人》和《塔裡的女人》、《嫁妝一牛車》、原著和原稿等,文學改編成影視,現場還展示獲得第3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好男好女》得主朱天文的獎座;而民視開播後,隔年推出「台灣作家劇場」,將葉石濤、李喬、廖輝英、汪笨湖等人經典作品搬上小螢幕,近年來多部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更創下收視佳績,如改編作家陳耀昌《傀儡花》作品改編的《斯卡羅》,唐福睿同名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品,都廣受好評。 在影視產業中的文學改編,不僅考驗原著改編幅度,還需要考慮產業及市場需求,如《花甲男孩轉大人》編劇楊富閔就曾表示擔任電視編劇後,接觸影視集數概念,促使他重新組織自己的寫作結構,也展現台灣影視產業在改編過程中的創新和多元性。 除了看展,台文館還貼心推出電影欣賞及映後座談活動,推出的電影劇情,都是經由文本改編,包括當年知名的《小畢的故事》、《俠女》、《殺夫》等,另有KTV金曲點唱區、親子互動任務等豐富活動,無論你是資深戲迷、忠實書迷,還是想讓孩子認識文學與影像的家長,都能在這場展覽中找到與故事共振方式。 一部電影終章落幕,往往也是另一個文本新生開始。展覽帶您重回那些熟悉或遺忘的畫面、旋律與句子,在不斷交錯的紙頁與銀幕之間,重新喚醒你心中的文學記憶。展期至11月23日於台文館展覽室D。 (文∕林雪娟 圖∕林雪娟、鉅奇設計、張峻健)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永仁舞作 控訴海洋汙染

永仁國中部舞蹈班,以透明塑膠象徵漂浮海廢,染藍布幔營造海水意象,融合永續發展目標進行《再見、海洋》校園行動藝術展演,為生態保育發聲。(記者汪惠松攝) 永仁高中國中部舞蹈班學期中安排舞蹈創作、劇場設計、資訊與音樂媒材等培訓,激發學生多元潛能,並策展以校園空間作為舞台,以融合舞蹈、裝置藝術與永續教育的《再見、海洋》舞作,進行校園行動藝術展演,藉由動人舞姿控訴海洋汙染現況,為生態保育發聲。 永仁舞蹈校園行動藝術展演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4「保育海洋生態」為主軸,由舞蹈班老師黃勍儀統籌策畫,為永仁舞蹈班跨科整合課程的年度亮點之一,迄今已邁入第6年。課程強調實作參與與議題導向學習,融合學期中針對舞蹈創作、劇場設計、資訊與音樂媒材的培訓,由老師林筱倩引導即興創作,學生透過「議題」覺察與探究,進一步轉化為「藝題」創作,落實從做中學的藝術教育理念。 《再見、海洋》舞蹈展演場域布置別具巧思,以透明塑膠象徵漂浮海廢,染藍布幔營造海水意象,並配置象徵汙染的礁石裝置,視覺效果震撼。一群身著湛藍舞衣的舞蹈班學生在灑落的陽光下起舞。 學生們在表演中融合多元舞蹈語彙,或如魚悠游,或似塑膠纏身,呈現海洋生物的掙扎與無聲抗議。肢體語言成為對環境惡化的強烈訴求,現場氛圍肅穆,師生無不為之動容。為深化教育內涵,舞蹈班特別設計結合藝術與環境教育的學習單,提供觀演師生思辨工具。學習單內容涵蓋SDG 14核心概念、海洋現況、汙染成因與行動建議,引導學生從欣賞作品進入議題探索,並培養批判與反思能力。 校長余月琴表示,這場《再見、海洋》演出展現學生的創造力、表達力與公民責任,正是永仁高中以藝術實踐教育的最佳展現。她強調,學校致力讓藝術走入生活與社會,鼓勵學生以創意參與世界對話,讓舞動的身體成為價值傳遞的載體。期許未來有更多年輕世代,能以創意與行動守護地球、守護海洋,讓每一次舞動都成為永續未來的希望之聲。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永康國小女籃 愈挫愈勇

台南市長黃偉哲參觀永康國小藝才班「漂夢」畢業美展。(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國小女子籃球隊代表台南市奪得2025年全國國小籃球聯賽第三名,寫下對外最佳成績,也創下台南市全國聯賽(EBL)最佳表現,市長黃偉哲特地前往該校勉勵女籃小將為台南爭光。另亦參觀藝才班畢業美展,讚賞學童透過展覽布置充滿童趣與藝術內涵的創作。 永康國小女籃隊成立15年餘來,練習以不影響課業學習為前提,由教練利用早自修及週三放學後進行訓練,首重基本動作與肌力體能,建構紮實穩固基礎,並利用寒暑假和週末參與比賽,累積實戰經驗,隊員們在充實的安排中穩定成長。 這一屆隊員多是經驗少球齡短,因此剛起步時屢屢挫敗,在困境中正視問題找尋突破口,需要彼此溝通與信任,放下自我成就團隊,正向能量一起勇往直前,經過長時間磨合後,表現漸有起色。 永康國小女籃隊在鼓勵學童多元的表現下,於108年開始蓬勃發展,歷年來成績均優,市賽四冠王外,在參加2025年全國國小籃球錦標賽中,獲得全國五年級組冠軍,六年級組亞軍。這次全國國小聯賽更上一層樓,在分組超過20支隊伍競爭中拿下季軍,是台南市歷來最好成績。市長黃偉哲除勉勵女籃小將優異表現,並期許未來在三級運動中能看到更佳成績。 市長黃偉哲也參觀藝才班「漂夢」主題畢業美展,了解學童自創故事的漂浮裝置藝術融合「葉片飄落」、「星星隧道」等元素,營造流動的夢幻空間等作品,感受藝術氛圍。 也與學童一起體驗絹版印刷,除肯定藝術創作,也鼓勵勇於追夢,將藝術之美點亮生活。同時讚賞美術班藝術展教學成果,讓學生在學習階段過程中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成就與讚美。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港明高中附設國中部會考成績 逾百人達第一志願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出爐,私立港明中學多名學生成績優異,獲校長劉春福(右五)及老師們的讚賞。(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港明高中附設國中部學生今年在國中教育會考表現優異,五科A++有四位學生,其中石宸碩更拿下5A++、寫作六級分的佳績,展現滿分王的堅強實力,校方初估成績已達第一志願逾百人。 港明校長劉春福表示,5A++有康仲愷、陳秉宗、石宸碩、江奕璋共四人,其中石宸碩更奪下5A++、寫作六級分的滿分王,5A9+有七位、5A8+有九人,合計5A7+以上共二十八人。國文科A以上一百七十七人、英文科A以上一百七十九人,數學科A以上二百零二人。 石宸碩分享讀書心得,規劃念書的時間表確實執行,藉由每一次練習和考試,奠定基石,培養寫作能力建議閱讀散文集,接觸優質範文,以陶冶性情、增加詞藻。「自由即自律」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盡力做好每件事。 康仲愷建議學弟妹,升上國三暑假就開始規劃複習,避免在會考前心情緊張,考試時保持平靜仔細檢查,是拿滿分秘訣。陳秉宗也說,喜歡閱讀與熱愛科學實驗,從中學習千變萬化的科學原理,面對考試時的情緒及時間掌握,是考高分的方式。

Read More

笛聲舞動夢想 「裕元獎」全國木笛賽由光華國小及惠文國小榮獲首獎

裕元獎-全國兒童木笛(直笛)合奏表演賽最終由8支優勝隊伍脫穎而出。(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由財團法人裕元教育基金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共同主辦的「2025裕元獎-全國兒童木笛(直笛)合奏表演賽」,最後由新北市新莊區光華國民小學及台中市南屯區惠文國民小學分別榮獲A組及B組首獎。 本次賽事分為小型編制A組與大型編制B組,共有來自全國各地21支隊伍同場切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由8支優勝隊伍脫穎而出。8支優秀隊伍齊聚一堂,除了獲頒獎狀與獎金,也依序登台演出,展現兒童合奏的非凡實力。活動最高潮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歐陽慧剛親自指揮,結合優勝隊伍與國台交台灣青年交響樂團近300位成員,共同演出以台灣民謠《望春風》、《天黑黑》重新改編的組曲,以及《乘著歌聲的翅膀》,帶來震撼人心的大合奏,讓全場觀眾沉浸於感動與驚艷之中。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歐陽慧剛表示,「看見孩子對音樂的熱情,相當令人動容,國台交台灣青年交響樂團很榮幸能與他們一起創造這段難忘的音樂旅程。」 裕元教育基金會自2006年起持續推動「裕元獎」,藉由表演賽鼓勵國小學生參與音樂學習,並採用合唱與木笛隔年輪替方式辦理,深耕基層音樂教育。裕元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義男表示,希望透過這個舞台,讓每個孩子都能看見自己的光芒,厚植無比的自信心。聯合音樂會不僅是榮譽的象徵,更提供孩子與國家級樂團同台演出的難得機會,除了激發音樂潛能與跨世代交流,也成為兒童音樂賽事指標。

Read More

朝陽科大畢業典禮2,900名畢業生展翅高飛

朝陽科大創辦人楊天生(中)特別頒發學業成績優良獎,祝福畢業生鵬程萬里。(朝陽科大提供) 校長鄭道明(左)與正冠代表合影,擺出可愛姿勢,驚喜程度破表。(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113學年度畢業典禮6月7日至8日兩天舉行,校長鄭道明為畢業生代表正冠並授予學位證書,勉勵2,900位畢業生踏出校園,勇敢追夢,發揮所學貢獻社會。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表示,推動國際交流與智慧永續,朝陽科大連續8年蟬聯英國泰晤士THE全球最佳大學,2025 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24-2025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名列全台私立科大第一,辦學績效同時榮獲三大權威國際學術排名一致肯定。鄭道明以「追求卓越,成功相隨」勉勵朝陽畢業生強化全球競爭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朝陽的精神—學習、關懷與韌性,走向世界,成就未來。 4位超過70歲的銀髮產業管理系畢業生取得正式學位,分享心路歷程令人動容。(朝陽科大提供) 主力培養航務、運務及機務專業人才的朝陽科大航空學院,今年迎來42位首屆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畢業生,有8位已赴美國長榮航空飛行學院接受專業飛行訓練並取得自用飛行執照(PPL),今年與締造傲人成就的美國普渡大學與南伊利諾大學合作,接軌世界頂尖大學學習飛行。 今年朝陽科大迎來42位首屆飛航系畢業生,其中8位已赴美國長榮航空飛行學院接受專業飛行訓練並取得自用飛行執照,前景看好。(朝陽科大提供) 工業設計系吳亞宸代表畢業生致詞,感恩師長、家人及朋友一路相伴,朝陽帶來四年精彩的大學生活,讓他有追夢的勇氣,人生的舞台上展翅高飛。 為了讓畢業學子對美麗校園留下難忘回憶,朝陽科大學務處課外活動組及畢業班學生聯誼會今年以「風華正茂.逐夢遠航」為主題進行校園布置,紅磚階梯及中央步道都成為熱門打卡地標,祝福畢業生鵬程萬里,下一站航向美好未來。

Read More